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200000007

第7章 家庭的影响

从降临人世开始,婴儿就希望与母亲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系,他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此为目标的。在最开始的时候,对于他来说,母亲是最重要的,他对她产生了严重的依赖。这样的背景催生了他对合作的向往。婴儿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母亲,除了自己之外,他最感兴趣的就是母亲。母亲像一座桥梁一样,在婴儿和社会生活之间产生连接作用。如果婴儿与母亲(或者与母亲所类似的角色)之间无法建立联系,那么,他就会走向灭亡。

这是一种影响深远且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在之后的生活中很难分辨出哪些因素来自于遗传。任何遗传的因素经过母亲的修正和教育,都已经面目全非了。母亲的教养方式是否合适,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这里所说的母亲的教养方式,是指她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以及如何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和其他人合作。这是种灵活的能力,我们需要在不断变换的情景中对孩子进行指引。只有发自内心地对孩子感兴趣,竭尽全力地获得他的信赖,并维护他的利益,才是恰当的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各种行为来判断他的态度。让自己与孩子产生联系的机会是很多的,比如,抱着孩子到处走动,和他进行交流,喂他食物等。如果母亲对孩子不感兴趣,或者能力低下,她的动作就不会轻柔,孩子就会非常反感。假如她不知道怎样为孩子洗澡,孩子就会感觉非常难受,孩子非但不会与她亲密相处,反而会排斥她。她需要学会怎样让孩子安稳地睡着,她需要注意自己的举手投足,她还需要找到可以和孩子亲密独处的最佳方式。以至于要注意孩子房间的温度、营养、睡眠、整洁度等。其实,每一个细节都为她提供了让孩子厌恶或喜欢她、拒绝与她合作或者亲密合作的机会。

作为一个母亲,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所有的方法都是长期总结出来的。从生命的早期开始,母亲就开始进行训练了。从一个女孩子对比她年幼孩子的态度,以及她对孩童及工作的兴趣,我们就可以看到母道的首要步骤。有一种教育方式是错误的:无论子女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所施加的教育都是同样的,并让他们对将来工作的看法产生同样的感觉。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女儿成为一个很好的母亲,我们必须让她认识母道,让她有兴趣为人母,把做母亲作为一种创意性的活动,并且,在之后的经历中,不会对她所要扮演的角色感到沮丧。

然而,糟糕的是,在我们的文化氛围中,常常忽视母道的作用。倘若我们是重男轻女的,而女性的角色一直处于劣势的话,女孩就不会对未来的角色感兴趣。任何人都不会满足于附属的地位。如果是这样的话,当女孩婚后该孕育子女的时候,她就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进行排斥。她们不想生孩子,也不会憧憬孩子的美好未来,更不觉得教育孩子是有意思的、创意性的活动。或许,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却并没有太多人关注它。其实,女性对于母道的理解和态度会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可是,在很多地方,女性的地位都不是很高,并且被放在从属的位置。孩童时代的男性总是把做家务看成是一种奴役性质的活动,在他们看来,做家务事有损尊严。人们很少认为女性做家务是对家庭的一大贡献,而是将它看作一种苦役。假如一个女人,能够将家务事看成是一种艺术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来丰富周围人的生活,她就可以让家务成为自己的一项拿手工作。相反地,如果我们把家务看作一种卑微的劳动,那么,我们就会对它产生排斥的感觉,更谈不上如何证明以下观点了:男女是平等的,女人应该得到发展自己潜力的机会。潜力是需要在社会中进行发掘的,社会感会指引一个人排除各种外界的限制因素。

假如我们歧视女性,家庭的和谐必定会受到不良影响,一个对孩子完全不感兴趣的女人,一定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关怀、了解孩子。如果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地位不满意,她就不会和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系,她与孩子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她总是想要证明她的能力,而孩子却成了她证明自己的阻碍。如果我们找到生活中典型的失败母亲案例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产生这些严重后果的原因是母亲并没有尽到该尽的责任,她给孩子的人生起点是不愉快的。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失败的母亲,既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喜欢自己的孩子,那么,人类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但是,我们不能将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于母亲,她们并不是元凶。或许,在她们童年的时候,没有人教育她们如何为人母,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或许她们在婚姻中非常不开心。对于良好的家庭而言,现实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阻碍。比如说,母亲身体不舒服,虽然她想要和孩子相处,却感觉无能为力;如果她的工作非常操劳,在她回家时一定非常劳累;如果一个母亲经济不宽裕,那么,她为孩童所提供的各种物品的质量就不会太高。此外,决定儿童行为特点的是他通过所发生的事件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而不是经历本身。我们可以从问题少年的自述中发现他与母亲所存在的问题,然而,表现优良的孩子与母亲之间同样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在这里,让我们来巩固一下个体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儿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一般会用经验作为参考,虽然特征的发展并不需要什么理由。比如,对于一个营养不良的儿童,我们必须从他的行为举止中判断他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而不是武断地说他一定会犯罪。

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一个女人对自身角色感到不满,那么生活中就会招致很多困难和慌张情绪。关于母道的力量,我们并不陌生。经研究证明:比起其他的各种心理,母亲对孩子的保护欲是最强烈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物种之间(如老鼠和猿),母道的力量比其他力量都强,甚至强于性和饥饿。假如它只能选择一种,它一定会选择母道。这种欲望的出发点是合作,而不是性。一般来说,母亲都认为子女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子女,她才觉得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自己可以主宰生死。在每位母亲身上,我们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发现一种相似的感觉:她们都认为子女是自己所完成的一件作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母亲认为自己就是创造生命的上帝。其实,追求母道就是追求一种优越感,就像对神的地位的追求。这个例子清晰地体现了这样的道理:为了人类利益着想,我们会想方设法在社会感的指引下,将优越感目标运用到与人合作的过程中。

