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600000002

第2章 通三教九流—— 洞明生存般若智慧(1)

本篇是思想篇、理论篇,重在以简练的笔墨,深入浅出地阐明儒、释、道三教,以及墨、法、名、阴阳、纵横、杂、农、兵、医九大思想、学术流派的思想精髓。这些思想,既体现了“终极关怀的觉醒”,蕴涵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层次思考,又饱含着高尚的社会人文情怀;既有出世的洒脱淡泊,又有入世的脚踏实地;既有普度众生的博爱之心,又有治国为民的高瞻远瞩。总之,其中满贮着的,是生命的大智慧。

儒教——不是宗教胜似宗教

儒教站在人生之内,逆觉体证宇宙万物的本源,追寻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审视人的命运、生存的意义,以及人对天地万物的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儒教圣人学说,千言万语,无不是为了将人教化成具有爱的情感,明人伦、守秩序,达到道德自觉的君子。

■ 千年儒教的命运流变 ■

秦汉之前,儒家非教,只是一个影响较大的思想流派。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一跃登顶,由“家”入“教”。作为封建“宗教”,其“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教义一直钳制着人们的思想,以致近代有识之士要“打倒孔家店”。作为思想学说,儒学这两千多年来经历了六种历史形态,即子学、经学、理学、心学、气学、新学等。

⊙儒教——是不是宗教

儒,最早是举行仪式或祭祀时的司仪,后泛化为知识分子的通称。《说文解字》中说:儒者,柔也,术士之称。《汉书》中说:有道术者皆为儒。《法言》中说:通天地人曰儒。《论衡》中则说: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儒”出身于“士”,又以教育和培养“士”为己任,是“师者”。孔子首倡私学,其学生子夏、子游、曾参等皆为名师。因此,“儒”便逐渐成了孔门弟子的专称。

另外,关于“儒”,孔子还曾告诫弟子,要为君子儒,不为小人儒。

“君子儒”与“小人儒”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三国演义》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儒教到底是不是宗教?世人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儒教没有受到崇拜的人格神,没有“天国”或“极乐净土”,也没有超脱凡俗的出世思想,因而不是宗教。其实,出于下列原因,也可将其视为宗教。

第一,有专门的祭祀场所。孔子死后,其故宅率先成为祭祀场所。在孔子逐渐被神化后,供奉他的“文庙”也日渐增多,20世纪初达到两千余座。而且,古代学童入私塾就读,每天上下学都要向孔子牌位磕头敬礼。

第二,有自己的教义。儒教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当成宗教来信仰,封建宗法制度与神秘的宗教观念融为一体,信奉“天地君亲师”,而“四书”“五经”就是儒教的“经书”。

第三,有自己的宗教仪礼。宗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一套祭祀的礼规仪式。两千年来,人们逐渐在祭孔大典中加入佛教、道教的宗教仪式,仪式日臻完善,宗教色彩更加浓厚。

不过,儒教不同于一般的宗教。

一者,它神秘成分少,无天堂、地狱、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

二者,道教有三清、四御、天仙、地仙、散仙等;佛教有佛、菩萨、罗汉、天神等;孔庙中虽有“四配”“十二哲”等,但更像纪念堂,没有神仙派系。

三者,佛寺、道观、教堂、清真寺等都有专门神职人员,且世人入教有定规、定仪,佛教、道教更有“出家”“在家”之分,而儒教则无专门的神职人员,信徒入教也无固定的仪式。

把“俗人”变成“僧侣”

儒教以中国封建伦理“三纲”“五常”为中心,吸取佛、道的宗教思想和修养方法,提倡“存天理,去人欲”,使宗教社会化;把俗人变成僧侣,使宗教生活、僧侣主义、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偶像崇拜渗透到每一个家庭。——《宗教辞典》

儒教到底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思想学派,还是世俗意义上的特殊宗教,难下定论。但不管怎样,儒学的观念主张,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土壤中,世代炎黄子孙无不深受熏陶和影响。以此说来,儒家究竟是“学”还是“教”,似乎已不重要了。

⊙周礼——儒学的先声

提起儒教,人们便会想到孔子,但实际上,“周公制礼”才是儒学的先声。周公姬旦,儒教之“元圣”,孔子之偶像。孔子晚年曾叹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对孔子的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当摄政王。后来,他平定了“三监”叛乱,使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之后,他便在夏礼和商礼的基础上,以“亲亲”和“尊尊”为指导思想,综合本族的风俗习惯,制礼作乐,建立了一整套典章制度,史称“周公制礼”。

