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600000012

第12章 佛教——了脱生死的不二法门(2)

苦,即人生存在的本质就是苦。它包括肉体和精神的痛苦,以及生命中永远无法满足的企望、追求,必然遭受的挫折,还有关于生存的焦虑。佛家将苦总结为八大类,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等。

集,即“苦”的根源。佛教认为,人生之所以充满痛苦,正因是“业”,即一个人过去或前世所想所为的积存;助因是“惑”,即各种烦恼的情绪。业又分为身、口、意三种;惑则有贪、嗔、痴、慢、疑、见六种。“业”和“惑”的结果,就是“苦”。

何业为重

阿难陀问:“身、口、意三业,何者为重?”世尊道:“意业为首,次口业,再次为身业。”只有意业清净,才能使身、口的举动言说端正,以利修习智德,培养健全的人格。只有抑制恶行、净化内心,才能建立人间净土、实现佛教理想。

灭。想要从世间诸苦中解脱出来,就要使烦恼永尽,就要断绝一切爱欲。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清净超脱的境界——涅槃。涅槃,又名寂灭,是一种熄灭了一切烦恼,超越时空、生死的境界。《杂阿含经》中说:“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道,揭示了断灭业、惑,走向涅槃的方法。早期佛教有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它从身、口、意三个方面规范了佛教徒的日常思想行为,其中“正见”最重要,意为正确的见解,也就是笃信佛陀传授的教义。后来,八正道又被归纳为戒、定、慧“三学”。

戒、定、慧

戒,约束佛教徒的日常生活纪律,后发展为极其繁多复杂的佛教戒律。定,又称“禅定”,即摒除一切俗世杂念,集中精神冥想,从而逐渐领悟佛法。慧,即经过长期的修行,终于领悟佛法,达到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

佛陀认为,有情众生是由“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类现象组成的。

色,就是包括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以及反映自身感受的色、声、香、味、触的五境。这是构成自我观念的物质要素。

受,就是身体的五根接触五境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受蕴”有三类,即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受。

想,由感触而变成接受的心理活动,例如与顺境接触所感到的欢欣快乐,或者与逆境接触所感到的悲苦,并且形成语言概念。

行,产生了苦乐感受的受取作用之后,接着产生的贪欲、嗔恶等心理活动,它特指思想中决定和支配人的行为的因素,如目的、筹划、决断、意志等。

识,指一切认识活动赖以发生的精神主体。早期佛教分“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佛教认为,人的善恶行为,并非记在生死簿中,而是随时积储在各自的识蕴之中,再根据善恶的轻重类别,感受不同的生死果报。

既然人只是“五蕴”的聚合,而这“五蕴”都是空而不实的,而且在不断地生灭变化,也就是“五蕴皆空”了。这样,一切的爱欲和执著就没有了根据。

⊙理念——四法印与六道轮回

四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静。它们是四项印证佛教学说的标准,若合乎这四项标准就是真正的教法,反之则不是真正的教法。

众生有生就有死,器物有成就有坏,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迁流不息的转变、生灭不停,这便是诸行无常。诸行无常,意在引导众生领悟“空”的意义,达至不生不灭的境界,以离苦得乐。

无常苦空

无常,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有生必有灭,没有恒常的存在。人生虽然有短暂的快乐,但终会不由自主地坏灭和离散。如果人类惑于贪、嗔、痴,忙于追求五欲,便会形成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佛教认为,要想减少痛苦,只有证悟“缘起性空”,去除“人、法”二执,用无我的精神,向善的方面努力,去建立人间的净土。

诸法无我,其中所谓诸法,是指宇宙、人生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相互依存的。离开了因缘和合,其性则空,这就是“诸法无我”。要做到“无我”,就要破除离开固执的成见,佛教称之为“我见”。

诸行无常与诸法无我,分别从“空”和“缘”两个角度阐述了佛性的真谛,是佛教宗教理念的核心所在。领悟这两个理念,对于佛教修行至关重要。

破除我见

我见,包括人我见、法我见。凡“有情”产生的“执见”,如我、人、众生、寿者等,属于“人我见”,又称我执;凡“法”产生的“执见”,如执、蕴、处、界等,属于“法我见”,又称法执。人、法二执,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缘散则离。

