孟加拉国,全称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孟加拉国是一个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年轻的国家,犹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次大陆上。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两条浩荡的国际性河流在其腹地交汇,哺育着生生不息的孟加拉国人。孟加拉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大诗人泰戈尔就用这种语言写作并为之增辉。孟加拉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
孟加拉国千百万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坚苦卓绝的斗争,它从初创时期的政局动荡到今天形成成熟的议会民主制,它从建国时的疮痍满目稳步走到今天的经济快速发展,给世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孟加拉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地位一直在稳步提高。2006年,被誉为“穷人的银行家”的穆罕默德·尤努斯因扶危济困而荣膺诺贝尔和平奖,为这个正在为消除贫困而顽强奋斗的民族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孟加拉国勤劳的人民对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孟加拉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犹如布拉马普特拉河一样源远流长,犹如喜马拉雅山一样坚不可摧。
没有任何人曾像泰戈尔那样出色地讴歌和描绘过孟加拉。他创作的歌曲《我的金色的孟加拉》表现了他对孟加拉的深情,1被孟加拉国选定为国歌。他曾于19世纪90年代在今孟加拉国的帕布纳县和拉杰沙希市经管家族的田产。其间,他创作了数十篇短篇小说,为当时的孟加拉社会生活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与此同时,他写了大量文学性的书简,细腻而生动地描绘了孟加拉乡间旖旎的风光。这些书简后来集结为《孟加拉掠影》。在泰戈尔眼里,在丰收的季节,成熟的稻谷使孟加拉幻化出一片诱人的金色。可是,孟加拉国政府近年来出版的一部摄影集的题名却是《孟加拉国——绿色的镶嵌画》(Bangladesh: Mosaicin Green)。是的,孟加拉国有两种主色,丰收时的金色与平时的绿色。
季羡林先生(1911~2009)十分珍视中孟友谊并推重孟加拉地区的文化传统。他在1993年8月1日为北京大学谢福苓和林良光两位教授主编的《孟加拉国政治与经济》撰写的“序言”中写道:
孟加拉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建国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但是一旦建国,立即同我国凝成了深厚友谊,往来频繁;不管国际上多么多变,波诡云谲,中孟关系始终友好。这是十分难得的,我们中国人民决不会忘记。
再转回若干年到历史中去,中国同孟加拉地区的友好往来,更为频繁。我在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时,曾注意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明初中国对外活动的高潮时期中国几部涉外的书籍,比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等里面对孟加拉(榜葛剌)的记载独详?我的解释是,当时的榜葛剌地区是南亚次大陆经济最发达,文化最昌明的地方。这种情况还延续了下来,到了后代,孟加拉一直是人文荟萃之地,诗人、作家、艺术家、改革家风起云涌,蔚为大观,非其他地区所能及。
尽管还有困难,今天的孟加拉国正继承着这个优秀的文化2和经济传统,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她也继承了历史上的中孟友好关系,珍视这种历久不衰的传统友谊。我们中国人民和政府也从来没有忘记我们这一位可靠的、患难与共的老朋友,尽上我们的力量,加深这个传统友谊,使之与日俱新,万古长青。
季羡林先生对孟加拉国的评价和期许是完全正确的。一个国家,无论面积大小,无论人口多寡,也无论已经发达还是尚在发展之中,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何况我国与孟加拉国还有近两千年的友好交往的历史。朋友是需要不断往还和交流的。既然中孟两国是友好邻邦,我们就有必要不断加强沟通和了解,以巩固和发展我们的友谊。
如今,季羡林先生已经远行,不独请益无门,而且无从索序。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孟加拉国驻华使节的鼓励和支持。学兄薛克翘在驻外使馆工作期间曾为笔者搜集和提供了一些书籍和资料。亚太所图资室赵源主任等帮助订购和提供了不少有关孟加拉国的书籍和资料。王宏纬教授亦曾将个人收藏的有关孟加拉国的书籍馈赠笔者。本书初稿完成后,孙士海、薛克翘和张位均三位研究员在审读之后均提出了不少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范迎副主任和周志宽先生长期关心并支持本书的写作。本书的责任编辑孙以年先生,对拙著倾注了大量心血。我在7月下旬收到他寄来的清样,翻读之余,感慨良多。我与他素未谋面,心中却油然而生敬意,为本书能有这样一位资深编辑亲自把关而庆幸。我发现,他精心审读,就拙稿中存在的瑕疵做了大量烦琐的工作,纠正了其中主要由于我未能反复仔细自检而造成的不少错别字,补上了一些遗漏的文字,并指出了一些需要作者核对的有问题的文字和数据。孙以年先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对作者的充分尊重,体现了优异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令人感佩。
本书图片主要取自孟加拉国政府及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馆的数种出版物。著名摄影家于琪林、李子英伉俪为之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帮助。我亦愿在此对有关方面及两位老友的大力支持表示谢忱。还有不少友人曾对笔者提供过帮助。我谨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篇幅和时间,本书无法面面俱到,而是着重介绍了孟加拉国的最主要最突出的若干方面。它如果能够帮助读者对孟加拉国有所了解,笔者也就深感欣慰了。由于笔者学识谫陋,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不妥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故翘首以待读者和方家不吝批评指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 刘建
2010年5月3日于京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