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3200000021

第21章 万无一失的保险——伯克希尔(2)

这些资金虽然在资产负债表上属于在负债一栏,但显然它们比大多数资产还更有价值。很显然,将自己的工作视为“将资本分配到回报最高的地方”的巴菲特不可能放过这个巨大的免费资金来源。

不过,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知道,由保险业的特点所决定,确定浮存金的成本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因为一份保单的真正后果往往只有在事后,甚至是许多年以后才会真正凸显出来,而事前则很少有人能够保持冷静—“用一张纸就可以换回钱来,很少有人能抵挡这个诱惑”。巴菲特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整个保险业界由于激烈的竞争而不顾一切地降价推销保单,而这样的结果在几年后随着当初的保费纷纷被赔偿出去才被大家所发现。这种情况让巴菲特不得不聘请了比自己“对风险还敏感”的迈克·戈德博格来接手自己的“烂摊子”。

迈克·戈德博格进来后,巴菲特本人再也没有亲自负责过保险事务。但从此之后,伯克希尔再也不盲目接保单了,这让它处于一种特别有利的地位,大有“坐山观虎斗”的意思:在大家展开自杀性竞争时,几乎每家保险公司都很难停止自己的业务,尤其是从业人员的薪酬都和“业务量”挂钩时,可伯克希尔可以袖手旁观,因此不受损失,而当从业者大为减少,保费升高时,伯克希尔却可以吃下大量保单。这种策略使得伯克希尔在1998年超过了农夫保险集团成为了全美最有利可图的财产和意外保险公司。

2、终极再保险。

不过,伯克希尔还有一点是其他保险公司没有的,那就是坚强的财务实力。这一优点可以使得它方便地进入另一个保险领域:再保险。也就是说,当一级保险商不能承受所有的保险风险时,他们会把相当一部分风险在再保险商那里进行再保险,从而分散自己的风险。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某一保险公司承接了10亿美元的保单,结果发现自己可能只能承受8亿美元的风险,那么,他就可以把剩下的2亿美元在再保险商那里进行保险。

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想得明白,对于再保险商来说,坚强的财务后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果再保险所保险的情形一旦发生,必然会出现巨额赔偿,如果此时再保险商不能马上进行赔偿,一级保险商立即会破产。

而在巴菲特领导下的伯克希尔随时可以拿出10亿美元以上的赔偿,试问有几家保险公司可以做到这种程度?

巴菲特当然没有把一切宝都压在了伯克希尔的坚强的财务实力上,他以卓越的眼光发现了一位可以让再保险业务发展壮大的人才。这个人就是今天伯克希尔的传奇人物,出生于印度新德里的阿吉特·杰恩。阿吉特·杰恩是个天生的保险人才,巴菲特曾兴奋地评价这个人道:“无论我说出什么事情,阿吉特·杰恩都可以马上得出该事件的几率和有利可图的承保条件,而且,事情往往会证明他是对的。”

这位传奇人物仅在2003年就为伯克希尔贡献了超过1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和130亿美元的浮存金。

巴菲特对保险的热爱以及对保险的了解使得他有着充足的力量去扩大自己的保险事业。1998年12月,巴菲特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这个美国最大的产物险再保险公司,并拥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再保险公司科隆82%的股权加入伯克希尔后,伯克希尔可谓如虎添翼。

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尽管对通用再保险的并购在一开始时是痛苦的,但将伯克希尔提升到保险业内的一个无可比拟的高度是毫无疑问的,这次投入伯克希尔的怀抱后,通用再保险公司大大加强了它的浮存金。随着资金的增加,巴菲特在抱怨投资机会越来越少,但大量低成本浮存金的涌入仍然会让伯克希尔处于一个绝对有利的位置上。

等于说,伯克希尔帝国的神话,至少以保险为支柱的神话仍将继续,而且它会越来越像一个保险帝国。

事实上,许多人都对伯克希尔的保险口号“万无一失”表示认可,但有人却对世界上最奇特的股票,也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表示怀疑。

这个巴菲特的投资工具,全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到底有什么“万无一失”的法宝呢?许多年前,就有人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伯克希尔公司还有没有持续增长的潜力?

