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2500000004

第4章 初入梨园 赢得艺名满秦淮

晴波碧漾浸春空,邃馆清寒柳曳风。

隔岸谁家修竹外,杏花斜袅一枝红。

——宋 朱淑真《下湖即事》

江苏武进县的奔牛镇,自古以来便是水路要冲。

运河、孟河如飘扬的玉带,贯穿于奔牛镇的东西南北。河面上,商船、画舫绵连不绝;河两岸则店铺林立,杨柳阴浓,歌楼酒肆,丝竹悠扬。茶坊、糟坊、糖坊、油坊、竹木器坊、陶瓷窑应有尽有。商人往来,物品交易日益兴隆,奔牛镇一时成为闻名江南水乡的商埠。

镇南的海棠溪畔,有一户人家,户主姓陈,是个货郎。别看陈货郎每天挑着针头线脑走乡串村的,却极爱听曲,时常把那几个辛苦钱,去歌楼酒馆赏了曲儿。其妻颇有几分姿色,闲暇之时,也爱舞几番水袖,唱上几句,那舞姿歌喉倒也像模像样,愉悦乡邻耳目。只可惜这对夫妻年过四旬,却无子女。

两年前,陈货郎的妻妹去世,妹夫邢三种了几亩薄田,无力支撑家道,便把六七岁大的女儿邢沅托付给姨母抚养。

小邢沅的到来,虽给陈家平白的增添了负担,却也给这对夫妻带来了天伦之乐。

女孩儿生得粉雕玉琢的,又极乖巧,一口一个爹爹叫得陈货郎欢天喜地,陈货郎便让她随自己姓陈,叫陈沅。

恰巧村中有位咬文嚼字的私塾先生,每于海棠溪畔的大青石上,闭目摇头念些之乎者也时,陈沅与村中小伙伴都爱围在他身边,偶尔也捡得一两句,诸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简单明了的句子。

这私塾先生,原是崇祯十年的进士,出口成章,着墨为诗,通晓经史,满腹经纶。

据村中老者说,先生本是进了翰林院的,皆因不善巴结逢迎,又生性耿直,没过半年,便遭奸佞小人所陷害,先诬其为“东林党之余孽”,后又谗其为“反骨在项之魏延”。

皇帝岂能容忍这样的臣子在朝中?欲制其罪、砍其头颅,又苦无证据,便罢出朝廷,遣回故里。在乡邻的帮助下,于海棠溪畔筑三间茅屋,以授徒为业。

私塾先生虽年过五旬,却如梧桐树般伟岸,颔下的几绺胡须又显其儒雅飘逸的风采。闲时,先生极爱在海棠溪畔读书诵诗。

小陈沅与村中小儿也不惧怕他,先生诵诗时,他们虽不识字,也不明白其中含义,只玩儿似的跟着有口无心的吟诵。

先生觉得有趣,每于第二天再问时,众多小儿中,唯有小陈沅能背诵头天所读诗词。又见她面如满月,肤如凝脂,身量虽不足,却也隐现其纤美,对她姨父姨母说:“此女清风秀骨,眉目慧黠,日后定将不凡。”便为她取名为圆圆,字畹芬,并愿收为弟子而不收学费。

陈货郎叹道:“唉!若是男儿,读书上进,学些仕途经济,将来求得一官半职,倒也不枉了读书。一个女孩儿家,长大总是要嫁人的。读书,读来何用?”

她姨母一甩手帕,斥道:“先生说了不收学金。就算如今识得几个字儿,将来唱曲儿也识得词谱,也能理解其中滋味。哪像我,一字不识,又喜欢唱几句,还要请人念上好几遍才能记得词,才听得懂!”

先生笑着摇头,不置可否。日后,教小畹芬熟读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陆放翁、文天祥等人的诗词,也讲些岳飞、梁红玉的故事。

小畹芬天资聪颖,先生教的诗词经史,她都能过目成诵,而且还喜欢听先生弹琴,更爱看先生在海棠溪边的大青石上与人下棋。

先生也常暗自叹息:这女娃儿读书的心劲,比学堂里的男孩儿都强十分。正如陈货郎所说,可惜是个女孩儿家,唉!

