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74600000003

第3章 社会化与教学实践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早起源于人类学。后来,社会学、心理学等各学科都在使用。虽然各学科研究使用的视角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社会化是一个反映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在与他人及社会的接触和交往中,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构建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个体掌握社会经验与技能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自觉和主动的,也可能是不自觉和被动的;可以是有意识和有目的地实现,也可以是在无意识和潜移默化中完成,社会化的实质是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成长变化。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社会化按最终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主流社会化与支流社会化。主流社会化体现了社会的方向、特点和时代风貌,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支流社会化则是少数人和团伙的行为意志。犯罪就是支流社会化的产物。这一过程与个体自身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而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人生每一阶段的社会化,都是后一阶段社会化的基础,并对后一阶段的社会化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化是一个终身的课题。个体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个体一生自始至终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过程的写照[11]。20世纪中叶,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化实质上是以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与碰撞,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及社会变迁不断诱发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迫使人们不断学习,不断适应。因此,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个体都面临着社会化的课题。实质上,这也是个体社会化改造和重建问题,即个体从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迅速转变与适应的过程中遇到的社会化问题,也可称为再社会化问题,社会化是一个课题。我们所理解的社会化的概念,其主要含义是: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12]

霍兰德认为,人的社会化是作为获得特有的人类特征的手段而开始的,而实际上,人的社会化过程,也就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这种适应,就是使人的行为表现符合人们所属的社会文化的规范。即使像饮食这类人的最为基本的需要,我们也是从社会文化模式里学会了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怎么吃等等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去满足。由于社会化,使得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也正是由于社会化,才使得社会有秩序地存在和发展。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烈耶娃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它一方面包括个体通过进入社会环境、社会体系,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包括个体的积极活动,积极介入社会环境,而对社会关系体系积极的再现过程。由此可见,人的社会化既是社会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或称之为社会教化过程,也是个体积极主动地接受社会影响、适应社会、作用于社会的过程或称之为个体内化过程。而且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是个体整个社会化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一)社会教化

社会教化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机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以及法庭、监狱和劳动教养所等;社会化的执行者是指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及其成员。社会教化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如各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以及监狱对违法犯罪者的改造和教育;二是非系统的、非正规的教育,如社会风俗、道德、群体亚文化、传播媒介对人们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在无形、潜移默化之中发生作用的。

(二)个体内化

个体内化是社会化的主体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化的目标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的过程。个人内化一方面取决于个体内在的主观需要和动机状态,另一方面更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塑造人,不是个人单纯的努力的结果,也不是有了相应的环境就能塑造出某类人,而必须是个人在一定的主观动机、思想意识的心理作用下对环境的一种主动接受和积极内化的结果。

无论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上说,还是从人类社会整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上说,人类的社会化都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个体通过社会化而使自己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化的转变,而社会则通过社会化而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

所谓自然人,或称生物人,一般是指刚刚出生的新生儿,他们处于对社会一无所知和不能独立地进行社会生活的状态,即不具备人的社会属性,只有自然的生理性动机和需要。这一阶段的婴儿,只能对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产生反应,如饿了、冷了或不舒服了就哭,而感觉舒适时表现出愉快或平静状态。从心理上看,他们尚未形成个体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也没有形成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不懂得社会、群体、制度为何物,当然这些对他们也就不存在任何意义。

所谓社会人,是指通过社会化,个体掌握了一定社会的道德和文化,学会了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规范,形成了独立的人格,产生自我意识,最终成长为承担某些社会角色、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责任、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不经过社会化,个体即使具有人的身体及相应的生理结构特征,也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的人,正如1920年在印度发现了狼孩一样,如果一个人在长期与社会文化相隔离的环境下成长,尽管其生理结构是正常的,但其心理和行为却是完全被其所处的环境同化的,就不能够适应人类社会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儿童,脱离了人类社会,不经历社会化过程,就永远无法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二、社会化的特征

(一)民族性

从横向上看,不同民族在社会化的内容、方式和过程上各不相同,有明显差别,由此形成每个民族成员典型、稳定的人格特质。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有其独特的社会制度、经济条件、生活环境、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些都构成了社会化的民族性的客观依据,也使人类的人格及社会行为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历史性

从纵向上看,社会化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具体的社会关系内部进行的,在不同的时代,相应的社会化的内容、过程和方式以及目标都会不同。例如,古代和现代,对女子社会化的要求不同;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对职工的要求也不同。在改革开放前,一个好的职工应该安心本职单位工作,听从上级指示、谦让,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只从事一种职业,待在一个单位中,直到退休。改革开放后,实行劳动合同制,单位和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的观念、行为方式也都要按照社会的要求而改变。

(三)主观能动性

这种主观能动性即便是在婴儿时也有所表现。美国心理学家克林纳等人研究发现,9~12个月的婴儿在处于困难情境时,会观察父母的脸,并根据父母的反应来做出自己相应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机能的进一步发展,个体的社会化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文化的认识、选择和掌握具有更多的自觉性、目的性和积极性。这种能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自身的人格特质等因素影响、引导着个体的社会化,个体不仅有选择地将社会文化内化,并且将内化了的社会文化又创造性地外化。二是社会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个体既被社会化,同时也影响着其他个体的社会化。

(四)社会强制性

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进行的。个体出生后便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影响、作用于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的行为方式也时常表现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周围的人们和环境所塑造,它几乎是不以个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带有社会强制性质。

