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100000012

第12章 随想录(2)

大脑无法停止重复的思维,这种无尽重复的思维成了我们很大的烦恼,根本无法体验生命的安详与宁静。认同了思维,就成了思维的仆人。我们往往觉得我就是大脑,我就是思维。大脑和思维真的就是你自己吗?禅修是让我们超越这些思维,回到内心的深处。当真正进入禅修的时候,你会知道谁才是你生命的主人。

禅修讲究两个要点,安住和觉知。第一是无造作地安住在生命柔软的深处,安住在生命的当下和真实里。第二是觉知心灵的每一圏涟漪,不被妄念带着奔跑,不让妄念带走生命的当下。禅修是丟掉所有对错的认知,尤其是分别妄念,将心赤裸裸地安住在此刻生命的状态,没有任何造作和意念的呵护。

禅修不是在幻觉里,而是觉察虚幻的躁动,是看到水中的影子而觉知到水和影子相互合一的本质。禅修是领悟心的相续和心的本质的合一。无造作地安住在生命此刻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禅,清醒地带着觉察自知的心可以叫做修。禅修就是培养安住并觉知的心。禅修要放松、自然、舒展、明觉地回到原本自在的境界。

禅修可以培养我们更细微的觉察力,从而将觉知带进生活中。觉察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让我们洞察自身,理解外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有利于精准有效地达成目标。陷入自我混沌状态会使生活出现太多的冲突。禅修培养觉察力,给生活带来力量,让生命有归宿感。禅修让我们与生命自然沟通的同时与外界自然连接,特别是明觉自身能力的提高,免受各类文化习俗的局限,不迷失于附加的标签之中。

当烦恼的时候,想象自己放松地躺在柔软的草地上,自由地张开双臂,蓝天静静地守着你,白云慢慢地从眼前滑过,给你深情注视,感谢天……给你无限的空间。合上眼睛,大地稳稳地将你托起,小草温柔地抚摸你每一寸肌肤,感谢地……给你无尽的安全。留意你均匀的呼吸、平缓的心跳、湿润的双眼、流动的血液……感谢父母,给你伟大的爱。这时,你会听到鸟鸣,闻到花香,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感恩生命,让你如此地安然……

我们并不缺乏拥有,缺乏的是感受和沟通。蓝天下、山野间,放眼白云舒展、静享清风拂面、倾听万物细语、深吸花果芬芳……当你感受了大地的丰富,大地就属于你;当你感受了天空的辽阔,天空就属于你;当你感受了存在的微妙,一切就属于你!

超越逻辑

只要真诚地感受自己的生命,就能摆脱局限,生活就会充满宁静和喜悦。

有时候我们觉得不快乐是由于努力不够,总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的某一天。可是请想一想,我们巳经度过了这么多岁月,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能确保获得快乐吗?我们知道快乐是什么吗?现在不就是过去的未来吗?也许即使快乐在眼前,我们都认不出它来。

经常有人说他不能信任任何人,有这样想法的人常常以为自己没有问题,而问题在于他人,我们可以找出他人不可信赖的种种有力证据。按这个逻辑,实际上我们自己同样也是不可信赖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条条框框的世界里,就好像孵化在笼子里的鸟,一直以为笼子就是整个世界。一个连翅膀都不能张开的地方,你怎能知道你本可以展翅翱翔!人们往往陶醉在自己的观点里,被判断和执着淹没了生命。

修行的真正含义和目的就是改变自己的习性。改变犹如蜕变一样痛苦,我们必须勇敢地挣扎而出,因为这是生命唯一的出路。人们往往在五官表象里看到自己,用自己的逻辑、判断和知识解读人生。这种带着偏见和比较的方式产生了不认同、愤怒、悲伤甚至绝望,生活因此陷入无尽的烦恼。

我们无法基于自己的见闻和经验去获得事物的真相。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依靠感觉和感知来做判断。无明使我们无法了解事物的真相,因此导致了很多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

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信仰是终极的,这种观念制造了很多问题。当我们抱着刻板的教条与他人的想法进行比较,冲突就不可避免。世人执着于成见,必定容不下非议,以此造成的冲突不仅存在于家庭成员之间,也见诸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之中。

