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3500000007

第7章 筹备黄埔 蒋介石率团访苏联俄联共 国民党宣布改组

话说1922年6月陈炯明的叛变,对孙中山所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孙中山与廖仲恺、宋庆龄与何香凝死里逃生,不能不算是这场灾祸中的万幸,宋庆龄事后评论陈炯明叛变的观点是“陈炯明不除,广东难以安身”。孙中山一方面积极在上海谋求苏俄与共产党的支持,一方面又在筹划重整旗鼓,组织力量讨伐陈炯明,打回广东去。1922年12月,孙中山联络驻广西的滇军杨希闵和桂军刘震寰两支军队,组成了西路讨贼军,配合在福建的许崇智的东路讨贼军,东西两路夹攻陈炯明的叛军。经过激烈的战斗,不可一世的陈炯明不堪一击,接连失败,部队纷纷倒戈反正,于1923年1月16日夜退出广州,率残部窜逃惠州、潮州及琼崖老巢。2月17日,孙中山途经香港,于21日到达广州,在滇军杨希闵让出来的东郊农业实验场设立大元帅府;3月1日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命谭延闿为内政部长,伍朝枢为外交部部长,廖仲恺为财政部长,邓泽如为建设部长,胡汉民为总参议,蒋介石为大元帅府行营参谋长,程潜为军政部长,孙中山则为陆海军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广州革命政权建立后,即遭到反革命势力从四面八方包围和进攻:先是4月16日沈鸿英部在广州叛变,孙中山不得不亲自出马督战,率领滇军杨希闵部和桂军刘震寰部将沈鸿英部赶出广州;稍后5月9日,陈炯明从东江再次叛乱,勾结沈鸿英部向广州反扑;其次是北洋军阀吴佩孚从广州北面猖狂反攻,孙中山两面受敌。再说许崇智的粤军、杨希闵的滇军及刘震寰的桂军又不听指挥,孙中山手中仍然没有自己的一兵一卒,要贯彻他制订的军事计划,都要商量于各军司令部,只好仰人鼻息。蒋介石虽然名义上是大元帅府的参谋长,经常随步孙中山到前线视察督战,但这些地方军阀打着革命的旗号,遇到有损于自己的事,他们就公然抗命,不听调遣。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就不接受攻打陈炯明老巢惠州的计划,他在潮汕打了败仗,也迁怒蒋介石,以致他感到“参佐军务,不为人谅,反遭龁”。经过反复周折,孙中山总算于6月中旬把广州的局势稳定了下来。周恩来在《关于1924年至1926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一文中对孙中山有如下评价:“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有两个运动,一个是新军运动,另一个是会党运动。辛亥革命以后,他的活动渐渐变成了军事投机,甚至完全成了与军阀互相勾结,互相利用,其结果必然是可悲的破产。”孙中山他那为革命不屈不挠的精神,勇于探索真理的气概以及他崇高的人格力量已为世人所公认。伟人也有失误,纵观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及时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广州局势稳定之后,孙中山开始考虑筹建军官学校的问题,虽然为时稍晚,但毕竟已经起步,在改组国民党的同时,他开始积极筹办建立黄埔军校。

话分两头。先说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其政治、党务和军事的事,孙中山周围有许多精兵强将,资历比蒋介石深的大有人在,为何孙中山偏偏选中了蒋介石呢?这话得从头说起。

