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2500000010

第10章 我从大山走来(四)

日子一天天过,春去秋走,一转眼冬天来了。山里树木多,老百姓会在杂树多的丛林里,挖一个炭窑,砍倒大片的杂木,一米长左右截好,再装进炭窑,然后在窑上盖满土,用力将土夯紧,点上火焖着烧透,冷却以后就是所谓的木炭。老百姓烧炭除了自己用来冬天取暖,还会挑到山下去赶场换些钱回来,当然也有专事烧炭为生的。百余斤重的木炭用篓子装好,挑往二十多里地外的公社集市去卖,山路狭窄,一不小心篓中木炭掉下来,还要停下担子去检,往往到得集市,炭夫个个汗流浃背,满脸漆黑,和着汗水与焦急出售的心情,很让人联想起《卖炭翁》中的句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也深切体会到烧炭、卖炭的艰辛。家长宁可自己受累,用卖炭换回的钱,给孩子买纸买笔交学费,真的不容易!

我们在山下烧炭烤火,惜炭如金,往往在炭盆里放上两三小节,为了燃得久一点,还要用炭灰盖着点。但在双坪学校,大队公派烧了几百斤木炭堆放在小会议室里。大队干部开会时,往往架上满满一盆炭,烧得旺旺的,炭火很上身,一会儿屋子里就暖和和的。大队干部对我特别好,我冬天取暖可以随意用这里面的木炭,用完了他们就会立即派人送过来。

记得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和妹妹从家里赶回双坪学校,走得浑身汗呼呼的。妹妹找小伙伴玩去了,我烧了一大盆木炭火,将两层的窗子关得严严实实的,用木质的大圆脚盆盛了温度适合的热水,准备暖暖和和地洗个澡。屋子里温度上升很快,我慢慢享受着(这在当时是一个星期中不可多得的沐浴机会),洗着洗着,突然感觉头有些晕,开始我还不以为然,但头疼越来越厉害,浑身乏力,头脑慢慢的模糊起来……忽然间,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于是,我立即慢慢的、使出浑身的力量,扑到床前,先打开一点点窗户,来不及擦干身子,就这样湿辘辘的往被窝里一钻,不省人事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是学生孙兰英来喊吃饭,在屋子前后敲了好久,最后趴到窗户上喊,我才被叫醒。后来,说给家长们听,他们都惊奇的说:“好险呀!我们山里人很多就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晕倒后摔到火炕里,被火烧成残疾人的!梁老师,你命大福大,无伤无损,将来必有后福啊!”难怪我那时在山里看到脸上、手上、腿上留下伤痕的残疾人。他们因不懂科学,而落下终身遗憾,留下身体上的疤痕与心理上的伤痕,我庆幸自己真是有惊无险!

后来,每当冬季烤火季节来临之时,我一定会在课堂上反复教育学生,用炭烤火的安全知识以及其他自我保护常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我们所见到的灾难波及者的惨痛教训告戒学生,家长知道以后都十分感激!

同类推荐
  • 《我是城管》评谭

    《我是城管》评谭

    本书字里行间也充满了现实批判性,对城市管理的忧思以及清醒、理性并且富有建设性的构想,因问题成堆而感到的焦虑,因有时陷于几无能为力而感到的孤独与愤懑,还有对于乏“城市意识”可言的形形色色之人的失望。
  • 法兰西散文精选

    法兰西散文精选

    《法兰西散文精选》精选了蒙田、卢梭、夏多勃里昂等25位名家约200篇散文。本书始终贯穿法国散文的人文主义精神。作者关心的是人的感情和人的命运。其中的米什莱即使在那些把鸟类、昆虫、山岳、海洋当作描写对象的精美散文中,他也表现了对人类的脉脉温情。圣埃克絮佩里在他的作品中对普通人的关心和他对美好理想的追究是令人感动的。法兰西散文一方面对现实生活采取审视和批评的态度,一方面志存高远,视追求自由和美好理想为己任。拉布吕耶尔对社会的批判是直接的。
  • 姜椿芳文集(第三卷)

    姜椿芳文集(第三卷)

    本书汇集姜椿芳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按照收录作品的专题和体裁,分为十卷。本卷主要收录有《俄罗斯问题》、《花园》、《列宁在十月》等9部作品。
  • 茶油时代

    茶油时代

    民以食为天,但今天的人们往往忽略了食的奥妙和讲究。就拿食用油来说,您肯定会有诸多误区。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您知道多少?您知道当前国际上最流行的食用油时尚吗?您对新兴的“土食主义”了解多少?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本期推出的李青松的报告文学《茶油时代》所展现的出乎意料的食油健康知识和新的健康理念,或许将预示一次新生活方式的到来?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题记。你也许没有吃过茶油,但你一定跟油茶发生过关系。只要你嚼过木糖醇。乔丹一上场,嘴里准是吧唧吧唧。
  • 听荷