有漏皆苦,人们不明白世间和人生是“无常”“无我”的道理,产生贪欲、仇恨、愚昧偏见等烦恼心情,能使人丧失理性,就叫“漏”“毒”,在生死轮回中无法脱离烦恼的生命都是极痛苦的。

涅槃寂静,是佛教的理想境界。涅槃,意指烦恼之火已经熄灭,贪欲、嗔恚、愚痴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有烦恼都灭尽,也就是达到完全解脱的自在境界。

缘起性空

佛教的缘起论认为,一切事物与现象皆由因缘和合而成,都受因果规律支配。凡存在的就是缘起,既是缘起其性就为“空”——没有独立自性。世间没有非缘起之物,也就没有非性空之物。所以,《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另外,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会在六道中循环往复,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轮回。所谓六道,指的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一、天道。转生在天界者称为“天人”,生活美满,寿数也长,无忧无虑,终生充满幸福欢乐。可是,当他们气数将尽,最终衰竭坠落之时,也是很痛苦的。

二、人道。人,即常人,有形体,有智慧,但一生都处于生老病死的苦海中。

三、阿修罗道。与天道的天人有相仿的寿数和地位,然而地位稍次于天道。阿修罗们不服气天道,往往与天人争斗不止,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四、畜生道,指猪牛羊等家畜及野兽之类的低等动物。投生于此道者,智力低下,生命短暂,互相残杀,弱肉强食,受人奴役,任人宰割买卖。

五、饿鬼道。道中饿鬼肚大颈细,口中喷火,终身受饥渴折磨。他们常看见清泉,赶至泉边时,水又变为火。传说太过吝啬、贪婪成性的人死后会堕入此道。

六、地狱道。地狱里有上刀山、下火海、割舌、挖眼等酷刑,分不同罪孽,受不同的惩罚。传说前世作恶多端的人会被打入地狱。

上述六道中,天、人、阿修罗为“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则为“三恶道”。佛教认为,众生的善恶行为都会得到报应,修善的随福业而上升,作恶的随恶业而堕落,生生死死,在六道中轮回流转。只有修持佛法,才能跳出六道轮回。

⊙戒律——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

一个佛教徒首先要皈依佛、法、僧三宝,然后是持戒修行。佛教的戒律,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大乘戒律、小乘戒律;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居土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

五戒,又称在家戒,是佛教的根本戒律,所有佛教徒都要受持,具体如下。

一、不杀生。不杀害人、鸟、鱼、虫等一切生物,甚至连起杀意都不行。不过,对在家的信徒而言,不亲自杀生,只买已经被屠宰的牲畜,就不算破戒。

二、不与取。不与而自取,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财物,都叫做盗。所谓“不偷盗”,是不仅自己不去偷人家的东西,也不能教唆别人去偷盗,否则也是犯戒。

三、不邪淫。佛门弟子,出家的完全戒淫,在家的只是戒邪淫。“邪淫”指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的男女关系,或在不当的时间、场合发生性行为。

四、不妄语。不能随便乱说、乱写,虚伪夸张、借辞掩饰等,也都是不允许的。不仅自己不能乱说,也不能让别人乱说,甚至默认、点头、做手势也不可以。

五、不饮酒。佛教认为,饮酒会坏颜色、无威仪、损名誉、失智慧、致病、耗财、坠车、落水等。不饮酒则能使头脑清醒、信念坚定,有助于修行佛法。

佛法

佛法是十方三世诸佛超凡成佛的方法,有“教法”和“证法”之分。内容有三学(戒、定、慧)、三藏(经、律、论)、五论(因明、现观庄严、中观、具舍、律)。经典分显法经典(经、律、论)和密法经典(事、行、瑜伽、无上瑜伽等部)。

