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2200000003

第3章 秦的改革与先易后难 远交近攻策略

秦孝公后,秦惠文王即位,采用了将军司马错提出先易后难的策略思想;秦昭王即位后,又采用了范睢远交进攻的策略思想,对秦国的强大作出了贡献。今陈述如下战国时各国的改革,有的国家只能坚持一代,到第二代就趋向保守,不思改革,国家就走向了衰落。如魏文侯以改革命闻天下,魏武侯就转向保守,排挤走了吴起。其后,商鞅、公孙衍、张仪就从魏国到秦国去找出路。魏国就转化成了弱国。楚国也是如此,楚悼王用吴起变法,楚一度强大。楚悼王死后,宗法旧贵族射死吴起,楚国从此衰落。两相比较,人们不难受到启迪。今就秦国任用贤农,不断改革的事迹,陈述如下:

一、先易后难策略思想的出现与作用

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年即位,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25)称王。他即位后,虽然处死了商鞅,但仍坚持继续改革,用人唯贤。商鞅变法时有一个特点,就是用人注意军工,如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工论,不得为属藉”,“有功者荣现,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秦惠文王仍然推行这一政策,所以险害商鞅的公子虔一类的宗室贵族仍然不受重用。所以,魏国的公孙衍、张仪一类士人就纷纷投奔秦国去找出路。秦惠文王任用的除法家外,还用纵横家、兵家和墨家。他任用魏国阴晋人公孙衍为大良造,接替商鞅死后留下的职位。公孙衍曾任魏国的犀首(相当于将军的官职),所以来秦后被称为犀首。此外,秦惠文王采纳了将军司马错的意见,重用了纵横家张仪。这些人对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秦惠文王时继续向外扩张。秦惠文王三年(前335)攻韩,取宜阳(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六年(前332),魏献阴晋给秦,秦改名宁秦(汉代改名华阴县);八年(前330),大良造公孙衍(犀首)率军攻雕阴(今陕西中部富县),大破魏军,斩首四万五千,俘魏将龙贾。这次战败后,魏国把占领的河西地献给秦国。十年(前328),令公子华与张仪率军攻魏,占蒲阳(今山西永济北)。为求和,魏又把上郡的十五县献给了秦国。这都说明秦国在与魏国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秦惠文王取河西等地的前后,秦国在的兼并、扩张事业面临着策略上的调整。秦惠文王九年纵横家张仪入秦。张仪出身魏国公族的庶子,曾与苏秦从鬼谷先生学纵横术。《汉书·艺文志》说:“纵横家之流,盖出于行人(使者)之官。……其当权事制宜,受命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崇尚)诈谖(欺诈)而弃其信”。这句话意思是说:纵横家当权办事,非常灵活,不受辞令的约束。不正派的人来做,就会欺骗别人而无信用。张仪一生的主要事迹就是游说六国侍奉秦国,即连横事业,为秦兼并六国服务。

秦惠文王当时面临着是先伐蜀,还是先伐韩的问题,这个问题说明秦当时面临着策略上的调整问题。巴、蜀是秦西南的两个小国。蜀王封其弟于汉中,为苴侯。苴侯与巴王关系好,巴与蜀有仇。蜀王伐苴侯,苴侯奔巴。巴、蜀互相攻击,两国都告急于秦,请求援助。而当时秦与韩国的关系也很紧张。张仪主张先伐韩,认为伐韩能“以临二周之郊,……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又说:巴、蜀乃“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不主张先伐蜀。将军司马错主张先伐蜀,理由如下:

其一,提出先易后难的原则,他说“臣愿先从事于易”,蜀是小国,又是“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容易达到目的。

其二,蜀国有今有“桀纣之乱”,伐蜀“又有禁暴止乱之名”。“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西南地区)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其三,如果“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而且,这还会引起齐、赵与楚、魏的反对。所以,不能先伐韩。

秦惠文王采取司马错的主张,在更元九年(前316)派张仪、司马错等人率兵伐蜀。张仪等人率军从子午道入蜀,在葭萌打败蜀军,灭蜀,后又灭了苴国与巴国。这是先易后难策略思想的一个大胜利。在此过程中,更元十年(前315),任命张仪为秦相。

司马错提出的“先易后难”策略思想,在当时是有意义的。战国初期,西戎义渠就已“筑城数十”,“称王”,活动在北地、陇西一带,以游牧为业。秦与义渠发生冲突时互有胜负。如,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前320)攻义渠,取郁郅(今甘肃庆阳县);公元前317年,义渠趁东方六国攻秦之机,在李帛(地名)打败秦军。秦惠文王在平定巴蜀后,于更元十一年(前314),攻义渠,得二十五城。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由于楚怀王腐败与张仪对楚怀王的肆意欺骗,楚将屈匄攻秦,秦军在丹阳(今豫西丹水之北)大破楚军,俘楚将领屈匄等七十余人,夺取汉中。次年,秦又取楚之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先难后易策略虽非张仪提出,但张仪在执行时却很尽力。李斯在上秦王政的《止逐客令》中称赞张仪说:

