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100000013

第13章 学风好,才能素质好(3)

说实话,“少年班”当初所挑选的中学生,都是些智商极高、天分超群的“神童”,如最初几届中的张亚勤、秦禄昌、姚新、谢旻、宁铂、谢彦波、申喻、郭元林等人。他们招生是经过严格选拔和考试的,“开后门”、“钻空子”可不行。或于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拿了头奖,或是各项智商指标均出类拔萃,或很早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天分,10岁出头就已修完全部中学课程,基础扎实、知识丰富、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点子多、创造性强,表现出较同龄孩子遥遥领先的综合素质。

然而,自从进了“少年班”以后,由于各种因素(学业繁重、自高自大、生活障碍、心理欠缺、健康状况不良、专业不合适、开发不力等),他们一个个便如方仲永般“泯然众人”,顶多也是“在原地踏步踏”。既使学问越做越大、学历越来越高,创造力却奇迹般地锐减。甚至,据说不少学生后来还辍学转行,放弃了做“科学家”的梦;个别人还有程度不等的精神病状,想做“科学家”的梦也没法继续。中科大78级(首届)的宁铂实在承受不了压力,于是归依佛门,出家为僧。有位在清华大学读硕士的朋友,17岁就考上了研究生,系来自外地一名校“少年班”。记忆力、计算力、联想力确实惊人,但看其科技创新才能,顶多在中人以上,更不用说其思想之幼稚、生活自理能力之差了,经常上当受骗;连衣服也不会洗,他妈妈只好帮他请了个钟点工。

可以说,“少年班”的创意很有些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欲成为科学家,还是得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寻求良机为好,尤其要发挥本人的主观能动性。说不定,给这些“天才”一个更自由的成长空间,任其身心、性情健康、自然发展,再在学科上辅助以适当的引导,也许情况还好些吧。

可以假设一下,要是没有“少年班”,虽然少了许多“最年轻的”大学生、硕士、博士、讲师、教授什么的,却也许会多几个真正的科学家,而且一定会多许多个身心健康的正常人。

作家班:经典著作哪会在校园里诞生?

“作家班”最先发端于中国作家协会所创办的“鲁迅文学院”,自1984年以来,迄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并宣称天下数万才子(才女)“尽入吾彀矣”。“鲁院”其实并非普通高校,只是后来该股风便一忽儿刮到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湘潭大学等众多名牌大学的中文系里,形势可观。

“作家班”当初还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家、诗人,他们至今仍是当代文坛的骨干力量之一。“鲁院”最是不用说的了,蒋子龙、王安忆、张抗抗、莫言、毕淑敏、余华、刘震云、迟子建、张平、周梅森、王旭峰……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一向为其所津津乐道。此外,北大、北师大、武大、南大的“作家班”也曾出了不少人。

这并不奇怪,那时的大学中文系还很吃香,文艺工作者的头上还笼罩着光环,颇受世人崇敬。写作队伍规模空前,出现了“天上掉下一块石头,砸死三个人,其中一个诗人、一个小说家、还有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可喜现象。时至今日,物欲横流,商潮滚滚,文人收入不高、地位下降,大学中文系招不满人,考生很少在“第一志愿”栏中填上“中文”二字,更有谁“吃饱了撑的”花钱去读劳什子“作家班”!在那儿,文凭、户口、分配、生活补助、公费医疗、乘车优惠……全都是零。

这还其次。关键是,“作家班”根本就培养不出作家;茅盾先生也早就说过类似的话。人们总以为,“鲁院”既系中国作协所创,自然名正言顺,具有权威性;而普通院校才是“凑凑热闹”。其实,包括“鲁院”在内,欲图通过人为外在力量来“培养”作家,那是不可能的。否则,如果光靠请几位教授、上几堂课、读几本创作理论书和纯文学期刊,在“校园作坊”里闭门造车几天,就能当作家,就能写文章,则全中国14亿人民都去读“作家班”,都去当作家了,谁还愿意做工、种田、干售货员呢?实际上,有人曾向中国作家协会的外联部打听过,其逾8000名全国会员中,读过“作家班”的只有寥寥200来号人,仅占3%左右。况且,就是这支“小部队”,他们大多数也还是在进“作家班”之前就已有了不凡的文学创作成绩,并加入了各级作协的。

