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900000009

第9章 我没有经历过高考的恐惧

高考季,各种奇葩新闻满天飞,考生家长和广场舞大妈两支最强悍队伍展开较量;考场旁边的钟点房要价两千一晚上;因为认为电梯噪音影响考生休息,家长要求15层高楼住户全部拾级而上;某县城,考生家长对着佛像一步一叩头,烧天价香……

从这些轰轰烈烈的新闻里,我看到的是两个字:恐惧。我没有经历过这种恐惧,在离它一步之遥时,我逃开了。

起初,是物理课上和老师的一个小小龃龉,下课时我做出了重大决定——退学。这是1994年初,我读高二。表面上看,我是负气离开,但我始终都明白,课堂上的这个小风波,不过是将长久的困惑推向紧要关头。

从进入高中起,我都不太清楚我坐在这里干什么。以我当时偏科的程度,不大可能考上像样的学校。接下来的情况可以推想:煎熬上一年半之后,拿到一个惨不忍睹的成绩,再靠家人想方设法,进入某个末流大学读个大专,出来,再继续混惨白的、没有边际的人生。

明明有更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去做嘛:阅读、写作、去淮北乡间了解风土人情、打听家族往事的细枝末节。我当时已经发表了一些作品,早想好了要当个作家,为什么还要在这里随波逐流,任凭命运将我推动?

第二天,我没有去上学,背着书包去郊外溜达,去某大学的教师阅览室看书——我的初中是在那所大学的附中读的,阅览室就在教室楼上,工作人员跟我们一个楼梯上下,彼此都已面熟。

记不得这样的日子过了多久,好像也没太久。当小城里飘起了第一场雪,无论是去郊外,还是去阅览室,道路都变得泥泞。我已经厌倦了东躲西藏的日子,心一横,在某个夜晚,对我爸说出了真相。

我爸的反应应该不太严重,否则我不会这么没印象。他劝了我一下,但我强调我现在的情况,不宜于再回学校。他思索了一下说:这样,也好。你就在家里写作吧。老爸工资一个月五百多,还有稿费,还可以帮人打印材料挣点钱,再养活你二十年也没有问题。

但是,我爸说,你现在年龄还太小,在家写作不现实,你还是应该去学校学习。要是你觉得中学的课程没有意思,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大学旁听。听说有些大学开设了作家班,我托人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渠道。

我于是先去了看书的那所大学旁听,搬个桌子就进了历史系的教室。同学弄不清我什么来头,也不问,只是有次我说起害怕蠕虫,同桌那个男孩说,我以为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你害怕的呢。我和他接触不多,我在他心中如此勇敢,大约与贸然出现有关。

如是过了大半年,有天我爸下班时,带回一个信封,里面是复旦大学作家班的招生函,我爸说,他已经联系过了,像我这样的,可以入学。我们这两天就出发吧。

我们是在第三天出的门,小城去上海的火车票基本上买不到,正好邻居叔叔单位有辆车去蚌埠,我爸觉得从蚌埠转车更方便,毕竟是交通枢纽,有T字头的快车。

没想到我坐不惯小轿车,一出城就吐了个天昏地暗,只好下车,在路边等大巴。终于等到一辆,到了蚌埠火车站,发现这里情况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乐观,坐票早就卖完,我爸买了两张站票,我们需要站上一夜。

那是我一生里坐过的,啊不,站过的最拥挤的火车,甚至不能将整个脚掌着地,更要命的是,随时会有售货员推着小车穿行而过,两边的人压缩再压缩,有人就踩着椅子旁边某个可以搭脚的地方,悬空而立,售货员倒愤怒起来:“那里怎么可以踩?你看你像个蝙蝠似的。”

“无立足境,方是干净”,就在将重心在两脚之间不停置换的同时,我爸已经兴致勃勃地和我谈起文学和理想来。乐观如他,认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新境界,从此,我要在世界一流大学里,汲取更多更有效的知识,展开崭新的生活了。

