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与阿娜尔古丽的师生关系,让我成了《踏着春天的脚步》的第一个读者,也有幸成为该书感动作者以后的第二个人。读着阿娜尔古丽与王海涛合作的这部报告文学,有如畅饮甘爽智慧泉流的幸福。
为了确保正在走向全面振兴的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生态安全,“十一五”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决策,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设青山绿水新辽宁。
辽宁的山水是幸运的,幸运之神只垂青于那些热烈拥抱它的人!我也是幸运的,我从《踏着春天的脚步》里,感受到了辽宁那鼓舞人心的造林工程,在备受思想启迪和精神感染中,我始终无法放下心中的感动。
我首先感动于辽宁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倾力于林业生态建设的远见卓识和社会责任感。这里的生态环境比较特殊,它在辽西北与科尔沁沙地接壤,辽西北的几个市、县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严重,风沙不仅制约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威胁着这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而且威胁到省会沈阳;它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滨地区盐碱沙化严重,形成了影响海滨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的海滨风沙;辽宁又是矿产大省、工业大省,长时间的矿山开发和工业建设,造成了矿区地表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矿区气候环境的严重污染。这些不仅从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上影响过去、影响现在,而且危及后代子孙。
面对这样的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干四年,绿化辽宁”的奋斗目标。这既是辽宁省委、省政府的一个誓言,又是一个承诺,更是一条通往硕果累累的阳光大道。在国家的支持下,辽宁省把全省范围内的造林绿化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举全省之力仅仅一个5年的时间,就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发生明显改观,形成了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的大好局面。这是一种远见卓识的结果,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抛开生态环境,单从人生事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观,追求哪种价值观?辽宁实施的一个个绿化工程,正是他们人生价值意义的最好体现。在人生旅途跋涉的人民公仆也好,平民百姓也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追求生命的华实,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辽宁省全民动员,把植树造林这样的平凡事情做好了、做大了,既造福今天,又留福于后代。辽宁人的这种精神,这种智慧,这种社会责任感,不仅赢得了尊重,而且也为他们自己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是感动于辽宁人在绿色工程上的真抓实干。他们在完成“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系列省级工程。如1000多公里长、2公里宽的“辽西北边界防护林带”工程、“辽西北荒山绿化”工程、“沿海经济带绿化”工程、“万村万树绿化”工程和“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等。这些工程不仅有效地治理了荒漠化和沙化地表,解决了辽西北的生态难题,还给我国和世界治理沙漠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工程相继完成以后,他们没有陶醉于已有成绩中,在2012年,又启动了161万亩的“小开荒”还林工程,300万亩的退坡地还林工程,阜新200万亩经济林建设工程和史无前例的辽宁省青山保护工程等。
这些工程就像一轮又一轮的海浪,卷向荒芜的土地,把全省带入了大规模造林绿化之中,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把绿化和美化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一个又一个的省级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城市申报成功,一个又一个村庄成为了绿色村庄和花卉村庄,一个又一个矿区植被得到恢复,工业园区成为森林企业,一所所校园成为了森林和花卉校园……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国家林业局的验收,都表明辽宁省的所有绿化工程是实干的,是成功的,是美丽和实惠的。
感动我的还有辽宁人在造林绿化中的智慧。《踏着春天的脚步》通过对各种环境下植树造林的具体描述,揭示出了“适地适树”等造林原则和“客土造林”等换土造林技术,展示出了“拍卖招标”等造林工程管理模式,成功探索出全民义务植树和工程造林等力量整合方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省在大规模造林中,尊重百姓的心愿,把发展经济林和生态林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同时,研究出发展林下经济的新技术,催生林下经济和产业的大发展。本溪等东部山区的林农纷纷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这些案例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不在钱上,而是引领了一种新的林业理念,让我们真正明白了保护森林和发展经济之间并不矛盾,让我们找到了真正调动社会力量的关键因素。在本书的讲述里,我们清楚地看到,辽宁省是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得最完美的省份。
如今的辽宁,已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春华秋实,年年繁茂。那洌冽山泉的水,含着山的赤诚,流着泉的激情,映着绿的纯净,为辽宁人民带来了欢乐与健康。今天的辽宁人深爱着这片撒满绿色的土地。荒山绿了,沙漠绿了,村庄绿了,百姓笑了……人们俯首举目即可见绿,伸手即可采撷鲜果,他们过着赏心悦目的生活,怎么能不快乐呢?农民们因林下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的逐年高产,实现了富裕生活的梦想,得到了空前的实惠,怎么能不感谢党和政府呢?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十一五”以来,辽宁省在以造林绿化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为一段历史,载入史册,作为向党的十八大、向青山绿水新辽宁、向“春天”的献礼。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的前夕,作者踏着春天的脚步,走进了绿色辽宁,从辽东的本溪、辽北的铁岭,再到辽西的阜新和朝阳,又到地处沿海的葫芦岛和辽宁中部的沈阳等地,足迹遍及辽宁,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也收获了贡献和意义——把森林和生态理念、知识、经验、精神记载于书中,给世世代代的辽宁人和所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启迪,作者和辽宁人一样,做了一项真正造福于子孙、有益于世界的事情。
有人说旧社会是全国人民呐喊的人生,新社会是全国人民奋斗的人生,发展到了今天应该是全国人民跨越的人生了。只要心中有绿色的希望,就会看到满眼的花果;只要有蓝天的呼吸,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只要有大海的潮起潮落,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浪前却步。今日的辽宁人民,既然不相信宿命的发生,就要用实际行动去答复宿命。就像书中提到的:辽宁林业的发展正以大林业的理念、谋划大林业工程、营造大林业氛围、构建大林业格局、促进大林业的发展。辽宁省实施的造林绿化工程,就是辽宁林业大发展的春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任何一个省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春天。我们相信,辽宁省踏着春天的脚步,定会走出一条生态强省的绿色大道。
春雨
2012年7月于北京
绿化祖国,不仅仅是一个振臂呐喊的口号,更需要的是在实际行动中付出艰辛与汗水,当然还要有承受责任与使命的勇气。作者从辽东的本溪一路奔波,行程上千公里,真实地感受到辽宁省造林绿化的点点滴滴。
辽宁省已连续五年年均造林绿化面积670万亩以上,其中2011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83.6万亩,2012年上半年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78万亩,是年度任务的98.5%,是上年同期的1.43倍。截至5月底,全省已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300多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2%以上,相当于绿化了33个新加坡,人工林面积和蓄积分别跃居全国第12位和第6位。2012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林木绿化率达到45%以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将达到3723亿元。
辽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林业产业迅猛发展。林业产业的增长速度连续几年全国领先,在全国的排位逐步上升。据2011年末的统计,已由2007年的全国第14位上升到全国第9位。林业产值历史性地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实际达到了1238亿元,2012年有望突破1500亿元。林业产业在现有经济发展中最快,也将逐步成为主导产业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