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6700000034

第34章 装甲车

张祥把家人送回格拉茨,准备呆几天就回海外州刚果上班了,毕竟总是翘班不咋好,要是大伯为此收拾他一番,那就划不来了啊。

但尼古拉·特斯拉很快找上门来,一起喝了一台酒、联络了联络感情,下来交流了一番汽油、柴油发动机等的工作原理和未来改进的大致方向、方法。

尼古拉·特斯拉现在忙,非常的忙。他现在和爱迪生成为了莫逆之交,关系好的不得了,经常在一起讨论各种科研的种种问题,两人有很多共同话语。

比如这次就和张祥说起什么交流电的问题,如何把电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去,产生更多的利益,方便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等。

更提出了什么变电装置的想法,让张祥大感佩服、一顿好夸啊,让特斯拉更有信心去完善他的想法了。

张祥也提醒他,电这玩意太危险,一定要注意安全,让他和爱迪生不能亲自去碰。毕竟交流电又被称为“死亡之电”,可开不得玩笑,对两大神人,奥匈帝国高层保贵着呢,可真损失不起。

同时无线电也是二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经常凑到一起探讨专研,更在格拉茨理工大学爱迪生实验室内专门弄了个课题,进行了无数次探讨、交流。

把张祥镇的不轻啊,不愧是历史两大神人啊,思路之开阔让人不得不佩服,只希望二人日后千万不要产生巨大矛盾,让奥匈帝国损失惨重啊。

张祥通过这些年的了解,发现尼古拉·特斯拉确实不是个善于理财的主,幸好这一生取了个贤惠的妻子,将家里各方面打点的清清爽爽,把尼古拉·特斯拉的各种收入都存入大公开的银行吃利息了。

夫妻俩没去考虑其他项目投资的问题,专心的搞着他们的本职工作。但存款是真不少,每年银行给的利息也是按行业最高标准,可谓不少,毕竟无论大公还是张祥都不会让这一家人吃亏的。

爱迪生更是科研和投资等几不误,当然也要更忙碌和奔波,赚的钱毫无疑问更多的多。事业也越搞越大,投资面越来越广,幸好他的主要精力仍放在科研上面。

爱迪生估计也同大公一样,对钱产生了免疫力,挣的多,花的和投资的也同样多,在奥匈帝国人气旺的不得了。

科研方面、赞助方面、足球方面、音乐、电影等等,就没消停过,幸好家底丰厚又能挣钱,换一个人真的会提心吊胆啊。

也不知道是因为历史其他人嫉妒爱迪生,将其适当的丑化了,还是因为生活、工作的环境不同,张祥认识的爱迪生是真的不抠唆啊,花的多但挣的更多,值得去抠唆那一点吗?

他的人缘现在可好的不得了啊,格拉茨的足球、音乐、电影等标志性产业方面,他就是背后的皇帝,又叫协会主席而且是终生的,大家都心悦诚服,喜欢让他代表和作为旗帜人物。

紧接着第二天上午,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技术总监波多尔斯基找了过来,他现在同时还是斯太尔重汽公司的技术总监,奥匈帝国皇家科学院副院长。

他来找张祥的目的,是请张祥帮他参考一下,他完善的专业装甲战车设计等,为此带来了一大堆的技术资料。

张祥对这玩意一向感兴趣啊,两人很快就对着图纸,详细的一点点聊的热火朝天起来,中午饭都只是在书房里随意的快速吃了点,继续探讨专研。

波多尔斯基这些年来,可谓春风得意,越来越有信心。这次奥匈帝国科研界的综合评定,虽没进前四,但毫无疑问前六的位置肯定有他一席。

后被皇帝陛下亲切召见,设宴款待,亲自授予了世袭男爵的爵位,成为奥匈帝国皇家科学院的两位副院长之一,主持部分部门的研究工作,正院长是大公阁下兼的,一般不管事的。

两人首先从轮式装甲车开始聊起,张祥对波多尔斯基设计的装甲车外形等那是一顿狠夸啊,考虑的确实非常全面,符合生存之道。

说起装甲车的历史,还得提到英国,1855年,英国J·科恩在蒸汽拖拉机的底盘上安装机枪和装甲,制成了一辆轮式装甲车,并获得专利权。

1899年,英国人西姆斯在四轮汽车上安装了装甲和一挺机枪。1900年,英国把装甲汽车投入到了正在南非进行的英布战争中。

但这个位面早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现在的公认世界装甲车之父是奥匈帝国波多尔斯基男爵。毕竟从战场的实用性等方面,二者不存在比较性。

