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2600000426

第426章 凡象寺

汴京城内的寺庙繁多,其中以凡象寺最是宏伟,也是李景裕等人此行的目标。

“驾!驾!驾!”

今天正好是拜佛祈福的好日子,官道上到处都是出游的香客,有身穿绫罗绸缎的权贵,也有衣衫破旧的百姓,带着自家的孩子前来祈福……

在这乱世之中,百姓流离失所,豪门贵族的地位也是朝不保夕,人们都生活在极大的恐慌中,而佛教的四大皆空,善恶有报,受难修行,转世投胎的教义学说也是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不过和尚们虽然号称四大皆空,其实也是血肉之躯,也是需要吃穿用度的,而他们的收入主要有两项:一是香火钱,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得到心灵上的安慰,都会布施大量钱财。

二是租税,每座寺庙都有自己的庙产,庙产包括了城中的那些商铺、当铺、酒楼、土地……,而那些土地,也不是和尚们自己耕种的,而是出租给普通农户,而后定期收取一定的租税。

朝廷对佛门又有特殊的照顾,只要是庙产,那就可以不上交任何赋税,只要是僧尼就不需要服任何的徭役。

于是和尚们收的租税也远远低于朝廷的赋税,正因如此,农户们也更愿意租种寺庙的土地。更有甚者,会把自己的耕地,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出售给某一座寺庙,再租回来耕种,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逃避国家的赋税了!

久而久之,各座寺庙就都成了大地主,少者数百顷、多者上千顷,依附的百姓更是难以计数,仅仅是柴荣所知道的,汴京城内就有超过十万百姓在为寺庙耕种!

…………

凡象寺的规模颇大,一进大门,就是弥勒迎客,一尊巨大的黄铜佛像半卧在那里,大肚袒胸,笑口常开,看着就觉得喜庆。

佛像旁边还挂着一口金黄色的安乐钟,也不知道是用什么铸就的,重达数百斤。据站在一旁的小和尚说,敲上一下就可以保佑家宅平安。因此这里香客云集,甚至都排起了长队。

当然了,寺庙的钟哪有白敲的,大钟旁边就有一个布施箱,要先向佛祖表示完诚意,敲钟才有可能灵验。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凡象寺的内部装修确实不错,干净整洁,香烟缭绕,庄严肃穆的佛堂中,供奉有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十八罗汉等神佛的铜像,惟妙惟肖,不少香客正在这里烧香拜佛、虔诚祷告,用于求签的竹筒更是被人摇晃个不停,旁边不远处就有专门解签的大师为众生指点迷津!

每一座佛像的前面,都有布施的铜鼎,大都堆满了铜钱、银锭、金块……还有各种首饰、珠宝、玉石!

“阿弥陀佛!施主宅心仁厚,佛祖一定会赐福下来,今生添福添寿、子孙满堂,来世大富大贵、寿禄双全!”

等到香客布施完毕,就会有和尚上前,领着香客们四处游玩,解说无边佛法的奥妙,自然也少不了砸乌龟、许愿池之类的东西。

反正在和尚们的眼里,钱财就是烦恼,把烦恼都留在寺庙里,香客们自然也就解脱了!

在众人的眼中,凡象寺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和尚们又热情好客,确实是一处休闲游玩、参禅拜佛的好地方,但在李景裕这等俗人的眼中却只看到一个“钱”字!

李景裕一路走过来,见到的佛像就不下百座,大都是用黄铜铸造的,甚至有的还贴了一层厚厚的金箔!

再加上大铜钟、铜鼎、铜锣、香炉、烛台……整个凡象寺里,光是能看到的铜器,起码也有数万斤,而砸龟的那个水池内更是铜钱无数,估计用不了几天,庙里的和尚们就要再打捞一回了。

李景裕一行人走走停停,很快就来到了寺庙的后门……

同类推荐
  •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韩、赵、魏、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
  • 帝国风云之君临