现在,恐怕即使听不到正确的答案,即使用眼睛也能看到,持续增长的潜力对伯克希尔公司简直是小菜一碟。

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知道了这样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赚钱的最简单途径是和天才一起投资,而沃伦·巴菲特是公认的投资天才,所以有人说,巴菲特所领导的伯克希尔公司名列世界上最受关注、成交最活跃、华尔街最青睐的超级蓝筹股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事实绝对不是这样。由于伯克希尔公司具备了一些非常奇特的性质,这些性质可能导致它成为一只持续被低估的股票。按照销售额计算,伯克希尔公司是美国第12大公司;按照盈利计算,它是美国第14大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伯克希尔大概可以排到第四十到第五十名。倘若在保险与再保险这个行业里,伯克希尔仅次于美国国际集团(AIG),是美国第二和世界领先的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在投资方面当然不可小觑:其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022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旗下子公司的股权和上市公司股权。

一份可靠的数据表明,伯克希尔的总市值大约为2000亿美元,排名世界前20位,而且拥有稳定的盈利增长历史。这是2006年的数据。但这样一家公司却没有被列入标准普尔500指数,也没有被列入几乎所有其他的大盘股指数。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它的股价变化对市场数据不会有任何影响。

这当然还不是伯克希尔最尴尬的地方,最尴尬的地方则是华尔街只有4个分析师研究伯克希尔的业绩,并给出投资评级;而通用电气、微软、花旗这些与伯克希尔处于同一档次的公司,几乎都有20个分析师追踪研究。

3、独具一格的经营理念。

难道巴菲特做了什么让大家讨厌的事情,以至于谁都不想碰他的公司吗?或者是,巴菲特经营公司的理念出了什么问题?

先来让我们看看巴菲特的经营理念。

·尽管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但我们一直视股东为合伙人。

“我和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将我们的股东看作所有者和合伙人,而我们自己是经营合伙人。我们认为,公司本身并非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它仅仅是一个渠道,将股东和公司资产联系起来,而股东才是公司资产的真正所有者。”

·顺应以所有者为导向的原则,我们自力更生。

“多数公司董事都将他们大部分的个人净资产投入到公司中。查理和我无法确保运营结果,但我们保证:如果您成为我们的合伙人,不论时间多久,我们的财富将同您的同步变动。我们无意通过高薪或股票期权占您的便宜。”

·每股实现内在商业价值平均年增长的最大化。这就是我们的长期经济目标。

“我们并不以伯克希尔的规模来评价其经济意义或业绩表现。我们的衡量标准是每股的增长值。”

·达到目标的一个最有效途径是持有多样化的资产组合。

“我们的首选是持有多样化的资产组合,这些组合能够创造稳定的现金流,并且持续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资产回报。”

·我们会向股东们报告每一项重大投资的收益,以及重要的数据。

“由于我们的双重目标以及传统会计处理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会计方法已难以反映真实经营业绩。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查理和我事实上对这些数据视而不见。但是,我们会向您们报告我们控制的每一项重大投资的收益,以及那些我们认为重要的数据。”

·无论价格如何,我们都无意卖掉伯克希尔所拥有的优质资产。

“您应该很清楚,这是我和查理共同的心态,可能会损害我们的财务表现。即便是那些我们认为差强人意的业务,只要有望产生现金流,而且我们对其管理层和劳资关系还算满意,在决定是否出售时,我们也会犹豫不决。”

·账面结果可看可不看,因为它不会影响我们的经营和资本配置决策。

“在目标资产的兼并成本相近时,我们宁可购买未在账面体现、但是可以带来2美元收益的资产,而不愿购买可在账面上体现、收益为1美元的资产。”

·我们几乎不举债。

“当我们真的举债时,我们试图将长期利率固定下来。与其过度举债,毋宁放弃一些机遇。查理和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两个百分点的额外回报而牺牲哪怕一夜的睡眠。”

·我们不会让股东掏腰包来满足管理层的欲望。

“我们不会无视长期经济规律而用被人为操纵的价格去购买整个公司。在花您的钱时,我们就如同花自己的钱一样小心,并会全面权衡如果您自己直接通过股票市场进行多样化投资所能获得的价值。”

·不论意图如何高尚,我们认为只有结果才是检验的标准。

“我们不断反思公司留存收益是否合理,其检测标准是,每1美元留存收益,至少要为股东创造1美元的市场价值。迄今为止,我们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我们只有在收获和付出相等的时候发行普通股。

“这一规则适用于一切形式的发行—不仅是并购或公开发售,还包括债转股、股票期权、可转换证券等。每一份股票都代表着公司的一部分,而公司是属于您的。”

·我们将会坦诚地向您报告业绩,强调对估价有正面的和负面效应的事件。

“我们的原则是,要用一种换位思考的心态,将我们自己希望知道的真实情况汇报给您。这是我们的义务,决不打折扣。”

·我们只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讨论证券买卖。

“虽然我们的策略是公开的,但好的投资点子也是物以稀为贵,并有可能被竞争对手获取。同样,对好的产品和企业并购策划,也同样得注意保密。因此我们一般不会谈论自己的投资想法。”

