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0600000017

第17章 鉴人

黄遵宪不以梁启超为后辈,曾汇编诗文各-集,交梁启超审核。梁细读之后,对他说:“先生之诗,似胜于文;请扬前者,而抑后者,可乎?”黄很是赞同,遂单独出版了《人境庐诗草》。

袁世凯最害怕两支笔:一支是梁启超;一支是章太炎。他说,这两支笔,笔力千钧,抵得上几师军队。

章太炎(枚叔)与刘师培(申叔)在日本时并称“二叔”。章太炎曾说:“常人患不读书,而申叔读书过多,记忆太繁,而悟性反少。诚欲著书,宜三二载束书不观,少忘之而后执笔,庶可增其悟力云。”

章太炎曾对学生吴承仕和黄侃作过比较,说吴“文不如季刚,而为学笃实过之”。

章太炎戏语其五大弟子:黄季刚为天王、汪旭初为东王、朱希祖为西王、钱玄同为南王、吴承仕为北王。

吴大竹以巨幅白布自制大竹歌长诗一首,函请章太炎题诗一首。章作诗:“大块成天籁,因风尽鸣于;干霄何足羡,所贵在心虚。”乃讽刺其目空一切也。

夏曾佑50岁后,弃书不观,他说天下无可读之书,无可谈之人。对于当世学人,他说,“孙仲容吾敬之,章枚叔吾畏之,严几道吾友之。”

陈宝琛鄙徐世昌(菊人)为人,为之菲薄,说是徐送一部《四库全书》给法国人,因而得到文学博士,它已经不是面子上能掩饰了的事。时梅兰芳亦得文学博士衔,陈却加以称赞。他人问之何以厚此而薄彼,他却微笑回答:“春兰秋菊,亦各一时之秀。”

胡适《谈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说:“这五十年(指1872年至1921年)是中国古文学的结束时期。”胡适认为章太炎是古文学的“光荣的下场”,但不能救古文学的必死之症。

胡适曾说:“日记记得最勤的是赵元任,他专门记日常生活中芝麻绿豆的小事。”

张爱玲说,与胡适对谈,如对神明,“是像写东西的时候,停下来望着窗外一片空白的天”。

陈子展把所作的《水灾诗》给陶行知看,副题为《题仿洛阳体》。陶没有回答。但当陈称胡适诗为“胡适之体”而戏仿其《飞机赞》时,陶就讥胡是“个人主义的作家”。

吴承仕从来反对称他为“大师”。他对学生说:“太炎先生人称国学大师,但他从来是否认的。所谓国学本分‘朴’、‘质’两学,太炎先生对朴学是有精湛研究和新建树的。太炎学识渊博,我只是从他学得一点东西。当听到人称为‘大师’或称为‘王’时,压力很大,又无法解释,希望同学们免称尊号为好。”

苏曼殊从章炳麟学作诗,从陈独秀学汉字。人称他的译诗比自作的诗好,诗比画好,画比小说好。

康有为晚年别号长素,源自孔子的尊称素王。即他想以教主自命。后来章太炎对梁鼎芬说,康有为想做教主,未闻他想做皇帝。人人有帝王思想,本不足异,但想做教主,则未免想入非非。

章太炎曾说,广东人士首称儒有简朝亮,佛有苏玄瑛。

抗战时,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流徙四川,3人俱为新儒学家,号称“三圣”。故徐复观评:熊先生规模宏大,马先生义理精纯,梁先生践履笃实。徐并以三人与张君劢合称为“中国当代四大儒”。

梁漱溟谈起诸葛孔明,曾动容地表示:“我平素非常崇拜诸葛亮。我爱他的谦虚。一般人都认为他很有智巧,其实他很谦虚,愿意听人家指责他的话。谦虚谨慎是最可贵的品质,一个人自以为聪明,了不起,那就不行了。”

梁漱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下评语:“那本书在表面上好像是有一点儿价值的哲学书。”

田汉与吴天是文坛上的挚友。一次吴天写了一部剧本,发表在《戏剧春秋》上。该刊编者田汉看后,认为不成熟,便在剧本后面批曰:“新作家吴天,本剧未见成熟,行文颇觉枯涩,为比较起见,故暂行此。”

汪辟疆称学者得“传雅”两字真不易,平生所见,堪当此称的只有三人,其中两个人是嘉兴沈子培(曾植)、义州李文石(葆恂)。

汪辟疆在《光宣诗坛点将录》中曾以天伤星行者武松比拟黄遵宪,并说他“有改革诗体之意,其成就虽未能符其所期,然一时巨手矣”。

王国维写过《曲录》。郑振铎说,这是一部黎明期的著作,而不是一部完美无疵的目录。

马一浮与熊十力,本不相识。熊将所撰《新唯识论》稿寄于马。马素不轻易为人作序,但看过此稿本后,甚为钦佩,认为此书“将以昭宣本迹,统贯天下,囊括古今,平章华梵”。便将序文作好,以文会友,两人友情日深。

