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5700000006

第6章 从《共产党宣言》的第一段话讲起(3)

大浪淘沙,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当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之时,总会出现机会主义思潮和错误倾向,干扰革命的兴起,其主要的阻挡方式就是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放弃斗争,与阶级敌人搞调和。巴黎公社兴起的时候是这样,十月革命的前夕也是这样,当时的社会民主党人和孟什维克联合起来反对革命,他们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用各种方式反对列宁提出的武装起义的方针。列宁与这些阻碍革命进程的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写作《国家与革命》的开篇就揭露了这些反动思潮的实质和要害,列宁指出:“当伟大的革命家在世时,压迫阶级总是不断迫害他们,以最恶毒的敌意、最疯狂的仇恨、最放肆的造谣和诽谤对待他们的学说。在他们逝世以后,便试图把他们变为无害的神像,可以说是把他们偶像化,赋予他们的名字某种荣誉,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压迫阶级,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磨去它的革命锋芒,把它庸俗化。现在资产阶级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主义作这种‘加工’的事情上正一致起来。他们忘记、抹杀和歪曲这个学说的革命方面,革命灵魂。他们把资产阶级可以接受或者觉得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放在第一位来加以颂扬。”

针对当时俄国机会主义派别的主要手法是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来反对俄国的革命斗争,列宁认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歪曲空前流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为此,必须大段大段地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没有这样的引证是绝对不行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所有谈到国家问题的地方,至少一切有决定意义的地方,一定要尽可能完整地加以引证,使读者能够独立地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全部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确凿地证明并清楚地揭示现在占统治地位的‘考茨基主义’对这些观点的歪曲。”

列宁的引证是有明确针对性的,即针对机会主义派别调和阶级矛盾,掩盖国家实质,反对革命斗争的主要观点,着重引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基于阶级斗争理论所阐述的国家学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内涵的阐述,列宁概括了科学的国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廓清了基本理论原则上的大是大非,列宁便与俄国当时的斗争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批判了那些反革命思潮的实质:“在1917年革命中,当国家的意义和作用问题正好显得极为重要,即作为立刻行动而且是大规模行动的问题在实践上提出来的时候,全体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一下子就完全滚到‘国家’‘调和’阶级这种小资产阶级理论方面去了。这两个政党的政治家写的无数决议和文章,都浸透了这种市侩的庸俗的‘调和’论。至于国家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这个阶级不可能与同它对立的一方(同它对抗的阶级)调和,这是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始终不能了解的。”接着指出他们“丝毫不去考虑,先要经过多么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才能‘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古物陈列馆去’”。正是在这些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列宁坚定地指出:“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国家,非通过暴力革命不可。”

可是国家不是要消亡的吗?为什么还要发动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目的的武装起义呢?这也是机会主义派别蒙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斗争觉悟的论据。对此,列宁专门写了第五章“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来辨明理论上的是非,列宁指出:“任何国家的消亡,只能通过‘自行消亡’。”“自行消亡”的经济基础必须是无产阶级经过斗争夺取政权,占有生产资料,建立自己的国家,“自行消亡”的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无产阶级专政在建立和巩固中必须“要对压迫者、剥削者、资本家采取一系列剥夺自由的措施”,“必须镇压这些人,必须用强力粉碎它们的反抗”。显然,还是需要毫不留情的斗争。列宁写作的《国家与革命》把斗争的精神贯通全篇,也坚持到底。

正是在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所澄清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斗争的理论指导下,布尔什维克党组织武装起义的方针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成立。列宁在理论上所坚持的革命斗争原则,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得到了坚决的贯彻并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革命浪潮也迅猛掀起。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斗争理论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其中,最杰出的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

毛泽东的一生是带领中国人民求解放而奋斗不息的一生,他奉行“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人生信念,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革命斗争,彻底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斗争精神,是毛泽东最鲜明的领袖风范。

这种斗争性的特征,直接反映到毛泽东的论著和文章的写作风格之中。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奋笔疾书,“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以笔作刀枪,直指旧中国的反动统治者。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之后,毛泽东的斗争精神正是通过一篇篇笔锋犀利的战斗檄文,“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形成了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民族民主运动,并最终在战火硝烟中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讲的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毛泽东通过问题引入的方式,把开展革命斗争的最基本前提,即分清敌我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并且又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强化:其一是从正面强调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认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其二是从反面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原因就是分清敌我的问题没有搞明白。通过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把斗争性的关键之处昭然揭开,并且成为毛泽东论述革命斗争的论著和文章中经常采用的写作方法。

