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300000052

第52章 杂论卷(15)

就在北大那回诗歌晚会散场之后,有一位朋友和笔者讨论。他承认朗诵诗的效用,但是觉得这也许只是当前这个时代需要的诗,不像别种诗可以永久存在下去。笔者却以为配合着工业化,生活的集体化恐怕是自然的趋势。美国诗人麦克里希在《诗与公众世界》一文(一九三九)里指出现在“私有世界”和“公众世界”已经渐渐打通,政治生活已经变成私人生活的部分;那就是说私人生活是不能脱离政治的。集体化似乎不会限于这个动乱的时代,这趋势将要延续下去,发展下去,虽然在各时代各地域的方式也许不一样。那么,朗诵诗也会跟着延续下去,发展下去,存在下去,——正和杂文一样。美国也已经有了朗诵诗,一九四四年出的达文鲍特的《我的国家》(有杨周翰先生译本)那首长诗,就专为朗诵而作;那里面强调“一切人是一个人”,“此处的自由就是各处的自由”,这就是威尔基所鼓吹的“四海一家”。照这样看,朗诵诗的独立的地位该是稳定了的。但是有些人似乎还要进一步给它争取独占的地位;那就是只让朗诵诗存在,只认朗诵诗是诗。笔者却不能够赞成这种“罢黜百家”的作风;即使会有这一个时期,相信诗国终于不会那么狭小的。

(原载《观察》)

美国的朗诵诗

前些日子有一位朋友来谈起朗诵诗。他说朗诵诗该是特别为朗诵而作的诗。一般的诗有些或许也能朗诵,但是多数只为了阅读,朗诵起来人家听不懂;将原诗写出来或印出来,让人家一面看一面听,有些人可以懂,但大众还是不成。而朗诵诗原是要诉诸大众的,所以得特别写作——题材,语汇,声调,都得经过一番特别的选择。近来读到《纽约时报·书评》(一九四四年十月二十二日)里多那德·亚丹的《书话》,论及广播诗剧的发展,说这种诗剧总要教广大的听众听得懂;这也许会影响一般印刷的诗,教作者多注重声调,少注重形象。他说形象往往太复杂,并且往往太个人的,而听的时候耳朵是不能停下细想的。但他并不主张消灭印刷的诗,他觉得两者可以并存。广播自然是朗诵,在我国也试过多次。合看这两段话,可以明了朗诵诗的发展是一般趋势,也可以明了朗诵诗发展的道路。

亚丹的话不错,罗素·惠勒·达文鲍特(Russel W·Davenport)的长诗《我的国家》便是证据。这篇印刷的诗是准备朗诵的。据美国《时代周刊》(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的记载,去年九月间一个晚上纽约曼哈顿地方有一个读诗盛会,到场的四十人都是出版家,编辑人,批评家,诗人,以及一些爱诗的人,他们听达文鲍特第一次正式读他多少年来的第一篇诗《我的国家》这篇六十二面的长诗。达文鲍特始终能够抓住他的听众,他的诗无疑的对这些第一回的听者发生了效用。大家有一个很深的印象,觉得这篇诗是企图用美国民众的普通语言,将诗带回给民众,让他们懂。——《生活》杂志(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说这诗集出版是在十月。

达文鲍特今年四十五岁,是一家钢铁公司副经理的儿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得过两回十字勋章。他作过十年诗;后来加入新闻界,却十四年没有作诗。所以说《我的国家》是他多少年来的第一篇诗。他做过《幸运》杂志跟《生活》杂志的编辑,现在离开了新闻界,做一个自由作家。他是故威尔基先生的最热心的信徒之一,一九四○年曾帮助他竞选总统。《纽约时报·书评》(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五日)有《美国使命的一篇诗》一文,是评《我的国家》的,其中说到威尔基先生相信民主应该负起世界的责任,不然民主便会死亡,相信自由的体系和奴隶的体系不能并存;而达文鲍特将这些观念翻译成诗。文中说人们在这时代正热烈的想着过去的遗产,现在的悲剧,将来的战斗;在这重要关头正需要一种高贵的情感的鼓舞。达文鲍特见到了这里,他的诗“叫我们一面想一面感,叫我们放眼众山顶上,探求心的深处,听取永存的命运的脉搏”。