母亲可以强迫子女来达成她自己的优越感目标,并把子女是她身体一部分的认知无限度地扩大。她或许想要完全控制并让孩子依赖她,无法离开她。请看下面的例子:有这样一个农妇,当儿子50岁时,却依旧和她共处一室,并一起患有急性肺炎。母亲在医治后并无大碍,而儿子却因病去世了。当她得知这个噩耗后,说道:“我预感到他是长不大的。”她从没有想过让他离开自己,她想要对他的一生负责。然而,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作为母亲,她并没有成功地让孩子与其他人产生关联,并与他人进行合作。

母亲不应该强调自己和子女的关系,因为她和外界的关系是复杂的。无论是从孩子还是父母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当我们过分放大一个问题时,就会忽略其他的问题。就算我们遇到的问题再简单,采取重视的态度也远远好过毫不在意。不光是孩子和丈夫会和母亲发生关系,与她发生关系的还有周围的社会。她必须同时重视这三种联系,并采取冷静的态度。如果太过于关注子女的成长,势必会宠坏子女。这样做的结果是子女很难独立或者学会与人合作。当孩子已经和她建立了亲密的联系之后,她的主要工作就应该是引导孩子对父亲的关注和兴趣。如果孩子对父亲没有兴趣,这项工作就会失败。之后,她还要让孩子对社会生活产生兴趣,并喜欢与其他孩子、朋友、亲戚等交往。所以,母亲的责任是多样的,她必须在最开始赢得孩子的信赖,然后让其他人也感受到这样的信任。

假如母亲的目的仅仅是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依赖,她可能会因此而憎恨一切使孩子对外界产生兴趣的人和事。孩子会从母亲那里寻找帮助,并用敌对的态度来对待与她争夺母亲注意力的竞争者。当母亲对其他人显示出关心的时候,孩子会觉得他的权益被削弱了。这个孩子会认为母亲仅仅是属于他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人。多数心理学家对这样的情况都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比如说弗洛伊德学派在俄狄浦斯理论中认为,孩子有一种倾向,那就是依恋母亲,并且想要与她建立婚姻关系,同时对父亲产生敌对情绪,甚至想要杀了他。假如我们仔细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过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俄狄浦斯情结的群体是那些希望母亲只关心他一个人、对其他人漠不关心的孩子。这样的心理与性是没有关联的。这实际上是一种想要完全控制和支配母亲,并让母亲成为他的奴仆的欲望。只有那些被母亲宠坏的,并且认为自己在社会上找不到合作伙伴的孩子才会有这样病态的心理。在很少的一些例子中,男孩因为一直跟母亲联系在一起,所以在面临婚姻和爱情的时候才会错误地把母亲当作对象,这样做的意义是:他不愿意和母亲之外的任何人进行合作。他认为,没有人能像母亲一样臣服于他。所以说,俄狄浦斯情结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我们在教育方面出现了偏差。我们不必认为这是由于遗传而导致的乱伦天性,也不用思索这样的变态行径与性有怎样的关联。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被束缚在母亲身边,当他进入一个没有母亲的情境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麻烦。比如,当他到公园或者学校与其他孩子玩耍时,与母亲建立联系依然是他的首要目标。无论是怎样的情境下,他都想和母亲在一起,他渴望母亲永远在他的身边关心他。他希望利用一切方法博取母亲的喜爱,他会永远展现出弱势的一面,向母亲撒娇、博取母亲的同情。或许,他会很轻易地流泪或生病,用来证明他很脆弱,是需要照顾的。此外,他可能经常生气,用顶撞母亲的方式来吸引母亲的注意。有很多问题少年都曾经被宠溺过,他们不希望被束缚,希望随时获得来自母亲的关心。

一个孩子总是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一种吸引母亲注意力的有效方式。被宠坏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独处,尤其是处于黑暗的环境。他们不是害怕黑暗,而是以此为方式来求得母亲的关心。有一个孩子被宠坏了,他在黑暗的环境中不停地哭闹。有一天,母亲被他的哭声吸引过来,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因为太黑了。然而,母亲似乎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问道:“难道我来了这里就亮起来了吗?”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黑暗,而是他害怕在黑暗中与母亲分开。如果母亲不在身边,他们会运用所有的方法制造事端来逼迫母亲关心她,并和他在一起。他可能会大喊大叫,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来吸引母亲来到他的身边。害怕的心理经常引起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辨别他的目的上,而不是找出导致他害怕的原因。任何被宠坏的儿童都会害怕一些事物,而害怕也仅仅是他们吸引注意力的一种方式罢了。结果,这样的心理变成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稳定模式,他们以此来实现与母亲的亲密联系。所以说,那些胆小的孩子通常都是被宠坏的,并且希望一直被宠爱。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被宠坏的孩子因为害怕梦魇,在睡觉时大哭大叫。这种症状是很常见的,然而,如果我们将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放在对立面上,我们就会无法真正了解它。睡眠和清醒仅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并不是对立的。一个孩子梦中和清醒时的行为特点是统一的。他的身心都受到他的优越感目标的影响,在不断地总结经验之后,他会知道怎样去改变环境来配合自己的利益目标。就算是睡眠状态下,在他心灵深处,也会存在统一的目标和记忆。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如果认定了只有害怕的反应才能使母亲更多地关注他,那么,就算他长大了,梦中依旧会感觉到慌张和焦虑。被梦吓坏本来只是一种途径,如今却变成了一种稳定的习惯。

这样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倘若一个孩子在被宠坏之后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从不麻烦大人,那才是不正常。他们有很多途径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比如说,发现睡衣不合身或口渴了,对盗贼和野兽会产生恐惧感,等等。有些孩子,只有父母坐在身边才能安然入睡,有些孩子总是做噩梦,还会从床上摔下来,有些孩子会尿床。在我的病人中,似乎有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她从来不惹麻烦。母亲发现她睡得很沉,不做噩梦,不会出现任何状况,只有在白天时她才会惹麻烦。这让人非常费解。我上面指出了孩子的很多小毛病都是为了吸引母亲的关心,可在这个女孩身上却都不存在。最后,我突然恍然大悟,问道:“她在哪里睡觉呢?”她的母亲说道:“她就躺在我的旁边。”

