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600000024

第24章 子学名句——百花齐放(7)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使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如果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换使用工具。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

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愚昧的人所讥笑的事,正是聪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兴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担忧的。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出自《商君书·农战》)

【译文】平常国君用来勉励民众的是官职和爵位,可是国家得以兴旺的根本却是农耕和作战。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是故不官无爵。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强。(出自《商君书·农战》)

【译文】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他教化民众都是要求通过专心务农来得到官职和爵位。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得到官职也没有爵位。国家废除空谈,民众就朴实而且不放荡,民众看见国家给人们的好处都是从农耕与作战这一途径发出,那么便会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民众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就不会苟且谋求其他事。民众不苟且谋求其他事,国家的实力就会雄厚,实力雄厚,国家就会强大。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罚而民致死。(出自《商君书·农战》)

【译文】称王天下的君主掌握了统治民众的办法,所以不等君主实行赏罚民众便亲附于君主了,不等君主封爵加禄民众便从事农战了,不等君主使用刑罚民众就拼死效命了。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运用强民的办法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会被削弱;运用刑罚使民众听话等措施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就会强大。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国家很富强,却按照穷国的办法治理,这样的国家会富上加富,富上加富的国家就强大。国家贫穷却当作富国来治理,这就叫穷上加穷,穷上加穷的国家会被削弱。

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加重刑于轻罪,刑罚就是不用也能将事情办成,这样的国家才能强大;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用刑轻重不一,即使用了刑罚,犯法的事情却不断发生,国家会被削弱。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惠,惠生于力。(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重的刑罚产生实力,实力能产生强大,强大能产生威力,威力能产生恩惠,恩惠从实力中产生。

兵起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发兵打仗就能战胜敌人,按兵不动就富足的国家就能称王天下。

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政务能在当日处理完的,可以称王天下;能在当晚处理完的,能使国家强大;要等到第二天才处理完的,国家就会削弱。

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故曰: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出自《商君书·说民》)

【译文】民众凌驾在法规之上,国家就会混乱;法规限制住民众,国家的兵力就强大。所以说,用所谓的良民治理国家,国家就一定会乱,直到被削弱。用所谓的奸民治理国家,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直到强大。

治明则同,治暗则异。(出自《商君书·说民》)

【译文】社会政治清明,那么民众就会心齐;社会政治黑暗,百姓就会人心涣散。

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出自《商君书·说民》)

【译文】因此,实行法治的国家,官吏处理政务不必听从君主,民众处理事务也不必听从官吏。

故圣人承之,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所以,圣人顺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形势,制定了关于土地、财货、男女等的归属权。名分确定了而没有制度不行,因此设立了法令;法令确立了而没有人来管理也不可,因此又设立了官职;官吏有了而没有人统一领导不行,所以设立了君主。

民愚,则知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民愚,则力有余而知不足;世知,则巧有余而力不足。(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所以说民众愚笨,那么有智慧就能称王天下;世上的人聪明,那么有雄厚的实力就可称王天下。民众愚笨就会力量有余而智慧不足;世上的人聪慧,就会智慧有余而实力不足。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圣人不效法古代,也不局限于现状。效法古代就会落后于时代,局限于现状就会阻碍社会发展。

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所以建立王业有一定原则,而守住王业的办法却不相同。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故效于古者,先德而治;效于今者,前刑而法。此俗之所惑也。(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古代的民众淳朴又宽厚,现在的民众乖巧而虚伪。所以在古代,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用道德教化民众放在首位;现在治理国家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法治放在前面而使用刑罚。这个古今不同的治理方法世俗之人是不能理解的。

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治理民众的人,如果用他们所讨厌的东西去治理,最终民众一定能得到他们所喜欢的;如果用他们所喜欢的来治理,民众一定受害于他们所讨厌的东西。

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用奖赏督促民众,用刑罚规劝民众;不理会民众的善举,而追究民众的过错,用刑罚除掉刑罚。

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出自《商君书·壹言》)

【译文】因此,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不效法古代,不拘守现状,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政策,考察社会风俗来制定法令。