《我的国家》原书这里还没有见到,只从上文提过的《生活》杂志,《时代周刊》,《纽约时报·书评》里读到一部分,《生活》杂志里是选录,不是引证,最详。下文成段的翻译除一段外,都取材于这里。这里说“本诗是作来朗诵的”。诗中大部分有韵,一部分无韵,一部分用口语。《时代周刊》说本诗谐和易诵,就是口语部分,也有严肃味。下文的翻译用韵与否,全依原诗。全诗开篇称颂美国是自由的家:

美国不是安逸的地方。

我们不停的从动作产生

英雄的壁画和英雄的歌唱。

我们还未将精神帝国造成,

还没有在坟墓里发射光辉:

但我们这冒险的出汗的子孙,

尊敬迅速、强健、自由和勇气——

这种心,它的思想跟着手走——

这些人,暴怒着解放了奴隶,

征服那处女地,教命运低头。

我们是动的物件的建筑家,

继成那“沙马堪”尖塔的成就——

锅炉,钢条,螺旋桨,轮翼,其他,

用来奔,飞,俯冲,听我们命令;

从这当中自由的烈风灌哗。

美国不是休息的国境。

美国人“是动作的,愿望的人”。

然而自由不是那般

秀丽而优雅的情调;

它的发育像战斗一样难,

那么粗鲁,又那么烦躁,

为的参加这时代的实际斗争。

自由,它只是思想高深,

血肉却是“不和”与械斗所造;

这民族心肠硬,本领大:

欺诈,劳工暴动,性,罪行,

大家的意志明敲暗打——

波涛的冲突毁灭了自己;

诡计

斜睨

低声的图谋

眨眨眼

架子上手枪一枝;

这些事现眼

怕人

人相杀……

自由神可以引起恐惧与怨恨。它产生种种物品(“光亮的机器,可爱的,光亮的,教人难信的机器”),却说不出为甚么来。于是乎引起了“否定”的信仰:

我们看见了“无有”:

我们见了它,见了

“无有”——它的面……

听见了它宣布

“怨恨”的新秩序,

那没有神的新秩序。

(本段见《纽约时报·书评》)

人们原来假定进步无穷,而且无苦无难,这一混乱可丧了气。“现在我们知道坏了事,自由害了人。”

说到这里,诗人就问为甚么美国伟大的成就不能给她的人民带来精神的和平呢?他于是将美国跟她的战死者对照,要发见他们是为了甚么死的?这一章用的是流利的口语。《纽约时报·书评》以为更有诗意。这儿战死者拉里的老师说道:

“我不知道他怎么死的;但是我想他

是冲上前去,像在我们纪念球场上一样,

我想他是凭着他那惊人的信心

冲上前去;我想一定是

这样,拿出了他所有的一切:

他是个很大方的孩子。

在我这方面我要说我相信拉里

为一个道理,为一个原因而死,

我相信他为自由而死。

不信他除了敌人还会想到别的。

我准知道他若在狐穴里

曾想到自由,那决不是我们

这儿从书里知道的自由。

他想到自由的时候,他想到

你们这班朋友坐在这儿;

他想到我们这城市,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游戏,我们吃的好东西,

我们大家共有的光明的希望;

我不是说他曾想到自由——我

我准知道这是拉里的自由的观念。”

这位老师告诉他那些学生,这种自由生活是经过多少艰苦才得来的。他说:

拉里将球传给你们了,别让他吃亏!

接了它!抱紧它!向前进!带着跑!

这就暗示新的信仰的产生了。

于是达文鲍特指出美国战士在世界上各处都是为了人类自由的理想而死。他要美国利用那伟大的资源和伟大的才力来达成自由民主的民族的世界集团,所谓“四海一家”。这是替代了那“否定的信仰”的新信仰,从战死者产生:

海岸上僵直的白十字架画出永恒的图案。

睡眠的队伍永远安排在静默里,

人们的生命只剩下些号码,

异国的风吹到海滩上,抚摸着

倒下的远国的人们的儿孙:

这儿,自由的意义和真理终于

开了封,现在各国人的眼前;

这儿,死掩没了种种记忆:迈恩,奈勃拉斯加,

沙漠中红印度人的火,有胡子的活橡树,

德克色斯州的风吹草动,

到学校和教堂去的灰土道。

还有,这些也都掩没了,像溪流一般

——

牧场,果园,法院,银行,店铺,铁路,工厂,

记忆中的人面,跟分别时热烈的嘴唇,

跟像阳光照在神经上似的手,

跟隔着重洋的人垂在肩上的头发。

这儿,凭着自由的名字一切聚集起来,

种种不联合的目的成功圆满的一家——

一切人都是弟兄,在死的怀抱里;