在被宠溺的孩子眼中,没有什么事比患上疾病更加美好了。因为母亲会在他生病时嘘寒问暖,时刻关心。这样的孩子通常是在一场大病后变成问题儿童的,这并不是生病所留下的后遗症,而是他在恢复后怀念得病时受宠的感觉。当发现父母不再付出同等的注意和关心时,于是他就会通过制造事端来报复家人。假如一个孩子发现其他人会因为得病而受到宠爱,他甚至会接触病人,并希望自己也得病。

曾经有个女孩在医院住了四年,医生和护士都非常喜欢她。在她刚回家的时候,父母对她的照顾非常到位,然而,没过多久,这种关心的温度就降下来了。每当她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她就会含着指头说:“我还是病人呢。”她试图通过提醒他人的方式让他们回想起在医院时的情景。我们同样可以在成年人中看到类似的行为,他们总是把自己患过的病挂在嘴上。另一种情况是,那些一度让父母感觉头疼的孩子在疾病痊愈后就不再给他们找麻烦。我们都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身体上的缺陷就是一种心灵上的负担,并且,它们也是导致孩子性格畸形的元凶。于是,我们忍不住怀疑:消除了身体上的障碍以后,是不是会影响这种性格上的改变?有一个喜欢说谎、喜欢偷窃、不服从组织的男孩,他在家中排行第二,常常惹麻烦,让老师感觉束手无策,所以想要将他送到感化院去。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肺部出现了结核症,病倒了,在石膏床上躺了六个月。恢复后,他居然变得乖巧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感觉非常诧异。很明显,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改变,是因为认识到之前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在这之前,他一直觉得哥哥获得了父母过多的爱,而自己却受到了忽视。生病后,他发现全家人都非常关注他,每个人都在关心爱护他,于是,他便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不再错误地认为自己受到他人的忽略。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想法:如果想补救母亲的失误,就不要让她继续照看孩子,而是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由老师来引导。其实,这样的想法很荒谬。假如我们想要找到一个代理母亲,就要找到一个有能力扮演母亲角色的人,这样的人一定要非常喜欢和孩子相处。不管怎样,母亲一定是比幼儿园老师更加喜欢孩子的。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从孤儿院出来的孩子缺乏对别人的兴趣,那是因为他们缺乏一个像母亲一样、在他们和外界之间进行联系的人。曾经有一项调查是针对在孤儿院长大而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的。这些孩子身边,有很多护士或者修女,他们也受到了特殊的照顾,比如,让他们住在私人家里,家庭中的母亲会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照顾他们。事实证明,如果选对了保姆,他们就会显著地进步。对孤儿来说,最好的事就是替他们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可以代替父母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所以,如果说我们将一个孩子从他父母身边带走,一定要尽快找到一个可以代替父母的人。生活中,很多孤儿、私生子、弃婴,或者父母离异的儿童,他们的人生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来自父母的问候和关心是多么重要。众所周知,继母的角色是非常难扮演的,因为前妻的孩子会对她们产生逆反心理。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很困难,我之前见过有很多人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通常母亲去世后,孩子都会与父亲建立密切的联系。继母的出现,让他感觉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被另一个人分享了,所以,他会对继母产生很大的敌意。如果继母不能够宽容孩子,那孩子的处境就很危险。继母可能会和孩子计较,然后孩子就会更加抵触她。他们之间的争执将持续很久,无论谁暂时处于劣势,都不会向对方低头。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示弱才是最有效的。如果她希望从孩子那里获得某些东西,他一定不会给。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暴力的手段是永远无法获得合作和爱情的,那么,在生活中,就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争吵和烦扰。

在家庭中,父母双方的作用一样重要。在最开始,孩子与父亲并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他对孩子的影响会稍晚一些。我们知道,如果母亲没有将孩子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父亲身上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社会感方面,孩子的发展可能会比较缓慢。如果父母的关系不和谐,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作用。或许,母亲在将父亲留在家庭中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她希望占有孩子的关注。或许,父母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将孩子作为争执的中心点。他们希望孩子依赖他们,并且更偏向于自己。假如孩子发觉父母的矛盾,他很可能使用一些手段让他们争着宠爱自己。最后的结果是,父母开始较量,看谁更宠爱孩子,谁更能赢得孩子的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会非常差,在他的心目中,对于合作的看法就是父母之间糟糕的关系,不懂得合作的父母是不能够给孩子做榜样的。而且,孩子对于异性和爱侣的最初认知其实也是通过父母的关系来形成的。如果家庭氛围不和谐,除非孩子的最初印象被调整到正常水平,否则,他们会用悲观失望的心态来对待婚姻。就算是成年后,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婚姻来获取幸福。他们无法对异性产生兴趣,会拒绝异性的追求。所以,婚姻不幸福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重大的,这不是社会的正常产物,也不能够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做积极的准备。两个人通过努力而谋取夫妻双方、孩子及整个社会的幸福是婚姻的目标,所以,假如夫妻不能齐心协力,他们的步调就不可能一致。

婚姻的本质是合作,因此,不能抱着驾驭对方的态度去相处。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权威并不是家庭生活中的重点。如果在家庭中,只有一个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一定不是什么好事。假如家中有一个粗暴的父亲,他一心要维护自己的权威,那么,家中的男孩也会模仿父亲的作风,而女孩就会感觉被伤害了。步入社会后,女孩会认为男人都很粗暴,会认为婚姻是一种驾驭和被驾驭的关系。有时,她们为了躲避异性,甚至会将性欲颠倒过来。如果母亲在家里享有统治地位,每天都指手画脚,那么形势会发生逆转。女孩会以此为榜样,变得尖酸刻薄,男孩却一直处于防御的状态,抵触批评,并且显得非常温顺。而且,不仅母亲会这样,姑姑或姐姐也会形成这样的习惯。这样的后果是,男孩会变得怯懦,不喜欢社交。他们害怕异性唠叨和尖刻的行为习惯,所以他们会尽量远离异性。没有人喜欢被指责,但倘若一个人总是想着如何避免指责,那么,他的生活会受到影响。他会将这样的习惯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件事上,还会考虑:“我到底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呢?”他们会变得不懂友情,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以战胜别人为目的。