当对生活的认识建立在大脑思维的基础之上时,我们会认为生活是相对稳定和不变的,进而会认为生活只有一个真相。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见解、经验和感觉得出真相,因此你我的真相均不相同。如果我们认为只有一个真相,那就是认为每个人都该具有同样的想法,事实并非如此,而我们的错误结论导致了很多分歧和冲突。

我们往往觉得烦恼和外界事物有关,但是仔细阅读烦恼,会发现它只是你内心的看法和判断所产生的,和外界事物毫无关系。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看法。我们的幸福、快乐、恐惧、憎恨、不安和烦恼,都和我们的看法连在一起。如果看法发生一点革命、获得一点解放,那些困难和危机也许会因此而失去威力。

我们的看法来自于哪里,我们是否想过这个问题?或许看法和生命一点关系也没有,人们的看法和思维模式都是后天获得的,当用这些观点和思维模式来解读自己的生活,生活就变得如此复杂。

逻辑和知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逻辑和知识代替不了生命本身。生命的存在与逻辑与知识没有任何关。你听从逻辑,但生命不会听从逻辑,逻辑对生命毫无价值,起不了任何作用。如果抛开有限的逻辑去感受无限的生命,也许更能接近生命的真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无法用逻辑来衡量,比如爱。爱和逻辑一点关系也没有,爱绝不是通过学习和服从逻辑而获得的,爱是生命里自然流淌的能量。一旦出现逻辑,爱就消失了。

如果用逻辑来预测,就说明还有疑惑,只有丟下疑惑,才能把爱全然地给予世界。逻辑使我们无法普遍地爱他人,生命因此陷入狭隘与沮丧。人类最大的悲哀是把妙不可言的生命局限于死板的逻辑之中!所以,我们需要超越逻辑的约束,在放松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体会生命本来的清净。

敢于超越逻辑、接近困难,就是伟大的开始。以这种超越的心态去突破局限。面对生活,将会有无数的奇迹展现在你面前。人类的伟大在于懂得思考,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佛陀讲了八万四千个法门,目的就是让我们去思考;无论《金刚经》、《心经》、还是其他所有的佛经,没有一个是讲答案的,都是在启发人们思考。

禅宗有一句话:“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小小的疑惑和思考,可以明白一些道理,大胆的怀疑和思考,可以让你大胆地探索,明白更深层次的真理,得到更多的答案。而一点疑惑都没有意味着一点都不用思考,对于真理更是无缘参透。

正确的思考能让我们创造奇迹,反之,偏执的思考会给我们带来狭隘、偏见、执着,让我们无所适从。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思考是答案的唯一主人。完美而真诚的思考携带着完美而真诚的答案。

我们的潜能是超越时空与逻辑的。如果总是受欲望与情绪局限,就根本无法发掘这个宝藏。带着祝福和爱的祈祷帮助我们摧毁自我的羁绊,开启潜能的大门,让生命在没有边际的天空自由飞翔!

感悟生命

每个人都渴望并探索着真理,我们所探索的真理就在我们的生命里。生命,就是真理。

人终究是要死的,这个问题永远是个问题。不管想还是不想,我们谁都不能保证明天自己还活着。生命中最能考验我们的就是死亡,生命中最神圣的或许也是死亡。宗教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解决生死的问题。佛教的生死观不是拒绝生死,而是安然地接纳生死。

什么是无常?我们很难把书本知识和理论的推断带入生命中去理解无常,因为无常是无法用逻辑破解的。观想无常,能帮助我们接受死亡并清晰生命的不确定性。对于无常的认识,也许会让你了知生命的真相,从虚幻的骗局中觉醒而重新定义永恒,思考永恒。

当无常与死亡不再是未知的阴影,它们就再也无法笼罩你的生命。当死亡不足以影响我们去真正体验生命的时,我们就是真正超越了死亡。生命如此短暂,无论人多么聪明勤奋博学,能在死亡来临之前完成自己的所有目标吗?因此,充分享受生命的每一刻,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就是当下一刻。

人生有三大秘密:我们无法知道自己何时死亡、无法知道自己在何处死亡、无法知道自己以何种方式死亡。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们难以回到生命的自然状态去解读生命本身。思考死亡能够使我们超越生与死的局限,并且超越生死带来的希望与绝望,更深刻、更广博地解读人生、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

