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2300000010

第10章 出水(7)

只要仔细阅读并思考过案例的人,就会马上会心地点头微笑起来,因为加勒柏教授可没有一句废话,全是切题入木三分的金玉良言。深入浅出,化腐朽为神奇。要是谁偷懒没温习功课,那只能云里雾里,学不到一点精髓。

说上四十多分钟,加勒柏教授通常就会戛然而止,一秒也不耽搁,手一伸:“S'il vous plat.(请。)”意思是轮到小组报告了。轮值的小组上台先摆弄电脑的当口,教授伸手收小组作业,眼睛似看你非看你,一句话也不说。收完作业,往最后一排一坐,跟哪个学生都远开八只脚,开始听讲。

若以为他一声不吭是走了神你就错了。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加勒柏教授只是沉默地听着,末了说声好,那似乎已是最高的奖赏。可要是让他听到味儿不正的东西,他立马逮个正着:“等等,等等,你说没时间做市场测试是什么意思?只要模式没问题,市场就没问题?是你的亲身体会吗?您干吗不去当个政客?嗯?”

他就不会让错的人再讲下去,做个“请坐”的手势,他讲你的错,讲各种各样相关的错,真是让你一次错个够。说到高兴,他爱冲班里仅有的三位女生中的某一位,通常是波兰姑娘爱米丽,一伸胳膊,说:“Miss,你怎么想?”法国口音把Miss说成“迷死”,特有风格。爱米丽永远紧闭着嘴,就是不吭气,两眼死死地盯着加勒柏的眼睛。

连着一周,都是加勒柏教授的课,陈香墨拼讲义拼得死去活来,两只黑眼圈像大熊猫。读完讲义,每天只得五六个小时睡,从上海带来的两只小闹钟,各错开五分钟叫也不够灵。跟一个离校的捷克学生买了只苏军军用大闹钟,声音像蒸汽火车汽笛,在十五分钟后奏最后的起床号。

加勒柏教授不容许迟到,上课时间一到,就反锁门。陈老是胡乱抹把脸,就奔教室。没两天,实在累坏了,加勒柏的法语越精妙绝伦,作为外国人的陈就越听不明白。听着听着,陈就晕乎过去,睁眼打瞌睡;醒来觉得遗憾,可身体真是撑不住。

这一堂课,他听着八成懂的法语,本来蛮有心得,可一走神,人又迷糊了,眼皮打架。只听加勒柏教授的声音就在耳边:“喂,香墨,醒醒。”因为是法语,陈一下子还反应不上来。等睁开眼,大家都瞧着他笑。

加勒柏教授指向布芬,他张着嘴,也瞌睡正浓。

“你有一个竞争者。”加勒柏教授告诉他。大家都笑看布芬。布芬很争气,这时候打了个响亮的呼噜。陈加入大家一起大笑。

“你俩一组,明天做一个为提神药开拓市场的PowerPoint。”加勒柏教授说。

下课,陈向加勒柏道歉,作解释,因为自己法语不到家,每天读到凌晨。

加勒柏教授说:“香墨,你要喝一锅蛇汤来提神。”

见香墨发愣,加勒柏说:“中国人喜欢喝蛇汤,我也在广州喝过,好喝。”

“您经常去中国?”

“是的,Marketing不到最大的市场,就不称其为Marketing。”

加勒柏教授问:“可不可以告诉我上海的蛇餐馆在哪里?下个月我要去。”

香墨跟在上海的太太通电话,太太道地地做了个Excel表格,把上海的出挑餐馆罗列给加勒柏教授作参考。这天下午的“组织行为学”课上,香墨低着头看着表格,把和太太一起去过的馆子都打上钩。

台上讲课的是个德国女博士,比很多学生还年轻。她身材细挑,穿银色西服套装。两只手不停地做着手势。她的理论讲义,令人吃惊地充满着小框小线,概念间有无穷的细致的联系,从彼及此,循环往复,好像拆开的电脑的线路板。

陈香墨等着她讲案例,案例讲的是一个西班牙裔蓝领工人和盎格鲁·撒克逊工友爆发文化冲突的故事。但格罗莉娅热衷于她的“线路板”,一口气讲了四十多分钟。陈偷眼看四周,学生们都透着不耐烦的神色。等到课间休息,很多人压低嗓子在交换对这门课、对教师的看法。

下半堂课,格罗莉娅还是热衷于空洞乏味的理论,可“组织行为学”可以是一门非常感性生动的课!