“惠王用张仪……,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遂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秦惠文王在位共二十七年(前337——前311),在位期间,取魏之河西、上郡、取得巴蜀及义渠二十五城、取楚之汉中,为秦国以后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应看到,先难后易策略思想的提出是秦国当政者思想方法的一个进步。秦国按着先易后难的策略去兼并别国的土地,大大加快统一别国的进程。

二、远交近攻策略思想出现与作用

秦惠文王公元前311年去世,其子武王继位。公元前310年为秦武王元年,武王对张仪不满,这年张仪离秦至魏,次年死于魏。武王即位四年而亡,其异母弟继位,是为秦昭襄王,史籍又称昭王。公元前306年为秦昭襄王元年。秦昭王在位时期继续向外扩张,在对齐、楚与三晋的战争中都有重大胜利。如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秦将白起攻楚,破楚都郢,秦设置南郡;次年,秦蜀守张若定巫郡(今川东及湖北一部)、黔中郡(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北部);三十五年(前272年),以前一年魏所献南阳地区为南阳郡,发兵攻灭义渠,设北地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

虽然如此,秦国最高统治集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昭襄王306年即位,宣太后乃其母,以太后身份干预朝政,影响极大。魏冉则是宣太后的同母异父弟,有立昭王之功,其后五次出任丞相,合计任相达二十五年之久。宣太后的同父弟,华阳君芈戎(又称新城君),曾为将军,有罪去楚,后被宣太后、魏冉召回,任左丞相。昭王的同母弟,宣太后之子高陵君、泾阳君也都参预国政。所以,秦国的军、政大权权为宣太后的家族所把持。魏冉等人都是当时秦国最大的封君,其“私家富重于王室”。为保护自身的特权利益,他们“妒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秦国的传统是重用客卿,然而魏冉等人却对进入秦国的士人严励稽查,不让他们进入。再如魏冉的封邑在山东定陶,在军事上他积极主张越过韩、魏两国去攻击齐国,以扩大自己的封邑,这种设近求远的策略,并不符合秦国的利益。这种情况导致了昭襄王与魏冉等人的尖锐的矛盾。

范睢,乃魏国人,想在魏国建功立业,在魏国中大夫須贾门下做家臣。后随须贾出使齐国,被怀疑受了齐国的馈赠,几乎被凌辱至死。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随秦出使者王稽到了秦国。通过王稽的引见,见了昭王。次年,以远交近攻之策说昭王,被任命为客卿。据《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其上书与谈话所涉及的远交近攻之说内容主要如下:

其一、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范睢上书说:“臣闻明主立政,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其二、秦昭王三十七年(前270)范睢又对秦昭王说:“夫穰侯(魏冉)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繆乎!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赵皆附,齐必懼矣。”这次谈话后,拜范睢为客卿,谋兵事。

其三、数年之后,范睢在昭王空闲时,又说:“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击断无讳(畏),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非王子孙也。”于是,昭襄王“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乃拜范睢为相。收穰侯之印,使归陶。”昭王四十一年(前266)封范睢于应(在河南宝丰县西南),号为应侯。

范睢所谈上述三点内容,都为昭王所接受,并逐渐变为现实。第一是范睢要求在用人上要赏罚分明,用有功,昭王逐渐把范睢等人提拔到了重要的职位。第二是加强王权,打击宗法贵族势力魏冉等人,这点昭王也作到了。第三是贯彻远交近攻的策略原则,兼并各国土地,这点昭王也积极地加以贯彻。昭王甚而对平原君说:“昔日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说明,昭王对范睢的看重。

从范睢提出远交近攻策略之时起,昭襄王就积极地加以执行。昭王三十九年(前268)秦派五大夫绾率兵伐魏取怀(今河南武陟西南)。昭王四十一年(前266)秦又攻取魏的邢丘(河南温县东)。

范睢曾向昭襄王提出一个灭韩的计划。他说:“秦韩之之地形,相错如绣。……其为秦患者孰大于韩乎?不如收韩。”又说:“王下兵而攻荥阳,则巩、成皋之路不通;北断太行之路,则上党之师下,王一兴兵而攻荥阳,则其国必亡。”昭襄王称赞他讲的话,于是伐韩。

昭王四十二年(前265),秦攻取韩之少曲(今河南济源东北)、高平(今河南济源南)。公元前264年,秦将白起攻韩,取陉城(今山西曲沃东北)等等。

秦对韩国的进攻导致了后来秦赵长平之战的发生。昭王四十五年(前262),白起攻韩,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完全隔断了韩与上党郡的交通线。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而归附了赵国,赵封冯亭为华阳君。赵派老将廉颇屯兵长平以拒秦兵。

