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7000000008

第8章 当移植已成为生存的必需

也并没有哪一个政府,愿意自己的治下百姓受苦受难,即使并非每一位统治者都具有相应的悯民情怀,仅是为着自己的统治安全考虑,也足以使他们不会以置百姓于艰难境地为乐事。若事实已当真如此,只能说统治者的智力出了点问题,糟糕地以他们有失丰富的头脑,遭遇到十分丰富的现实。比如嘉庆帝很想遏制官场中的腐败贪污之风,却单纯地以为灭掉一个和珅就能如愿以偿;比如光绪帝也曾着手改革,却天真地以为只要把新政颁布下去就能万事大吉。当现实实在太过于繁复,统治者只好于屡屡的挫败中,耐心地寻找对路的救治药丸。

若说问题的解决可以搁置,可以一直等到出现一颗与现实匹配的头脑,那么碰巧生活于当时的中国农民,却是无论如何也等不及的。或许他们也曾等待过,直到生活的实况再也无法支付更多的时日,供他们消费给这漫无期限的模糊等待——后来的事情表明,那些早已精疲力竭的土地,在持续经历了连连战火与番番灾荒的洗礼之后,直至1949年,才得以开始新一轮的复原性垦殖,才得以回归到久违的常态之中。在这期间,却是人人都要尽可能保存自己的生命,想方设法试图让自己活下去的——活着的日子,才是生命。

迫上眉睫的生活难题,很多时候会促使人们动用一个“走”字。所谓“人挪活,树挪死”,这是人之于树的最大长处,哪怕是唯一长处也足可庆幸。清朝时期的中国,人口增长是一大特色,由人口增长而来的人口流动也就成了其显要特征,尤其是“摊丁入地”的广泛推行,日益使人们有条件结束传统的植物般生活,从此可以动用自己的腿脚,为着生活去四处碰碰运气。在这些为数不菲的人口流动事件中,历史为其中一件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闯关东。

简单而并非严格地说,“闯关东”是中国华北平原的农民,在有清一朝及民国前期(1644—1931年),陆续而持续地向东北迁移,以谋求生存的一次历史性事件,历时近三个世纪,涉及人口大致2500万。就这场迁徙的时间跨度与人口总额的浩荡规模来说,在清朝及民国移民史上居于首位,在中国移民史上也绝无仅有,在世界移民史上亦属罕见。这是中国农民用自己坚实的双脚,打造出来的一个漂亮的求生神话。

大背景中叙述的中国农民于清朝时期的生活情状,是一个整体发展过程,这一过程缓慢而又漫长。当这一过程分摊到具体的农民个体,却并非人人都能得到这样一个相对从容的时间过渡。事实上在华北平原诸省,农民生活已然难以为继的现象,在每个时间段里都有发生,都有部分人需要依赖于移植来维系自己以及家人的生存。这使闯关东者自清朝伊始,就已经纷纷登场并络绎不绝,求生的神话,也就此在荒野尘埃中得以生动演绎。

华北平原农民的迁徙之所以相对较早,又持续太久,与此区域的具体情况息息相关。相对而言,华北平原诸省的人口增长速度更快,幅度也更大;土地集中为时更早,集中程度也更为严重;自然灾害也更频更多。这就注定生活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会面对更为剧烈的贫富差距,更为普遍的饥肠辘辘,更为让人灰心的故乡故土。

对于人口增长的主观因素,早在18世纪,多位学者就有过深入探讨。马尔萨斯认为,男女的情欲是人口增长的不竭动力。中国则几乎没有谁将其归罪于这点,是不以为然还是不好启齿,难以断言。汪士铎对此问题的看法是,中国陈旧的早婚早育与多子多福观念,有必要担当起主要罪责。不管这样的说法是否全面,起码对华北平原来说貌似有效。其中河南民间受早婚习俗影响相对更深,这使该省不仅为东北移送了很多农民,也在历史的流程中向其他各地送去了不少,“仅河南光山一县,在太平天国战争后的半个世纪,就向苏南、浙西、安徽和江西近60个地方输送了100万以上的农民”。