作家不是工业品、马路新闻,可以批量生产、炮制。作家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文学天赋、才华、灵气,以及自我努力,如深入生活、博览群书、勤于笔耕、亲身体验、长期摸索等。前人说:“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不平则鸣”(韩愈),“穷而后工”(欧阳修),“诗有别材”(严羽),“板凳要坐十年冷”等。进“作家班”的学员,基本上是一些已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文学新星,他们有天分、事业心、生活阅历、创作成绩;他们读“作家班”,只是要进修、补充一些文化常识、文学理论什么的,并非是带着“空瓶子”去灌“新酒”。严格说来,他们并不是普通学生,而是社会成人。当媒体采访时,他们尽管承认读“作家班”还是有挺大的作用,但毕竟只居次位,重在本人;再说也难免有弊。

某友曾多次上一些重点师范大学的“作家班”学员宿舍调查,所见所闻,与当年周洪班子“不要系列”《不要上“作家班”》中的叙述大同小异。学员们诉苦说:每天大家都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逼着在不停地写,结果却江郎才尽,文思枯竭;写出来的东西很糟,连自己都不堪卒读。钱花了、时间花了,能力倒在走下坡路。早知如此,不如早罢休。

“作家班”培养不出作家,高校“作家班”接二连三退场,结束比开始还快。最后仅剩下北师大,亦只是勉强支撑。前些年办过末届后,即宣布“寿终正寝”。“鲁院”的情况特殊,似乎还在大作广告,但多年来罕出佳作,难见名家,近两年便只好搞什么“高级研讨班”了。不能过多责备他们,他们主要是希望为民族的文化事业多作贡献。惜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候,办事只能尽力,别太计较得失。

人文班:国学大师“只是一座缥缈的海市”

“人文班”的全称是“文学、历史、哲学人才培养基地”,或曰“人文科学试验班”,其目的是要培养出一批跨世纪的“国学大师”来。中国历来便有“文史哲不分家”的优良传统,“人文班”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文史哲三科通才教育,使他们具备扎实、全面的国学功底,从而在21世纪初再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群星璀璨、百家争鸣的美好场景。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辜鸿铭、胡适、吴宓、朱自清、顾颉刚、鲁迅、郭沫若、钱钟书……将在这些人中诞生。

“人文班”的历史很晚,乃前两年方兴起的一桩“新生事物”。1994年北京大学首届招生,1995年之后再蔓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迄今真正有成效、权威性、影响的,也就这几所大学,不过千把号人。连他们的表现都并非十分理想,其他学校就更“等而下之”。

“人文班”学生,大多是通过保送方式入学,并不参加传统高考。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大都明白,旧式应试教学,“指挥棒”性质的高考、研考,存在着殊多弊病与不足。可是,采用保送比采用高考,就实际效果说又优越、科学得了多少呢?应该说,最适合读“人文班”的,是那些家学渊源良好、自己从少就对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在国学方面基础牢、读古籍较多(如老庄孔孟、国风楚辞、唐诗宋词、四大古典小说、《古文观止》、《二十四史》等)的学生。而实际上,保送生中不少是些校园文学爱好者,一味沉湎于创作“先锋诗”,玩弄文字、技巧至上,或吟咏风月或渲泄自我,阅读上只有最新文学刊物如《人民文学》、《诗刊》、《散文》之类,不看中外历史上有定论的皇皇文化名著,其百科知识面并不广,乃至文学常识亦很有限,缺乏人文精神与传统人格,又遑论研究国学?况且,保送生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干部与艺术生、体育生、关系生等,其文化素质就更甭提了。

“人文班”号称“8年抗战”(本、硕、博连读,较正常学制10年缩短2年),文史哲专业通开,课程多、学业重,搞得大家成天喘不过气来,又哪能挪出闲暇进行自学,包括狩猎原著、搜罗资料、思考问题、设计选题、争鸣讨论、写作训练等——而这些也许比上课、修学分、背笔记等更重要。大学教学,较中小学的明显区别在于,应该给学子们更多学习和思考的自主权。

此外,大学生入学后,学校、院系里对他们的宣传、引导、解说也不够。快进大学1年了,不少学生还依然对自己的专业内容、今后的发展方向、一些学习上的注意事项等一无所知。

“人文班”里,大家不时生出前途渺茫、事业难成的想法,或为学业辛苦、学制漫长而怨声载道。一些学生则担心:时间长达8个春秋,自己能否顺利熬完?武汉某名校的一位东北籍学子,宁可回老家上理工科,也不想再捱下去。北京BJ大学则出现了某女孩因高等代数不及格而险些轻生,酿成悲剧。当事人对外大吹“方兴未艾”,心里却往往苦不堪言。一些高校才刚创办,便传来停止招生的“内参”。

