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2100000002

第2章 开篇史话 悲壮惨烈大忠祠感天动地千古名

隆冬,凛冽的西北风疯狂地卷着地上杂乱的枯树乱叶,时而飘落,时而翻转,好像是数名娇弱的女子舞动着曼妙的舞姿,也像是吹不散、化不开的哀思。

天刚蒙蒙亮,太阳躲在大海里,还没有冒出头来。在灰蒙蒙的天空中,登州古城黑黝黝的城墙和城墙上三层高的城楼,愈加显得气势雄伟,庄严肃穆。

在古城内的钟楼和鼓楼之间,有一条画河由南至北流人大海。此时,在画河桥东,察院对面的一个大户人家里,门外扎着素花牌楼,牌楼下丧鼓云楼伴着吹打。男女老少面露哀伤,进进出出,格外繁忙,此时正在紧锣密鼓地的忙着发丧、出殡。

正屋大厅设为灵堂,两旁为白绫帷幔,灵柩放在正屋中央,前设花梨木供桌,上置银香鼎、烛台、香果,一切布置得相当庄严肃穆。

全家老少个个身穿素白孝服,神情沉郁,低头肃立两旁,两名年岁很长的高僧正在为亡者诵经荐福。“发丧的吉时已到!”接着就是为灵柩宣偈了,高僧刚念:“天迎……”

忽然,残酷的北风拂拭簌簌的雪响,漫天大雪铺天盖地而来,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进灵堂将帷幔都沾湿了。高僧看看这突变恶劣的天气傻眼了,原来准备好的偈句,是歌颂亡者有如春阳般暖照世人,如菩萨般仁慈爱物,与眼前的景象大相径庭啊!是继续如期举行,还是先延缓一下?两位高僧正左右为难,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读下去。主事的人也焦急无奈起来,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一位乞丐涌了进来,不疾不徐地偈道:“西落雪花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芮娘来。”经他这么一念,风雪交加顿时都变成了好事,送丧的人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发丧的仪式也就照常进行着。宣偈完毕后,接下来是拜诵哭泣的仪式,所有的人都跪下去为亡者哀悼、哭泣,声噺力竭,呼天号地哭声凄凄惨惨切切,让人肝肠寸断。

长龙般的送葬队伍徐徐地离开家门,向西走上了比较宽敞的登州府路,只见街上的老百姓纷纷自发地加人了送葬队伍。全城空巷,里三层外三层赶来为亡者送行,经过此路的人们纷纷驻足观望。

当送葬的队伍沿着登州府所在的钟楼西路行进时,突然被一群乞丐拦住了去路。大约有七八十名老少乞丐跪在大街上,个个披麻戴孝,悲痛不已,三拜五叩,嘴里不停地哭喊着:“你不能走啊,你是我们的大恩人啊!我们没有你,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任凭人们怎么劝也不肯起来,非要为亡者亲自送行不可……

这突如其来的庞大感人场面,不仅令登州府衙门的上下官员感到震惊,也惊动了画河两岸的许多百姓,更感动了处于悲哀之中的陈家老少。人们惊叹之余,相互传诵,奔走相告。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是谁的去世赢得了登州满城空巷?又是谁的葬礼连一群乞丐都要为她送行?

这个传奇的故事就发生在明朝成化年间。登州百姓、乞丐争相为其送行的人就是明朝洪武年礼部尚书、登州陈姓一世祖陈迪家的女佣芮娘,这位陈氏家族的大恩人与陈氏家族一同被供奉在登州大忠祠里。

话说古城登州值得寻觅底蕴深厚的古典建筑比比皆是,可是真正耐人寻味的却是大忠祠。

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地翻开《登州府志》的历史画卷,就会知道在登州古城图中央位置,在画河西岸和鼓楼中间的明显位置有座显赫明清两朝的古建筑“大忠祠”。它所记载的撼人心魄,荡气回肠的故事引人人胜,萦绕心怀。

由于大忠祠位于登州府衙和县衙的中心街道之间,凡是从此路过的人无不肃然起敬,叹为观止。

如今大忠祠不是珍藏在古代登州街市的图册里,而是从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深处姗姗走来,如数家珍似地把它承载的那些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鲜活故事娓娓道来……