·我们希望伯克希尔的股价是合理的,而不是被高估。

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希望伯克希尔的每一个股东在持有股份的期间内,获得的收益或损失,与公司每股内在价值的涨跌呈相应的比例。因此,伯克希尔的股价和内在价值,都需要保持恒定,希望是1∶1。

据此看来,伯克希尔的经营模式以及巴菲特的理念并没有走上邪路。既然在公司内部找不到问题,只好到市场上来找了。

如我们前面所大略讲过的那样,伯克希尔的股价太高了,由于股价太高导致了成交量太低:比如在2006年,A股股价为127500美元,B股股价为4233美元(每一份A股相当于三十份B股)。2007年六月中旬时,伯克希尔A股的最高单笔成交量是80股,价值约1000万美元;B股的最高单笔成交量为3510股,价值约1500万美元。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10月27日全天,伯克希尔A股只成交330股,B股也只成交14960股,总成交金额约为1.05亿美元,换手率约为0.053%。让我们来看看当天最活跃的股票—微软的成交金额吧,它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换手率约为3.1%;当微软的股价像龙蛇一样上下飞舞时,伯克希尔的股价却几乎是一条直线,最大的波动也不超过上下0.5%。大概这样的表述足可以说明伯克希尔公司为什么会列入标准普尔500指数了:它的换手率太低,居然不符合标准普尔指数对于交易额的最低要求!所以,没有一个分析师喜欢研究伯克希尔股票,因为它一年到头都没有几笔交易,无法为经纪人带来佣金和利润,而且它的股东可能根本就不会看研究报告。

等于说,没有人喜欢这样的股票,大家买股票看得是潜力,而不是看实力。倘若一支股票非常有潜力,大家都会争着去买,可当一支股票非常有实力的时候,人们会有一种疑虑:你还能上升到什么程度?你能保持这个程度吗?

简单来讲,当微软、苹果、花旗和GE等巨型蓝筹股都有超过50%的股份为机构投资者持有时,尽管所有机构投资者都知道巴菲特是投资天才,可他们在伯克希尔的持股比例加起来却只有25%左右。一种说法是,巴菲特之所以把伯克希尔的股票维持得这么高,是因为他深信,维持高昂的股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投机。但是,略有头脑的人都知道,遏制投机却未必可以消灭投机。也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所以巴菲特讨厌短期交易,他对伯克希尔股票的专营经纪商说道:“如果伯克希尔的第一笔交易在上市一年之后才完成,我将非常高兴。”巴菲特在股东热情高涨的时候给他们写信,说道:“伯克希尔的股价正在以我们不打算买进的价格交易”。巴菲特显然希望伟大的伯克希尔股价尽可能贴近其内在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尽可能缩小短期供求关系的影响。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倘若巴菲特突然宣布将伯克希尔A股以一万比一的比例拆分,使其价格降低到127.5美元,很可能其股价将在短期内迅速飙升,然后又迅速回落,在内在价值附近剧烈波动。

于是,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伯克希尔的管理者都在小心翼翼地避免用消息刺激投资者的神经,并通过不断的投资者教育,使绝大多数股东都成为了长期投资者。

所以,伯克希尔的的净资产收益率长期在10%—11%之间徘徊,净利润率也只有11%左右。但是,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无论按照什么标准都不算低。

我们再做一个假设:伯克希尔保险与金融类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为12%,那么它连资本成本都无法达到,理应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交易;可在2006年,伯克希尔的市净率却接近1.5倍。在股本收益率如此低下的情况下,这家公司怎么可能做到销售额和利润连续以20%的速率增长?

由此可知,任何人想要把伯克希尔研究透彻,都需要下大苦功。

智慧锦言。

一个最简单的现象是,由于伯克希尔几乎不抛售股票,所以他在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和美国运通等蓝筹股上的巨额浮动盈利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在伯克希尔的损益表上。人们看到的只是价值上千亿美元的长期投资,其中数百亿美元是对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收益;只有仔细阅读巴菲特所做的年度报告的脚注,才能够准确把握伯克希尔究竟赚了多少钱,而至于伯克希尔本身究竟值多少钱。恐怕是一年一变,无法确切预知。

2007,谁的圣经。

1、2007年的圣经。

2007年3月1日,许多股民和投资爱好者都异常的兴奋,因为这一天将是他们的偶像巴菲特向全世界股民演讲的日子。大家一致将这一演讲(致伯克希尔集团的全体股东信,又称为年度报告)称之为股票圣经。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上)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威廉·配第、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弗朗斯瓦·魁奈、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安·杜尔哥、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巴蒂斯特·萨伊、罗伯特·欧文、、卫、李嘉图、让·西斯蒙第等。
  • 毕加索: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毕加索: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位美术教师,他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图说世界名人:毕加索(现代艺术的创始人)》叙述了毕加索从出生、成长到成为一代大师的生命轨迹,《图说世界名人:毕加索(现代艺术的创始人)》展现了他波澜牡阔、精彩辉煌的一生。
  •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他为中国古代隐逸史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何鸣看黄宗羲;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疏于哨鹿,勤先天下——樊树志谈雍正;积极进取的儒士与惊世骇俗的狂怪——孟桢评郑板桥;他掌舵的朝代,盛世与危机并存——范文澜评乾隆……本书收录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的评论。
  • 朝闻道 夕不甘死:王朝闻传

