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200000024

第24章 曾国藩的处世之道(5)

亲身入局,首先要自己做得正。

曾国藩说:“风正与否,则丝毫皆推本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注修养,以下之效之者速而且广也。”

曾国藩在《格言四幅赠李芋仙》中提到了亲身入局的办法: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所谓“身到”是指,身为基层官员,就应该亲自去查验有关人命、盗窃等案情,亲自到乡村去调查;身为军官就应该亲自巡视营垒,亲自到战场冲锋陷阵。所谓“心到”是指,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细心分析,对事物的各方面、各个环节,首先要能分解开,最后要能综合得起来。所谓“眼到”是指,留心观察他人,认真研读公文。所谓“手到”是指,对于人们的优劣是非、事情的关键要点,应随时记录,用以防备遗忘。所谓“口到”是指,在差遣人这样的事情、警戒众人这样的言辞方面,不但要有公文告知他人,还要不怕烦劳反复苦口叮咛。关于曾国藩的“口到”,有这样一段记载:

刘铭传率师追捻军于鄂、豫之交,与鲍超军相会。一天,刘见曾国藩,曾问曰:“见鲍春霆欤?”曰:“然。”曾又曰:“穿黄马褂耶?”曰:“否。”曾国藩感到很惊讶,问为什么没有穿?又问:“叙战功欤?”曰:“主人仰客大名,幸得一见,将谦让之不煌,岂复有可叙之功。客因主人口不言功而不言己功,亦客敬主人之意也。”曾国藩大笑。观此可知驭将之道,虽在小节,但不可不知之。这件事可谓是曾国藩口到的生动表现。

做事能亲身入局,且能行得正,其影响是十分重大的。《论语》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那么无论制定什么政策规章,部下也不会遵从的。

曾国藩、林则徐都深切地体会到亲身实践的重要性。林则徐在江苏做巡抚时,曾经对他的僚属说:“我恨自己不是牧令出身的,每件事还都得亲自去实践啊。”曾国藩在做两江总督时,也曾经说:“做官应当从州县做起,才能够立得住脚。”

综观曾国藩生平处世,不仅积累了具体事情亲身入局的经验,更体验到了天下大事需积极入局的意义。为此,他入了匡时救世“报效国家”之大局,入了科举之局、为官之局、从军打仗之局,且都有所成就,成为一位人生的强者。

做事要脚踏实地。

在大多数人眼里,曾国藩不是伟人,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作为一位封建士大夫,在国与己的选择中更多倾向于后者。他的进德修身的延伸便是既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其明哲保身的思想依然存在。但是他能够提出读书的最远目的是报国为民,已实属不易。

曾国藩虽然以成己成物为治学的中心,但是对为人为己的区别却是很严格的。他受《论语·宪问》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影响,从而提出治学有为人为己两种目的。

在曾国藩所处的那个时代不乏学问广博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可以称得上是鸿儒硕士,但其中为别人做学问的人多,为自己做学问的人少。例如曾国藩在戊午十一月的《日记》里就说:“本朝博学之家,信多鸿儒硕士,而其中为人者多,为己者少。”“学者用力,固宜于幽独中,先察为己为人之界,分别明白,然后审端致力,种桃得桃,种杏得杏。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曾国藩所说的为己,就是抓住道理自己坚守,执着而不生他念,虽然功效不明显,但是在日益长进。所说的为人,就是曲就学问而阿谈世故,追逐大家所好,虽然看似明确,而实际上每天都有损失。因此,有志于治学的人,就不可不先求得自立自达。

关于为己与为人的区别,曾国藩在《送别刘君椒南归序》中说得十分详尽。他说:“每个人都是五官俱备、百骸俱全,然而一旦要埋头治学问,为人而学者,不去实践圣人的做法,而总是追逐大众的喜好,他疲于奔命的一生只不过是为了一些庸人的毁誉,竟然为此死而不悔,这种人可称得上是最愚蠢和没有灵气的人!”

