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26400000001

第1章 诗人的散文

I 阅读

献给伊丽莎白·哈德威克

莽原、都城、邦国、尘寰

选择无多因为身不由己

去路非此即彼……所以,我们当伫足家园

只是家在何方?

——伊丽莎白·毕晓普

《旅行的问题》

“如果没有俄罗斯十九世纪……我便什么也不是,”加缪在1958年一封向帕斯捷尔纳克致敬的信中如此说,后者是一群才华横溢的杰出作家之一。在过去二十五年间,这群作家的著作,连同他们悲剧命运的历史,在翻译中被保留、恢复、发现,使得俄罗斯二十世纪成为一次事件,这次事件具有(或将被证明具有)跟俄罗斯十九世纪同样决定性的影响,并且由于它也是我们的世纪,其迫切性和撞击力也要大得多。

改变我们灵魂的俄罗斯十九世纪,是散文作家们的一项成就。俄罗斯二十世纪主要是诗人们的一项成就——但不只是诗歌中的一项成就。对于他们自己的散文,诗人们信奉了最激烈的看法:任何完美的严肃性将不可避免地浸透着诋毁。帕斯捷尔纳克在其生命后期,把他青年时代那些出色、微妙的回忆录式散文(例如《安全保护证》)斥为可怖地追求现代主义和自我意识,同时宣称他当时写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真实和完整的,他的诗歌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更典型的是,诗人们都致力于诗歌的一个定义,把它当成一种事业,其固有的优越性(文学的最高目标,语言的最高状态)使得任何散文作品变成相形见绌的投机项目——仿佛散文永远是一种沟通,一种服务活动。“教导是散文的神经,”曼德尔施塔姆在一篇早期散文中说,因此“对散文作家或随笔作家有意义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曼德尔施塔姆说,散文作家必须对他们同代的具体读者发言,而诗歌总的来说则是对一个多少有点距离的、未知的读者说话:“与火星交流信号……是一项值得抒情诗人去做的任务。”

茨维塔耶娃认同这种把诗歌作为文学努力之顶点的看法——这意味着把所有伟大的作品,甚至伟大的散文作品,跟诗歌等同起来。“普希金是个诗人,”她在随笔《普希金与普加乔夫》中总结道,而“他这位诗人在‘古典’散文《上尉的女儿》中展示的力量,是他在别处所难以比拟的”。

茨维塔耶娃在概括她对普希金这部中篇小说的热爱时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看似悖论的态度,被约瑟夫·布罗茨基在他为茨维塔耶娃的散文集(俄文)所写的前言中加以发挥:伟大的散文,必须被描述成“以其他方式延续的诗歌”。像较早的伟大俄罗斯诗人一样,布罗茨基为他的诗歌定义取得一个漫画式的对立面:他把松弛的精神状态等同于散文。给散文并给诗人转写散文的动机,定了一个匮乏性的标准(“通常受制于经济考虑、‘干旱期’,或较罕见地受制于好争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给诗歌定了最崇高、规范的标准(其“真正的主题”是“绝对的客体和绝对的感情”),这样一来诗人就不可避免地被视为文学的贵族,散文作家则是中产阶级和平民;依此——布罗茨基的另一个概念——诗歌是飞行术,散文则是步兵。

这样一种诗歌定义,实际上是同义反复——仿佛散文与“散文味”是同一回事。而“散文味”作为一个贬词,意味着冗赘、平凡、普通、驯服,这恰恰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理念。(据《牛津英语词典》,最早以借喻方式使用这个词,是1813年。)西欧浪漫主义文学具有鲜明特征的主题之一,是“为诗辩护”,而在这辩护中,诗歌是一种既是语言又是生命的形式:一种强度、绝对坦诚、高贵、英雄主义的典范。

在现实中,文学共和国是贵族。而“诗人”向来是一种“贵族称号”。但是在浪漫主义时代,诗人的高贵与优越性已不再被画上等号,反而是扮演一个敌对角色:作为自由之化身的诗人。浪漫主义者发明了作为英雄的作家,这英雄是俄罗斯文学的中心(俄罗斯文学直到十九世纪初才起航);并且,碰巧,历史把修辞当成一种现实。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们是英雄——他们别无选择,如果他们要成为伟大作家,而俄罗斯文学则继续孕育有关诗人的浪漫主义概念。对现代俄罗斯诗人来说,诗歌捍卫不墨守成规,捍卫自由,捍卫个人对抗社会、对抗可怜粗劣的现在和群众的叫嚣。(仿佛散文最终的真正状况是“国家”。)难怪他们继续维持诗歌的绝对性及其与散文的截然不同。

