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200000038

第38章 曾国藩的用人智慧(1)

设下天罗地网,人才尽为我用。

在鉴别、选拔、任用人才方面,曾国藩的“明字诀”具有另一层含义,即要有知人之明、用人之智和树人之道。

能不能鉴别、选拔、任用人才,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吏治世风,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曾国藩对于人才非常重视,不论在何时,他都注意留心人才。所以后来就有人评价他说:“曾国藩之好才爱士,为当时之最。故中兴将吏大半出于其幕”“曾国藩昔官京师,即已留心人物;出事戎轩,尤勤访察。虽一艺之才,阁不甄录,而又多方造就,以成其材。”……此类评价之多,难以一一列举。

善于识人用人是曾国藩成功的根本要诀。他认为,“为政之要,首务得人”“得一好人,便为天地消一浩劫”“多事之秋,得一人则重于山岳,少一人则弱于婴儿”“除得人之外,无一事可恃”。但是用人极难,知人尤难,所以他慨叹“人不易知,知人不易。”

经过长期实践,曾国藩提出了一套认识和鉴别、考察人才的理论和方法。他在《应诏陈言疏》中提出应以“考言”为主,看他是否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除此而外,还要考察人的志趣、意志、态度、品行和思想。例如就“志趣”而言,曾国藩认为卑微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高贵者“慕往哲盛隆之轨”,高低贵贱立时可判;就“品行”而言,人才要以“朴实廉介为质”,要有操守而无“官气”,这是考察和选拔人才的标准;就“思想”而言,曾国藩认为不外乎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

为了识别和鉴别人才,曾国藩甚至还发明了“相人”之术,从“神骨”、刚柔、容貌、五官、须眉、声音、情态、气色等方面来“相人”。虽然看相之术有许多迷信色彩,但是曾国藩相人之术中某些合理的内容对于识别和选拔人才,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

曾国藩的知人之明,仅从他的幕府组成人员来看,就可窥见一斑。有人曾经对曾国藩的幕府人才作了总结,认为他幕府中的人才有以下几类:

谋略人才:郭嵩焘、左宗棠、李鸿章、陈士杰、李鸿裔、薛福成等。

作战人才:彭玉麟、杨载福、唐训方、黄润昌等。

军需人才:李瀚章、甘晋、郭嵩焘、李兴锐等。

文书人才:罗置、程鸿诏、向师棣、黎庶昌等。

吏治人才:李宗羲、洪汝奎、赵烈文、倪文蔚、方宗诚等。

文教人才:吴敏树、莫友芝、陆艾、俞越、戴望、吴汝纶、张裕钊、刘寿曾等。

制造人才:李善兰、徐寿、华衡芳、冯俊光、陈兰彬、容闳等。

仅上面所提及的曾氏幕府的佼佼者来看,就有近50人之多。因此,当时就有人在评价曾国藩幕府人才之盛时说:“幕府人才,一时称盛,于军旅吏治外,别有二派:曰道学;曰名士。道学派为:何慎修、程鸿诏、涂宗赢、倪文蔚、甘绍盘、方谋诸人。名士派为:莫友芝、张裕钊、李鸿裔诸人……时文正幕中,有三圣七贤之目,皆一时宋学宿儒。文正震其名,悉罗致之。”

容闳评述曾国藩的幕僚时也说:“当时各处军官,聚于曾文正之大营者,不下二百人,大半皆怀其目的而来。总督幕府中,亦有百人左右。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怀方之士子,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家,无不毕集。几于举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是皆曾文正一人之声望、道德及其所成就之功业,足以吸收罗致之也。”

从这些评论来看,无不是对曾国藩的知人之明和广致人才推崇备至,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曾国藩善于知人、明于用人的思想。

事实上,曾国藩对自己身边的幕僚和营中将领也有许多中肯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曾国藩的知人之明,也可以领略到他的用人之术。下面仅举几例:

对于胡林翼,曾国藩说:“胆识绝人,威望夙著”“才大心细,为军中万不可少之员。”

对于左宗棠,曾国藩说:“其才可独立一面,固已历有明征。其虽求才太急,或有听言稍偏之时;措词过峻,不无令人难处;而思力精专,识量阂远,于军事实属确有心得”“实属深明将略,度越时贤”“左帅平定甘肃之后,恐下文尚长,亦由天生过人之精力,任此艰巨也。”