曾国藩的这段论述说得何其激昂畅快,愿世上那些盲从附和的人听听,那些沽名钓誉的人也听听。不然的话,“群数十百人蚁而附之”“以承奉人之意气”,一旦风气一转变,又去追逐那些大家都附会的东西,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

为他人而读书,即使有些心得体会,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为自己而读书,才会更真切地体会到“甘苦寸心知”之含义,一点一滴的收获都是自己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才会倍加珍惜。为自己而读书的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所思所感是否有价值,这种所思所感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会被别人的好恶所左右,不会被流俗的见解所羁绊。其标准或尺度完全在于自己,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个自由人,而这是一切发明创造最基本的前提。

读书人用功学习,完全是一件为自己的事情,似乎用不着大张旗鼓,那些喜欢热闹的人,喜欢表现的人,喜欢投机的人,根本无视这一本来是微不足道的事实,而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与别人并没有关系。这种现象在当代学者、当代作家中比比皆是,这些人无非是自吹自擂、哗众取宠而已。为取悦他人而读书,或者为获得他人的尊敬而读书,为符合他人的标准而读书,这难道不既可笑又荒唐吗?再说读书、治学是一种十分清苦、十分孤独的事情,古人不是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吗?读书治学的人就应该在不为人所知的幽居中默默耕耘,种桃得桃,种杏得杏。

所以,对于有心向学的人,曾国藩会劝你首先得划清为他人而读书与为自己而读书的界限,然后再下一番苦功夫,实实在在地为自己而读书,抛开一切杂念、花招和世俗的观念,心净气正,无拘无束。

曾国藩曾经一直说读书应当“治大人之学”,他所说的“大人之学”是什么样的呢?以周公、孔子为儒家的中坚人物为例,以前的学者称他们为圣人,他们的学说可以称得上是“大人之学”,然而他们之所以成为圣人、成为大人,又是因为什么?追根究底,不过是“耳、目、口、鼻、心,知百体皆得职”而已,不过是“行为合乎仁义之则”而已,不过是“尽人性、尽物性”而已。其实中间并没有什么秘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曾国藩所说的“治大人之学”,不过是使得五官百骸都发挥各自的作用而已,也是使行为合乎仁义而已,同时又是尽人性、尽物性而已。由此也可以看出,曾国藩的治学目标,不外乎进德修业,成就自己也成就外物而已。

成就自己,就是所谓“内圣”;成就外物,就是济民利物,也就是“外王”。“内圣”即学探本源,“外王”即经世文章。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必须立“内圣外王”之志,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由于学问探到了本源,所以立志不凡;由于立志不凡,所以他对于当时几乎人人用心的科举仕宦,大不以为然。

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功名富贵,悉由天定,丝毫不能勉强。”因而反复劝诫其弟,科名有无迟早,都要坦然处之。他还说,这东西误人多矣,自己幸而早得功名,未受其害,不然,陷进去,最终成为无用之人。

曾国藩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他跟自己的弟弟如此谈科名与人生,并不是阻止他们参加科举,而是让他们了解科场里面有许多虚幻不实的东西,人生意义大于科举,应当尽心于进德修业,努力做天地间“内圣外王”的完人,这样才不虚此生,不负社会。“内圣外王”的理想,贯穿了曾国藩一生。

古今胸怀宽广、怀抱大志的人很多,然而真正能建功立业、传世不朽的人却少之又少,这固然与天赋、时机有关,同时也同他们的办事方法密不可分。一些人有了远大志向,却缺乏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认为自己志在天下,不愿去理会“琐事”,如果这样,只能流于空想。

凡事都非一激可就,都要经过不断积累、由小而大的过程。如果只向大处看,而不从必做的小事上着手,就犯了一屋不扫而扫天下的毛病。儒家的成功学为每个人设计了由修身而齐家、由齐家而治国、进而平定整个天下的道路,就是一条由小处开始向远大目标前进的路径。曾国藩正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成就大事的。

曾国藩的成功之路始于修身,考中进士后,便师从唐鉴,专宗程朱理学。唐鉴教导他说,要精通理学,先应专治一部经典,从识字明义开始,一字通则一句通,一经通则其他诸经可以旁及。积少成多,逐渐长进。楼仁也是当时的理学大家,曾国藩向他学习检身功夫。楼仁的功夫就是从小处开始,每天从早起到入睡,一举一动,坐卧饮食,都严格要求,并且记下札记,以备反省。这一点对曾国藩影响极大。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三日起,曾国藩开始写日记,时时反躬自省。第二年一月七日,曾国藩为自己订立了一个课程表,表示“从此立课程。新换为人,毋为禽兽。”这个课程共分为:敬、静坐、早起、读书、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作字等十几个栏目,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全面规划,严格规范。

为此,他还特地印制了一批日记本,按上述十几个方面分成栏目,随时填写。在湘乡所留存的曾国藩材料中,还有这些课程日记的残本。当亲眼看到这些细致、严肃的日记时,我们才认识到,曾国藩的成功,绝非侥幸所致,如果没有这一点一滴的努力,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后来曾国藩根据自己的办事经验,总结出“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这句名言。咸丰九年(1859年)十月,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

