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700000002

第2章 独生子女的父母要先自省(2)

母亲对11岁的女儿说:“你不能总是埋头看书,该运动的时候也要运动,该玩耍的时候就去玩耍,劳逸结合才行啊!”

女儿叹气:“妈妈,我如果不这么努力的话,我一定会从前三名掉出来的。”

妈妈听后却摇了摇头:“你爱学习是好的,但也不要将成绩看得那么重要,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绝对不是只会看书的小书呆子啊!”

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德才兼备、综合能力强……这些综合素质才是未来社会人才必须要具备的。因此,父母要多了解社会需求,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要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美国《未来学家》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向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说是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需要具备以下7种技能:广泛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未来社会中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要根据社会需求对孩子进行引导。因为孩子终归是要自己独立生存的,如果他能在社会上立足,他的生存也就不成问题。父母要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来对孩子加以引导,给他讲明白社会的需要,让孩子也要顺应时代与社会的潮流。

但是,父母也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尽管社会需要某些人才,时代也对这样的人才求贤若渴,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就必须要走这条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有自己的思想,更有自己的意愿。父母不要擅自就替孩子下了结论,更不要强硬地要求孩子改变他的想法。孩子只有自己愿意去做了,他才有可能真正成功。

反省8:一定要有反省精神

反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懂得反省的人,是能尽快改正错误的人;懂得反省的人,是可以获得进步的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会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生怕自己所做的事情会破坏了礼数。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反省精神,为人父母者也不例外。

很多人感叹:“为人父母不易!”很多父母经常会抱怨:“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他怎么总是改不了错?”“他就不能懂事一些吗?”“他就不会体谅下父母的辛苦吗?”……

父母凑在一起,谈论得最多的也是这类事情,甚至有的父母会就此去咨询专家,去寻找教育书籍,以求能找到教育良方。

父母确实为孩子操碎了心,确实为孩子辛苦奔波……但是,在这里说一句像是泼冷水的话:“父母这样的辛劳是不是有意义的呢?难道这一切就真的只是错在孩子吗?”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父母必须要懂得,教育并不是单方向地向孩子灌输,而是需要父母与孩子双方进行交流互动。父母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孩子,也要学会盯着自己。父母需要学会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这样才能根据现状及时作出调整。父母只有不断自我反省,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说到反省,很多父母认为就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其实没这么简单。

首先,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孩子的问题不单单是他自己的问题,父母的指导是不是出了差错?父母的认知是不是不够准确?父母的观念是不是没有跟上时代?当然,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能抛开孩子,转而去孤立地思考自身。要能结合孩子的特点,找到自己教育过程中的不适合孩子的地方,并及时与他进行沟通,亲子双方应该互相了解各自内心的想法,这样父母的教育才能“对症下药”。

其次,当父母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更要有反省意识。犯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难免的,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犯了错误就要勇敢承认、改正”,但当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却并不肯去面对,缺乏自我反省的精神,这将不利于对孩子开展教育。

因此,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错了事情,或者错怪了孩子,父母也要“敢于承认、改正”,这也是在给孩子做榜样。毕竟,家庭教育的成败,关键还是看父母。

反省9:教孩子理智讲理,而非“听话”

“听话!”这是很多父母最常说的两个字。

“你要做听话的孩子。”这也是很多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

如此看来,“听话”既然这么为父母所推崇,那么孩子听话就是一件好事吗?事实证明,不是的。

冬冬上6年级之前,一直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但刚上6年级,他就不愿意上学了,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出来。父母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冬冬在5年级期末的时候和班上的同学发生了争执,双方差点动起手来。

后来,父母带冬冬去看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冬冬才说了实话。原来自从他上了小学,一直活得很压抑,稍有不对父母就会打骂。所以为了做父母眼中听话的孩子,他渐渐失去了自我。而这种压抑感让他在与同学的争执中爆发了,他认为大家都不喜欢他,所以他才不愿意去上学。经过医生诊断,冬冬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

冬冬的故事恐怕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见到的,听话的孩子最后的结果竟然变成了这样。但是,南京市小学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曾经对1643名学生进行调查,却发现这些学生的父母中竟有高达93%的人只希望孩子做“听话”的孩子。这令人惊讶的调查数字,同时也令人担忧,如果真的大部分孩子都变得听话,那这些孩子的未来该怎么办呢?还会出现多少个冬冬呢?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是应该以培养他理智讲理为主的,而不只是单纯地让他听话。孩子应该是既听从父母的教导,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念。而这就需要父母尽快转变自己的观念了。

首先,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每当孩子有不同想法的时候,有的父母可能并不会让他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孩子的想法也不一定就是不可行的。父母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对于他正确的思想,要予以肯定。父母最起码也要允许孩子表达,这样才不会压抑他的个性。