天亮时我们下了火车,坐公交车来到邯郸路上的复旦大学,很快办好了入学手续。我爸带我来到宿舍,帮我安置了一下,便匆匆离开。我奶奶身体不好,他当晚就要赶回。

那天晚上,对着窗外的晚风,我哭了。一方面是对尚在火车上受罪的父亲的愧疚;另一方面,是对于像夜色一样深不可测的未来的恐惧。在家乡小城时,我可以认为我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只是个预备状态,现在,在复旦,人生正式启动,我要赤手空拳打个天地,于穷途中开一条道路,我没有信心一定能做到。

寝室里住了六个女生,有学英语的,有学计算机的,还有两个作家班的同学,都是文化局和作协的在职人员。每个人都像蚂蚁似的,目标明确地忙叨着自己的那点儿事,我因此看上去非常奇怪,很少会有人真的将自己当作家来培养。

我去听作家班的课,也去听中文系其他班级的课。与小城那所高校不同,复旦老师开课非常自由,愿意讲论语就讲论语,愿意讲老庄就讲老庄,还有世纪初文学、魏晋文学等特别门类。我蜻蜓点水般一一试听,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骆玉明先生,他讲课时,有一种魏晋士人的不羁与锐感,常常在不那么正经的谈吐中点中本质。这种点评方式帮我甩脱了资深文学青年自建的窠臼,到现在,我都不喜欢太正式的论述,着迷于小李飞刀式的见血封喉。

还有郜元宝、李振声、陈思和等诸位老师,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都各有建树,想想看,那个时候,我可以站在一长排的课程表前,按照自己的喜好,制定我的特色菜单,这是多么奢华的一件事。而在上课之外,我亦在我的老乡、作家戴厚英的引荐下,走进自称为“活着的纪念碑”的贾植芳先生的家门,听他,以及在他家邂逅的读书人,聊聊关于文学和文人的那些事。

归来之后,总是按图索骥,到图书馆和书店里找相关内容的书,把头发扎成一把,顶在头上,穿着拖鞋,在自修室读到深夜。

但人毕竟是个复杂的动物,在这种如鱼得水的学习之外,还有一件事,占用了我一半的精力,那就是恐惧。虽然我当时已经开始在《萌芽》《散文》《随笔》上发表文章,但这些零零散散的小散文,不能让我看上去像个作家。在当时,还没听说谁靠在家写散文吃上饭,我爸是说可以养活我二十年,但我不能容忍自己落到那步田地。

许多个中午,下课归来,阳光还没有化开,混混沌沌地飘在前面的路上。旁边,一家面包店刚刚开炉,香气炸开,蓬勃若有隐形的蘑菇云,这些统统让我茫然。我在思考那个终极问题:我,向何处去。心里瞬间就像被虫噬一样变得斑驳起来。

结束了两年的作家班学习,回到小城,这问题真切地逼到我眼前。我不是学成归来,没有锦衣可以堂皇地还乡,我只是多发了几篇文章而已,而这些,不足以让我在小城里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我多次写过那种惶恐,很多个夜晚,我睡不着,直到听见鸡叫,是另外一种心惊,我觉得我像一个女鬼,在光天化日下无法存身。但同时仍然在写着,投向各个报纸杂志,上帝保佑,这些虽然不足以让我在小城找到工作,却让我来到省城,顺利地考入某家新创办的报纸,做了副刊编辑。

似乎生活从此走上正轨,也不尽然,毕竟别人都持本科学历,这种先天不足,使得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担心被辞退。那时是冬天,寒风萧瑟,落叶在脚下翻卷,我走在街上,看到旁边小店里挂出招工启事,写着“月薪五百”。我就想,要是我失业了,能到这里当个售货员吗?就算人家收我,那工资,也只够交房租而已,我这样一步步走来,难道就是为了当个售货员吗?那时,我恨我自己放弃高考。