对于李鸿章,曾国藩说:“少荃天资于公犊最相近,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之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才大心细,劲气内敛,可胜江苏巡抚之任”“用人行政不改常度,而高掌远跖,治事清核,实鄙人所不逮”“殊为眼明手辣”。对于周梧冈,曾国藩评价说:“于军中小事尚能办理妥办,遇有大事则无识无胆”“暗于大局,不能受风浪,若扎营放哨、巡更发探、开仗分枝,穷系宿将,不可多得。”

对于杨载福,曾国藩说:“气韵沉雄,出奇制胜。”

对于彭玉麟,曾国藩说:“淡于荣利,退让为怀。”

在论及营中诸将时,曾国藩说:“塔齐布,一威望之将;毕金科,一晓悍之将;王福、韩升均属难得之才……”

“人才难得亦难知”,这是我国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在认识和选拔人才时说的一句话。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人才、将不同人才用到最合适的位置,是当政者需要着意关注的问题。曾国藩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成功的范例,如果曾国藩手下没有这么多人才,可以说他就难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

选人重要,育人更重要。

曾国藩从办理团练开始,一步步发展到拥有几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其湘军也成为清政府维持统治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期间,曾国藩的培养、选拔人才之道尤其值得重视。在曾国藩重用的人才中,固然以家乡湖南为主,这种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使他们在一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感,这是一种心灵上的认同,同时,曾国藩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做法。

曾国藩在总结为政之道时说:“细思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广收”就是在广泛的范围内招揽人才。招来人才不一定马上重用,要仔细考察,通过培养教育,如果合格才加以重用。“严绳”就是在培养、选拔人才时,有严格的标准。

曾国藩把培养人才的方法分为四种:教诲、甄别、保举、超摧。教诲是培养人才,甄别、保举、超摧是为了推荐人才,四个方面都是培养选拔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领导者,要有识别人才的本领,能够看出一个人优缺点、是否具备培养的潜质,然后再因材施教,助其成长,这就是曾国藩所谓“勤教”。在这一点上,领导者的责任同老师的责任是相通的。

在教育过程中,要严格要求人才,这就是“严绳”,否则,松散懈怠,教育不会有成果。要让被教育者既有自我追求向上的动力,也有稍有不慎就要受到责备的压力。他曾对人说:“督责者,商鞍立木之法,孙子斩美人之意,所谓‘千金在前,猛虎在后’也。”

督促下属们上进,首先要立下规矩,有了规矩,就要严格遵守,违反者,严惩不贷,就像孙子在训练吴国嫔妃时一样,对违抗命令者,严格法办,决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老老实实按规矩办事。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要区分不同类型的人,给予不同的奖惩、鼓励方法:

高明者好顾体面,耻居人后。奖之以忠,则勉而为忠;许之以廉,则勉而为廉。

卑琐者本无远志,但计锱铢。驭之以严则生惮,防之稍宽则日肆。

好脸面,懂得礼义廉耻的,就许之以大义,晓之以理;心胸狭小、好利者,就许之以利,管教太严了,也会有恐惧之心,但稍放松一点,他就肆无忌惮,因此,要时时留心才行。表彰一个人时,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荣誉,对其他人来说则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一种刺激。批评就要在私下里单独进行,这样可以照顾被批评者的脸面,同时照样可以起到改正错误的效果,而且更容易从思想深处与之沟通,比板起脸来、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通训斥要好得多。

要想教育别人、培养别人,自己首先要有好的表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正如曾国藩自己说的:

“自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者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树立一个标准,自己首先要严格遵守,然后与志同道合者一起遵守,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这样在教育下属时才有说服力,“欲正人先正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常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大多数人不能不为利所动,所以也要体察并满足人们的这种物质需求。曾国藩一生清廉,不爱钱财,不汲汲名利,因此他在选将上也将不爱钱财不好名作为一条标准。他说,为名利而来的人,提拔稍迟一点就怀恨不已,薪水略少一点就计较不止,这种人胸无大志,最没有出息。

但曾国藩在用兵上,却主张以利来获得军心,以厚赏来得兵将之勇。因此他不惜精力,多方努力,坚持实行了一种厚饷养兵的统军方式,得到了一支勇猛无比的军事力量,这是他在军事上取胜的重要原因。

曾国藩认为,绿营兵腐败无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兵饷太低,绿营步兵月饷一两五钱,绿营的守兵月饷一两,绿营马兵月饷二两。这种情况在清朝初年勉强可以维持生活,至道光以后,米价上涨,绿营兵饷已不够维持五口之家食用,加之绿营兵饷日薄,这更无法依靠兵饷来维持生计了。