待小畹芬熟悉棋艺之后,她听琴、学琴的天分更是让先生惊诧不已,先生便倾囊相授宫商技艺,教她识谱弹琴。

此时,天下灾难不断,济南飞蝗蔽天,开封府洪水溺民,泰州海堤崩溃。而荷兰小国侵我澎湖、台湾岛屿;安南犯我广西;西班牙侵占淡水、基隆;建州人屡屡扰乱宁远,真是外忧内患,民不聊生。

忽有一日,陈货郎挑着货郎担子,走乡串村,一去不复返。左邻右舍纷纷猜度:定是死在外面了。灾荒之年,走失人口,极为平常,也无从找起。

陈家原本就不富裕,货郎往日挣的银子,除去日常用度,大多都花在了请歌儿唱曲了。一旦没了货郎,圆圆与姨母只得靠刺绣,或给人缝补浆洗,艰难度日。

圆圆十四岁这年,姨娘病故,陈家家徒四壁,连具棺木也买不起。荒年饥馑,先生与乡邻也是朝不保夕,爱莫能助,圆圆惶恐无计,只得抺干眼泪,负草卖身,以葬姨母。

恰逢苏州霓裳戏班班主舞霓裳,路过此地,见圆圆虽瘦骨伶仃,面呈菜色,却双目灵动,身段窈窕,自有一段天然的风流韵致。心想,如此姿色,调教后必技艺、扮相超群,便将其买进戏班。

陈圆圆葬了姨母,随霓裳班主来到苏州。

舞霓裳的老婆月仙是风月楼的鸨儿,她挑剔的眼光把圆圆从头到脚,从前胸到后背,似在鸡蛋里挑骨头一般仔细看了几回,便要圆圆跟她回风月楼,说是要好好调教一番。

舞霓裳斥道:“我买回来是让她学戏的,若戏唱得不好再给你带回风月楼调教。”此后,舞霓裳还真费了一番心血,花大价钱请师傅教习圆圆青衣花旦行当。这圆圆幼时受姨父姨母的熏陶,也算是天资聪颖,对戏曲有一份超然的领悟,学了不到一年的功夫,初次登台献艺,便轰动苏州梨园。加之容颜秀丽,身姿婀娜,音色圆润,扮相更是美艳不可方物。

扮《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圆圆在台上水袖缥缈,莲步生香,一双妙目,顾盼传情,唱说如莺啼鹂啭,把个怀春少女待月西厢下,与情人鹊桥暗渡的祈盼、娇羞与胆怯演得惟妙惟肖。那扮相、那唱腔、那说白,足以倾倒台下众生。

自陈圆圆登台,霓裳班在秦淮河畔声誉鹊起,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仕宦名流为睹其风采而一掷千金。

有文人雅士品评说:陈圆圆演西厢,扮贴旦,体态轻靡,说白便巧,曲尽萧寺当年情绪。

又有人赞说:能讴,登场称绝,余当选声评第一。

更有人称:圆圆登场,花明雪艳,独出冠时,观者魂断。

一时,陈圆圆名声大噪,文人雅士都以与她交往为荣,为她填词赋诗者更是不胜枚举。时人又送她一妙号,称之为:“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风月娘子”,这名号更让陈圆圆身价大增,每天,戏园子都挤得满满的。

这日,冰雪消融,阳光和暖,吴府门前来了一位丰神俊雅,仪表非凡的少年。吴府门童见了,忙迎上前笑道:“表少爷来了!表少爷安好!”

那少年笑问:“你家二少爷可在?”

门童摸着脑袋道:“今日尚早,未见二少爷出门呢!”

被门童叫作表少爷的翩翩少年,正是吴三桂的舅父——宁远总兵祖大寿的儿子祖子安。

子安撇下门童,撩起衣衫跨进大门,顺着游廊,往上房来见姑母。祖夫人拉着他的手,慈爱地笑道:“我知你是来找三桂玩儿的,也不留你喝茶了,在我这里,你拘束得紧。三桂在他屋子里呢,你快去吧!待会儿,我叫丫头送你爱吃的点心过去。”

这吴府便是提督京营吴襄在江南的府第,吴三桂是吴襄与祖夫人之子,排行老二,老大名吴三凤,老三名吴三辅。

吴家祖籍辽东,祖上以贩马为业,三桂之父吴襄体魄健壮,孔武有力,曾是镇东将军李成梁的手下,因其有识马相马的超凡能力,李成梁便委任他在军中专司购买军马之职,多次立功后升为千总。后来随经略大臣杨镐率领的二十万大军与满洲人激战,杨镐败于抚顺,人马俱失。吴襄因识马懂马,于战败后劫得满洲战马三百匹。如此,才不致与其他将领一起受朝廷降罪,而以劫马有功升为提督京营。

祖子安熟门熟路,来到三桂的屋子,屋里只有一个丫头,拿了抹布正在擦拭门窗。

丫头见子安进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笑道:“表少爷来了,快请坐!”