“近年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陆氏(陆九渊)但称先立乎其大者,若不辅以朱子(朱熹)株积寸累功夫,则下梢全无把握,故国藩治军,摒去一切高深神奇之说,专就粗浅纤细处致力,虽坐是不克大有功效,然为钝拙计,则犹守约之方也。”

在实践上,曾国藩凡事都从全局、大处考虑,但小处的具体步骤又有条不紊、极有章法。他一生中,坚持早起,每日必读数页书,坚持亲自写家书、批文稿,以勤俭自戒,从不敢违背。正是在这些小事上能认真对待,才保证了他宏大目标的实现。

在用兵治军上,曾国藩也是从小事抓起。1858年,他教导刚刚从军不久的弟弟曾国荃说:“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所谓脚踏实地、克勤小物,正是说从小处、实处做起。曾国藩治军,不仅一切营制、规则、将领选拔任用都亲自决定,就是训练他也一手抓起。他经常亲临训练场,指挥训练,亲自进行思想工作。当时湘军的《爱民歌》《水师得胜歌》等,都是他亲笔所写。

曾国藩对军中细事无不关心,地形勘察,他力主将领要亲自进行,不能依靠道听途说。对武器军械,他更是关心备至,对规格都作了明确规定。如规定矛杆用的竹子必须是“老而坚者”,桐木必须是“小树圆身,大树锯开者不可用。”邹寿璋办事很朴实仔细,曾国藩委派他专门负责军械,但他自己也毫不放松,事事都要亲自检查,有一次做的矛杆不合格,他便立即下令重做。曾国藩还亲自研究炮子的打造,他发现用熟铁要比生铁好,便改用熟铁,解决了炮子“经药辄散”的问题,并且使射程增加了一里多。

曾国藩这种脚踏实地,从小处、实处着手的做法,保证事情能按计划、有步骤地向既定目标发展,从而积少成多,由易而难,为最后的成功创造条件。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用一功,实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在曾国藩眼里,志向大、不朴实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视事太易”,把做一件小事看得很容易,不屑去做,而是贪难求大。实际上,这种做法恰恰违背做事的规律。再大的事,也要从小处做起,再难的事,也要从简单处做起,可以说是颠扑不破的道理。然而许多自以为高明的人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两者相较,曾国藩的真正高明处就显现出来了。

他认为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中国传统思想中,“知行合一”是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但由于儒学是经世之学,因此更强调“行”,也就是实践的意义。《尚书》中说:“非知之艰,行之唯艰”,提出了知易行难的观点。孔子说:“君子欲呐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力行被看成是君子的一个标志。看一人品质如何,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以实际行动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实学”的重要内容。

扬雄在《法言》中说,“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把行摆在了言的前面。朱熹也说,“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还说“行不及言,可耻之甚。”有人进一步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认为知就是为了行。只有付诸行动了,才能说取得了真知,否则就不是真知。

清代学者颜元说得好:“读得书来口会说,笔全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古人所说的闭门造船、纸上谈兵的典故,批评的就是缺乏实际办事经验而自以为是的那种人。

同类推荐
  •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社会裂变中的舆情态势及问题治理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大课题。社会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的裂变过程,社会位置的差异、多年形成的刻板成见使这一过程充满着隔阂、矛盾、误解、偏见和冲突,而最为社会情势表征的舆情恰是其中最为活跃和富有驱动力的一道社会景观。本书将社会裂变中的传舆情态势及问题的治理分别置于社会学和舆论学视野下,对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与现实图景呈现。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的理论框架。
  • 冷战后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关系研究

    冷战后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关系研究

    书主要讲述了冷战结束后台湾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发展演变,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过程中,就如何提升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机会系数、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书认为大陆应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协助台湾参与包括东盟在内的区域经济整合,为开创两岸合作的新局面而共同努力。
  •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 政府工作报告汇编(1954—2017)

    政府工作报告汇编(1954—2017)

    一、本书收录了1954年至2017年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1961—1963年、1965—1974年、1976—1977年的特殊历史时期无《政府工作报告》发布;1964年公开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摘要),共计49篇。二、本书稿件来源于中央人民政府官网,为保留历史原貌、文献原貌,编辑只对一些异体字、标点作了修正。三、本书具有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主要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从事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使用。
热门推荐
  • 庄靖先生遗集