客观因素亦较齐全。在人口增长的主要历史阶段,华北遭受的战争影响相对小些,使人口增长有一个较为优越的社会环境;此区域的农业开发也较南方晚些,一直以来都无法利用传统农作物不适宜的土地,土地产量也不足乐观,美洲高产粮食作物最终传布到北方,则使人们有条件渐次脱离对数量有限的低地、盆地和谷地的依赖,而进入到较干旱的丘陵和山区来取食。土地利用面积的扩大,以及粮食亩产量的提高,使其更有能力来保障人口更加顺畅的增长。故而相对南方而言,华北的人口增长取得了更好效果。早在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华北地区的人口仅为1500万左右,南方六省区的人口则是3500万;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华北人口已达到1.03亿,南方六省区为1.36亿。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至此发生显著变化,其重心已在渐次向北推移。

人口更为迅捷的增长,势必会给土地带来更为麻烦的负担,这种负担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至于具体超出多少,则需事先弄清这样两个问题:有清之际,一个人最低的生活必需消费是多少?华北农民所需又是多少?

此问题早在人多为患的清朝时期,就已被若干忧患之士悉心探讨过,最可采信的答案出自洪亮吉,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一人之身,岁得布五丈即可无寒;岁得米四石即可无饥”。意即每人“日不过食一升”,365天总需3石6斗5升。华北农民生活大致也是这个样子,甚至还必须得说相对更为节俭。

曾有学者不厌其烦地考证过数以万计的地方志,得出可资信赖的结论是:华北农民主体向以素食为生,食肉极少甚至终生不得食肉。据称山东济南府“饮食以粱粟为主,养老始用鸡豚麦食”;临沂县“农民家常便饭为煎饼稀饭,佐味为豆腐小豆腐咸菜番椒”。河南汲县农民“膳食以小米为主,大米即稻米唯宴会始用,不常食小麦,面亦为佳品”;密县民间亦“常食以小米为主,以黄豆及杂粮佐之,其大米饭小麦面俗所珍惜”。至于河北,1883年8月3日的《华北捷报》亦有报道,称农民的“食物几乎完全是用大豆或豆腐渣混合起来的高粱、玉米及小米。一块白面馒头便是一种特别的款待,当然更难吃到任何肉食”。

鉴于此,有更为慎重的学者,将华北农民的生存必需食粮减至3升之数,且被大多数同道认可(其实挺没道理的,经验知道,愈是素食,愈是能食。权且如此吧)。

——3石之米该取自多大一块土地?或者这样问:多大一块土地的产米才够一个人活?

不大好说,地与地的产量不同,地肥者多产,地瘠者少产;也还要将老天爷的心思是否顺畅即风调雨顺与否考虑在内,顺则增产,否则减产。故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众说纷纭,不同地域均有不同数字。就全国平均的食粮数量而言,历来学者们是如此考证的:或者“荡田虽瘠,二亩当一亩,百亩之土,可养二三十人”,即人均需地3.3—5亩;或者“终岁勤动,计十亩所入,得半不过十石”,即除去必缴租的半数之米,十亩田还余十石米,可养活2.5个人,则人均需地4亩;或者“内地之田,虽在丰年,每亩所收止一二石”,则人均需地2—4亩。综合来看,若着眼于全国,则亩产米不过1石,则人均需地当够4亩。

这两个数字并不适合华北平原。有人不失依据地指出,就华北平原的土地产量及灌溉条件而言,只有在采用复种模式即至少一年两熟时,亩产才能达到1石左右;若无复种,亩产只有五六斗。如此,华北人均需地必须与耕作方法相结合,复种需3亩,单作需6亩。

——有清之际,华北平原的人均土地是多少?