这些人活着时决没有晓得他们是弟兄。

愿望自由的人们请读这开了封的消息

——

你们彼此斗争着的千百万人

请打开坟墓看看从土中

挖起来的自由的秘密:

在血肉的幕后,十字架的底下,

有一个一切人的弟兄;一切人是一个人。

接着是较多的形象化的一段,强调上一段的意思。

就像在夜里,

美国众山上吹起一阵清风,

土地的气味从秘密的地方放出,

雾气罩在山谷上,严肃的群星

聚会着,好像选出的代表

在我们头上代表自由的思想:

就像这样,那些青年人出了坟墓,

回到我们的心里,犹如我们自己的影子;

他们又成了形,有了生命,好像月光

靠着那虬枝怪干的白橡林成了形——

靠着那些小河变了色,像白银一般,

他们重新住到他们不能住的土地上。

这样我们就能在死者的弟兄情分里

看见一切熟悉这土地,爱好这土地的人

……

这种团结的愿望的象征是美国国旗,“这面旗表出美国是自由的纪念碑”。而这种愿望的根苗是那简单的,和平的美国人家:

美国活在她的简单的家屋:

风吹日晒的门扇,古老的紫藤,

雄鸡游走的晒谷场,灰尘仆仆,

榆,橡,松,这些树都习见习闻;

家具为的舒服,不为的好看,

人名无非里克,彼得,加罗林,

靠得住的街坊,靠得住的书刊,

还有,和平,希望,跟机会。

美国将妈妈当作命,她做饭,

透亮的炉子,做她的拿手菜,

和果酱,蛋糕,无数的苹果饼。

美国爸爸是家长,用倦眼来

读星期日的报纸,十分详尽;

美国爱狗,爱孩子们呼啸着

从学校回家;学校是一面镜,

历史上金字塔的影隐约着。

美国总活在这些事物当中,

即使在黑夜,暗香吹着,虫叫着,

平原像漆黑可怕的湖水溶溶,

让美国灯光的明窗围护,

那时人家里的枫树趁着风

耙似的推着明星越夜空西去。

美国孩子不论远向何方

冒险,去死,在她眼不见的地步,

这些无名的照耀着的小窗

总照耀着这不相信的人类;

要教地上一切人民都在想

自由的目的地,那强固的堡垒——

不是和平,不是休息,不是优游——

只是胆敢面对民主的真理:

自由不可限制,要大家都有,

此处的自由就是各处的自由。

“此处的自由就是各处的自由”,是世界主义者的歌。《纽约时报·书评》所谓“美国的使命”也是这意思。

《书评》里说诗人“要将美国的高大的影子,那先锋的影子,林肯的影子,投射到边界外,领海外去”。——说“他明白若不勇敢而大方的鼓吹人们都是弟兄,他自己的地上会长不成花草,他自己的榆树和枫树会遭遇永久的秋天,他自己的屋顶会教最近一次大风雪吹了去,他的炉边会只剩一堆碎石,教他再做不成好梦”。——说这篇诗出现得正是时候,比顿巴吞橡树的建议要美丽些,热烈些。“我们需要战车和重炮,也一样需要诗歌与信仰。一种情感教人的脉跳得像打鼓,教人的眼花得像起雾,也许并不是妇人之仁——也许倒是世界上最有力,最有用的东西。”另一期《周刊》(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却嫌诗里有过火的地方。那儿说《我的国家》已经印了三万本,就诗集而论,实在是惊人的数目。

(原载《时与潮文艺》)

常识的诗

近来读到美国多罗色·巴克尔夫人(Dorothy Parker)的诗文选集,一九四四年出版,我特别注意她的诗。这集子有英国老小说家兼戏剧家毛拇(W·Somerset Maugham)给作的导言。导言中说她的常识使她的诗有独具的、特殊的风味,说靠着常识我们才能容忍这不定的、无理的、粗糙的、短暂的生活,并且觉得有意思。说“她无论怎样抒写自己,无论怎样高飞远举,她总用常识的金练子下锚在这悬空的世界里”。这就是说她的眼不但看着自己,并且老在看着别人。她对生活中的小事物发生情感;小事物在生活过程里正也占着重要的部分。她的诗反映着她自己,她的多样而完整的人格——她的苦痛,她的欢笑,她的温柔,她的美感,她的粗鄙,她的常识。毛拇说“这种种情性,我们大家也都有,僧正和老政治家例外;但她的更高明,更集中。所以读她一首诗就像倒拿着望远镜看她”,那么远,那么小,可又那么清朗。