蒋介石与孙中山的接近首先是因为陈其美的关系。陈其美乃浙江吴兴人氏,字英士,早年学典当业与丝绸业,从事政治活动以后,一直追随孙中山,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总务部长。孙中山要求入党者在誓词上打手印,许多世家出身的如胡汉民、汪精卫等都不干,黄兴(克强)则坚决反对这帮会一套陋规,而陈其美却是第一个宣誓打手印的党员,因此受到孙中山的器重与信任;蒋介石是陈其美的徒弟之一,因而得与孙中山接近。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孙中山避难永丰舰(后改为中山舰)50多天,蒋介石在上海闻讯后应召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并肩战斗40天,真是“间关赴难,临危授命”。后来孙中山为蒋介石写的《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作序,其中称赞说:“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予侧,而筹划多中,乐与予及海军将士共死生。兹纪殆为实录。”俗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孙中山对蒋介石的军事才能深信不疑,把蒋喻为“如身之臂,如骖之靳”。赞扬蒋“昂昂千里之资,虽夷险不测,成败无定,而守经达变,如江河之自适,山岳之不移”。蒋在永丰舰上的表现深深打动了孙中山。“爱屋及乌”,陈其美曾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1916年5月在上海被袁世凯的爪牙杀害后,念蒋是陈的学生,因此受到孙中山的信任与重用。毛思诚在《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一书中说:“以英士(陈其美)之事先生者,期诸中正。”孙中山为了筹创黄埔军校,虽然国民党内学过军事的人才不少,但如邓锵已被害,朱执信也牺牲了,许崇智作风老朽,不堪重任,故孙中山说:“党中知兵事而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蒋介石)之勇敢诚笃,可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尤过之。”孙中山考虑蒋介石年轻有为,又懂军事,所以物色他赴苏考察,至于是否在将来要他当黄埔军校的校长,暂且不提。

蒋介石的生平事迹,国内外早有传记流传。蒋介石是黄埔军校“四巨头”之一,又是第一任校长。可以说是靠黄埔起家,在此,有必要作简单叙述。

蒋介石于公元1887年10月30日(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生于浙江省奉化县(今奉化市)溪口镇一个盐商家庭。起名蒋固泰,乳名瑞元,从政后改名蒋中正,字介石。他的祖父蒋斯干,字玉表,贩盐为业,到了晚年在溪口镇上开设玉泰盐铺,算得上镇中富户。父亲蒋肇聪,字肃庵,又名明火,继承家产经营玉泰盐铺,兼营酿酒、食米及石灰等业务。肇聪先后娶了三个妻子,原配徐氏,生女名瑞春,子名周康,字介卿,号锡侯。徐氏病故,续娶孙氏为继室,不久亦病故。蒋介石的母亲名王采玉,22岁嫁给蒋肇聪为填房,婚后生瑞元(即蒋介石),长女瑞莲,次女瑞菊,幼子瑞青。除瑞莲、瑞元外,瑞菊、瑞青均先后夭折。蒋介石这个名字是1912年在日本办《军声》杂志时用的笔名,1917年以前上学均用蒋志清,投奔孙中山之后用蒋中正。蒋介石8岁丧父,关于他的家世至今社会上流传各种说法。唐人著《金陵春梦》中说,蒋介石本不姓蒋,而姓郑;不是浙江人,而是河南许昌人。另据有关资料介绍,蒋5岁在家庭教师任介眉名下发蒙,他15岁以前,先后就读于蒋谨藩、姚宗元、毛凤美、竺景崧、毛思诚老师所开的私塾馆,接受封建的旧式教育。郑发(郑绍发)与蒋介石根本沾不上边。据郑绍发的老婆说,郑绍发与蒋介石是同胞兄弟。郑行大,蒋老三。当时因河南闹灾荒,郑家老父死去,他们的母亲无法支持,就带着老三嫁给一个商人,跟到浙江去了。后来老三改名蒋中正,即“蒋宗郑”之意。郑老大(绍发)认为老三已飞黄腾达,就应当“还姓归宗”。那时候汤恩伯驻在河南,汤即送郑去重庆认亲。这年正是1941年,蒋介石正大讲“新生活”运动,吹嘘四维八德,而且“事亲至孝”,蒋介石自然不好下令戴笠把郑杀掉;蒋不发话,戴笠也不敢乱动,只好“优待”起来,把郑关在贵州息烽集中营,优待有加,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开释返回河南。但新中国成立后从浙江嵊县发现蒋介石生母王采玉家的《王氏家谱》,据其记载,蒋介石生母王采玉,生于1864年,浙江嵊县葛竹村(现划归奉化市)人。王采玉青年丧夫,在葛竹守寡,适逢蒋介石生父蒋肇聪丧妻。在肇聪开的玉泰盐铺当伙计的王贤东,是王采玉的堂兄,采玉由王贤东介绍给蒋肇聪填房,时年23岁。第二年(1887年)王采玉生下蒋瑞元(即蒋介石)。1895年蒋肇聪染时疫去世,王采玉又寡居,她除了诵经拜佛之外,就是抚养儿子,直到1921年去世。