“你家二少爷呢?在书房么?”子安是常来的,与三桂屋里的丫头小子们都是极熟的,这个丫头却并不认得。

“书房?我们这位二少爷这个时候能在书房?若是在书房,老爷夫人也省了心了,我们这些服侍人的,也能跟着露脸儿。”丫头答道。

子安听了,不由得仔细打量面前这丫头,丰盈的身段,容长脸儿,一双杏仁眼儿生出几分慧黠。心里暗道:这丫头虽伶牙俐齿,见识倒是不一般。

于是笑问:“你原是哪屋里的?叫什么?”

丫头斟了茶过来,抿嘴笑道:“我原是夫人屋里的,叫琴儿,不大出来,怨不得表少爷不认得我。”

“可琴儿姑娘认得我呢。”子安呷口茶笑道。

琴儿无端地羞红了脸,垂首敛眉低声道:“表少爷常去见夫人,我自然认得表少爷。夫人也常常夸表少爷文采风流,心地纯厚,比我家二少爷要强上百倍。”

子安摆手道:“那是姑母疼爱侄儿,我哪有姑母说的这样好。”说罢,便走向书房。

琴儿见了,忙道:“表少爷还是不要去书房的好,这些日子,二少爷把书都搬了,书房快成放兵器的仓库了。”

听她说书房成了兵器库,子安哈哈笑起来。

不想,跟三桂的小厮灯心草急匆匆地跑进来,一头撞在子安怀里。

琴儿惊道:“哎呀!灯心草,你这冒失鬼!”

子安揉着被撞得生痛的胸口,皱眉道:“灯心草,有老虎追你么?”

“哎呀!表少爷,小的该死!”灯心草见子安痛得龇牙咧嘴,唬得心都跳出来了,惶恐地站在一边,不知如何是好。

琴儿扶子安坐下,轻轻地替他揉着胸口,扭头问:“灯心草,你慌慌张张的,做什么呢?”

这句话似提醒了灯心草,他急急忙忙地跑进书房,扛一把大刀出来,对子安道:“表少爷,你且歇会儿。少爷先是舞剑,这会子要耍大刀了。”说毕,出门而去。

琴儿赶到门边,朝着灯心草的背影道:“你告诉二少爷,表少爷来了好一阵子了。”灯心草答应着,人已跑去老远。

一会儿,灯心草又扛了大刀转来,边向书房去边道:“二少爷回了。”

话音未落,院门闪进一人,正是吴三桂。

子安抬眼望去,见他身着一件纯白镶金边战袍,足蹬白色战靴,头发梳拢,只用一枚玉簪绾在头顶。

三桂手提宝剑,几步跨进堂屋,向子安拱手道:“不知表兄来临,三桂有失远迎!”

子安伸手往他肩胛处打一拳,笑道:“如何你练武练得文绉绉、酸溜溜的?这模样倒还像个凯旋的将军。”

三桂把剑递给从书房出来的灯心草,挽了子安的手,两人坐下,琴儿重新沏上茶来。

正说些闲话,就有夫人身边的丫头送了刚出笼的各样点心来。

三桂笑道:“我娘真神了,知道我练武饿了,恰恰的送点心来。”说罢,抓起点心便吃。

琴儿端盆水来:“二少爷,你洗了手再吃也不迟。”

那送点心的丫头出门又回头道:“夫人说了,这都是表少爷爱吃的点心。”

三桂边洗手,边假装吃惊的向子安做鬼脸:“原来,我是沾了表兄的光了。”

子安笑道:“别贫嘴了!舞刀弄棒的练了半天,还不饿?还不快洗了来吃。”

二人边吃点心边闲话。

子安突然皱眉道:“据我所知,姑父虽然在任上,也是要姑母督促你读书的,怎么你的书房倒成了兵器库呢?”