她的诗的清朗是独具的,特殊的。诗都短,寥寥的几句日常的语言,简直像会话。所以容易懂,不像一般近代诗要去苦思。诗都有格律,可是读来不觉,只觉自然如话。这个“自然”是从追琢中来,见得技术的完整。短而完整是她的诗,所以幽默有深味。有深味也有深愁,可是她看开了,所以读起来倒只觉得新鲜似的。你也许会说她是玩世派,你也许会说玩世派哼鼻子,抽肩膀,跟伤感派抹眼泪,揩鼻涕一样,都只取快一时,过了就算了。可是巴克尔夫人似乎不止冷眼旁观,她也认真的从小事物里触着了这时代的运命。导言里记下她送给毛拇的一首诗:

我的白母鸡糊涂惯;

她老给绅士们生蛋。

你不能用绳用枪去威逼

她过来供给无产阶级。

指的是毛拇,也有几分自道罢?总而言之,她于幽默的比喻中认真的触着了这时代的问题了。在这时代,早也罢,晚也罢,谁也得触着这问题的。

这里选译她的诗十一首,以见一斑。七首载在《足够的绳子》一卷中,四首载在《落日炮》一卷中;有些可以说是她的两性观,有些可以说是她的人生观。译文照原作用韵:

或人的歌

这是我的誓愿:

他会将我的心占有保持;

我们会甜蜜的翻身而睡,

年年岁岁一般。

计时的沙漏会迅速漏沙,

爱情却不会和沙子并家;

他也就是我,我也就是他:

这是我的誓愿。

这是我的祈祷:

教他长是在我身边温存;

教他想起我来得意忘形,

日日这般到老;

教我忘记了旧时的困苦;

让我,为求取我们的幸福,

我的爱要比起他的不如:

这是我的祈祷。

这是我的心得:

情人的誓言淡得像雨水:

爱情是苦痛的先驱护卫——

但愿所言不实!

我的心永远是如饥如渴,

我的爱永远是如怨如慕;

他这样负心人不止一个:

这是我的心得。

总账

剃刀教你们伤脸;

河水沾衣濡足;

酸类给你们留瘢;

药物抽筋张脉。

枪弹不懂规矩;

圈套在开着等人;

煤气刺鼻欲吐;

你们还照样生存。

老兵

想当年我年轻,勇敢,强壮,

是就是,非就非,丝毫不让!

我羽毛飘举,我旗帜展开,

我骑马游行,矫正这世界。

“你们一群狗,出来,打!”我说,

可惜人只能死一回,我哭。

但我老了;好事坏事无数

混乱的织成功一幅花布。

我坐下说,“世界就是这般;

听其自然,才是聪明独擅。

胜一场,败一场,兵家常事,

好孩子,这中间很少差异。”

惰性勒住我,还在播弄我;

这玩艺儿,据人说就叫哲学。

某女士

啊,我能为你笑,偏着头颈,

热烈的吞咽你的话如风,

我能为你涂芬芳的红唇,

用熟练的指尖摸你眉峰。

你演述你的恋爱史给我,

啊,我大笑称奇,出眼水,

你也大笑,你却不能看出

我的心小死了几千百次。

你会相信,我也知道我像

愉快的清晨,白雪的照耀;

我心里一切的挣扎来往,

你决不会知道。

啊,我遇见你,能欢笑静听,

你带来新鲜的探险逸话——

说那不检点的微妙女人,

说那手的温存,耳语唧喳。

你高兴我,放开喉咙用力

高唱你新相知的叙事歌。

你就要我——惊奇、愉快、老实,

却看不出我的眼像星河。

同类推荐
  • 因为热爱,所以奔跑

    因为热爱,所以奔跑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这本《因为热爱,所以奔跑》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圣彼得堡:时光

    圣彼得堡:时光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年来的优秀散文作品。作品得到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与转载,是80后作者中实力派的散文作者。文风大气,沉着,厚重,质朴,铿锵有力,充分的展示了作者的才华,缜密的思考,成熟的文字,激情的探索,是这个散文集的主要特点。
  • 品味的记忆