“人文班”的本意,在于采取一种“教育救教育”的积极措施,于许多外在条件给予大力扶助,力图在当今商潮时代挤出一块“净土”来,以供“未来大师”们单独成长。然而,户外甚嚣尘上,户内岂能“皓首穷经”“清高自守”?“填鸭”式的教学,禁锢了原本就已“投错山头”的莘莘学子们那颗“思凡”之心,惹得他们“如坐针毡”;而老教授们又“恨铁不成钢”,彼此生气,岂非“费力不讨好”?

附录:从“作家班”到“人文班”

前些年,某些名牌大学中文系创办了为期不等的“作家班”,许多高校也趋之若骛,如法炮制。一时之间,“作家班”遍及大江南北,蔚为壮观,很是热闹了一阵。中国作家协会下辖的鲁迅文学院开设“作家班”,自然是顺理成章;其它高等学府中,在开设“作家班”上较有知名度、较有成就的则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湘潭大学等。开“作家班”的初衷是好的,在当时确实适应了时代的特征与需求;从客观上说,也确确实实“培养”、走出了不少优秀中、青年作家,这批人成了当代文坛上活跃的、有成绩的骨干力量。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当时一批作家系来自或曾被打入社会下层,饱经沧桑,道路坎坷,因而现实阅历丰富、生活功底深厚;加上他们创作勤奋、事业心强,很有潜力、很有可塑性。其主要不足是缺乏广泛百科知识,缺乏文学方面的专业常识与理论素养。所以,开设“作家班”对他们来讲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提高机会。

但是,大学毕竟不是出产作家的最佳地方,“科班出身”的作家并不多见。真正的作家主要还得靠自己。古人严羽说:“诗有别材。”又有欧阳修说:“文穷而后工”。陆游说:“工夫在诗外。”要成为优秀的文学工作者,除了本人多读、多写、多改,“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句)”外,关键还得多深入实践、体验生活。单靠学者、教授们灌输一些条条框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前文中说“作家班”“培养”了一批作家,这个说法并不恰当;应该说,“作家班”帮助了一批作家,增强了他们的创作生命力。也正因为如此,“作家班”自身寿数的才不会很长久。时隔几年,它们便几乎绝迹在中国的大地上了,实乃有始无终、不了了之。即使有极少量这等学校,对外也只敢称“培训班”。比起当初来,这些“作家班”就更加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甚至是乌烟瘴气。由利大于弊到弊大于利,这就是它的整个轨迹。早几年颇具“轰功效应”的周洪写作班子“不要”系列中,就有“不要开作家班”、“不要上作家班”的呼吁。

而近两年,在一些名牌大学中,又出现了一类“人文科学试验班”的新现象。作为新生事物,看样子它似有方兴未艾、前程似锦的趋势。具体说,“人文科学试验班”就是在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文科院系中,由其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联合在高中招收一批学生(或从高考中录取,或直接破格吸收与保送),对他们实行本科与研究生连上的教育方式,即直接由4年本科而免试(须达到一定要求)升读2年硕士(较正常高等学制少1年),再免试(亦须达到一定要求)升读2年博士(亦较正常高等学制少1年),即“8年抗战”、“8年科班生涯”;这样做的目的,是力图培养出一批跨世纪、新一代人文学者来。因为,在当今商品时代,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世人一味追名夺利,也就势必影响到下一代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数量与质量。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教学与科研,是一项既抽象、单调、复杂,又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工作。它尤其需要人们不计得失、淡薄名利、持之以恒、耐得寂寞,无视周围世俗之流的鄙视,甚至能够理智对待同行之间“见仁见智”的分歧、误会、不解,乃至“文人相轻”的痼疾。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是也!出成果困难,成果出来后想要为学术界接受更困难,要有些名声尤其难于上青天。因此,做人文学科研究员谈何容易!何况在今之商业社会。所以,国家开“人文科学试验班”,就是为了采取人为强制的方式,重点扶持与支助国家人文基础事业,重点扶助一批有志献身于人文事业的青年学生。比如说教育经费增加、学制缩短、免除研究生入学考试等,以刺激师生们的积极性。再说,这也是对传统教育体系的一项改革,强调了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也尽量摒弃了部分人欲通过考研渠道达到功利性目的。这样的名牌大学,最先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

