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9300000001

第1章 作物种植篇

重视大豆生产 增加植物蛋白

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温饱及因人口迅速膨胀而引起对粮食数量的急需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和政治任务,并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在力求增加粮食数量的同时,似乎忽略了营养方面的平衡,导致增加的粮食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能量方面,而人类赖以生长发育、修补组织、构成机体,对生命攸关的蛋白质比例却严重下降。河南省资料显示,全省1951年—1955年和1974年—1978年,两个不同时期平均对比(以下简称前期和后期),粮食总产量增加80%,粮食中所含蛋白质增加42%,蛋白质占粮食的比重,由前期的12%下降到9.45%。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粮食中含蛋白质很高的大豆播种面积后期比前期减少将近一半,大豆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相应由10.3%下降到3.9%。而含蛋白质低的玉米和甘薯的播种面积及其占粮食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从1987年开始,全国大豆播种面积下降。东北是大豆主产区,其中辽宁省1987年大豆播种面积由上年41万公顷下降为39.5万公顷,1988年降为38.1万公顷,1989年降到37万公顷。1989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不足660万公顷。播种面积最高的1957年曾达到1200万公顷。20世纪80年代,全国平均年播种大豆面积800万公顷,比20世纪50年代下降了30%。与我国情况相反,这一时期世界大豆发展却比较迅速,到1987年世界大豆播种面积达到5260万公顷,比20世纪50年代扩大了2.5倍,总产达到1亿吨,增长了4倍。特别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发展迅速。美国1924年大豆只有20.2万公顷,到1988年发展到2120万公顷,总产量占世界的50.7%。巴西大豆发展也很快,总产跃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大豆面积下降,产量不高主要原因:

一是社会上对大豆生产认识不足,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由于大豆籽粒中含60%蛋白质和脂肪,与其他粮食相比,单产水平相对较低。而统计时又放在粮食序列之中。为了获得较高的粮食产量,一些地方把主要精力、物力、财力投放在高产粮食作物上,对大豆生产的资金、物资投入较少,致使大豆生产单产水平不高。

二是种大豆比较效益低,群众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大豆种植面积连年下降。辽宁省计委调查,1985年玉米与大豆比价为1:2.53,1990年玉米与大豆比价为1:1.99。1990年大豆播种面积比1985年下降了21.3%。从生产水平看,1985年大豆与玉米单产比为1:2.68,1991年为1:5.18,由此导致单位面积产值差异极为明显。1991年,玉米1公顷产值2777.7元,而大豆1公顷产值仅1067.1元,大豆效益明显偏低,难以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三是大豆生产条件差,栽培管理粗放。大豆大多种植在肥力条件差的土地上,既无灌溉条件,土壤肥力又差,多数还不施肥或少施肥,不管理或很少管理,粗放栽培。大豆重、迎茬面积日益扩大,病害加重,使产量降低。

现代科学阐明,一个人维持健康,每日蛋白质供应要求量为76克,全年需要27.75公斤。年需要消耗能量75万大卡左右。有材料显示,我国人均年消耗的热量已超过需求量,而蛋白质需求量却满足不了。城市人口蛋白质年食用量低于生理需要量20%左右;农村人口蛋白质食用量,低于生理需求量30%左右。当蛋白质供应充足时,儿童向高度发展;反之,则向横的方向发展。蛋白质的供应不足,对成年人和老年人机体的残害也决不小于儿童。

解决蛋白质不足问题,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发展动物蛋白,另一条是发展豆类、花生等生产,开发利用植物蛋白。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豆类资源十分丰富和主要生产国之一。主要有大豆、蚕豆、小豆、绿豆、豌豆、菜豆、饭豆、扁豆等十多种,而植物蛋白中又以大豆、花生为主。

大豆起源于中国,自古以来大豆就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大豆营养价值很高,籽实中大约有40%蛋白质,30%的碳水化合物和20%的脂肪,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维生素。大豆籽实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远远超过水稻、玉米、高粱和小麦等粮食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大豆加工成各种副食品的需求量也日趋增加。大豆还可以直接作蔬菜。总之,大豆营养价值高,可以与肉、蛋、奶相媲美,是唯一能代替动物性食品的植物性食品。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掀起豆制品消费热。在日本豆制品早已风靡全国;在西欧,大豆作为营养保健食品备受推崇;在美国,每公斤豆腐的价格比鸡蛋高出一倍多。

大豆是重要的养地作物。大豆是豆科作物,其根部上根瘤菌固定的氮素可以提供大豆生长所需氮素的1/3~2/3。大豆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以调节土壤养分,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害。因此,大豆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是种地养地相结合,保证整个生产周期均衡增产的简而易行、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一条重要的增产经验。大豆茬种植禾本科作物一般比其他茬口增产16%~31%。应把大豆这种养地作物作为种植业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恢复与发展大豆生产对建立良好的种植业的生态环境,形成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

种植大豆还可以为养殖业提供优质蛋白饲料。在我国饲料营养构成中,碳源营养比重过大,氮源营养比重过小,蛋白质饲料不足。因而猪长膘多,瘦肉少,出栏率为80%左右,而一些先进国家猪的出栏率可达150%;鸡长油多,下蛋少。饲料报酬率低,畜产品质量差,既浪费粮食,还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大豆秸秆含蛋白质5.7%,营养价值高于麦秆、稻草、谷糠,是牛羊的好饲料,粉碎后饲喂猪效果也不错。世界大豆生产所以发展迅速,与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拉动是分不开的。