(五)终生持续性

个体自身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断地推动着个体的社会化,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它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社会化是一个不间断的终生进行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是通过人的一生完成的。

三、社会化的理论

社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终身的过程。虽然在研究与介绍社会化的内容时,学者们都把重点放在了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这种侧重主要是由于这些时期的社会化是人生社会化的主要时期,大量的社会化目标也都是在这些时期完成的。可见其重要性,它将奠定一生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在生命的各个阶段,只要人们要适应新的社会生活、发展自我,只要社会在向前发展(社会也必然是向前发展的),人就必然要进行社会化。

关于个体社会化或人格发展的理论很多,在此介绍几个最有影响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他对于个体社会化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他对人格发展的论述中。他认为,人格的发展要经历一系列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而人格是在6岁以前形成的。他认为,儿童期快乐的欲望对发展具有持续的影响。对于弗洛伊德的这种强调“性欲”的提法,历来有着许多反对意见。实际上,弗洛伊德似在广义地使用术语“性”,表示几种不同的生理性愉快的来源。

弗洛伊德划分出四个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和生殖期。此外,在生殖器期与生殖期之间还有一个潜伏期。在不同发展阶段中,能够使儿童产生快感的区域分别在一些不同的身体部位,儿童的快乐、挫折感和自我表现都来自这些快感区。弗洛伊德相信,许多成人的人格特质都与他们在某一个(或几个)发展阶段中形成的固着有关。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固着”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所谓“固着”指那些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解决的心理冲突,是一种由于挫折或过度放纵而形成的心理疙瘩。弗洛伊德认为,一种固着的形成对人格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中,许多概念的表达用词显得古怪,但是他的人格理论在许多方面有着很大影响。第一,这一理论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早期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作用的思想。第二,弗洛伊德明确地提出了婴儿幼儿期的喂养、大小便训练和性经验是人格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第三,弗洛伊德开创性地提出了人格发展过程可按阶段划分的观点。

尽管弗洛伊德有很大贡献,但今天完全信奉这种理论的心理学家已不多。很明显,弗洛伊德的一些说法是错误的。弗洛伊德把潜伏期说成是心理——性欲发展中的一段静止时期,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不再对性器感兴趣,因此这一时期对人格发展就不重要,这种观点是很难让人理解和接受的。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一位严厉并可怕的父亲对促进男孩的良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论点已经受到了挑战。研究表明,有一个慈祥和蔼的父亲更容易促进男孩良心的健康发展。弗洛伊德提出的女孩良心形成较慢的解释也早就被认为是一种男性统治时代的产物,已经受到了现代女权主义者的彻底批判。弗洛伊德理论中过分强调“性欲”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认知因素和其他动机因素也有着相同的重要性。

此外,根据弗洛伊德的解释,那些有关在幼年受到过性虐待的报告都是出于患者自己的幻想。但目前的研究证明,这些报告中有许多是真实的回忆。正是由于弗洛伊德错误观点的影响,使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不相信受害者们曾被强奸或遭受性骚扰的事实。

没有人否认弗洛伊德理论中包含着许多真理的成分,但这一学说的最大问题就是弗洛伊德的许多观点无法得到科学的证实,此外还有他对问题的解释的模糊性。

2.埃里克森的观点

埃里克森主要是通过对个体人格发展的研究来阐述他的社会化思想的。他从德国来到美国从事儿童精神病分析治疗工作,发现情绪疾病的主要病因在于个体的自我与社会生活(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的冲突,而不像弗洛伊德只强调性。他通过临床观察与经验总结,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最初无所谓好坏,但有向任一方面发展的可能。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有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需完成一个特定的受文化制约的任务,其实完成这一任务主要是要解决一个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或矛盾。这个问题解决的好或较好,个体就相应地形成人格结构中好的特质,而问题解决的不好或不能解决这个发展中的问题,人格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形成了不良的特质,或产生心理——社会危机,或出现情绪障碍。这也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制造了麻烦,容易出现病态和不健全的人格。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在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社会化任务,即解决各阶段的主要矛盾。

埃里克森的理论有许多辩证的观点,特别是提出青年早期“个人同一性”的概念不仅是一种发现,且对解决青年期的心理——社会危机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埃里克森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期,抛开了泛性论,但他对阶段矛盾的社会来源与实质仍未交代清楚,仍把性、自我和情绪作为人格发展的基力,忽视人的意识、高级理智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二)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者已经反复证明,儿童能够通过学习形成善良和慷慨的品质,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形成敌意或破坏的品质。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性的驱动力是本能的,相反,行为主义理论家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习得的,是儿童观察他人的攻击行为,进行模仿并得到强化的结果。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一切行为习惯都是习得的,人格也不例外。