丰子恺平生最崇敬两个人:一个是李叔同(弘一法师),他由翩翩公子变为留学生、教师、道人,最后成为和尚;另一个是指点李叔同学佛的马一浮。

某女作家在大学上课时问:“我的文艺著作像哪个?”问之再三,吴世昌答:“弟子认为先生幸而生为女性,始能成为女作家中之翘楚;然而,小说方面描写之深刻辛辣,先生不及鲁迅远甚;至于新诗方面之隽永超逸,先生亦逊于徐志摩。”

王森然作现代人传记不为尊者贤者讳。他非常崇仰蔡元培,但在蔡传中引用沃丘仲子(费行简)《当代名人小传》评语,说蔡“帷不达情伪,易为人欺”。又说他的“《红楼梦索引》几不能自圆其说,识者嗤之”。

贺麟写诗,有“四海寻畏友,所以惟留人,一是东莞张,一是富顺陈(铨),张溥有如金刚石,钻研精选无比伦;陈心好似大明镜,万事无理无遁形”。其师吴宓见后,批了“状二友,二肖”。

刘盼遂一次曾云:“王国维用甲骨、金文研究社会历史,是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一个开创;梁启超的思想、学问开一代的学风;陈寅恪一向不开重课,精通多种语言,所以在学问上能沟通中外文化。”

周予同和周谷城两人,被史学界誉为“东西周”。周予同十分佩服周谷城的学问,他曾对人说:“周谷城的学问渊博,能一下子开设几门课;是万金油,可以随便搽。”

周予同与范文澜早年交往密切,他说:“范文澜对经学有很厚的根基。他的《文心雕龙注》,足可与乾嘉学者的著作媲美,是一部传世之作,真叫人佩服。”

1919年,宗白华与郭沫若通过向《学灯》投稿相识,两人都感到相见恨晚。宗白华称赞郭沫若:“你的诗是我最爱读的,你诗中的境界是我心中的境界。”郭沫若则对人云:“白华是我的钟子期呀!”

郭沫若说,常人以为郁达夫“颓唐”,其实是皮相的见解。1920年春,郭沫若从日本回国时,郁达夫写信规劝他不要为流俗所染,不要忘记海外的妻子。这给郭沫若铭感最深。

郭沫若与郑伯奇见面前,相互通信。郑的字迹与姑娘们的笔迹一样纤细,郭便认为郑一定长得很瘦小。但见面后,郭马上比喻郑是“东方的兴登堡”。

李一氓认为,郭沫若的学术成就:第一是考古学,第二是史学,第三是文学。

沈从文曾议论郭沫若写小说:“小说方面他应当放弃了他那地位,因为那不是他发展天才的处所。一株棕树是不会在寒带地方发育长大的。”

罗果夫(苏联塔斯社中国分社社长)曾问许广平,在中国,最了解鲁迅的是谁。许回答说:冯雪峰。

冯雪峰在延安和毛泽东谈话,冯告诉毛:“有个日本人说,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毛听了哈哈大笑,然后说:“这个日本人还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

毛泽东认为“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孺子”系指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冯雪峰承认这是“一个天才的解释”。但鲁迅的本意其实只是指海婴。

胡适常惜鲁迅《阿Q正传》未用绍兴土白写,以为若如此则当更出色。

许钦文第一部小说集《故乡》发表时,鲁迅便说:“描写乡村生活上作者不及我,在青年心理上我写不过作者。”

鲁迅从夏曾佑诗中寻句作联赠友人,“帝杀黑龙才士隐;书飞赤鸟太平迟”,以讽焚书坑儒。但联后题跋却称,“此夏穗卿先生诗也,故用僻典,令人难解,可恶之致。”

曾有人问鲁迅为什么喜欢和巴金一道工作。鲁迅说:巴金做事比别人更认真。是的,晚年的巴金在自己的书桌上仍然放着一本《汉语词典》。

王统照十分佩服巴金的人格。他多次与朋友闲聊时说,巴金的外表看来是严肃的、冷漠的,不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是看不出他内心卷涌的感情的火焰。

陈独秀在南京读了罗尔纲《太平天国广西起义史》草稿,要和他合作写太平天国史。胡适持异议,对罗说:“仲甫是有政治偏见的,他研究不得太平天国史,还是你自己努力研究吧。”

1922年,闻一多写了一篇长文,尖锐批评了郭沫若翻译的《鲁拜集》,指出其中的错误。郭收到此文后表示敬服,并将它发表于《创造季刊》。

闻一多的道路,按吴晗说是曲折的、多变的。因此罗隆基笑着指闻说:“一多是善变的,变得快,也变得猛,现在是第三变了,将来第四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闻也大笑说:“变定了,我已经上了路,摸索了几十年才成形,定了心,再也不会变了!”