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其他国家的革命进程相似,中国革命进行到关键时期,也同样出现过抱有和平幻想,主张放弃自主开展武装斗争的错误思潮,而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也总能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写出指导革命斗争不偏离正确方向的光辉篇章,使中国革命的航船穿过急流险滩,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927年初,在湖南农村的乡间小道上,行走着一位风尘仆仆的汉子,他衣着朴素,操着一口当地农民十分熟悉的乡音,或到农户家访贫问苦,或与农会干部开会亲切交谈。他认真倾听,不时地在小本子上记着;他也谈自己的观点,茅屋里经常传出他爽朗的笑声。他就是当时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正在湖南农村进行农民运动调查。

从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毛泽东步行了700多公里,实地考察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在乡下和县城,毛泽东广泛地接触和访问广大群众,与农民和农会干部召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而湖南是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国民党右派纷纷攻击湖南农民运动,污蔑他们是“痞子运动”、“土匪”、“糟得很”,而中共党内也有一些同志指责农民运动“过火”,片面地认为农民运动会影响同国民党的统一战线。这些论调都是一个目的,就是要遏制湖南农民的革命斗争。

农民运动到底是“糟得很”,还是“好得很”?正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毛泽东2月12日回到了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驻地武昌后,依据调查的材料,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鲜明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斗争精神的重要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以热情的语言,大力赞扬湖南农民群众推翻乡村封建统治势力的斗争精神和历史功绩,尖锐地批评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农民斗争同中国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他说:“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这是好得很!”“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他明确地提出,一切革命的党派和同志,都应当站在农民的前头领导他们前进,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更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他强调,必须依靠广大贫农作“革命先锋”,团结中农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力量,把农民组织起来,从政治上打击地主,摧毁封建武装,重组农村政权。这篇文章继《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之后,进一步解决了无产阶级正确对待农民这个最主要同盟军的重大原则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献。

在科学总结湖南农民运动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明确地指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革命。”这段著名的话不论是写作内容还是写作方式,都是对毛泽东所一贯奉行的斗争精神的经典诠释。

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之后,风云突变,革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当时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让革命群众放下武器,解散工农武装,试图以让步和投降来换取国民党反动派的合作。毛泽东坚持斗争的原则,坚决抵制右倾投降主义路线。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并将起义的部队带上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在与南昌起义的部队会师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革命的危急时期,更重要的是领导革命渡过难关的行动,在根据地建立之后的相对稳定时期,毛泽东开始总结斗争经验,写出了一系列论述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的重要文献。

在当时严峻的斗争形势下,毛泽东所写的文章必须要以坚持斗争为主题,但如何体现这一主题,毛泽东则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写作方法。《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是1928年11月毛泽东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当时在党内对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做法有反对的声音,认为是“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文中以充足的论据和大量的事实来说明实行这种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能够走得通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者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这不仅是因为在中国有着“买办豪绅阶级不断的分裂和战争”的外部形势,而且我们还“具备下列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因此,在经过详尽的论述说明之后,毛泽东认为:“罗霄山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另外一种情况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部。环境的艰苦和斗争的长期性,使一部分人对革命的前途产生了悲观的情绪,有的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只是一味地强调坚持斗争、克服困难显然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使人们坚定斗争的信心,科学地论证现在的艰苦斗争与未来的中国革命胜利的关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写的光辉文章。文中针对一些人的悲观情绪,有理有据地批评了他们的错误思想: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二、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三、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1928年底到1929年初,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三次“会剿”,好像很有力量,其实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军阀混战业已形成,实质上这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降,革命潮流开始复兴。四、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同类推荐
  • 共青团与相关团体关系研究:历史的视角

    共青团与相关团体关系研究:历史的视角

    本书稿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和任务,从中国社会结构状况和政治现实需要出发,以历史文献为重要依据,运用政治学理论,深入论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青团与学联、工会、农会、妇联、儿童团、青联、少先队、青年社团等各类社会组织构成理念相扣、行动相应的政治关系和工作关系,同时着力剖析共青团作为党的青年组织与各团体关系形成的现实社会基础、必然性以及经验教训,从而探索共青团与各类社会组织有机互动的历史逻辑和现实路径。
  •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本书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为治理新疆而实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完整呈现出来,同时还与其他历史时期作对比,以大量史实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论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当代新疆是新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并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
  • 施米特文集:合法性与正当性

    施米特文集:合法性与正当性

    《合法性与正当性》收入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三种:《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合法性与正当性》、《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主题围绕施米特作为宪法学家的思考与命运。《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尖锐提出议会民主制的法理学和政治学困难,既立足于现实政治问题,又具有思想史视野。《合法性与正当性》为宪法学和政治学的经典文献,是施米特在魏玛宪政危机关头书写的法学名作,堪称挽救魏玛民国宪政的“绝望尝试”,明确主张对反魏玛宪法的政党(纳粹)实行党禁。然而战后,施米特却吊诡地被贴上“第三帝国桂冠法学家”的标签,1945年被盟军当局拘押近两年。其间,施米特写作六篇随笔,结集为《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出版,篇幅虽小,但在施米特研究中征引率却很高,因为从中可以看到施米特因欧洲法学传统的彻底崩溃而深感无奈。
  •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与基层党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与基层党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时代的党建有新的风采。本书首先梳理了大数据的技术格局与当今基层党建信息化的最新探索,总结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展望了大数据在基层党建中的应用方向。
  • 常识(译文经典)