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出自《商君书·壹言》)

【译文】假如对法度的确立,在不考察民众的具体情况就设立它,就不会成功;对政策的确立,是使其能适应当时的形势要求而使用它,就不会相抵触。

是以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功赏明,则民竞于功。为国而能使其民尽力以竞于功,则兵必强矣。(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因此,英明的君主使用他的臣子和民众时,重用他们,一定是因为他们对国家有功劳,奖赏他们一定要加在他们的功绩上。论功行赏原则明确,那么民众就会争着立功。治理国家能让民众争着立功,那军队就强大了。

故明主者用非其有,使非其民。(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能利用不是自己的东西,役使不属于自己的民众。

人君不可以不审好恶。好恶者赏罚之本也。(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因此君主不能不了解清楚民众的爱好和厌恶的习性。民众的喜好和厌恶是使用奖赏和刑罚的根本原因。

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尽力以规其功,功立而富贵随之,无私德也,故教流成。(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役使他的民众,使他们一定用尽全力来谋求立功的事。功绩建立了,富贵便随之而来。除此之外国家没有私下的奖赏,所以国家的政令就能够成功执行。

故凡明君之治也,任其力不任其德,是以不忧不劳,而功可立也。(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根据民众为国家出力的情况加以任用,而不是根据私人恩德使用。因此,能不担忧不劳累便将功绩建立起来。

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出自《商君书·战法》)

【译文】所以成就王业的政治主张,是使人民怯于乡里械斗,而和敌人作战就勇敢。人民习惯于用力量攻打凶险的地方和强悍的敌军,所以没有怕死的心情。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先知也。(出自《商君书·战法》)

【译文】用兵的重大法则在于谨慎,研究敌情,考察双方兵力的多少,这样或胜或败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胜而不骄者,术明也;败而不怨者,知所失也。(出自《商君书·战法》)

【译文】能称霸天下的帝王的军队,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战术高明;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打败仗的原因。

若兵敌强弱,将贤则胜,将不如则败。若其政出庙算者,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政久持胜术者,必强至王。若民服而听上,则国富而兵胜,行是,必久王。(出自《商君书·战法》)

【译文】如果敌我双方军队实力强弱相当,将领的水平超过敌人的就能获胜,将领的水平不如敌人的就会打败仗。假如战前的决策出自朝廷的谋划,将领超过对方的会取胜,将领不如对方的话也能取胜。在政治上长期掌握获胜的战术,国家就一定能强大,直到称王天下。如果民众服从并听信君主的治理,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打胜仗,执行这一原则,就一定能长期称王天下。

凡用兵,胜有三等,若兵未起则错法,错法而俗成,而用具。(出自《商君书·立本》)

【译文】凡是用兵作战,获胜的根本有三:军队还没有出征就推行法治;推行法治,使民众形成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的风气;风气形成了,那战争所需要的人、财、物等工具便有了。

故曰:兵生于治而异,俗生于法而万转,过势本于心而饰于备势。(出自《商君书·立本》)

【译文】所以说军队诞生于政治,却又因政策的不同而差异;风俗有法治的约束才能形成,却又随法治不断发生变化,取得胜利的优势在于民心,却又因武器的精良而增加。

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出自《商君书·兵守》)

【译文】四面受敌的国家重视打防御战,背靠大海的国家注重打进攻战。

国以功授官予爵,此谓以盛知谋,以盛勇战。以盛知谋,以盛勇战,其国必无敌。(出自《商君书·靳令》)

【译文】国家根据战功授予官职,给予爵位,这就叫用官爵来增加智慧和谋略,用官爵鼓励勇敢作战。用官职、爵位增加智慧和计谋,用官职鼓励民众勇敢作战,这样的国家一定无敌于天下。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出自《商君书·修权》)

【译文】法度是君臣共同执掌的;信用是君臣共同树立的;权力是君主独自控制的。

故赏厚而信,刑重而必;不失疏远,不违亲近,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出自《商君书·修权》)

