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阳
摆在我面前的厚厚一摞书稿,囊括着两大部类内容:一类是新闻论文,一类是散文随笔。
作者都是同一个名字:段晓华。
段晓华者,河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也。过去看过不少她主持的栏目:《晓华影吧》的俊爽、飘逸,精辟与生动;《晓华探案》的洒脱、蕴藉,逻辑与犀利,都给人留下了过目不忘的印象。至于她本人,端庄而不矜持,大气而不粗疏,优雅而不造作,低调而不消极。像一池春水,虽然也会有“吹皱”的时候,但总是澄澈见底,潋滟生姿。
电视主持人是抛头露面的职业,也往往被人讥为“吃青春饭”“当话筒架”,或者“有头脑,无心眼”“动口不动手”等等。虽然这是一种偏见,但在这个“特殊群体”中,真正有写作能力和理论功底的,真正是即兴演播或出口成章的,可以说是勉为其难,少而又少。这其中涉笔成趣、著书立说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曾经有人给我说过,段晓华所主持的节目,很多都是她自己执笔写稿,我开始有点讶然。后来,看到她的特别节目解说词结集,才深以为然了。她的文笔,如行云流水,脉络清晰,文采斑斓,有一气如注之畅达,无刻意雕琢之晦涩;有意气风发之韵味,无自恋自娱之墨渍。可以说是,有思想,也有温度;有品位,也有个性。
晓华的论文作品,都是她在工作实践和学习探索过程中的理论观照和心得体会。无论是选题、立意,还是论证、例证,都贴近实际,独具只眼,在回应时代的声音之中谱写自己的心曲,在自己的所思所感中寻找理论的光点。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朝一夕的思考,一心一意的执着,经验上升成为规律,知识升华成为智慧,实践抽象成为理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方面,都可以从晓华的论文中得到验证。
晓华的散文作品,别有一种韵味和境界。看似“闲情偶寄”,实则寄慨悠远。或叙事,或述志,或缘情,或铺彩,或素描,或穿越,都是“走心”之作,都有一份“真性灵”在。这里没有世俗的功利,也没有病态的呻吟;没有另类的乖僻,也没有大众的喧嚣;没有二次元的虚幻,也没有自恋式的卖弄。她对生活的感悟是细腻的,对时代的讴歌是真诚的,对自我的解剖是坦然的,对未来的追求是热烈的。无论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烦恼,无论遭遇到什么样的“一地鸡毛”,她总是能为自己的心灵开辟出一块晴朗的天空。
理性与激情,在段晓华的作品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论文与散文,也使我们读到了一个真实的段晓华,一个获得全国金话筒奖的段晓华。
这是一位主持人的风度。仪态从容不迫,举止优雅大方,敬业而又精业,职业即是专业。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气;唇齿之间,吐纳珠玉之声。与时代同频,与观众共情,用自身的真善美去传播真善美,用一颗平常心去体味天下人。
这是一位主持人的温度。情系观众,怀抱真诚,自己春风拂面,观众才能如沐春风。慈悲心怀,人文关怀,人间情怀,应该是“温度”的热量所在。话筒传递的不只是声音,更是一份关爱,一份温暖,一种情义,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诚意、善意和爱意,应该是主持人话筒的三大构件。
这是一位主持人的向度。有追求,才有目标;有责任,才能担当。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向”字。舆论有导向,思想有方向,专业有取向,职业有志向,应该是节目主持人时刻把握的“向度”。这个“向”,就是指南针,就是“定盘星”;这个“度”,就是契合度,就是分寸感,就是对于事物质的量的把握。
这是一位主持人的力度。力,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原动力、作用力。所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都离不开一个“力”字。“有理说不出,说了没人信”,就是软弱无力和无能为力的表现。“力度”,不仅需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更需要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诉诸实践,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
这是一位主持人的维度。“播”与“说”,是表达方式,能够支撑“播”与“说”的是“专”与“博”。胸无点墨,何以出口成“章”?心源枯竭,哪来口若悬“河”?互联网时代,主持人的“维度”不但应是“多维”的,而且还应是“高维”的。理论功底与文学功底、逻辑能力与写作能力、专业水平与直播水平,是今日主持人的职业性需求。明乎此,全媒型、专家型、直播型、工匠型也就成为当今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标配和类型。
率意概括出主持人的这五个“度”,是读段晓华论文和散文后的一点感觉,并不是说段晓华就是“五度”型的样本了。令人欣慰的是,晓华在这五个方面,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尝试,而且颇有成果,这本集子的出版就是一个例证。她的主持风格,她的话语形象,她的理论兴趣和文学情怀,在这部书里都有着比较充分的展现。只要认真品味一下这些文章,就会充分理解一位主持人的志向、追求、梦想和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也是我们认识新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一种读本。
记得前年闻知晓华获得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奖时,曾随手为她题写了一首诗表示祝贺。现移赠于此,权作结尾:
男儿事业女儿身,襟抱文章剪剪春。
深致兰心培嫩蕊,无端锦瑟自清音。
千屏虚幻连城璧,一案精磨话筒金。
只管登攀休问顶,绝胜风景在山阴。
写于戊戌年端午日
(晓阳,本名杨诚勇,河南电视台原副台长,高级编辑,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广电协会驻会副会长,黄河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有《盛世微言》等多部作品集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