恢复与发展大豆生产,要站在大市场大农业高度,确定适当的种植面积,并在提高单产降低成本上下工夫。以发挥大豆单产潜力为重心,搞大豆的深度开发利用,提高大豆附加值,促进大豆生产的发展。

首先,加强良种繁育,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抗病良种。大豆主产区之一的辽宁省,目前省内没有正规的大豆原种繁殖基地,各级种子部门基本不经营大豆种子。据估算,仅因种子混杂、退化就影响产量10%~15%。省一级应指定科研部门建立原种繁殖基地,提纯复壮,提供高质量原种。要重点抓好县、乡、村,特别是乡、村级的良种提纯复壮,力争做到三四年一更新。育种单位要按照大豆的用途定向培育良种,争取在近期内能培育出增产显著的高产优质品种。

其次,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大豆单产低是影响大豆生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农业部统计,1950年—1989年的39年中,全国大豆平均顷产量由772.5公斤提高到1440公斤,年均增加0.85公斤,年递增率仅1.3%,比同期水稻单产年递增率低1.3个百分点,比同期玉米单产的年递增率低1.6个百分点。要保证大豆生产稳定发展,必须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技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要推行合理密植,改粗放栽培为精耕细作。坚持“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种植方式。积极推行各种行之有效、增产显著的先进栽培技术,如模式化栽培等,对一些新的栽培技术,如掐尖、喷施微肥等,也应积极组织试验、示范,在适宜地区进一步扩大应用面积。因地制宜地推广适于本地的栽培技术措施,树立本地的好典型,并加以推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总之,要通过常规技术的组装配套、新技术的推广和增加物资投入,力争尽快地使大豆单产登上一个新台阶。建立高产示范区,组织高产竞赛,并以高产示范区为突破口,带动大面积生产的发展。

再次,适当扩大大豆播种面积,保证总产稳定增长。保持一定的播种面积是实现大豆总产稳定增长的必要前提。由于我国耕地有限,大幅度增加大豆面积是不现实的,可通过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辽宁省稻区种植田埂豆约2万公顷,借鉴这个经验应充分利用闲田隙地种植大豆。

第四,积极进行大豆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发。大豆的综合利用价值已为世界所公认,不仅作为油料和解决蛋白质供应不足,而且在医药工业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大豆磷脂、异黄酮很有医药价值。加强大豆蛋白质深加工利用研究。研究提高植物蛋白质营养水平,进而合理利用,包括研究大豆与谷类搭配比例,以获得最高蛋白质功效比值,利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提取有效的氨基酸作为添加剂,以及充分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各种营养成分,制作既有营养,其色、香、味又能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的食品等。通过对大豆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实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不仅使大豆转化增值,对于丰富人民生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北方粳型杂交水稻下滑原因 分析及对策

杂交水稻的问世,是矮化育种之后水稻育种史上的又一项重大突破。杂交水稻与常规稻最大区别,在于它利用了不同品种间的杂交遗传优势。它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在适产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一股“绿色革命”的浪潮。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这对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北方粳稻区,主要是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陕西、新疆、北京、河北、山东、陕西等省、市、自治区,还包括黄淮海南部地区。粳型杂交稻于1975年在辽宁省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1979年进行配组、区试和示范,1980年审定推广黎优57。杂交粳稻面积逐年扩大,1980年—1983年,辽宁省杂交稻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总面积10%,1984年—1988年,辽宁年均栽培杂交稻面积近10万公顷,占全省水稻总面积20%左右。20世纪80年代末,宁夏、北京也出现了杂交粳稻组合。种植杂交粳稻的高产典型普遍出现。1984年,辽宁省海城市开展杂交稻百户高产竞赛,其中一公顷产量达到11250公斤以上的有57户,一公顷超过12000公斤产量的有30户。辽宁省大洼县农业局调查,杂交粳稻一公顷产量超过7500公斤的几率达70%,而种植常规良种丰锦的几率只有20%;杂交粳稻一公顷产量超过8250公斤的几率为40%,种植常规良种丰锦的几率仅3.7%。大洼县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之后,使水稻产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县近4万公顷水稻(其中种植杂交稻2万公顷),平均每公顷水稻产量由种植丰锦时的6750公斤,突破了7500公斤。尽管种植杂交稻高产典型不断涌现,并带动水稻生产水平提高,全国杂交稻面积1980年—1988年基本上逐年扩大,但北方杂交稻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全国(主要南方籼型杂交稻)。特别是从1989年起,北方杂交粳稻种植面积开始萎缩。1991年北方杂交粳稻栽培面积仅有9万公顷,其中,杂交粳稻主栽区的辽宁省由前些年杂交稻种植年均10万公顷下降到6万公顷。而同期全国杂交稻栽培面积却在扩大,1986年全国杂交稻种植1060万公顷,1987年种植1200万公顷,1990年已达14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3300万公顷的近42%。

北方杂交粳稻种植面积萎缩主要原因:

一是组合单一。杂交粳稻发祥地——辽宁,自1980年审定黎优57以来,只审定推广了D56×C57和秀岭A×C57两个组合。其中D56×C57组合是1985年审定的,由于生育期比较长(属晚熟品种),发展地区受到限制,到1990年全省仅有1000公顷。秀岭A×C57组合,米质好于黎优57,但因生育期与黎优57相同,只能在适于原种植黎优57组合的地区推广,它的发展挤占了黎优57组合面积。杂交稻主栽区的辽宁东部、南部及北部稻区尚无合适组合推广。栽植粳稻的北方省份更没有适合杂交粳稻组合。宁夏、北京出现的杂交粳稻组合处于试验阶段,而这个期间水稻常规品种育种工作进展比较快,如辽宁省的辽粳287、辽盐2号、沈农91等品种,生产潜力已接近杂交稻,且省去了制种的麻烦,相比之下,杂交稻组合单一,缺乏接替高产新组合,适应范围狭窄,扩大栽培面积受到一定限制。

