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700000011

第11章 分清轻重缓急,工作才能举轻若重(1)

每天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如果我们不分主次地进行工作,那么到头来我们不仅“丢了西瓜”,很有可能我们连“芝麻”也没有捡到。使一些本来可以“生出效益的时间”白白地浪费掉。聪明的人,知道如何分清轻重缓急,如何提高自己办事的效率。要想掌控你的工作,就要分清轻重缓急,这样工作才能举轻若重。

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

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的观念非常重要,但它常常容易被我们忽略。

一般而言,我们每天都必须处理许多事务,但是大多数人的习惯都是,可以先通过处理好最次要的事情来实现自我激励,然后用饱满的热情再去解决最重要的工作。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经过一天大量的工作,大都已经筋疲力尽、疲惫不堪,几乎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考虑最重要的事务,并且所剩的时间也不会很多,因此,想要把它做好,真的很难。如果从我们自己的内心开始分析,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都有严重的畏难情绪,会无意识地回避最重要的工作。

一家成功企业在举行管理人才招聘会时,他们给应聘者出了一道题: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开着一辆车,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十分的可怜;一个是曾救过你命的医生,是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那种你做梦都想娶/嫁的人,也许错过,今生就没有了。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并用最充分的理由,将主考官说服。

参加应聘的人们提出了各不相同的答案,因为每一个回答都有他自己的道理。

有人说:老人快要死了,应该先救他。然而,主考官会反驳每个老人最后都只能把死作为他们的终点站。

有人说:先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你,这是个好机会报答他。同样,主考官反驳道:你可以在将来某个时候去报答他。

也有人说:我要把握机会,接近我心爱的人,因为一旦错过,可能永远不会再遇到一个让我这么心动的人了。主考官更加激烈地反驳道:人要相信缘分,是你的永远是你的……

大厅里,前来应聘的200人中,只有一个人被雇用了,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生命更重要的了。他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这道有点智力测验风味的考题,把大多数应聘者推向了一个进退两难的绝境。其实,我们的工作环境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在一系列以实现目标为依据的待办事项之中,有几个管理者能清楚地知道到底哪些事项应先着手处理,哪些事项应延后处理,甚至不处理呢?

会做事的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应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行事,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应该根据“现在做的,是否有利于更接近目标”这一原则来进行。这里所说的“重要程度”,是指一件事情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大小。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如果它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越大,那么这件事情就越是重要,它越是应该拥有优先处理的特权;如果一件事情,对实现组织目标毫无意义时,那么它就是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理智的人只会将它推迟延后处理。

在分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事”之后,如何“把第一位的事放在第一位”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要想成为一名高效的做事者,就必须克服自己以往的心理习惯,在开始每一项工作时,都必须首先让自己明白哪件事情是最重要的,哪件事情是最应该也是最值得花费最大精力去重点完成的,培养自己每天首先处理最重要工作的良好习惯。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会见效率专家艾维·利。见面时,艾维·利说自己完全有能力帮助舒瓦普把他的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

艾维·利说他可以在10分钟内,将一样能使对方钢铁公司业绩提高至少50%的东西交给舒瓦普。接着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在这张纸上依次按重要性写下你明天要做的六件大事。”大约5分钟后,艾维·利说:“现在你需要做的只是把这张纸放进口袋直到明天早上,明天你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张纸条拿出来,不要看其他的,只做第一项,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做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直到你下班为止。即使你可能用一天的时间只做完了第一件事情,那么也不要紧。因为你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封信,同时寄来了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他在信中说,和艾维·利的会谈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5年之后,这个当年鲜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在艾维·利的提示下,舒瓦普赚得了整整一亿美元。

我们做事的时候,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用各种重要性依次递减的方法,把一天的时间表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以至于根本不可能抽出一点“机动时间”去处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如果一旦有始料不及的意外出现,我们就不得不放弃计划中的重要工作,来应付处理这些突发事件,那么,理所当然今日没来得及完成的工作,就势必加进明日的工作表中。事实上,工作不是一次性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赛,给自己如此不断地加压,管理者一定坚持不了多久。因此,即使是没有突发事件的发生,管理者也应当每天留些灵活的“机动时间”,因为你也可利用这些时间去很好地处理一些较次要的问题;或与下属沟通、联络一下感情;也可休息一会,回想一下一天工作中的得失等。这样,管理者不仅可以从容地完成既定的任务,而且可以从容地面对明天的挑战。