瓦莱里说,散文之于诗歌,犹如走路之于跳舞——对诗歌固有优越性的浪漫主义假设,绝不仅仅局限于俄罗斯伟大诗人们。布罗茨基说,诗人转写散文,永远是一种衰弱,“如同疾奔变成小跑”。这种悬殊当然不是速度,而是质量:抒情诗的浓缩与散文的纯粹铺展。(那位精于反简洁的艺术、写铺展的散文的高手格特鲁德·斯泰因说,诗歌是名词,散文是动词。换句话说,诗歌的特殊天赋是命名,散文则显示运动、过程、时间——过去,现在,和未来。)任何曾写重要散文的重要诗人——瓦莱里、里尔克、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的散文合集都远比他或她的诗合集厚。文学中有一种东西,相等于浪漫主义者赋予纤瘦的声望。

诗人经常写散文,而散文作家很少写诗,这并非如布罗茨基所辩称的,是诗歌优越性的证据。按布罗茨基的说法:“诗人原则上‘高于’散文作家……是因为一个缺钱的诗人可以坐下来作一篇文章,而处于同样困境的散文作家,却几乎不会想到要写一首诗。”但是,问题肯定不是因为写诗报酬不如写散文,而是因为诗歌是特别的——诗歌及其读者的边缘化;以前被认为是正常技能的东西,例如玩一种乐器,现在似乎变成一个困难而令人望而生畏的领域。不仅散文作家,就连有教养的人士一般也不再写诗。(如同诗歌不再是背诵的东西这一尽人皆知的事实。)文学在现代的表演,部分是由文学技艺这一理念广受怀疑塑造的;是由技艺的真正丧失塑造的。现在,如果有谁可以用多于一种语言写一手好散文,似乎是极其难得的;我们惊叹某个纳博科夫、某个贝克特和某个卡夫雷拉·因凡特——但是,直至两百年前,这种技艺却是理所当然的。同样地,直至最近以前,写诗又写散文的能力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二十世纪,写诗往往是散文作家青年时代的闲混(乔伊斯、贝克特、纳博科夫……)或同时以左手练习的一种活动(博尔赫斯、厄普代克……)。诗人被假定为不仅仅是写诗,甚至不仅仅是写伟大的诗:劳伦斯和贝克特都写伟大的诗,但他们通常不被视为伟大诗人。做一个诗人,是定义自己只是诗人,是坚持(尽管非常困难)只做一个诗人。因此,二十世纪唯一被普遍认为既是伟大散文家又是伟大诗人的例子——托马斯·哈代,是一个为了写诗而放弃写小说的人。(哈代停止做散文作家。他成为诗人。)在这个意义上,有关诗人的浪漫主义概念,诗人作为某个与诗歌有最大程度关系的人这一概念,是很盛行的,而不只局限于现代俄罗斯作家。

不过,批评却是一个例外。诗人同时是批评性随笔的能手,并不会有损于诗人身份;从勃洛克到布罗茨基,大多数俄罗斯诗人都写出色的批评性散文。事实上,自浪漫主义时代以降,大多数真正有影响力的批评家都是诗人:柯尔律治、波德莱尔、瓦莱里、艾略特。散文的其他形式更加难得有人尝试,是与浪漫主义时代存在巨大差别的标志。歌德或普希金或莱奥帕尔迪既写伟大的诗又写伟大的(非批评性的)散文,似乎并不奇怪或放肆。但是,接下来的几代文学中,散文标准的分化——“艺术”散文这一少数派传统的崛起,粗俗散文或泛散文地位的攀升——使得那种成就变得远远更为反常。

事实上,散文与诗歌之间的边界,已变得愈来愈具有浸透性——被现代艺术家典型的极大化精神特质统合起来:创造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的作品。那个似乎特别适合于抒情诗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诗作可被视为语言手工艺品,此外再也没有什么可做的了),现在影响了散文中大部分具有现代特色的东西。正因为自福楼拜以来,随着散文愈来愈追求诗歌中某些密度、速度和词汇上的无可替代性,似乎也就更需要稳住文学中这个两党制,把散文与诗歌区别开来,并使它们对峙。

