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3900000002

第2章 序

郭峰

胡亦民同志提供给读者的这本《历史的踪迹与思考》是一位革命老同志几十年风雨历程的生动记录,正如亦民同志所说:“不是自传,也不是无所不包的回忆录,仅仅是自己走入人世间以来80年人生历程的踪迹与思考。”这是一本不同于一般回忆录的独具特色的书,它透过书中辑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稿、书信、诗歌,清晰地勾画出亦民同志几十年的战斗、工作和生活面貌,使我们看到,亦民同志一生的战斗历程,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联。76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有前进有挫折,有胜利有失败,而亦民同志也同样经受着成败得失、艰难困苦的考验。亦民同志对于这些经历不是简单地回顾,而是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政治立场、政治觉悟、政治观察力,对于历史经验和人生价值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反思,作了鞭辟入里的概括和归纳,其中既有全党总结的历史经验,也有个人对革命、对人生的感受。他从自己的坎坷经历中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深刻分析社会历史,社会政治、经济诸矛盾中,紧紧抓住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矛盾,采取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与创造精神,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从而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以事实为依据,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广大人民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靠全党的集体智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又是依靠全党的集体智慧,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此我们要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去争取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胜利。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亦民同志对其亲身经验的深刻体会,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教益。

亦民同志在全国解放后,一直在辽宁工作。解放初期他参加了沈阳市的稳定社会、恢复经济、整建党等各项工作的领导。1958年后被调入省委,作为省委领导的重要成员,曾经分管作为辽宁重点行业的工业建设。“文革”后为克服供应上的困难,又分管财贸、商品流通事业。1982年改革开放高潮前夕,又兼任大连市委第一书记,全力开拓大连的对外开放。纵观亦民同志40多年来在辽宁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都是主管重点行业和重要城市工作,为辽宁经济的振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从亦民同志在辽宁工作历程中,从其《历史的踪迹与思考》中,我们可以找到辽宁经济发展中的轨迹,也是有发展有滞后,有成功有失误,有辉煌有困境。亦民同志作为一个革命了几十年的老党员、老同志,在晚年对党的历史和自己的工作历程,进行认真总结和思考,借以启迪后人,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果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熟悉和牢记党的历史,并从时代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和认真汲取党的历史经验,那将对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会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亦民同志长期在辽宁工作,对辽宁是深有感情的。他不但在担负领导职务时,为辽宁的建设奋力拼搏,就是在退居二线、离休后也仍然关心辽宁的工作,仍然为辽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行调查研究,献计献策。他这种热爱辽宁、关心辽宁、献身于辽宁、期望辽宁振兴的情感是与我们在辽宁工作多年的诸多老同志的心是相通的。

文如其人,亦民同志在书中辑录的文稿、诗歌也展现了他个人的政治品格和思想修养。亦民同志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为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接受党的宣传教育与通过个人的刻苦学习,在政治上接受了马列主义,在思想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走上了革命道路。正是由于他不仅在组织上入了党,而且首先是在思想上入了党,因而才能够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能够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始终如一地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始终如一地忠诚于党的事业。他勤于学习,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使他能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尽管如他所说既执行了正确路线,也执行了错误路线,但他对事物分析较少片面性,较少偏激,他对人生历程中遇到的顺境、逆境,工作中碰到各种问题能够有一个比较正确全面的认识和对待。他在对事、对人、对己、对工作等问题上,能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与正确对待的思想作风,从他的书稿中可以细细地品味出来,这是值得学习的。

亦民同志要我为他的《历史的踪迹与思考》一书作序,我便写了以上一些话,借此将这本书推荐给读者,并以此与作者读者共勉。

1997年7月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旧日光辉

    旧日光辉

    莱尔是19世纪著名的传记作者和解经家,他的《圣洁》一书影响了许许多多伟人。《旧日光辉》是他晚年的一部作品,是根据他之前写的一些人物小传和专题作品汇编成的。他之所以要把这些作品汇编出版,是因为看到当时英国国教越来越流于形式,丧失最关键的内涵。国教内有极端的礼仪派,注重各种外在形式,包括点蜡烛、圣餐桌、教士祝圣等等,想靠这些东西营造宗教氛围,对信徒产生属灵效果。对于教会中的福音派,他们却冷嘲热讽,认为都是些食古不化的清教徒。宗教改革之前的信仰就是这样,认为特定的仪式、动作能够产生属灵的效果。
  • 图解曾国藩家书

