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300000050

第50章 杂论卷(13)

“生意”是真,是自然,是“一气运化”。“晕形布色”,比物求似,只是人工,不合自然。他也在否定“形似”,一面强调那气化或神化的“生意”。这些都见出道家“得意忘言”以及禅家“参活句”的影响。不求“形似”,当然就无所谓“逼真”;因为“‘真”既没有定形,逼近与否是很难说的。我们可以说“神似”,也就是“传神”,却和“逼真”有虚实之分。不过就画论画,人物、花鸟、草虫,到底以形为本,常识上还只要求这些画“逼真”。跟苏轼差不多同时的晁以道的诗说得好:

画写物外形,

要于形不改。

就是这种意思。但是山水画另当别论。

东晋以来士大夫渐渐知道欣赏山水,这也就是风景,也就是“江山之胜”。但是在画里山水还只是人物的背景,《世说新语》记顾恺之画谢鲲在岩石里,就是一个例证。那时却有个宗炳,将自己游历过的山水,画在墙壁上,“卧以游之”。这是山水画独立的开始,但是这种画无疑的多多少少还是写实的。到了唐朝,山水画长足的发展,北派还走着近乎写实的路,南派的王维开创了文人画,却走上了象征的路。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人画的特色就在“画中有诗”。因为要“有诗”,有时就出了常识常理之外。张彦远说“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也说他家藏得有王氏的“《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但是沈氏却说:

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这里提到了“神”“天”就是自然,而“俗人”是对照着“文人”说的。沈氏在上文还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神会”可以说是象征化。桃杏芙蓉莲花虽然不同时,放在同一个画面上,线条、形体、颜色却有一种特别的和谐,雪中芭蕉也如此。这种和谐就是诗。桃杏芙蓉莲花等只当作线条、形体、颜色用着,只当作象征用着,所以就可以“不问四时”。这也可以说是装饰化,图案化,程式化。但是最容易程式化的最能够代表文人化的是山水画,苏轼的评语,正指王维的山水画而言。

桃杏芙蓉莲花等等是个别的实物,形状和性质各自分明,“同画一景”,俗人或常人用常识的标准来看,马上觉得时令的矛盾,至于那矛盾里的和谐,原是在常识以外的,所以容易引起争辩。山水,文人欣赏的山水,却是一种境界,来点儿写实固然不妨,可是似乎更宜于象征化。山水里的草木鸟兽人物,都吸收在山水里,或者说和山水合为一气;兽与人简直可以没有,如元朝倪瓒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这种境界是画,也是诗,画出来写出来是的,不画出来不写出来也是的。这当然说不上“像”,更说不上“活像”或“逼真”了。“如画”倒可以解作像这种山水画。但是唐人所谓“如画”,还带有写实的意味,例如李商隐的诗:

茂苑城如画,

阊门瓦欲流。

皮日休的诗:

楼台如画倚霜空。

虽然所谓“如画”指的是整个画面,却似乎还是北派的山水画。上文《黄陵庙记》里的“如画”,也只是这个意思。到了宋朝,如林逋的诗:

白公睡阁幽如画。

这个“幽”就全然是境界,像的当然是南派的画了。“如画”可以说是属于自然模仿艺术一类。

上文引过王鉴的话,“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这“如画”是说像南派的画。他又说“见善丹青,辄曰‘逼真’”,这丹青却该是人物、花鸟、草虫,不是山水画。王鉴没有弄清楚这个分别,觉得这两个语在字面上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他接着说:

则知形影无定法,真假无滞趣,惟在妙悟人得之;不尔,虽工未为上乘也。

形影无定,真假不拘,求“形似”也成,不求“形似”也成,只要妙悟,就能够恰到好处。但是“虽工未为上乘”,“形似”到底不够好。但这些话并不曾解决了他想象中的矛盾,反而越说越糊涂。照“真假无滞趣”那句话,似乎画是假的;可是既然不拘真假,假而合于自然,也未尝不可以说是真的。其实他所谓假,只是我们说的境界,与实物相对的境界。照我们看,境界固然与实物不同,却也不能说是假的。同是清朝大画家的王时敏在一处画跋里说过:

石谷所作雪卷,寒林积素,江村寥落,一一皆如真境,宛然辋川笔法。

辋川指的王维,“如真境”是说像自然的境界,所谓“得心应手,意到便成”,“莫知为之者”。自然的境界尽管与实物不同,却还不妨是真的。

“逼真”与“如画”这两个语借用到文学批评上,意义又有些变化。这因为文学不同于实物,也不同于书法的点画,也不同于画法的“用笔”“象形”“傅彩”。文学以文字为媒介,文字表示意义,意义构成想象;想象里有人物,花鸟,草虫,及其他,也有山水——有实物,也有境界。但是这种实物只是想象中的实物;至于境界,原只存在于想象中,倒是只此一家,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向来评论诗文以及小说戏曲,常说“神态逼真”,“情景逼真”,指的是描写或描画。写神态写情景写得活像,并非诉诸直接的感觉,跟“山石似马,望之逼真”以及“宁无画逼真”的直接诉诸视觉不一样,这是诉诸想象中的视觉的。宋朝梅尧臣说过“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如”字很确;这种“逼真”只是使人如见。可是向来也常说“口吻逼真”,写口气写得活像,是使人如闻,如闻其声。这些可以说是属于艺术模仿自然一类。向来又常说某人的诗“逼真老杜”,某人的文“逼真昌黎”,这是说在语汇,句法,声调,用意上,都活像,也就是在作风与作意上都活像,活像在默读或朗诵两家的作品,或全篇,或断句。这儿说是“神似老杜”“神似昌黎”也成,想象中的活像本来是可实可虚两面儿的。这是属于艺术模仿艺术一类。文学里的模仿,不论模仿的是自然或艺术,都和书画不相同;倒可以比建筑,经验是材料,想象是模仿的图样。

向来批评文学作品,还常说“神态如画”,“情景如画”,“口吻如画”,也指描写而言。上文“如画”的例句,都属于自然模仿艺术一类。这儿是说“写神态如画”,“写情景如画”,“写口吻如画”,可以说是属于艺术模仿自然一类。在这里“如画”的意义却简直和“逼真”是一样,想象的“逼真”和想象的“如画”在想象里合而为一了。这种“逼真”与“如画”都只是分明、具体、可感觉的意思,正是常识对于自然和艺术所要求的。可是说“景物如画”或“写景物如画”,却是例外。这儿“如画”的“画”,可以是北派山水,可以是南派山水,得看所评的诗文而定;若是北派,“如画”就只是匀称分明,若是南派,就是那诗的境界,都与“逼真”不能合一。不过传统的诗文里写景的地方并不很多,小说戏剧里尤其如此,写景而有境界的更少,因此王维的“诗中有画”才见得难能可贵,模仿起来不容易。他创始的“画中有诗”的文人画,却比那“诗中有画”的诗直接些,具体些,模仿的人很多,多到成为所谓南派。我们感到“如画”与“逼真”两个语好像矛盾,就由于这一派文人画的影响。不过这两个语原来既然都只是常识的评价标准,后来意义虽有改变,而除了“如画”在作为一种境界解释的时候变为玄心妙赏以外,也都还是常识的标准。这就可见我们的传统的对于自然和艺术的态度,一般的还是以常识为体,雅俗共赏为用的。那些“难可与俗人论”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达道罢。

(原载天津《民国日报》文艺副刊)

论书生的酸气

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味。但是正因为清高,和现实脱了节,所以书生也是嘲讽的对象。人们常说“书呆子”“迂夫子”“腐儒”“学究”等,都是嘲讽书生的。“呆”是不明利害,“迂”是绕大弯儿,“腐”是顽固守旧,“学究”是指一孔之见。总之,都是知古不知今,知书不知人,食而不化的读死书或死读书,所以在现实生活里老是吃亏、误事、闹笑话。总之,书生的被嘲笑是在他们对于书的过分的执着上;过分的执着书,书就成了话柄了。

但是还有“寒酸”一个话语,也是形容书生的。“寒”是“寒素”,对“膏粱”而言。是魏晋南北朝分别门第的用语。“寒门”或“寒人”并不限于书生,武人也在里头:“寒士”才指书生。这“寒”指生活情形,指家世出身,并不关涉到书;单这个字也不含嘲讽的意味。加上“酸”字成为连语,就不同了,好像一副可怜相活现在眼前似的。“寒酸”似乎原作“酸寒”。韩愈《荐士》诗,“酸寒溧阳尉”,指的是孟郊。后来说“郊寒岛瘦”,孟郊和贾岛都是失意的人,作的也是失意诗。“寒”和“瘦”映衬起来,够可怜相的,但是韩愈说“酸寒”,似乎“酸”比“寒”重。可怜别人说“酸寒”,可怜自己也说“酸寒”,所以苏轼有“故人留饮慰酸寒”的诗句。陆游有“书生老瘦转酸寒”的诗句。“老瘦”固然可怜相,感激“故人留饮”也不免有点儿。范成大说“酸”是“书生气味”,但是他要“洗尽书生气味酸”,那大概是所谓“大丈夫不受人怜”罢?