对于父亲的作用,可以这样表述:一个好的父亲,无论是对于妻子、子女还是社会,都是一个好的合作者。他必须平衡好三种关系:职业、友情和爱情。他一定是公正的,并且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他一定不会去贬低妇女对家庭的重要意义,而是和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经济方面,必须指出的是,就算父亲是家庭中唯一的经济来源,也一定要承认财产归家庭所共有。父亲不能表现出施舍的姿态。对于美满的家庭而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分工,而父亲的职责就是担负经济的重任。有很多人由于经济能力强而想要统治家庭成员。家庭中没有王者,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位男性都应该清楚,如果他过分地强调男性的权威,就会让妻子产生抵触心理,并害怕自己受到压制。也不能因为妻子挣钱的能力弱,就认为自己处于上风。不管妻子在经济方面是否对家庭做出很大的贡献,假如家庭生活是美满和睦的,那么谁来养家,其实并不重要。

父亲对孩子的作用很强大。一些孩子一直都将父亲视为榜样,另外一部分则将其视为最大的敌人。体罚孩子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正当的教育方式一定是友善的。然而,不幸的是,父亲往往扮演着惩罚孩子的角色。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原因的:首先,女性觉得自己没有力量去教育孩子,她们是弱小的,需要借助强有力的臂膀。很多女性都这样对孩子说:“看你爸爸回来怎么收拾你。”其实这等于是一种暗示:父亲是家庭中权威的象征。其次,这样的言论显然已经破坏了父子关系,会让孩子觉得父亲很可怕,从而不愿意把他们当朋友。或许,很多女性朋友害怕一旦自己开始惩罚孩子,孩子就会疏远她们。然而,将惩罚孩子的责任完全交给父亲也不是明智之举。孩子们同样会因为母亲将他们交给严厉的父亲而感到愤怒。很多妇女总是利用孩子对父亲的恐惧而对他们进行威胁。可以想象,孩子们对于父亲会持有什么样的看法?

如果说父亲处理事情的方式是积极的,家庭成员会将他作为家庭的中心,他会是一个好父亲和一个好爸爸。家庭成员会乐于和他相处。这样的依赖使得家庭成为他社会生活的重要一环。他不会感到孤立,也不会感到被束缚。家庭中融入了社会感,在与人合作方面,他将成为家庭成员的榜样。就算双方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也不是什么坏事,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交往范围,而且应该做到不让友情影响到家庭关系。我并不建议夫妻整天黏在一起,而是说他们应该学会融洽地相处。比如说,倘若丈夫不希望妻子融入自己的交际圈,就会产生麻烦。这时,他会把重心放在家庭以外的地方。有一件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那就是让他明白,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上有很多值得他去珍惜的好朋友。

如果说一个父亲能够与他自己的父母、姐妹融洽相处,就可以为孩子树立好的合作榜样。虽然孩子总有一天会有他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让他认识到,人应该融入家庭,而不是和家庭决裂。

有时,当两个对父母有严重依赖心理的人结合在一起时,就会过多地关注于之前的家庭关系,他们心目中的家,依然是父母家。如果说他们依然把父母作为家庭的焦点,那么,他们就无法独立,无法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这与一个人的合作能力息息相关。有很多父母对儿女的生活干涉过多,结果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妻子会认为公婆不尊重自己,而且会因为这样的情况而感到生气。这样的消极影响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会进一步激化:比如,不顾父母反对而结合的两个人。父母的对错我们是无法说清楚的,如果说他们不同意儿女的婚事,完全可以在婚前阻止,然而,一旦结婚了,就只能往好的方面努力:尽量让儿女过得幸福。如果说两个人的结合并不是门当户对,女方的条件较差,那么丈夫应该心怀宽大,而不是闷闷不乐。他可以认为父母的看法不正确,并且尽力让父母接受妻子。夫妻之间的事自然不必经过父母的批准,但是,如果大家能够和谐相处,并且双方老人都能够给予祝福,岂不是更好?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多数人都认为父亲应该解决职业上的难题。对于一个男人而言,一定要经过一些历练,也必须要承担起养活家人的重任。或许妻子可以提供一些支持,孩子也会分担一点,但是,在传统观念下,男人还是经济责任的主体。如果想要做得很好,男人就必须勇敢地去为了事业而奋斗,他必须知己知彼,懂得与人合作,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同时,父亲的做法还会影响到孩子对于工作的看法。因此,一个男人,作为孩子的榜样,一定要找到能够贡献自己力量的职业。无论他是否觉得自己的工作重要,工作本身都必须是有利于社会的。我们不必太过在意他个人的看法,如果他是利己主义者,那事情固然可悲,但只要他做的工作对于人类是有利的,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了。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获得美满的婚姻和缔造幸福的家庭。为人夫者有一个首要原则,那就是对另一半的喜爱。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丈夫是否爱自己的妻子。如果他爱妻子,就会爱屋及乌,同时也会竭尽全力地为她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我们可以从情感上来判断他们是否爱着彼此,也可以判断出他们的关系是否和睦:他一定是一个好的伴侣,他一定会努力改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他一定有逗她开心的能力。当夫妻双方都认为家庭的幸福大于各自的利益时,才会一起奋斗,和睦相处。他们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方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

丈夫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将他对妻子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对孩子的关爱和对彼此的情感不是同一种类型,并不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如果夫妻表现得太过甜蜜,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他们会产生嫉妒的心理,会带有攻击性,想要和他们中的一方进行对抗。因此,一对夫妻不应该将关系搞得太不严肃。