“八戒”也称“八关斋戒”,内容在“五戒”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以下三戒。

一、不装饰香花蔓,不使用香油涂身,不观赏歌舞娼伎。即不修饰打扮和观听歌舞。佛教之所以要强调这些,是担心信徒受到世俗的影响后,有了欲望的追求,而打乱正常的修行。

二、不睡、坐高广的大床。床,指供人睡觉的床,以及坐垫、板凳等。佛徒需要减少物质享受,追求精神的解脱,所以不睡、坐高大华丽的床。

三、不在非进食的时间进食。这是要求过了中午之后不能再进食。据说执行此戒后,可以身心轻爽,杂想妄念也会减少。

猪八戒

猪八戒,法号悟能,别名八戒。他本是天蓬元帅,会天罡三十六变身术,能腾云驾雾,善使九齿钉耙,却因醉酒戏嫦娥被玉帝贬到人间。谁料他又错投猪胎,生了个猪嘴猪脸。唐僧收他为二徒弟后,为让他戒五荤三厌,给他起名“八戒”。

沙弥戒,是在八戒上再增加“不非时食”“不持银钱”二戒。沙弥是梵文的音译,可意译为“永寂”,指息恶行慈、求取圆寂之道和涅槃之果。出家后不满20岁者就是沙弥或沙弥尼。此外,也允许已无法受比丘戒的老者受沙弥戒。

出家人到20岁时,正式受具足戒,成为僧人。其中,若犯淫、盗、奉、妄四戒,要被逐出佛门;若犯手淫、触摸女人的身体、诬陷好人等戒,则必须在僧众面前忏悔。此外,具足戒还包括僧人日常修行和生活的一些仪规,共达二三百条。

“戒”是佛教徒安身立命、修行解脱的基础。他们以戒律来约行为、砺身心,是断烦恼、达觉悟的基本途径。修持五戒者能使人不堕落,开始走上脱离轮回的道路;修持八戒、沙弥戒、具足戒等,则可使人广获善果,直至脱离生死轮回。

⊙观念——知恩报恩与转迷成悟

在人生观上,佛教倡导知恩报恩,反对忘恩负义。佛教认为,凡对己有恩的,都应念念不忘、设法报答,并认为主要有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佛恩等四恩。

在家庭里,最有恩惠的是父母,父母的养育和教导之恩,如高山大海。因此,对父母的孝敬、顺从、奉养,就是对父母恩惠的报答。

国家是我们生长的地方,也是父母、祖先生长的地方,我们的生命财产全靠国家的保护,所以我们应该以热爱国家、效忠国家来报答国家之恩典。

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花费了别人的血汗,所有人都对我们有帮助。不仅人类,还有动物,如狗替我们看门,牛替我们耕田,甚至蚯蚓也在日夜不息地翻松土地。所以,一切众生都对我们有恩惠,我们应当爱护众生,报答众生。

在佛教看来,以上三种恩惠,从家庭到国家,再到世界、宇宙,虽然有着亲疏、范围的广狭,但都是对“肉体生命”的恩惠。只有佛恩,才是对我们“精神生命”上的大恩典,佛帮我们认识真理、懂得做人之道,所以人应信佛、敬佛。

因果报应

佛教以缘起的存在去指示人生,善的因缘得乐,恶的因缘得苦,因而鼓励人们努力去以实际行动改恶从善,转苦得乐,去谋取人生的幸福。

成佛在于转迷成悟,“知恩报恩”是“成悟”的表现。“悟”就是不迷,“不迷”是圣者;“不悟”就是凡夫,“凡夫”是愚者。因此,报恩也就成为信佛之人的责任。据载,地藏菩萨曾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能悟出“离苦得乐”的真谛,才有可能脱凡成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住难容身、行无舟车等,都是物质缺少带来的痛苦。精神的痛苦则来自欲望,没有金钱想金钱,有了金钱想做官,有了官做想长命……终归是幻梦一场,一切成空。

佛教追求离苦得乐,就是教导人们转迷成悟,不要自寻烦恼,用清心寡欲解结去缚,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应看得透彻,不争不执;如果再依照戒、定、慧的法道修行,则能为自己解除痛苦,寻求快乐;而且还能帮助一切众生排难解忧。