二是种子纯度低,优势下降。由于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不育系纯度有较大下降,提纯复壮工作又没有跟上,使生产的杂交稻种子质量降低。有些地区为了赢利,不顾生产质量,乱繁乱制现象也十分严重。制种田不育系纯度,一般较好的为80%~90%,个别的不育系纯度还不到70%。原本以大穗取胜的黎优57,穗子明显变小,植株也不整齐,杂交优势降低。这样,杂交稻与推广的常规品种相比,增产优势不大。辽宁推广的辽盐2号、辽粳5号、辽粳287等常规品种,不但米质好于杂交粳稻黎优57,只要栽培得法,其产量亦不低于种子混杂的杂交稻。因此,稻农宁愿种常规品种,不愿种优势不强、种子价格又高的杂交稻。

三是现有的杂交粳稻组合米质较差,抗逆性有缺欠。黎优57颖壳厚,茸毛多,出米率低,特别是腹白大,比重占30%。在市场上价格比常规品种稻米低。同时黎优57抗稻瘟病能力较差,秀优57抗倒伏能力差,往往因倒伏而造成减产。

北方杂交粳稻尽管始终未能像南方杂交籼稻那样发展成为水稻生产的当家品种,且种植面积又开始萎缩,但是由于杂交粳稻有粳、籼稻两方面血缘,穗粒优势明显,增产潜力大,高产稳产,适宜节水稀植栽培等特点不容置疑,杂交粳稻有广阔发展前景。北方14个省(市、自治区)种植粳稻约有300万公顷,黄淮海流域是籼粳稻交叉地带,水稻种植面积约有100万公顷,目前主要种植籼型杂交稻,如果有适宜的杂交粳稻组合,产量接近或与籼杂持平,就可以大面积种植杂交粳稻。这样,全国适宜发展杂交粳稻的水稻面积约400万公顷。

扭转北方杂交粳稻萎缩局面,进而加速扩大杂交粳稻种植面积,要抓好种子体系建设,开展栽培技术研究,建立高产示范样板。老组合通过提纯复壮,改进栽培技术,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加快育种步伐,解决组合单一问题。新组合通过加速繁制种和采用新的模式化栽培技术,以其高产优质抗逆低耗的优势,更替老组合,扩大覆盖面积。在省、市、自治区政府的领导下,制定统一规划,加强多部门的协作,完善联合开发机制,建立起科委立项——研究单位新组合研制——种子、科研部门繁制种——科研、推广部门联合建点示范——推广、种子部门协作推广,行政部门统率协调的一条龙式的高科技协同运行流程。

当前应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加强科研育种工作,解决组合单一问题。北方粳稻生产区,地域辽阔,气候复杂,生态类型差异大,审定的杂交粳稻组合只有两个超过3万公顷,远远满足不了北方粳稻区发展杂交稻的需要。所以,进一步扩大杂交粳稻种植面积,其关键是要有生产潜力高的新组合。要抓紧选育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杂交种,加快区试、示范步伐,争取在较短时间选育出新的杂交粳稻接替组合。新的杂交粳稻接替组合应符合“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农业要求。杂交水稻将是三系变二系、二系变一系的方向发展。当前三系与二系一起上,生产上仍以三系杂交种为主。

二、建立杂交粳稻种子生产体系。杂交稻种子生产比常规稻要复杂的多。亲本提纯、繁殖、制种条件特殊,生产周期长、环节多,技术性强,一个环节失败,就影响全局。开发杂交水稻关键在于搞好提纯复壮,提高亲本种子纯度。实行育、繁、推一体化,建立科研、种子、行政、推广联合的管理办法,严格种子标准,把放开搞活统一起来。建立杂交粳稻的原种基地,坚持“省提、市繁、县制”的种子工作方针,实现杂交稻种子生产的规范化,杜绝假冒伪劣种子用于生产,以保持其杂种优势,发挥其增产活力。杂交稻在新组合尚未推广普及前仍应抓好老组合提纯复壮,焕发老组合青春。焕发老组合青春的关键也是提高种子纯度。其中心点又是三系亲本提纯和高标准扩繁,以及推行有计划集中统一制种,发挥老组合的作用。

三、抓好杂交稻试种示范样板,探索高产规律。良种要与良法相结合方能获得高产。在加速新组合开发和不育系提纯工作的同时,要深入进行杂交粳稻的栽培生理和高产技术研究,综合利用多项增产技术,建立适合杂交粳稻生育规律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确保杂交粳稻增产潜力发挥。杂交粳稻有明显的穗大粒多优势和较强的抗逆性,必须采取相应的种植方式和肥水管理技术。对杂交粳稻新组合,首先要做好试种示范工作,作出样板,扩大影响,同时进行常规种栽培的对比实验,为总结高产经验,制定高产技术规程,进行技术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领导,完善开发杂交粳稻的运行机制。杂交粳稻主产区的辽宁省已建立省杂交稻开发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杂交稻科研、制种、栽培、推广一条龙的协作运行机制。北方粳稻主产区,可以根据杂交稻开发利用进展情况,效仿辽宁省的做法,建立相应的科研、种子、推广协作组织,在统一领导下,把杂交粳稻的开发纳入各级农业生产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中,给予必要的支持,提高协同运行能力。杂交粳稻发展属于高科技产业,建议各级领导应予以重视和关心,不断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北方杂交粳稻生产尽快走出低谷,重新突起。

