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3900000010

第10章 与悲鸿的再遇

十几年前,大约是一九二七年冬后罢,我正住在上海。那时候,党禁很严,我也受了嫌疑,除在上海的各新闻杂志上,写些牢骚文字外,一步也不敢向中国内地去走。

有一年冬天的午后,田汉忽而到我的寓居里来了,坐了一会,就同他一道出去,走上了法界霞飞路的一家老去的咖啡馆内。坐坐谈谈,天色已经向晚,田汉就约我上他家去吃晚饭。当时他住在法界一条新辟的大路旁边,租的是一所三楼三底的大厦。同时,他还在附近的一所艺术大学里当校长。

到了他的家里,一进门他就给我介绍了刚自法国回国来不久,这一天也仍在孜孜作画的徐悲鸿先生,原来徐先生是和他同住的。看了壁上的几张已经画好,及画架上的一张未画好的画后,我马上就晓得悲鸿先生是真正在巴黎用过苦功,具有实在根底的一位画家。

我对于西洋画,本来也是门外汉,国际的大作,绝没有观摩的机会,至于自家来买来藏呢,更加谈不上了。一知半解的一点对于洋画的知识,大半还是初学英文,读拉斯金的那几部巨著的时候剩下来的一些渣滓。只记得当时读到他《赞美》(T urner)的时候,也曾经滴下过同情的感泪。但当我那时候见到了悲鸿先生的几张画后,我就感到了他的笔触的沉着,色调的谐和,与夫轮廓的匀称,是我们的同时代的许多画家所不及的。这时候,上海原也有许多以西洋画而成名的画家在那里。

其后,人事匆匆,我也因避嫌疑而东逃西躲,一直到了这一次抗战事起,而到了武汉,在武汉的政治部里,又与十余年前的许多老友遇见了,有许多是剧人,有许多是画家。从叶浅予,倪贻德的几位先生的口里,我才听到悲鸿先生的也将由广西而来武汉的消息。

但是到武汉不久,就有了专往各区战线视察之命,我在武汉住下的日子,名义上虽则有九个月,但实际算起来,恐怕只有三四十天的样子;所以在去年,本是可以与悲鸿先生见一次面的,但结果,却终失之交臂,直到今年到了海外,才有了这重叙十年多久别的机会。

悲鸿先生,在这十多年中间的行动与成绩,已在略历里简单叙述过了;我只想说一说他这一回的来星洲,是系去印度应诗人泰戈尔之招的路过。老诗人泰戈尔的如何同情于我们中国的这一次抗战,就在他答日本一军阀走狗诗人的野口米次郎的信里,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招悲鸿先生的去印度开展览会,亦是他的这一点同情于弱小民族的义愤心的证明。

悲鸿先生,在广西住得久了,见了那些被敌机滥施轰炸后的无辜的寡妇与孤儿,以及在疆场上杀敌成仁的志士的遗族们,实在抱有着绝大的酸楚与同情。他的欲以艺术报国的苦心,一半也就在这里;他的展览会所得的义捐金全部,或者将很有效用地,用上这些地方去。

十年不见,悲鸿先生的丰采,还觉得没有什么改变,只是颜面上多了几条线纹;但精神焕发,勇往直前的热情气概,还依旧和往年一样。

他的名字,已经与世界各国的大画师共垂宇宙,他的成绩也最具体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所以,不必要的奖誉和夸张,我在这里想一概地略去;只提一提,他的国画,是如何地生动与逼真,画后的思想,又如何地深沉而有力,我想也就够了。

他的中西画的作品,将于本月内在中华总商会举行展览,像《田横五百士图》,像《此去》,像《我后》等,都是气魄雄伟,没有人看了不会赞赏的逸品。我们于在这里介绍之余,更希望有巨眼的识者,于参观展览会后,再赐以鸿文,指出悲鸿先生的画品的伟大。

同类推荐
  • 谈“阿Q正传”

    谈“阿Q正传”

    《谈“阿Q正传”》是作者废名对鲁迅著作《阿Q正传》的分析和研究,从鲁迅的思想开始,到阿Q这个社会人、这个典型小说,一一进行分析,恩格斯说:“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正确地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阿Q的性格是典型的,其所以然就因为阿Q是处在一个典型的环境之中。作者从中抽丝剥茧《阿Q正传》所反映的时代特性,以及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并且重要的问题在于典型环境。典型环境的选择取决于作家的世界观,从而从中得出鲁迅的世界观和创作技巧。
  • 坟(鲁迅作品精选)