这正是:往事尘封六百年,世人尚有几人知?登州古城今不在,传奇故事却复出。

今天我们虽然看不到大忠祠了,但它能使我们重温那曾经话发生的一切,在还原历史故事的真实中感受那份厚重的传承。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怀着钦佩与敬仰、悲愤与震惊的心情,走进蓬莱大忠祠。

首先令人聚目而思的是大门两侧那幅黑底赤金的门联。

此联为嘉靖皇帝钦赐:右书“南邦宗伯尚书府”,左书“东海世臣司马家”,横联为“忠贞世笃”。

一进大门,一座硬山三开间的雄伟大殿坐北朝南,门联是:

“一门三进士,全家尚书郎”。横批为“两朝杞典”。门中央上方挂一竖匾“大忠祠”三个耀眼镏金大字。

走进正堂,在迎门处中央供奉着明朝洪武年礼部尚书、登州陈姓一世祖陈迪;明嘉靖朝应天府尹,赠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陈鼎;明嘉靖朝刑部尚书陈其学三人画像及红紫大漆金牌位;三像右侧为一慈眉善目女人像,乃是陈氏恩祖芮娘,左侧为陈迪义仆侯来保像,也都是紫红漆金牌位。

正位的下面分别为明清两朝蓬莱陈氏家族中的诸多显赫人物。

殿堂内,东山墙高悬一白色大条幅,上书一“忠”字。下方为一个大书柜,里面放存二十四史等朝廷赐给的书籍;西山墙挂一条幅,上书一“孝”字,山墙石刻为陈氏列祖列宗,姓名直上追至唐初。

东厢房门上悬挂“忠直流光”匾,室内存放着历朝皇帝所赠的字画、器物等。西箱房为会客室,门上悬挂“盛世仁人”匾。

大忠祠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年前后),砖木结构,焚于明末孔有德乱登州之时。清朝中期陈家又重建了一个砖石结构的“大忠祠”。因为清末无人管理,逐渐衰落,毁迹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昔日鼓楼下的大忠祠,曾是登州府最显眼的建筑。登州古建筑,牌坊众多。有科举牌坊、恩荣牌坊、孝义牌坊、忠烈牌坊、贞节牌坊、乐善好施牌坊等共计50多座。其中陈氏家族就占9座,约占五分之一。

除“三牌口”街的“父子经魁坊”,“父子进士坊”、“恩荣坊”外,还有“总督宣大坊”、“绳武坊”、“京兆坊”、“忠烈流芳坊”和两座“奉旨归葬坊”。

“总督宣大坊”为褒扬陈其学而建;“绳武坊”,即表彰了陈其学当时的盖世功劳,也褒奖了陈其学一脉相承,继承了先祖陈迪、陈鼎为国家殚精竭虑的事业,而且彰扬光大了陈家以文才武功卫国守边的优良传统,内涵陈家实为一门忠烈的意思。

“京兆坊”,建于钟楼北路,为褒扬陈鼎而建,因陈鼎两控边陲有功,擢升浙江按察使,后又升为应天府的府尹(正三品,不是一般的知府,古时首都的府尹称为“京兆尹”),故其牌坊取名“京兆坊”。

“忠烈流芳坊”,建于画河桥东侧,大忠祠附近。主要为陈家进士京兆尹陈鼎,举人教谕陈鼐,举人同知陈其愚,进士尚书陈其学,举人同知陈人第,举人知县陈人登,举人知府陈梦琛,举人陈梦梅,进士大理寺卿陈梦珫而建。表彰陈氏一门数代忠烈,实为世人楷模,定能流芳百世之意。

“归葬坊”两座。一座在城南三里桥陈家祖坟,系陈鼎归葬地;一处是城南诸谷大李家陈家祖坟,为陈其学归葬处。

雄伟壮丽,玲珑剔透九座牌坊的建立,显示了陈氏家族在明王朝的荣耀与地位,是陈氏家族用生命和血泪浇铸而成的。也是陈氏先辈们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丰功伟绩的真实写照。遗憾的是如今这些牌坊也都不在了,由于这些牌坊当年都建在城区主要的繁华街道上,因而在连年的战火硝烟中都首先遭到毁坏,荡然无存,一点影儿也看不到了。现在只有残破不全的两块坊额遗存在蓬莱市博物馆中。而抗倭英雄戚继光家的两座牌坊,却因为立在偏僻巷子里竟奇迹般地被保留了下来,不能不说是一桩人间奇迹吧?