抗战时曾有流言传说蒋介石是河南人,名叫郑三发子,其兄郑绍发曾到重庆找蒋介石认亲等等。这种传说甚至连台湾号称“台湾狂生”的李敖也持此看法。经过调查,王采玉不论是最早嫁与曹家田竺某为妻,还是青年丧夫后与溪口蒋肇聪结婚,都未曾迈出奉化县境半步;蒋肇聪一直生活在溪口,光绪十年(1884年)并未到过河南。此外,蒋介石是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生于溪口镇玉泰盐铺楼上,不可能如郑绍发说的蒋介石就是光绪十年已经8岁的郑三发子。南京总统府保存民国档案,虽有郑绍发致蒋介石的两封信函,但只能说这是郑绍发攀龙附凤,一厢情愿认蒋介石为亲,当然蒋也不会承认有这么个河南老兄。蒋介石身世之争长达60多年,想必应该澄清是非,不能再武断臆测了。蒋介石在《蒋总统集》中自陈:“9岁丧父,一门孤寡,茕子无依。其时清政不纲,吏胥势豪,夤缘为虐;吾家门祚既单,遂为觊觎之的,欺凌胁逼,靡日而宁,尝以田赋征收,强令供役……产业被夺,先畴不保,甚至拘陷公庭,迫辱备至;乡里既无正论,戚族亦多旁观,吾母子含愤茹痛,荼蘖之苦,不足以喻。”蒋介石亲自回忆,当属可信。

蒋介石15岁娶奉化县岩头村毛福梅为妻,1910年生蒋经国。毛氏于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死于溪口。蒋介石与毛成婚后,即1903年入奉化县城里的凤麓学堂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906年蒋介石毅然剪掉辫子,东渡扶桑,在日本东京清华学校学日语,结识陈其美,加入同盟会。1907年蒋介石回国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二年被派往日本入振武学校学军事,1910年冬蒋毕业后,以士官候补生被分配到驻扎在日本北海道新泻县的野炮第13联队实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和张群等23名同学不辞而别,回国奔赴革命疆场。蒋介石并未上过日本士官学校,但他在履历表中总是写着这一学历。据了解,1928年7月,蒋介石下野复出不久以总司令的名义驻节北平时,派人到米市胡同南兵马司,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同学会的刘宗纪接洽,并以蒋氏为日本士官第六期毕业生的名义捐款5万元,作为同学会的经费。当时有些人向刘宗纪质问:“从何处冒出这么个叱咤风云的贵同窗?”刘宗纪说:“捐巨款还不好吗?何必深究呢?”后来士官同学会中就有蒋介石的大名。李宗仁先生对此曾评价道:“英雄不问出身,蒋先生实在是多此一举。”蒋介石追随陈其美任沪军第五团团长,1914年经陈其美介绍第一次单独会见孙中山,参加讨袁、护法战争。1918年奉孙中山之命,赴粤襄助陈炯明,相处7年,但他不愿寄人篱下,“宁为鸡首,不做凤尾”,几次离职返回溪口,后孙中山多次召回,始想赴苏俄和德国考察军事。