“格罗莉娅,你在哪家企业实践过‘组织行为学’理论?”从雷诺汽车公司来的法国工程师劳航突然打断她。

“我?”格罗莉娅显得尴尬,她的脸涨红了,“我在欧洲商学院做过这方面的联合研究。”

“你不知道我们都是放弃了欧洲商学院到巴黎一商来深造的吗?”樊尚立刻嬉皮笑脸地说。同学们笑了起来。

“有什么不妥吗?”格罗莉娅明知故问。

“我们都做过了长时间的实际工作,不必再拘泥于理论问题,你可以多讲些实例,让大家有交流讨论的机会。”班里年纪最大的法国零售经理徳·布封丹认真地建议,他的名字证明他有家世背景,而且他上课总是一丝不苟,追问很多操作性强的细节。

“可理论很重要,”格罗莉娅长长的手臂撑在讲台上,身体像只螳螂那样不安地下意识地摆动,“最后十五分钟我会讲一下案例。”

“十五分钟对一个案例起得了什么分析作用?”劳航耸了耸肩,“你的理论,我听了半天,实在听不懂。”

教室里一片交头接耳的嗡嗡耳语。

格罗莉娅继续下意识地扭动,下巴却高高抬起着,脸红红地看着大家。

陈香墨没见过当面如此考问老师的。中国人都当面不说,回头在背后议论。没想到法国人会现开销。陈要是格罗莉娅,早找个地洞钻下去了。也是,自己是个刚出校门的黄毛丫头,不自量力来关公面前舞大刀?

下一天的午餐桌上,英语班和双语班的学生提出要联合罢免格罗莉娅。澳大利亚同学汤姆也是个早谢的年轻人,他从座位上站起来,两手撑在餐桌上,摆动身子,学着格罗莉娅的腔调:“我知道你们每个小时要花费五十美元听我的课,可是,我,我有什么不妥吗?”汤姆以慢动作抬起他的下巴,俯视着大家。

同学们笑得喷饭,美国人杰森摇着小脑袋说:“我可以代表大家去和学院管理部门交涉。”

狄罗涨红着脸看着大家,眼里含着不忍。格罗莉娅来自慕尼黑,他不愿意德国女同胞受侮辱,但又众怒难犯,尤其欧洲人对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深恶痛绝,格罗莉娅犯了这条,他想帮忙也难。

唐文文掰着小棍子面包,对身边的陈香墨小声说:“这些老外真厉害,格罗莉娅会受心灵创伤的。其实她也没什么错,人总要从没经验做到有经验的。”

“问题是大家付高额学费不是来培训新手的,”陈说,“如果都来这样的老师,学院的声誉就砸了。”

杰森风风火火就去了学院管理部门,不知他到底说些啥,反正,下午管教授协调的勒盖夫人就赶印了一份打分表,让大家给已开课的几位教授打分。大家一致给了葛莱特和加勒柏五分。格罗莉娅得了百分之八十的一分,百分之二十的两分,彻底不及格。

没想到格罗莉娅还是照样来授课,看来她一点不了解发生了什么,巴巴地乘早班快车从慕尼黑来巴黎,晚上再回去。一部分学生从座位上消失了,陈香墨就抓紧时间在课堂上打瞌睡,甚至放肆到趴在课桌上。除了布芬,他的瞌睡竞争对手又多了几个。格罗莉娅一如既往地钟情她的“线路图”,讲案例时,观点又结构性地和大部分学生对立,搞得认真的德·布封丹始终气呼呼的。

“你觉得这堂课怎样?”陈香墨课间开他玩笑。

“It's a mistake!(是个错误)”德·布封丹毫不迟疑地宣布。

第五节 亚洲之夜VS中国周

王林没去上财务基础课,在寝室里调面粉做鸡蛋饼吃。

他对MBA课程的感觉相当轻松,一方面很多基础课在自己的专业里早就上过了,无非就是翻成外语“炒”一遍;另一方面,王林认为MBA学习的意义主要是在国际性的氛围里摔打一下,课程得分无关紧要。

他不去上课,还有件重要的事情。他等着太太从上海打电话来。

王林从来不是盏省油的灯,任你什么事来,他心里自有一套雁过拔毛的招数。这些年,他给这家法国除尘器械公司在上海当代表,公司并不大方,不但工资待遇不算高,还让他当光杆司令,手下连个秘书也不让招。可王林不计较,相反乐呵呵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好处,自己说了算不说,还没人监督不是?