画河桥东,建有文昌祠,沿东岸向北有一条不大但也不小的街道:人称石婆婆街,原来人们在芮娘生活过的石岛村一弄堂,用一尊黑色石头雕刻成芮娘像,巍然屹立在那里,以示祭祀之情。后人便把这条街道叫“石婆婆街”。芮娘也被后人称为“石婆婆”。

沿画河西岸向南有座与古城不大和谐的欧式建筑,是十九世纪中叶美国教父狄考文和蓬莱出生的美国《时代周刊》创始人卢斯所建的教堂。一九八七年卢斯之子不远万里从美国专程来到蓬莱这座古城,探访整理石婆婆的惊险传奇人生。

卢斯之子听其父亲讲石婆婆为陈家冒险救孤,终生未嫁,义抚幼孤,乐善好施,恩德盖世。不管是谁,只要无饭吃,在石婆婆雕像前跪拜一下,总会有人送饭而来,而且非常灵验。

父亲还告诉他说,在美国,你向美国人说一万遍中国人如何好,还不如讲一个石婆婆的故事有说服力。芮娘的故事已在美国家喻户晓,争相传颂。小卢斯以此为脚本拍摄了电影。精心而深情地把石婆婆雕像,石婆婆弄、石婆婆的精彩故事一起收人了镜头。

由此可见,石婆婆——芮娘作为机智,聪明,贤惠、重情守信、忍辱负重、肯助人于危难中的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已经走进美国、走向世界。

本篇所讲述的故事,主要来源于清朝出版的线装《蓬莱陈氏大忠祠考》和《登州府志》,它为我们揭开了“大忠祠”所记载尘封岁月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悲壮历史,字里行间追述着陈迪、陈鼎、陈其学的丰功伟绩和坎坷的人生经历,给我们讲述了陈氏家族的辛酸经历,既有显赫与荣耀,又有悲壮与落寞;既有弹劾奸佞的侃侃声响,又有金戈铁马纵驰大西北的狂涛怒吼;既有忠烈与诚信,又有恩怨与血泪,情爱与仇恨,他们沉浮荣辱的人生无不折射出人格力量的厚重和乐观豁达的胸怀。

陈迪捐身护忠义,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令人敬仰的伟大道德情操,不仅没有与时光一起流逝,反而经过岁月的漆荡,更加熠熠生辉,震古烁今,凸现出厚重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中华民族史上一座忠义的丰碑。

《蓬莱陈氏大忠祠考》里既有历代皇帝御笔的褒奖,朝廷忠臣讴歌的悼文,又有历代文豪大家赞美的诗文和墓志铭。

读罢每一首诗,无不饱含着作者对陈迪深深的敬仰与緬怀,无不被陈迪的诚实做人,赤胆为官的浩然正气所强烈震撼;

读罢每一篇祭文,篇篇如椽巨笔,力透纸背,无不张扬着陈迪忠君报国的高尚情操,无不彰显着陈迪忠贞不渝的高风亮节。

相信人们凡是读到这些千古绝唱的诗文,都会情不自禁地发自肺腑的吟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仰止……”

在所有的碑文中,清朝进士、大诗人施闰章的诗最能代表祭奠者感慨的心声。

这是施闰章康熙丁酉年四月拜谒大忠祠的留诗:

呜呼靖献公,九死断人肠。

宗坊尽流血,虚墓无遗壤。

借问公始生,实维我陵阳。

天命垂一发,瓜瓞蕃海邦。

赫赫柱下史,累累尚书郎。

孤凤将九雏,厥声何煌煌。

明烟并岳渎,正气升扶桑。

灵旗邈仿佛,披发游大荒。

嗟余复何为,灵泪沾衣裳。

此诗由衷地表达了同里后学对陈迪的敬仰思念之情。这篇施闰章亲手所书的《悼陈迪诗》刻在一方石碑上,至今还保存在蓬莱市历史博物馆的玻璃橱柜中。

历史有情,岁月有恩,历史总不想让忠臣的英魂在岁月中风化消失。陈迪慷慨悲壮的事迹在整个明朝以至后世倍受褒扬,传为佳话。

陈迪谥号为靖献公。南京的“表忠祠”有他的名字,济南大明湖的“七忠祠”他名列首位,在宛陵(今安徽宣城)建有“大节祠”,蓬莱建有“大忠祠”。谓之宦祀,乡祀,宗祀。真可谓死得铮铮壮烈、死得大义凛然、死得视死如归,死得永垂不朽!

历代政界名人饱含敬仰之情纷纷地撰写下了悼念陈迪的诗文。

山东巡按监察御史徐冠撰文称赞陈迪:

惟公文能华国,武足戳夷,经济两朝,赤心赤尾,至于托孤寄命大节也!

挺然以身卫义,以义换生,惨至斧肌镇骨,犹且披肝历胆而不少,馁衣带词芒,真足以裂金石而泣鬼神。硗然忠烈砥砺生人,万万世哉。语云:当时不有夷齐,万事即无君臣,谅其然也。明正德三年礼部尚书南宫白钺悼陈迪诗曰:

一念为忠百年忘,此身何惮脔构硭。

半生富贵黄梁短,千载是非青史长。

英俊当时颜孔厚,先生今曰骨犹香。

新祠营葬谁料理,节义吾人当扶床。

明翰林院编修瞿景淳赞曰:

嗟嗟陈公,宏毅方正。

早识高皇,晚承顾命。

公之受命,罔择险夷。

事之不济,以身殉之。

公身虽死,公神在天。

激为风霆,凝为山川。

公之死节,岂以为名。

特报知迂,庶毕生平。

大哉文皇,不使无祀。

虽戮公身,宥公一子。

戮公非忍,成公之忠。

孤荷宽仁,卒延陈宗。

今公子孙。代有显庸。

谠言亮节,有公遗风。

史臣作赞,昭示无穷。

成化甲辰年宁国府通判陈纪祭靖献公文曰:

人孰无死,处死为难,

为臣尽道,生顺死安,

遗骸穹兮,真之河干,

精魄返兮,虎豹九关,

我守兹土,仰止在山,

爰修祠墓,以象生死,

神罔时恫,翻愧嗤顽。

南京提学御史胡植祭文曰:

英迈天庭,刚毅性成,

综文秉武,戡乱附民。

既翊鸿运,四方底平,

受遗托孤,顾命惟新,

智窘力殚,乃捐厥身。

帝亦有云,彼尽其心。

大哉皇言,历世之经,

我司学宪,职专表扬。

公遗华胤,僚采文良。

肃瞻遗像,奠以清觞。

山月江风,知公未亡。

南京户部右侍郎汪宗伊赞曰:

高皇作始,忠义云集。

式郭丕基,逊国诸臣。

见危授命,丰芒之遗。

帝心怜惻,九原可作。

曰扰用之,皇帝御宇。

在宥万方,来孝遇追。

制诏郡国,表覃忠谊。

举不喻时,凡百君子。

采风揽俗,历牲之碑。

江南文人沈石均写道:

六月霜飞杀气中,收驽令下市朝空。

生无面目湛三族,死念君王哭两宫。

精贯长虹随落曰,魂归丹陛起悲风。

宛溪旧接秦淮口,呜咽流斯水不东。

一篇篇诗文直抒胸臆,撼人心魄。《遗忠录》、《湘城录》、《忠节录》、《石塘野史》、《宁国事状略》、《郡中事略》、《靖难尽心录》、《备遗录》、《靖献大节祠记略》、《革除忠臣赞》、《昆湖太史赞》、《忠烈传》等明清许多典籍都记载了礼部尚书陈迪慷慨就义的壮举。