为甚么“酸”是“书生气味”呢?怎么样才是“酸”呢?话柄似乎还是在书上。我想这个“酸”原是指读书的声调说的。晋以来的清谈很注重说话的声调和读书的声调。说话注重音调和辞气,以朗畅为好。读书注重声调,从《世说新语·文学》篇所记殷仲堪的话可见;他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闲强”,说到舌头,可见注重发音,注重发音也就是注重声调。《任诞》篇又记王孝伯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熟读《离骚》”该也是高声朗诵,更可见当时风气。《豪爽》篇记“王司州(胡之)在谢公(安)坐,咏《离骚》《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正是这种名士气的好例。读古人的书注重声调,读自己的诗自然更注重声调。《文学》篇记着袁宏的故事:

袁虎(宏小名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从此袁宏名誉大盛,可见朗诵关系之大。此外《世说新语》里记着“吟啸”,“啸咏”,“讽咏”,“讽诵”的还很多,大概也都是在朗诵古人的或自己的作品罢。

这里最可注意的是所谓“洛下书生咏”或简称“洛生咏”。《晋书·谢安传》说:

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效之。

《世说新语·轻诋》篇却记着:

人问顾长康“何以不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

刘孝标注,“洛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婵声’。”所谓“重浊”,似乎就是过分悲凉的意思。当时诵读的声调似乎以悲凉为主。王孝伯说“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王胡之在谢安坐上咏的也是《离骚》《九歌》,都是《楚辞》。当时诵读《楚辞》,大概还知道用楚声楚调,乐府曲调里也正有楚调。而楚声楚调向来是以悲凉为主的。当时的诵读大概受到和尚的梵诵或梵唱的影响很大,梵诵或梵唱主要的是长吟,就是所谓“咏”。《楚辞》本多长句,楚声楚调配合那长吟的梵调,相得益彰,更可以“咏”出悲凉的“情致”来。袁宏的咏史诗现存两首,第一首开始就是“周昌梗概臣”一句,“梗概”就是“慷慨”,“感慨”:“慷慨悲歌”也是一种“书生本色”。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所举的五言诗名句,钟嵘《诗品·序》里所举的五言诗名句和名篇,差不多都是些“慷慨悲歌”。《晋书》里还有一个故事。晋朝曹摅的《感旧》诗有“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两句。后来殷浩被废为老百姓,送他的心爱的外甥回朝,朗诵这两句,引起了身世之感,不觉泪下。这是悲凉的朗诵的确例。但是自己若是并无真实的悲哀,只去学时髦,捏着鼻子学那悲哀的“老婢声”的“洛生咏”,那就过了分,那也就是赵宋以来所谓“酸”了。

唐朝韩愈有《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开头是:

纤云四卷天无河,

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

一杯相属君当歌。

接着说:

君歌声酸辞且苦,

不能听终泪如雨。

接着就是那“酸”而“苦”的歌辞: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槌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朝清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坷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张功曹是张署,和韩愈同被贬到边远的南方,顺宗即位。只奉命调到近一些的江陵做个小官儿,还不得回到长安去,因此有了这一番冤苦的话。这是张署的话,也是韩愈的话。但是诗里却接着说:

君歌且休听我歌,

我歌今与君殊科。

韩愈自己的歌只有三句:

一年明月今宵多,

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他说认命算了,还是喝酒赏月罢。这种达观其实只是苦情的伪装而已。前一段“歌”虽然辞苦声酸,倒是货真价实,并无过分之处,由那“声酸”知道吟诗的确有一种悲凉的声调,而所谓“歌”其实只是讽咏。大概汉朝以来不像春秋时代一样,士大夫已经不会唱歌,他们大多数是书生出身,就用讽咏或吟诵来代替唱歌。他们——尤其是失意的书生——的苦情就发泄在这种吟诵或朗诵里。