当年的“作家进修班”,与如今的“人文试验班”,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培养”作家,一个是“培养”学者;一个是面向早已成名的文学工作者,一个是面向年轻的大中学生;一个是短期,一个是长期;一个是感性创作,一个是理性研究与评论;一个是仅局限于文学专业,一个则包容了多项社科专业;一个是历史酿造的结果,一个是时代发展的原因。而且,说“作家班”培养不出作家,作家无法单独由象牙之塔“制造”而成,所以“作家班”才如昨日黄花、盛年难再,这从道理上能讲得通,而事实也证明了它。对其利弊、盛衰史,你不承认也得承认。但是,“人文试验班”作为未来学者的摇篮,诞生在高校的“围城”里,实可谓适得其所,恰到好处。搞学问正是在学校里,学者必定是要科班出身才“名正言顺”。(自学成才的学者不是说没有,但极少。在大学里做学问,才有较好的科研氛围与条件,有固定的薪水与资金。而在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家庭里,在繁琐的物质工作岗位上,靠啥做学问呢?另,这里虽没提到普通高校之外的诸科研机构,但他们同学校往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所以不再撇开而谈。)教学与科研是教师的两项本职工作么!这样以来,把“作家班”与“人文试验班”混为一谈,岂非不伦不类?再则,说方兴未艾的“人文试验班”前途也是吉凶未卜甚至凶多吉少,更甚至同与其相提并论的“作家班”一般有始无终、不了了之,又有谁能相信?不给鄙人戴一顶“痴人说梦”“狂妄无知”“亵渎打击新生事物”“看不出新生事物远大前程”等沉重而又难堪的帽子,我才真是要焚香祷祝、谢天谢地呢。

同类推荐
  • 做事与做人

    做事与做人

    做事与做人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如何做好事、做好人,以及如何处理好做事与做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获得成功人生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做人是做事的根本,做好了人,做事才不误入歧途,才能为做事赢得良好的人际支持。做事是我们立身成人的必要技能,不做事,做人就没有内涵,我们生活资料的获得、能力与价值的体现等都要通过做事来实现。本书详尽阐述了关于做事与做人的重要规则,帮助读者掌握做人的准则和做事的艺术,把“能做事”与“会做人”有机统一起来,凭借人格魅力为事业创造左右逢源的环境,从而成就事业,成就人生。
  • 不要让现在的习惯毁了将来的成功

    不要让现在的习惯毁了将来的成功

    成大事者总是养成最好的习惯,能达到最完善的结果,这就是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此在成功之路上,你要想成大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以下这些习惯:敢于决断、挑战弱点、突破困境、抓住机遇、发挥强项、调整心态、立即行动、善于交往、重新规划。
  • 宽容:真善美的修心课

    宽容:真善美的修心课

    《宽容:真善美的修心课》是一堂关于真善美的修心课,星云大师、净空老法师、南怀瑾大师、若贝尔得主莫言等最推崇的人生境界!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受得了,耐得住!宽容不仅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人与人相处时,只有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才会使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同时,宽容能帮我们戒除忧烦急躁,抑制悔憎恨怨,平息对峙纠争,避免嫉妒猜疑;解疑去惑,达到工作、生活的圆满境界。
  • 快乐的人生

    快乐的人生

    这是一本告诉你人生如何才能变得快乐的生活哲学书,它的写作背景是当时的美国正面临着社会经济萧条和民众情绪低落,戴尔·卡耐基为了重新让人树立信心、重新充满力量、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于是进行了一系列励志演讲,这本书就是这一系列演讲的文集。本书通过平凡而积极的众多励志故事探索人生法则,告诉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应该具有的积极心态和正确做事方法,其中提到的众多信念和思想对美国社会影响深远。
  • 别让借口缠住你

    别让借口缠住你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对自己毫不留情,不给自己任何借口,就要像猎豹一样紧紧地盯着猎物——唯一的目标就是抓住它。成功的人向来对借口不屑一顾,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不要用悔恨回忆过去,不要用借口应付未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只有尽职尽责、勇往直前、不找借口,才能实现理想,创造辉煌人生。
热门推荐
  • 重生毒妾当道

