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2400000003

第3章

十二郎终于有了自己的宝剑!侠客没当成,却成了一名县衙的公务员。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楔子

李白是个谜。

他父亲的真名叫什么?母亲叫什么?他有几个兄弟姐妹?是个谜。

他的先祖是谁?为何去了西域?在西域从事何种职业?又是何时迁徙到四川彰明县青莲乡的?是个谜。

向往执剑任侠的李白,真的杀过人吗?他杀的是谁?是个谜。

还有,李白的祖籍到底在哪里?也是一个谜。

有的说,在四川绵阳,根据是《李翰林传》;

有的说,是广汉,根据是《唐故翰林学士李君墓碣》;

有的说,是巴西,根据是《新唐书·文艺传》;

有的说,是山东,根据是《旧唐书·文苑传》;

有的说,是陇西成纪,根据是《李公新墓碑》;

有的说,是条支,根据是《草堂集序》;

有的说,是西域,根据是《新唐书·文艺传》;

有的说,是碎叶,但唐代有两个碎叶,一个在大唐境内的安西碎叶城,一个是西域的碎叶,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关于李白的身世,更是一个谜:

有的说,他是凉武昭王的第九代传人,陇西将军李广的后人;

有的说,他是大唐皇室的一支,因避难逃亡去了西域……

有的说,他先后有三任妻子,即湖北安陆的许氏、河南洛阳的宗氏、山东的刘氏,还有的说,他还有一任妻子,是山东的鲁氏。

有的说,他有两个子女,女儿叫平阳,儿子叫伯禽,也叫明月奴;有的说,他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颇黎,一个叫天然……

总之,李白的祖籍、身世,已成为一个千古之谜。历代的学者、史家对此一直争论不休,但一直也未能揭开李白身上的谜团。

既然谜团未能解开,不妨让谜团继续存在下去。因为这并不影响李白是位伟大诗人,更不影响我们对他的崇拜和对其作品的热爱。

笔者从众多的史料和今人的文献中,依稀找到了一些有关李白家世、籍贯、故乡和出身的碎片。

1

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住在中亚碎叶城的华侨李客家中,今天显得格外忙碌。李客的夫人即将分娩,全家人和邻居们都在热切地等待着新生儿的诞生。

昨天天将亮时,李夫人睡得正香,忽然梦见一颗硕大的金星,光芒四射,从天空坠入了腹中!

今天午时,李夫人感到一阵阵腹痛。不一会儿,卧室里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哭声。过了一会儿,接生婆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儿,走到站在外边的李客身边,笑着说道:“恭喜李先生,夫人为你生了一位小公子!”

李客接过来一看,婴儿天庭饱满,五官端正,啼声洪亮,十分高兴。

消息传开后,亲友和邻居们纷纷前来贺喜,他们中既有汉人,也有胡人,他们按照各自的风俗,送来了奶酪、酥油、鸡蛋、红糖、羊肉等礼物。大家看了襁褓中的孩子之后,都笑着向他祝福。

因为婴儿在李氏家族中排行十二,乳名便叫十二郎,又因夫人梦见金星入怀,李客认为是太白金星下凡,便为儿子取名李白,字太白。

碎叶城是胡汉客商杂居的地方。李白自小就生活在当地的小伙伴中。在家里,他和家人说的是汉话,与小伙伴们在一起时,说的是胡人语言,渐渐地,他身边就有了一群年龄相仿的异域小朋友。

当他五岁时,便骑着骆驼,随着李氏家族的长长驼队,在大漠和风沙中整整走了五个多月,终于来到了蜀地彰明县的青莲乡。

……

彰明县的青莲乡,有一个青莲湖,湖水不深,但很清澈,湖里长满了莲花。莲花也称荷花,天晴时,莲花亭亭玉立,争相绽放,湖面上像铺上了一片红霞;下雨时,雨点打在碧绿的荷叶上,荷叶上滚动着大大小小的水珠,像滚圆、晶莹的珍珠。

青莲湖畔的这片草地,就是李白和小伙伴们舞剑拼杀的战场。

今天,这群孩子舞动着各自的“宝剑”,正在湖畔的草地上厮杀得难分难解。

他们手中的“宝剑”,有的是用木头刻的,有的是用竹片削的,还有的是用半截树枝代替。唯有林大尉握的是一把真家伙,那是他父亲花了三百钱,在一家铁匠铺里买的。因为剑是铁的,所以每次交手,他不是把对方的“宝剑”击落,就是砍成了两截!