昭王四十七年(前260)派左庶长王龁在长平与廉颇军相持。范睢用反间计,散布流言,说廉颇好对付,秦国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其实赵括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空谈家。

赵国国君中计,就用赵括代替廉颇。这时秦用白起为大将军,王龁为裨将。秦军佯装败走,引诱赵军出击。赵括中计,赵军分两处被秦军包围,并被截断粮道。赵军被困,四十余日无粮,赵括率军突围被射死。赵军瓦解,向秦军投降。赵军投降后,白起竟下令把归降者全部坑杀,仅留下幼小的二百四十人归赵。长平之战,赵军前后总共损耗四十五万人。秦军也“死者过半”。这次战争是战国时期最激烈的一次战争。秦国由此显示了其实力的强大。

长平之战说明秦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但在胜利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大好形势,秦国最高领导层却缺乏思想准备。长平之战后,韩、赵使苏代说秦相范睢曰:如秦灭赵,“武安君(白起)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故不得已矣。”长平之战后,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十月,秦军又占上党,白起就留在这里,准备进攻赵国都邯郸。又令王龁率一支军队攻皮牢(翼城东北);令司马梗攻太原(今句注山与霍山之间地区)。这时,范睢对昭王说:“秦兵劳,请许韩、赵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白起“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昭王四十九年(前258)九月秦又发兵,因白起有病,不能去,所以令五大夫王陵攻邯郸,屡次失利。白起病愈,昭王想使白起代王陵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不可。”昭王感到自己说不动白起,就使应侯去请白起。白起最终决定不行,就称病。昭王随使王龁代王陵为将,在这年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后来楚、魏联军数十万,攻秦军,秦军败。白起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呢?”昭王闻之,怒。要白起去带兵,白称病。让应侯去请,仍不去。昭王于是免去白起职务而为士伍,后赐其剑,令自裁,白起遂自杀。

在白起与昭王的上述矛盾中,范睢是难逃其责的。尤其是白起提出不应攻邯郸是有一定道理的,范睢作为相在这样的问题上不表态,正是其失职的表现。而且,范睢思想狭隘,用人唯亲。如:郑安平是他在魏国遭凌辱几乎致死时,救出他的恩人。在攻邯郸时,范睢举荐郑安平为将军与王龁率兵攻邯郸。在楚魏联军救邯郸时,郑安平所率二万人被包围,后投降,被赵封为武阳君。再如,范睢是依靠王稽进见昭王的,昭王五十一年(前256)范举荐王稽为河东守,但王稽却暗“与诸侯通”。按秦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所以范睢有罪,王稽之罪当死,郑安平也系重罪。据云梦秦简《编年记》载: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范睢)死。”这说明王稽与范睢被处了死刑。范睢之死说明当时执法是公允的,是不徇私情的。这正是真正的法家的执法特点。

范睢虽然犯了错误,但他提出的远交近功的策略思想,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是无法忽视的。

同类推荐
  • 无敌之大唐

    无敌之大唐

    这是一个魂穿的故事,一个大明的小将来到大唐,正是武后掌控天下即将开辟新朝之际,他竭尽全力地蹦跶,想为家人创造一方净土,牵连进世外隐世山门的争斗,身不由己地去争去斗,可斗到最后,却发现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一盘棋,每个人都是棋子,而执子的手却隐藏在诸天深处……本书书友群:181966997
  • 窃秦

    窃秦

    穿越到了战国末年,强了吕不韦的宝贝闺女,有个二舅叫魏无忌,认了个干爹是廉颇,还收了个小弟叫刘邦。这,都是小事。嬴政眨了眨稚嫩的眼睛:哥,那什么才是大事儿?秦天明:洋鬼子提前两千年来了,这才是大事。嬴政急了:哥,那咱咋办?!秦天明冷哼一声:谈,敞开大门;打,奉陪到底!经历了三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咱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
  • 温故(之八)

    温故(之八)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每年出版四辑。《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本书表达了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历史的投影有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的渺然足迹,近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
  • 太平天国:理想的幻梦