稳步发展辽宁麦作生产

辽宁种植小麦有较久历史,且分布广泛。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小麦主要种植在辽河、浑河、太子河下游的沿岸。早春播种,雨季到来前收获一季,平均每公顷产量400~600公斤。20世纪70年代,辽南(大石桥以南)和辽西绥中、凌源等县(市)种植冬小麦,最高年份,全省冬小麦种植面积近5万公顷;这个时期,出现了小麦与玉米套种,有效利用气候资源,引起人们重视。到20世纪80年代,小麦与玉米套种面积扩大,还有小麦与旱烟套种、小麦与大豆、蔬菜(白菜、萝卜、大葱)复种。这种栽培制度的改革,大大提高了气候生产的潜力。在这种耕作制度改革带动下,辽北地区推行旱作小麦与玉米间种(一般3~5行玉米间种一行小麦)。全省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也有较大提高。1989年—1990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年均8.83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3315公斤,比1979年—1988年平均单产提高76%。

面对小麦生产的好形势,尤其是水田用水紧张,有人提出,辽宁要压缩水田,加快发展小麦种植面积,要扩大到30万公顷(比1993年增加10万公顷),经过二三年努力,全省小麦发展到66.6万公顷;甚至有人主张靠本省种麦解决辽宁人吃面(粉)问题(全省约需面粉24亿公斤,小麦按80%出粉率折算,需要30亿公斤小麦)。

辽宁要不要发展小麦生产?能否靠本省种麦解决全省吃面(粉)问题?

辽宁地处暖温带北缘,是我国东部地区太阳总辐射最大地区。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00~20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为2270~2990小时。太阳辐射强,光合生产率高。年降雨量440~1130毫米。平均气温4.6~10.3℃,无霜期124~215天。种作物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发展小麦生产,确实是能把全年有效积温充分利用起来。小麦是喜低温作物,种子在1~2℃即可发芽,春小麦从出苗到成熟需≥0℃积温1600~1800℃。辽宁早春可以顶凌种麦,7月上旬可以收获。小麦籽粒形成阶段日平均气温20~22℃对小麦灌浆最有力。气温超过25℃时小麦千粒重下降,辽宁春麦生育期超过25℃日平均温度几乎不出现。日较差是春麦干物质积累的重要环境条件,辽宁5月和6月平均日较差在10~14℃。从气温、积温和日较差综合分析,辽宁种植春小麦的有利条件确实较多。小麦下茬或间、套种的作物去掉共生期,可利用的有效积温仍有2200~2500℃。推广以小麦为前茬的间、套、复种耕作制度改革,可以充分利用辽宁的光热资源。特别是小麦与玉米套种,充分利用单位面积的营养、空间、光、热、水、气资源,发挥小麦与玉米各自优势,使产量大幅度增长。然而,必须注意到,辽宁影响小麦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是小麦既喜干旱气候,同时又是一种需水量大,对缺水极为敏感的作物。春小麦每公顷耗水量约4050立方米,相当于降水量410毫米。而辽宁春麦生育期降水多年仅能满足1/2~1/3,所以需将小麦种在平肥保水性好的土地上,一定要有灌溉条件,根据降水、土壤墒情、小麦与间套作物长势适时灌水,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二是小麦是喜肥作物,若想在短的生育期获得高产量,需要有充足的肥料,特别是小麦与其他作物间套种植,一定要施足肥料,否则不仅小麦产量受到影响,而且地力下降,长期下去,土壤养分将会入不敷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三是小麦播种、收获、脱粒时间都较短。播种时期拖长即将错过顶凌早播最佳时期,使小麦生育期拖后,影响产量。辽宁小麦收获、脱粒时期正是雨季,若延误收获、脱粒时期,赶上降雨日子很容易造成“芽麦”或霉烂,丰产不能丰收。

辽宁发展小麦生产,在推广耕作制度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农业增产有效途径。当前,辽宁发展小麦生产主要问题:

农民种麦积极性不高。由于“三材”、设备涨价幅度过大,使开发水浇麦成本大幅度增加。1993年开发一公顷水浇地成本4095元,比1992年增长38.6%。再加上水电费用增长,小麦售价又较低,使种麦效益下降,部分地区农民开发水浇地的积极性受挫。已开发的麦田有的只灌“救命水”,而不灌增产水,小麦产量受到影响。

辽(河)浑(河)太(子河)流域河滩地种麦面积减少。辽河、浑河、太子河经过整治和农田基本建设,水患几率大大减少,原先种春麦抢一茬的地块不再为水患而担忧,随之这部分地块就不种小麦了。

冬麦区由于玉米腾地晚,给冬麦整地、播种带来很大压力,常常造成整地不细,播种错过最佳时期,影响冬麦产量。劳动强度大,冬麦区农民说:“二五一十,不如一八得八”(两茬不如种一季)。所以冬麦面积大幅度下降,现在不足一万公顷,今后也难以扩大。

辽北旱地种春麦,近三年面积迅速扩大,甚至盲目地把小麦种到山坡上,没有足够的农肥、化肥和地力作保证,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实行米(玉米)麦(小麦)间种,必须选择春旱较轻、土质肥沃地块,小麦品种以较抗旱的辽春9号为主。如果地块、品种都不加以选择,小麦产量难以保证。目前,米麦间种的小麦,好年景(雨水条件好)每公顷产量900公斤。而常年每公顷产量只有450公斤左右。由于旱地种麦播种量大,一公顷需播种150公斤。如果米麦间种一公顷产小麦450公斤,基本上播一粒麦收获三粒麦,农民感到得不偿失,所以,旱地米麦间作扩大面积难度很大。