“十二郎,快来救我们啊!”申义高声喊着。

十二郎就是李白,他在李家排行十二,所以人们也叫他十二郎。

正在湖畔读《诗经》的李白,连忙放下手中的书,握着自己的“宝剑”一跃而起,冲进了混战的人群。

申义比李白小两岁,读书时的名字叫吴指南,申义是他的乳名。李白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比同龄的孩子高出半个头!还因他经常向小伙伴们讲《史记》中的故事,又喜爱吟诵古人的诗歌,便渐渐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拐子”,也就是“老大”。他手中的宝剑,是杉木刻制的,剑刃上涂上了白石灰水,还用毛笔在上面写了“龙泉”二字,舞动起来,剑身雪白,呼呼生风。当他与林大尉刚一交手,只听“咔嚓”一声,他的“龙泉”便被林大尉的铁剑砍断了!

他有点不服气,但又无可奈何。他把半截木剑向地上一扔,说道:“等我有了真‘龙泉’,跟他再战!”说完,气呼呼地坐在草地上。

李白家中真的有一把“龙泉”宝剑,那是他父亲李客随身佩带的,李白经常用手抚摸剑鞘,但父亲不许他将“龙泉”剑带出家门,怕他惹事。

申义拾起断为两截的“龙泉”,来到李白的身边。接着小伙伴们也都纷纷围拢过去,有的安慰他,有的央求他讲“古”,也就是古籍上记载的故事。

今天,他讲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晏婴只用了两个桃子,不动刀枪,就杀了本领大功劳也大的三位勇士的故事,也就是《史记》上说的“二桃杀三士”。大家听了,都十分敬佩晏婴。

申义是李白的铁杆粉丝,人长得虎头虎脑,十分憨厚。他问道:“十二郎,你说说看,是西域好,还是咱们的青莲乡好?”

李白:“都好。”

申义:“听说西域人都长着络腮胡子,天天吃羊肉,喝羊奶,浑身都是膻味,你过得惯吗?”

李白:“过得惯。”

申义:“西域人也用宝剑吗?”

李白:“不,他们用的是弯刀。”

申义:“你讲个西域的故事吧!”

李白:“西域没有故事。”

申义再问,他只是摇头,不肯再说了。

其实,西域不是没有故事,他在西域出生,又在西域生活了五个年头,听过不少西域的故事和传说,还结识了不少西域的小伙伴,但他不能讲,因为父亲多次叮嘱过他:“回到中原以后,再也不许提西域的事了,切切记住!”

李白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自己明明是在西域出生,又从西域迁到青莲乡,为什么不能再提西域的事了呢?他知道,李家,包括伯父李源全家,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秘密一旦泄露,可能会危及全家的安全!

他不敢问,他一生都遵循了父亲的告诫。

2

一轮皓月,高高悬挂在天际,它将无边无际的银辉,慷慨而均匀地洒在山川原野上,也洒在了李家的院子里。

不知为什么,李白自小就喜爱月亮,尤其喜爱在有月亮的夜晚读书。每当月光照在书页上的时候,他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夜已深了,他仍坐在书案前读书。

《四书》、《五经》他早已读熟了,今晚正在读屈原的《楚辞》。父母都说他的记性特别好,有些篇幅不长的文章,他能过目不忘。这本《楚辞》他已读了两遍,虽然已能背诵出来,但背诵的还不太顺畅,于是,又开始读第三遍。

忽然,一阵“刷刷”之声从窗外传来,他循声望去,见朦胧的月光中有个身影正在院子里舞剑,他忽而出剑如一阵骤起的疾风,忽而收剑如一尊雕像,剑刃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他知道父亲爱剑,也常常舞剑,甚至从西域回四川的路途中,也曾看到父亲在荒原风沙中舞剑的身影,但在月光下看他舞剑,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他的剑术如此高超,更是第一次。