且说以蒋介石为代表团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由4人组成,蒋任团长,张太雷(当时任中共“三大”候补中央委员),沈定一(中共党员)、王登云(曾任黄埔军校教导团党代表,军校英文秘书)为团员;张太雷兼俄文翻译,王登云为英文翻译。代表团于1923年8月16日乘日轮“神田丸”从上海出发,19日抵大连改乘火车,25日至满洲里边界改换车辆后入苏联境内。然后经由西伯利亚,乘车9天,于9月2日抵达莫斯科。从上海出发时,蒋经国、蒋纬国前来送行,蒋介石曾作《所感》一篇,哀叹:“从此道途日远,何时复得回乡扫墓,顾前思后,悲戚无异于二十年前初就外傅之日……”蒋介石在途中每天都写日记,记下沿途的风光、地名及车站名,还不时大发感叹。江南的8月正是酷暑当空,而西伯利亚的夜晚却寒气袭人。蒋介石头一次看见西伯利亚的广漠与荒凉,这使他自然地想起苏武牧羊时流放的边塞是何等凄苦与贫瘠!抵达莫斯科时,恰逢成千上万群众在大街上游行示威,也使蒋耳目一新。当时列宁因病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吾尔克村别墅,没有接见代表团。蒋介石先后会见了托洛茨基、齐采林、加里宁和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胡定斯基等党政军领导人,并参观了莫斯科与彼得格勒两地的工厂、农村、学校和军营。他还列席了全苏维埃代表大会与共产国际会议。10月3日,蒋介石又会晤了流亡在莫斯科的越南爱国人士胡志明。代表团于10月10日双十节宴请莫斯科东方大学(后改为中山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其中有后来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的中共党员熊雄。蒋介石与熊雄的一笔生死血债暂且不表。

且说蒋介石对托洛茨基印象很深,托说:“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援助,除了不能用军队直接援助之外,其他武器与经济等需要,都当尽力为之,积极援助。”蒋赠言:“革命党之要素,忍耐与活动二者,不可缺一。”11月7日,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两万人的红军阅兵式,蒋介石应邀参观。红军威武雄壮,炮车辚辚,战马得得,飞机凌空呼啸而过的场景,使他深深地陶醉在对未来的幻想之中。

代表团在苏联参观了3个月,最令蒋介石吃惊的是红军官兵上下级平等,革命政权受到广大工人群众的拥护,红军的政治委员制以及党在红军中的领导作用。11月29日,蒋介石一行4人从莫斯科启程,循原路线回国,12月8日到达满洲里,15日抵上海。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林业明、陈果夫均赶到船上劝蒋介石理应立即向孙中山与全党报告赴俄考察情况,但蒋除上岸会见张人杰之外,不再见任何人。当日下午3时他乘船回溪口老家,次日抵宁波,乘轿子返慈庵里。蒋介石之所以急急忙忙赶回老家,原来这一天是他母亲的60岁冥诞,又是他建筑的三间洋房慈庵落成典礼。孙中山12月30日打电报给蒋介石:“兄此行责任至重,望速来粤报告一切,并详筹中俄合作办法。”蒋介石于12月15日寄给孙中山一份《游俄报告书》,蒋认为:“俄共政权如一旦臻于强固时,其帝俄沙皇时代的政治野心之复活并非不可能。则其对于我们中华民国和国民革命的后患,将不堪设想。”孙中山对蒋的看法给予批驳,批评他“未免顾虑过甚”。蒋介石如不去苏联考察,也许不会如此坚决反共,正是因为他到苏联亲眼看见了阶级斗争的残酷,才认为苏俄的共产主义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从而有了后来的国共分裂。蒋介石赴苏考察,为他日后掌权背叛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埋下了祸根。

再说国民党接受中共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后,孙中山于1923年1月1日在上海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提出反帝反封建、改善工农生活等新方针。《宣言》中许多内容是过去孙中山在兴中会、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国民党的历次宣言中所没有的;《宣言》将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提了出来。孙中山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实行普选,确定人民有结社、言论、出版、居住、信仰自由,保护工农利益以及使用土地法、地价税法的权利。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原则,要求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同年10月24日,国民党设立改组国民党的执行机构——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中央执委廖仲恺、谭平山、胡汉民、林森、吴铁城、孙科、陈树人、杨庶堪、邓泽如,共9人。候补委员李大钊、汪精卫、古应芬、许崇智、谢英伯,共5人。聘请刚刚抵达广州的苏联顾问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10月28日,国民党临时中央执委召开第一次会议,开始筹备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中央也于12月25日发出由书记陈独秀、秘书罗章龙签署的第13号通告,指示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无论是国民党或共产党,其中反对改组的呼声此起彼伏。国民党的实力派人物范石生、刘震寰、杨希闵等拥兵自傲,根本不可能真心实意听从孙中山的指挥;国民党元老派胡毅生、李石曾、谢持、冯自由、邓泽如、张继、居正、戴季陶等则是从骨子里就反对三大新政策;李烈钧、许崇智表面上服从,内心里则有另一套打算。国民党内仅有廖仲恺、何香凝、柏文蔚、邓演达、宋庆龄等积极拥护国民党改组。