《道咸宦海见闻录》记载,绿营兵“营中公费,近年益亦缺,各种杂出费用无一不摊派兵饷,是以每月每兵仅得兵饷三钱有零,不敷一人食用,别寻小本经纪或另有他项技艺,借资事畜”,因此绿营兵就不得不经常出营寻求生计,便忽视了在营训练,最后导致战斗力低下。绿营军官为了聚敛财富也常常克扣军饷或冒领军饷,导致绿营军军心不稳。

曾国藩在起始办团练的时候就规定口粮,操演日给予一钱,出征本省“土匪”,每日一钱四分;征外省“粤匪”,每日一钱五分;队长哨长以次而加;养伤银上等三十,中等二十,下等十两;阵亡恤银六十两;征“土匪”减半,比绿营的饷差不多加了一倍。

湘军的军饷是相当优厚的,湘军士卒的月饷几乎是绿营兵月饷的三倍或三倍以上。连曾国藩本人也认为军饷过于丰厚,湘军几乎人人足于财。曾国藩通过厚饷养兵的原则,收到了一些成效。湘军士兵的兵饷,除个人生活外,还可贴补家用,因此能够安心操练,提高了战斗力。曾国藩一改绿营兵因口粮不足而常常离营兼做它事荒于训练的弊病,同时,曾国藩也希望通过给将领以丰厚的收入,来减少克扣兵饷的事情发生,达到“养廉”的目的。曾国藩在奏疏中阐述了这一想法,“臣初定汀营响项,稍示优裕,原冀月有赢余,以养将领之廉,而作军士之气。”

曾国藩如此厚饷养兵,自然“陇亩愚氓,人人乐从军,闻招募则急出效命”。于是,当兵,卖命,发财成了湖南贫苦农民的第二职业,湘军也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武装。

除了兵将,曾国藩幕府里还养了众多幕僚,大有战国时代的平原君、春申君的风范。这些幕僚都是文人,有的还是“硕学鸿儒”,名声很大,乃至列入所谓“三圣七贤”。这样,武人给钱,文人给什么呢?曾国藩的做法是:给名。

在曾国藩多年的仕宦生涯里,有一个“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广荐人才。

曾国藩从军之初,“不妄保举,不乱用钱,是以人心不附。”如1854年曾国藩带兵攻下武汉,“仅保三百人”,受奖人数仅占百分之三,两年保奏三案,合计仅数百人;而胡林翼攻占武汉一次即保奏“三千多人”,受奖人数竟达到百分之二三十。消息传开,不少人认为欲求官职投曾不如投胡,因而曾国藩挽留不住的人员往往都主动投奔胡林翼门下。开始,曾国藩还以为自己德不足以服众,后来渐渐发觉主要是保举太少,使人感到升发无望所至。回顾往事,亦甚感对不住李元度、甘晋等同自己患难与共的僚属,他们长期沉于下位,实与自己保举不力有关。对此,好友刘蓉、赵烈文多次恳切进言,曾国藩随即改弦更张,在保举方面也不再像过去慎重了,而是大保幕僚。曾国藩的保举,主要有汇保、特保、密保三种,它反映不同的情况、级别、待遇。湘军每攻占一城、夺回一地或打一胜仗,曾国藩就办一次汇保之案,于奖励作战有功人员的同时,也以劳绩奏保一部分办理粮台、文案、善后诸务的幕僚。

特保多以荐举人才的方式保奏,如1861年曾国藩以常州士绅办团坚守危城为由,一次就特保周腾虎、刘瀚清、赵烈文等六员。密保之案则专为立有大功或特别优异的人才个别办理,或专具密折,或夹带密片,如保奏左宗棠、沈葆祯、李鸿章之密折等。

汇保与特保皆属一般保案,人数较多,办理稍宽,只能保奏候补、候选、即用、简用之类,或仅保一官衔,且有时全准,有时议驳;或只批准一部分。因实缺有限而记名、候补之类无限,所以用汇保之案开空头支票就成为曾国藩乃至所有统兵将帅在战争期间鼓励士气的主要手段。武人给钱,文人给名,这种办法初由曾国藩创立,后来风行全国,愈演愈烈,成为晚清一大弊政。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要想做大事业,用人是关键。你可以不会做具体事情,但是不可以不会用人。在用人方面,曾国藩主张“广收”“慎用”。他声称:“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之处。”为什么要慎用?因为“人不易知,知人不易”,慎用的核心是量才器使。“徐察其才之大小而位置之”,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薛福成称曾国藩“凡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有一长者无不优加奖誉,量才录用”。曾国藩获得“有知人之明”的赞誉,就因为他慧眼识人,又因材使用。