请原谅我这种“政治上不正确”的想法。我知道有人会说,当售货员和当所谓作家没什么区别,相对于这种过于高大上的理论家,我更愿意理解当年那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的惶恐,只是,让这种惶恐跟随自己好几年,也太过分了。

即使工作得到领导和读者的认可,我还是能感觉出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我想,别人看我,也一定是不一样的吧。犹如带病生存,我带着这种惶恐生活了好几年,直到2004年前后,我在天涯社区上写的一组文章引起了一点反响,接着,出书、写专栏、获奖……我还没有成为我理想中的那种作家,却靠着写作,给自己赢得了一点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在我三十岁那年,我不再害怕和别人不一样。而到了现在,我觉得,和别人不一样,其实也挺好。

我退学,是在1994年初,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年,我不是一个真正具有流浪精神的人,我其实挺胆小,挺追求安稳,所以我多次深刻地后悔过。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人,在二十年后,仍然觉得,我应该后悔的,并不是逃开高考,而是在逃开之后,没能一不做二不休,将错就错,彻底跟那个主流路线分道扬镳。

假如我当时不那么害怕没工作,假如我就按照我爸规划的那样,困窘而自由地展开我的写作,假如我无视别人异样目光,专心于更有价值的事情,我敢说,我也不会像我当时以为的那样穷困潦倒,没准会过得更好。

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它尊重才华,也尊重努力,不管你选择怎样的道路,都别犹豫着老想折回。我怀疑大多数人都是被自己吓住了,为了不必要的隐忧浪费太多时间,不然也许普遍能过得好一点。

有一年,纵贯线全球巡演,来到本地。我买了票,坐在体育场高高的看台上,看那四个老男人嬉皮笑脸地出场,听他们唱:

出发啦/不要问那路在哪/迎风向前/是唯一的方法

出发啦/不想问那路在哪/

命运哎呀/什么关卡/

当车声隆隆/梦开始阵痛/

它卷起了风/重新雕塑每个面孔/

夜雾那么浓/开阔也汹涌/

有一种预感/路的终点是迷宫……

这歌词像暴雨,兜头而下,粗暴地敲打着我的神经。它的名字叫作《亡命之徒》,看上去不是什么好词,但打出生起,有谁不是行走在亡命之旅上?哪有绝对的安全?又哪有绝对的不安全?不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路在哪儿并不关键,你走到哪儿,哪儿就是你的路。

当然,也许,我更幸运的一点是,有一个尊重子女的选择,并帮助子女成就梦想的父亲。

同类推荐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 啼血试验

    啼血试验

    靠猎头公司在全球范围遴选一所大学校长,这种事一开始就刺激了媒体的神经。世界上还没有哪一所大学像南方科技大学这样,在没有开办之时,就高调引发世人关注。“猎头”一词源于英文“Headhunting”,是指专门为需求方搜寻、捕获具有专业技能或高层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这家叫作罗盛的国际人才咨询公司,是美国的猎头公司。他们先是将目标定在200人,又减至100人。再锁定10人。这个时候,水面已经无法平静。然而,对悠然于紫禁城宫墙内的朱清时来说,丝毫没有波动,即便他已成了猎头公司最为看重的人选。
  • 瓦尔登湖(译文经典)

    瓦尔登湖(译文经典)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日记往往最能剖析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探索自己的“灵魂时刻”,而这本散文集不限于日记,汇集多种体裁,为你真实呈现惠特曼的一生。
  • 消逝的钟声

    消逝的钟声

    散文集,收有《消逝的钟声》、《白沙河情愫》、《老井》等作品,其中《消逝的钟声》入编《2010中国散文经典》一书,并获2010年度最佳散文奖。
热门推荐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三国世界之颠