三桂笑而不语,只管吃那香酥可口的烘饼。

“瞧你这身装扮,莫不是姑母已答应你弃文从武了?”

三桂咽下嘴里的饼,喝口茶道:“母亲哪里肯让我弃文从武!这身战袍是我偷偷去城里的绣衣坊定做的,今天才穿上身,你看我是不是很英武?”

“确实是伟岸英武,有统领千军之气概。”子安这句话倒是由衷的心里话。

三桂听了哈哈大笑。

子安掏出一方帕子,揩了揩手,从袖里取出一本簿册来,递与三桂:“你且看看这个,最近城里的戏园子都争着上这些旦角的戏。”

三桂接过册子,不以为然:“你趁早别说,前些时候,我也看过几场戏的,未曾见有绝色的旦角儿。”

子安笑道:“你先看了我这几页品题再说话。”

三桂只得一行行的看去。

第一页写的是: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袁雪贞,芳龄十六,工诗词,善丹青,演《鹊桥》、《密誓》、《霓裳》等曲,嗓音如鸾凤和鸣,犹可遏云。

第二页写的是: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顾眉生,芳龄十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难得的是尚气节,善权变,慧心独俱。演《瑶台》、《亭会》、《盘秋》等戏如黄鹂婉转,娇韵横流。

第三页写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卞玉京,芳龄十四,进戏班才两年,演唱《断机》、《寄子》、《女弹》等,让念奴含羞,叫飞燕生妒。

三桂一目十行地看了前三页,便不耐烦再看后面的,把册子扔给子安,笑问:“一个唱戏的花旦,真有你说的这般好?跟那天上的仙女似的?”

子安见他眼里流露出十二分的不相信,急道:“天地钟灵毓秀,聚日月之精华,造化出如此佳丽,你如何不信?”

三桂只喝茶,笑而不答。

子安奇怪道:“莫不是你吴三桂的眼光太高,竟看不起这些梨园女子?”

“表兄错也!三桂是粗人,丝毫没有贱看梨园女子的意思。”三桂急道,“古时的佳人,书里说的,戏里唱的,如西施、貂蝉、王嫱、玉环等,也都只是听说而已,并无人亲眼所见。难道你品题的这些梨园女子,能比得过她们去?”

子安哂的一声笑道:“这眼前现成的美人你竟不见,却偏偏去提那些不能见的古人。明日待我邀了兰成几个,同你去戏园,亲眼见了,你再说话。”

三桂正欲辩解,先前送点心的丫头复又进来道:“二少爷,夫人吩咐了,叫二少爷带表少爷去前厅用饭呢!”

琴儿望着三桂道:“二少爷是换身衣裳?还是就穿这身?”

子安收起册子,笑着打趣道:“你家二少爷穿这身战袍,很有几分当年杨家将里杨宗保的神韵呢!”

三桂低头看看袍子:“若不是你提醒,我倒去了。还是换了袍子再去,免得惹母亲数落。”

琴儿忙拿件紫色棉袍来换了,二人这才出了三桂的屋子,往前厅而来。

一时饭毕,祖夫人拉了子安的手,来到东厢暖阁,三桂只得跟了进来,丫头沏了茶送来。

“三桂,你也坐下。”祖夫人指了身边的椅子,三桂无声坐下,他知道,母亲又要数落他了。

果然,祖夫人道:“三桂,你要像你子安表兄,发愤苦读,精通经史。俗话说得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古至今,唯有读书上进,方才求得荣华富贵。”

子安望向三桂,微笑不语。

祖夫人不容他二人说话,又道:“你父亲幼时不喜读书,以一身蛮力与祖上传下的相马密法,才得李成梁将军的赏识。自李将军死后,你父亲就再无靠山了,若不是抚顺一战劫得满洲战马三百匹,你父亲哪能有今天?”