认人、识人是做到量才器使的前提。他指出:“窃疑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方物,几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亦史册追崇辞,初非当日预定之品。”把有一定能力或有一定成就的人誉为“百长并集,一短难容”,甚至神化,无疑是认识人才上的一种片面性。因此,衡量人才要不拘一格,判断事情要不苛求,不因木材腐朽就弃置不用,不频繁撒网就有失去捕抓大鱼的机会,重要的是要善于去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可苛求全才,“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才”。他写信给弟弟说:“好人实难多得,弟为留心采访。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肯轻视。”有材不用就是浪费;大材小用也有损于事业;小材大用则危害事业。曾国藩说:“虽有良药,假如不是对症下药,那么也形同废物;虽有贤才,如果没有发挥其作用,那么与庸俗之辈无什么两样。栋梁之材不可用来建小茅屋;牦牛不可用来抓老鼠;骏马不可用来守门;宝剑如用来劈柴则不如斧头。用得合时合事,即使是平凡的人才也能发挥巨大作用,否则终无所成。因而不担心没有人才,而担心不能正确使用人才。”

随时对人加以考察,从细微处入手,这样才可以做到“慎用”。曾国藩说:“所谓考察之法,何也?古者询事、考言,二者并重。”就是说,要对下属的办事情况和言论情况同时进行考察,而曾国藩尤其注重部下的建言。当时,“考九卿之贤否,但凭召见之应对;考科道之贤否,但凭三年之京察;考司道之贤否,但凭督抚之考语”。曾国藩说:“若使人人建言,参互质证,岂不更为核实乎?”通过建言,上司可以收集思广益之效,也可以借此观察下属的才识程度,确实是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曾国藩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所上的广开言路的奏折,固然是针对咸丰帝下令求言的应时之作,同时也隐约反映了汉族官员要在满清王朝获得更多的“伸张”的机会。在同一份奏折中,曾国藩提出了对人才的“甄别”,他把它归之于“培养之方”中。

同类推荐
  •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作风决定形象,作风决定成败。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俄国十月革命距今已整整95年了。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崭新一页,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现实。本书由五部分构成,即革命前夕的俄罗斯帝国、十月革命的总演习、十月革命的前奏、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十月革命的意义和理想永存,对十月革命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
  • 新时期政治理论新探索

    新时期政治理论新探索

    本书为作者自选集,收录改革开放以来个人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有代表性论文,本书由四部分构成:中国政治转型的取向分析、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研究、中国国家形式研究、当代中国公民文化建构。作者认为,20世纪的大部分年代,我国基本上是以世界政治的被决定者、被影响者的身份,在革命与改良、激进与渐进、西化与化西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艰难选择中前行;21世纪的中国则是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自主选择者和积极影响者的世界大国的角色活动在国际舞台上。20世纪中国政治围绕的主题曾经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等大是大非问题,争论始终停留在了价值层面;21世纪在上述根本性问题上已达成共识,政治的主题转向了民生,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等关切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问题成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老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政治更接地气,变成了民众可以感知、可以计算的事情。
  •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大国前途

    大国前途

    本书分为“国家前途与国家政治”、“国家前途与全面深化改革”、“国家前途与国家安全”、“国家前途与经济新常态”、“国家前途与社会民生”等5个专题,收入29位专家、学者有关上述问题的文章。
热门推荐
  • 盛宠王妃:嫡女狠绝色

    盛宠王妃:嫡女狠绝色

    前世她是万千宠爱的侯门贵女,出嫁那天被自己的丈夫和亲姐姐害死,重活一世,她发誓再也不会爱上任何人,她要让那些伤害自己的人血债血偿。
  • 月光倾城

    月光倾城

    那一天的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太过严重,许多年之后,何果儿每每回想起那一幕情景,后背还是立马就起一层鸡皮疙瘩,头皮嗖嗖地直发麻。她仿佛再次看见1983年夏天的自己,小小地傻傻地站在那里,被平地而起的飓风打蒙了头。而身边的李菲菲,是那么猝不及防地挣脱开她的手,像一道白色的光,冲出人群,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和力量,冲向后患无穷的青春。原本,那是一个极为稀松平常的日子。上午第二节下课铃响过,天气很好,豁亮的太阳光中稠密地插进了波涛汹涌的课间操队伍。值周老师站在高台上,扯着嗓子呵斥站队不整齐的班级,班主任们跟在队伍后面,也开始懒懒地伸伸腿弯弯腰起来。
  • 田园之家有悍妻