多拉德和米勒同意弗洛伊德的一个观点,即人出生后的头6年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但他们对人格发展的原因则有一套不同的解释。行为主义者不考虑诸如“心理——性欲冲动”或“固着”等含义复杂的术语,他们的问题直截了当:“是什么因素使早期经验和学习效果得以保持的?”他们的回答也很简单:儿童期是一个本能冲动急迫表现的时期,是一个奖励和惩罚发挥强大作用的时期,也是一些刻骨铭心的挫折感产生的时期。儿童的行为在他人赞扬、注意或赞同中得到强化,这种社会性强化对人格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格的核心就是在上述因素和过程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三)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主要研究人的主观经验、人的潜能、人生中的问题和人类的理想。人本主义者把积极的自我形象视为一个核心因素,一个决定人的适应行为的因素。人本主义理论中最著名的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学说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学说在马斯洛的早期研究中,他对取得特殊成就者的生活经历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想知道这些人与普通人究竟有什么差别。为了找到答案,马斯洛开始研究一些名人,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威廉·詹姆士和约翰·米尔,美国总统林肯和罗斯福,诗人惠特曼等。此后,他又研究了一批艺术家、作家和富有创造性的人。然而,就在马斯洛对那些名人、伟人的研究过程中,他的思想发生了彻底的变化。马斯洛发现,成功并不是名人的专利,不论你是木工、职员、学生或家庭妇女,都能够使自己的生活美满、充实并有创造性。马斯洛把这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过程称为“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与弗洛伊德不同,弗洛伊德把正常人的人格解释为对“内部冲突”适应后的产物,而罗杰斯则认为正常人的人格是在较大程度上达到“内部和谐”而形成的。按照罗杰斯的观点,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人能够与自己的内部情感和冲动保持和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的人形成了一种对外部的开放态度,并相信自己的内部感觉和直觉。罗杰斯相信,一个人从外部得到关爱和肯定的机会越多,形成这种积极的开放态度的可能性就越大。

罗杰斯人格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自我。自我指人对“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的知觉,这种知觉本身是不断变化的。自我是在对与“我”有关的认同经验中形成的,也是从“非我”的经验中分离出来的。根据罗杰斯的理论,人类许多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持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与其行动之间的一致性。自我形象指一个人对本人体貌和人格的总体主观知觉。

根据罗杰斯的解释,在与自我形象相匹配的行为经验出现之后,信息可被符号化并进入意识,这种相符状态的增加会促进自我逐步发展。与自我形象不匹配的行为和情感会产生不相符的信息,这种行为经验与自我形象之间的差别就会形成不相符的状态。

根据罗杰斯的理论,自我是由三种成分组成的,其中包括理想自我、自我形象和真实自我。理想自我指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自我形象指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真实自我指你实际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自我的这三种成分不相匹配,就会出现不相符状态。

行为经验与自我形象之间严重不相符的情况是很危险的,因为意识往往会拒绝理解(或曲解)与自我形象不一致的经验,最终会阻碍自我的发展变化。当自我形象与现实之间出现断裂之后,人的自我形象便可能脱离现实,人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不满、混乱,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研究证实,那些非常了解自己的人不但能够善待自己,而且能够从中感到愉快,而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则往往会丧失自尊。

当一个人的现实思维、感觉、行为与自我形象一致时,将最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罗杰斯认为,自我形象与理想自我之间的一致性也非常重要,因为后者是一个人最期望的自我形象,罗杰斯理论中的理想自我与弗洛伊德学说中的自我理想概念含义基本相同。

罗杰斯提出,没有人能够达到自我形象与理想自我的完全一致,然而,在一个人努力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中,如果他能够非常诚实地接受关于自我的信息,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潜能的发挥,同时最大限度地缩小“现实人生道路”与“理想人生道路”之间的距离。许多实验研究证明了罗杰斯的这一假设。研究者们发现,如果人的自我形象与理想自我相符程度较高,他们的情绪会更为稳定,更为自信,朋友亦较多;如果人的自我形象与理想自我相距较大,他们则缺乏安全感,感到压抑和忧郁,亦缺乏社交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自我形象与理想自我之间差距太大,就可能出现过度紧张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形象是决定行为和个体适应的核心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许多决定都在受自我形象的引导。

四、社会化的意义

作为一种广义的理解,社会化就是我们一生的发展,就是我们的成长过程。对于个体来说,社会化的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形成人格和自我,社会化是贯穿人生命全程的、一种整体的发展。

(一)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并独立生存的前提

任何人没有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个体出生后,必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学习生活技能。了解社会规范,培养角色意识,从而适应社会生存环境。同时,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必然会造成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诸方面的不适应,甚至导致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出现困难。这就需要个人有意识地进行继续社会化,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习惯新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适应变化和发展了的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社会化是个人实现自我价位的途径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能动地开展创造性活动。以满足人自身丰富而多样化的需要。个体从出生开始,在不断学习各项生活技能、行为规范、价值准则的同时,也不断地培养着自己独立的个体意识,实现着自我价位。在社会化过程中,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在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之前,不断展现着自身所具备的各项潜能,以显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另一方面,通过把掌握的生存能力转化成实践活动,创造出劳动成果,在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满足着他人与社会,真正实现了个体的自我价值,体现着个体社会化获得的成果。

(三)社会化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社会要存在发展,就要不断地生产人口,而且必须对一代代新生人口实行社会化,使其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从而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正是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才维持着社会的正常运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如果没有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成员,社会也就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更谈不上发展了。

(四)社会化使社会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社会化就是确保社会能够在社会属性和生物属性的意义上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探源不断地补充新的社会成员以接替老的社会成员,而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正是社会以它所特有的文化对新的社会成员不断教化,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因此,在新老社会成员的交替过程中,社会仍能存在和向前发展,社会文化从上一代顺利地传给下一代,从而使其得以保存和传递。