有学者根据《清实录》和《大清会典》的统计,计算出这样一组数字:乾隆十八年(1753年)全国人均占有耕地约为4亩,以后逐年递减,1766年3.75亩,1784年2.66亩,1812年2.36亩,1822年2.03亩,至人口增升到4.3亿的1851年,已仅为1.75亩。

这无疑是一串令人悲伤的数字,好在时下人们业已达成共识:这未必真实。

清朝官方的册籍土地统计数远非真实的地亩数。

首先它在统计过程中采用“折亩制”,标准地亩是240步,还要根据具体地块的肥瘠而增减步数。比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山东《历城县志》记载:“民地之上者曰金地,以240步为亩;次者曰银地,以280步为亩;又次为者为铜地,以360步为亩;下者曰锡地,以600步为亩;最下者曰铁地,以720步为亩……军屯地之上者视民田金地,亩240步;中者视民田铜地,亩360步;下者视民田铁地,亩720步”。这样的土地估算之法,虽出于公平纳税的角度考虑,却也使地亩事实上成了赋税单位,与实际形成很大的误差。

其次是清朝地亩存在严重的虚报、漏报与隐匿不报现象。大致说来,当地方官打算捞取点儿政绩时,会产生虚报;当地方官显然更亟须经济支撑时,则会产生漏报,漏报之地并不意味着会有农民由此漏税,只代表税款将由国库漏到私人之囊;当地方官治下之有头有脸的地主豪绅,出于某种理由而不愿如实公布产业时,也就产生了隐匿不报。这些都会导致册籍统计的数字不实。纵向看来,漏报和隐匿不报又远远超过虚报,乾隆末期及其以后,漏报现象更为多见,加之还有部分由各种渠道获得的长期免税之地,可以推测官方统计的全国土地数在很大程度上要低于实际地亩数,由此使全国的人均地亩数看上去过于可怜。

纵然如此,人们也仍然普遍认为,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之际,中国人均土地面积大概也只有3亩左右,实已不足饱民;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均地已只有2.25亩,民只好暂且吃个半饱。相对于南方诸省,华北平原的土地人均亩数有理由稍高些,但基于较低的亩产,仍可以揣测人们业已在饥寒界线以下。只能靠八分饱或者半饱以求活命的清朝黎庶,此时也还不知道要到哪块地上去淘弄那遮羞挡寒的五丈素布,此时也还不曾将人生必不可免的文化消费,诸如子女教育、春节祭祀和婚丧嫁娶等计算在内,也还不曾将经济作物的占地纳入其中,尤其是,还不曾将土地的高度集中考虑进来。

作为农业中国财富的最主要来源与最稳妥保障,土地在明末时期就已高度集中,李自成的农民军将明朝皇亲国戚及各大地主纷纷打倒,使部分土地回归到农民手中,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散趋势。不过清初的战火,以及战火持续燃烧所必需的花费,都使土地可堪带给土地所有者的利润大幅度削减以至于归零,这曾一度令人们对土地不再眷恋直至欲抛之而后安。顺治十年(1653年)时,陕西“镇安等州县,田多荒芜,官给牛种招垦,尚且无人承种”;康熙初年之际,江南一带也有农民“相率以有田为戒矣,往往空书契券,求送缙绅……不得已委而弃之,逃避他乡”;即使是湖南的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亦因“漕重役繁,弱者以田契送豪家,犹惧其不纳”。总之,颇多人“遗田如遗冤”,埋怨“祖父智不足”,这样的时期,自是无人会对买地置田感兴趣。

然而情况很快就变了。康熙中叶以后,社会制序渐趋稳定,赋税也已相对减轻,加之康雍两朝对农业生产70余年的鼓励,使土地终究回复了原初品性,给人以收益而不再或极少辜负人们的汗水,这令土地重又成了世人聚敛财富以及委以寄财的宝贝,“凡置产业,必当以土地为上”,毕竟世间唯一不惧水火不畏强盗的物质财产,就是土地。于是各朝各代反复上演的土地兼并,亦在清朝得以粉墨登场。