这款装甲车,前装甲采用中等倾斜角度的装甲,上装甲采用倾斜角60度的装甲。再加上采用高张力钢板、复合装甲,使得防护性能大大提高。挨一炮那肯定是个死,但普通机枪就拿他没法了啊。

张祥不知道,现在这个年代的钢材能达到的具体强度、韧度,但这款装甲车已经能代表未来了,30年不落后那都是保守的。

波多尔斯基男爵,将轮式装甲车主要定义为轮式装甲步兵车,毕竟他是没参加过真正战争的主,否则就不会这么保守了。

车体四周有轻型装甲防护,可使车内的士兵免受中小口径枪弹的伤害,车顶有一挺机枪提供火力支援,可乘载10-12名士兵,快速机动作战。

在轮式装甲步兵车方面,张祥已经很难挑剔什么了,只能用军事上的事来忽悠这个设计大能。比如一挺机枪提供火力支援是不是少了啊,能不能布置两挺。

轱辘跟普通汽车一样四个轮,虽轮胎加宽了,但是不是也不够保险啊,后面明显重太多呢,是不是后排的轱辘两侧各加一个轮胎,或加一排轱辘,变成六轮,这样就安全多了啊,也能保证承重啊。

既然是战车,车门就不应从两侧开门吧,两侧的装甲最好直接焊死,成为一个整体,提高安全系数,门最好开在后面,士兵下车就可保护战车的两翼和后部,前方反正有机枪重点盯着。

听的男爵大人点头不已,快速记下,表示回去多找几个有实战经验的一线军人进入研究室,要不真不知前线需要什么啊。

张祥也算一阵无语,这个年代的一线军人何曾考虑过如此高大上的玩意,你随便设计个质量稳定的战车,不要老坏,修理难度不要太大,他们就会当成宝贝,还提问题,找抽呢?

履带式装甲车计划分为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

张祥对波多尔斯基男爵团队开发的新式履带讲真话并不满意,无论其结构形式,还是现今的材料水平、加工能力等都太勉强了,使用的话,质量根本不合格,成本太高,并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

但张祥可不能打击人家的积极性、主动性,要知道能走出这关键一步就非常非常的不容易了。

所以张祥惊讶的夸了波多尔斯基的思路一番后,委婉的从基础材料开始,评论履带式装甲车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战争中能起到的关键作用和相对弱点。

首先是,现有钢材的强度和韧度并不满足履带装甲车的基本需求,主要材料上就得加快研究、更新钢材的冶炼方法、工艺步伐。连专用装甲钢都没搞出来,能有什么前途啊。

然后是成本控制的问题,履带合格后,能民间使用的地方就多了,比如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空间可谓极其广阔,这时合理的成本就必需考虑了,否则就是失败的研究。

现在这个时代,大家用的都是平炉炼钢法,炼钢速度慢(转炉炼钢炼一炉钢约10min,而平炉则需7h),钢材的价格自然居高不下了。

历史上也是奥地利在1952年最先搞出纯氧顶吹转炉,解决了钢中氮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含量问题,使质量接近平炉钢,节约不少能源,转炉炼钢成为当代炼钢的主流。

随着大家对钢材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钢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也为了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转炉生产工艺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

铁水预处理、复吹转炉、炉外精炼、连铸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转炉炼钢模式。已由单纯用转炉冶炼发展为铁水预处理——复吹转炉吹炼——炉外精炼——连铸这一新的工艺流程。

所以如何让炼钢方法,从平炉炼钢法转回老式的转炉炼钢改进方法,并使得质量、效率等提升上去,从而降低成本费用,才是钢铁工业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波多尔斯基通过这些年与张祥的接触,对张祥的判断那是深信不疑的,何况好处都归他,他自然也格外重视了。表示回去就准备找一些死囚到某个小冶炼厂好好试验一番这些方法、理念。

如果可行,就在一些钢铁厂内悄悄的自己玩了,这种先进技术当然得全力保密了,否则不是跟自己的钱过不去吗?至于员工简单,除了可靠的技术人员外,全用死囚好了。

张祥也说了说他对履带装甲车的看法,认为履带应由主动轮驱动、围绕着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轮的柔性链环。履带由履带板和履带销等组成,履带销将各履带板连接起来构成履带链环。