(五)社会化是社会性与个性化的统一

人的社会化同时也是社会性与个性化的统一。也就是说,通过社会化过程,我们既获得了共同的社会性,也完成了个性与自我的发展。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性化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个性化与社会性同步进行、同时完成,它们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社会性保证了人类社会联系与文化的传承,个性化使得个人可能具有超越现实而又改善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一个社会如果只允许社会性的存在而扼杀个性,那么它就可能长期在一种水平上简单重复,就没有进步、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如果社会过分强调个性化而忽视社会性,那么这个社会将可能潜伏着失范和动乱的危险。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具有完善的社会化代理机构体系和社会化诱导机制,又能给予合理的个性化以广阔的空间。一个理想的人应当是社会性与个性化的统一,既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又能充分具有和发挥个性和独创性,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和积极变化的潜力。

(六)人格在社会化过程中塑造和发展

社会化的结果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人格的塑成。

在心理学中,人格又称为个性。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物理系统的动态组织,它决定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我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陈仲庚教授对人格的界定是:“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简单地说,人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个体的人际行为有持久影响的特点。它表现为具体的态度、性格、观念和习惯等,也可以说人格是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人格具有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人格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自我调节,这些系统有机结合,构成整个人格系统。同时,人格的各个组成部分又有明显区别,它们相对独立。

人格具有社会性,它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稳定下来的,又是在人的社会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人格一经形成就会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人特征对人的行为产生持久和持续的影响。另一方面,人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塑成的,会由于社会变革和个人生活内容的重大变化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因此,要促使个体形成健康、良好的人格,我们就必须关注其社会化的各个阶段和社会化的途径,并注意为个人健康人格的发展提供和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

第二节 社会化基本内容与影响因素

一、社会化基本内容

(一)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社会化

社会生活基本技能包括生活自理技能和谋生技能。生活自理技能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内容,婴儿在离开母体的最初阶段除凭借哭声表示吸吮母乳或别的需求外,其生活知识是一片空白。稍大之后,成人就教他穿衣吃饭,教他咿呀学语,使他逐步形成有关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同时他也按照渗透在衣食住行及周围环境中的特定文化模式塑造自己。此外,他还必须更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心理与生理结构,自我调节情绪,合理安排生活,协调人际关系等,这样才能获得生活自理技能。一个人对基本生活习惯和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逐步习得的过程。个人通过每天周而复始的生活节律,学习、养成衣、食、住、行的常识和习惯。而且,人类的基本生活知识呈开放状态,它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不断变化发展。因此,个人也必须随着生活的发展,学习新的生活知识。如喝的方面,在茶叶还没有出现之前,人们无须去学习饮茶的知识,而当茶叶被引入人类的生活领域之后,泡茶、饮茶的知识也就成了社会化的必然内容。不学习这些知识,就可能闹出把茶水倒掉而吃茶叶渣的笑话。因此,加强基本生活知识的学习,获得生活上的自理,这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化的第一项内容。

谋生技能是一个人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又一项能力。在传统社会中,谋生技能社会化主要依靠子承父业式的家庭传授,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其成员生产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传统的家庭教育便远远不够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多方面的社会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承担了人的谋生技能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今天社会里任何人只有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才可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正常地生存下去和按照社会的需要发展自己。

(二)社会角色社会化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G.H.米德的解释,角色是一种行为模式,具体说是一种符号,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及其权利义务要求的行为模式。角色代表一种社会期望,特定社会(以及组织等)总是期望它的成员按照他的社会地位行事,社会成员也总是要求自己努力表现出符合这种期望的行为来。比如,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指个体根据社会对男女基于性别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的角色要求和期望而形成的相适应的行为的过程。社会角色化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包括对目前角色的认知和对未来角色的认知,角色认知是否准确,决定了个体能否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第二是确定社会角色的期望值。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处于特定地位的人,都被赋予了按照这个地位的规定行事的要求和期望。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这一要求和期望都可引起角色差距或混乱。第三是培养角色变化的适应能力。人类社会是纷繁复杂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带来了角色位置的增多,人与外界的交往面较广及社会流动性大,再加上许多约定俗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每个人所担任的角色的变化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人们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充当的角色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与之相适应。

(三)心理素质社会化

心理素质社会化就是指使人们用健康的心理指导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它是人的社会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健康在人的成长、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能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并能免遭有害冲突。心理素质的社会化包括五个方面:(1)发育正常的智力;(2)稳定而快乐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感;(3)具有自信、果敢、有恒心、精益求精等优良的意志品质;(4)健康的性格;(5)健康的人际关系。

此外,心理素质社会化还包括培养与职业相适应的心理素质。如一名运动员,就应具备与竞技职业相适应的心理素质。总之,心理素质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人早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而且在继续社会化过程中,同样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行为规范社会化