    田园之家有悍妻

    【全文完结】穿越到一个挻着大肚子女人身上,正被人扫地出门!恶毒的大嫂;贪财的左邻;眸光短浅的右邻;有继母就有继父;无耻的继弟弟妹妹们;孕妇难为,孩子没出生,王怡咬咬牙先忍了,等孩子出生了,嗯哼……“候爷妾,地位也不底了,比农家妇高出不知道多少,你知足吧。”“娘亲,你不要我的吗?”儿子哭着问,好算计啊,儿子是娘心头肉啊,儿子一求指不定她就同意,忍辱负重的腾了正妻位?滚滚滚,男人神马的一边凉快去,她带着儿子也能过得好。新文《空间农女:彪悍俏媳妇野汉子》,坑品有保障,欢迎姐妹们去跳坑
  • 南风知我意,爱你已成疾

    南风知我意,爱你已成疾

    五年前,男人设计将她赶出豪门,目的便是为死去的林七七报仇:五年后,她携子强势回归,却惨遭男人的羞辱,却不料一不小心还是掉进了他的圈套,冰冷漆黑的双眸,认定了她就是凶手。她曾经为自己设下了保护屏障,却未料给自己画下了一座心牢,永远都深陷其中……
  • 我的职校老师

    我的职校老师

    1998年,小鸣中考失利,家人本着宁做鸡头,不为凤尾的心态,让他以高出普高分数线十几分的成绩进入了WZ市某职校会计电脑专业就读,从此开始了三年的职校生涯。从最初的心有排斥,到渐渐的心有所悟,三年苦学,终于得偿所愿。这期间小鸣碰到了形形色色的职校老师,在他重塑信心的过程中,彼此的心慢慢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不能割舍的人生记忆。
  • 太乙两仪记

    太乙两仪记

    一把断意剑,引出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何为断意?为何断意?柳子恺替父去完成未尽的修行,未入的仙途,以及未知的冒险,少年持剑,必将长歌纵马,肆意天下!
  • 两棵花椒树

    两棵花椒树

    两个绝症女病友,虽“绝”与“绝”各不同,但“绝”到“骨灰”级,也算一种奇葩。这是中年女性的困境,还是每个人自身都无法摆脱的绝境?是体检查出来的问题。事实上我有五年没去体检了,我对这事不感兴趣,对身体也不感兴趣。但这次体检有点特殊,我们要去一个以美食闻名的度假胜地,一边体检一边吃喝玩乐,这样的福利谁能拒绝?两个星期后,单位人事部门打电话来,叫我马上过去一趟,我还以为即将面临工作调整呢。Ca待排。他们有点不敢看我的眼睛,马上就发现我错误地理解了它的意思。不是钙不是钙,肯定不是钙!他们痛惜地摆着头。
  • 后来我们相爱了吗

    后来我们相爱了吗

    初识李君烨,是在夏一灵18岁那年,当时的她穷困潦倒,与舅舅和表哥相依为命,在高尔夫做兼职球童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李君烨的男人,随着和李君烨接触的深入,夏一灵的内心慢慢坚定下来,但李君烨却突然对夏一灵极其冷漠。“我们分手吧。”“李君烨,你给我记住了,以后无论你再怎么成功再怎么富贵再怎么辉煌,我夏一灵都不会再多看你一眼。”
  • 日向家的宁次

    日向家的宁次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另一个角度看待火影世界中的不合理的因素。深层次为您揭秘木叶的权利斗争……耐心点总没错的。
  • 倾城嫡女之钟灵传

    倾城嫡女之钟灵传

    在梦中,我始终无法记起一个人的脸,他总是对我说"灵儿,对不起"那声音如同杨柳清风般的温柔。在那个世界,他是我的策哥哥我是他的灵儿妹妹可曾想过,一向温柔如水的策哥哥背叛了我,我们李家上上下下一百多口人一夜之间满门抄斩,他还是我以心相待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