屈指算来,陈迪离开人间已经600多年了,可历史总是要铭记这位顶天立地的忠臣,在他当年行走为官的地方,后人修建了很多纪念性的古建筑,招来了历代帝王大臣和文人墨客的凭吊、緬怀,而且历代拜谒的人络绎不绝。这似乎成了人心向背的试金石,一种独特崇拜的文化现象。

这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陈迪的诗词给人们作了最好的诠释。请看他的《赴难之约》:

噫嘻!大事去矣!吾辈乃当死!大事之去,吾辈罪当死!不随大事同去,生犹死!人皆有死,曷惜吾家!当以此心报高皇,当以此身酬嗣圣!以清魂归景穹,以浊魄付蝼蚁,使天下知有臣,万事知有君,所不如约者,誓不与之见于地下。

《绝命之词》:

三受高皇顾命新,河山带砺此丝纶。

千秋公论明于曰,照澈区区不二心。

《五噫歌》:

仰瞻高皇兮!天语如闻兮!北军突然来兮,奈之何?

吾甘白刃如饴兮,吾得以上告高皇于泉台兮噫!

陈迪的诗已为后人作了掷地有声措辞悲烈的注脚。

他死得多么悲壮,多么慷慨!他誓不与篡权者合作,他不与叛逆贼同流合污,他更不向残暴统治者屈服!

他恪守舍生取义,宁死不屈,不苟且,不贪生,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高尚做人的气节。为了忠义,他可抛弃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把全家宗族的性命置之度外,试想这是怎样一种思想境界啊!

国家之所以能成为国家,最根本的也许就是有这么一批忠心耿耿的仁义志士,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们挺身而出,义无返顾,尽忠殉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薪火相传的忠义诚信,这个国家与民族将是一个苍白的国家与民族,一如没有山岳江河的大地、没有日月星辰的天空,平庸而又黑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它的人民不能讲诚信守忠义,那么这个国家与民族便会因为诚信的枯竭而成为死寂的沙漠与坟墓。

威严悲壮的大忠祠,雄伟壮丽的石牌坊,倍受敬仰的石婆婆之间的渊源情节,生死离别,荣辱沉浮,恩爱情仇、悲壮坎坷,演绎出一系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

真乃是:陈氏忠烈垂万世,芮娘大义照千秋。

千古忠魂今安在?蓬莱人民心目中!

同类推荐
  • 绝命追杀

    绝命追杀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意大利政府和警方剿灭意大利黑手党的艰难过程。本书生动地介绍了意大利黑手党起源、发展和派系以及犯罪行为,重点描写了警方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安全不惜一切代价同犯罪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意大利黑手党,是世界上最大的犯罪组织之一,百年来它无恶不作,将罪恶之手伸向各个领域,企图超越正义与人民。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在政府与警方的不懈努力与坚持打击下,意大利黑手党已经成为逝去的传说……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曾文正公家书

    曾文正公家书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大、流传广的作品。首现于1879年,由李瀚章编撰、李鸿章校勘,由传忠书局刊刻传世,本书即以此为蓝本,并把《曾国藩家训》融其中去,针对原书中有疑问、错漏之处予以校正,另外还汲取了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内容更精粹。另外,为了让读者方便阅读,对曾国藩的思想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本书按照曾国藩一生重要的四个时期行了分卷:在京为官时期、镇压太平天国时期、镇压捻军时期和办理天津教案时期。与此同时,本书还附有吃宣统本的《曾国藩日记》,与《曾文正公家书》相呼应。
  • 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人生在世,你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真空里,都无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因此,成为会说话的人,对于你的事业、工作、生活都是会有好处的,也将会受用一生。梁实秋总是以平和豁达的心境,饶有兴致地感受丰富有趣的生活,品尝着人生无穷的况味,做着愉快的文章,其幽默、文雅、犀利、宽容的语言,不仅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当一个人从扮繁复杂的异乡回到故乡,故乡是不需要辨别的。故乡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深切记忆,一个人回到故乡,他就是回到母亲的怀抱,他就可以宠辱皆忘,直至消失在与故乡无边的融人中。与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他乡相比。只有故乡才是我们皓首单衣仍不忘返回的最后归宿,只有故乡,才能让一个游予在他的怀中快乐地哭泣。
热门推荐
  • 三余赘笔