另外,在性教育方面,除了那些孩子想要知道,并且也应该知道的知识以外,父母不应该灌输太多。我感觉这个社会上有一种现象:父母原本是想让孩子了解得多一些,却忽略了孩子对于一些知识根本无法理解,于是他们会产生不恰当的好奇心,态度也会不那么严肃。这样的话还不如对孩子有所隐瞒或者是干脆不提起。因此,在教育之前,先要了解孩子自己对什么有兴趣,并且回答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让孩子接受我们自以为正确的观点。我们要博取他们的信任,并引起他们合作的欲望,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如果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则,就不会偏离轨道。此外,父母大多不希望孩子从外界了解到有害的性故事,其实这是在庸人自扰。只要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合作训练的孩子,是不会被那些有害的信息影响的。而且,在这件事情上,其实孩子是很敏锐的。一个有明确是非观念的孩子,是不会轻易被影响的。

在这个社会中,男人会有很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且,他们了解各项制度的优缺点,以及社会的道德标准。女性的活动范围则没有男人那么大。所以,在这方面,父亲在家庭中应该担当顾问的角色。当然,他也不是教师,不可以浮夸,而是应该如朋友一样提出一些善意的建议。如果他获得了家庭的肯定,也不用得意扬扬。如果妻子合作能力差,常常提出反对意见,他也不必刚愎自用,或是表现得太过专制,而是应该想方设法摆脱这样的困境,毕竟,争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家庭中,我们不能太重视经济问题,或者因为钱而产生矛盾。女人一般对经济问题比较敏感,或许是因为她们通常并没有经济能力。如果被指责为奢侈浪费,她们会感觉很难过。对于金钱,我们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以合作的姿态来解决。家庭成员切记不可对父亲提出他能力范围外的经济方面的要求。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对财政开支做好规划,避免利益分配不均匀。父亲应该避免这种错误想法:他可以只凭自己的经济能力为儿子的前途提供保障。之前,我看过一本小说,是美国人写的,书的内容很有趣。书中描写的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富人,他不希望自己的后代遭受贫穷的困扰,于是他请求律师帮他来进行规划。当律师问他希望富裕几代子孙时,他说他可以让10代子孙生活富足。律师说:“你确实可以做到,不过,你知道吗?你的第10代子孙每个人身上都有500名祖先的血统,并且有500个以上的家庭也都能说他是他们的后代?这样的话他们还是不是你的子孙?”可见,无论我们想为后代做什么,其实都是在为社会做贡献,这是无法避免的。

假如家中不存在任何权威者,那么一定会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针对子女的教育问题,父母必须一起进行协商,他们不应该出现特别偏爱某个子女的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绝不是危言耸听。一些孩子之所以会觉得没有自信,那是因为他们认为父母更加偏向于其他孩子。虽然,这些感觉可能是一种错觉,但是,如果父母可以一碗水端平,孩子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假如父母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女孩就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小孩子比较敏感,如果他们认为别人被偏爱,就算是好孩子也会做出错误的行为。有时,父母会喜欢那些长得可爱而又比较聪明的小孩,但是,父母不应该表现得太过明显。这样的行为会让受宠的孩子成为众矢之的,并产生负面情绪。其他孩子可能会忌妒他,并且会感到沮丧,这会削弱他们的合作能力。父母不仅仅要口头否认这样的偏爱,还应该用行为消除孩子内心的猜疑,让他们感觉父母是公正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另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也就是孩子之间的合作。只有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平等对待的,他们才会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也只有让他们认识到男女平等,他们才不会在性别方面产生错误的认识。有些人好奇:“从同一个家庭中出来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差异呢?”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遗传导致的不同结果,可我却不同意这样的解释。我们可以用树苗的成长来比喻孩子的童年,就算很多树木被种在一起,他们的环境也是有所不同的。获得充足阳光和肥沃土壤的幼苗自然会长得快一些,而他的成长也会对其他幼苗产生一些影响:比如,吸走了它们的养分或遮住了阳光。最后,其他的幼苗可能会由于吸收不到养分而发育缓慢。同理,如果家庭中有一个飞扬跋扈的成员,也会产生类似的影响。我们知道,父母双方都不可以在家庭中太凸显自我。如果说父亲是一个才华出众的成功者,孩子们会认为自己比不上他,他们会感觉到生活是无趣而沮丧的,所以,通常名门子女都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如果父亲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他就不能太高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在孩子方面,也应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如果一个孩子鹤立鸡群,父母可能会放过多的精力在他身上。他会觉得意气风发,非常自信,但这会引起其他孩子的不满。要求一个人处于劣势却表现出一副坦然的样子,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优秀的孩子会让所有的人受伤,这会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心灵缺乏滋润,为此他们会不停地去追求优越感。然而,这样的目标或许是错误而无用的。

个体心理学在针对孩子出生顺序所引起的正面、负面影响方面,是非常有建树的。简而言之,我们假设父母是恩爱和睦的,也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然而,由于孩子在家中的排行不同,结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也会不同。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就算是生长在同一个家庭里,孩子们的生长环境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于孩子来说,都会造成相应的结果,而这些结果不尽相同。

每一个年长的孩子都曾经有过一段关于独生子的记忆,然而,当兄弟姐妹诞生时,他就不再享受唯我独尊的待遇,转而适应另一种生活模式。长子一般都已经习惯成为焦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突然有人来分割他们的待遇,他们会感觉手足无措。兄弟姐妹降临后,就要和他一起分享父母的爱了。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催生出一些失败者,比如问题少年、罪犯、酒鬼、精神病人等,这些人通常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感到沮丧,兄弟姐妹的来到让他们深感困扰,并且不断地修改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或许,家中的其他孩子也会有类似的感觉,认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但是,却不会这么强烈。他们之前已经有过相同的经历,并且,一直都没有感受过唯我独尊的待遇。然而,对于年长的孩子来说,情况却比较特殊。假如,婴儿的降临真的让他感觉自己受到了冷落,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对此耿耿于怀了,我们不能责怪他。如果父母能继续给他足够的疼爱,不让他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并让他对父母的爱满怀信心,更重要的是,如果他对新生儿的降生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并且试图去照顾他,那么,他就不会越来越消极,最后滑向堕落的深渊。但一般来说,他是不准备接受新生儿的,因为新生儿真的让他变得没有安全感。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孩子都想要得到母亲更多的爱,因此,母亲在他们之间左右摇摆。年长一些的会比较强势,总是能想出新对策。可以想象,这样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我们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一定会和他有同样的感觉,或许也会像他那样给母亲惹麻烦,进行挑衅,并做出让她无法视而不见的恶行。他就是这样做的,结果,母亲非常头痛。他是在竭尽全力用各种方式来进行反抗,母亲却为此而疲惫不堪。结果,他再也得不到任何的宠爱。他原本是想得到更多,如今却失去了母爱。他认为他现在的情况糟糕透了,他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他认为那都是别人的错误。他就像掉进了一个旋涡里,拼命挣扎,结果却事与愿违。他所认为的自己所处地位的观点,时时都能得到事实支持,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观点呢?