任何社会都有一套必要的社会规范,即社会向全体成员提出的行为准则或要求人们的行为遵从的一定规则和方式,它表现为法律、道德、风俗等不同的方面。行为规范社会化是指通过社会各种形式的教育、社会舆论以及使用强制性手段等使人们逐渐形成一种信念、习惯、传统,用以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调整个人、团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法律规范社会化和道德规范社会化是行为规范社会化的两个基本方面。法律规范社会化就是指使人们能按照法律制度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明显而强烈的强制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学习法律知识可以更好地使人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道德规范社会化就是指使人按照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中为了维护人们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便产生了调节人们行为的标准。个人若遵守这些道德标准,会受到舆论的赞许并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并感到内疚。在行为规范社会的过程中,法律规范社会化和道德规范社会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社会行为规范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持社会正常生活秩序、规定个人行为的规范,它们的属性和发挥作用的途径各不相同。如法律规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道德规范不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靠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遵守。但所有的社会行为规范,都必须通过个人的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才能成为社会化的成果,社会行为规范的内化,使个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造成行为规范只是社会化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内化行为规范,用社会行为规范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才是社会化的真正目的。当然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的形成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逐渐适应现有政治结构采用的规范,认识自己所处社会的政治制度,并决定服从、巩固或变革它。任何一个希望自己能够兴旺发达的社会,都十分注意对它的成员进行政治社会化,包括思想体系、社会制度、人生观等各个方面的教化,从而使社会成员能够自觉地接受社会的价值标准,承担起对它的责任和义务。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人培养和训练成为有政治意识和为特定社会发展发挥作用的社会成员。

二、社会化影响因素

为什么社会文化的影响力能把一个自然人塑造成一个社会人,而不能把一只猴子或一个类人猿塑造成一个社会人呢?这是由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决定的。

(一)影响社会化的主观因素

一般的,就影响社会化的主观因素而言,包括个体的遗传素质、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依赖期等。

1.遗传素质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其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遗传素质的不断分化,表现出个体发展的特有趋势,从而为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提供了可能性。

2.思维能力

人虽然是生物的一类,但人是高度发展了的生物有机体,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复杂的神经活动,产生了被恩格斯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类的思维,思维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核心,使个体能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成为自然的主人。

3.语言能力

人借助语言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文化,了解他人的经验,积累生活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处理社会关系,创造社会财富。可见,人类语言能力是人社会化的重要条件和影响因素,没有语言,个体就进入不了社会,无法进行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也就谈不上社会化。

4.学习能力

人类具有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通过社会生活实践,使知识内化,转变成自己的观念、需要、动机,形成独特的见解,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人的学习能力,在初生的时期,往往限于他人外在表现的动作,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生活知识的积累,便能自觉地体会他人内心的想法和计划,一旦自己遇到类似情况时,也就试着形成相似的计划和想法,直至使外显的动作和内心的计划表里一致,变成自我的观念和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动的主体。

5.生活依赖期

人有一个较长的生理上无法自理,智力上未趋成熟,生活上不能独立的童年时期,因而必须依赖父母或其他养育者的关怀和照顾。正是这种生活依赖性,决定了一个人生下来就必须生活在社会中,而要在社会中生活,就不得不接受广泛的、多重的社会影响。例如案例:1920年印度传教士辛格在一个巨大的白蚁穴附近,发现狼群中有两个“狼孩”。辛格把她们送进了米梅纳普尔市孤儿院。据辛格讲,这两个孩子刚回到人类社会之初,具备狼的特点:吞食生肉;四肢爬行;目光锐利;不会说人话,夜阑人静发出阵阵长嚎。辛格牧师夫妇俩为使两个狼孩能转变为人,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其中的一个阿拉玛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遗憾的是,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另一个卡玛拉4年后掌握了6个单词;将近5年的时间学会了两脚步行,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经过5年,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她为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解纽扣儿)做不好而哭泣。大女孩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案例中,“狼孩”无法完成正常人的各种活动,从社会化角度分析就体现社会化依赖的因素。

(二)影响社会化的客观因素

人类的遗传虽然为社会化提供了基础和必要前提,但是还有一类更为重要的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因素,即人生存于其中的整个社会环境,其中包括文化、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工具。

1.文化

什么是文化?对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比较著名的、被公认的是B.泰勒对文化的定义,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在泰勒看来,所谓文化,是人后天获得的广义生活方式的总和,而非天赋本能的东西,同时也含有精神、理念性的价值。它遍及人类行为所及的一切领域。

当前对文化比较通俗的解释是:所谓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举止言谈等交际方式,以及哲学、宗教、道德、法律、文学艺术、风俗传统、科学中的思想方法等等。各个社会的文化是社会整体性的产物,一经产生就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与生活实践自然地符合它的要求与准则。

2.家庭

在任何社会中,家庭都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家庭之所以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人社会化关键性的生命早期阶段,正是由它主要负责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在家庭中建立起其最初的亲密的感情联系,学习语言,并开始将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内化。对于幼儿来说,家庭就是全部天地,在家庭以外,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因此也不会对其从家庭成员那里学到的东西加以比较和评价。

家庭中的社会化大量是有意安排的,但也有不少是无意识地进行的,例如,家庭内部的社会相互作用方式就可能在无意识之中为儿童长大后的行为和个性提供模式。

重要性的第二个原因是它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一种独特的位置,从出生之日起,儿童就具有了在某一种族、阶级、民族、宗教和地区的亚文化中的先赋地位,这些都可能会有力地影响到后来的其与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化的性质。

研究表明,儿童的人格和社会发展会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强烈影响。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权威型三种。专制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定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放任型的父母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只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忽略对规则的教导,不能适时教导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权威型的父母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独立性,又坚持自己合理要求;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一项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说明有效地培养出独立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孩子的父母,不是专制型的也不是放任型的,而是权威型的。专制的父母为孩子规划所有的事,将孩子训练成听话的机器,并不能帮孩子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放任型的父母很少向孩子强调他应负的责任,往往使孩子面对挫折无法适应。比较而言,权威型的父母试图强调与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相应的权利与责任的平衡,这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健全的自我,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乏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成为最独立而有自信的人。