清朝的土地兼并更多以经济为手段,不同于明朝的多权政治背景来达成。明朝的藩王、官僚和缙绅等享有很多特权,包括土地赋税和徭役的免除与减削,使他们能以此吸引无力承担赋税的小土地所有者被迫来附,沦为其佃农,他们的土地来得无偿,若说有,也只是政治上的支付。清政府则从建国之初就对中原上层有所限制,令诸官僚与地主缙绅并无此等政治特权,故而清朝的土地从理论上讲,只能以经济买卖来取得陆续集中。

不过事实表明,这也只是一种变相的政治交易,无论何朝何代,即使还当真存有钱财无法打通的关节,也都会在权势面前败下阵来。很多时候,权势比钱财更好用,权势若再添加些微钱财以资表示,则会无阻于天下。清朝以经济兼并土地的特征,更多体现于商人对土地的兼并上,看似一桩正经交易,实质上只是一种貌似公允的巧买强卖,随着土地兼并风气的盛行,地价已日愈看涨,商人的根本信条则是以贱价买良田,遂手段纷呈难论公允。

山东的土地集中程度,居于全国先进行列,集中时间也早于他方。早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有名的清官山东巡抚张鹏翮就有陈述:“今见山东人民逃亡京畿近地及边外各处甚多,皆由地方势豪,侵占良民田产,无所倚靠,乃至如此”。据说当时沂州府有位庄姓大地主,所拥土地达5万余亩;日照县有位丁氏大地主,所拥地亩无数,以致到道光年间虽经屡世子孙败坏,仍积存有四五千亩。至乾隆时期,莱州府潍县的土地已被丁、岳、郭、王四大家族瓜分掉大半,曾于此做过县令的郑板桥说:“绕郭良田万顷赊,大多归并富豪家”;登州府亦是“巨家世族,田亩遍野”,以致“编户之民,类皆佃田自给”。

河南的土地兼并始自雍正之际,至乾隆朝已形成一定气候。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抚雅尔图奏称:“民生贫富不齐,富者类多鄙吝刻薄,贫者则无营生,大约佃种他人田地者居多”。该省除去部分官僚豪绅地主,更多的是外地商人地主,手中土地全趁灾荒年份低价购得。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巡抚毕沅奏称:“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每“值岁饥,土人多鬻田他徙”,外地商人尤其是山西商人则“以贱值得膏腴田数百亩”。

至于河北的土地,北部早在清初就已被满族贵族圈占,南部也被汉族地主陆续集中。18世纪前期,时人曾对该省获鹿县(今鹿泉市)土地占有情况做过调查,发现有61.3%的农户,在靠10.7%的耕地活命;4.2%的地主,攥着35.4%的土地。财富明显在向一端倾斜。暂时看来还勉强可以自给温饱的中等农户,则始终处于地主们的觊觎之中,中等农户极其脆弱的承灾能力,使他们很容易因某种意外成为地主们的下一个兼并对象。而意外总是很容易发生也很容易制造的,地主们有很多经济以及超经济的手段可资利用,从而达成早已被人期待许久的某种结局。

土地的高度集中,使上述的人均地亩数只能存在于纸面上,尽管那已是一连串过分偏低的数字。在任何年代,平均数都是一个十分可疑的数字,它总是以用意莫测的乐观,来蛮横地掩盖令人悲伤的事实,试图在每一双眼睛都还睁着的时候就瞒天过海。

不管土地事实上已经如何不足分配,以及业已分配得如何不成体统,这些土地也还不曾全面地种植庄稼。很长时间以来,经济作物就开始了与粮食作物争抢土地的较量,也是个人财富与他人温饱之间的变相较量。

资料显示,直隶、山东和河南的很多州县,主要收入都是从棉花获得的。整个18世纪,这些省份亦有很多稻田和良田改种烟草,使一些封疆大吏大为震惊,他们请来圣旨禁止民间种植烟草,政府的反复禁止敌不过双倍利润的长期竞争,因此人们仍然不断将粮田改为烟草地。道光九年(1829年)时,一位很有才干的学者和经济专家证明,在山东济宁县,烟草由当地六个家族垄断,他们雇工4000多人,每年收入约200万两。