朱自清称闻一多有三重人格:斗士、诗人、学者。说他为学者的时期最长,斗士的时期最短,然而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

20年代,北平学术界有两“新会先生”(即都是广东新会人):北大陈垣和清华梁启超。公认梁以博广见长,陈以专精为著。

顾颉刚对洪业说:傅斯年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六亲不认;四海无家”,你看他好大的气魄!有点像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味。这人有点霸气,可是后来参加了国民政府。

郭绍虞在纪念朱自清时,曾把他和闻一多做比较:“一多与佩弦的分歧处:一多恨多于爱,佩弦爱多于恨;一多嫉恶若仇,佩弦从善如归。”

柯劭忞著《新元史》,费时46年。李思纯称此书“正如集百川之归流,以成大海;集众土之积累,以成高峰”。但梁启超、王国维均以其未叙作例取材为憾。

曹聚仁称赞周作人博学,但认为他从书卷中出来,脱不了书卷气。如周的《关于苦茶》中对苦茶(山中野茶)的解释就不甚准确。曹说这要靠生活经验,即使读破五车书也无用的。

冯玉祥说:李白的诗如天马行空,恣以不羁;杜甫的诗则深沉实在,苦吟而成。

赵景深在30年代时称,文人兼画家,古有王维;欧洲有罗赛蒂、高蒂安;今有叶鼎洛、倪贻德。

阳翰笙于30年代发表了《地泉》三部曲,1932年再版时请茅盾、郑伯奇等人写序。茅盾在序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该书是失败之作。阳翰笙看后,把它一字不漏地全篇刊出。

许钦文读丰子恺童话《小钞票历险记》,称“丰子恺先生的童话写得自然,其原因是他始终做着小朋友们的好伙伴,不失赤子之心”。

俞平伯的散文典雅又有书斋气,还有点苦涩。周作人以为,这就是俞平伯散文的风致,又解释这“风致”不是“有闲”。俞在散文中喜用北京土语,几乎使人忘记了他是一位地道的浙江人。

周作人写50自寿诗,称为自己生活真实写照。刘半农以为周诗虽好,却撒了一大堆谎:不会作画,也从不写草字,“画蛇”之谓何;玩古董“有些瞎吹”;“种胡麻”更非事实;“寒斋”不寒,炉火很旺;“苦茶”不苦,你若去吃,定是三炮台香烟和法国面包房点心。

钱杏邨有一首小诗,是写周作人“一生经过”的叙事诗。前四句是:“三十年前志士,五四而后名流,如今靦颜事仇,不顾遗臭万年。”

翦伯赞曾为教条主义绘了三幅像:头等教条主义--原著中抄;二等教条主义-一从别人书中转引转抄;三等教条主义--抄都不会抄。

冯友兰的《新理学》出版时,轰动一时。但饶思诚却认为,此书“只是旧瓶装新酒,非独到之作”。

钱基博撰《中国文学史》,于杨云史诗极为推崇。唯涉及历史,则加以评论,因杨曾任吴佩孚之秘书长。所以有语称:“弹冠新朝,而未忘故国;委身强藩(吴佩孚),而特多阿誉。”

叶灵凤在日记中说,林语堂的见解始终似是而非,有时精辟,有时又强作解人。

白蕉中肯地评价邓散木:“篆刻第一,诗书第二;学力第一,天资第二。”

高名凯记笔记有条有理,写得极为清楚。因此张东荪说,高名凯的笔记比他自己的讲稿还要清楚。

刘梦溪评吴宓生平做了三件大事:一为创办《学衡》;二为筹建并实际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三是慧眼识陈寅恪和少年钱钟书。

老舍称张恨水是个真正的文人,他有“四不”:不赌钱,不喝酒,不穿奇装异服,不留长头发。

许地山在一次谈话中说,他比较喜欢茅盾、沈从文的作品,郁达夫的感伤颓废,张资平的更不大适合于青年看。

茅盾写有历史小说《大泽乡》、《豹子头林冲》、《石碣》。他自己认为《大泽乡》写得最亲切,但曹聚仁却称赞那篇以《水浒》结尾为题材的《石碣》。

朱光潜对梁实秋说,梁的散文《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其翻译莎士比亚作品之上。

1965年,毛泽东宴请郭沫若、章士钊等,席间追忆他长沙已故的老师袁吉六。章说,“此老通古今文史。”郭说,“斯人教天下英才。”毛谦逊地说,“英才过誉,但教天下则符合袁老身份。”后来就在毛题写的墓碑畔石柱刻联:“通古今文史;教天下英才。”