辽西水浇麦区,小麦产量比较高。目前,多数县麦田已超负荷。由于保护地蔬菜的效益大大超过种小麦,有的麦田被保护地蔬菜挤占,不仅再扩大麦田面积潜力不大,保住原有麦田也有一定的难度。

辽宁中部春麦区,小麦与玉米套种,肥水条件跟上,突破了每公顷15000公斤大关(吨粮田),这是任何一季粮食作物在目前生产条件下无法达到的产量高度。但是,迅速扩大小麦与玉米套种面积,受水利、肥料条件限制,有很大难度。

鉴于以上情况,一年全省发展10万公顷小麦难度很大,或者说是不可能的;经过几年努力全省小麦面积发展到66.6万公顷也难以做到;至于靠辽宁自己种麦解决吃面(粉)问题难以实现。

辽宁省小麦生产指导思想应是:各麦区根据具体情况,本着资源条件的可行性,经济条件的择优性,产销双方的一致性原则,坚持条件,稳步发展,强化投入,高产高效。既要确立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态度,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量力而行,稳步发展;既要努力开发麦田面积,又要在开发质量上确有保证。切忌头脑发热,不顾客观条件,一味片面追求迅速扩大面积。要做到开发一块,稳定一块,提高一块,把面积、产量、效益三者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开发一公顷麦田,就要建成一公顷高产稳产高效田。

辽宁小麦生产发展不仅受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利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影响,而且还需要农业、农机、水利等密切配合。发展小麦生产应做到水利先行、农机保证、农艺达标。水利是发展小麦的先决条件。辽宁春季常常干旱,必须建设必要的灌溉设施,解决小麦灌溉问题,这是提高单产、保证稳产的关键措施。水资源开发,应本着开发地上水为上策,地表水为中策,地下水为下策的原则,严防地下漏斗出现和加剧。抓好土壤水库、森林水库、工程水库建设。辽宁小麦生产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同农业机械化关系极大。要采取保护性措施,优先推进以抢种抢收为核心的小麦生产机械化。加快辽宁省内小麦生产机具的发展步伐。根据小麦机械多为季节使用,常年保存特点,应鼓励国营、集体、农民个人兴办小麦机械服务组织。对生产小麦机械的企业应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扶持其生产小麦机械。推行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整好地,施足农肥是高产的基础。选用良种,提早播种是高产的重要条件。提高播种质量,合理密植,是创高产的重要保证,及时灌溉是高产的重要措施。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夺取丰产丰收。

小麦复种油料作物或蔬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种植方式。小麦下茬复种大豆,大豆一公顷可产1500~2250公斤,基本上达到春播大豆的生产水平。下茬大豆的主要品种有黑河5号、黑河8号、北丰3号、合丰26号等;小麦下茬复种蔬菜(菜花、甘蓝、大白菜、萝卜、大葱、黄瓜、茄子、胡萝卜、马铃薯等等),既解决秋冬淡季蔬菜供应,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稳定玉米面积 挖掘增产潜力

世界上有三个最适宜种植玉米的“玉米带”,这就是美国中部平原、欧洲平原和我国东北、华北平原。我国除东北、华北平原外,西部地区种植玉米也有广阔前景,新疆就有一公顷产7500公斤以上的地区。另外长江以南地区可搞水稻、玉米两茬轮作,积温高的地区还可以种冬玉米。全国每年玉米作物的种植面积约2000万公顷。这对提高我国粮食总产量,解决人们吃饭问题作出了很大贡献。近两年由于玉米价格较低,特别是去年,东北地区遭受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导致玉米减产。今年有的地方,尤其是东北一些地区打算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对此应该慎重。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耕地少,粮食供需紧张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与今后的“紧”主要是紧在饲料粮上,而有“饲料之王”美称的玉米,又有着较大的增产潜力;玉米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大有销售市场;玉米秸秆经过技术处理又是草食家畜的好饲料,因此,应稳定玉米作物种植面积,不应销售遇到暂时困难和一年减产就草率地减少种植面积。

同小麦和水稻相比,玉米对光能的转化率最高,是举世公认的高产作物。当今世界上粮食高产的记录是:小麦、水稻一公顷产15000公斤左右,而玉米已经达到22500公斤。美国、意大利等玉米主产国,平均一公顷产6750公斤以上。我国目前已有8个县的玉米平均一公顷产7500公斤,有40个县达到6000公斤,而全国平均一公顷仅3960公斤。辽宁省玉米常年种植面积133万公顷,占全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3%,玉米总产量常年为65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量48%。辽宁粮食生产要上新台阶,玉米生产任务重大。在多年生产实践中,发展小麦,增产稻谷都要有较大投入。小麦、水稻的潜力却不如玉米,玉米在辽宁很容易创造出高产。稳定粮食产量或提高粮食产量都需要稳定玉米作物种植面积。