王林悄悄以丈母娘的身份开了家经销公司,专门代理除尘设备。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能蒙的他就经自己公司的手过。他打工像是在为自己打,全力以赴。法国总部看着市场连年扩大,对他挺满意的,工资待遇也提了好几级。

钱包鼓起来,原来他没想读MBA,业余一心买房子、置股票,享受小日子的丰足。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法国公司有位业务主管无意间对比了北京和上海的业务数据,对他起了疑心,让香港亚太地区的销售经理来上海,指明要见最大的代理商。

王林见事要败,想见好就收,于是一面拖个生意场上有点交情的熟人,冒名顶替和香港来人见了面,暂且混过去,一面考GMAT、TOEFL,赶着申请学校,在学历上添砖加瓦。

王林拿到巴黎一商的录取通知书,立刻就给学校写了奖学金申请报告,报告学校他是收入不高的中国职员,拿第一年工作的工资条附在报告里;又报告说家在安徽农村,父母务农,家境十分第三世界化,并附有经过公证的二老的农村户口证明。

学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的教授们,一看到中国农村字样,眼前立刻浮现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农村电影,想到巩俐那样的美女在电影里的凄惨生活,于是破例不计王林的年龄超标,批准他享用每月一千二百欧元的埃菲尔铁塔奖学金。

王林打了辞呈,就读法国最好的商校,不但以往种种一笔抹消,全身而退,而且公司还照惯例写公文向他祝贺。王林劝太太搬到娘家去住,把公寓以每月三千五百元人民币的价格租了出去。他交代太太留守上海一阵子,一方面把能做的代理生意做到底,一方面等他在法国探明方向,再来巴黎不迟。

今天,他等的就是太太有关代理公司的消息,因为法国公司新雇的代表通知要结束双方的合作关系。

王太太在电话里委屈地哭诉那位新代表的无礼及言语间对王林以往劣行的暗示。王林安慰她说:“由他说去,没证据的话没有用。你先把公司去注销了,省得夜长梦多。搞完后,就申请签证,我这里把需要的资料,托人带回上海。”

挂了电话,他嚼着香香的饼子,上网查阅廉价机票。

快傍晚的时候,陈香墨打内线电话来,问他财务会计的功课。这个陈,文人读管理,真是累得很。王林瞧他言辞有礼,又不强求人,乐意给他说说。

电话里讲不明白,王林说我上你寝室来吧。打开门,陈蓬头垢面的,胡子也长得老长。

“老陈同志,干什么搞成这样子?”

“唉,还不是功课,以前没碰过,一下子铺天盖地地来,快累死了。”陈垂头丧气。

“你还挺小资的你,”王林见陈的书桌上摆着几盆开得正旺的蟹爪兰,大冬天的,难得见这么耀眼的花色,“哪来的?”

“学校有个花圃,就在湖的那头,花挺多的,比镇上便宜多了。”陈告诉王。

讲完功课,陈香墨感激地说:“要我自己苦思冥想,花了时间不一定想明白,真是谢谢你了。我请你去喝杯咖啡吧?”

“不用了,记着就是了。我还有事呢。”王林告辞出来,去找廖顺顺。

廖顺顺住的是一室一厅的套房,在宿舍楼的顶楼尽头。

她打开门:“咦,王老板,怎么有空串门?”

“来看看廖老板,请教件事。”

“我今天碰到胡安,说正筹划一个‘亚洲之夜’活动。我们为什么没动静?参加吗?”王林问。

“这大家要合计合计,上次日本同学办了个‘日本之夜’,中国同学要办,非办大点不可!”廖顺顺说。

“要不,我们办个中国周?”王林说。

“大家都忙啊,”廖顺顺叹道,“功课太多了。”

“不怕,有回报就行,”王林说,“前些天,我去中国大使馆教育处登记,听说大使馆对留学生在校办的中国文化活动有赞助经费。”

“赞助不赞助的倒无所谓,有了钱,只怕没人出力。”廖顺顺望着王。

“那我去问问张洪平吧,他是学生会主席,也许能发动大家。”王林琢磨着说。

“问他?”廖顺顺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问他有什么用?”