3.学校

学校是社会正式规定的负责使年轻人社会化、学习特定的本领和价值标准的机构。除了传授技能和知识,学校还从事着直接向学生灌输价值标准的工作。学校里的社会化不仅通过它的正规课程进行,还通过从课堂编组活动计划到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的暗含的课程来进行。通过学校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必须保持整洁和严守时间、听课时不能走神,学会了保持安静,等待轮到自己的机会,还知道了他们应该尊重和服从那些在他们面前具有社会权威的人们的指挥。

在学校里,孩子们第一次处于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直接监督下,知道了有时服从别人并不是由于这些人给了他们爱和保护,而是由于社会制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规定。他们不再被看成是某个特殊的人,而是成了群体中的一员,共同接受群体规则的管辖。孩子们还学会了用别人评价他们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参与学校生活还减少了儿童对家庭的依赖性,形成了他们与更广阔的社会之间的新联系。

4.同龄群体

同龄群体指处于某一年龄阶段或年龄组的人组成的人群集合体,在同龄群体中,虽然也有年龄上的分界,但是,这种年龄上的分界是模糊的,其中有一个年龄幅度,不像同龄人所标示的年龄界限那么明显。它有四个特点,即:(1)明显的自发性,无须社会公开承认,完全是同龄者之间自发组成的;(2)强烈的表意性,成员间感情融洽,反应积极;(3)较大的流动性,它没有强制的纪律约束,成员极易变化;(4)领袖人物的自然性,同龄群体的领袖人物大多是自然形成的,并且在群属成员中有着较为公认的威信,起模范作用,其思想素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对其他成员有重要影响。

同龄群体对个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的群体规范和价值往往被个人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体系,而成为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和同龄人一起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多,受同龄群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父母对其的影响却在减少。当儿童逐渐长大,发现自己的一些兴趣和爱好在家庭和学校中不能得到满足时,便开始寻找同龄伙伴。在同龄群体中,儿童会体验到一些不同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新感受。首先,个体在同龄群体中会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参与大多数的活动,而不是接受某种权威事先的安排,他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同伴交往,建立或中断某种人际关系。这可以大大提高个体的独立意识,促进其学会灵活地扮演多种社会角色,增强人际交往和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其次,同龄群体会给予个体大量亚文化的影响。个体在同龄群体中可以摆脱家庭或学校环境中的那些社会权威的约束,自由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讨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沟通中产生共鸣,进而形成较为明晰的群体亚文化意识。这些亚文化包括共同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兴趣爱好、服饰发型、隐语、符号等。群体通过奖励遵守同龄群体规范的人、批评或排斥那些不遵守规范的人,对他们的社会行为和个性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

5.大众传播工具

大众传播工具包括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它们拥有众多的听众、观众或读者,无疑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新闻报道、舆论宣传、知识教育、生活娱乐等方式,为广大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奋斗目标、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等,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环境条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播的日益发达,它对人们社会化方面的影响显得日益重要。这种影响表现出形式上的多样性、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受众的广泛性,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例如,在社会生活中,报纸、杂志、电视上的商品广告会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起到引导作用。电视和电影中所描写的生活历程和塑造的人物形象,经常被年轻人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和直接模仿的对象。电视节目(包括广告)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人们可以从电视中得到许多关于人物、地方和事件的广泛知识,了解医生、律师、警察、科学家、艺术家等多种社会角色。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天涯变咫尺的视频聊天、足不出户的网上购物、表达自我的博客和播客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消费、娱乐等生活模式,网络对人们社会化的影响也已不容小觑。

第三节 社会化的教学实践实现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问题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此,高校应当构建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树立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理念

实践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不单指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高校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大实践观”,把加强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到关系学校发展的认知高度,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应遵循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要求,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动手动脑既是MIT的校训,也是他们的课程模式。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实践与创新结合,动脑与动手并重。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建立社会化的实践教学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新体制。高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理念和意识,促使教师和管理人员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化的实践教学改革必须要实现四个转变:(1)从模拟型向实战型转变,即要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2)由限制性向自主性转变,即要逐步增加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由学生自主性选择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案,解决新课题;(3)从验证性向创造性转变,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社会化的实践教学要走向多元化、多样化与综合化。

二、完善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制度

社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完善和健全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化的实践教学规范管理。院系要在学校有关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本系专业的特点制定本系的具体化的规章制度。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凸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主动适应市场要求,深入分析相关专业就业或职业岗位发展要求,确定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构建新的社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高起点、有突破,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办学特色。在教学计划的修订中,要突出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逐步建立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而又相对独立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学习和训练为主的开放的社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炼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切实保证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必须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贯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环节,将社会化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组成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社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设计和综合为主线,以科学研究和能力训练为依托,构建新的社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由“整合(学科综合实验)——分化(专业基础实验)—开放(研究性、创新性实验)”的实验教学模式,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加强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实现实践课程多样化、设计化、科研化。社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依据各学科各专业的特点,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明确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方面的目标,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并且根据专业的要求,设计出训练的层次;实验技能单项训练、操作技能应用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创新等等。使得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各环节前后衔接、相对独立、逐步提高。