其次,多用正面例子来教导孩子。让孩子听话,父母也要能说出听话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也要尽量能让孩子信服、接纳。所以,父母要多用正面的例子来教导孩子,让他从内心就对一些事情有一个正面的印象。而且这样的正面例子,也能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孩子理智讲理也是大有用处的,他会知道用怎样的道理来维护自己的“理”。

反省10:孩子需要管教,更需要启发

许多父母习惯于管教孩子,什么是管教?就是在严格限制下进行的一种赏罚分明教育。由这个定义就能看出来,管教是一个“单向实施”的词,孩子只是管教的承受者,好坏的判定全在父母,孩子只要按照执行就好。

但实际上,如果父母能够启发孩子,调动起他的思想,让他自己去判断、决定,这样产生的教育效果恐怕要比单纯的管教好很多。

教育家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天看见一名男生正在向其他同学扔泥巴,他过去制止了他,并让他在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来。放学后,男生来到办公室准备挨训。过了一会儿,陶行知才回到办公室,他一看见那名男生,就从兜里先掏出了一块糖给他,说:“我们约好的时间,可是我迟到了,这块糖是奖励你守时的。”男生刚接过糖,陶行知随即又掏出来一块,说:“这也是给你的。因为当时制止你的时候,你很配合。”男生更加疑惑了,他刚接过第二块糖,第三块糖又递到了他面前,陶行知说:“我调查了,因为那些同学欺负女生,所以你才向他们扔泥巴。你很有正义感,这也是你的奖励。”

男生见此,忽然感动了,一下子哭了起来,连声向陶行知承认错误。陶行知一看,满意地笑了,他又掏出了第四块糖,说:“你敢于承认错误,是个勇敢的孩子。我还是要奖励你的!”

陶行知没有严厉地管教,只是不断地启发这名男生。而男生接受了他的教诲,以后果然再也没有打过人。

但现在很多父母都是重管教而轻启发的,面对犯错的孩子,父母似乎更倾向于用一顿严厉的管教来让他服从。可如此的结果似乎都很差强人意,孩子的错误并不是管教一次就完了,他可能会一犯再犯。这时候,启发式教育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因此,父母对孩子要管教,但是如果能够多用些启发教育,似乎效果会更好一些。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多用启发式的语言,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比如,孩子考试失利了,面对一张错误百出的考试卷,父母可以先平复下自己的怒火,不用急着就去训斥孩子,无论他是粗心还是知识没学透,这些都需要父母引导他自己去发现。毕竟,自己发现的错误,纠正起来也更加容易些。

也不是要求父母只启发,该管教的时候也要管教。孩子并不都是只靠父母启发,他就能想到很多事情,就能顺着父母的启发做好的;孩子也不全是只要父母一启发,立刻就能明白该怎么做的,总是会有些问题还是需要父母有智慧的管教才行的。

反省11:引导孩子,而不是强加意志

一位父亲认为自己的女儿是个长跑人才,认为她一定能在2016年的奥运会上夺得奥运金牌。于是,父亲从女儿3岁起就开始进行魔鬼训练,每天要跑40000米以上,还有1000次袭击拳、400次跳高和800次踢腿。后来,2007年的暑假,父亲为孩子“举办”了一次 “8岁小神鹿迎奥运长跑”活动。

8岁的女儿要从海南三亚跑到北京天安门,其行程将近4000千米。父亲要求她每天凌晨出发,在车来车往的公路上,顶着酷暑跑9个半小时,睡眠时间只有7个小时。

然而对于这件事情,却有很多专家都有着相同的意见: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就给予她超负荷的训练,是不利于她的身心发育和成长的。

仔细想一想,才8岁的孩子,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但她也绝对不可能就凭自己的意志去实施这样“庞大”的一个活动。可见,父亲的意志明显凌驾于孩子的意志之上。

抛开这个很极端的例子,看看寻常百姓家里,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事情也绝对不在少数。无论是择校选专业,还是兴趣爱好,或者是选择朋友,甚至今天该穿什么衣服都有父母以自己的喜好来为孩子决定好。

而孩子的表现呢?要么是不得不顺从了父母的意愿,不断的顺从让他最终丧失了自我作定的能力,他的依赖心理会非常强,没有主见;要么就是由于自己的意志一直被压抑着,内心隐藏着一个名为“叛逆”的不定时炸弹,在某些特定因素下,“炸弹”就会忽然爆炸,孩子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引发父母最不想见到的后果。

因此,父母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决策才是正确的做法。那么,父母要怎样做呢?

