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为何对对方有所忌惮,就是因着为了名正言顺的等到皇位,可若是有一方不顾这些了,那结果……他们到底如今还是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若是反抗,人家更是理所当然了。他们此时也想到了若是杀了太子,会不会康帝就会疯了?
“国师何在?不是说祭天就能够替北方求得雨吗?怎么成了替南方求雨了,国师任职这么久,从来不出手一出手就是这个结果不成?”
事情虽然很糟糕,但是还不到最坏的地步,想到康宇夏送来的消息,康帝心里还算是安心的。早就知道难以避免洪涝干旱,此时自然比较能够接受,之前他们为难太子,如今自然是他反击了。国师要求的祭天,害的太子差点遇险,那就先从国师下手吧!
“怎么,你们该不会要说是因着太子不是天命所归吧?若这般说的话,那朕这个选出太子的天子莫不成是谋朝篡位来的不成?”
这话就严重了,谁不知道康帝当初虽然艰难,可到底是没有被先帝废弃的,元后所出嫡长子,正儿八经的。不管是谁这个时候说天子不是天命所归,那就是简直就是质疑整个康朝了。先帝之上开国皇帝,可是在过世之前选的先帝,这么一来这四代人统统都是正统太子呢。
“微臣不敢!”
“微臣不敢!”
……此起彼伏的求饶声,康帝冷笑几声,再次提起了关于国师的问题。郭槐自然不能轻易抛弃盟友,真的那么做了以后谁还会信任他们啊。
“皇上,国师只是说可能,并未肯定此时一定能够解决……”
郭槐艰难的开口,得到的是康帝的一声冷哼。
“一句可能,就要太子出巡耗费诸多人力物力不说,还让太子涉险。谁不知道也不知那里来的狼子,一直预谋杀害太子。这几年太子遇到的危险不知凡几,若不是天佑我太子,恐怕早就让贼人得手了。当初你们可是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的,怎么?如今就改了口了?这是愚弄朕,还是觉得太子可以随意指使?”
这个国师,他一定是要弄掉的,当初可是冒着太子的生命危险,如今如何能把握机会。
“臣等不敢,国师到底是护国寺主持,德高望重,皇上不能随意动他啊!若是国师出事,百姓不知会做出何事来。皇上三思啊,当初也只是为了天下众生这才姑且一试,如何能责怪了国师去啊!”
郭槐抿了抿唇,只能冒着被康帝责罚的危险,来劝说康帝。起码要让宁王知道,自己是有尽心出力的,并不是坐避上观。
“哦,国师居然如此重要,一句话就可以将国之储君至于危险之中啦?!说什么德高望重,何来的德高,前任国师确实是个德高望重之人。这一任国师,自上任起,有何建树?多年避世不出,边疆百姓经历几次烽火,前任国师还每年都为那些丢失了性命的将士百姓诵经,这一任国师呢?”
康帝是真心钦佩前一任国师,但对这一任国师也同样是厌烦不已的。一个出家人不做出家人该做的事情,反而来干涉朝廷的事情,还三番五次差点害的他丢了太子之位,康帝心里如何能够痛快。
“至于说什么为了天下众生一试,这倒是应该感激国师呢。太子是真正的国之储君,也是真正的天佑之人。国师提出的祭天无用,倒是太子因生病滞留东山府,倒是得了个意外之喜。”
这个时候趁机提出红薯的事情,就是为了提高太子的声望。这一任太子并非皇后所出,甚至都不是皇帝的孩子,只是皇帝同胞兄弟的长子,怎么都让人诟病。也因此郭家和宁王才三番四次的以非天命所归之人,来说事儿。
康帝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将他们那些人的说法否决掉。如果不是天命所归,怎么就生病了,怎么就意外遇到了一个上报红薯事情的老农。而老农为何是同太子说这件事情,而不是同东山府府台说这件事情,自然是府台玩忽职守,懈怠了呗。正好这个东山府的府台是郭家一派的人,到时候方便安插他们的人。
“皇上,天下怎么可能有这等东西,恐怕是那老农为了邀功,故意胡编乱造的吧?!”
郭槐如何能让康帝的心思顺遂,立马就提出了质疑。当然他内心里也不觉得真的有这样的东西,这才是关键。
“太子行事谨慎,已经调查清楚,并且确认过数量了。也就是今年年成不好,要不然这红薯产量更加高,可解民生之忧。”
康帝淡淡的看了一眼郭槐,之后就让兵部尚书派人去处理这件事情。借口自然是如今动乱,百姓为了一口吃的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为了保住粮种,此时自然是要小心才是。郭槐见康帝那么笃定,反应过来若是此时是假的,对康帝的威望打击不小,更何况到时候康帝去那里弄出那么多粮食来啊!