    三国世界之颠

    曹操刘备孙坚是队友,关羽吕布张飞是一起扛过枪的兄弟,汉朝对抗波斯,罗马等,顶级帝国争霸,谁会笑到最后……
  • 我男友常吃醋

    我男友常吃醋

    碰上一个爱撩人的女友,且撩的还是女生,所以我的“情敌”都是女的,众女睽睽之下,这该教我如何下手灭情敌。碰上一个爱吃醋的男友,不管男的还是女的都吃醋。不就是撩撩妹子吗,吃多点就习惯了哈。
  • 我成了活死人

    我成了活死人

    美女主播约我,一夜过后,我成了活死人……
  • 逃离心理学

    逃离心理学

    《逃离心理学》由三个短篇理惊悚小说组成,主人公都是玛丽,一个心理咨询师和作家。她试图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但她的遭遇和朋友似乎串通好了一样,不停把她拉回心理学。故事一:一个黑人男子声称自己能听见上帝的声音,而且上帝也是个黑人。他或许并不疯狂,但玛丽确定他在掩藏些什么。故事二:一名警察如慈父般的搭档因公殉职后难以摆脱罪恶感,玛丽受到“忽悠”给他做心理咨询,但在她从这个案件中抽身出来之前,她已经完全陷了进去。故事三:玛丽的病人拒绝吃药是个十足的疯子,而玛丽和他发生争执后离奇失踪,被找到后,警方发现她已是一场恐怖罪行的受害者。究竟发生了什么?
  • 余生尽安然

    余生尽安然

    他们相遇在校园,之后又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他护她宠她不让任何人欺负她。她怕他惧他后又爱他如命,为了他拒绝所有优秀男人的追求。他是慕余生,她是余安然。她是他的余生和挚爱。
  • 又甜又暖小农妇

    又甜又暖小农妇

    佟小舞穿越了,穿越过来发现自己嫁给了全村最穷的帅小子。“相公别动,你养伤,我养你!”家徒四壁,亲戚极品,发家致富,虐杂打渣都不算啥,为嘛我还这么丑?相公帅,娘子丑,两人看着就像二百五?“娘子,我许你半壁江山,你许我终生相伴可好?”“我要你的半壁江山干什么?整个世界经济都握在我的手里。”皇帝老爹逼迫她离开自己的儿子,说她没有身份地位“我有钱!”邻国公主看上了她乡间的相公,她回目怒瞪。“你比我有钱?”再看那幸灾乐祸的罪魁祸首:“啥都没有笑个啥?”某帅男倾身回道:“我有你……”
  • 给自己的情书

    给自己的情书

    我的世界,你不在乎;你的世界,我被驱逐。我真的喜欢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终没有骗到自己。只有将这样的感触,写一封情书,给自己祝福。
  • 西游之妖族的伟大复兴

    西游之妖族的伟大复兴

    秦小白重生西游世界,成为一只带有金乌血统的小乌鸦。昔日辉煌灿烂的妖族,在诸天神佛的算计下,早已渐式微。即将到来的西游之行,对于妖族来说更是一场灭绝生机的大劫。前世,秦小白一直‘苟且偷活’结果憋屈到死。今世,他决定与这诸天神佛‘正面刚’一波——复兴妖族,重铸天庭。
  • 自我演戏以来

    自我演戏以来

    《自我演戏以来》系我国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前半生的记录,讲述了他儿时、少时、留学、归国、创艺、敌后宣传抗日的经历。欧阳予倩先生用写自传来消除心理上的罪恶感。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所写的《忏悔录》了。在中国过去也有类似的作品,通常称为“自讼”“自责”“自诅”等。在他所写的《自我演戏以来》一书里,开宗明义就说:“这篇文字是我前半生的自传,也就是我的忏悔。空在戏剧界混了许多年,毫无贡献,只剩下些断纨零绮的记忆,何等惭愧!追思既往,悲从中来,极目修途,心热如火!今后的记录当不至这样空虚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