履带板的两端有孔,与主动轮啮合,中部有诱导齿,用来规正履带,并防止装甲车转向或侧倾行驶时履带脱落,在与地面接触的一面还得有加强防滑筋(简称花纹),以提高履带板的坚固性和履带与地面的附着力。

波多尔斯基越听思路越是开拓了起来,也认真的分析思考,有不明白的抓紧时间讨论、请教,两人越说越投缘,很快就步调基本一致起来,将履带式装甲车的未来发展技术规划了出来。

波多尔斯基最终接受了张祥的大多数观点,与张祥达成共识。认为履带装甲车的要点一是动力条件,二是地面条件,三是成本条件。

动力条件就是指发动机提供给装甲车通过地面所必须的力量,没有这个力量,主动轮就转不动。

地面条件则是指主动轮传给履带的力,必须由地面提供一个反作用力(也就是装甲车运动的牵引力)才能实现。

当牵引力和行驶阻力相等时,装甲车就作等速运动;当牵引力大于行驶阻力时,装甲车就加速行驶;当牵引力小于行驶阻力时,装甲车则减速行驶。

成本条件则是装甲车建造过程中投入材料、人工、机械的本金。如橡胶的价格高,除非必需使用的部位,其他地方就不使用了。

复杂配件要尽可能的让他简化,要方便通用、加工和维修,只要皮实、耐用则可,不需要考虑什么美观、精密。

为此成本问题成了二人达成共识的难点,直到张祥告诉波多尔斯基,履带式装甲车是奥匈帝国未来能否保证国家安全的支柱之一,所需要的数量往往是以万为单位的。

履带式装甲车的步兵战车,不能光只有机枪吧,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对一些车辆进行大幅度的改装呢?

比如有的得安一门大炮吧,好快速支援步兵的防守和突击,有的最好能封闭起来,不用担心中小口径火炮的威胁,作为全军突击的尖兵吧。

这么多种战车,如果都造价昂贵,那我们国家能配置的起吗?配件不统一,那维修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那不得累死啊,所以您这个帝国皇家科学院的副院长得想法子吧,以打赢未来战争为主啊。

想想庞大的俄国,能动员的士兵随便高达千万以上,奥匈帝国要想保证国土和人民安全,必需用战车海、大炮海、汽车海来应对,否则就等着当亡国奴吧。

而要想获得充足的战车海、大炮海、汽车海,就必需考虑成本和生产、使用的便捷、统一,要能一年内制造出至少5万辆的规模,用于更新和补充。

听的波多尔斯基差点傻了,也不再坚持什么所谓的精品了,认真开始思考张祥的观点。

接着张祥还不放心,又说到民用小汽车,说你这个汽车之父,怎么得也得想想办法,使得小汽车能进入到奥匈帝国每个家庭吧。但现在成本这么高,不是中产阶级很难买的起,这能行吗?

还有以后的农用机械、工程机械等,成本高了,人家用起来不划算,还怎么给人们减轻体力劳作,提高机械的普及,如何能显出您男爵大人的英明神武啊。

所以必需得简化、通用大多数配件,使得大家都能大规模生产,降低汽车、农用机械等的成本,保证皮实耐用、廉价的情况下,满足广大百姓家庭的需求吧。

张祥的歪理这才彻底的打动了波多尔斯基,使之成为全球“大规模装甲化”理论的奠基者、“战车之父”。更成为了奥匈帝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世界“农业、工程机械之父”。

但波多尔斯基还是提到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和斯太尔重汽公司的企业文化问题,比如和平时期他们只生产所谓的精品,战争时期再响应规模化生产。

并建议,低成本汽车和民用履带车辆的问题,最好能得到皇帝陛下和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从新选址办厂,远离边境地带,政府部门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等。