在面对这个案例的时候,我们应该进行具体的研究,如果母亲对他进行反击,孩子或许会更加愤怒、粗暴、挑剔甚至是叛逆。如果他和母亲的关系疏离了,父亲总是会给予他更多的宠爱,他便将兴趣转向父亲,想要获得更多的父爱。长子通常和父亲的关系都比较亲密,并且对他更感兴趣。假如一个孩子很喜欢父亲,我们可以推断他已经进入了成长的新阶段。起初,他是依赖母亲的,如今失去了母亲的关注,所以将注意力放在了父亲身上,他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报复母亲,反击母亲。假如孩子很爱父亲,那么,我们就可以去想象在他身上发生过什么样糟糕的事情。他会认为自己受到冷落,会耿耿于怀,并且,这样的感觉会一直贯穿于他的整个人生。

这样的对抗是可以持续一辈子的。如果孩子懂得了坚持和对抗,就会一直继续下去。假如没有下一个能让他感到有兴趣的人出现,他就会感觉非常沮丧,并误认为再也没法引起他人的关注。我们会发现他变得脾气暴躁、畏畏缩缩、无法与人合作,这样的孩子会渐渐地变得性格孤僻。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那段已经消逝了的、作为大家关注焦点的回忆上。所以,长子一般都会对自己的过去非常感兴趣,他十分喜欢与别人谈论自己的过去,他们太过怀旧,却对未来悲观失望。有时候,这样的孩子会比其他同龄人更能体会到权力和地位的重要性,因为他们曾经在自己所在的小世界里面失去了统治权。他们会在成年后追逐权势,并且时刻强调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任何事都应该遵循法律的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权力应该掌握在那些权力者的手上。我们可以想象,童年时这样的遭遇会让孩子具有保守主义的倾向。假如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具有了一定的地位,他就会害怕别人超越他,给他造成威胁,并且将他替代。

虽然家庭环境可能会造成长子的成长问题,但只要处理得当,也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如果在新生儿降生之前就让长子学会合作的技巧,他就不会产生抗拒心理。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长子具有喜欢保护以及照顾他人的特质;他们会模仿父母,像父母一样去照顾和教导年幼的兄弟姐妹,并且将其作为自己应负的责任;有些长子还会表现出优秀的组织才能。这些都是正面的例子。但是,照顾他人的想法和取得他人的信任并控制他人的欲望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通过一些专家在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我们看到:问题少年大多是长子,其次是家庭中最小的孩子。如此极端的问题也是由极端的地位所引发的,这真的很有意思。我们还无法通过改善教育方式来避免长子出现成长困难问题。

次子在家中的境遇是完全不同的,这和其他任何孩子都是没有可比性的。自从他降临人世开始,就有另一个孩子与他一起分享父母的爱,所以,比起长子,他更容易与人相处。如果长子对他非常友善,他的境遇就是非常好的。在地位方面,他明显和长子不同:始终有一个“对手”存在于他整个童年里。他的生活中有一个不管在年龄方面还是身心发展方面都比自己超前的哥哥(姐姐),他就一定得努力跟上他(她)的步伐。典型的次子是很好辨认的:他总是像在参加一场比赛,始终有人走在他前面,他一定要超越他。他的状态始终是紧张的,他想要超过哥哥(姐姐)并让哥哥(姐姐)敬佩他。

我们可以从《圣经》中学到很多心理暗示方面的知识,在雅各的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次子的一些明显特征。他想要获得第一,希望将以撒[15](Esau)比下去,并替代他的位置。次子一直都在努力超过他人,总是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在通常情况下,比起长子,次子都更加优秀和成功。在这一点上,我们无法认为这是遗传在这件事上起到的作用。如果次子能迅速地成长,那仅仅是因为他严格要求自己的缘故。就算是他在成家立业后走出家庭,也会在社会上找到对手,他一般会将自己和这个假想敌进行比较,然后竭尽全力地获得胜利。

这样的特征不仅存在于我们清醒时的生活里,还存在于人格的各种表现中,如在梦里。例如,从高处摔下来是长子们经常梦到的情节,他们所站的位置很高,却无法确保自己的地位是稳固的。此外,奔跑或比赛的场景也是次子所经常梦到的——有时他们在追赶火车,有时在骑着单车与人赛跑。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一个人在梦中是否如此匆忙和紧张来判断他是否是次子。

可是,我们要强调的是,这些并不是刻板的规则,具有长子特质的人不一定就是长子。我们所应该了解的是他所处的整个环境,而不是出生的先后。有时候,对于一个大家庭而言,就算孩子出生较晚,也是有可能做“长子”的。比如,陆续有两个孩子诞生,很久之后迎来了第三个孩子,然后又陆续生了两个孩子。如果这样,老三就可能具备长子的特质。次子也是同样的道理:第四个和第五个孩子就很可能具有次子的特征。两个同时长大的孩子,他们年龄相差不大,与其他孩子相差较大,因此,他们可能会分别具有长子和次子的行为特点。