    坟(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文集)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文集)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〇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国屏风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产物,五十八篇或长或短、原本可以写成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毛姆为英国同胞展现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东方情调的“中国屏风”。他以一颗久经世故又不失赤子纯真的悲悯之心感受着、传达着他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满怀同情地试图贴近中国风土人情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以批判的态度反映了在中国的英国人的生活真相。因为他始终认为:“写作中,更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而是丰富的个性。”
  • 鲁迅作品集(7)(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7)(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描述的是这里是一九三○年与三一年两年间的杂文的结集。
  • 打开另一扇窗户

    打开另一扇窗户

    此书中相当一部分篇什作于立勤生病前后。生动地记录下她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的心态和她向疾病和死亡抗争的经历。生与死本是人生难免碰到的课题,然而,当一个正处于人生灿烂季节的二十九岁的女人面对死神狰狞面目时,她的心灵该承受着何等的重压和磨难呢?
热门推荐
  • 北京市青少年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北京市青少年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我国家庭德育状况及改进研究报告、事件视野下家庭德育的基本走向、加强横向衔接,提升家庭德育功能、家庭德育环境及其建设、公德教育与家庭责任、家庭劳动教育及改进策略、亲子阅读与儿童德育成长、网络:现代家庭德育的新挑战、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孩子的道德养成、家庭德育认知误区及解决策略。《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3-2014)·回到家庭谈德育:我国家庭德育状况及改进研究报告》的特点是秉持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原则,突出问题性、现实性和针对性,力求以最新的视角回答家庭德育的挑战。对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有启迪价值。
  • 黑化影后,惹不起

    黑化影后,惹不起

    《超甜异能爽文》一场渡劫,她成了沐家大小姐,一个整天被后妈继妹欺负的“怂包”,处处想害她。众人都知道沐家大小姐敲可怜,而事实却是…坑了她的后妈继妹离奇失踪…故意抹黑她的娱乐记者鼻青脸肿…但凡对她动了心思的贱男渣女噩运缠身…殷少表示不信:“我家媳妇敲级温柔又单纯…”保镖:“殷少,您家媳妇以一亿的价格将您给拍卖掉了!”殷辰御捏了捏眉心闭眼默念:“我养的我养的,我养的…”
  • 诗史阁诗话

    诗史阁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壳

    道壳

    腐朽残破世界规则,由谁人来书写。是血玷污了神圣,还是神圣玷污了血?只有杀戮才能让世界有片刻安宁!还是杀戮下的规则是真理?
  • 冰书

    冰书

    你们已经毁去了我的所有。我也已经死过不止一次了。接下去就让我们好好玩玩吧,直到我们彼此都厌了,在余下的时间里。一代皇朝陨落,一位太子存活,十年归来,守护最后的珍惜之物,回到原属于的位子。
  • 红楼梦之通灵宝玉

    红楼梦之通灵宝玉

    秦可卿上吊了,金钏儿投井了,晴雯被赶出家门病死了……,还有那黛玉……,那些个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魂归九天的可人儿,命运怎么会如此悲惨?如果可以的话,易梦珏想把这些可人儿都救出苦海!
  • 修仙重生都市

    修仙重生都市

    罗方重生都市,纵横都市,所向披靡把所有敌人踩在脚下,美女总裁等都围在他身边
  • 伍郎的台湾: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巡礼

    伍郎的台湾: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巡礼

    独自经营一家小杂货店,为了满足客人的需要,每天穿梭于城市间。他是伍郎,你可以叫他——孤独的美食家。售出客人需要的货物时,伍郎也旁观了一段段人间冷暖。就像间隙寻觅的美食,人生五味杂陈,故事千回百转,有跨越重洋带着焦糊味的爸爸炒饭,也有一辈子无法共享的珍珠奶茶,有祖孙三代打破坚冰的家庭味,也有等了一辈子的孤独情。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都浓缩在形形色色的美食,磨碎于齿间,重重地磨过身体,安放在胃中,变成人生的种种养分,滋润着每个人孤独的生命。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伍郎,演绎自己的故事,做他人的过客,这本书讲的,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你——伍郎,以及散落在各个角落里形形色色的你。
  • 花已非花(中国好小说)

    花已非花(中国好小说)

    本书以一位女性奕芳为主角,将一群小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作者回到了写实传统,扎根于现实土壤,关注重大社会问题,希图直面时代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