周公吐哺

周公曾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沐浴未毕,用餐未完,便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可谓求贤若渴。所以,曹操才叹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制礼,内容广泛,大到国家政治制度,如宗法制、分封制和国家重大活动的礼仪制度;小到个人日常行为规范,如婚礼、丧礼、成人礼、祭祀等,无所不包。

根据周礼,周王为天下共主,称天子,为大宗,其叔伯、兄弟则为小宗,此为“宗法制”。天子之下为诸侯,诸侯又分爵、分等,此为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组成一套系统、严格的礼仪制度。

另外,商周两代非常重视祭祀与征伐,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祭祀有隆重的仪式,出征、会盟、饮宴、婚嫁、丧葬等,都有不同的仪式或乐舞。

总之,周朝执政者试图使周朝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人们生活及思想,都符合礼的要求,做事以礼为准则。

此后两千多年,虽朝代屡更,但西周时所确定的各种礼制多得以传承。如办丧事时禁止谈笑,邻居有丧事时不许在街巷唱歌,听音乐的时候不要唉声叹气等。其婚姻制度中的“六礼”和“七出三不去”,更是中国聘娶婚的源头,影响至今。

“六礼”和“七出三不去”

六礼,西周礼制所规定的婚姻成立的条件。即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六大程序来完成。

七出是解除婚姻的具体条件。一是无子,二是淫,三是不顺父母,四是口多言,五是盗窃,六是妒忌,七是恶疾。

三不去是对七出的限制。一是有所取无所归,即妻子家族散亡的不可休。二是与更三年丧,即曾为公婆服丧三年的不能休。三是前贫贱后富贵,即娶妻时贫贱,后来富贵的不可休。

古时决定婚姻的缔结与解除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才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木头抱着走”,才会有《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陆游的妻子唐婉的离婚悲剧。

周公不仅以自身的品格和能力为儒家提供了理想的人格典范,而且他所制的“周礼”也为儒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儒教的源头就在周公。西周初年的礼乐制度和典籍文物资料,多保存在《周礼》和《尚书》中。

⊙子学——儒学的创始

子学,这里指“诸子之学”中的儒学。春秋战国时,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高潮,孔子是最早鸣起的巨子。通过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广泛传布,儒家成为显学。

春秋时期,孔子施教,讲授德行、政事、言语和文学。其中,德行居首,其核心为“仁”。将德行排于政事之前,表明孔子已有内圣重于外王、德行重于政事之意。

德行主要表现为对礼的遵从和践履,仁德修养是践礼和政事的基础,是诗、书、礼、乐的灵魂和根本。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自己“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他看来,仁虽为一种内心修养,却必须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于人事上磨炼和体现。

孔门三戒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就是孔子给出的人生修养要诀: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贪。

战国时代,杨朱、墨翟的学说充斥天下。儒者孟轲愤然而起,祖述尧舜,宗师仲尼,滔滔雄辩,摧折百家,迎来了儒学的再次高潮,人称孟子。

孟子继承、发扬孔子“为仁由己”“与命与仁”的思想,大肆宣扬“修己以俟命”。修己,即力求使自己的言行合乎仁义,至于效果如何、结果怎样,一盖听凭天命。也就是说,只管我能主动管的这一头,我管不了的那一头,不妨洒脱对待。

孟子还完善了孔子“知天命”的思想,提出通过命运发展的内在规律──天数循环,来认知命运的新学说。另外,他对自己的才识十分自信,曾言道: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浩然之气

孟子善养“浩然之气”。他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可见,浩然之气充塞天地之间,极为浩大、刚强。它是正义和道德积累的结果,是不能靠伪善、伪义、伪德来获取的。

战国末年,养士风起,稷下尤盛。荀况应时而出,三为祭酒,后为老师,洋洋洒洒,气盖群伦,使儒家学说又现辉煌,人称荀子。

荀子是先秦儒家中的一位理性主义大师,他对命运问题,对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对于命运,他提出“修身端行,以俟其时”,即强调“命运”与事物发展的时间、阶段的相关性。他还从唯物主义天道观出发,提倡以人力制服自然,做命运的主人。