有时,长子在这样的比赛中被超越了,那么,他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假如他可以成功地维护自己的权威,并控制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那么,次子就有可能会产生麻烦。如果说次子是个女孩而长子是男孩,那长子的处境就很糟糕。他接受不了被女孩超越,他会认为那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比起两个男孩或者两个女孩间的紧张态势,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危险。如果产生争执,女孩会占有优势。当女孩16岁的时候,在身体和心灵上的发育都会比男孩快,结果,哥哥最终选择了后退,变得灰心丧气。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打击对方,如说谎或说大话。在这种情况下,几乎都是女孩子占据上风。在这个过程中,面对男孩的各种错误手法,女孩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得了胜利,并且一切顺风顺水地进行。其实,如果事先知道这样的危害,就可以采取措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们理应建立团结一致的合作关系。家庭中不应该存在斗争,也不应该让孩子将时间都花费在和兄弟姐妹的争斗之中,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在家庭中,最小的孩子是最特殊的,因为他们下面没有年幼的弟弟或妹妹,而其他的孩子却有。虽然他们没有弟妹,却不代表他们不必面对竞争。他们可能由于自己年幼而受到特殊的宠爱,他们所面对的困难是被宠坏的孩子所特有的。然而,由于身边存在很多竞争,很多刺激,他们作为最小的孩子,所采取的解决方式也常常非同一般——他们会用尽全力赶在其他孩子的前面。从古至今,最小的孩子所受到的特殊待遇一直没有被改变。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一些记录记载最小的孩子是如何和哥哥姐姐竞争的。《圣经》里所记载的胜利者,几乎都是家中的老小。约瑟[16](Joseph)一直被父母当作最小的孩子来养。在他17岁的时候,本雅明(Benjamin)降临人间,然而,他却没有受到本雅明的任何影响。约瑟一直生活在最小孩子的氛围中,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即使是在梦中,他也从不向别人低头,他总是散发着光彩。

对于他的梦,兄弟们也有所了解。这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几乎形影不离,自然也都对彼此了解得很透彻,他们甚至能够体会到约瑟在梦中的感受。他们都害怕他,也都在躲避他。可是,约瑟最终变成了最优秀的人。他渐渐成为家中的中流砥柱,撑起了整个家。这并不是偶然现象,有很多家庭的栋梁都是最小的孩子。人们都明白这件事,并杜撰了很多关于最小孩子的故事。其实,最小的孩子所处的环境非常优越:有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扶持,周围的刺激会激发他奋斗的野心,同时,又没有更加年幼的兄弟在后面虎视眈眈让他分神。

然而,我们知道,最小的孩子也是占第二大比例的问题少年。其实,造成这两种不同情况的原因在于家庭对他们的态度。一个被宠坏的孩子是不能自立的,他没有勇气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最小的孩子虽然胸怀大志,但是,这样的孩子通常也会有懒散的毛病。如果一个人有野心,同时却失去了信心,那他就很容易走向懒惰。当一个人野心太大,同时又感觉目标太过渺茫,自然会变得沮丧。有时,最小的孩子会对自己的野心矢口否认,然而,他在任何方面都想比人强,他不想受到别人的控制。从最小孩子的自卑情结来看,这是不难理解的。他周围的人在年纪、体格、经验方面都比他强,他当然会觉得不自信。

独生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特殊困难。他同样有竞争对手,只不过他的竞争对手不是兄弟姐妹。对于他而言,所谓的竞争者就是他的父亲。母亲对独生子是溺爱的,她害怕他离开自己,希望一直保护着他。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造成“恋母情结”,他会对母亲非常依赖,并希望将父亲排除在家庭的范围以外。如果父母能一起努力,让孩子同时依赖他们两个人,也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然而,比起母亲,父亲在对孩子的关怀上总是显得弱一些。长子和独生子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都想要超越父亲,此外他们对年长的人非常感兴趣。独生子不喜欢妹妹或弟弟的降临。当家里的人说“或许你可以有一个小弟弟或妹妹”的时候,他却显得非常抵触。他希望自己永远是大家注视的焦点,他认为这种待遇只属于他。如果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他会觉得委屈。如果有一天,周围的人不再对他投入过多的关注,在他身上就会出现问题。此外,有一个因素对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那就是周围人对他小心翼翼的照顾。假如父母由于身体的原因,不会再有新生儿诞生,那我们就应该竭尽全力地去帮他解决独生子女会遇到的各种困难。然而,在生育众多孩子的家庭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独生子。这种父母过于胆小和悲观,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给予他们良好的经济环境时,就会感到慌乱,而孩子就会被影响。

如果说孩子的年龄差距太大,那么每个孩子几乎都会有一些独生子的特质。这种状况很糟糕。有人问过我:“你觉得在家庭中,孩子们之间最适合的年龄差距是多少?是应该让他们陆续出生还是要相隔一些时间呢?”我的想法是,最合适的间隔应该是三年左右。如果孩子在三岁的时候有了弟弟或妹妹,那时他已经可以进行合作了。他已经可以对家庭中会有很多小孩这样的观念进行正确的理解,如果他当时只有一两岁,我们就无法让他明白这样的道理,当然也就无法让他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一个男孩是生长在一群女孩当中,他的童年也会显得苦涩。他所处的环境中全都是异性,父亲常常不在家,他所接触的除了母亲、姐妹就是女佣人。他会觉得自己鹤立鸡群,并变得孤僻。如果女孩们联合在一起孤立他时,这样的感觉就会越发强烈。女孩们会想要联合起来让他感觉到自己没什么可自豪的,所以,他会感觉到孤立无援,并充满敌意。倘若他排在中间,情况会更糟,他会腹背受敌。假如他是长子,他会感觉身后有一个充满敌意的女性竞争对手紧紧追赶着他。假如他是家中的老小,他会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玩具。如果一个男孩长在女孩中间,他会变得不讨人喜欢。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鼓励他多参加社交活动,多和别人交流,否则,他会因为长期处于女孩当中而变得具有女性特质。纯粹的女性环境和男女混合在一起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如果有一间房子,并没有谁来规定住户的性别问题,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安排。我们可以推测,如果住户是女性,房屋一定是简洁卫生、井井有条的,并且在色彩方面也会展现出一定的设计和创意。相反的,如果住户是男性的话,屋子就不会那么整齐了,或许是乱糟糟、闹哄哄的,家具会破旧不堪。而如果一个男性生活在女性圈里,就会被影响,品位和风格方面也会和女性有所相似。