父亲是李白剑术的启蒙者。

他悄悄离开座位,走到西墙边,伸手从壁上取下一柄桃木剑,比照父亲的套路,一招一式地跟着比画起来。

在当时,“任侠”十分流行,“任侠”的重要特征就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佩剑之风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不仅朝野士子,就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也都会在腰间挂着一把宝剑,就像今天的帅哥们,人人手里都拿着一部苹果手机一样,以显示自己是新潮一族。

李白特别酷爱宝剑,更想自己也有一把宝剑。他十分喜爱父亲的那把“龙泉”剑,但“龙泉”剑太重了,他拿在手里,觉得有些吃力,自己的杉木“龙泉”剑被林大尉的铁剑砍断后,父亲又为他用桃木削了一把木剑,剑柄上还缠着一层红丝线,他十分高兴,还用毛笔在桃木剑上写上了三个大字“鬼见愁”,因为他听父亲说过,桃木剑可辟邪驱鬼,妖魔鬼怪见了桃木剑,便会逃之夭夭。“鬼见愁”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平时将它挂在壁上,读书读乏了,便取下来舞上一会儿,舞累了,再接着读书。

其实,他心目中的宝剑,是“莫邪”剑,至于“莫邪”剑是个什么样子,他连见都没见过,更别说能亲手摸一摸“莫邪”剑了。

“莫邪”这个名字,他是从东严子那里听来的。

东严子,是岷山的一位修道的隐士,也是李客的一位挚友。有一天,东严子来访时,李白看到他佩带着一把青铜古剑,心中有些好奇,便问他,人世间最锋利的是什么宝剑?

东严子告诉他,人世间有许多珍品宝剑,最有名的宝剑是鱼肠、纯钩、湛卢、豪曹等,其中的“莫邪”剑,就是出自越国的铸剑大师莫邪之手。接着,便向他讲述了莫邪铸剑的传说:

吴王阖闾,最爱天下名剑,更爱收藏天下宝剑。他听说吴越人莫邪和妻子干将,都是技艺卓越的铸剑大师,便派人向他们传达旨意,命二人为他铸造一把宝剑!

干将与莫邪接到吴王之命后,干将采来五山精铁、六合金英,在炉中冶炼了一百天,但炉中的金铁仍然未能销熔!干将十分困惑。

莫邪问她:“你以善于铸剑而名扬天下,如今吴王命你铸剑,却百日未成!不知是什么原因?”

干将说:“我也弄不清其中的奥妙。”

莫邪说:“神化之物,须人而成,你今天作剑不成,莫非须有奇人方能成功?”

干将说:“当年师傅作剑,金铁之英在炉中不熔,夫妻跳入炉中,终于熔化成铁水,作成宝剑。我作剑不成也许与师傅所说有关。”

莫邪听了,说道:“师傅以身熔铁作成宝剑,这有何难?”于是剪下自己的头发和指甲,投入炉中,让童男童女各三百人装炭、鼓风,金铁很快熔化而出。

莫邪和干将终于铸成了一阳一阴两把宝剑,阳剑名干将,剑上纹路像龟壳,阴剑叫莫邪,剑上纹路如鳗鱼。

他们将阳剑藏匿起来,只将阴剑献给了吴王。吴王获得此剑,十分珍爱,轻易不肯示人。后来,他被刺客刺死,这把莫邪剑便随他一起下葬了!

至于那把干将剑,后人也不知藏在了何处……

李白听了,默默地点了点头。

东严子走后,李白刮去了桃木剑上的“鬼见愁”三字,又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莫邪”两个大字。

3

李客渐渐发现,儿子李白爱剑已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怕李白入魔中邪而耽误学习,便让他去刀剑店里买一把剑。李白听了,摇了摇头,说买的宝剑没有灵气,他要亲手为自己打磨一把宝剑。于是,从铁匠铺里买回了一根又粗又长的废铁棒,在院子里的磨刀石上磨了起来,一连磨了三天,双手磨出了血泡,但仍然不肯歇息。

李客知道,他的废铁棒磨剑的想法,来自当年“铁棒磨针”的启示。

童年的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除了精读经书和史书之外,也爱读道教的典籍。不过,他和其他少年稚子一样,十分淘气。在读那些深奥的经史书籍时,也会有枯燥乏味的时候。

有一天,他和一帮小伙伴们逃学,去村头游玩时,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正在专心致志地磨一根粗大的铁棒。

李白有些好奇,便问她:“老奶奶,你这是磨的什么呀?”