为什么总是散文而非诗歌处于守势?原因是散文党充其量只是一个临时联盟。一种如今可以涵括随笔、回忆录、长篇或短篇小说、戏剧的文体,怎可以不让人生疑?散文不只是一种鬼怪似的类别,一种被其对立面——诗歌——负面地定义的语言状态。(“我们要么作诗,要么作散文。任何不是诗的东西,不管是好是坏,都一定是散文。”诚如莫里哀《贵人迷》一剧中哲学教师所宣称的,这使得那个布尔乔亚发现他一生都在——真吃惊!——讲散文。)现在,它是一个笼统的词语,用来形容一套由各种正处于现代演化和高速溶解中的文学形式构成的全副装备,你再也不知道如何称呼它。作为一个用来描述茨维塔耶娃所写的那些不能称为诗歌的东西的术语,“散文”是一种相对晚近的概念。当随笔不再像它习惯上被称呼的那种随笔的时候,当长篇或短篇虚构作品不再像它习惯上被称呼的长篇或短篇小说的时候,我们就把它们统统称为散文。

二十世纪文学的伟大事件之一,是一个特殊种类的散文的演化:不耐烦、热烈、省略、往往使用第一人称、常常使用不连贯或破碎的形式、主要是由诗人所写(如果不是,则是由心中有诗歌标准的作家所写)。对某些诗人来说,写散文是从事一种真正不同的活动,使用一种不同的(更有说服力的、更理性的)声音。艾略特、奥登和帕斯的批评和与文化有关的报刊文章,虽然极好,但是不是以诗人的散文写的;曼德尔施塔姆和茨维塔耶娃的批评和应景之作却是。与曼德尔施塔姆——他写批评、报刊文章、诗学论文(《关于但丁的谈话》)、中篇小说(《埃及邮票》)、回忆录(《时代的喧嚣》)——相反,茨维塔耶娃在她的散文中提供了一种幅度更窄的体裁,一种诗人的散文的更纯粹范例。

诗人的散文不仅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密度、速度、肌理,更有一个特别的题材:诗人使命感的成长。

一般而言,它以一个包含两种叙述的面目出现。一种是具有直接自传性质的。另一种也具有回忆录的性质,却是描绘另一个人,要么是一位同行作家(常常是老一辈作家,或一位导师),要么是一位被爱戴的亲人(常常是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向别人致敬,是对有关自己的描述的补充:诗人通过他或她的赞赏所展示的力量和纯粹性,使自己避免陷于粗俗的自我主义。在向重要楷模致敬和回忆真实生活中或文学中决定性的邂逅时,作者等于是在阐述用来评判自我的标准。

诗人的散文,主要是关于做一个诗人。而写这样一种自传,写如何成为一个诗人,就需要一种自我的神话学。被描述的自我,是诗人的自我,日常的自我(和其他自我)常常因此被无情地牺牲。诗人的自我是真正的自我,另一个自我则是承载者;而当诗人的自我死了,这个人也就死了。(拥有两个自我,是悲惨命运的定义。)诗人们的大部分散文——尤其是以回忆录形式写成的散文——都是用于记载诗人那个自我的胜利崛起。(在诗人的散文的另一个重要体裁也即日志或日记中,焦点往往是诗人与日常的自我之间的差距,以及两者之间往往并非胜利的交易。这些日记——例如,波德莱尔或勃洛克的日记——充满保护诗人的自我的各种规则;绝望的鼓励性箴言;对危险、沮丧和失败的记述。)

茨维塔耶娃的很多散文作品,都是对诗人的自我的描写。在那篇关于马克斯·沃洛申的回忆文章《关于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活生生的文字》(1933)中,茨维塔耶娃描绘了那个剃掉头发、戴眼镜、刚出版第一本诗集的倔强女学生;沃洛申是一位成名诗人和批评家,在称赞了她的诗集之后,不宣而至来探访她。(那年是1910年,茨维塔耶娃十八岁。像大多数诗人,而不像大多数散文作家,她早熟地支配自己的天赋。)茨维塔耶娃充满深情地讲到沃洛申“求才若渴”,这,当然是对她自己的坦率承认。那些更直接地具有回忆录性质的文章,也是讲述诗人使命感的成长。《母亲与音乐》(1935)通过这一家人沉醉于音乐来描写诗人的抒情性的诞生;茨维塔耶娃的母亲是一位钢琴家。《我的普希金》(1937)通过回忆茨维塔耶娃童年最初几年与普希金传奇形象的关系,来讲述诗人激情容量的诞生(还有激情的特殊倾向——“我内心对不快乐、非相互的爱的所有激情”)。