    庄靖先生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生何求

    一生何求

    他看在她在阳光里呼呼大睡,小脸红通通的,娇憨可爱,如春风十里。
  • 魔法叙事录

    魔法叙事录

    周城一次意外之下,在书店中获得了一本魔法书,也因此得以穿越到了一个魔法的世界。本只想快速把魔法图册收集全的周城,在经历了一件件的事情之后,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在这个新的世界里,他拥有了新的友情、亲情与爱情……可也正是如此,他才感受到了命运被掌控的绝望!
  • 重生之荒唐王爷

    重生之荒唐王爷

    一瓶假酒吹到清庭,从此开始许荣跃的不归路。一个荒诞王爷,宗室之宴,不苟之行。他成了荒唐之人,诚然一笑了之。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祛痘圣经

    祛痘圣经

    青春痘的造访,让你飞扬恣意的青春,笼上了一层痘痘阴影。你下定决心,要将青春痘通通都赶走,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学习治疗青春痘的好方法,学会青春痘怎么治疗。本书为痘友介绍了多款祛痘的秘方,有健康的中医之道,有快速的药物治疗,还有从根本上除痘的好习惯……想要祛痘的朋友,在艰苦的战“痘”中拼尽全力终于获胜,不料,留下了痘痘后遗症,很是悲观!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从根本上祛痘又不留痕呢?本书绝对是你的最佳的助手!谨以此书献给战痘的朋友,希望你们都能修成战“痘”圣佛!
  • 空间穿越:侯门弃女奋斗记

    空间穿越:侯门弃女奋斗记

    陆瑶光,21世纪的顶尖营养师,一朝穿越变弃女。爹不疼娘早逝,不怕不怕,手艺在手她治富商、医高官,财源滚滚。爽爽爽!突然有一天,爹来了、后娘来了,麻烦也来了。还要让她嫁给一个浪荡子。烦烦烦!“哎,等等。对面的公子挺眼熟啊!”路人甲:摇摇头,又是一个被只看皮囊肤浅之人。路人乙:一脸兴奋,又有女子要倒霉了!殊不知,某人那叫一个欣喜。巴巴的凑了上来:“姑娘,本公子看姑娘也挺面善,不如凑一对如何?”路人甲:……路人乙:……殊不知,多年前。某男:便因一颗包子被陆瑶光吸引。舔着张脸凑了上来:“不知姑娘手里的包子可卖否?”某女:眼角一挑,追着买包子,确定这人没忙病?可谁让她缺钱呢,嘴比脑子先反应过来:“一两银子,外带餐后水果。”闻言某男微微一顿,可那白白胖胖的包子,那香味实在太过诱人呐!“可以!”至此,陆家老宅多了一位赖皮男。“苹果一两,樱桃五两,一顿饭菜十五两。”某女烦躁的不行,说着一双白嫩的小手深了出来。某男:看着晃荡的小手,咬牙。“给”某女:“银子,可爱的银。啦啦啦啦啦子……”可是,某天冤大头某男不见了。她是该找呢,还是找呢……
  • 今世今生

    今世今生

    葛水平是一个多面女人,会做衣服,会绣花,穿自己改良过的中式服装,穿自己做的绣花鞋;外表看似很文静,骨子里却很野性,喜欢钓鱼、打猎等很男人的娱乐方式。俗话说,有才的女子常常不漂亮,漂亮的女子常常徒有其表。但女作家葛水平,却完全颠覆了这一流传久远的说法;有文学评论家说她是当今中国文坛最具女人味的才女;她被评论界誉为“一匹黑马”、“中国文坛最抢眼的作家”、“中国文坛的重要收获”。她笔下的叙述是娴熟的,情感是丰润的,充满着乡村田园式的诗意和意味别具的哲理。
  • 武魔录

    武魔录

    武者,夺天之造化,逆涌而上,与日月争辉!魔者,千面真主,万界布武,藐天地神话,诩乱世之始!武魔者,撼乾纲之祸,万夫莫敌,杀伐决断,开千秋疆域,造血河之孽!
  • 我的女友像只猫

    我的女友像只猫

    为什么女朋友像我养过的猫?哎呀!我有女朋友吗?不对,我有猫吗?
  • 2015中国年度短篇小说

    2015中国年度短篇小说

    曹文轩、刘庆邦、张楚、秦巴子等20余位作家的20余篇佳作,关注现实,关注人生,题材丰富,叙述多样,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呈现世相人心等方面,展示出优秀的品质和魅力。本书由中国小说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5年度短篇小说的创作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