老奶奶说:“我在磨一根针。”

李白有些吃惊:“你是说,要将这根铁棒磨成缝衣针?”

老奶奶点了点头。

李白望着那根铁棒,说:“这要磨到哪年哪月呀?”

老奶奶望了望李白,没停下手里的活,边磨边说:“孩子,你要记住,只要工夫下得深,铁棒就能磨成针!”

李白听了,感到脸上一阵阵地发烧。于是再也没有玩的兴趣了,转头就朝书房跑,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

李客看到儿子认真磨剑的样子,有些心痛,便将自己的那把佩带多年的“龙泉”送给了他,还把家中珍藏的《李氏剑谱》也交给了他。

李白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他除了按照剑谱练习击剑之外,还将“龙泉”时时挂在腰间,就连研习骑术和箭法时,也剑不离身,俨然一个仗剑的小侠客!

自此以后,他每天都闻鸡起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读书和舞剑,成了他少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李客虽然从商,但博学多才,他在西域生活时,念念不忘中原文化,亲自向李白教授诗赋,又常常以汉飞将军李广为荣,用他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来激励李白。为了让李白练剑读书两不误,他特意为李白立下了一个规矩,每天上午学《四书》、《五经》,下午读司马迁的《史记》,晚饭后练剑,自己亲自陪他练习击剑,从握剑、出剑、收剑开始,一招一式地教他剑术。李白学得格外认真,他直刺横劈,躲闪腾挪,一招“海底捞月”做到了人剑合一,一式“青蟒探首”,寒气逼人!

《李氏剑谱》中的“腾空拜剑”,要求舞剑者原地拔地而起,身子在半空中旋转一周再落地。为了练好这个动作,李白整整练到子夜,仍不肯放手。李客见他累得浑身是汗,手臂都快要抬不起来了,才逼着他回到家里歇息。

谁知睡到半夜,李客被鼓楼传来的更鼓声惊醒了,他朝窗外一看,见李白站在院子里,正在一遍接着一遍地练习“腾空拜剑”。他没有惊动李白,只是站在窗前默默地望着,心里不由涌出了一种慰藉和自豪。

4

李白是个善于结交,讲究义气的人,在他身边,聚集着一群和他年龄相仿的少年,他们一起谈论剑术,也崇拜荆轲、聂政等除暴安民,以身取义的游侠刺客。

有一天,李白和小伙伴们舞剑舞累了,坐在青莲湖畔的草地上歇息。申义摸着李白的那把“龙泉”剑,问道:“你的这把‘龙泉’,开‘刃’了吗?”

李白摇了摇头。

申义:“我听一个从东吴来的马贩子说,吴王一生不爱金玉爱宝剑,他被刺客刺死后,他的儿子将他生前最喜爱的三千把宝剑,都随他葬在了城外的虎丘塔下,可是真的?”

其实,李白也听说过这个传说,他不敢确定,只好说道:“我也听人说过。”

申义:“那可是些削铁如泥的好剑啊,不知道什么人,用什么剑刺杀了他?”

李白:“是专诸刺杀了他,用的是一把鱼肠剑,《吴越春秋》上是这么说的。”

申义因家中贫寒,已辍学在家放牛。他十分崇拜李白,也喜爱舞剑,因买不起宝剑,李白便将自己的那把淘汰下来的桃木剑送给了他。他像得了宝贝似的,走到哪里,就把桃木剑带到哪里,晚上睡觉时,还把桃木剑压在枕头下。他央求李白说:“十二郎读书多,天下事也知道得多,就把鱼肠剑刺吴王的事讲给我们听听吧!”