战国以来,唱歌似乎就以悲哀为主,这反映着动乱的时代。《列子·汤问》篇记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又引秦青的话,说韩娥在齐国雍门地方“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后来又“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跃抃舞,弗能自禁”。这里说韩娥虽然能唱悲哀的歌,也能唱快乐的歌,但是和秦青自己独擅悲歌的故事合看,就知道还是悲歌为主。再加上齐国杞梁的妻子哭倒了城的故事,就是现在还在流行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悲歌更为动人,是显然的。书生吟诵,声酸辞苦,正和悲歌一脉相传。但是声酸必须辞苦,辞苦又必须情苦;若是并无苦情,只有苦辞,甚至连苦辞也没有,只有那供人酸鼻的声调,那就过了分,不但不能动人,反要遭人嘲弄了。书生往往自命不凡,得意的自然有,却只是少数,失意的可太多了。所以总是叹老嗟卑,长歌当哭,哭丧着脸一副可怜相。朱子在《楚辞辨证》里说汉人那些模仿的作品“诗意平缓,意不深切,如无所疾痛而强为呻吟者”。“无所疾痛而强为呻吟”就是所谓“无病呻吟”。后来的叹老嗟卑也正是无病呻吟。有病呻吟是紧张的,可以得人同情,甚至叫人酸鼻,无病呻吟,病是装的,假的,呻吟也是装的,假的,假装可以酸鼻的呻吟,酸而不苦像是丑角扮戏,自然只能逗人笑了。

苏东坡有《赠诗僧道通》的诗:

雄豪而妙苦而腴,

只有琴聪与蜜殊。

语带烟霞从古少,

气含蔬笋到公无。……

查慎行注引叶梦得《石林诗话》说:

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趣,往往掇拾摹仿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体,格律尤俗,谓之“酸馅气”。子瞻……尝语人云,“颇解‘蔬笋’语否?为无‘酸馅气’也。”闻者无不失笑。

同类推荐
  • 前尘旧梦

    前尘旧梦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两个命运之决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共7册)

    两个命运之决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共7册)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打败,即使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也还是有这样两个前途。或者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就是说,光明的中国,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或者是另一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中国,就是说,一个老中国。——毛泽东
  • 载一帆年华,拾一串落花

    载一帆年华,拾一串落花

    青春美文系列丛书已出版五本,精选五位中高考热点作家的美文佳作,每本书内附阅读试题详析详解。丛书所收文章立意深刻,引经据典,或独具匠心,启迪思考;或充满正能量,使人砥砺前行;或优美细腻,给人温暖和力量;或饱含哲理和学识,助人开拓视野。可谓提升青少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金钥匙。本文集围绕故乡、历史、传统文化等主题精选作者数十篇佳作。这部作品集饱含真挚的情感、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展开历史的恢弘画卷;对文化、生活的变迁娓娓道来;赞美优秀传统文化,歌颂中华民族精神。
  • 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

    一个当代人心中的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第一流的美文,第一流的深度。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共分六册。其中两册是有关中国的,两册是有关世界的,两册是有关自己的。此次推出的是有关世界的,几十篇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
  • 红楼梦风情谭

    红楼梦风情谭

    《红楼梦风情谭》作者2011年9月起在《济南时报》每周连载一篇,从风物的角度趣谈《红楼梦》。此为这些文章的合集,但每篇由原来的2000字扩展为4000字,从而加大了内涵,提升了品质。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著名学者、作家。主要致力于古典小说研究,在《聊斋志异》、《红楼梦》、《金瓶梅》几部作品方面成果最多。
热门推荐
  • 哈勃望远镜20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哈勃望远镜20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哈勃望远镜的20年了解宇宙。可观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馆,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资助的郊野研习中心,自1995年启用,一直以来致力于在香港及邻近地区推动环境教育和天文教育的工作。除了0.5米口径望远镜外,还有大量小型望远镜等天文设备,平日提供天文课程、天文观测活动、教师培训等,以推广、普及和提升地区的天文知识水平为宗旨。天文馆在2006年引进了数码立体星象馆系统,使用全天候运作的虚拟数码技术,为天文教学及星空体验提供了最佳工具,成为地区上的先驱。
  • 萌妃嫁到:王牌懒后掌天下

    萌妃嫁到:王牌懒后掌天下

    【宠文1V1】她这一世的使命,是要拆散九十九个姻缘,只拆男女不拆基。初去兰纹大陆实施任务,却被封灵力成为无用废柴惨遭羞辱陷害。看她如何韬光养晦,冲破封印,破茧成蝶!从今起她纤纤素手谋天下,空间拥有百只魔宠,令人闻风丧胆!只是……慕名前来的桃花一朵接一朵,却反被他拆散掐断?不是她负责拆散姻缘吗?眼前,这美到极致的魔君太子,还要自己给他拆散姻缘?雪萌眼睛一亮:“太子你长得那么好看,为什么不要魔妃,你是断袖吗?”某男攫住她的下巴,靠得极近:“是不是断袖,现在让你知道……”闻言,她倚在门边云淡风轻一笑,懒懒挥手,“关门,放妖兽狼宝。”这是一个腹黑魔界太子,护短一个古灵精怪笑面虎的吃货恋爱史。
  • 虚武帝经