这也是在“地不瘠,民不惰”的情况下,世人仍不能饱腹的原因之一。尤其奇妙的是,不仅那些不必为食物操心的富豪频植经济作物,就连农民自己也未必不种。这势必会导致区域内粮食存储有限,每遇灾荒,必致民饥。糟糕的是,华北的自然灾害偏又相对更多。

在顺治元年至道光十九年间全国范围内的28938次自然灾害中,发生于华北平原的有12256次,占42%,其中“直隶5273次,山东4203次,河南1831次,山西949次,共计12256次”,区内又以直隶和山东为重。这些灾害以水灾和旱灾为最多,危害也最大,是导致灾荒的主要因素,其次有风灾、霜灾、雹灾、虫灾、地震和时疫等。

其中发生于山东南部的一次地震,造成了极大的人口伤亡与经济损失。具体日期是1668年7月25日,具体地点是山东郯城。后人根据丰富的史料,将其认定为8.5级。震级如此之大的地震,在世界史上仅有20余次,在中国史上则旷古未有,至今堪与之相提并论的仅有两次,一次是1920年的宁夏海原地震,一次是1950年的西藏察隅地震。资料显示,此次地震以山东郯城为中心,使其与周边的临沂、临沭、莒南、莒县、沂水、新沂和宿迁等域内“地裂山崩”,以致“城垣尽堕,民居倾覆无算,男妇多被压死”。

一批在正常年景下都需终年粗粝方能度日的农民,在灾荒之年又将如何打发胃肠?与全国的状况一样,有地的卖地,有房的典房,无地无房的卖儿卖女,无儿无女的饿死于途。史册中有很多此类记载:康熙十七年(1678年),山东寿光县大旱,次年春大饥,“民食草根,木皮殆尽”;乾隆十四年(1749年),山东黄县“大饥,斗粟钱一千七百,饿殍载道,卖子女无算”;典卖地产之现象更是普遍。嘉庆年间“直隶大名等府属三十余州县”连年灾荒,以致“民间地亩,多用贱价出售,较丰年所值,减至十倍。本处富户及外来商贾,多利其价贱,广为收买”,正所谓“饥年田亩必贱,民以田易命,安问贵贱”……

灾荒的伤害之外,也还有税赋对农民生活的破坏,且很早以前就已如此。雍正元年(1723年)时,山东巡抚黄炳就在一份奏折中做过这样的陈述:“唯查各州县中,往往有田连阡陌而全无一丁者,有家无寸土而承办数丁者,穷民在丰稔之年,已难措办,设遇歉收之岁,更无力输将,此东省之民所以易去其乡而不顾也。”

据说华北农民的生活也曾相对好过。生活于1640—1715年间的蒲松龄,就曾证实他的家乡山东,一般农家每到过年都会有充足的存粮、鲜肉、鸡和蛋,以及自酿酒。即使此说并不夸张,鉴于后来的每况愈下以致难以为继,也不足以给人安慰。

土地的不可挪移性,决定了农民的非流动性,菌类性质的人生,从而成为农民的常态。不过世间总有力量来打破这种状况,给那些蘑菇样的人纷纷装上一双滑轮,让他们拔出深陷于故土的根须去四处流浪。历史的苦难,大多由农民的悲哀铸就。

——是劳心者之于劳力者的必然性胜利吗?