人与人的经历千差万别,但生与死却是每个人都要穿越的门。我们往往求生厌死,无力承受生命的消失,所以避免提及任何关于死亡的话题。其实,思考死亡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价值。当你真正了解了死亡,就是了解了无常,也就懂得了拥有的内涵,也就会更加感恩与珍惜。

死亡是生命的一邰分,它从未和生命分离过。对生命来说唯一能确认发生的事实就是死亡。生命从存在开始就不停地向死亡奔跑,死亡是生命注定的结局。拒绝死亡,就意味着拒绝生命,生命的存在就是死亡的存在。

对于死亡,更多的人知道它是在物质层面的一种消失,然而在心灵层面,我们却无法确认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不了解死亡,也许就不能真正了解存在、更不能了解生命;了解了死亡,也许就了解了生命的全部。通过死亡探索生命,将会与生命在更深层次连接。有限的认知让我们相信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可你是否想过,或许死亡也是生命的起点?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如果我们带着宁静、喜悦,带着祝福和爱离去,结局是多么幸福快乐;如果带着悲伤、寂寞,带着恐惧和遗憾,结局是多么悲哀可怕!真实地接纳死亡,会让我们与无限的爱连接。

给自己一点时间,深刻地想一想:生命中归根结底你最缺少的是什么?每天忙碌也好,无聊也罢,烦恼重重,都是为什么,到底要什么?到底在追求什么?今天挚爱的也许就是明天厌恶的,明天期许的也许就是后天躲避的,“要”与“不要”纠缠着我们整个的生命,掠夺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要什么”和“不要什么”而犹豫徘徊,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完了全程。

身处如此繁华的世界、物质的天堂,我们却几乎没有笑容。在生活里笑不出来,难道在天堂里能笑出来吗?你是否想过,在过去的生活中,你的行为、言语和意识曾伤害过多少生命?然而反过来,你又真正成就过多少人呢?

如果不能把你的感觉与你的心灵联系起来,即使到了天堂,也到不了快乐与幸福。

很多人都在努力寻找生命的答案。其实,世上没有其他的答案,赤裸裸的自己就是答案。佛陀只是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能更接近答案。生活中需要老师,生命中也是如此。老师让我们懂得改变和进步,任何改变生命的元素都可以称为老师。生活让你改变,敢于面对生活,就意味着敢于亲近老师,生活是生命最好的老师。

别人只能帮助你,只有你自己才能拯救你。佛教讲的不是佛和菩萨的解救,佛教告诉我们,改变自己是拯救自己的唯一方式。

信念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如果这么多年的努力还没有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是否还继续坚持原有的信念呢?信念是尘世快乐的根本,正确的信念是开启转变、祥和之门的钥匙。有了它,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就会圆融和愉快,就有可能维护好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当信念不存在、不正确时,我们就会孤独、空虚、不快乐。

佛教的核心不在于信仰,佛教的核心是在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生命、感悟自己。如果没有一点感悟和改变,还是一味情绪深重、充满烦恼,那么,即使信佛一万年也没有任何意义。

修行的真正内涵和目的是什么?是改变。人们往往沉迷在自我的观点里,无法改变。改变需要勇气!改变自己,丟下自我的所有习性、判断和执着,否则,判断和执着就占据我们。很多所谓信佛供佛的人都在自欺欺人,其实供奉只不过是用来满足欲望的另一种方式,从来没有真正供奉过。

供奉了佛的东西却比佛还关心,这能叫供吗?我们虚伪得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多么虚伪。

没有必要去改变生活的角色。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戏,人人都是演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接受你的角色,但记住这只是一场戏。所有的东西,我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虽然我们认为生活当中的任何东西都必须要拥有,比如房子、金钱和权力,事实上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拥有,也只是暂时地使用罢了。

我们崇尚复杂的生活,因而失去了单纯的生命,变得如此脆弱、痛苦、不自在。不管追求什么,我们最需要的是自由。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是我们的自由。自由来自于生命。在生活和生命之间,我们需要更多了解的是生命。生活是生命的产物,是为生命服务的,应该为生命带来和谐、安详、快乐和喜悦。

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就是过好每一天。能真正拥有的就是此刻,此刻改变就是所有的改变。

此刻是过去的延续,未来的开始;此刻是一切力量的根源,是一切的起点。当下从没有与生命分离过,它就是你的本质。当内心深处没有任何挂碍,把嫉妒的心、愤怒的心、贪婪的心、怀疑的心、执着的心,八万四千个心全部归零,连自己的性别、身份等等一切都没有了,我们就回到了一个“空”的状态。这是每个生命原始的本然。