众人也都附和着央求。

李白被伙伴们纠缠不过,便讲述了侠客专诸刺吴王僚的传说。

吴国公子光,为了夺取吴王僚的王位,便对伍子胥物色的侠客专诸说,自己才是吴国国君的继承者,请求专诸去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认为吴王僚该杀,但自己家中母老子幼,放心不下。公子光便承诺,他家中的一切,都由自己负责,专诸便答应了公子光的请求。

有一天,公子光宴请吴王僚时,在楼下埋伏了甲士。吴王僚赴宴时,为了防备暗杀,则让自己的卫士排列在道路的两边,宴席上也布置了亲兵,手持兵器站在他的身边。

宴席开始后,负责向宴席端盘子送菜的厨师,都要在门口脱衣检查,方可进入。

专诸善制炙鱼。他手里端着鱼盘,经过门口脱衣检查后,在侍卫的夹送下,将一盘香喷喷的炙鱼送到吴王僚跟前时,突然从鱼腹中抽出一把宝剑,猛地刺向了吴王僚!与此同时,夹送专诸的侍卫,也用短剑刺穿了专诸的胸膛,吴王僚和专诸同时倒地身亡!

吴王僚死后,公子光成了吴国的国君,他就是吴王阖闾。他即位后,重用伍子胥参与国政大事。

李白讲完了,暮色也暗了下来,远处的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是该回家吃晚饭了。申义回头一看,自己放的那头水牛不见了!他大声喊着:“水牛呢?我的水牛呢?”

众人听了,吓了一大跳,要是水牛丢了,申义家就塌下天了!

李白“呼”地站起来,说道:“走,我们分头去找!”说完,便率先朝山坡的一片林子跑去……

5

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星二代”的李白,十六岁就成了吃皇粮的公务员——彰明县的小吏。

有一天,在荆州做生意的伯父李源,路过彰明县时,特意去看望李客一家。他看到已渐渐长高了的李白,慈祥地问他都读了哪些书?李白都一一作了回答。当看了李白写的诗赋文章时,他一边点头,一边说道:“好,好,十二郎才气不凡,文采出众,若走仕途,将来——”刚说到这里,脸上的笑容便慢慢凝固了。

李白有些不解,连忙问道:“伯父,是不是我的诗文写得不好?”

李源:“不,不,你读的那些儒家经典都是治理天下,安抚百姓的大学问,只是——”

李白:“只是什么?”

李客见儿子急了,说道:“十二郎,伯父说得对呀,凭学问致仕这条路,咱们李家走不通!”

李白更糊涂了:“为什么走不通?”

李客低声说道:“咱们李家,按照大唐朝廷的律令,不但既不能参加学馆学生和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的考试,也没有资格参加乡贡考试!”

李白:“为什么没有资格?我不明白。”

李源看到李白迷惑不解的委屈样子,安慰他说:“孩子,朝廷规定,科举考试的生员,出身要清白,怎么才叫清白呢?家中有任官的,就是清白,没人为官,就是务农者也属清白;但犯过法的人,工商从业者、州县衙门里的役吏,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还有,科举考试,朝廷更重视大家士族。”

李白听了,半天无语。

在唐代,十分重视士族,也就是朝野所称的望族。魏晋以来,乱世更迭,人事交替,但一些人却可以依靠家族的势力延续为官,并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因此,社会上都以能与高门大户交往或结亲为荣,借以抬高自家门第的台阶。盛唐时,虽然政局稳定,但几百年来形成的门第观念并未改变,甚至官府还会编订氏族志,给姓氏划分等级。到唐太宗执政时期,全国五大望族,如清河和博陵的崔氏,花阳的卢氏,赵郡和陇西的李氏,河南荥阳的郑氏,以及太原的王氏,这些望族的子弟们不论为官还是科举,都会被人另眼看待。和李白同岁、同时代的王维,二十岁就成了进士!

不仅这样,唐初时还发生一次考生们的“群发事件”。在一次科举考试时,由于主考官不是出自名门望族,考生们认为他没有资格担任主考官,便成群结队围住官衙闹事,以示抗议。

其实,李白为什么不能参加朝廷科举考试的真正原因,伯父和父亲都没敢将真情告诉李白。

李源为了安慰李白,笑着说道:“其实,入仕,也不一定非要走这条路,像管仲、晏婴、李斯、萧何等人,就是从底层从政,慢慢磨炼成名相重臣的。”

李白听了,连连点头。

李源:“昨天,我去拜访本县县令石化金时,他十分欣赏十二郎的才华。他说十二郎的前程无可限量,一定会出类拔萃,大展宏图。”他又转头对李客说:“石县令还托我给你带话,问十二郎愿不愿意去县衙当一名小吏?”

