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700000012

第12章 教独生子女养成良好习惯(3)

不乱动他人的物品是对别人最基本的礼貌,也是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但是,就是这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也有许许多多父母没有教给孩子。所以,父母要在生活中让孩子养成“用人物,须明求”的习惯。父母该如何做呢?

首先,父母不随便翻动对方的东西。父母之间如果有随便翻动对方提包、手机、抽屉的习惯,孩子也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正常。于是,孩子也会随便翻动父母的东西,扩展到翻动朋友、熟人的东西,最后,就完全不把乱动他人物品的举动当作异样了。此时,孩子很容易遭到别人的轻视和厌恶。所以,父母如果在寻找东西时,一定要经过对方的“领地”,就要打招呼,或者干脆请对方帮忙寻找。

其次,父母绝不随便乱翻孩子的东西。一个孩子有没有“不随便动他人物品”的意识,完全在于他是否有保护自己“领地”的权益意识,这种权益如果常常被父母侵犯,或者孩子和父母都不认为这是一种侵犯的时候,孩子很难对别人的物品保持尊重。所以,父母首先用行为告诉孩子,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我们彼此尊重,互不侵犯。

第三,父母教孩子学会使用“我可以看一下吗”、“我可以用一下吗”等询问式的语句。当孩子随便翻动妈妈的提包时,妈妈就要让孩子知道,这样不打招呼就随便翻动妈妈东西是不对的,要问“妈妈,我可以看一下你的包包吗?”当然,妈妈在开启孩子抽屉的时候也要问:“儿子,我可不可以在你的抽屉里找一个橡皮?”只要家人之间形成了习惯,孩子一定会把这个习惯用在任何场合。

习惯11:教孩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虽然是一个很小的行为,但是,能做出这个行为的孩子一定懂得爱惜物品,做事懂得善始善终,而且思维清晰、有条理,不仅如此,孩子一定具备了耐心、责任心、谨慎、沉稳等性格品质。

当孩子用完一件物品,并没有想着把东西放回原处时,说明孩子做事虎头蛇尾,而且孩子的内心只是想到了此时需要这个物品,并没有为下次使用做准备,这就表明孩子的目光不够长远。另外,孩子总是用过了物品随意乱放,物品被损坏的几率增大,从而缩短了使用寿命。一个不懂得爱惜物品的孩子,对身边的人事物也不会太过珍惜。而且,孩子一旦养成乱放东西的习惯,那么生活环境必然是一团糟,这会大大影响孩子内心的秩序。

所以,父母别轻视这小小的动作,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物有定位”的好习惯,这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首先,为孩子提供一个整洁、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也就是说,父母自身要有“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这样,当孩子没有做到时,父母会很敏感地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做引导。而且,家庭环境一旦整洁有序,面对“到处流浪”的物品,孩子自己都会觉得不习惯,都会主动去整理收拾。

其次,为孩子提供便于放置物品的空间,也就是孩子自己要有玩具箱、书柜、衣柜、杂物箱之类的东西。没有这些必要的储物空间,孩子的东西很容易随意乱放,因为所有的东西没有一个固定的“家”,又怎样让它们回到原处呢?

最后,用不断提醒的方式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杨洋把刚刚用过的剪刀放在了餐桌上,妈妈看到之后,观察了杨洋一会儿,确定他是用完了。于是,妈妈说:“杨洋,你过来一下。”

杨洋从自己房间出来,一脸茫然,妈妈接着问:“剪刀用完了吗?”

“用完了。”杨洋回答。

“用完了就把它放回工具箱,以后养成随手把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妈妈提醒道。

“好的。”杨洋按照妈妈说得去做了。

当孩子没有把物品放回原处的时候,父母不用发火,也不用帮他收拾,叫孩子过来看到“证据”,并让孩子“补充”完成这个行为。只要孩子一犯类似的错误,父母就这样实施,时间一长,孩子一定能养成物有定位的好习惯。

习惯12:教孩子想好了就去做

“想好了,就去做”不但体现出一个孩子强大的执行力,而且也可以看出孩子实现理想的勇气和魄力。如果孩子总是把一切事情停留在“想”上,而没有落实在“做”中,孩子永远是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永远在计划,却从来不曾落实。这样,孩子就不可能有“获得”。

安东尼·吉娜是美国纽约百老汇中最年轻、最负盛名的年轻演员。她说过:“有了梦想就要去努力实现,如果你不去努力,或者再三的推迟,它永远只能是梦想,甚至是幻想。想好了,就去做。”也就是说,想好了,只有去做,才有“收获”的可能。

很多事业的成功者都有雷厉风行的特质,他们不会想了又想,推了又推,因为这样,只能一事无成。他们只要思考好之后,就一定会立刻把想好的规划付诸实践,即使遇到了诸多困难,也会立刻思考如何解决困难,并开始行动,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后悔当初不该这样决定。所以,“想好了,马上去做”是一种思维习惯,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是“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精神的体现。

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具备这样的精神品质呢?