“怎么讲?”王林嗅到点什么,感兴趣地追问。

“你知道他那学生会主席是怎么选上的?”廖顺顺话说一半。

王林老到地不说话,眼睛看着她,鼓励她往下说。

“告诉你可不要到处说,啊?”廖顺顺开讲了。

“秋季班一开学,中国同学想选个中国人来当学生会主席,为中国同学多谋点福利。原先大家推举的不是他,是唐文文。唐文文当过上海电视台英语主播,形象好,其他国家的学生都挺喜欢她,最理想了。可唐文文死活不干,没当权的素质。大家懊恼的时候,张洪平的老婆来了,说‘咱们家老张愿意为大家做点事’,你看他过去是新东方的老师,英语也不错,人也挺会说的,大家就挺了他了。我们几个,白帆、胡立宜,都到处为他助选。外国同学难弄着呢,好说歹说才勉强不反对。那个胡安,原来自己想选,好不容易让我们请了几次饭,给说服了,支持中国候选人。”

廖顺顺喝口水,说:“好啊,选上了,大家该高兴了吧?等着我们这些功臣的却是鸿门宴。他老婆张罗着请我们几个上他宿舍吃饭,我们兴冲冲去,没想到酒没喝上三杯,他老婆话就来了,‘我们家老张今后就靠大家支持了,听说外国同学编派咱中国人爱扎堆,搞小团体。你们哥姐几个可得注意了,别给人说了去。老张心里记着你们呢,可面上得向着五大洲四大洋不是?’你看,这手有多辣,大家好处一点没落着,当场就烹狗煮鹰了吧?”

王林听着乐了:“没写合同,你们就办事,哪能怪别人过河拆桥?”

同类推荐
  • 小人物日记

    小人物日记

    《小人物日记》是英国幽默文学中的名作。该书托名小职员查尔斯·普特尔的日记,实为虚构作品。主人公查尔斯·普特尔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生活中则是一位讲究派头,精打细算的绅士,为人处事虽不免刻板老套,却喜欢结交朋友,爱说俏皮话。不过也常常因为自作聪明,或者为了显示风度和幽默,而弄巧成拙,闹出不少笑话:装修新家时把浴缸染成了红色;参加市长家的晚宴弄得洋相出尽;与街坊朋友相处甚欢但也时而不堪其扰……随着老普的儿子卢品的归来,围绕着卢品的交友、婚恋、工作等等发生了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两代人不用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碰撞,为这个中产家庭增添了更多的烦恼和笑声……
  • 日本杀手

    日本杀手

    虽然刚进入初秋,但站在天津塘沽港口的码头上,渤海湾上的海风吹来仍叫人感到刺骨的寒冷,如不穿上长袍马褂,全身会止不住地打颤。从日本东京驶来的豪华客轮停靠在码头上,庞大的船舱里吐出众多的男女乘客,其中一个在日本人中算得上高大的男人,约有二十六七岁,黄白的面皮上薄薄的嘴唇紧闭着,两条短粗的扫帚眉下面,一双眼睛显得十分精神,脸上却像画布上的劣质人物肖像一样毫无表情。他给人的印象很冷酷,又有一些男子汉的特有魅力。
  • 青衣

    青衣

    本书是毕飞宇的小说作品集,包括青衣;哥俩好;家里乱了;楚水; 好的故事;飞翔像自由落体;雨天的棉花糖七篇。青衣和女人,戏剧与人生,孕育与流产,无法谢幕的舞台上演着一场没有结果的悲剧,在戏剧中找到角色,在生活中失去自我,在现实与幻想中,圆一个破碎的凄美之梦。《青衣》,一个具有预言和哲学意义的当代佳作。 著名青衣演员筱燕秋,把持《奔月》中的A角而丧失理智,二十年前把滚烫的开水泼在师辈演员李雪芬的脸上,二十年后《奔月》复出,她继续霸占舞台,不容于亲传弟子春来上戏。自私与孤傲,导致神形疲惫,走向崩溃。
  • 生命线

    生命线

    高考是孩子的生命线,更是父母的生命线,考不上万念俱灰,考上考不好也心存痛苦。小说《生命线》写一家人围绕孩子高考前后家庭内外发生的故事,作为父亲的秦二创,背负种种压力,为给低分的女儿找到一个好学校,求奶奶告爷爷,北京、河南,心惊胆颤,艰难求人,几乎命绝河南。女儿在父亲的艰难中涉险过关,但高考几乎成了父亲的鬼门关。秦二创和郭小瑶两口子最大的心愿,是让女儿小葩考上大学,这里边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两口子谁也没上过大学。
  • 四大名捕大对决(又名四大名捕走龙蛇)1:谈亭会