1924年1月20日上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广东高等师范学院那座高高的塔楼内的礼堂里隆重开幕,165名代表到会,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参加会议,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他在开幕词中说:“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要把国民党再来组织成一个有力量有具体的政党;第二件就是用政策力量去改造国家。”1月20日下午,孙中山又作了《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的报告。他说:“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动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正当“一大”会兴正浓时,列宁1月21日逝世,国共两党沉浸在悲痛之中。孙中山决定在广州举行各界追悼大会,他宣读祭文曰:“伊古迄今,学者千百,空言无施,谁为其实?惟君特立,万夫之雄,达此新国,跻我大同。并世而主,同洲而国,相望有年,左提右挈。君遭千艰,我事百厄,所冀诸君,同轨并辙。敌则不乐,民乃大欢;邈焉万里,精神往还。天不假年,与君何说?亘古如生,永怀贤哲!”23日,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正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两党共同努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广州一片欣欣向荣的革命气象。

就在列宁逝世追悼大会召开的1月24日,蒋介石受孙中山委派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指定校址在广州黄埔岛。国民党“一大”选出新的领导机构采取委员制,孙中山被继续推举为国民党的总理,选出中央执行委员24人,候补委员17人。执委中谭平山、李大钊、于树德,候补委员中林伯渠、沈定一、毛泽东、张国焘、瞿秋白、于方舟、韩麟符10人为共产党员。在中央领导机构中,并没有蒋介石的位置。孙中山在2月3日只任命蒋介石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属的军事委员会中的一个委员。孙中山要蒋介石专心筹备军校,不必过问党务和军政大事,这对蒋介石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使他终日不安,如坐针毡。蒋介石自命跟随孙中山多年,军事上有过贡献,又是永丰舰上护侍孙中山的有功之臣,思之再三,一纸辞办军校的呈文于2月21日向孙中山送去,并且没等孙中山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批准,他就擅自离开了广州,回到老家奉化去了。

黄埔军校的酝酿、筹备工作,同国民党的改组及国共合作的建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没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黄埔军校就没有共产党人的参加,学生来源也会大大受到影响。孙中山在桂林接受了共产国际马林的建议后,曾指定廖仲恺和鲍罗廷着手筹划。当初派蒋介石赴苏考察,着重参观苏联的军事院校,学习他们创建红军的经验,孙中山有委派蒋介石当黄埔军校校长的打算。所以在“一大”期间,就委任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长,不想他突然擅自拒不从命,这使孙中山非常着急。2月23日,孙中山委派廖仲恺代理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抓紧筹备工作。25日又派邓演达专程去奉化请蒋介石回广州。26日中央执委又以公文的形式给蒋介石发电报,通知他的辞职呈文总理没有照准。29日孙中山又亲自打电报给蒋介石:“现在筹备即着手进行,经费亦有着落,军官及学生远方来者逾数百人……且兄在职,辞呈未准,何得怫然而行。希即返,勿延误。”

为了与旧国民党有所区别,国民党“一大”后,正式将国民党改称“中国国民党”,由孙中山任总理,并在大会上作了关于《组织国民政府案》说明,将广州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大会最后选举了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组建了中央党部,会议选出廖仲恺、谭平山、戴季陶为中央执委常委,处理日常工作;确定谭平山任组织部长,廖仲恺为工人部长,林伯渠为农民部长,戴季陶为宣传部长,邹鲁为青年部长,许崇智为军事部长,蒋介石则在许崇智领导下任秘书。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为“一大”的成功召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谭平山后来评价廖仲恺时说:“廖仲恺先生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和有力助手,廖先生坚决促成和推动革命的‘三大政策’。在中国国民党进行改组的激烈斗争中,廖仲恺先生极力协助孙中山先生,击败了反动分子的阻挠和破坏。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帮助和直接参与下,终于在1924年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当时革命的行动纲领,形成了中国革命运动中的第一次统一战线。”谭平山的评价十分中肯,在囯、共两党内,对廖仲恺、何香凝的功勋,是有口皆碑的。