三、加强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管理

做到明确责任,分级管理。学校相应职能部门,要对社会化的实践教学以及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基本建设进行统筹计划,制定和完善如何加强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的办法和措施。院系要成立实践(实习)教学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建设、研究、组织与实施工作。加强社会化的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应突出社会化的实践教学,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建立完备的各社会化的实践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从社会化的实践教学计划、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大纲、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用书、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实践课程考核实施细则等方面加强各主要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实践大纲对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以及考核方式、办法等每个主要环节安排作出明确规定,并适时进行修订。具体说来:(1)制定与完善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氛围;(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现代化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网络管理平台;(3)完善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评价要全面,既有理论教学的评价,也有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评价,建立激励机制形成竞争态势;(4)建立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组织。

四、改进社会化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与实际,建立严格的社会化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有计划地安排实践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外出脱产进修、短期培训、参观学习,以期造就高素质的实验队伍群体。同时,加强社会化的实践教学人员的考核与管理,建立起一套科学实用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改革社会化的实践教学考试方法,严格考核管理,突出过程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建立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评价体系。进行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效果分析为重点的社会化的实践教学考试改革,考试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更要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考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注重过程考核与能力测评。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干部听课制度、社会化的实践教学评估,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的社会化的实践教学检查以及期末社会化的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分析总结等,掌握具体情况,及时解决具体问题。学校将制定或修订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出题,审题,评分标准,阅卷及成绩分析的考核制度,推行科学化的考试方式,并通过课程教学总结,对考试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采取先进的评价方式,提高技能培养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在社会化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各种训练采取开放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行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相结合,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半开卷、开卷考试相结合,课堂考试与现场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五、加大社会化的实践教学投入,改善社会化的实践教学条件

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落实要有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条件来保证,所以政府与学校应加强对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外来资金,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校内外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增加投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试验教学环节,课外科研创新、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切实保障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各环节的效果。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教学实习基地是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外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选择条件好,能满足实践需要且交通便利的基地,建立一批能够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校外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基地所在单位的合作共建与广泛交流,提高校外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努力把校内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建成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社会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场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进行实验、实习的基本场所,保证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条件。加强校内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实验实习的场所,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的实验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参加论文(设计)等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条件。

高校要通过社会化的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社会化的实践教学来加快推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步伐,推动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类推荐
  • 只想和你好好生活

    只想和你好好生活

    往后余生,全赖有你。伴随成长脚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人生困惑,与亲人相处、与恋人相处、与爱人相处、与孩子相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靠着自己艰难摸索,但是一旦错了,便会给我们或者我们至亲之人造成内心的永久伤害。好在,我们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专业的知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拥有智慧和一颗柔软的心,他们就是心理咨询师。我们邀请了包括陈海贤、李松蔚、海蓝博士、青音等二十几位著名心理咨询大师,从他们最擅长的领域,分别解决了自我、对方、分别和亲密四个维度的亲密关系问题。期待以此书带给你蜕变,带给你与亲密之人的永远美好。
  •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卡伦·霍妮作品集)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卡伦·霍妮作品集)

    本书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经典力作。本书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系统批判,阐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内容包括: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弗洛伊德观念的一般前提;力比多理论;俄狄浦斯情结;女性心理学;文化与神经症;神经质的内疚感;精神分析疗法等。
  • 走开!拖延症:写给拖延症患者的自救手册

    走开!拖延症:写给拖延症患者的自救手册

    全书体例编排独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自测篇,再现拖延案例,并逐个解读,深入剖析。每一个拖延症患者都可以对症入座,从而认清自己。下篇是战拖篇,人以群分,拖延以类别,请你给自己挂号,请你对症入座,也请你自行对症下药。拖延,十分有害。你这个拖延症患者,是拖延让你将唾手可得的成功拱手让人。戒拖,势在必行。作者来告诉你怎样与拖延斗智斗勇,打得它毫无招架之力。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对于人生的意义,是帮助我们完善和超越自我,走向人生。本书以优美流畅的文笔,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心理学知识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一则则富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感悟人生,汲取心理学的营养,重新审视过往的人生旅途,并以新的眼光展望未来,塑造一个内心强大的自己,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人生。
  • 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本书精选了百余个生活小场景,呈现了心理学最基础的面貌,展示了心理学在职场、消费、爱情、生活、影视等领域拥有的神奇魅力。阅读本书,是一场奇妙的心理阅读旅程,你会慢慢发现,心理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深,而且,那些难解的生活现象本质上也没有那么深奥。
热门推荐
  • 每天读点鬼谷子

    每天读点鬼谷子

    本书以从先贤的思想中吸取营养,在创业时从实际出发、思虑周详,在事业发展过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职场竞争中认清形势、胜券在握,从而使我们能够在生活工作中捭阖纵横、潇洒自如,逐步达到人生的顶峰。
  • 缘木求鱼之我家编辑身价过亿

    缘木求鱼之我家编辑身价过亿

    白切黑小竹马默默守护傲娇小青梅十三年。牧云胡:“你喜欢文学,我为你踏足文坛;你想当作者,我转而放弃写书及家产继承权投身职业编辑,只为在你拼搏梦想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你说你喜欢他,我也愿意为了成全你的幸福,默默退场。可是如果你不幸福,对不起,拼尽一切我也要将你留在身边,再不放手。我捧在心尖儿上十三年都舍不得碰的人,不是给人欺负的。”某天冬日的早晨,沈鱼在晨曦的召唤下缓缓睁开眼睛,看着躺在自己身侧的男人,温柔地勾起唇角,想起自己似乎曾在某处看过这样一句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喜欢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力拼搏,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愿望和理想都能实现,相反,我们最不经意的一个回眸,可能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最期待的。】沈鱼:“我亲爱的牧先生,早安。”
  • 皇后她连夜社死
  • 离凰:深宫冷后