根据修行者的思想层次和方便法门,佛法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前两乘是小乘,后一乘是大乘。追求自己的大幸福或出世解脱的属小乘,发慈悲利他菩提心、行利众菩萨行的属大乘。

自度与度人

大乘度人,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苦恼的此岸到达觉悟解脱的彼岸。小乘自度,修小乘者常是只顾自己解脱的“自了汉”,因而只可运载少量众生到达彼岸。

⊙礼仪——合十、问讯、礼拜

佛教传入中土后,一些传统仪式和仪规也随着传入,在以后漫长的发展中,又逐渐增入一些中国特有的仪式,有些仪式还传入民间,成了百姓的日常习俗。

佛教七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从一开始皈依佛门,就要对行为举止进行调整,而且在不同的阶段,应遵守不同的规矩,从“三皈五戒”直到“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在日常生活中,佛门弟子普遍要遵守行为规范,主要有24条,即:敬佛、敬法、敬僧、居庵、事师、事亲、居家、待客、读书、为官、经商、务农、司工、作务、礼诵、坐禅、受食、睡眠、入众、看病、寂居、出外、务丧、住禅堂等。

皈依三宝

皈依佛、法、僧三宝后,才算真正的佛门弟子。佛是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法,是经律论三藏,戒定慧三学法门,能令众生,返妄归真,转凡成圣。僧,是如法修持,以戒为师,弘宗演教,人天眼目,为世福田。

一般信众,对佛教有好感,也相信佛教教义,但不是正式的佛教徒。他们到寺庙里去,虽不用像佛教徒那样严格遵守仪规,但为了礼貌起见,也应注意自己的行仪,包括:入寺、进门、请教、称呼、合掌、问讯、烧香、拜佛、观赏、听经、法会(浴佛、普佛、课诵、忌日、朔望、拜忏、焰口、水陆)、用餐、如厕等。

合十,又称为合掌,即两掌相合,十指相并,平胸端直,集中心思,表示恭敬礼拜。合十是佛教沿用的印度古礼,古印度人认为右手神圣,左手不净,常区分使用两手;而两手相合,则表示神圣一面与不净一面的融合,表示返本还原。

问讯,是敬礼法之一,原是向师长、尊上合掌曲躬,请问其起居是否安康。问“是否少恼少患”,称为问讯身;问“安乐否”,称为问讯心。问讯时,两手相屈,曲腰至膝,操手下去,合掌上来,两手拱齐眉。佛教徒常以问讯结束拜佛。

礼拜,就是合掌叩头表示恭敬。这是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尊敬的意思。从广义上讲,礼拜的对象并不限于佛,对佛塔或长老、和尚等,均可以用礼拜来表达恭敬。但是,如果要拜的人正在剃发、说法或进食等,则不应该进行礼拜。

五体投地

也称五轮投地。“五体”(或称五轮)指两肘、两膝和头。五体都着地,为佛教的最高礼节。先正立合掌,然后右手撩衣,接着膝着地,接着两肘着地,接着头着地,最后两手掌翻上承尊者之足。礼毕,起顶头,收两肘,收两膝,起立。

如果到大殿拜佛,应该注意蒲团的位置,如供桌前的拜垫,是准备给拈香者使用的;中间的大蒲团,是主法者或方丈使用的,一般人不宜擅用,可以使用靠边的拜垫;或者不用拜垫就地而拜,这样更能表示对佛的恭敬。

■ 外来佛教的中国本土化之路 ■

任何一种信仰或思想来到中国,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自我,适应中国的人文环境,否则便难以立足,佛教也不例外。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适应了中国的环境,成功地与中国的民俗、生活方式融合,才得以扎根、成长、壮大。同时,佛教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

⊙佛教汉化——入乡随俗以求生存

任何一种信仰或思想来到中国,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自我,以适应中国的人文环境,否则便难以立足,佛教也不例外。

佛教传入中国后,曾一度被视为“入国而破国,入家而破家,入身而破身”的洪水猛兽。因为它不愿服从中国的纲常伦理的管束,坚持认为僧人是方外之宾,即便见了君王也可以不跪拜。这让中国的封建卫道士极为不满。