【译文】所以重赏之下树立了信用,而重罚也是必然的。(重赏)不忘关系疏远的人,(重罚)不回避关系亲近的人。这样臣子就不会蒙蔽君主,百姓就不会欺骗统治者。

法者,国之权衡也。(出自《商君书·修权》)

【译文】法度是一个国家衡量是非的标准。

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则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出自《商君书·修权》)

【译文】君主好法度,大臣就以法律奉君,君主爱听好话,大臣就以谗言奉君。君主好法度,身边就会聚集正直之士,君主好谗言,身边就都是奸臣。

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一赏则兵无敌,一刑则令行,一教则下听上。(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圣人治理国家的办法,统一奖赏,统一刑罚,统一教化。实施统一奖赏,那么军队就会无敌于天下;实行统一的刑罚,那么君主的命令就能实行;实行了统一教化,那么民众就会听从君主的役使。

明赏不费。(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公正高明的奖赏并不浪费财物。

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公正明确的奖赏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奖赏了。

明刑不戮。(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严明的刑罚不是为了杀人。

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公正严明的刑罚用到一定程度,等于没有刑罚。

圣人非能通,知万物之要也。(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圣明的人不能通晓一切,而是明白万事万物的要领。

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出自《商君书·画策》)

【译文】因此用战争消灭战争,即使进行战争也是可以的;用杀人消除杀人,即使杀了人也是可以的;用刑罚消灭刑罚,即使加重刑罚也是可以的。

故善治者,使跖可信,而况伯夷乎?不能治者,使伯夷可疑,而况跖乎?势不能为奸,虽跖可信也;势得为奸,虽伯夷可疑也。(出自《商君书·画策》)

【译文】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能使像跖一样的人变得诚实可信,而何况像伯夷这样的人了?不会治理国家的人,即使是像伯夷一样的高洁之士也可疑,更何况跖了?假如形势使人不能做坏事,即使是跖一样的人也可以信赖;假如形势能让人做坏事,即使是伯夷一样高洁的人也可疑。

恃天下者,天下去之;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出自《商君书·画策》)

【译文】依靠天下的人,天下的人就会抛弃他;自己依靠自己的人,才能得到天下。得到天下的君主,首先是要自己得到自己的人;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首先自己能战胜自己。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出自《商君书·画策》)

【译文】因此,圣明的帝王不重视道义而重视法律,而且法律必定要严明,君主的命令一定要贯彻执行,那就可以了。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出自《商君书·弱民》)

【译文】人民不敢抗拒法律,国家就强,人民敢于触犯法律,国家力量就弱,所以治理得法的国家一定要使人民不敢抗拒法令。

故以强,重弱;弱,重强,王。以强政强,弱,弱存;以弱政弱,强,强去。强存则弱,强去则王。故以强政弱,削;以弱政强,王也。(出自《商君书·弱民》)

【译文】所以实行强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弱而又弱,国家就削弱;实行弱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强而又强,就能成就王业。用强民的政策攻治强民和弱民,强民仍然存在;用弱民的政策攻治弱民和强民,强民就会消灭。强民存在,国家就弱;强民消灭,就能成就王业。可见,用强民政策统治强民,国家就会削弱;用弱民政策统治强民,就能成就王业。

故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边利归于兵者强,市利归于农者富。故出战而强,入休而富者,王也。(出自《商君书·外内》)

【译文】所以,治国的人要把守卫边境的好处都给士兵,贸易的好处都给农民。边境的好处给士兵,就强大;贸易的好处给农民,就富庶。所以在外征战兵力强、在内国家富的,就成就王业了。

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出自《商君书·君臣》)

同类推荐
  • 忧患

    忧患

    本书对《易经》中著名的忧患九卦——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进行了透彻的解析:“履”为脚踏实地历练工作能力;“谦”为低调行事,化解纷争;“损”为理性调节,精打细算,终于获益;“困”为遭遇困难不改其志;“井”为研发创新,大获成功;“巽”为灵活权变,主导一切。作者详解忧患九卦,阐述消解世事迷津、转换人生成败之道,帮助读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庄敬自强,提高修养,历艰难困苦,终玉汝于成。
  • 中华对联大典