首先,克制住自己的“任性”。任性的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自己想要孩子做的,孩子就必须要做。这样的父母直接忽略了孩子的要求,忽略了孩子的意愿,这种“任性”的行为最终也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同样“任性”的孩子。

其次,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意志,并向积极的方向引导他。有的父母说,孩子的意志有可能是异想天开。但反过来想一下,谁说父母的想法就全部都是实实在在的呢?因此,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多了解他的内心。如果孩子的意志是好的,那么父母就要给予支持,并鼓励他努力去实现;如果他的意志的确欠考虑,父母要让他能认识到他想法的不足之处,并能帮助他纠正。

反省12:向成功父母学经验,但不可照搬

看到别人的孩子成状元、拿奖状,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如此出人头地。因此,别人的成功经验就显得很“重要”。因为很多父母都会认为“既然别人的孩子是这样学成功的,那么我的孩子如果照此学习也应该可以成功”。

孙先生望子成龙,他无数次想象自己的儿子也如其他成功孩子那样,“平时考试总第一,最终考试成状元”。于是,他买来了大批的状元教育经验类书籍,一个一个地在自己儿子身上搞起了“试验”。结果,直接导致他那才上小学的儿子最后反而不会学习了,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得厉害。

许多父母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他山之石”都能用来攻自己家的“玉”。别人的经验可以去学,但是父母也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去灵活应变。否则,百分百直接套用别人的经验,就好比是脚上穿了双不合适的鞋,可能会挤脚、磨脚,甚至有可能会出血泡。孩子不但没有得到良好的学习经验,反而还可能会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

同类推荐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洞察孩子的心理,与孩子快乐沟通,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接纳孩子一点点,相信妈妈会越做越快乐。
  •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小时候形成的做人与做事习惯,常会阻碍我们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所以,引导和教育孩子养成传统美德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应从小抓起。本书特设了36堂课,手把手教您关注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与做事细节,一步步改变和提升孩子做人与做事的习惯和能力。
  • 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

    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

    本书是苏州中学王开东老师十几年教子心得笔记。王开东是中国著名语文老师,全国德育工作专家,苏州市教育领军人才,曾先后培养出吴敌、李鑫、吕曜晖等多名省市状元。他总结自己二十多年教育实践的精华,提炼出一套父亲家教的成功经验:如何爱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如何指导孩子的阅读和写作,如何提高孩子成绩,并对家教中的疑难问题做了深刻辨析……该书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既是一本有用的书,又是一本好看的书;尤其是既有精彩案例,又有具体的操作模式。父母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 好父母 教安全

    好父母 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力

    孩子爱看动画片?设法让他过渡到文字阅读。孩子爱玩游戏?用书占据他的空闲时间。孩子不会写作?很可能是他阅读量不足。该不该指字阅读……亲子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本书正提供。从早教阅读、双语阅读、分级阅读、学龄期阅读等方面,为关心孩子阅读力和思维力培养的家庭提供实践方法指引。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倾世狂妃:魔帝么么哒

    倾世狂妃:魔帝么么哒

    【已完结宠文】她22世纪特工,一次背叛,一朝穿越,她变成了她,人人鄙视,没关系,咱有小佛莲,从此人生逆袭,身具佛法,神兽我有,丹药毒药全在手。白莲花心心念念的上古魔帝,不好意思这个上古魔帝已名花有主。不过那个盗走魔帝的契约兽的是谁?那个顺了魔帝戒指的又是谁!最后还把魔界给忽悠走了的那又是谁?某日看自己越来越穷的魔帝一把拽过正准备跑路的某女:“抢了本帝的东西,顺走了本帝的魔界还想跑?”“我乃魔界之主,你个渣渣还不跪下!”某女一脸嘚瑟的坐在王位上某人拉过她,翻身在上。“现在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I Want to Go to School 为了那渴望的目光

    I Want to Go to School 为了那渴望的目光

    《为了渴望的目光》在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感人实例的基础上,对中国希望工程的20年历程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和总结,深刻地展现了希望工程20年来的丰硕成果。
  • 新的帝国

    新的帝国

    统一的大陆,帝国的腐败,人民的起义战争,谁又将是代表正义?胜者将书写历史。
  • 尊吟

    尊吟

    在二十一世纪人人皆知的她,在古代同样名扬天下。你很漂亮?不好意思她碾压你;你很优秀?不好意思,她完胜你;你很厉害?不好意思她让你分分钟去死;背叛她?她让你永世受苦;伤她亲人?她让你血债血偿!她狂傲,她有资本,她认怂,因为是他。他不曾为任何一个人动怒,不曾为任何一个人动情。唯独她,让他不能不管不顾。对她另有所图?他便永生永世护她!
  • Two Short Pieces

    Two Short Pie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黑光病毒

    我的黑光病毒

    虐杀原型能力的末世文,希望大家能陪我一起看下去吧!
  • 悬疑故事

    悬疑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文才兄,别使坏!

    文才兄,别使坏!

    为了完成掰正历史拯救世界的光荣使命,祝九妹用尽一切卑鄙手段撮合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的择偶标准是有钱人家的漂亮小姐,祝英台完全符合,可TM祝英台喜欢的是上虞县第一美男马文才啊喂!还有这个马文才也是个无敌小坏坏,非要祝九妹给点‘好处’才不搞破坏。烦死了,这还怎么玩?没办法,祝九妹只好一咬牙,将自己贡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