——若果真,则心智的训练就难以脱逃罪恶之嫌。

同类推荐
  • 狱中书简

    狱中书简

    这是一本从敌人的监狱中寄给友人的信的结集。由于监狱严格的通信检查,作者只能写一些平淡的、零碎的感想和小事。但是,即使是这样,这一束信札还是闪着耀眼的光芒;即使谈的是小事和片感,还是反映出了作者的人格的光辉。作者在信中谈读书的感想,谈一些往事,谈一些生活中的印象,也谈小鸟,谈动物,谈花草,谈自然的景色。
  • 伎乐诗魂

    伎乐诗魂

    本书以璀璨流丽的笔触,书写了妓与士创造的秾华繁采、簸风弄月、讽喻呐喊、热烈率真的唐诗、宋词、元曲、吴歌小调等风骚浪漫、生红话绿的迷人时代。进而叙写名妓在歌舞、音乐、服饰、化妆、交际、书画、环境等方面的卓绝创造和独具一格的美学修养。细细品读本书,领略传统文学艺术博大精深、雍容华贵的同时,辨析古代艺术的光点与胎记,赏悟名妓与士子的倜傥风姿、潇洒逸韵,无疑是不可多得的高雅享受。
  • 人间词话(插图珍藏本)

    人间词话(插图珍藏本)

    《人间词话(插图珍藏本)》是王国维的代表词话著作,以“境界”说为中心,倡导“不隔”,表达真感情。该词话融入了西方美学思想,颇多创见,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 胡耀邦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胡耀邦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欢呼声、鞭炮声震撼中国大地的时候,历史又欣喜地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批判“四人帮”的勃然呐喊逐渐归于理性的平静后,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的任务凸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作为“文化大革命”中重灾区的文艺界,拨乱反正的任务尤其艰巨。但是,由于“两个凡是”的禁锢,文艺界拨乱反正的步履也同其他行业一样,非常艰难。当时担任中宣部部长的张平化,因与华国锋曾同在湖南工作,以及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的直接领导,使他在思想解放的潮流和“两个凡是”的交锋中,只能选择后者。
  • 在河之洲

    在河之洲

    生活其实远比文学精彩,但是生活太现实、也太具体,缺少了幻想、也缺少了想象,当我们感觉生活缺了些滋味的时候,我们会想起文学。当然文学可能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但喜欢文学,却并不一定要担当太多的使命和责任。
热门推荐
  • 顾先生你媳妇掉了

    顾先生你媳妇掉了

    本文系史上最甜文,欢迎入坑,群号935356300~
  • 农家娇娘甜蜜蜜

    农家娇娘甜蜜蜜

    刚穿越就成亲,相公还是个病入膏肓的山里汉。姜妤有点懵,好在空间在手,吃穿不愁。只是这山里汉相公是怎么回事?不仅身份变了,连看她的眼神也变了。“媳妇儿,过来。”宋珩勾勾手。姜妤连连后退,“世子爷千金贵体,不敢染指!”
  • 布衣神相(全集)

    布衣神相(全集)

    武功高绝的李布衣以为人看相为幌子,惩恶赏善,扶弱锄强,黑道武林对他恨之入骨,对他明的挑战暗的谋杀,都被李布衣一一避过。作者将相术与武术揉在一起,创作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武侠小说。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星际时空之回归任务

    星际时空之回归任务

    一次奇怪的穿越,几名游戏玩家来到了《星际争霸》的世界。原本只是为了回归地球的他们却不得已分散了。之后每个人开始了自己的神奇经历,或者游戏,或者漫画,或者历史,或者科幻,或者电视……拳皇、七龙珠、寻秦记、天龙八部、西游记、修仙世界……他们往返于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世界。到底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又是虚幻的?我是谁,我在哪,要去哪?他们开始不断的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最终的答案是什么,或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又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 涩令致婚