花点心思去确定事情的重要程度,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办事习惯。

工作分清主次,设定优先顺序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被习惯束缚着自己的手脚,在处理问题时总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性,而不是按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这样的做法是被动而不是主动的,成功人士不可能这样工作。

时间管理的精髓在于:有主次之分,设定优先顺序。即把要做的事情分成等级和类别,先做最重要的事,再做次要的事。优先保证最重要的事情的时间,就能优先保证做好最重要的工作,从而能够从大局上控制时间的价值。

比尔·盖茨认为:那些高效率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时,首先都用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做事。

如何分清主次,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比尔·盖茨归纳了三个判断标准:

首先应该明白我们必须做什么。

这有两层意思:是否必须做,是否必须由我做。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你亲自做的事情,可以委派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督促。

其次应该明白什么能给我最高的回报。

应该用80%的精力来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精力做其他事情。

所谓“最高回报”的事情,即是符合“目标要求”或自己会比别人干得更高效的事情。

最高回报的地方,也就是最有生产力的地方。这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在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过去人们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孜孜不倦视为勤奋的标准,但在快节奏高效率的信息时代,勤奋需要新的定义了。勤要勤在点子上(最有生产力的地方),这就是当今时代“勤”的特点。

前些年,日本大多数企业家还把下班后加班加点的人视为最好的员工,如今却不一定了。他们认为一个员工靠加班加点来完成工作,说明他很可能不具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工作效率低下。社会只承认有效劳动。

再次应该清楚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满足感。

最高回报的事情,并非都能给自己最大的满足感,均衡才有和谐满足。因此,无论你地位如何,总需要分配时间做令人满足和快乐的事情,只有这样,工作才是有趣的,并容易保持工作的热情。通过以上“三层过滤”,事情的轻重缓急就很清楚了,然后,以重要性优先排序(注意,人们总有不按重要性顺序办事的倾向),并坚持按这个原则去做,你将会发现,再没有其他办法比按重要性办事更能有效利用时间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虽然有些都不是眼前最急迫的事情,但是对于长远、大局来说却有着重大的意义。比如锻炼身体,锻不锻炼眼前看不出多大差别,但是对于长远来说却极为重要,有极深远的效益。有些人不舍得在这类事上花费时间,实在很不明智,与长远计算的总账相比很不划算。

在效率的管理上,要兼顾长远性与急迫性,要高度重视对眼前虽不紧急但有深远影响的事务的处理。这一法则,把效率管理上升到了战略高度。

同类推荐
  • 学好关系学 事半功倍效

    学好关系学 事半功倍效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有出息 成大器

    有出息 成大器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迷茫、彷徨、困惑、孤单、挫折和泪水,也会体验到激情、信心、勇气、力量、憧憬和欢笑,就这样,我们沿着岁月的轨迹一路走来,我们一路收获着、品味着成长的果实。青春的成长不需要“软垫”式的援助,因为这是阻止我们成长的绊脚石,只有把它踢开,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成长的甘苦。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这本启迪成长智慧的书籍认真阅读吧!
  • 毕生求是一丝不苟: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毕生求是一丝不苟: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中华魂》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余年间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共分为6大章,80余篇故事,有名人的成功故事:张艺兴、“谋”女郎:张慧雯、央视主持欧阳夏丹、小彩旗、唐家三少、奥运冠军斯库林、诺贝尔文学奖爱丽丝?门罗……也有平凡人的创业故事:美团网CEO王兴、阿里巴巴资深总监谢世煌、3D打印煎饼的清华男、50岁选择创业的苏斯、把火锅店开在教室里的韩桐……展现无数个与命运抗衡的斗志人生。通过对这些人生历程的还原解读,让我们在每一个故事的背后得到启发: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在困难面前,只要你不妥协,没什么能打败你!
  • 生活中的关系学:中国式人情隐规则