解决人们吃饭靠玉米,吃饭问题解决后,发展畜牧业,生产奶、肉、蛋也需要大量玉米作饲料。玉米是公认的饲料之王,是猪、牛、鸡等畜禽的重要饲料原料。每公斤玉米的饲料价值相当于1.2公斤高粱、1.3公斤大麦、1.5公斤稻谷。目前全国每年用饲料粮750亿公斤,其中玉米500亿公斤,其余的250亿公斤主要是南方用作饲料的稻谷,尽管稻谷的饲料报酬率要比玉米低30%之多,但因缺玉米人们也不得不用大米喂畜禽。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要量越来越大,玉米生产就成为左右“菜篮子”的关键因素。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世纪末,我国需要饲料粮约1500亿公斤,比目前增加一倍。因此,要改变把玉米单纯作为粮食的看法,树立玉米是粮饲作物的新观点。对种植玉米作物要有一个长远设想,否则,今年减少,明年恢复,后年又增多,这给作物布局、种植制度、生产投入以及养殖业发展均带来不良影响。

玉米在国际上也有销售市场。玉米是近代世界上用于生产肉、蛋、奶、鱼等畜产品和水产品最重要的饲料来源。目前世界上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大多数都与发展玉米配合饲料有密切关系。例如美国生产的玉米籽粒,90%加工为配合饲料发展畜牧业。

养殖业发展依赖于玉米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对玉米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玉米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成为世界发展趋势。世界上以玉米籽粒及其副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产品达500多种。有关专家认为,玉米里蕴含着的丰富的宝藏还未得以充分地开发和利用,随着玉米食品工业、玉米淀粉工业、玉米制糖工业和玉米酒精工业的发展,玉米工业前景广阔,将需要大量玉米籽粒。

玉米秸秆经技术处理,是牛、羊等草食家畜的好饲料。通过氨化或糖化处理的玉米秸秆,其营养价值完全可以与优质牧草媲美,成为牛、羊的好饲料。每4公斤氨化饲料可替代1公斤粮食。玉米籽粒与秸秆之比为1:1.8,以此估算,辽宁省年产65亿公斤玉米籽粒当有117亿公斤秸秆,如果70%玉米秸秆氨化后作饲料,可节约20亿公斤粮食。

确立主攻玉米的粮食生产新战略,必须克服重水(田)轻旱(田)、重细(粮)轻粗(粮)的思想,同时,要明确“稳定面积、提高产量、增加总产”的玉米发展方针。当前最主要的是稳定玉米作物种植面积。无论从保证粮食总产量和发展畜牧业需要饲料以及国内、国际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都应稳定玉米作物种植面积。

发挥优势,挖掘玉米作物生产潜力,提高玉米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是玉米生产的另一重大任务。增加玉米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一要搞好玉米高产稳产田建设,改善玉米生产条件。这是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抓好单项技术实施的同时,要重点抓好综合技术配套实施。二要良种良法、投入相结合。目前多数玉米都用了杂交种,但种子纯度较低,品种更新更换也较慢。不断地更新更换优良品种,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环节。使用良种必须要有良法、投入配套。各地都总结了许多玉米成功的栽培经验,要继续把它推广开。在良种与良法配套的同时,要逐步增加玉米种植上的投入,特别是玉米种植密度增加后更要多增施肥料。三要抓好玉米病虫害防治,保证玉米产量增加。

玉米生产还有两个“发展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是发展特用玉米产业;二是发展新兴的“玉米工业”。发展特用玉米产业大有作为。所谓特用玉米,是指普通玉米之外的各种类型玉米。这些类型玉米具有各自独有的内在遗传组成,表现出各具特色的构造、营养成分、加工品质以及食用风味等特征,因而有各自的特殊用途。特用玉米主要有甜玉米、糯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甜玉米在西方一些国家作为一种大众化蔬菜进入千家万户。美国人均年销费新鲜甜玉米3.2公斤,冷冻甜玉米1.2公斤、罐头甜玉米6.1公斤。我国也育成了一些甜玉米杂交种。这些甜玉米的品种可用作罐头加工、速冻加工和鲜果加工,技术相当简单,国内外市场广阔。糯玉米食用消化率比普通玉米高20%以上,因而也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饲喂糯玉米的乳牛,不仅产奶量提高,奶中乳油含量也有提高。饲喂糯玉米的肉牛,饲料效率比普通玉米高10%以上。发展糯玉米淀粉不仅对提高食品工业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对纺织工业、造纸工业以及粘着剂工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优质蛋白玉米有三个显著特点:赖氨酸、色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到一倍,达到了相当于牛奶的营养水平;产量高,一般一公顷产7500~12000公斤;抗病、抗倒伏性能好,适应性强。发展优质蛋白玉米,并与相应的蛋白饲料相结合,对促进养猪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油玉米突出特点是含油量高。河北省益农科技开发传播中心,引进繁育成的高油玉米杂交种含油量达8.5%,而且含油量10%的杂交种已进入示范阶段。抓住机遇,引进品种和技术,加快特用玉米的开发与利用,发展油脂工业、淀粉工业、饲料工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养殖业、加工业大有可为。

玉米是“粗粮”,深深地印在人们头脑中,提到玉米,人们就联想到“窝窝头”和“棒子面粥”。一位专家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往往想起抓玉米;粮食够吃的时候往往忽视玉米;当进一步富裕起来的时候,又会回过头来抓玉米”。一些发达国家抓玉米,是他们已改变玉米是“粗粮”的旧观念,围绕玉米,新兴起多种多样的加工业,生产出数百种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玉米淀粉、玉米果葡糖浆、玉米油和药品等。美国食用糖有50%是玉米糖。美国现今货架上的食品中,有1/10含有玉米衍生物。用玉米作原料加工的食品种类繁多,如早餐玉米片、面条、面包、糕点等方便食品。目前,我国玉米的开发、综合利用处于起步阶段,玉米里蕴含着丰富宝藏未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在稳定玉米作物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的同时,要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配合饲料工业,积极发展食品工业,稳步发展淀粉工业,有计划发展制糖工业。玉米工业前景广阔,大有前途。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了两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二次是90年代初期。当前进行的第三次结构调整,与前两次相比,调整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是全方位、开放式的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次变革和飞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应强调长远性、科学性与宏观性。在调整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五个问题:

一、必须依托资源优势搞调整,把资源优势真正变成经济优势。在结构调整中,不同地区应各展所长,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凭借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是在长期计划经济和农产品短缺情况下形成的自求平衡格局。受这种结构布局的影响,农业产业、产品的区域分工和贸易发展不快、产业趋同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突出,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益,制约着各地区与特色优势的发挥。一些地方在调整中又不尊重自然规律,忽视比较优势,只看市场缺什么,干什么眼前赚钱,就一哄而上,更加剧了结构的趋同。这不仅不能实现结构优化和各地的资源合理配置,还会使农产品出现周期性的“卖难”。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定要讲求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推行数乡一品,一县一个主导产业,建立大基地,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二、围绕市场搞调整,把市场导向作为结构调整的基本推动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跳出短缺经济条件下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圈子。在稳定有效供给的同时,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各地对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中心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已引起重视。但也出现了不少由于埋头调优而不注意因地制宜和市场需求,调优变成“调忧”,调成了新的积压和“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惨剧。它使人们真真切切感到市场经济的风险,市场的残酷。

市场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着先导作用。结构调整必须紧紧围绕市场做文章,发展什么,发展多少,都必须面向市场。做到生产围绕市场转,结构围绕市场调,发挥市场引导调整的作用。要认真研究农产品市场规律,寻找市场需求潜力,找准结构调整的切入点。调整和优化结构要从农产品自给率高的特点出发,立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并考虑包括内地市场和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需要。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和我们的农产品通过竞争进入国际市场的可能。既要研究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又要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趋势,以适应市场专业化的需要。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带动结构调整不断升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一个品质的问题,农民和基层政府有一个强化市场观念问题。但这解决不了目前农产品供给过剩和大幅度波动难以收敛的现象。主要的问题在于切实地加快农业产业化,努力形成带动结构调整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农业生产大多数为小规模,非专业化的农户生产。众多的小农户在市场信号引导下,生产行为趋同,农产品进入市场快而退出又过慢。加之现代社会的农产品市场主要移向城市,需求的层次和方式复杂化,因此,发育各类层层拦截市场风险的商业性组织和合作组织非常必要。目前出现的公司加农户联合体、农产品专业协会、产加销一条龙组织等,与现代的农产品商业性组织开始接近。它使分散的小农户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有效地分解生产者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能提供多层次高品质的产品。

目前,多数地方农产品市场中的商业性组织发育程度偏低,农民受益的农业产业链条太短、太弱。据有关专家测算,每1元农产品,通过贮藏、保鲜、加工处理,美国可增值3.72倍,日本为2.2倍,我国目前只有0.38倍。农产品加工数量占农产品总量的比重,发达国家是80%,而我国约20%。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接关系也不够紧密,甚至“龙头”与“龙身”脱节。对于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接关系,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加强产销衔接,规范产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以及提供指定的优良品种,资助周转金,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兴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等各种形式,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和合理的运行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拉长和加粗产业链条,发展新兴产业,高标准、高技术、多层次开发和精深加工,增值增效,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向深度进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发展小城镇,构筑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即使农业产生很高的回报率,农民收入也难以有较高的增加。从世界发达国家长期发展的经验来看,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最有效、最可持续,也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农民拥有的耕地和其他资源。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仅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还必须加快发展小城镇,拓宽二、三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思想,重点发展以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工业小区、专业市场、资源开发和旅游为依托的小城镇。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城镇化的过程相对缓慢,农村劳动力不容易转移出去,农村人口也不容易减少。但是不管这一过程多么缓慢,道路多么曲折,这条路都必须坚定地走下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口过多,种地人过多的状况,为农业和农村逐步走向现代化创造条件。

五、加强政府引导示范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促使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各地政府在这方面确实花了大力气,但从整体上讲主要还是运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某些手段与方式,靠各级政府直接发动和组织来推动,政府在结构调整中仍担任了事实上的主体角色。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双向调整,各级政府虽然不能以行政手段要求农民做某些调整,但仍然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协调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矛盾。既不能因粮食安全而中止结构调整,也不能因结构调整而影响粮食安全。对主要产粮县的地位不能动摇,应继续坚持和完善粮食保护价政策,尽可能提高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要搞好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收集和传递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要加快科技进步,提供切实的科技保障。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或自己创办集科研、开发、生产、贸易于一体的科技公司。调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性,让他们采取多种形式,把农业结构调整所需的技术及时向农民推广。要切实做好示范引导,避免调整的雷同。不少地方通过设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项目的办法做给农民看,通过总结推广结构调整中的典型经验引导农民干,其做法很好。

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进行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要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结构调整中的土地优化配置,可以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路子,也可以通过向农民有偿转包土地使用权搞集中规模开发来解决。但不管哪种情况都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决不能以任何借口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要尊重农民生产经营决策权,不能给农民定调整指标,下调整任务;要尊重农民的产品处置权,不能搞行政干预,强买强卖。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有一定的过程,既要抓紧又不能简单从事,操之过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务之急,理应抓紧进行。但由于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很好调查研究,周密筹划,防止调整出现新的结构趋同,“重复建设”,欲速不达。各级政府应扎扎实实地做好各种基础性工作,强化服务引导功能,积极支持农民真正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同类推荐
  • 无公害肉鸡高效饲养技术