诗人们的散文总是挽歌式的、回顾式的。仿佛被描述的对象按定义来说是属于消失的过去。场合可能是某个人的实际死亡——有关沃洛申和别雷的回忆录。但并不是流亡的悲剧,甚至不是茨维塔耶娃直到1939年重返苏联(她在苏联变成内心流亡者,并于1941年8月自杀)之前在流亡中所忍受的骇人匮乏和痛苦,构成了这种挽歌式的声调。在散文中,诗人永远都在哀悼伊甸园的丧失;请求记忆说话,或哭泣。

诗人的散文是激情的自传。茨维塔耶娃的所有散文都是为狂喜辩护;为天才,也即为等级辩护:一种普罗米修斯式的诗学。“我们与艺术的整体关系,是对天才的特别重视,”茨维塔耶娃在她那篇令人赞叹的散文《在良心照射下的艺术》中如此说。做一个诗人,即是一种存在状态,一种高昂的存在状态:茨维塔耶娃谈到她对“那最高的”东西的爱。她散文中具有一种跟她诗歌中同样的情感高扬的特质:没有任何现代作家可以使我们如此接近一种崇高的经验。就像茨维塔耶娃指出的:“没有人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但有人两次踏入同一本书吗?”

[1983]

(黄灿然 译)

同类推荐
  • 特别妈妈

    特别妈妈

    本书精选作者多年来发表过的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数十篇,如中篇小说《特别妈妈》《回家》《走过那座桥》《天上有一片云》,曾获“安徽小说对抗赛淮河文学奖”。作者对现实的立体交叉式的视角观察,独特的调动艺术手段塑造新的正面文学形象的能力值得肯定,以女性特有的清新雅致的笔触,塑造出一个个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主题深刻,思力深沉,语言质朴清新、格调高雅。
  • 出走十五年

    出走十五年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考察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间写下的小部分文章。作者的考察,路虽不少,但主要还是在寻找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因此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是双重的:行旅的艰难和思考的艰难。读者看到的这些文章,不管表面上如何轻松洒脱,字字句句都伴随着生命的全方位煎熬。考察中国文化的篇什被选编和转载得较多,这次选择主要偏向于作者考察世界文化的部分。
  •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阅读经典,会得到一种很好的阅读享受。在阅读中开始品读他人的人生,同时也开始规划你的人生。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所编选的文章在强调深刻性、哲理性的同时,更强调可读性和趣味性,因此读来如行云流水而无晦涩之感。会成为广大青少年关于阅读的美好的青春记忆,因为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你对世界的阅读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 百姓的祠堂

    百姓的祠堂

    历史上风水学说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正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关系,和中国人“天人合一”、亲和自然的价值观、审美观自有相吻之处。在历史上江西作为全国立祠最多的地区之一,至今乡间仍散落着蔚为大观的古祠堂,建祠祭祖的风气得以推广,也与朱熹、夏言这两位江西籍历史文化名人有关,历史上江西又是五次北人南迁的中转站,可以说,源远流长的宗族文化扎根于斯,却辐照着更为广阔的地区。既然宗祠建筑承载着一个宗族全部的历史情感、生活理想,以及维系情感、支撑理想的宗法关系,那么,宗祠建筑本身也就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因此,感受祠堂的建筑艺术及其装饰艺术,就是感受人们血脉相袭的思想感情、信仰崇拜、观念意识,就是感受众多姓氏各具魅力的生活史和精神史,并由此反观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风度,精神气质和心灵历史。
  • 萧红文集:呼兰河传+后花园+白面孔(套装共3册)

    萧红文集:呼兰河传+后花园+白面孔(套装共3册)

    本套装包括:《呼兰河传》包含萧红两部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经典名篇,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于死的挣扎。《呼兰河传》是其自传体小说,以率真细腻的笔调,再现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白面孔》为萧红散文合集。《后花园》收录的是萧红短篇小说,包括其第一篇小说《弃儿》和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书中所涉多为弱势人物,或描写他们的爱情,或讲述他们的抗争,或摹状庸常生活里的麻木……题材广泛,主旨多样,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编排,全方位展示了萧红在文学上的开拓尝试。
热门推荐
  • 向南而暮

    向南而暮

    一国女帝凉暮重生了,重生到了一个现代的小歌手身上,女帝表示,来吧,我无所畏惧!可是,陆大boss,你从哪里蹦出来的?陆大boss: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初遇,凉暮觉得陆南弦高冷霸气高不可攀。认识后……凉暮咆哮:陆南弦!你脸呢?!某人:要脸干嘛?我要你就好了。
  • 南辞塘笔录