    涩令致婚

    【顾BOSS篇】 顾BOSS很郁闷。老婆要逃婚,情敌竟然是……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本来只是一场商业联姻,他却让她对婚姻有了期盼……可是,她竟然被骗了! “BOSS,夫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说要去约会。” “和谁?”顾BOSS紧张的问道。 “pgsk.com。” 顾BOSS松了一口气。十分钟后,他化身俊美少年跑去约会。 当绯闻登顶热搜,他不怒反笑。 “说!你是顾燚的!”男人犹如一只伺机而动的猎豹,危险而魅惑。 “我就是故意的!”她一副你能耐我何的表情。 【顾宝宝篇】 顾宝宝很郁闷,在老爸眼里,老妈才是他的命根。不要妄想跟老妈争宠。那跟他争宠呢? “妈咪,我要抱抱。” “妈咪,我要亲亲。” “妈咪,我要……” 顾宝宝还没完成争宠大业,就被老爸丢到离家万里的寄宿学校…… “妈咪,我想要妹妹。” 粉雕玉琢的顾囡囡张开双手要抱抱,顾BOSS面对软糯的女儿,毫无抵抗力。 顾宝宝成功坐上妈咪的大腿。 第二天,顾宝宝被扔到了喜马拉雅…… 顾宝宝不满地抗议:我一定不是你亲生的! 顾BOSS冷笑:不!你是充话费送的。
  • 他的喜欢蓄谋已久

    他的喜欢蓄谋已久

    乔小少爷被宠到无法无天的时候,竟被爆出是女儿身?“少爷,小师妹惹事了,对方让陪三万。”萧默寒:“给她卡里打三百万。”“少爷,小师妹飙车,把您刚买的新车给撞了。”萧默寒:“前两天她不是羡慕别人的机车帅吗,给她买一辆。”“少爷,小师妹说要跟欧阳结婚,现在……已经找不着人了。”萧默寒:“什么?跑了?!!!”……婚后,有记者采访,“乔小姐,你当初为什么要逃跑?”乔木南:“他不符合我的择偶标准。”记者:“那你心中的择偶标准是什么?”乔木南:“帅气多金有魅力。”某人不服气,这些他都有。记者风中凌乱,难道这世上还有比萧默寒更帅气多金有魅力的人吗?奈何只能尴尬一笑,继续采访:“能具体一点吗?”乔木南:“年纪不能太大,个子不能太高,要温暖爱笑。”某人黑脸,他一样都不占。记者:“那你后来为什么还是嫁给他了呢?”乔木南:“你以为我愿意啊?我是被绑回来的!”直到后来乔木南才知道,她其实是被自己的亲爹给坑了。某人得意一笑,果然搞定岳父大人还是管用的。
  • 穿越之驯兽小农女

    穿越之驯兽小农女

    伪玄幻伪种田。简莲生:白衣袂袂,清冷无双,他爹娘想让他如一枝红莲妖冶生姿,但他偏偏似一朵高山雪莲。秦沐:兽医少女,生人勿近,斗完继母斗家妹,伤一切伤我之人,爱一切爱我之人。本以为就这么守着钱一个人潇潇洒洒多好,哪知遇到了简莲生这么个无良奸商。长着一张矜贵的脸,却成日跟她吵嚷着一块地换多少银子,利润谁七谁三,算盘拨得比谁都精。好看的皮囊千千万,秦沐觉得,像莲花庄主这种顶着一张美人脸,灵魂还那么有趣的人,真是不多了。1v1甜宠,男主伪高冷,女主真高冷,男配闪闪惹人爱,女配个个想被咬,一场算账和被算帐的故事。
  • 从仙界归来的厨神

    从仙界归来的厨神

    一个男人,五年前,老婆跟人跑了,留下一个女儿,自己出了车祸后神秘失踪;五年后,他回到这个城市,在影视城开了家小吃店,蛋炒饭199元一碗,明星来了,态度不好,那就爱吃不吃,吃了不过瘾,还想要?不卖!作为一名厨神,个性很重要……
  • 太古战龙诀

    太古战龙诀

    【万字更新】神功震乾坤,龙术霸苍穹!绝代帝尊重生,修太古禁忌神功,降服诸天龙族,凝练无上龙脉,缔造永恒龙国,以亿万神龙之力,屠神灭魔,逆天战仙!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有仙魔证道,乱天动地,有无敌凶兽,只手遮天,有无上神帝,君临天下,也有太古大妖,祸乱万界……PS:已有近三百万字老书【神武剑帝】,请放心收藏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