    帝国风云之君临

    跨越星际的回家路变成了穿越,转世重生再回南宋,原本只打算安静地做个小衙内捎带为家人谋点福利,可谁曾想靠着完整的记忆也只能勉强在科举场上混个排名二百五,却不仅要免费给别人当盾牌,还招惹了一大群可怕的敌人,其中甚至包括了位高权重的同类。没办法过安生日子,也就只能……当穿越者不再孤独,这个世界会很混乱!当见识得到拓展,这个世界会很忙碌!当治下民众皆如龙,这个世界无法阻止君临天下!
  • 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侠骨仗剑济人困,长策御宇振汉魂。天赋奇脉,绝世谋略。王侯将相,任尔挑选。浙江一位大学生,意外魂穿至明末,附体辽东守将熊廷弼的儿子身上。他凭借一本复印机,网罗当世奇才,结交一帮铁杆兄弟,邂逅几位奇女子,三观正,气血足,偶有不正之风。演绎一回重振大明雄风的文韬武略!
  • 九江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九江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九江山水奇秀,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向有江南形胜、文化名郡之誉。《九江史话》简明地记述了九江的地域地理、历史沿革以及当代新貌,介绍了九江今古传颂的风流人物、叹为观止的风光名胜,以及瑰丽多彩的文化艺术。本书作为九江历史文化的普及读物,有助于读者简明了解其历史脉络和文化精髓,同时也为有关学术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 偷汉神贼

    偷汉神贼

    我们仰望星空,自称华夏子民,却忘记了我们脚下的土地,曾唤作神州。这是一本非常正经的神话版三国,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我们遗忘掉的熟悉。(已有二百多万字《孺子春秋》完本,新书请大家放心入坑收藏观看)
热门推荐
  • 我和闺蜜是仇敌

    我和闺蜜是仇敌

    明明很好很好的闺蜜,为什么一夜之间会成为仇人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诸天漂泊

    诸天漂泊

    写小说的时候大概想写这些世界西游,完美,遮天,一世,魔童,仙剑,真三,风云,覆雨翻云,天下第一,三少爷,李寻欢,陆小凤,射雕三部曲,笑傲,剑雨,流星
  • 放倒高冷帝君

    放倒高冷帝君

    她是惊世火凰,世人需仰望的存在,最骄傲的种族。却因他而被驱逐。他是高贵的火凤,本以为她与他是天生绝配,可独拥她一世。却不料半路杀出个,实力高强的仙尊。当最强仙尊遇上邪魅火凰,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凤凰血泪,开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之恋。“待我轮回千世,必来与你执手相伴”;“待到花开荼蘼,我许你万里红妆”;“凤儿,让我用这一世,许你一生无忧”。最强男配,强势来袭。或妖孽、或美艳、或冷傲......总有你喜欢的那一类。爱小说的美人们,待我领你,赏尽芳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仙恋爱不好谈

    神仙恋爱不好谈

    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便是无笙,面对莫问他却说:我征战无数,最难的,却是拥你入怀。高贵,骄傲,任性,这才是莫问,但对于无笙,她只记:世事无常,尘世多苦,与你共度,魂飞魄散我亦无憾。初识时,无笙偷偷跟在莫问的身后,她问:为什么跟着我?他默默不语。多年后,无笙再次跟在她的身后,莫问再问:为什么跟着我?无笙道:你是我妻子,不守着你,守着谁呢?莫问:万一我这只鬼吃了你可怎么办?无笙:夫人温柔貌美,哪里像鬼了?更何况……莫问:何况什么?无笙:何况夫人爱我至深,怎会舍得?
  • 王爷别闹了

    王爷别闹了

    他,是权掌一方的王爷,她,只是小小民女,被迫烙上他的专属奴印,被他狠狠地折断羽翼,只为要让她臣服于他,一次次的斗勇斗智,互相算计,伤心伤肺,她只当是他一场玩闹,只要心不沉沦,谁都不能奈她如何。然而,她未赌先输,一如反顾爱上他,她该随心所愿,还是远离他远离伤害?他的爱,究竟是阴谋一场,还是内藏真心?为什么在她眼前光明正大迎娶新妃,拿她当何物?他大婚那日,她把心埋藏,她的远离,却让他看清自己的心……
  • 嗜血魔帝

    嗜血魔帝

    有人骂我是强盗,我告诉他:“我是一个成功的强盗,我抢的了一个天下!”有人骂我是无赖,我回答他:“我是一个伟大的无赖,这世上最正直的人也要匍匐在我的脚下!”有人骂我是屠夫,我说:“从我生下来,就注定我这一生要踩着血腥走过!”哥就是这么嚣张,你们又能耐我几何!
  • 弑神

    弑神

    神,不一定是正义的化身;仙,不一定是美好的代言。二次仙神界之战,乱了所有界面的秩序,唯一没有被争斗扰乱的只有被九天神禁包裹的天元大陆,而这里,将会诞生一个人,一个有着弑神之力的凡人。
  •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的运用,经济学是每个希望生活更幸福的人的学问。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本书的文章大多以短论为主,针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引起作者注意的事件,探讨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文章既有经济学之内的经典解释,又有经济学之外的通俗剖析,文词符合作者一贯的风格,流畅简洁,大处着眼,小处入微,让读者在坐而论道中轻松地领会经济学的高深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