同类推荐
  • 木兰溪 木兰江 木兰河

    木兰溪 木兰江 木兰河

    本书内容包括:入海口、镇海堤、三江口、宁海桥、涵坝闸、熙宁桥、木兰陂、南北洋、石马街、坝下城、虎啸潭、东西乡等。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书读完了

    书读完了

    时隔十年后,金克木名作重磅归来!梁文道《开卷八分钟》首推书;钱文忠、张汝伦、陈平原联袂推荐!一代学术大家卓越的读书方法,一位文化传奇特殊的学习路径。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本书将展示给您历史中的种种玄机:关于攀升的学问,关于明哲保身的计策,关于统驭天下的智谋,关于处世的哲学,关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争斗……带给您的必是耳目一新的感受!当您掩卷而思时,您会发现这是历史、文化与智慧最完美的融合体!
热门推荐
  • 暴食I起源

    暴食I起源

    在这个教会与王国和平相处的世界,有一种名为“食灵”的神秘精神,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注意。在一次抓捕“食灵”的本源“女神”的行动中,意外却发生了……面对这场种族的危机,人类又会如何应对?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人类好凶残

    人类好凶残

    这天、夏羽在扣扣平台叫了一个顺风车。这就是自己约的顺风车?嘿嘿,不要奇怪嘛!赚点油费而已!“好嘛…………。”什么时候,夏帝国的拖拉机,都加入了滴滴平台。拖拉机,拖拉机啊!元力学徒、元力武士、元力大师、元力宗师、元主、不朽、元圣、元神。
  • 生死之间

    生死之间

    当剧烈摇摆着的运沙船挣断了缆绳被激流冲走的那一刻,王子明的心紧紧地揪了起来。他知道:苗国兴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 凉夏,我又想起你了!

    凉夏,我又想起你了!

    无数次的擦肩而过只为你的一个转身,无数次的遇见只为你能熟悉我的存在,凉夏:温瞳你温暖了我一生!温瞳:凉夏你惊艳了我一生!凉夏/温瞳:我想你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东方巨龙

    重生之东方巨龙

    小说讲述的就是一群小人物通过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新书《巨富从摆地摊开始》发布,恳请家人们支持。
  • 我即是赛博坦

    我即是赛博坦

    太阳系地球,太阳系地球,史上最不负责任系统跑路啦!系统随便附身,胡乱改造,只剩下可怜的宿主,成了半个机器人。我实在没办法,只能埋头苦读,自己改造自己,终有一天,我要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赛博坦!——机械意志-图图·陈
  • 刁蛮千金别太坏

    刁蛮千金别太坏

    【绝对温情】他是邪魅温柔,帅气多金深藏不露的财阀贵公子,她是刁蛮任性,漂亮野蛮语出惊人的豪门坏千金。片段一:夏暖熙里里外外桌上桌底翻了个遍冷着眼问,“喂,我家暖阳呢?”“炖了。”“……”他竟然把她拿来整他的蛇给炖了?!!片段二:“我看你待会怎么出来见人!”夏暖熙将男人的衣服从里到外一件一件的丢进了垃圾桶,却在回去看后续发展的时候被抓了个正着。片段三:“你就为了这么个货色甩了我?”夏暖熙在他女伴面前把戏演足,当事人噙着笑看她把戏演完,“你既然对我甩你的事如此耿耿于怀,我们再续前缘如何,嗯?”刁蛮坏丫头对抗邪魅妖孽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温情无限,敬请期待。
  • 网王之绝对女王

    网王之绝对女王

    一夜之间,拥有的东西尽数失去,是什么滋味?“涂成宇,你和李小可,注定不会有好结果。”她带着满腔恨意,自楼顶坠落。再次睁眼,却发现自己重生在网王的世界,这个世界,与现实世界重合。“我不仅要他身败名裂,我还要他生不如死!”誓言已定,她的一场计谋,花费了她整整七年的时间。七年,也让他闯入自己的心中。“我会好好保护你,相信我好吗?”他静静地看着她。潸然泪下,她轻轻点头。我可以……再相信一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