    离凰:深宫冷后

    她,杜暖暖,一道旨意让代替被杀姐姐进宫拜见太后的她留至宫中;他,李弦,高高在上的封建帝王,因误会她被他百般刁难,一场虐心又虐身的虐恋即将为你展开······
  • 联盟证道

    联盟证道

    机甲?天空之城?超文明产物!英雄联盟TOP1选手卢森,降临在异世大陆。在机械核心的帮助下,拥有在异世使用全英雄联盟所有英雄技能的强大能力!且看最顶尖的职业选手如何在这艰难的异世环境下以联盟证道!
  • 巴音阿门的春天(萨朗短篇小说集)

    巴音阿门的春天(萨朗短篇小说集)

    冰川雪岭与戈壁翰海共生,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映衬着一望无垠的林海,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新疆。该书收录了新疆先锋作家萨朗的短篇小说九篇,其中既有现实的关照,又有历史的荒诞。作者用细腻而不失大气的笔触,写草原,写雪山,写情感,写人性,勾勒出新疆浓墨重彩的美景与人生百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宝贝,你节操掉了

    宝贝,你节操掉了

    十五岁那年洛可可带着白若水,白若水带着她爹的青花瓷,跑了到H国去当了三年的练习生,结果回国的第一天就被各自逮会了家。又是一个三年,洛可可丢下俩孩子带着白若水,白若水带着肚子里的小包子,跑了!“喂,冰块,你家老婆跑了。”林笙雨满脸的幸灾乐祸。“给你老婆打电话。”陌玉一脸鄙视的看着那个老婆跑了都不知道的男人。双女主,宠文
  • 关情

    关情

    是谁,关住了心中的情与爱?是谁,在低吟浅唱情关难留?她本是皇家贵女,有着世间最尊贵身份,却因私生女之名受世人非议,更被亲人处处为难。看似平静的子夜宫暗生波澜,她无辜地被卷入其中,身染重病无药可救,偏有云澜不离不弃,运筹帷幄又万般柔情,护送她千里求医。当世事终了,尘埃落定,才知一切皆是爱而不得的先皇后死前设下的阴谋,然而母死姊伤,终是难免心伤。心如琉璃,碎若尘烟,她只能忘却所有,当过往如自己的名字一般,一场梦中年华……
  • 重生娱乐圈之名门盛婚

    重生娱乐圈之名门盛婚

    本文已出版。出版名《你好,小青梅》。她是山区里飞出的金凤凰,她是嫁入豪门的灰姑娘,她是娱乐圈光芒璀璨的三栖巨星,她是华娱传媒幕后最神秘的掌控者。她是这个世界最美丽的奇迹,她是林思琪,重生在残酷命运的转折点,于万众瞩目之中,成就屹立不倒的盛世传奇!……作为一个重生的妹纸,林姑娘最想做的事,和相爱的男人谈一场干净纯粹的恋爱。但素,谁能告诉她,为神马那个和她死亡时间一致的老公不见鸟!……他是十七岁就坐拥万千家财的青城首富,他是京城楚家流落在外的名门之后,他是寰宇集团皎若月华的美男总裁!翻手为云覆手雨,听说,私底下大伙称呼他,教父?风光霁月、清雅如玉,这是人前!冷漠凉薄、散漫桀骜,这是人后!……后来,林菇凉默默的发现,这一世的宋先生好难搞。那啥,还要搞咩?咩。……男主伪高冷真流氓,女主属性略呆萌。贴上甜甜哒小剧场:……【一、结婚】看着茶几上两个红本本,林姑娘目瞪口呆:“这是?”“结婚证。”某男淡淡抬眸,见她诧异,笑了笑,补充道:“我们的结婚证。”“我知道。”林姑娘一时语塞,脸蛋红红:“我是想问,嗯,为什么你会有我们的结婚证?”“哦?”某男微微挑眉,修长白皙的手指捏起其中一个,递了过去,散漫而笑:“给,你也有。一人一个。”林姑娘:“……”重点真的不是这个好吗?重点是,你为什么一个人就领了结婚证?!【二、萌宝】清晨,落地窗外阳光正好。林姑娘小口的啃着面包,看着对面三双漂亮清澈的琉璃眸子,语带试探道:“嗯。可能有个小宝宝以后要和你们一起玩了。”对面喝牛奶的三只小萌宝齐齐住口,仰头看过来。萌宝一:“没意见。只要不是弟弟就好。”萌宝二:“没意见。只要不是哥哥和弟弟就好。”萌宝三看着麻麻欲哭无泪的一张脸,话锋一转,软软糯糯道:“麻麻,生个萌萌哒的小宝宝和我玩吧。只要不是哥哥就好啦。”林姑娘:……楼上下来的某男愣在当场,目光落在老婆平坦的小腹上,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怀孕鸟?能回到当夜戴个套么?【一对一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娱乐圈元素,豪门总裁系,《影后》姐妹篇,林思琪和宋望重生的故事,亲爱滴们,欢迎跳坑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