三桂见他母亲说得动情,神情不禁专注起来。

他母亲又道:“如今,朝中文人士大夫,只道天下歌舞升平,苟且偷安,哪知道边境的危机!只要是边关武将向朝廷陈述战事,便道是武将好胜斗勇、危言耸听,以夸大事实而博取功名。加上你父亲祖籍辽东,朝中权贵都不拿正眼看待他,你父亲也以官小位卑,从不与人计较,只时时谨慎,事事小心。多亏了大宗伯董其昌的扶持,皇上才提拔你父为提督京营。”

三桂忙安慰道:“母亲不必在意,文人士大夫向来是把谁也不放在眼里的,自然是更轻视武将了。这位大宗伯董其昌真是慧眼识英雄,孩儿尤为敬重此人。”

祖夫人端起茶碗,呷口茶道:“所以,三桂,你要收拾起你爱玩的心,跟你表兄多谈论些诗词经史文章,不要像你父亲只是一介武夫,你往后也不被人小看了。”

三桂微笑道:“母亲此言差矣,如今看起来虽是太平盛世,天下却是灾难连连,边境更无宁日,朝中多数大臣,只贪图安逸,不问边防之事,一味地在皇帝面前粉饰太平,一旦战事发生,国家危难之时,这些人如何能保家卫国?母亲,请安慰父亲,不要与那些看不起他的人计较,待我今年中得武状元,我们吴家自有出头之日。”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北宋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手工业生产有了显著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显著的。火药兵器的出现,罗盘针在航海上的使用,毕昇活字印刷的新创造,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它们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本书介绍了教育家孔子的生平,内容包括:天降大任于斯人、为立宏志求学始、苦觅真知济苍生、但得名主识美玉、一腔壮志图报国、孤旅践断天涯路等。
  •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他是享誉海内外的漫画泰斗,也是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已成为漫画史上的里程碑。他潜心钻研幽默三十年,成为中国系统研究幽默的第一人,其研究幽默的深度与广度,全世界至今无人企及。 他一生经历丰富,历经苦难,但他却把坎坷的一生变成了幽默的、艺术的一生。他就是幽默大师方成。本书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方成,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漫画家之一,与漫画家华君武、丁聪被并称为中国“漫画界三老”。这位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新闻漫画的泰斗,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漫画作品,于1980年在北京美术馆举办漫画展,成为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他在水墨漫画的创作上做出了有力的探索,他的作品如一面时代的镜子,亦如一把社会的解剖刀,直指社会弊端。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位老人的一生,活得很精彩,诚如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采访方成时的开场解说词所言:“一位九旬老人,用画笔影射世间百态,用幽默抚慰春夏秋冬,而他曲折的一生更是20世纪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一面时代的多棱镜,一把社会的解剖刀,见证、欢笑与淡定。”《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
  •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未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洋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无论从道德文章,还是文韬武略各方面看,英雄都是旷世奇才。他们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文;他们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
热门推荐
  • 暖风下的尘沙

    暖风下的尘沙

    其实我应该在这里鼓吹一番,可是实在没有什么能吹嘘的东西。我只想说每个人都像是尘世间的一粒沙,渺小的微乎其微,但却又是那么独立存在,并拥有着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主人公的爱恨纠葛就像是人生中的一次洗礼,缘分使然的一切跟随本心往前走勿要迷失,就不负人间转一遭的机缘罢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女名椿

    神女名椿

    我拥有很多封号,有的连我也记不住,我见过很多人,多到我已经记不得见过多少。你好,我是神。
  • 克夫农女倾富天下

    克夫农女倾富天下

    拥有空间和木系双系异能的林心兰被男友闺蜜双双背叛,被他们下药之后送到基地实验研究所当实验体,只为换取一个月的粮食。承受身心双重折磨之下,选择自暴,与实验的研究人员同归于尽!一朝醒来,已然成了不知名朝代的另一个林月兰林月兰十二岁,九岁时被一讨水喝的道士断言——克夫!流言非起,从克夫到克双亲,再到克所有亲戚朋友,最后传成了将来会克天下。爷爷奶奶,大伯小叔等等一大堆极品亲戚,害怕被克死,毅然与九岁的林月兰断亲绝义,把她从族谱上划掉,让她自已单过,愚孝父亲遵从,懦弱娘亲哭哭啼啼,弟妹更是毫无办法。九岁分家,一间进风漏雨,颤颤微微随时可能倒塌的小茅屋,一分下水田,两分旱田,把林月兰给打发,从此林家再此林月兰,林月兰成了无根女。颤颤微微的活到十二岁,一招不慎得罪了村里的小霸王,被同村的小伙伴们给拳打脚踢给踢死了。迎来了,穿越过来的林心兰空间异能我有,天下由我走,看我林心兰如何威风八面,成为一代女土豪!
  • 君莫惜:惟妃作歹