首先,不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拖沓、延迟的习惯。比如,早晨不赖床,吃完饭立刻洗碗,写完作业之后立刻收拾学习用具……孩子只有在这些小事上养成“立刻去做”的习惯,才不会遇到大选择的时候频频“打退堂鼓”。

另外,父母要告诉孩子:面对父母的呼唤,要立刻答应,面对父母的使唤,要立刻去做。不过,这个“立刻”不是急急忙忙,而是不拖沓,不找借口说“等一会儿”。而当父母面对另一半的呼唤时,或者父母面对长辈的呼唤时,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否则孩子也不会乖乖听话。

其次,当孩子有一个近期计划需要实施的时候,父母要在旁边为他加油打气,让孩子在思考之后,把重点放在执行上。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帮助他突破。但是,对于孩子左思右想,想出来的困难,父母要告诉孩子:“困难都是想出来了,只有去做,才知道难易,也只有去做,才能解决困难。”

习惯13:教孩子学会节俭不浪费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无论多么有钱,只有节俭不浪费才能保持长久的富裕。但是,古往今来大量的家族兴衰史表明,一个家庭无论资产多丰厚,保持富裕的时间一般都超不过三代。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没有把节俭教给后代。

一个孩子如果总有机会去浪费,不但说明他的物质生活条件富足,而且说明他不懂得这些东西的来之不易。从另一个角度讲,不懂得节约的孩子肯定小就习惯了在不劳而获的情况下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很难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这也是为什么纨绔子弟使家业落败的根本原因。所以,节俭不仅仅是为了省下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更是为了防止孩子在浪费中堕落。

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节俭不浪费,那么,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首先,让孩子从不浪费食物做起。父母要成为节约粮食的好榜样,特别是母亲要对一家人的三餐数量做到心中有数,不要总是因为吃不了而浪费。如果父母常常倒剩菜剩饭,孩子也不会有节约意识。另外,父母不要在家中存储大量的食品,以免忘记食用导致过期或变质。同时,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告诉孩子农作物从种植、耕耘、护理、收割到加工成餐桌上的食品,所有的程序无不凝结着劳动者的汗水。只要父母做得好,孩子就会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其次,让孩子养成节约用水电的好习惯。比如,孩子在用水时,父母可以嘱咐说:“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当孩子洗手用香皂时,让他先关闭水龙头,冲手时再重新开启;父母可以商量着购买节水型的冲水马桶,或者在马桶中放置一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并告诉孩子,这样用水比较节约。

另外,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节约用电意识,让孩子知道:家中不要总是开着大灯;利用谷峰电的时间开动大型家用电器,如洗衣机;出门前确定电源已关闭;暂时不使用电脑时,请保持待机或休眠状态……父母的提醒会使孩子明白节约的重要性。

最后,不要让孩子随便浪费纸张等学习用具。当一学期结束,孩子可以把尚未用完的作业本的空白纸张都分离出来,并组合到一起当做数学草稿本,或者随笔记录本;当一块橡皮、一支铅笔尚未用完的时候,父母不要给孩子购买新的;让孩子爱惜自己的书包、铅笔盒,这样,它们可以陪伴孩子更长的时间,不至于因为损坏而丢弃。

同类推荐
  •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是一部以全面提升中国家族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常识、呵护孩子的梦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引导孩子求知好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心理等方面着手,以经典的教育故事为主体,探讨了家族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凝炼出了闪光的教育智慧。这不仅是一本献给所有父母的教子课本,同样是一本所有家长的修身指南,更是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
  • 惩罚与奖励的尺度

    惩罚与奖励的尺度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也是国家的未来。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事业有成,所以在孩子成长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采取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引导孩子的发展。本书是一本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的奖惩尺度的科普读物。
  • 父母送给青春期女孩最好的礼物

    父母送给青春期女孩最好的礼物

    在青春期,稚气未脱的女孩是不可能独自承担成长的压力和迷茫的。有时候需要父母给予帮助;有时候又需要她自己去摸索,去寻找,寻找一个能帮助她解决问题的去处。因为有些事情即便她自己解决了,父母也进行指导了,但仍然需要从另外的去处去获得帮助和确认,这样女孩才能安心地成长。本书就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有了这本书,女孩就不会孤独地承担青春期遇到的烦恼和痛苦。这也正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用意所在。本书是青春期女孩的好朋友。她温馨、细腻,细致入微,极像一个亲切活泼的姐姐,将青春期那些必须了解的知识对女孩不慌不忙地娓娓道来,让她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一切,而且铭记在心。
  • 为何父母会伤人