    三余赘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何以安槿年

    何以安槿年

    你好,我是安槿年,一个不是色盲,却看不见所有色彩的少女。我的世界只有我一个人,从来没有谁走进过。下一世,以木槿为约,再不错过。
  • 我从域外归来了

    我从域外归来了

    数千年后,已是沧海桑田。我在域外呆了多年,再次回归地球,曾经熟悉的人和物早已经不在,满眼都是陌生。异能者迭出,武者掌权一方,变异兽吼声震天,这个地球,终究与记忆中的不一样了。 转世者如星点缀,各方神灵降世,一场大世之争,终将缓缓拉开序幕...
  • Censorship and Art

    Censorship and 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家夫君的醋坛子又翻了

    我家夫君的醋坛子又翻了

    原名:绝世炼丹师:王爷别追我顾家嫡女顾明静,六岁被拔去灵根,全家灭门,成为了举国笑柄。意外重生,化身鬼医复仇。手握神秘药方,脚踏上古神兽,她重生归来,要做万人之上的王。她不再是任人欺凌的柔弱女子,她可以护家人安好。银针无情,毒药难医,众人生死皆在她一念之间。极品亲戚敢抢她灵根,她就让他全家魂飞魄散。那些看不惯她的世人,她却偏偏要用自己的方式杀出一条血路。他分明知道她的狠辣果决,却只轻笑这在身后守护,当他的另一个身份被揭开,他们之间的故事,终于发生了逆转。
  • 烟云劫

    烟云劫

    顾烟云是二十一世纪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大学生,专业是汉语言文字专业。她长的很有古典美人的气质,不能算是很漂亮。她很得教授的欢心,教授有一天把一个调查任务拿给她(查阅一门语言文字的发展史),让她务必快一点完成这个任务,因为这个任务非常的重要。顾烟云很认真的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有一次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种从未看过的文字,与别的拓本对照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历史没有记载的时代。她非常的奇怪,当晚她留在图书馆熬夜查找,找着找着就觉得很困,就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铁时代

    废铁时代

    友情是与生俱来的,而我们自小只拥有对爱情朦胧的错觉。 单纯,善良是与生俱来的,而我们自小是不具备分辨善恶的能力的。 就连能力也是,每个人都应被教育,但有人被贴上“可教之才”,有人是“朽木”。 小龙哥哥跟我讲这些时,我第一次有受灌输的感觉。 但我又能怎么样呢,猛然发现连我自小的叛逆都是受着他人的指导进行的。这些我自以为独立的想法,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别人早就替我们埋下的。 在我最旺盛的年纪里。我的废铁时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诸天之主

    诸天之主

    道起微末,武尽苍茫。这是一个神已陨,魔已灭的时代。人自文明的废墟中走出,战天斗地!神魔、科技、武道、超凡、入圣……;繁花似锦烈火烹油时代的背后,是无底的深渊,灾难即将到来……命运的齿轮转动……一代宗师,随军长征两万五千里,家国破碎山河流离,红尘苦难悟拳意,定国运,镇山河!龙蛇翻浪,踏遍山河终无敌!破碎虚空,家国天下逆天命!风云、天子、遮天……故事由此而始!……这是一个修行者的故事,这是一段“天元”的传说。花开花落……终成果!新书《七罪君主》已发。
  • 清寒入骨

    清寒入骨

    他忍辱负重多年,在上位之际,不顾天下人反对,娶了最心爱的女子,可她却在新婚之夜私藏匕首,以死相逼“,别过来!”她将匕首放到脖子上,由于刀子锋利得紧,脖子上很快出现了一条红蛇。“阿清,你这又是何苦呢?你若是不肯同房,我不碰你便是。”见她如此,他心疼得紧,连忙往后退了几步。“穆徵寒,你好可怕,你太可怕了。”她已是感觉不到脖子上的疼痛。“阿清”他轻轻的唤着他的名字,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