另外,他可能会对这样的环境进行强烈的反抗,并且注意保持自己的男子气概。如果这样,他就会带着防御的心态,以免被女性所控制。他觉得自己一定要表现得非常优秀,因此,他会经常感到焦虑。他的性格会很极端,要么懦弱不堪,要么就非常强悍。这种情况非常值得研究推敲,这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一定要在研究各种案例之后才去做一些探讨。同样的,如果一个女孩在男孩中间长大,会变得非常女性化或男性化,她会缺乏安全感,感觉特别孤单寂寞。

当我们对成人展开研究探讨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儿童时代留下的记忆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会反映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中。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家庭中存在敌意或者合作不顺畅而引发的。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我们的生活,并讨论是什么导致生活中充满了敌对和竞争,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不单单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我们所处的世界都是这个样子,因此,我们明白了:所有人都想要胜利,想要驾驭别人。这样的心态是在童年时代形成的,并且是那些自认为在家庭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想法的结果。因此,教育儿童如何更好地与人合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

同类推荐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心理学课堂03)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心理学课堂03)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迷因效应:谁在影响你,你在影响谁

    迷因效应:谁在影响你,你在影响谁

    作为生物圈的老大,人类已经习惯了主宰这个星球,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在我们的头顶还有一个“信息圈”的存在,而且它就像幽灵一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对待信息和技术的态度上,我们一直超级自信,就像对待圈养动物一样对它们评头论足,用冷嘲热讽的语气定义不同信息的用途,好像我们无比熟知它们的本质。可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底气确信人类是自己的主人呢?在迷因面前,我们可能只是“渺小的细菌”,就好像终于发现了显微镜的存在,开始了对造物主的试探。
  • 个体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

    本书以个体发展的时间顺序为主线,结合大量临床案例和治疗经验,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及现代人所面临的社交、职业、婚恋、教育等问题,深入剖析了抑郁、强迫、拖延、懦弱、叛逆等负面心理,通过科学又专业的建议和治疗给人们以希望和指导。
  • 解读梦境

    解读梦境

    你是否思考过梦境的含义?你知不知道这些梦也可能对你的人生产生种种影响?梦境不光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能为我们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情绪上的困扰,甚至还能加强记忆、提高注意力。本书将助你掀开梦的神秘面纱,伴你美梦香甜。
  • 每天都会用到的趣味心理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趣味心理学

    心理学隐秘白金法则,FBI每日贴身研读。选最有味的视角,读最好玩的心理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标签,在每一张标签下,都有一个你所未知的自己。每天一节心理学,让你我在充满问号的生活中求得一枚句号。心理学,你可以懂。
热门推荐
  • 动物秘密最有趣(探索发现漫游记)

    动物秘密最有趣(探索发现漫游记)

    《动物秘密最有趣》本书为您讲述关于动物的科普知识。本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通俗易懂,能够培养读者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 虚无幻道

    虚无幻道

    本人新手,如果大家觉得写的不好尽量说,我不在意,我会去努力改正
  • 我靠男神爆火

    我靠男神爆火

    【努力向上小演员×内里流氓大影帝】叶初,娱乐圈中发展稳定,不大火也不过气的小演员,演技不错但苦于接不到大角色。一直到一部由顾影帝主演的电视剧,她试戏通过,演了顾影帝的……老婆?!叶初想过自己总有一天会火,却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怎么火,等到她再回想起来的时候,却发现……她人生的两次爆火都和顾影帝有关!一次是演了他老婆,一次是当了他老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Money and Trade Considered

    Money and Trade Consider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暝灵传说

    暝灵传说

    “兄弟,听说你是穿越过来的?”“对,怎么了。”“我TM打的就是穿越者。”当主角遇到一批穿越者的时候,主角光环也不管用了,最关键的是他还打不过,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 美男甩不掉:废柴腹黑女

    美男甩不掉:废柴腹黑女

    身为世界杀手组织公认的最强杀手组织——“末夜”的杀手之一的思末羽,却被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设计杀死。异世重生,竟成为朱雀国被打入冷殿不受宠的废柴四公主。银眸初现,懦弱废柴变身狡黠美艳少女。女扮男装,一边是朱雀国失踪的废柴公主,一边却是闻名四国一夜之内崛起的杀手组织的首领墨玉。乱世邪气,本想着夺取隐藏在四国皇宫中的玉印,取之其中的力量,却不想惹上了一群美男的追随。扮猪吃老虎,看她废柴变女皇!
  • 夺爱天使

    夺爱天使

    她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他,原以为青梅竹马便是永远,可世事没有不变。多年之后再相遇,他们默契装作不相识。她想要挣脱这段错过的情缘,他却恶狠狠的质问:颜海若,你早就已经是我的人,再做一次又如何?被他用尽心思留在身边,人前无情人后温柔,斗嘴斗心斗枕边。当她再次沦陷时才知,他的好,都是隐藏的恨,于是她逃离。蓦然回首时,她才大悟,从来从来,在他恨的背后,全都是隐藏最深最深的爱。擦干为爱而流的泪,我要做夺爱的天使,可最深爱我的人啊,你还在不在?
  • 重生之神话复苏

    重生之神话复苏

    道不为仙终始空,武不达极妄称帝!重生十年前,携不世之威战万界。吾道,谁敢一战!
  • 超级龙脉至尊

    超级龙脉至尊

    历上第一天赋降临,觉醒本命青焰,修《百脉霸体诀》,拳破万敌,怀卧红颜。燃焚世之炎,铸不灭之体,踏伏仙血路,登临绝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