    南辞塘笔录

    “你叫什么?”坐在太妃椅上的少女翘着二郎腿,白净的面孔,微红的双颊,乖巧的齐刘海和极其任性的笑容,竟然全部完美融合。“回小姐,我姓陆,唤作南生。”站在少女面前的男孩温顺的低眉,白白净净又泛着几分冷气。少女笑了:“南生,你爹娘怎的给你起这名?”“不知道,小姐”又是低声的回应,少女无趣的撇撇嘴,说道:“你怎么这么木讷?像个古时候的文人似的,你干脆别叫南生了,叫南辞吧!”有些潦草的决定,南辞就这样改了名字,少女放肆的笑着,笑声惊动了古树上的鸟,那是少女第一次说他木讷。那年,刚下了新雪,庭院里的雪像刚铺的柳絮,少女拥着暖炉,问着:“南辞,世界上真的有神仙吗?”南辞正从门外进来,刚泡好的雪茶倒入清底白瓷的茶杯,暖暖的水汽氤氲着,透着南辞泛红的脸,许久,南辞回答说:“有货或没有,都是小姐所期望的。”少女伸出红彤彤的爪子,抱着茶杯,不满道:“说什么云里雾里的,你真是个木讷的人。”那是少女第二次说他木讷。在之后,少女变订了婚,他不懂少女为什么不同意婚事,在他看来,那公子家境好,又温柔体贴,在神仙中算得上仙侣了,她怎么能不同意?”少女跳塘了,他终于明白,也终于失去。南辞先生前传
  • 三国志平话

    三国志平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客与侠客

    剑客与侠客

    无女主,不种马,慢热型。这个江湖,你想要的全都有。感谢阅读。
  • 云端有只团子猫

    云端有只团子猫

    一切,从一部综艺拍摄开始。在综艺拍摄的现场,有摄像,有灯光,有综艺导演,有场务,有明星,有狗仔,有劫匪,有警察,还有一只黑猫。而这本小说,主角就是这只黑猫。
  • 夫人你已被逮捕了

    夫人你已被逮捕了

    顾星辰前半生的宗旨永远占据世界富豪榜第一,后半生的宗旨:宠老婆!爱老婆!护老婆!如果说相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噩梦,那对于温清糖来说就是梦幻般的噩梦。不是说霸道大总裁总是一言不合就生气,一言不合就会被pass掉的吗?为什么她家的大总裁和别人相反的呢?温清糖有一天闲来无事跑来公司开始花样作死。“老公?”“大猪蹄子?”“顾长老?”“顾星辰!你给老娘死哪去了?”温清糖霸气叉腰怒吼。顾星辰从休息室苦哈哈的赶紧跑了出来:“老婆,我在给儿子换尿布啊!”(甜宠无虐,放心入坑!)
  • 御主之旅

    御主之旅

    根据计算,发现……不,是证明了人类将于2016年灭绝。为什么?怎么会?是谁?做了什么?面对众多疑问,迦勒底的研究者们陷入了疑惑。就在这时,示巴观测到了新的异变……西历2004年,在日本的某个地方都市。在这里,出现了从未出现过的「无法观测的领域」迦勒底将这里假定为人类灭绝的原因,决定执行尚处于试验阶段的《第六实验》那就是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将术者灵子化送往过去,通过介入事象,寻找出时空奇点,究明真相或予以破坏的禁断的仪式。其名为圣杯探索——冠位指定(GrandOrder)这是一切为保卫人类,与人类历史对抗,与命运作战存在的总称。「これは私達の物語、カルデア御主の旅々。」(这是我们的故事,迦勒底御主的旅程。)迦勒底御主,藤丸立香留(QQ书友群:627685074欢迎加入)(2群:725017317)大群主要聊该小说剧情走向设定,fgo及各种动漫等,其他游戏主去小群聊,入群请看大群置顶的五个群公告,谢谢配合
  • 女主是个钱罐子精

    女主是个钱罐子精

    [甜牙齿][1v1一百年不动摇][苏瓷x夙璃]快穿攻略男神,只为再世为人。紧追不放的男神笑道:“瓷瓷,撒个娇,就放过你。”苏瓷:人类套路深,只会欺负她这个钱罐子精!#女主甜乖软#隐藏大佬#被误会是青铜实则是王者#各类男神等你解锁#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仙武独尊

    仙武独尊

    一曲长恨歌,唱尽人间聚离合;一声痴情叹,诉尽红颜情难断;一腔英雄血,洒尽九州魂已绝;一柄青锋剑,执仗天下斩魔仙。修仙为尊,却是多情难舍,仗剑江湖,难断恩怨情仇。且看流云如何登上巅峰,仙武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