李客:“去县衙当小吏?”他有些吃惊,“十二郎虽然个头不矮,但毕竟年少,能担当起小吏之职?”

李源:“说是小吏,其实是县令喜爱十二郎,让他在衙门里干些抄抄写写的杂事,一来可以增加些官场的见识,一月还有几斗米的俸禄,再说,也能照常读书作文,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李客:“十二郎,你可愿意去县衙当小吏?”

李白知道自己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已被堵死了,那么,去县衙当小吏,今后就有可能踏上仕途,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连忙说道:“伯父所言极是,十二郎愿意去县衙当小吏。”

李源和李客听了,都十分高兴。

当年的彰明县,不像今天这样的“四大家”和数十个科局、上千名公务员,征收皇粮、坐堂审案、筑路建桥、办学修庙、举荐人才、城管税收、治安赈灾等等,都由县令一人说了算,至于县令的政绩如何?只有天才知道!

当了小吏的李白,其工作确实轻松自在。除了抄写文书,研墨洗笔之外,更多的是跟在县令身边,外出巡行或出席各种场合。李白也渐渐明白了县令聘他为县衙小吏的真正意图。

原来,县令石化金特别爱慕虚荣,他常常邀请本县文人墨客和绅士达人聚会,爱在会上吟诗作对,以显示自己的文雅和不俗。他还常常向人夸耀,是他最早发现李白是位可造之才,能出口成章。所以特意将他聘为小吏,加以培养。他的目的很清楚,一可以炫耀自己慧眼识珠,是爱才重才的伯乐,二可以向上推荐,若李白今后受到朝廷重用,身负要职,自己便是李白的恩师,身价自会倍增。

李白虽是年龄最小、俸禄最少的县衙小吏,但他勤勤恳恳,忠于职守。有一天中午,他看见一位老农牵着一头牛,来到了县衙的门口。也许耕牛的腿受了伤,走起来一拐一拐的。老农一边走一边大声喊着:“有人打伤了我家的耕牛,请县令为我做主啊!”

时值午时,县令和师爷都在午睡,衙门里空荡荡的不见人影。李白连忙让老农将牛牵进院子里,又为他端来一碗热水,问他是谁打伤了他家的耕牛?

老农告诉他,他姓陈,家住陈家庄,他有三亩旱地。今天,他正在旱地里犁地种荞麦,谁知耕牛掉头时,踩了何姓人家的芝麻,何姓人家便用锄头打伤了自家的耕牛。荞麦地不犁,就不能播种,不能播种就误了季节,一年的收成就泡汤了。

李白听了,觉得此事关乎农事,不能耽误,他安慰了陈伯几句,便去叩县令卧室的房门。

房门开了,出来的不是石县令,而是石县令的小妾丁燕燕,她一脸怒气,紧锁眉头,问道:“什么事呀?连个午觉也睡得不安宁!”

李白将陈伯的遭遇说了一遍,谁知就在这时,那头受伤的耕牛“哞”地叫了一声。丁燕燕吓了一跳,她朝院子里瞅了一眼,大声吼道:“这可是县署衙门呀!你怎么让他把牛牵到了院子里?”说完,又转身朝卧室里喊道:“快出来看看吧,你的衙门成了牛棚啦!”

石化金闻声匆匆出了卧室,他拉长了脸,向李白横了一眼,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啊?”

李白示意陈伯诉说了事由。

石县令耐着性子听完了陈伯告状的原因后,好像睡意未消,连连打着哈欠,半天不说话。李白看了看那头受了伤的耕牛,又看了看怒气未消的丁燕燕,便出声吟哦起来:

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

若非是织女,何必问耕牛?

丁燕燕听了,悄声问石化金:“李白吟的,是什么意思?”

石化金早已听出了诗中的讥讽,他不敢实说,笑着说道:“李白把夫人比喻为天上的织女了!”