    常识(译文经典)

    《常识》,本书内容确实如书名所言,全是常识,但这些常识是就今天而言的。在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之后的1776年1月,这本书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作用是今人所不可想象的,可以说它就是促使美国从不列颠帝国中独立出来的出版物,本书的出版深刻揭露了英国的黑暗与压迫本质,使得很多人最终下定决心与英国决裂,极大地鼓舞了人们谋求独立的士气。
热门推荐
  • 仙界识别二维码

    仙界识别二维码

    这是一个逗逼的世界,也是一个神经质的世界,还是一个二货的世界,更是一个说话不着溜的世界。一个小小的二维码,给叶然在仙界大陆求仙道的勇气。叶然穿越到了异世界,扫着二维码,喝着流行歌唤醒了一个个逗逼仙人,这里是大变后的仙界,天兵天将,各路神仙全部丧失了记忆。哪吒小魔童喊我叔,杨戬的三只的眼发出LED的光,逗逼的太白唱着他是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漂亮的织女为嫁入豪门而烦恼,巨灵神在工地上搬砖讨生活。哼哈二将到了当起了搓背工,牛头马面一个憨厚一个傲骄,还有女娲,十二金仙,八仙,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一起合作逗逼,对了,还有老子。。。。。----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也是一个好玩的世界,更是一个胡溜的世界。期待您的支持
  • 一场大梦梦千秋

    一场大梦梦千秋

    醉梦里云依旧,轮回中骨遗香,山中乐我不韵诗,思我故,安尚辨我与梦中
  • 轮回的九世重新遇见你

    轮回的九世重新遇见你

    每一卷内容都不一样。所以可以挑名字看想看的。大部分时候比较现实。人物因为生长环境不同,每一次在不同的名字里性格有变化。两个人就这样磨合着,把问题都解决了。就可以结束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

    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与良人共枕眠

    我与良人共枕眠

    穆青禾是良人,江蓠一直都这么觉得。可当这良人三年前背弃她之后,在她心里就成了全宇宙第一渣人。重逢后,男人声音低哑,“江蓠,你是不是忘了你连头发丝都是我的?”江蓠梗着脖子不以为然,“渣人,放开你的狗爪!”晕倒后,他在睡梦中呓语,“阿蓠,不要离开我,我不是面瘫。”江蓠终于动容,“我没觉得你面瘫,我喜欢你这种酷酷的样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迪迦之新时代

    迪迦之新时代

    一个异世灵魂的旅途,一个超级英雄的故事,一个战斗不息的故事!(除了奥特曼名字外,这个故事都是原创,所以有些地方可能和原版不同,请不要太纠结,还有书封永不消逝的光是原来名字)
  • 战争大法师

    战争大法师

    当一张卡可斩万千星辰当一副牌可演地水火风“循环已成,下一个!”
  • 重生公主之暴君宠翻天

    重生公主之暴君宠翻天

    “唔,你果然不爱落儿了。”某个仙姿玉貌的小女人,嘟着红唇,控诉着面前身姿挺拔,引无数女人竞折腰的男人。“落儿,需要朕证明吗?”说完,强势压倒。重生前,她是温婉大方,倾国倾城的碧霄国公主,最大的追求就是嫁给那个温润如玉的男人。却没想到一腔真心被践踏,渣男联合白莲花妹妹,覆了她的国。灭国之仇,不共戴天,浴血重生,看她如何搅动这天下局势,将那对贱人千锤百炼。赫连煜,赤炎国史上最英明神武的帝王,一朝眼瞎,入了千碧落的坑,从此君王不早朝。世人皆说赫连煜自从遇到了千碧落就变成了暴君,前天打了张家的公子,昨天踹了李家的少爷,独独将一个女人宠翻了天。某个小女人,放屁,他哪有将本宫重翻了天,明明是独占欲太强,容不得本宫有人爱。某个男人黑脸现身,“哦?你又想招惹哪家的桃花?”小剧场一:“小煜煜,大家都说你是醋王,我怎么没有闻到醋味。”强势压倒,“在你招惹桃花到时候。”小剧场二:某个妖孽的男子深情的看着某个小女人,“落儿,我爱你,你爱我吗?”“当然……”看到后面赶上来黑脸的男人,“不爱,某妖孽,人家可是对我家小煜煜忠贞不渝的,你最好识相点。”某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