    君莫惜:惟妃作歹

    大唐第一奇闻:以俊美风流闻名天下的四王爷,居然娶了个傻子为妻。没天理了,暴殄天物啊。然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婚后的王爷甘愿当上‘妻管严’?花街柳巷不去了,后院侍妾也全部遣散!到底那傻子是何方神圣?竟让浪子回头,风流王爷变情种。……“什么?四王爷要娶亲?王妃还是个傻子?”风流王爷---李宇晋成亲的消息,在长安城里绝对是重弹一枚。全城的雌性动物,但凡是心脏不好的当场昏厥,稍微有些抗打击能力的心如死灰,生命力堪比小强的就拿出女人的看家本事---一哭二闹三上吊。很显然的,李宇晋与傻子成亲的噩耗,当之无愧地坐上年度最坏消息的第一把交椅。……为了天下,为了苍生,他一次次地负她,当时光错位,往日的甜蜜难以再续,该怎么做才能弥补两人之间那段缺失的空白?……晋与芹儿他为了皇权,多疑狠厉,一次次地伤害自己身边最亲的人,当所有人都离他而去,他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来救赎自己被仇恨蒙蔽的心?……少玄与菲菲三生之约,她却在转眼嫁与他人为妻,为了她,他放弃了所有,可是,爱情又岂能等价代换?……荣与莫离
  • 清欢赋旧词

    清欢赋旧词

    江令词自小是个凉薄性子,素来与人不太亲近。可当她第一次见到亓官陵时,竟生了欢喜。那时的她,还不识他身份,只觉得,他生得一副好面貌,他腹中贮有一腔好才情,他为人宽厚又温和。他说,如令词这般温良的女子,此生合该岁岁清欢。再相见,三载已过,碧玉年华,花嫁之时。一道圣旨,她远嫁郢国。却发现,本以为今生无缘相见的人,竟成了她的夫君,鄞国太子亓官陵。她该庆幸的,缘分未尽,情缘可续……可岁月恍然,他不再是当年的温润如玉郎。他变得猜忌多疑,暴戾恣睢,喜怒无常,就连笑起来,也像把刀子,能剥心戳骨。纵然,他是欢喜她的,可终究抵不过岁月蹉跎。猜忌,利用,伤害,一点一点蚕食着她对他的情意。终于有一天,他君临天下,执掌社稷朝堂,她看见他朝自己伸出手,眉眼含笑,温儒尔雅。他说,令词,做我皇后,可好?她嗤笑一声,顿然泪下,其实,我要的不多,不过岁岁清欢而已。然后,拂袖离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是一部心理小说,主人公为年轻的实习心理医生——托马斯·霍顿。作者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与病人及同事的交往经验,用诙谐幽默的文笔,超现实主义的想象以及东方哲学的暗示,生动刻画了一名实习心理医生的心理活动,表露出精神病治疗实践中的荒谬和唯心主义。在治疗新病人——一个无名氏“约翰·杜伊”的偏执行为时,霍顿终于精神枯竭,身心受创,陷入自己是否正在失去对现实的掌控这一人生思考中。
  • 旧时光里的仰慕

    旧时光里的仰慕

    爱情是永不止息的思念,不管有没有结果,我还是情愿和你好好爱……七年之痒,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结局会是这个样子!也许是命中注定!但终究我们还是改变了,变得面目全非……
  • 滚烫的青春炽热的我们

    滚烫的青春炽热的我们

    因为读书,让来自天南地北的一群姑娘聚在一起,看似一团和气的她们关系是否真的有那么好呢,明争暗斗的女生小集体有是怎样的呢?有人喜欢争强好胜,有人则是无欲无求她们真的合得来吗?再冷漠的她也有温暖的一面,可平时温文尔雅的她如果背后捅刀会让别人相信吗?生活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坏人也没有永远的好人,也没有人永远和你关系好,平时对你冷言冷语的人也许会给你雪中送炭,而你的好友也许会落井下石,也许她等着看你的笑话已经很久了。滚烫的青春,我们就这样在这个大学的小时候中开始,让后再一点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