张祥再次对波多尔斯基的头脑点了一万个赞,大声叫好,并拉着波多尔斯基去见老爹,请老爹也帮忙劝说皇帝陛下一番,如果需要,帮着安排波多尔斯基面见皇帝,阐述自己的观点。

大公听了波多尔斯基的想法,也不由的激动啊。战车海、大炮海、汽车海,听上去就霸气啊,当然大力的支持了,称立马写信告诉皇帝陛下,让波多尔斯基做好被接见的准备。

张祥送走波多尔斯基后,也开始考虑一旦将要发生战争,奥匈帝国要提前准备好哪些东西呢?海外州要提前准备好哪些东西呢?别没准备好,被人民革命了就冤枉了啊。

要对付俄国,最起码在战车、大炮、飞机、卡车等领域上要有巨大的科技和数量优势吧。要对付美国,最起码在单艘战舰、飞机、雷达技术上具有较大优势吧。

法国、意大利、奥斯曼土耳其都不是奥匈帝国主要的敌人,或者说是无法带来什么威胁的敌人,有英国、德国的强大助力,对奥匈帝国来讲根本不具有威胁。

德国是最让张祥矛盾的:

第一、同根同源,奥匈帝国的第一大民族和皇室都是日耳曼人,与大多数德国人同种同文。

第二、卯足了劲也打不赢啊,能打平就阿弥陀佛了,德国的精锐陆军可比欧洲宪兵的人海战术还让张祥犯怵,更何况德国的各项技术水平可一点都不弱,今天你用了什么,过上两月人家就仿制出来了。

第三、能打赢也不能打啊,皇室要失去了强大的日耳曼人和日耳曼国家做后盾,内部危机四伏啊。更何况未来的红色苏联,那可是真正的庞然大物,德国是奥匈帝国抵御其的唯一可靠盟友。

人家红色老大哥,可是要把红旗插遍世界的,指望着和平谈判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德国必需要有强大的实力,否则靠奥匈帝国的小身板,扛不住啊。

所以不能彻底同德国敌对,更不能与德国人民敌对。否则日后有英国帮扶也没大用,把战场放自己的核心地盘来打仗,那张祥和奥匈帝国真不用混了。

明确了自己的未来对手是谁,那战舰、战车、大炮、卡车等所需要的大致数量就出来了。钢材或铁矿石就好储备了,否则以奥匈帝国本土缺铁矿石的现状是根本没法打大仗的。

橡胶、铜等有色金属,奥匈帝国本土同样缺少,橡胶虽没法长期储存,但其他的矿藏基本都可以啊。

奥匈帝国本土不缺的也就是木材、煤炭、钨矿、铝矿了,这些不用从外面引进。但电解铝的技术还根本没有成熟,需加大研究投入啊,否则靠木头飞机想对美国获得巨大技术领先优势太难了。

本土粮食问题是四国联盟的重大死穴,万一美国的潜艇海跑到欧洲,对四国来说就是灾难啊,所以对付潜艇的水听器、深水炸弹、雷达、水上飞机等必需提前研究,而本土粮食储备也得提前准备好。

幸好奥匈帝国的粮食供应问题,比其他三国相对来讲好的多。只要匈牙利大平原不遇到大灾年,粮食自给自足问题不大。

但也不能大意,谁知道到时那些不怕死的大贵族、大地主、资本家们,会干出点什么事呢?各种各样的囤积居奇那是肯定的啊。

所以保险起见,粮食储备还是得储存个两三年的。反正又不怕坏掉,大不了自个酿酒、养猪就是了。

至于提高农业产量的什么堆肥、沤肥技术还得大力推广;鸟粪、各种化肥的使用也得加大推广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单位粮食、蔬菜等的产量。

还有石油的战略储存,奥匈帝国虽也有油田,但都是中小油田,产出量还是有限,根本不能满足自用需求。

虽然守着欧洲产油大国罗马尼亚,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加上两国关系实在一般,罗马尼亚反而跟德国关系密切,民间更是与俄国关系较好。

熟知历史的张祥知道,罗马尼亚政府也是个不安分、不靠谱的主,不能指望。罗马尼亚的油田该投入投入,发展好了对于奥匈帝国怎么都是好事,不听话,出动一个军团就能快速将油田收归控制。

最后就是炸药的原材料,现在这个年代可没有廉价的化工合成炸药一说,主要还得从南美智利等国进口天然硝石等原材料,所以得提前布局,扫便宜货。

这样算下来,本土的战略储备物资那需要的就真的太多了,没个十年八年的别想准备充裕,当然除了粮食、部分炸药的原材料,其他的海外州都能廉价、缓慢提供。

话说回来,按现在的国际架势,大家没个几年的准备,大国之间也不敢轻易开打的,张祥只希望俄国这次坚持的时间能长点,多激发激发美国的军事潜能,否则英国政府不会始终给予高度重视的。