    四大名捕大对决(又名四大名捕走龙蛇)1:谈亭会

    江湖多年无事,“武林四大家”暗流涌动。“西镇”蓝元山约战“北城”周白宇:于谈亭一会,决战胜负,确立主从。周白宇以必胜信念,白衣赴会,却只是拉开变局序幕……美人计,谁为谁筹划?九宗名媛奸杀案,出自谁手?什么样的阴影推动作恶?两河武林第一世家习家庄庄主习笑风神智失常,伤妻屠子、狎妓逐弟,一时间人人侧目。
热门推荐
  • 武道宗师

    武道宗师

    在这里,武道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切切实实的传承,经过与科技的对抗后,彻底融入了社会,有了各种各样的武道比赛,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楼成得到武道一大流派断绝的传承后,向着最初的梦想,向着心里的荣耀,一步一步前进,都市之中仍有豪侠,当今时代依存英雄!
  • 流光一世错

    流光一世错

    本书写为一人穿书而来,改变命运的故事。从前,现在,人非物是,只剩一颗心从来未变。人魔两族争纷已久,表面的平静突然打破。沼泽是盛世的危床,摇摇欲坠地建立在白骨之上。而现在这个世界,又将如何应对……
  • 从火影开始不死不灭

    从火影开始不死不灭

    开局一件少昊骨,经历战国等多次战争,不管怎样作都不会死,没办法,血肉积攒的太多了。穿越一个又一个世界,拯救一个又一个悲剧,打破一个又一个阴谋,人要死了没关系,看我不死之酒把你奶回来。
  • 这个奴隶太疯狂

    这个奴隶太疯狂

    穿越之后变成了奴隶……慢着,奴隶?还是金发碧眼的大小姐的奴隶,到底怎么回事,嗯?八神图?!跟着穿越过来了?!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背影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背影

    朱自清散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简朴平实,平淡自然,简练委婉含蓄,描写细致生动,细腻传神,绮丽纤细,善用比喻,有时则过于精细。朱自清善于言情,情感真挚动人,清新隽永。他又善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绚丽多彩,情调与音韵和谐。本书收录了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代表作,还收录了其在欧洲、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杂文随笔。
  • 创业在北宋

    创业在北宋

    穿越到北宋的杨牧当然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英才太监寇连材

    英才太监寇连材

    那个“刀子匠”摸裆的手离开寇连材,然后郑重其事地问:“是自愿净身吗?”“是。”一颗泪珠却从孩子眼中滚了出来。须臾,屋里传出一声惨厉如鬼的尖叫。咸丰八年5月的一天清晨,北京朝阳门城根的一间破泥屋里,剃头匠寇秉合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去推醒在炕上仍在酣睡的一个孩子。“让他再睡一会儿吧,养足了精神……”孩子母亲话没说完,忽然哽咽了起来。自从全家决定了让孩子走净身去作太监的路之后,当娘的没有一天不哭的。从那天起,她每天晚上在夜深人静之后,烧上一炷香,求菩萨保佑。
  • 系统带我想入非非

    系统带我想入非非

    你好,欢迎来到意念空间,我是你的想入非非系统,我能带你走出阴霾,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什么的那都不是梦喲?”唉,我韩叶这辈子也就这样了,都幻听了,还想入非非系统?还迎娶白富美?“是的呢,接下来你将有一场神秘的穿越之旅,跟着本系统,保证你纵横异界无敌手,吃香的喝辣的,美女成群~”
  • 剑意长存

    剑意长存

    一名剑客,幼年惨遭横祸,家破人亡,幸得老管家所救并抚养,后又得高人指点武学,技成之后,单剑独走江湖,掀起一阵阵血雨腥风,快意恩仇。阴谋暗算背后又有多少人性闪耀,刀光剑影之间又伴随着多少侠骨柔情……
  • 哈罗!美利坚:一个中国家庭的美国生活琐记

    哈罗!美利坚:一个中国家庭的美国生活琐记

    本书分为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工作娱乐、社会生活、五十述怀共五个部分,是一部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秀,作者用十分生活化的语言介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旅居美国20多年的点点滴滴,在嬉笑怒骂中饱含人生哲理。本书反映的一些问题,比如华人子女在美国的教育和身份认同问题,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具有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