化性起伪

荀子曾说,圣人化性而起伪,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在他看来,人性本恶,生而好利、纵欲,亟须后天文明的熏陶、感化。借助礼仪、法度和艺术等的“化性”,对人进行塑造,使人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即是“化性起伪”。“伪”,指后天的人为教化。

孔子讲仁爱,是要求把人当人看,而不是当做“会说话的工具”。孟子讲仁政,是要求用人学的观点治理国家,反对统治者的兽性膨胀。荀子讲礼法,是从人性的弱点出发隐恶扬善,谋求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总之,子学是奴隶解放时代人性觉醒的反映。

⊙经学——儒学的突起

春秋末年,孔子编撰了《书》,删定了《诗》,编订了《礼》和《乐》,作了《易》的一部分,并根据鲁国的史料创作了《春秋》,形成了六经。此后,儒生们就以六经为课本学习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六经就已被人们公认为宝典。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存世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奉为最高经典。五经内容艰深、不易理解,却包含着宇宙秩序、国家管理、道德规范、日常生活的准则,所以研究经书便成为士子的必修课,经学由此诞生。

经学研究以注疏为主。“注”就是解释经文,“疏”则是对一些过于简要或年代久远的注加以解释。此外,如“考证”“集解”“正义”等,都是对于经书一字一句的详加研究,以期通过剖析、消融、说明经书,来解放思想、释放智慧。

注经之法有二: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注我固注我,我注亦注我;我不注六经,六经何注我!一人解释六经,有一人之儒学,一朝人解释六经,有一朝人之儒学;历代人解释六经,乃有历代之儒学。一部儒学史,就是历代儒者不断地解释六经的历史。

孔壁遗经

秦始皇焚书坑儒,先秦儒典几近绝迹。好在“竹简不随秦火冷”,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王府,拆孔子旧宅,从其夹壁中发现多种蝌蚪文古经书,有《尚书》《论语》《孝经》等。孔壁遗经延续了中国文化的道统,正是“天全鲁壁藏,不堕秦火虐”。

汉朝是经学的黄金时代,朝野内外诵经成风,《汉书》中说“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汉朝“以经义决狱”,是其治国为政的一大特色,也是经学繁盛的一大标志。儒生通过司法实践及官学、私学教育,移风易俗,将经学思想植根于普通民众中。

汉初一些年长儒者,或以口述方式默诵出已遭焚毁的经书,或把秦时冒险藏匿的典籍重新拿出,这些经书均以秦、汉通行的隶书写就,称为今文经。后来发现的孔壁遗经,以及众多得自民间的古典文献,都是用战国古文字书写的,称为古文经。

今文经学以《春秋》为“元经”,其主流就是“春秋公羊学”。董仲舒对于公羊学中灾异、符瑞、天人感应的阐发,引发谶纬之学泛滥。古文经学较少受“师法”“家法”的制约,较为自由,较为简明,也较为理性,与谶纬瓜葛较少。于是,今、古两派就开始互相争斗。

秘经

秘经,即纬书,是以“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为依据,附会儒家经义而衍生出的书种。它多以隐语形式,预言吉凶祸福、治乱兴衰,昭示上天旨意,推动了经学的神学化。南北朝以后,纬书受到查禁,仅有少量残篇存于《古微书》《七纬》等书中。

汉末,今、古文经学合流。唐初,南北经学统一。宋代理学兴起,“经学变古”。到了清代,大儒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近代学者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经学走向衰亡。

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1773部20427卷。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理学——儒学的完善

韩愈话道统,周子说太极,张载道气化,程子明天理。南宋有朱熹,平生注四书;综罗百千代,理学始大成。万物皆有理,理物皆有道。理学以道理物,又称道学。

汉武帝独尊儒术,儒教初具雏形,但其某些宗教特征尚待完善。后世儒者以封建伦理为中心,逐渐吸取佛教、道教的修行方法,创立了宋明理学,完善了其宗教特征。儒教信奉“天地君亲师”,把封建宗法制与神秘的宗教世界观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鼻祖,其思想已初具理学雏形。《宋史》说他:“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其弟子程颢、程颐,则最终将理学理论化。二程视“理”为最高的哲学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程颢的“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酷似佛教禅修法,程颐则大肆宣扬宗教禁欲主义。

正心诚意

理学要义在于“存天理,灭人欲”,在于“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不仅对小民,也对达官贵人,甚至要求皇帝也要“正心诚意”。据说,程颐凡赴宴只要得知宴会上有歌伎,他便会看也不看一眼就拂袖而去。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理学体系,标志着理学的成熟。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世尊称他为“朱子”。