    图解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经历和从武生涯,包含书信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定国安邦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精要总结。
  • 我的丈夫马海德

    我的丈夫马海德

    马海德(乔治·海德姆),一个年轻的美国医学博士,他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赢得了人们深深的钦佩。他生前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使人永远难以忘怀。《我的丈夫马海德》讲述了1936年6月,马海德(乔治·海德姆美国医生)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历尽艰辛来到陕北苏区,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故事。马海德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在西方人士中,他是第一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人,是唯一参加过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人;是唯一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这四个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人。
  •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 梦里千年:苦命公主傲娇妃

    梦里千年:苦命公主傲娇妃

    一朝穿成公主,没见荣华富贵,却被逼和亲。开玩笑!她怎么甘心就此困在金丝笼里?!逃婚!却正撞上看似风流纨绔,实则狡猾腹黑的未婚夫。假死!女扮男装变换身份,都能被他缠上。呸!既然逃不掉,那就来场交易,从此红妆换戎装,助他一统天下来换取半生自由。谁知,他缠上她,“朕的皇后,万里江山为聘,嫁我可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林徽因诗集

    林徽因诗集

    林徽因,我国二十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及作家,曾被胡适誉为“旷世才情、风华绝代”,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她的作品一样,都为当世所仰叹。本书精选林徽因最有代表的的诗歌、散文、小说、书信若干合为一集,以飨读者对这位才女才情的仰慕。本书版本典雅、素朴,内文排版大方,是阅读、收藏不错的版本。
  • 咏史诗·昆阳

    咏史诗·昆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当地葬先生那些年

    我当地葬先生那些年

    人死后,有洞葬、火葬、水葬、地葬,而地葬又是葬中之首,所以地葬中的选择有许多的讲究,形要止,气要蓄,以便万物化生,而这样的葬地方才称得上是上贵之地。我爷爷死前,却嘱咐我务必将他葬在风水最差的阴山……
  •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本书是一本评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的主题系列散文集,作者用她那闪耀着刀锋般光芒的语言,写那么虚无又真实的女子和男子。写女子,则写她们坠入爱情瞬间的绝美样子,写她们在爱情面前的温柔和坚定,以及一切玲珑剔透的小心思。写男子,那些让人喜欢的男子,则用更喜欢的笔调写他们;不喜欢的,也不故意曲笔,而是庖丁解牛一般,画出他们的原本,把厌弃或者包容的权利,交给读者。
  • 买车简史

    买车简史

    通过对自己的“回顾与研究”发现,大约是过了2000年之后,我才开始逐渐变质的,才开始灵魂有问题的。先前的操守、先前的价值观、先前的理想,包括多年形成的个性,都是在2000年以后开始纷纷坍塌,开始渐次滑坡的。有人说“三岁看到老”这种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我认为,这一源自民间的论断脱离了人与社会的那种“502胶”似的关系,既不足为凭,也不足以信。岁月之风不仅可以让坚硬的石头风化成柔软的沙子,也可以让灵魂发生质的变化。跳跃向前的岁月有能力把你“变化”成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你。多么强有力的岁月呵——坚持一成不变该有多么的难。
  • 千秋九洲赋

    千秋九洲赋

    楼外楼,山外山,望眼欲穿盼人还;诗中诗,念中念,寂夜挑灯此重看。我此生最浅显的念想,不过是看繁花满地,与君偕老。我们曾经一起牵过手,走过那片湛蓝的海洋,望着灼灼的桃花,回望彼此的笑容。可当你身披锦衣那一刻,手握神剑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哪怕我们相偕走过一世三生,哪怕我们的手仍然握在一起,我也再也无法像当初那样清纯的微笑,再也无法呼唤你的名字……
  • 崛起在诸天的穿越者

    崛起在诸天的穿越者

    李毅得到起源系统后,穿越诸天,在各个不同位面成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