    太平天国:理想的幻梦

    发生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太平天国运动,不断被人们改写和重塑。出于不同目的的涂抹,让这段迷雾重重的历史更加混乱难辨。鸦片战争后的清朝内外交困,殆势已至,一世之雄,因之而起。洪秀全勃然而兴,开挖清朝的第一锨墓土。“西征”战役中,天才干将石达开,开启“个人英雄主义”的绝佳表演,继而“负气出走”。来自香港的“干王”洪仁玕,呈献《资政新篇》,却成一纸空文。杨秀清被杀,李秀成被俘,天京城内血如潮涌……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湘军,自筹饷,自练兵,最终消灭了太平天国,立下“不世之功”。太平天国运动十几年中,清廷、洋人、农民起义军各种势力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博弈,最终使得这一轰轰烈烈的“理想”运动化为一场幻梦泡影。洪秀全、杨秀清以及他们身后那些念着“天国”咒语的幢幢幽灵,在国人心中徘徊了一个多世纪。我们现在不需要武断肯定或简单否定地下结论,我们恰恰需要发自内心深处的冷静的审视,从昔日的破坏中寻找建设的起源,重新寻找逝去年代的精神体验。
  • 十字军东征时代的女性

    十字军东征时代的女性

    本书是C.A.布劳斯“古代历史系列”中的一部,以六位中世纪国家的女性为主角,介绍了这些女性在中世纪的欧洲所扮演的角色,这六位女性来自于布洛克(法国)、耶路撒冷(以色列)等当时的主要城市,在她们所生活的时代,发生了一场空前浩大的十字军东征。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的经历的描写,还原了十字军东征的进程,并进一步分析了中世纪所存在的文化冲突、性别冲突等。
热门推荐
  • 泪黄昏

    泪黄昏

    一花一木等岁寒,一生二世待黄昏。一沙三海盼西顾,涂抹乾坤尽红尘。
  • 重生晚点没事吧

    重生晚点没事吧

    按照重生前的记忆,地球好像再过几年就要全球灵气复苏,神话时代即将开启。但是,老张同志有点慌。第一,他发现这个地球不是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地球。第二,他发现自己重生的好像有点晚了。不怕,运气如风,常伴吾身,跟上老夫的节奏,上!时间不够了,别跟老夫提什么猥琐发育,别提什么秀操作,老夫不懂,老夫就一个字,刚!灵气复苏少年天才、妖魔鬼怪横空出世?像前世一样天地大变引起大灾难?不存在的,赶紧上车,滴~老年卡,跟老夫走!灵气复苏?灵气复苏不就是一个新兴产业吗?暴风雨之前,轰轰烈烈的天地灵气复苏大幕在一场广场舞的旋律下,以另类的方式拉开了。然后,迎接那即将到来的第一波精纯的天地灵气,迎接那即将到来的万界仙魔~~(温馨提示:本书以另一个全新的角度、独特的方式面对和演绎灵气复,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另有400万字精品完本老书《仙界网络直播间》,大家可以放心阅读)书友群普群:1026737710vip群:1023571210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似是阳光千万里

    似是阳光千万里

    在被迫紧闭双眼而陷入的黑暗中,她能感觉到身后的人在温柔坚定地一点点地收紧着手臂仿佛要将怀中人嵌入自己的骨血般像常处在极致的寒冷中,本能地寻找温暖他生命的火光。低沉的嗓音,痴迷的话语,他将她搂在怀,情不自禁道:“你是我的。”见识过阳光的人,怎会舍得再回到黑暗中…
  • 奇迹与序乱之争

    奇迹与序乱之争

    地球惨遭混沌怪物入侵,人类奋起反击。李竭翎,得到强大宇宙文明认可,身怀“奇迹”,转生到一个魔法的世界,这个叫做圣耀大陆的地方有着更加可怕的混沌入侵。九个世界,无数魔法种族,宣誓剑与魔法的史诗,展开秩序与混沌的战争,看身怀高级宇宙文明“奇迹”的李竭翎对决异域的混沌怪物。
  • 三春梦

    三春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污点

    污点

    小说作者既是行动者,又是书写者,还是思想者。他一手用枪,一手用笔,集战士与诗人于一身。他把经验的亲历与人性的剖析结合在一起。他的长篇小说充满正义的激情、直观社会的勇气和法的尊严。小说讲述了一个文物失窃案如何历尽千辛终被破获的故事。其中有动人的爱情故事和感人至深的亲情……
  • 沽邕传

    沽邕传

    她,从好好的21世纪穿越至书上没有记载的时代和地方,与另一个他先恨再爱,原本以为不能够再回去,但在一个地方发现了一本古书,明明可以好好的穿越回去,但哪知最后一页没得-----.小剧场“烜王,你爱我吗?”“不爱”“那你爱谁?”“玢妃”过了不久,“她死了”——
  • 快穿之鹿灵攻略反派手册

    快穿之鹿灵攻略反派手册

    鹿灵飞升成仙却遭遇意外,魂魄散落在三千小世界中。为了收集遗失在外的魂魄,从此踏上了攻略反派之旅。
  • 重生之同桌是狐狸

    重生之同桌是狐狸

    五千年前,威震四方的灵界太子突然被囚禁,千年之后的二十一世纪,没想到,刚刚重获自由的太子殿下,不在灵界好好待着,居然跑到了人界,还成为了我的同桌,这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