宋元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为历代统治者尊崇,并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们全力以赴的修养目标。其所谓“天理”,无非是“三纲”“五常”等伦理教条。他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更偏重于封建道德、宗法制度、伦理纲常,带有鲜明的宗教性质。儒教虽无入教仪式,但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有大量的信徒,不仅读书人,连渔人、樵夫、农民都逃不脱儒教的无形控制。

世上无如人欲险

胡铨因弹劾秦桧被贬海外十余年,北归之日,饮酒题诗:“君恩许归此一醉,旁有梨颊生微涡。”以此来形容侍妾黎倩的一笑之美。朱熹就此认为其修养不够,并特地作诗曰:“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可以说,儒教发展到宋明理学,已经成为一个影响整个社会的宗教。它虽然缺少其他宗教的外在特征,却具有宗教的本质属性。例如,禁欲主义、“原罪”观念、蒙昧主义、偶像崇拜,注重自我反省的宗教修养方法等宗教属性,儒教全都具备了。

同类推荐
  • 文化批评的一鳞半爪

    文化批评的一鳞半爪

    本书收录之短文,除刊于电影杂志的若干影评之外,盖源于《光明日报》和光明网上作者的专栏文章,大部分文章基本因事而写、有感而发,共同特点是锁定当下的“文艺”和“文化”,聚焦“批评”,更属意于话题性和思想性,是一部颇具阅读性的文化批评杂文集。
  • 老子答问录

    老子答问录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仅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就不计其数。《老子答问录》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释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近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
  •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精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精

    《精》系《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之一,全套为《鬼》、《神》、《仙》、《妖》、《怪》、《精》。本书从“精”之概念缘起、如何成“精”引入,分篇细谈蛇精、狐精、虎精、鼠精、鱼精、树精、花精,将中国文化中典型的“精”以动物精、植物精分类集结。传说中的“精”幻化成人形,或为祸害,或造福一方,归根到底都是源于人类自身的想象,充分投射了人类在精观念中的文化主导性。精彩纷呈的“精”故事背后,又爱又恨的情感纠结之间,流淌的是民间信仰、自然崇拜。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300多个世界未解之谜,分为地球篇,动植物篇,历史篇,军事篇,人体篇,宇宙篇,恐龙篇,信息含量大,内容丰富。谜底层层揭开,真相娓娓道来;零距离接触世界文化和历史,全方位透视人性和历史智慧。
热门推荐
  • 一个杀手的二次元日常

    一个杀手的二次元日常

    虚空中归来的游历者,百万分不存一的实力。已及一个随时都会改变的世界。
  • 我们笑着离开了

    我们笑着离开了

    我们的故事是从那年你毛毛躁躁地撞到我开始……你活泼开朗,我沉静内敛,我们是两个极端,我也不知为何爱你,只知道,从见你的第一面起就没法忘记了
  • 喂!你们魔界吾皇是我宠物

    喂!你们魔界吾皇是我宠物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清朝最后一个盛世,便是康乾盛世。承民间鬼神小说中所记载的内容,康乾之治的繁荣与引导清朝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力,全基奠于一位鬼神的特殊能力。时间回溯到二十一世纪。骷髅抢夺新鲜的生命物?百鬼同行驾树叶,凌空翻腾聚餐?··········在这个科技发达的世界,这一桩桩一件件神秘而诡异的事件引起了国家特工组的高度重视。。一次次神秘力量的出现······国家级特工印花花,渐渐的意识到了这个世界上可能存在除人以外的东西···一次任务当中,印花花得了一个奇怪的铃铛,偶然间又救下了一只猫儿,不料却是个魔,而猫儿的本体恰巧在她的铃铛当中。在破了一件神秘案件后,印花花得到了三界中陨落的三大神器之一,随后,便释放出了被封印在铃铛当中的魔族吾皇!之后,印花花同魔族吾皇与妖王离晨等人,一同踏上了除邪卫国,破解奇案的征途。国家领导人也借着印花花之手,揭开了远古时期,发生的歼魔大战,导致时空隧道开启并崩塌,将三界中的妖、魔、鬼、仙、神卷入清朝至二十一世纪生活的乱象。就这样,现代与远古交叉相错生活着,众鬼魔妖仙神首次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成立了法学院。而更大的阴谋却渐渐滋生并壮大···
  • 帝女是怎样炼成的