    重生毒妾当道

    被亲生父母和妹妹背叛,再被他们连同负心丈夫一同杀害的沈凉却没能死成而是重生在了被婆婆杀子夺命,同样肩负滔天仇恨的侯府二房奶奶周珺琬的身上上一世,她枉命在那些所谓的“爱人”和“亲人”手上,死不瞑目。这一世,她发誓,再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她毒阉夫主,唬弄婆婆,笑面如花的将所有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她报复亲人,折磨爱人,言笑晏晏的冷视他们摇尾乞怜誓要让那些亏欠她们的人知道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算天不报,也有她来报却没想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冥冥中自有天意,上苍终未将她遗忘!片段一:漆黑的夜,她任他大手卡着纤颈,毫无惧色:“敌人的敌人虽未必能成为朋友,却能成为盟友!暂以结盟,何如?”他冷然睨她,薄唇轻启:“成交!”片段二:菡苋池边,她任他轻挑下巴,内心挣扎:“我的全部存在价值便是复仇,何况我是你弟弟的女人,你难道想混乱纲常?”他长眉微扬,似笑非笑:“有何不可!”片段三:为了复仇,她变得连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我心如蛇蝎,连无辜小儿都不放过,我若死,地狱便是归处,你又何苦?”他拥她入怀,以唇封缄:“上天入地,不离不弃!”
  • 小窗自记

    小窗自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本宫要梳洗打扮

    本宫要梳洗打扮

    据说凌熙对慕可可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不过慕可可不相信,因为当时的她身着维尼熊睡衣,手上提着垃圾袋,而且还披头散发,眼睛红肿,眼角残留着眼屎,脸颊上还有因前一晚贪吃而冒出来的小痘痘,这一惨不忍睹的妆容,凌熙会一见钟情,他要不要这么惊悚?在凌熙的不懈努力下,两人终于在一起了,可之后,凌熙时常反对慕可可化妆,美名其曰:不愿让其他男人看到慕可可的美貌,从而注意到慕可可。可如今的女人,哪有出门不化妆?故慕可可要反抗,“熙哥,本宫要梳洗打扮!”
  • 快穿之百变宿主谁来降

    快穿之百变宿主谁来降

    (本文又名我的宿主是大佬)排雷:新手,不按时更新,有点坑。校园位面......1314:宿主你从哪里弄来的剑?月枝清咬着颗糖歪了歪头:“唔......充话费送的。”古代位面......1314:宿主你从哪整来的雷电炸药?月枝清扔的正欢的回答道:“天道那糟老头送的。”盗墓位面......1314:宿主,你你拿的这是机甲?月枝清摸了摸刚到手的黑卡:“对啊,卖了还值不少钱呢。”人鱼位面......1314:宿主,你哪来的灰机?月枝清漫不经心的走上去:“定外卖送的。”......1314:明明这种话,它是不可能相信的,可是事实摆在眼前,它不得不信,并且在看到自家宿主是多么牛掰的时候,抱上大腿。大佬求带灰!!!
  • 末日之我的逆战系统

    末日之我的逆战系统

    末日到来,人性沉沦,人类该何去何从,这是人为还是天灾。我们面对的只是丧尸吗?不!还有远古的神话,他们自称神,但他们真的是神吗?他们究竟是什么目的?我该怎么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薰衣草下的罪恶

    薰衣草下的罪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谁是凶手》、《青玉案》、《蝶恋花》、《爱的迷惘》、《恨的冷漠》、《恋的惨烈》、《狂飙状态》、《薰衣草下的罪恶》、《满江红》等。
  • 穷在闹市当掌门

    穷在闹市当掌门

    宁夕怎么也没想到,好心一顿饭,结果被一个邋遢老道给坑的去当蜀山掌门。更没想到,这个蜀山派,居然就在繁华都市,而最没想到的是,整个门派就剩下一个老鬼,不但抠门,而且动辄喊打喊杀,咒杀自己。
  • 星轨彼岸之尽

    星轨彼岸之尽

    ——我曾经见过,所罗门里的恶鬼因为惧怕人类的丑恶而逃走。在这场战斗打响之前,有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光暗之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妖神大战一触即发……就让我看看你们的羁绊有多强吧!那名少女轻轻说着。
  • 从零开始的星海领主

    从零开始的星海领主

    整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