    虚武帝经

    (另类词简介希望各位道友能够喜欢)元界相识相知长伴在你左右多少出生入死紫浩情意绵绵不愿你为剑灵相互不能拥抱甘愿走入致情岛换取真爱转阴阳破空千秋归墟成扫尽万古诛敌寇剑出天折星空碎大道涅槃混沌空唐皇开创战天道鸣门战曲战天意道可道中道中道诸天万法虚武浩元生元出入真门元丹元婴通元神元法至高自在中体内世界可齐天宇宙本源霸荒宇看破七情方成神通天光柱惊元界魔道宵小遮仙路紫郡破身入灵剑终等武浩见战皇战皇御龙寻万界谁遇小女天都婿乘龙快婿显神通恒压敌寇保神国满天神佛来朝拜七情六欲七情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真有邪

    天真有邪

    一个是清澈明朗的人气小生,一个是风情万种的实力影后。沈季禹觉得六月真是妖精,要不然怎么会睡觉想到她,抽烟想到她,无时无刻都在想她。开始,只是单纯的荷尔蒙作祟;接着,渐渐克制不住的占有欲涌动;最后,梦幻的爱情总是需要想象与谎言美化。如果欲望是原罪,那么沈季禹愿意束手就擒。六月闪着硕大的钻戒接受媒体采访:“季禹弟弟啊,真是一个不简单的人。”【影帝型斯文败类×妖精式漂亮姐姐】
  • 异火饲养指南

    异火饲养指南

    修道者叶凡在月黑风高夜,捡回一个性别为女的红毛小废柴。该废柴架子大,脾气差,贪吃又嘴馋,胆小又刁蛮,自称异火,住万象之境,目标是去九重天上找一个神,目前无偿征用叶家茅屋以及屋主叶凡,允许旁人称她为“大神”。身为钛金好人卡持有者的叶凡,从此在修炼升级兼职奶爸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书友群:161737894,欢迎加入~
  • 圣诞故事集(狄更斯别集)

    圣诞故事集(狄更斯别集)

    从1843年到1848年间(1847年除外),狄更斯每年圣诞节发表一部中篇小说,共得五篇,集结出版后名为《圣诞故事集》。这些小说绝不仅仅是纯粹的应景式作品,它们集中表现了作者调和社会矛盾的梦想褐感伤失望的情绪。仅以其中最著名的《圣诞欢歌》为例,故事描写了一个吝啬的老商人再圣诞夜被三个幽灵带着遍览穷苦人的善意,狠心人的下场,于是从此变为慷慨仁爱之人。……《圣诞故事集》在英国深入人心,其中的人物几乎家喻户晓。许多评论家认为,它的出版,标志着狄更斯的创作进入了繁荣期。
  • 你是我眼里的璀璨星光

    你是我眼里的璀璨星光

    (男女双洁,宠文)前世沐清欢呕心沥血成为金牌经纪人,为的就是给白莲花妹妹保驾护航。可是没有想到,最后,她却被捧在手心多年的妹妹害死。一朝重生,她亲手断了白莲花妹妹的明星梦,不但如此,她还要踩着白莲花妹妹,成为万人瞩目的影后。谁知道,她不经意的时候救了一个男人,没想到还是总统阁下如此大腿,当然要狠狠的抱住了,可是某天醒来,看到赤裸身体的某人顿时惊住了。可是某人却一副正经的说,救命之恩太大,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以身相许这么报恩好。某日,顾淮远的助理拿着文件进办公室,没有想到就看到某人正襟危坐的看着《追女三十六计》。
  • 大漠之心

    大漠之心

    本书是一部抒写新霜兵团的壮歌,作者通过三十多年的亲历、调查、访问,用朴实的文笔、恳切的言辞、真实的感情,向世界介绍了名震中外的三五九旅俯首塔克拉玛干沙漠,从开荒到屯城,从传统到创新,从人情到世故,从环境到风情,艰苦创业的军垦传奇。介绍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族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创业,屯垦戍边,牺牲自我,奉献祖国,不啻是献给祖国军垦事业的一曲颂歌。
  • 剑葬神灵

    剑葬神灵

    两年前,他是佼佼者,曾经被家族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的天才,曾经十四岁的七节修士。在和对手家族的决斗中,一朝失败,灵力尽失,彻底成了笑柄,被人瞧不起,被人不断的嘲笑。从天才到废柴,从天堂到地狱。机缘巧合之下,他重新踏入灵修之道。强势的回归,立志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