国民党“一大”召开期间,苏联驻北京代表加拉罕致电祝贺。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复电致谢。会后,广州各界群众数十万人举行庆祝游行,热烈拥护国民党改组,拥护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就是在共产党的全力支持下才开始着手筹建的。

孙中山为大会题词曰:“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联俄联共,最早是1920年5月。孙中山与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改为共产主义小组)的陈独秀有了联系。陈独秀主持出版《新青年》月刊“劳动节纪念号”,孙中山笔书了“天下为公”的题字。这年5月1日,孙中山在上海主办的《建设》杂志,刊载了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李汉俊译的《道德的经济基础》。1920年10月,孙中山主办的上海《民国日报》增刊总编辑就是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邵力子。孙中山几乎与列宁同时接触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因此,筹办军校以俄为师是办校的主要方针。正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国共合作黄埔催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

    夏威夷、马尔代夫,风情万种的海湾里,风情依旧。这些众人向往的人类休闲胜地,休闲者依然在休闲,但在温柔绚烂的光影里,它们同时成为人们向往的购物店、阅览室、会议室、写字间。今天,那些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任意地方和时间工作的人们,正描绘出新时代的工作样态。在美国,不在特定场所工作的人,已经占到整个美国工作人口的 1/3,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着。
  • 云雷岛事件

    云雷岛事件

    平凡的公司职员吴寒峰跟随神秘女友汪雨涵来到了她的家乡,一座名叫云雷岛的海岛上,不料岛上的通信设施被人为破坏,命案也接踵而来。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案发现场都呈现所谓“密室”状态,凶手的作案手法似乎也暗含了金、木、水、火等“五行”相关的要素。无法解明真相、深感自己也在劫难逃的吴寒峰在最后关头将案件经过写在纸上、塞进瓶子,扔到了大海里。云雷岛上的命案真相是否还能水落石出?
  • 1996年的盛夏

    1996年的盛夏

    傍晚刚打了放学铃,老师还没走,我就先从后门溜出去了操场。操场上,渐渐沸腾起来。我坐在足球场东球门后、离球门有一段距离的草地上。一个猛射球穿过无网的球门飞来,差点击中了我。我站起来,拍拍裤子,离开。我来到学校大门口的马路边。红红的夕阳从楼群间温柔地照来。不断有汽车驰过。有自行车蹬过。有行人走过。有学生从校内出来。校门口两旁有冰柜和小摊在与学生做买卖。身旁小书店有人买书。那边电话亭有人在打电话……我看路的东尽头。看路的西尽头。看路那边的小巷。看路这边的校门口。我仿佛在等待一个人。而其实我谁也不等。
  • 血统(卫斯理珍藏版)

    血统(卫斯理珍藏版)

    在《尸变》一书出现的郑保云,得悉自己是外星人和地球人的混血儿后,竟突然疯癫,被送进疗养院。事隔多年,卫斯理与郑保云再次相见。不同的是,他已由地球人转化为天龙星人。这时,其他星球人及他的同族纷纷找上门来,揭露出一场场星际侵略阴谋。同时拥有地球及天龙星血统的郑保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竟然不惜利用卫斯理的信任,迫使卫斯理与外星人对抗,更令白素身陷险境……「时代在进步,人的眼界在拓宽,时至今日,应该可以讨论星际混血儿的心态了。」
  • 女生徒

    女生徒

    敏感而纤细,坚韧而炽热,女性内心真挚情感的生动演绎,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太宰治,女性独白体作品一次性完美呈现。
热门推荐
  • 唯愿守住这时光