文革期间,聂绀弩在北大荒“流放”中,把《资本论》读了4遍。吴祖光说聂是他最奇特、最有学问的朋友,又是纯纯粹粹的马列主义者。

同类推荐
  •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卷)》主要收录了余光中的算命瞎子、舟子的悲歌、昨夜你对我一笑、祈祷、珍妮的辫子、新月和孤星、西螺大桥、招魂的短笛、新大陆之晨、呼吸的需要、我之固体化、我的年轮等诗歌。
  • 总统班底(译文纪实)

    总统班底(译文纪实)

    伍德沃德在《华盛顿邮报》刚刚工作了九个月。1972年6月17日,星期六。伍德沃德接到本地新闻编辑打来的电话,说当天凌晨,有五个人带着照相设备和电子窃听装置,在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的一桩盗窃案中被逮捕。周六的新闻编辑部异常宁静,当伍德沃德开始打电话的时候,他注意到伯恩斯坦也在从事这桩盗窃案的报道。哦,天哪,可别是他。伍德沃德想起了办公室里的一些传闻,说伯恩斯坦很有抢新闻的本事。……1973年4月30日,晚上9点钟,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有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播音员庄严地宣告。尼克松坐在他的桌子旁,桌子上一边放着他家人的相片,另一边是林肯的半身像。总统开始发言:“……今天,我作出了任职总统期间最困难的决定,我接受了两位最亲密的同事的辞职……在任何组织中,为首的人必须负责。所以,责任应该由我来负。我接受这一点……正是这样一种体制,使事实见诸天日……在目前情况下,这一体制包括了坚定不移的大陪审团,诚实的检察官,勇敢的法官,以及强有力的言论自由……”……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西部的太阳

    西部的太阳

    西部历来是神奇而又迷人的。那些黄土地、红土地不仅生长着人们赖以维持生命的五谷,也生长着滋养人们精神和净化灵魂的诗歌。西部大开发,不应该仅仅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也同样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兴奋点,而且只有得到文化的虔诚关注,经济才能振兴和腾飞。晓燕的诗关注西部的历史和今天,关注西部的发展和未来,为西部黄金岁月的到来笑逐颜开:“时间之水流至 2000 年时 / 西部一改往日的无言和沉寂 / 突然站立起来 / 甩掉一年四季厚重沉闷的羊皮袄 / 西部,要把惰性和无奈扔掉”与其说这些诗句是诗人对开发西部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警示,不如说是诗人对西部未来的迫切和激动。因为诗人已经预见到西部的土地......
热门推荐
  • 那年那风那人

    那年那风那人

    希望我们可以回到十八岁静下心听某个故事。
  • 纨绔邪皇

    纨绔邪皇

    天圣二十七年九月十七,当安国公世子嬴冲在咸阳城勾栏巷被天外陨星砸晕的时候,大秦国师守正道人手持玄宙天珠坐化于城外白云观内。——翌年,纨绔子提三千铁甲征伐天下!喜欢交流和书友交流的朋友,可以加开荒官方粉丝群:340513328,纨绔邪皇书友群:298631883,纨绔邪皇VIP群:17538886(需要验证VIP)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圣女大人带我去冒险

    圣女大人带我去冒险

    我,风远扬不过就是练一下盗技而已啦,怎么就这么点背遇到了一个异世界的圣女大人呢。而且还要带我回异世界,有没有搞错啊,我错了,错了,救命啊。
  • 千古泪

    千古泪

    临走之时他对诺小苡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等三个花开花败后,不论在外面是成还是败,我都会回来亲手为你披上嫁衣,让你做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而诺小苡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看着四个花开,三个花败,盼了又盼的等着心爱的那个人回来,却想不到等来的却是一纸绝情书。
  • 名人传记丛书:富兰克林

    名人传记丛书:富兰克林

    名人传记丛书——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折宦

    折宦

    世人都道,大明宦官独断专行,尤以司礼监萧大人为甚。屈奚混不在意,她女扮男装写话本子,就是个混饭吃的草民,大抵这辈子都和朝堂牵扯不上。直到——屈奚被迫科考,本着叛逆的心思在科举论卷上画下一只王八。谁知为此,那位萧大人注意到了她,并开始致力于掰弯她!屈奚欲哭无泪,她就不该手贱画下那只龟!她可是最怕大宦官,哪怕她屈奚跑断腿儿,也绝对要跑路!后来……呵,真香。
  • 没有来及说爱你

    没有来及说爱你

    语文白痴,是怎么被未来老婆调教的?初中的两人,夏炎与林小佳从斗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