丁燕燕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脸色也转阴为晴了。李白趁机问道:“请问县令,要不要升堂审案?”

石化金打了个哈欠,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衙役们大声喊道:“升堂喽——”

同类推荐
  • 体会《论语》

    体会《论语》

    今天这个时代,依然可用狄更斯《双城记》刚刚开始的几句话来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聪明的时代,这是最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欺骗的时代……”
  • 李嘉诚传

    李嘉诚传

    李嘉诚是全世界华人商海扬帆的成功典范,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越来越多的人在探究他成功的原因。李嘉诚的成功是否能被复制?从没有知识,没有金钱的下层穷苦孩子他是如何成长为拥有庞大资产的华人首富?阅读完本书,相信你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李嘉诚传》以时间为轴,用大量详实的资料描绘李嘉诚的成功之路,从他出生、童年、逃难香港,到做塑料花起家、1979年成功取得和记黄埔控制权、建立地产王国;再到介入卫星电视及电讯领域,以详尽的资料展现了李嘉诚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一瞒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后,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 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解读父亲。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 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
  • 莫泊桑(走近世界文豪)

    莫泊桑(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 名人传记丛书:南丁格尔

    名人传记丛书:南丁格尔

    名人传记丛书——南丁格尔——一个用爱心感动世界的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走向卓越:中小企业资本经营实战精要

    走向卓越:中小企业资本经营实战精要

    谈判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对谈判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全面系统的了解谈判的要素、特点、原则、类型等基本常识,对提高谈判水平很有必要。谈判作为一种协调往来关系的沟通交际活动,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为了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谈判活动,很有必要较为深入地分析一下谈判的构成要素。一般地说,谈判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这就是谈判主体、谈判议题、谈判方式和谈判约束条件。
  • 江山为聘倾城绝恋

    江山为聘倾城绝恋

    《江山为聘倾城之恋》前一世,她死了,屈辱的死了这一生,她必须活下去。并且她还要舒服地活下去。于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带着前世的记忆,犹如地狱的修罗向他们走来。但它的身后始终有着前一世她未看到的他在守护着
  • 豪门盛婚:洛总放肆宠

    豪门盛婚:洛总放肆宠

    “你疯了吗,神经病啊,我有男朋友而且那个人你也知道呀,况且我不爱你,你就放了我吧!我不可能爱你的”
  • 我是你的罗密欧

    我是你的罗密欧

    清源城几乎没有春天,冰雪消融、柳条发芽不几天,热风就像预备好了似的卷地而来,工业污染的铅云锅盖般盖在城市上空,不漏走一丝热气,街面上的行人狼狈地走着,恨不得像狗一样吐出舌头来散热。罗格在城隍庙街转了两个来回,就有了些烦躁,他挥了把汗水,摸出手机来。可是对方不接,反而把电话挂掉了,罗格便有些恼火,恨恨地将手机丢进口袋,四下里张望片刻,觅到一处阴凉,就匆匆走了过去。
  • 妙骨芳华

    妙骨芳华

    这是一个不太平的时代,江湖中有邪教越烛殿,王朝有暴君,当他坐上皇位后,她来了,她是亡国公主,但是这个身份给她带来的不是幸运。一群人的斗智斗勇,为利益作战,谁能走到最后……
  • 我拥有一颗星球

    我拥有一颗星球

    有些人表面上是一个吊丝,背地里却是一颗星球的主人。这是一个理工男征服星辰大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好物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
  • 流光不知意

    流光不知意

    如果命中注定千万次轮回,换不回一场相守的缘分,是否愿放下最初往生的执念,流光许得归梦同,此生只愿相思不相负,守一场情终……
  • 末日之天赐系统

    末日之天赐系统

    一个已经崩坏的末世,郑溪在一次意外之中得到虐杀原型系统,开始使用那一个个犹如绞肉机般的可怕武器,在这充满丧尸的国度之中杀戮,强大的吞噬能力,让他在一步一步之中进化,一直到最后超越了原本的虐杀原型系统。一切的杀戮,只不过让自己可以生存罢了,生存在这个末世!
  • 建炎进退志

    建炎进退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