    品味的记忆

    香港著名教授,穿行欧美亚三大洲,在旅游和美食中寻找故乡。郑培凯在台湾生活了二十年,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年,现在又在香港生活了十五年,何处是他乡,何处是故乡?对他而言,既暧昧又吊诡,既真实又虚幻。这将近一百篇文章,多半是作者过去十年到处游览的经历,以及品尝饮食佳肴,记载各地风土特色。在他乡与美食中,作者在有意无意间寻找着家乡的记忆。
  • 2015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2015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王蒙、王朔、张晓风、郭文斌、张小娴、李娟、冯杰、雪青、何向阳等数十位作家的数十篇佳作,题材丰富、语言凝练,或直面人生,拷问人性,或回眸过往,思索历史,在呈现散文题材的丰沛性、写法的可能性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本书是由中国散文界知名选家从全国当年发表的精短散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当年度精短散文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精短散文。
  •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唐诗更甚。《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唐诗中开阖大气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热门推荐
  • 仙侠奇缘之巫女凌霄

    仙侠奇缘之巫女凌霄

    她本是灵氏神族的后人,为拯救苍生而生。只可惜,从小不学术,是大家眼中的女吊丝!被人嘲笑,被人讥讽~~她愤怒中燃烧~~谁也没想到,女吊丝也有华丽大翻身的时候。★长安城第一美男?你不是偶的菜,哪儿凉快哪呆着去,咱们新账旧账一起算···
  •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精心选辑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故事精品,书中的故事,多为励志故事、真情故事、传闻逸事等。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引人人胜,让大家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感受到读故事的快乐,并能从中体悟故事作品中人物乐观、向上的情感。这是一本励志、有趣的故事书籍,十分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
  • 在噩梦级世界里吐槽

    在噩梦级世界里吐槽

    一平方光年的疆土......发光的饭菜......漫天兵甲拼杀的围棋......似巨龙腾空般飞向百米高的篮筐......这个世界......有点不一样啊.......正当李思危准备腾飞的时候,一句你来刷碗,打破了他的幻想。什么???刷个碗得三十多套程序?想要修行需要吃透上万个G的秘籍?这里是噩梦级别的地球生活!!!臣妾做不到啊!必须得有个系统,不然主角会被玩死的......
  • 超人明视

    超人明视

    普通的超声科医生,不普通的工作。平凡的凡人,不平凡的成长历程。人总是要一步步成长,一步步迎接阳光。有时候成长或许会更艰难,但是不要拒绝成长,更不要拒绝阳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当村上春树遇上猫

    当村上春树遇上猫

    他喜欢村上春树,她喜欢猫和摇滚。只有猫懂村上春树的世界,所以她喜欢他。村上春树离不开摇滚,所以他离不开她。“如果我是海边的卡夫卡,你愿意做我的佐伯吗?”
  • 蛇

    在睡着的时候,我再次被噩梦惊醒:神秘的丛林深处,狂乱的杀人巨蟒如影相随。我拼命奔跑,却双腿僵硬,迈不开步,巨大的蟒蛇毫不费力地将我紧紧缠住,越缠越紧,我听到了自己血管破裂的声音……我满心的怨恨在恐惧之后被激发了出来。凭什么,凭什么它和它的同类这样纠缠我,让我寝食难安。我要亲手杀了它。我剧烈地喘着气,我不知道是恨林天明还是恨那些蛇,我只有一个念头,杀死那些蛇,让它们不再纠缠我,杀死那些蛇,让林天明泡不成药酒。恐惧和怨恨使我一阵接一阵地昏眩。
  • 偏执老公,请离婚!

    偏执老公,请离婚!

    苏画如愿嫁给了陆离,至此却从天堂跌落无间地狱。苏画:既然不爱,那就请离婚!陆离:这辈子我不放手,你便休想逃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爱你,你却恨我。拼了命的报复和伤害,可到头来,陆离却恍然得知,原来从一开始,他便错了。眼睁睁的看着苏画笑靥如花的挽着另一个男人的手臂,眉眼里浸满了笑,他醋意横生,“苏画,你真当我陆离死了么?怀着我的孩子,却和别的男人卿卿我我!”苏画甩开他的手,不置可否,“不好意思,陆先生,我们已经离婚了!”情不知何所起,一往而情深。恨不知何所终,一笑而泯。一场婚姻,苏画懂了——爱过错过,都是经过。而陆离却后知后觉的发现——眼前人便是心上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说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

    这是一本探索小说艺术规律的专著。本书对取材、立意、语言运用、形像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绘、典型细节选择以及小说创作和阅读中必然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剖析。对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中西小说的异同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