    听荷

    作为土生土长的洞庭湖人,对荷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我看来,无论是欣赏荷杆、荷叶还是荷花,都是要用眼看的。当文学风网站创办人梁长伶老师找到我,要我为文学风网站第三本集子《听荷》作序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荷,能听吗?
热门推荐
  • 前妻的谎言

    前妻的谎言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携手红毯,幸福美满!林梓汐却不满足,给韩亦辰戴了一顶始料未及的绿帽子……高傲冷漠、不可一世的韩亦辰成为全城最大的笑柄!五年后情敌狠狠甩了她两个巴掌,“林梓汐,你以为他是真的想跟你复婚?不过是他的报复!你的痛苦折磨才刚刚开场……”曾捧她在手心的男人,恶狠狠地拽着赤身裸体的她到镜子前,“林梓汐,你全身上下的每一寸皮肤都已被别的男人占有,你以为我还会宠你如初?”林梓汐望着窗外皎皎月光,泪,两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暗黑之族

    暗黑之族

    权利之争,爱情与利用结合,最终该何去何从。家族无存,亲人不在,那么还有什么可以留恋的?难道要做一具无情的躯壳在世间飘荡,干着苟且之事?
  • 左史谏草

    左史谏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到上村去

    到上村去

    吴玉生捡到一匹马。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几乎是奔走相告。在下村,捡猫捡狗的人有,捡马还是第一回。人们瞧了半晌对吴玉生说,是一匹好马不假,稍微嫌瘦,怎么来的?他拍拍马背说,自己来的。邻居王宁从第一天知道吴玉生捡了马,就天天跑来看。起初只是重复并带着羡慕的语气问马的来头,后面说话的味道就变了。似乎这马既然没有主人,来路不明,那就不能是吴玉生一个人占有。“我们下村的第一匹马呀!”
  • 汉口徽商

    汉口徽商

    刘富道:武汉市奓山人,汉阳一中高中毕业。湖北省作家协会前副主席、文学院院长、《长江》丛刊主编。著有小说集、散文集、文学散论集、电影剧作集、长篇传记文学多种。获全国奖作品有小说《眼镜》、《南湖月》,报告文学《人生的课题》,《天下第一街·武汉汉正街》获第四届湖北文学奖,二〇一二年武汉图书馆读者票选为十佳读物之一,《汉阳事件》全纪实文本获读书界热评,《汉口徽商》为中国作家协会二〇一四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我决定写一部《汉口徽商》,我觉得这是当务之急,是一项抢救性的工程,如果我现在不去做,等到将来什么人来做,困难就更大了。
  • 锦绣盛妆白头意

    锦绣盛妆白头意

    蓝锦妆表示,她这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把君择城捡回了家,哎哎,你说说,本来是一个好好的纯情小处男,为什么突然化身为狼了呢?君择城表示委屈,锦妆,你说的,贴身嘛!作者表示,喂喂,你们两个够了,狗粮撒的差不多就行了,体谅一下单身狗吧!
  • 客厅里的绅士(毛姆文集)

    客厅里的绅士(毛姆文集)

    一九二二年,当毛姆作为剧作家、短篇及长篇小说家甚至社交名流均取得巨大成功之际,他将这些全部放下,远赴东南亚进行了一次长途而且相当艰苦的旅行。毛姆在逆伊洛瓦底江往蒲甘的船上偶然读到赫兹里特《论旅行》中的一段话:“妙哉!挣脱俗世与舆论羁绊——把我等那苦苦纠缠、令人烦恼、没完没了的自我身份丢于自然之中,做个当下之人,清除所有累赘——只凭一碟杂碎维系万物,除了晚上的酒债,什么也不亏欠——不再寻求喝彩并遭逢鄙视,仅以客厅里的绅士这一名衔为人所知!”顿如醍醐灌顶,遂决定写这样一本游记,并以“客厅里的绅士”为其书名。可是直到七年之后,他才真正提笔写成此书,并在“序言”中坦承:“本书不像《在中国屏风上》乃意外所获。书中记述的旅行为我所愿;但我起初就有意将之成书。《在中国屏风上》我写得开心。同类题材我想再试手艺,但规模要更精细,并采用一种我能赋予明确模式的形式。这是风格的演练。”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韩非子》是韩非的生平著作,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作品。是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与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全书现存五十五篇、共计十余万字。按照内容划分,现存的文章可以划分为十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本书精选了《韩非子》五十五篇中的经典篇目,按照题解、原文、注释、译文的格式对该著作进行了详细剖析,并且秉持“信、达、雅”的标准,对这部先秦时期的法家集大成之杰作进行了注解。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