    唯愿守住这时光

    她是千金小姐,却甘愿到他身边做小助理。他是商场新秀,却看不懂她的情。他说,秦初姚是我最重要的女人。只有她知道,她从来都不曾,因为他有命定的恋人,内定的未婚妻。她离开,他捧着她的日记泪湿眼眶,终于明白,她就是那粒吹进他心里的沙,与他心融。再次相见,他问她,“你记不记得你从我这里拿走的东西?现在你还给我吧。”秦初姚看着他,不明白。“你不记得没关系,我记得你还有东西放我这里,不过我没打算还给你。”苏铭堔抓着她的手放在自己胸口,“我很乐意跟你一起拥有它。”我喜欢你的时候,你不喜欢我,我爱上你的时候,你才刚开始喜欢我,等你终于爱上我的时候......你不知道我等这一天等了一个世纪。
  •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随着晚婚晚育观念的普及,父母进入更年期时孩子大多也处在动荡的青春期,当不安分的“青春期”撞上了孩子们口中的“更年期”,当矛盾激化到难以调和时,一场场或冷或热的家庭“大乱斗”不可避免地上演。“青春期”VS“更年期”,碰撞出“火花”的两代人,在亲子大PK中,如何化解双方的矛盾,“两期”如何相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本书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分析了“两期”冲突的原因,为陷入冲突苦恼中父母提供建设性意见、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 过龙兵

    过龙兵

    营长年打雷击毙了大地主大资本家卓立群,抢走五姨太筱月月做了自己的老婆,营政委展工夫欲以军法从事,年打雷即挟筱月月迅速逃离……从此,年、卓、展三个家族结下了怨恨。时间跨度从解放战争直至改革开放,三个家族撕扯不断的恩怨情仇,三代子孙迁延不绝的命运纠葛,勾联纵横,相继持续了五十余年,上演了一部人间传奇。
  • 芈月传(全6册)

    芈月传(全6册)

    郑晓龙执导、孙俪、刘涛、黄轩主演的电视剧原著小说,唯一正版,全网独家!继《后宫甄嬛传》后最令人瞩目的小说巨献!“女性大历史小说”开创者蒋胜男壮阔演绎中国首位太后的惊世传奇!她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传奇女性。“太后”一词由她而来。太后专权,也自她始。她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高祖母。她沿着商鞅变法之路,奠定了日后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到现在都还有学者坚信,兵马俑的主人其实是她。在芈月爱恨情仇、波澜壮阔一生的叙事里,全景再现大争之世群雄并起争霸天下的宏伟图卷,尽显芈月、楚威王、秦惠文王、赵武灵王、屈原、黄歇、张仪、苏秦、公孙衍、白起……铁血手腕、绝世才华!
  • 台湾资料清宣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宣宗实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竖旗为妖

    竖旗为妖

    妖,纵横于地界,隐匿于人间,不受天规约束,不循人间法度,或行善,或作恶,随心所欲,行走于世间……妖族少年洛天受高人点化,在天界修行千年后,受人陷害,被贬下凡间。从此在下界为妖,战妖王、斗鬼帝,修成一代大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江湖一声吼

    江湖一声吼

    何谓江湖?人心角逐之地,权谋倾乱之修罗道场。人心之变幻莫测,纷争之风云迭起。江湖,人心不静,而江湖不宁。纵使红颜真绝色,看人间沧桑百态,再回首已是枯骨身。
  • 快穿炮灰拯救之旅

    快穿炮灰拯救之旅

    池晓晴无意间绑定了拯救炮灰的系统,穿梭于各个时空,收集“炮灰拯救之星”,想速战速决赶紧完成任务的她,拯救之途会如她所愿一帆风顺吗?
  • 清风巷

    清风巷

    大唐荣耀,盛世长安,朱雀大街上有一间神秘的小茶楼——清风巷茶楼的老板娘更为神秘,她不是普通人,而是一只有着千年道行,实力雄厚的灵猫连天王老子也对她忌惮三分,她可以在这三道六界横着走那她为什么要化身为妙龄女子,隐去一身锋芒,隐藏在人群里?为什么要来到大唐?难道仅仅是为了领略大唐盛世的繁华?难道是为了追寻一段真挚的爱情?客官,欢迎光临清风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