    无公害肉鸡高效饲养技术

    本系列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门类齐全,技术方法先进,专业知识权威,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特色萝卜

    特色萝卜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种植特色萝卜的一些基本知识。
  • 邱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邱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又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 蔬菜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蔬菜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主要介绍了蔬菜病害和蔬菜虫害两部分知识。
  • 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

    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

    《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教材)》(作者辛登豪、丁俊杰)首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与区分,并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情况。其次,介绍了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生产技术。第三,介绍了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方面的有关知识。在编写过程中,由于编写水平有限,对书中的错误和纰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热门推荐
  • 再见,已不是我要的年少

    再见,已不是我要的年少

    如果早点理解年轻的你,又如果晚点遇到成熟的我,可惜没有如果……这是青春留给我的小遗憾,也是回忆留给我的小美好。故事从李淑媛回国之后开始。回国之后的李淑媛和当年最好的朋友程晨聊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她的哥哥,李易繁——程晨的初恋,也是前任,曾经兄妹两人的纠结怨恨也重新浮上心头,李易繁责怪自己的妹妹不该劝说妈妈和爸爸离婚,李淑媛却看不起自己哥哥的懦弱,觉得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自己,而不是去对“外”,所以,她发誓这辈子都没有他这个哥哥,但是,两年后的今天,她却抛弃了国外工作和绿卡,回国来寻找已经言无音讯的哥哥。
  • 快穿:反攻竹马计划!

    快穿:反攻竹马计划!

    【全文免费+不定时更新/慎入】(1v1宠文,甜宠苏爽,天雷滚滚傻白甜了解一下。)沈佳佳做了温煦十几年的跟屁虫,直到有一天温煦说:“沈佳佳,你能不能别老跟着我?”哈?什么,我和我的竹马大人凉了?不不不,系统快来帮帮我!“沈佳佳!你跑什么!?”“不是你让我别跟着你?”“没有,你听错了。”呵呵,小帅哥还有两幅面孔呢?先让你身边那些妖艳贱货都通通给我走开,我的竹马只有我能攻!
  • 邪魅殿下的狂宠

    邪魅殿下的狂宠

    她一声不响地离开,他发誓要让她付出代价,可是一场车祸却将他们彻底分开,她也有了安宁的七年,可是,七年之后,他们却阴差阳错的相遇,他有了未婚妻,她有了一个孩子。童年的纠葛,失去的记忆,错误的选择,是虚荣还是因为爱。
  •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11月23日,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佛说逝童子经

    佛说逝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靠在你肩膀

    靠在你肩膀

    初见时,闻笙心道,“哪里来的神仙可人儿。”沈先生温文尔雅,会弹琵琶。再见时,他权势滔天,清隽矜贵,她以为自己有了后台,打此高枕无忧。不想沈先生灭情绝性,新官上任头几个月,先收购了她的小公司。受尽压榨与剥削的闻笙,准备携巨款而逃,他却拉住了她的手,摸上她圆溜的肚皮尖,“到我的身边来,往后,你说了算。”…………婚后两年,翌日出席某晚会,记者胆大问话,“沈总,外界传您和夫人的关系这几年一直不和,情况属实吗?”他道,“属实。我和她——各玩各的。”她当场惊,“你不是说,我是你的白月光?”……初初时,她脾气火爆,唯独垂涎他的盛世美颜,从此洗心革面把人做,端茶倒水做他的贴心小棉袄。奈何棉袄太厚重,助理来说话,“沈先生他……”“又跑了?!”干,这样的男人不要也罢!【大佬的肩膀不好靠】
  • 鸿蒙道之幻世逍遥

    鸿蒙道之幻世逍遥

    在人间,留下至圣之名,传为万古奇谈!在仙魔妖佛界,成为人人惊叹的奇才,曾一怒,摧毁亿万人的大派!一切,都是为了追寻心中至爱!长剑出,乾坤震动,长剑落,星河破碎!
  • 圣者降临

    圣者降临

    大学生林顿在玩某网游时因为一个意外,带着自己拥有圣光亲和体质的牧师号,以及坑爹的游戏系统,来到了剑与魔法,力量为尊的异世界。——然后重生到了一个乡下少年的身体上。“喂喂,从零开始我倒是可以接受...但你这坑货系统居然让我跟着万年反派光明神和教廷干?是想让我被新世代的龙傲天们当练级材料踩死吗?”轻松愉快的系统流,主角一边在异世界做神棍享受人生,一边顺带拯救世界的故事。
  • 篮坛狂锋之上帝之子

    篮坛狂锋之上帝之子

    原本篮球天赋惊艳众人的季峰,却在自己篮球生涯刚要起步高中时期被查出祸患心脏病,篮球之路被迫终结,球场上潇洒狂放的季峰不再,只剩下患病之躯的季峰苟延残喘,面对众人的奚落,季峰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然而上帝终究没有放弃他的孩子,上帝之子系统从天而降,季峰,开始走向自己传奇的篮球人生!PS:新书求收藏,求点阅!本书已进入NBA剧情!
  • 卓越女性:女性未来生存与处世的10大卓越追求

    卓越女性:女性未来生存与处世的10大卓越追求

    成功的女性身上自有许多美好的精神和思想,完全可以借鉴和发扬。本书介绍了关于生存质量、处世能力、社交关系、语言表达、礼仪礼节、购物消费、婚姻家庭等女性未来生存与处世的十大卓越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