    中华对联大典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中国人的名字,不仅是用来区别彼此的符号,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还是名号、小名、浑号、笔名、艺名等等,无不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要想取个好名字,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 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进程和学术研究成果,对衣食住行、婚姻生老、丧葬祭祖、节日、信仰等社会风俗中承载的孝行为和孝意识进行系统介绍。对孝文化风俗中所涉及的人物、事迹,以及衍生出的典故、名词、成语、谚语,均考述源流嬗变。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热门推荐
  • 往北的地方海未眠

    往北的地方海未眠

    本书为长篇小说,一个靠坑蒙拐骗的小神棍,阴差阳错以英雄救姿救走了被后母凌虐的混血小王子,一时的善意,却卷进成人的陷阱。生活是最大的阴谋家,用最温柔的网织出一段最残酷的青春成长迷局,后来,谢欢喜会想,如果没有相遇,一切是不是会不会不一样?
  • 难以放手

    难以放手

    冷西一直不明白自己是哪里招惹了高子群,他步步相逼。直到很多年后,她终于明白遇见高子群是她一辈子的劫。
  • 一路上有你

    一路上有你

    每天都有许多人成为暴发户,也有许多人跌入最底层,这一切都像一个梦,有醒的时候,有笑着醉入其中的时候。然而,放不下荣华富贵的人,往往没有办法跨过这一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茉莉簪

    茉莉簪

    一夜之间人鬼殊途,一晃神好像你们还是在我的身旁,我孤独飘零无妨,等金儿将血仇一报,我便去寻你们的足迹,离开这冷漠的世间。
  •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讲述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碎片化的时代,当代哲学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寻求道德客观性,但都陷入理论困境之中。这说明伦理生活包含有无法合理解决的价值冲突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不是为了理论的一致性而应该清除的东西,从而要求伦理学调整对自己的本性与限度的理解,重新思考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以及与政治哲学的边界与关系问题。
  • 笨丫头PK拽王子

    笨丫头PK拽王子

    他慵懒的倚在门上,灰色的双眸直直盯着她的胸前。”啊——你……你……来找我做什么?”她双手护胸尖叫道。“求婚——!”言毕,七克拉的钻戒就那样华丽的套在了她的无名指上,她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跟这个男人同居了!他总是喜欢欺负她,捉弄她,到最后却无法自拔的喜欢上了她!
  • 山海经美食宝鉴

    山海经美食宝鉴

    人人都说男宠女天经地义,饕餮说:“我就要将我家小厨宠上天,不服来战。”王大厨说:“要想获得一个人的心,先要征服一个人的胃。”饕餮谄媚的笑着帮老爷子捶背:“您老说的太对了。”睚眦说:“让你家小厨做那个108道菜给咱尝尝,咱就原谅你偷吃咱的渡劫果。”饕餮白眼一翻,“挺了挺快足月的肚子,打架请早吃饭免谈。”这真的是一个讲述了,现代小厨师穿越到山海经的世界,在神秘吃货饕餮姐姐的帮助下,收集山海经里特有的食材,研究出满足系统要求的108道满分菜谱,顺便帮助原住民提高饮食质量的故事。是真哒哦~~!请看作者真诚的眼神=。=!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皇夫上位:凤栖花朝

    皇夫上位:凤栖花朝

    因为一场负心,凤国第五位君主姬葵打破祖制,建起女皇统治的风云王朝。因为一场痴心,凤国第十四位君主姬妧放下自己的权杖,拱手河山,也要赎回那个拿命护她周全的人。然而,这世间所有痴心喜欢过的东西,到最后是否都要让人最失望。是情深不寿。情不自禁,仇深似海,任世上哪一条路,都不允许他和她一起。是命比纸薄。哪怕俊逸如仙的人,无所不能的人,还有从这茫茫尘世间灰飞烟灭的那天,还有求不得和爱别离的痛苦。荣华谢后,凤倾天下。终是为君,踏碎这一场盛世繁华。
  • 孙子兵法(中华文化书系)

    孙子兵法(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等,是我国古代兵法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