    朝闻道 夕不甘死:王朝闻传

    全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了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王朝闻的成长经历。王朝闻半工半读完成了大学学习,从一名雕塑家慢慢成长为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他对艺术的追求、他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他勤俭节约的一生,处处显出大师风范。
  • 名人传记丛书:谢里曼

    名人传记丛书:谢里曼

    名人传记丛书——谢里曼——特洛伊真的存在吗?他会告诉你:“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夫君是冥王

    夫君是冥王

    她说:“若你成神,定要好好关照我,让我转世后过的别太凄凉。”他没有成神,在冥界一直等待着她。千年后。慕熏没想到死后还能重生,冥王给了她肉身,可以在人间自由行走的权利,然茫茫人海她不知去何处找冥王要找的那个人。 书友群:718683060
  • 南萧引

    南萧引

    我附在这把剑三百多年,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剑灵,直到后来我发现我不只能附在剑上,还能附在萧里,我不禁开始怀疑,我到底是什么,究竟是灵,还是不愿轮回的鬼……
  • 许你独一无二

    许你独一无二

    唐青雨的标签众多,制药天才,学霸女神,天价心理咨询师,但其实她是一个“戏精”冒牌货!她冒充的是叶璟年的老婆!
  • 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探索史前的奥秘

    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探索史前的奥秘

    “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系列丛书,是我们在新时期为当代学生量身定做、专业打造的一套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水平的优秀图书。它涵盖了学生们在青年成长的重要时期不可或缺的百科知识,我们希望以此引领学生们探求无穷的智慧魅力,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渴求与完善中不断成就更加完美的自我。
  • 阴阳鬼契

    阴阳鬼契

    假如说,你的寿命可以卖钱?你会卖吗?假如说,你可以花钱买个漂亮女鬼回家,你会买吗?更假如说,你有没有想过养个尸妹、妖怪当宠物?我——赵归,就是一个生意人,贩卖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东西。你想要买什么?简单,签一份阴阳合同就能得到……
  • 洛九天

    洛九天

    红南国一个不小心,逼死了苦苦等待三百年的朱雀女巫。洛九天子承母业,却跑出了红南国自己找朱雀七星去了。这结界外的妖魔鬼怪知道朱雀巫女跑了出来,个个流着口水等着她送上门呢。可怜那个青梅竹马的小情郎八字没一撇呢,心上人却跑了。洛九天却逍遥自在,骑着龙,背着破魔之弓,没事收服收服七星,杀杀妖。
  • 楚先生,情深已久

    楚先生,情深已久

    重生后,她专心致志只虐渣,结果被他死缠烂打各种缠.....“你信不信,你再缠着我,我要了你的命!”“一日不见你,我就吃不香睡不着,两日不见你,我就想你想的想跳楼,你就是我的命!来,来我的命,我等着你要我!”她:“......”
  • 书穿之绝境三千

    书穿之绝境三千

    ?v?双处【穿越,穿书,多条主线】轮回之境,百年之约1她21世纪隐世家族叶家家主,被亲人所害死无全尸,穿越到叶家三小姐他,帝国七殿下,冷艳无双天赋卓绝,唯独对她――――初见之时,凤星舞动百世沉沦,她逆天虐渣,他默默守候。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这一世不悔此生**********2(正文)若是黄粱一梦,我愿永世不醒。遇见之时,黑暗笼罩,灵蝶翩飞,星星斑斓中照映着你的身影。封闭尘埃的心,竟有一丝感触。――醋王属性【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1高冷属性》《2逗比属性》《3?》……本文以多个故事组合而成
  • 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历史

    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历史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疯狂的地方,各种族群、各种文化、各种思想在这里汇聚。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此地与欧洲传统上截然不同的自由社会。在这里,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诞生,斯宾诺莎的哲学定义了现代世界的政治与伦理,伦勃朗的画作记录下当地人的公民意识与内在精神。随着联合东印度公司与荷兰西印度公司的船队横扫全球市场,这种对自由的信仰被输送到世界各地。因此,本书讲述的不仅是阿姆斯特丹辉煌与没落的历史,更是一种为现代人类普遍认可的思想形成、发展、传播的过程。同时它也引人思考,面对新的时代环境,自由的信条应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