至于海外州就好多了,只需要多储存些粮油、大型机器、车床,面对周围邻国那是根本不虚。到时,反而是法国政府得提心吊胆,希望刚果军队别去进攻他的殖民地。

所以海外州的军工适当缓慢加强则可。比如最起码得有3-5处秘密的大型潜艇基地吧,既可满足作战的需要,也可运输一些本土急需的物资,如橡胶和铜。

需要整备一个中型的战舰停泊维修点吧,能保证两艘大型战舰的维修和更换炮管等工作。岸防观察点和重炮部队也得有啊,不能傻乎乎的被人家揍了后再弄啊。

一个中型的特种炼钢厂得有吧,好满足战时枪械加工、高标准机械配件加工、弹药生产。同时张祥也需要一个地方,战时将他设计的部分枪械、喀秋莎火箭发射架试生产出来,加强奥匈帝国的军工实力。

利比亚的一些隐蔽基地也得建设,跟海外州需要的防御措施差不多,只是潜艇更多的是运输一些高品质油料,和为刚果的潜艇运输提供后勤保障。

橡胶种植园的规模还得大幅度扩大,让更多的当地百姓跟着获益,回去得召集各个市长、区长谋划一番,其他中立地区和国家跟着粘粘光,也不是不行吗?银行方面也得给予帮扶。

特色养殖业、经济作物种植业的规模也得扩大,必需要有大量丰富的食品等,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吗?不能光指望南美各地的运输,万一美国玩狠的,那就抓虾了,得提前做好防范啊。

与大清帝国合作的西北棉花种植基地,也得再好好扩大一番了啊,整个欧洲都缺少棉花,除了英国有印度,奥匈帝国有大清西北的合作基地和海外州刚果,不需要考虑进口。

其他国家都不得不买美国的高价棉花,这玩意可是牵涉到广大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问题。

幸好下面人控制的一个法国黑社会,往美国走私了不少好东西(主要是美金、药品),这些年赚翻了,抽出些资金投入这些项目应该没问题。

实在不行,干脆就灭口不玩了,毕竟非常非常影响本人声誉不是,影响太坏了。张祥不由的惆怅起来,最终下定决心,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辛勤法国员工。

……………

他不知道,他这个决定多么及时啊,美国警察早就注意到这个走私集团了,费了天大的劲,打入眼线进去,眼看就能知道背后的主谋了,然后准备收网,人赃并获,结果人一下全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把美国警方办案人员郁闷的够呛,还以为是有政府高层、或警方内部高官参与,怕走漏消息提前灭口的呢。

同类推荐
  • 汉末召虎

    汉末召虎

    中平六年,灵帝驾崩,新帝继位,十常侍作乱,大将军何进身死,凉州董卓入京,废立天子,袁曹诸将外逃,起兵关东。貌似大大咧咧的张召虎却化身张辽,一头扎进了狼群虎穴,在董卓麾下打混。出身太差,名声太恶,谋士猛将怎么来?五个字:坑蒙拐骗抓。宁教我打天下人,休教天下人打我。他打得袁术咬牙切齿,打得袁绍暴跳如雷,打得曹大惶惶而逃,打得一盘散沙的关东诸侯同仇敌忾……他平定羌族,重开河西走廊,横扫匈奴,远击鲜卑,大败乌桓,拓土筑城。张辽不禁长叹:仇敌满天下,娇妻无一人。贾诩面无表情:这是董公赐给你的娇妻!王允疾言厉色:并州诸将可赦,独不赦张辽!(群号:40568008)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我大明终其一朝315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铁骨铮铮,唯我大明;甲申天变,神州陆沉;大好河山,遍染腥膻;汉家儿郎,誓不为奴!永历十三年,郑成功北伐,这本是一场毫无快乐的痛——最优秀的将领阵亡了,再次北伐的本钱输光了。这一年,朱明忠意外的来到大明,成为郑成功麾下一小卒……建了两个读者群欢迎加入大明铁骨:150536833大明铁骨VIP读者群:150536544新书《这个大明太凶猛》已经发布!还请大家继续支持无语,支持这个与众不同的明末故事……
  • 原始小野人