    生活中的关系学:中国式人情隐规则

    关系学,纵另一方面脱,就是如何做人的学问。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叮嘱,先做人后做事。否会做人的人,就否会又大事可作。做事是一种技巧,做人则是一种德性,然尔,技巧易学,德性难修。学技巧靠的是聪明,学德性则靠的是悟性。《生活中的关系学》告诉你的就是做人的德性已及处逝的诀窍,谓你编制一张高智能的关系网。
热门推荐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唐晟春秋

    唐晟春秋

    一个穷困的小渔村崛起并最终称霸统一天下的故事。原本只是架空大陆上的宋国的分家——唐晟,主角赵忠信并无任何特殊的地方,唯有一颗改变天下恶政令天下百姓过上富足生活之心。由儿时的约定促成唐晟的崛起,并逐步走向消灭乱世,统一天下之路。经典战役不断不容错过!喜欢本书可以加入真孤道书友群一起探讨:146596152,欢迎喜欢本书的朋友加入探讨!PS·安利下,米思三力作《炮灰养成攻略》
  • 五城志

    五城志

    华夏大地经历沧桑巨变最终剩余以五城为中心的格局五城自远古城主举行会盟仪式后便形成了四从一的格局直到现在
  • 城市里的蒲公英

    城市里的蒲公英

    这是一个发生在繁华大都市的故事。一个心比天高的音乐学院大四女生有着遥不可及的明星梦,她在城市的地下通道邂逅了一个手拿木棉吉他的流浪歌手。这个心比天高的女孩儿叫李漠然,那个流浪歌手叫苏文生。李漠然为了她的梦想疯狂的寻求机会,一旦有了机会,她的内心就不平静,她疯狂地追随过去,就这样,在生活中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波澜。苏文生对于她来说就像一剂良药,总是很及时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用爱抚平她的伤口,她渐渐地适应了这剂良药,也理所应当感觉这剂良药应该出现在她需要抚慰的时刻。城市的浮华背后暗藏着太多人的悲伤,不光是李漠然,书中的其他人物都有着自己或大或小的梦想,他们就像是一个个蒲公英,带着自己的梦飘在柳庆市上空。在经历了一番风雨之后,终归是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扎下了根。
  • 舌尖上的花朵

    舌尖上的花朵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

    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为该系列其中一册,丛书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国民阅读文库”之“国学启蒙书系列”由权威教育专家及国学大师联袂编撰而成,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采用了双色注音的方式;书中精美的插图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让青少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这是一套为青少年读者倾力打造的国学启蒙经典读物。
  • 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酷总裁:媳妇带球跑

    冷酷总裁:媳妇带球跑

    五年前,变故重重,不绿找个鸭子还能遇到霸道总裁,好像老天跟她开了个大玩笑。使她遇到了生命中的恶魔,还赠送俩球???—————可爱分割—————————五年后,s市机场。甜美的声音在广播上响起:“尊敬的乘客你们好,请注意身边有没有两个精致的小孩。他们的母亲在寻找,如有见到告诉他们“你们的妈妈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们有名字叫‘大狗子’‘二狗子!”孩儿他爸:“这不是我起的名字。”众人:“what?”每章都会有一个搞笑段子,让你们每天都开心呀
  • 水货法师

    水货法师

    上辈子是渴死的,这辈子无论如何不能再缺水了。没错,我就只有水系元素亲和力,和你们这些动辄双系三系精通的魔法世界土著没法比。但是你要是真的觉得我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那你的脑袋一定是进水了。我自称水货法师是没错,难不成你还真以为我是个水货啊?!
  • 楠初冬夏

    楠初冬夏

    那年冬天林酒趴在桌上叫她一句“组长”她懒惰的从桌子上爬起来说“小九,别吵老娘睡觉”如今,两人形同陌路,当初高一(二)班的最佳搭档,不复存在小奶狗变大尾巴狼?老狐狸变小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