    帝女是怎样炼成的

    偶然事故,高中生白小落穿越到异世,沦为乞丐。可一夜之间,又从乞丐华丽转变为帝国女继承者,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低调!低调!!低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是总有某人说白小落太高调。某人:“太高调了,落儿,这个东西太贵了,咱们是需要用金钱和实力来显示身份的人吗?”白小落一头黑线:“是是是,夫君说的对,这个真不需要!”某人:“但是某些奇趣珍巧,我们还真需要,您看这个东西......,它竟然是自动的。”
  • 不良婚约(全本)

    不良婚约(全本)

    落花的文是毒药,请慎入!落花作品,部部经典!风格独特,回味无穷!*********************************************他突然一笑说:“是,我是要结婚,但是和谁结婚对我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随便找一个吧。”他环顾四周,突然看见前面屋檐下坐着一个女乞丐,看上去又瘦又小又脏又邋遢。便走过去,用手一指:“就是她好了。左晨俊,一个香港的名流总裁,经营家族的连锁五星级酒店。偶然在路边捡了一个小乞丐,为了逃避父母的逼婚,与小乞丐签了个合同婚姻,婚期为3年。但是在两人的相处中,他慢慢发现自己不可抑制地深深爱上了她,她所带给他的不只是惊奇,更多的是难以决择的迷茫……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生死离别后,他们是否还会相聚?到最后,她还能带给他什么惊奇……**************************************************本书为浪漫纯情小说,情节扣人心弦,故事感人肺腑!先声明一下,本书为场景剧本,很小白,纯粹是为了放松心情所写的!不喜勿入!本书签约出版,此为网络版!**************************************************欢迎收看落花全本作品《奴妃妖姬》欢迎收看落花新作《神秘首席的契约》飘雪落花新文《傲龙宠凤之抢心记》正火热发布,喜欢古文的亲可以去看看哦!http://m.pgsk.com/186043/
  • 佛说四自侵经

    佛说四自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悦过重山来爱你

    悦过重山来爱你

    这是夏悦第三次穿越了,第一次穿越她是21世纪的一个发奋女青年,结果刚刚一考上公务员就遭遇了车祸,穿越到了修真世界,好不容易可以飞升成仙,结果天道发现她是异数,一道雷下来,然后就木有然后了……第二次她穿越到了仙侠世界,修啊炼阿,终于成了神,受封七品土地神,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但好歹也是一个神!丫丫的!就遇上了万年难遇的神魔大战,被魔尊的魔印一扫就拜拜了!第三次………简而言之,言而简之,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抽风女从现代开始的穿越到修真,然后到仙侠,最后又回到现代和我们的男主宠来宠去的故事!欢迎大家来看书!
  • 仙缘双变

    仙缘双变

    数百年前,为驱逐世间黑暗,奉天仙人率领仙界大军围剿魔尊,然而奉天仙人却不幸被魔尊阴影吞噬。挥之不去的阴影,勾起了他的心魔。在仙界的恋人,不忍看到奉天仙人痛苦的模样,化作圣光为它驱逐心魔。奉天陨落仙界,然元灵不散,与恋人一同坠入凡间。
  • 黑剑客与白书生

    黑剑客与白书生

    江湖有江湖的传说,庙堂有庙堂的神话有人一席青衫三尺风流有人回眸一笑乱了红尘有人以一己之力灭一国有天下第一危难之时身先死有人以九州为棋局落子天下有人白发如雪问天子薄情有人以身守国门,有城千年卫世人...........这是一个剑客与书生的故事,这是一个江湖与庙堂的故事
  • 绝宠废柴狂妃

    绝宠废柴狂妃

    她是高高在上的血族,却为了他化身成人,海誓山盟,非君不嫁。新婚之夜,身份曝光,被逼跳崖。她,是碧月大陆君家有名的痴傻丑女,却被陷害致死。当她成为她之后,会有什么不一样?在卑微庶女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惊世大身份?在丑陋样貌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惊世美颜?她步步为营,从声名狼藉到名倾天下!她坚持不懈,从丑女废柴到颜倾天下!在某位邪王看到她的第一眼,便指着她说:“我要她!”从此,他不再放手,他的海誓山盟她不敢接受,直到邪王将自己破碎的心摆在她的面前……君若素痛彻心扉,原来在自己的生命里,他早就已经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