    原始小野人

    有一天,走在人生巅峰的王晨在马路上被一辆婴儿车撞进了时空的旋涡。当自己睁开眼睛的时候,周围已经变成了昏暗的洞穴,感觉自己虚弱无比的王晨一脸懵逼的看着四周。我是谁,我在哪?(这是一本穿越回原始时代的小说,猪脚拥有一个弱的一逼的金手指。。。现在,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下去!)
  • 晋乱风云

    晋乱风云

    公元266年,司马炎登基,建立了西晋。当时,内政昏暗,各地战乱纷飞,百姓苦而不言。各路英雄豪杰不忍看到朝廷如此昏暗,都决意推翻朝廷,建立新的政权。一场大混战,即将爆发……
  • 带着系统到汉朝去

    带着系统到汉朝去

    陈阳莫名穿越到东汉末年,更莫名自己有一个无上系统。本着和平主义思想,他不想参与争霸,不想朝堂。奈何事与愿违,守着一亩三分地,可总有各路诸侯没事就想找他请教一二。随着时间推移。诸侯们不得不感叹,“陈阳世上一日,可抵平庸百年啊!”
热门推荐
  • 功夫称王

    功夫称王

    穿越平行宇宙成明星,拳脚功夫打出动作片巨星。这是娱乐业兴盛繁荣的时代。这是属于重工业电影和好演员的时代。
  • 塔楼十九层

    塔楼十九层

    初春的阳光打在她的脸上,暖暖的.这是一张忧伤的脸。她站立在新居阳台敞开的窗口前,阳光就是从窗口透进来的。阳光还不强烈,只是在脸上薄薄地敷了一层,很柔和.由于她的身子侧立着,另一面脸的感光效果不好,使得那面本来忧伤的脸,底色更加灰暗.这个女人叫成晓琴,到今年初冬季节,就该满30岁了。成晓琴不是十分漂亮,但很有女人味道,身材修长而有弹性,丰满而不肥腻,胸部和臀部突出得恰到好处.还有她平静的眼神,微微下沉的嘴角,都透出了刚柔并济的秀美.如果她脸上的忧伤.替换成宁静的微笑,就更协调耐看了.
  • 绎逐

    绎逐

    自认为平凡的修理工但他的身上却蕴含着父辈留下来的神秘能量等待他去挖掘,自己却浑然不知,妻子竟然是大汉的万年公主?什么?竟让他去大汉帮助少帝去除心魔?一切的扑朔迷离是巧合还是阴谋.....
  • 民国灵兽

    民国灵兽

    一段分裂的历史,一段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家族兴衰史。
  • 风对柳树有承诺

    风对柳树有承诺

    他是翱翔于天空中的飞鸟,她不断的加快速度想要与他比肩,却怎么样也无法追上他前进的步伐。而当她停下脚步,回头望去,原来还有一个人,也把自己当做前行的目标。
  • 酱紫就很好

    酱紫就很好

    “我好像曾经认识一个人,他和你长得很像,但他是谁?叫什么?我什么都忘了……”萧在宥拉着她的手对所有人说“你是我妻,我岂能弃之。”林小鹿惊愕,“大哥,不带这么恩将仇报的!”南伯无人问她,“这世上可有两个并无关系,却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她答:“没有”“那么如果是前世今生呢?”“在这茫茫宇宙时空中,感谢此生还能遇到你……真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与你的19740千米的距离

    我与你的19740千米的距离

    过了很多年,林小小还是能记起那年夏天的公交车里与他的第一次相遇,就算是过了很多年,每每想起她还是会觉得。。。。。。羞耻
  • 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2

    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2

    本书从拜访→沟通→演示→谈判→签单→再签单,提供了销售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高情商说话技巧和可行性方案,照着做,就能让你的客户关系从陌生→熟悉→信任→信赖,让客户无法拒绝你,笑着签单、签单、再签单。
  • 情绪帝

    情绪帝

    说话是门艺术,噎人是门技术。你被和谐号撞飞,恭喜你觉醒了异能。你做了键盘侠,在网络上大肆噎人,发现情绪值收益不大,你不死心,你决定做个魔王,在这个灵气复苏的时代,世界已不在平静,你却不断做着好事....本书又名《诡异国度》,《吾本无良》。简介无力,望各位大佬亲自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