    为何父母会伤人

    本书作者对比中西教育理念,倡导一种适合中国人传统儒家教育下的新型家教关系,糅合心理学、教育学与佛教禅修的理念于其中,帮助家长寻找孩子不听话、叛逆的原因,以及家长在孩子幼年时应如何进行教育做出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探索,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与想法,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有着很大的启发教育意义,并帮助家长建立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健康的家庭关系,特别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挫败者”(成绩差的孩子)的教育。
  •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也罢,独生子女也罢,其实在今天是差不多的一个群体。因为今天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之所以提独生子女,还是感觉独生子女好像本身就代表一类人,一类让父母比较头疼的一类人。
热门推荐
  • 一世倾心一离曲涅槃情缘

    一世倾心一离曲涅槃情缘

    “念姑娘,这一切都是天命,只是你参悟不透罢了”念兮辞闭眼沉思,好也罢,不好也不好,既然注定,就顺着天意走下去,直到,天荒地老……
  • 语文里的经典:一生必读的文学名篇

    语文里的经典:一生必读的文学名篇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所撰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名篇赏鉴文章,九十篇文章,二十五万字,所选赏读原文本多是中小学语文教材名篇。多年来,教材变化较大,但名篇相对稳定。解读研究比较个性化,富有创意,力求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深思,力图突破教学参考书的思想内容,融进自己的个性体会,融进自己的情感体验,多元解读,有新的思考和发现。选例涵盖初高中,兼顾中外古今多体,极具代表性。很多名篇出现在多种版本的教材里。适合广大师生阅读,有助于提高师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对教师教学亦有很大帮助。
  • 逆行者说

    逆行者说

    神域寥寥数十国,风云诡谲二百年。这命运是顺是逆?这风俗是从是改?这战火是燃是熄?这神灵是恶是善?这世道……金阳历2486年,阿锤·夕出生于尚武摒文的太逆,开始了他逆行的传奇一生。书友群:774896368
  • 我的猫什么时候才会做饭

    我的猫什么时候才会做饭

    利恩捡了一只猫,很可惜的是——这只猫不会做饭,他只能一边教猫做饭,一边探索世界。
  • Hunting the Grisly and Other Sketches

    Hunting the Grisly and Other Sket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大人你家媳妇要休夫

    文大人你家媳妇要休夫

    她嫁人了,变成了一个鳏夫的媳妇儿,和两个包子的娘。即将及笄,那个要给她一个孩子的男人突然杳无音信。十八岁,因功进宫,见到了传说中的威武将军。四目相对,分外眼熟。她恭喜他功成名就,他却说他要做娶她的农夫。“本妇没兴趣嫁给同一张脸。”云霜冷哼,说得很是决绝。“那,为夫便毁了这张脸。”他举刀毁脸,却被她挡住。都说寡妇难再嫁,偏偏这大将军最好这口。天下人都当她云霜是踩了XX运,唯有她和那混蛋心里清楚,所谓再嫁,不过是重新嫁给同一个男人……
  • 终站之前

    终站之前

    作者在生命暮年,在与癌症面对面的搏杀中,对人生、生命和亲情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悟,这部自选集可说是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作者乐观地在人生“终站”之前忆双亲友朋,细说往事,读者可窥其一生意趣心志,也可感受到作者豁达、独立而坚韧的品质。
  • 快穿系统1a

    快穿系统1a

    [宿主,跟您商量件事呗……]嗯。[您能不能,正经的谈个恋爱……]考虑考虑。[可是……我们是个正经的恋爱系统啊!!!]
  • 国境恩仇

    国境恩仇

    黑羣子果真遭到了报应,他被自己亲手砍下的树茬子绊倒了,又被自己亲手砍下的树茬子刺入了右眼。那个惨呀——整个右眼血肉模糊,血沫子像泉眼似的汩汩往外冒,痛得黑羣子杀猪似的嚎叫,满地打滚。周围的武装民兵赶紧围拢过来,边防六连的卫生员就地给他实施了紧急包扎处理。
  • 查理九世之盛世彼岸2

    查理九世之盛世彼岸2

    “你说,如果有天我离开了你会怎么样?”凤幽羽头一次一本正经的这么问唐晓翼。“没有如果,我不会让你走。”唐晓翼轻轻一笑,把凤幽羽拉入怀中。凤幽羽无奈笑笑,拥抱住了唐晓翼:“好啊。”她本无情,却因为一次任务遇见了他们。是温暖,也是绝望。无论怎样,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她于他们,只能是心中无法言述的痛。(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