看来事情是真的,那么这种和粮食挂钩的事情,郭槐自然不能放过。即使康帝已经让兵部去办理这件事情了,他还是提出粮食等事情是户部的,如何能让兵部干涉呢。最多就是让兵部进行护卫职责,兵部的人都是大老粗,哪里会这些精细的粮食计算。
“兵部总是有人才的,不然战事起的时候,那些个粮草等物如何谋算?!”
康帝那里不知道郭槐的心思,立马就否决了,还替兵部正名了。事情很快就安排了下去,郭槐倒是一只没有放弃安插人手,等到了即将队伍出发的时候,康帝这才松口了。但也只放了两个人去帮忙,帮忙的人,自然是干活有份儿,发号施令不关他们的事情。
“我们得不到的就毁掉好了,同那个两个人说好,会照顾好他们的家人,让他们到时候下手!”
康帝知道有些人的心是很恶毒的,本就只有权力欲望,从来没有百姓天下。百姓天下只是他们的工具罢了,所以他们可以不管百姓的生死,直接要毁掉红薯苗。
“简直丧心病狂!”
郭槐太天真了,康帝能让郭槐安排人去,自然是做好了准备。就两个文弱书生,如何同兵营里出来的人相比。兵营出来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家里穷苦人家出身,自然是知道这其中的艰苦,也知道粮食的可贵。当听说这个红薯的多产和好种的程度的时候,他们立马就想到在西北地区种植了。也因此对付这些个破坏粮食种苗的人他们可不会留手。
这两人的家人早就被控制住了,为了家人他们也只能忍耐,即使是死。可这些兵营出来的人,手段实在是太可怕了。而康帝,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早就监视起了这两人和他们的家人。之后也及时救下了这两人的家人,反控制住了这两人。可惜这两人没有留下关键的证据,但康帝不急。等那一日他要扳倒郭家和宁王的时候,这也是罪证之一。
积少成多,蜉蝣撼动大树的事情,可不是说说而已。康帝静静的等待后续,而双星村等几个村子因着红薯的事情出名了,也在这些兵丁离开之后,引来了一些麻烦。
“殷里正,我们村子外头的那些个流民越来越多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未星村的里正林里正,此时一脸的焦急,屋子里有三个人,分别是双星村、三星村和未星村的里正。
“还能如何是好,之前约好的巡逻不能断,我们中间的地,绝对不能让流民进驻。他们若是在地里偷偷挖吃的,我们可是完全不知道呢!”
如今北方旱灾,南方洪涝刚刚过去,能养活的东西也就只有红薯。他们提供了红薯作为种子,家家户户都靠着红薯发了一笔小财,同时也让朝廷将那些红薯种子运走了。如今即将入冬,也不知道那里来的流民居然慢慢涌向了他们几个村子。
开始来几个人的时候,他们想到了当年他们的苦楚,都不介意给几口饭吃。可之后越来越多的流民,三个村子总共的人数也不过才千来人,这些流民到如今可能有五六百人了。能到这里的,都是些壮劳力,他们三个村子的壮劳力也不过是这个人数。
他们自然要担心自己家里人的安全问题,如今天旱还没有下过雨,他们的日子可是也不好过了。留着银钱粮食傍身,期望明年的状况会好一些,这是所有人的想法,自然不可能一直支援别人。可这些人,北方也就水土还算可以的地方,才分到了红薯种子。
南方洪涝严重,更是分到的不多,但大家都知道有红薯这东西了。人都有侥幸心理,说不定红薯这东西,这是三个村子早就种植了,不知道攒下了多少粮食。于是渐渐的,一些还没有着落的流民,慢慢涌向了几个村子。这事儿简长峰也是知道的,自然是不能轻易让这些人进来。这些人在遭受到了简长峰的阻拦之后,居然不辞辛劳的翻山过来了。
这可是让三个村子都慌了,要收留这些流民也得足够的地啊。而且流民的凶残,他们可都是见识过的。就曾经有一次旱灾,一个村子的人收留了一群流民,谁知道这些流民差点毁了整个庄子。饿疯了的人,可不会管恩人不恩人的,能活下去才是他们唯一的希冀,所谓的道德在拿给时候也早就名存实亡了。
他们可都怕的紧,也早早通知了简长峰这个县令。简长峰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将县衙那少的可怜的十来个衙役派过来。然后就是时不时的来给这些流民做疏通工作,这三个村子,又不是地广人稀的地方,没有土地种植,他们留在这里也是个死啊。可人家却觉得,不留在这里,他们出去也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