回到生命的当下去感受生命本身!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不断考验着人类脆弱的灵魂怎么能够离开静心的智慧?在不断地求索与挣扎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性,陷入人性的沼泽。人的心灵犹如一间仓库,需要时常打扫和维护,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让自己的身心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掌握静心的智慧,便能摆脱所有的喧嚣与无奈,让自己活在一个无比清新的世界里。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以静心的智慧感受生活,给焦灼的人生寻找一片宁静的栖居地,找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享受生活的甘甜与快乐。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热门推荐
  • 陆少又在闹离婚

    陆少又在闹离婚

    叶轻舟重活一世,只有两个愿望。报复前世害死自己的渣男渣女,好好对待陆南城。奈何,陆少好像不太相信。某女委屈巴巴的看着他:“亲亲老公,我超喜欢你的~~”陆南城轻笑一下,冷眸寒光四起:“你觉得我信你?”随后,叶轻舟展开了三十六计追男手册!势必要把他拿下!“老公我们生猴子吧?”“结扎了。”“老公亲亲抱抱举高高!”“手残、脚废、你太胖!”……婚后,某人瞧见自己老婆玩游戏跟别的小哥哥连麦,气得拿出一叠文件甩下,扛起行李就跑!佣人看到急忙喊到:“报告,陆少又在闹离婚!”1V1,男女主身心健康
  • 霸道老公的特种小妻

    霸道老公的特种小妻

    她初中以前就把初中高中大学的所有内容学完了,她却装学渣,每天都活在大家的冷嘲热讽之下。她为人低调,嫁给了世界首富帅哥,却从来不仗势欺人,在所有人的眼中是万恶的根源。每个人都崇拜“山雀”,因为传闻中她是个很帅气的女生,枪法极为出众,默默保护着华夏人民,不管男女老少,但是没有人知道她就是“山雀”直到有一天“叶舒!”“总裁叫我……”“叫我什么?”“是啦!老公!”众人错愕,这国民老公居然娶了这个坏女人?!
  • 不觉深浅再难安

    不觉深浅再难安

    她!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相信科学,不输封建迷信。楚岁从没想过拜师,无可奈何。终步入异能世界,陷入迷谭。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脾气没了,福气来了!

    脾气没了,福气来了!

    《脾气没了,福气来了!》向坏脾气下逐客令,好福气才会来做客!不让坏脾气鸠占鹊巢,好福气自会大驾光临!添福宝典 多福圣经 聚福法则让你从发脾气到好脾气,从好脾气到好福气。
  • 碧剑金刀

    碧剑金刀

    清朝康熙年间,以明朝后裔和闯王后裔为主的反清义军,与清朝剿乱统领李祺展开了殊死搏斗,为了能够除掉李祺和掌握康熙的信息,马思明和柳彦奇被先后派去卧底,在此期间,引出了隐世多年的传奇利刃金光刀和碧水剑,围绕两柄利器的传说生发出诸多爱恨情仇的故事……
  •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我在哪里丢失了你(2006年~2009年第四辑)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我在哪里丢失了你(2006年~2009年第四辑)

    范小青是优秀的小说家,发表中短篇小说200余篇,间或出版的长篇16部,她的创作历程平静而稳健。26年来她不间断地发表短篇小说,像一位从青年时代就拾麦粒的女孩,一直不停地收获,如今她拾的麦粒也堆成了“小墩墩”。这部小说集是“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之《我在哪里丢失了你》,是范小青一粒粒精心挑选出的麦粒中的最具生命力的种子。
  • 军魂斩

    军魂斩

    武安阳借正道与魔教之间的大战,联合了所有的正道门派的精英,这些精英成了他统一修真界并且伐天的中坚力量。统一修真界后武安阳感觉凭自己和手下的道行根本没有办法胜得天兵天将,他决定从新修炼自己的道法提高自己的道行,从当上修真界的帝君之后他便把大全交给望尘界的师父来处理自己则隐姓埋名退居人间……
  • 晨光不负我城微

    晨光不负我城微

    年少时的喜欢,就像一种习惯,不需要任何的理由,只需要那一时的心动,写这个文章是只是一时的心动,偶然想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