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900000027

第27章 精品人物(1)

〔不同寻常的另类思维〕

张永和是一个建筑师。他在北京的工作室叫“非常建筑”。

非常就是不正常。不以商业盈利为目标的建筑事务所,中国独此一家。

张永和招募新人时,有一条,就是不能太正常了。老张自称是中国建筑界的异类,奇谈怪论常令同行皱眉,继而群起攻之,大有将其逐出业界之势。

张永和前年归化为美国籍,有人将他的不正常归之为他在美国十几年的“游牧”生活。可是老张说他在美国建筑界也是旁类,只不过那里流派纷呈,他也就相对正常,他的设计在美频频获奖可为佐证。

张永和有一位在中国建筑界声名卓著的父亲——张开济。张老先生是建国初期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师,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

那次采访是在张老先生的家中进行的,记者当然不会放过父子两代均为著名建筑师这一细节。“东方之孙子”张永和对着镜头说:“我和我父亲除了面貌相像外,建筑理念都不相同。”

张老气得不行,说老张在全国人民面前跟他过不去。对于专业上的分歧,张永和向来是寸步不让,太太鲁力佳一直埋怨他人事不知。

前年圣诞节,记者从上海到北京,顶着北京特有的寒冷找到了张永和在中央民族大学的“非常建筑事务所”。那是连接两栋楼的一个封闭式通道,稍微弄了一下就当作了办公室。没有暖气,一张大桌子铺满图纸,几台电脑,张氏夫妇,还有几个精神十足的年轻人。

老张穿着件中式棉袄,戴着顶雷锋帽(他称为“顶戴花翎”),手里捧着本《艾青诗集》。浙江金华要建一个艾青纪念馆,张永和想根据艾青不同时期诗作的风格来划分空间。他的设计最后因未获艾青夫人的同意而胎死腹中,因为老张的想法太非常了。

“非常建筑”的年轻人边听Walkman边在电脑上画图,还偶尔指导一下他们的张老师、鲁老师该买哪种品牌的音响。张永和说他们现在要招人很困难,既不能没经验,又不能太有经验了,容易陷入一种模式。现在“非常建筑”还付不起高薪,可是老张的要求又很高——“最后,我发现我们要的是圣人。”老张嘿嘿地笑了。

老张不想把工作室变成公司,他是坚持要干有意思的活儿。对于送上门来的商业利益,他不见得想回避,但他确实不想主动去追求。美国人到了圣诞节会把一年来做的事写下来,打印无数份向亲友散发,类似于贺年卡。那天记者在张永和那儿也看到一张,1996年的每个月都排得满满的,唯有二月写着“欢度春节”。1996年他们一共接了10个活儿,老张说“生存没问题了。”

民族大学离张永和、鲁力佳的家仅隔一条马路,他们的交通工具是两辆自行车。记者坐上老张的“二等”(自行车后座),一路上听他们夫妻俩说笑话。鲁力佳说有个朋友的事务所和他们同期开张,专攻商住楼,现在已经开上奔驰了,谈起话来腔调都变了。

说上几句话,你就能知道老张看过许多书。在他的设计里,常常可以看到那些书和电影的蛛丝马迹,它们就像分子、原子一样漫游在他的血液里。他有一个获奖作品,传达的是“窥视”的概念,灵感来自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

爱尔兰作家弗兰·欧布莱恩1964年的小说《多尔基档案》中有个科学神话:根据现代科学理论,甲乙两种物质猛烈地碰撞,甲的部分分子便会进入乙,反之亦然。所以在道路坎坷的多尔基,常年骑车,人分子也会逐渐进入自行车,自行车分子同时逐渐进入人体,最后便出现了半人半车的东西。

张永和设计北京席殊书屋时,就造出了一个半书半车的东西——书车。书屋利用一幢1956年建造的办公楼的现有空间,这幢古典风格的建筑有着严格的中心轴对称,在西侧与它相对应的位置上则是个通道,停了不少自行车。按照古典规律,书屋的空间原先也应是个通道。张永和在思索中看到了书架与自行车的重叠,一个半书架半自行车的装置出现了,它可以压上二、三千册的图书,车轮又可转动,老张似乎完成了一个历史使命,成全了那个怀才不遇的通道。

可是和业主沟通时,张永和只能换另一套简单的说明,他的解释是“学富五车”。建筑师和业主之间永远存在着一种又爱又恨的关系。

张永和最近回母校东南大学讲课,学生们马上就敏感地觉得这位张教授跟他们老师讲得不一样。比如他从来不讲造型,传统建筑界认为建筑是造型,张永和则认为建筑是空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请他讲了一次课,也就不再请他了。学术问题从来就不只是学术问题。

相对于建筑界,北京文化界却对张永和青睐有加。《读书》杂志约他写《文学与建筑》,还要他组织跨学科的建筑研讨会。一会儿听说他和某个搞雕塑的打得火热,一会儿听说某个画现代画的要跟他交换作品,写小说的余华也给他拉活,还是一挺大的活儿。

陈逸飞在北京的画展,张永和拉着鲁力佳也去了,没看完就吵着要回家画图,他说画里的那些女人全像穿着戏装的女文工团员。

张永和和鲁力佳在北京白石桥的家是他们的得意之作。极普通的一居室,整个装修工程可概括为“拆了两堵墙,砌了半堵墙。”他们找来原始图纸,把非承重墙拆了,主卧室面积扩大,客厅变成了工作室,厨房则完全消失了。原来是阳台的地方砌了一个半人高的炕,上面放着一个北京潘家园古董市场淘来的明式茶几。

新居落成后,有位亲戚来参观,上上下下看了一遍颇为疑惑:“你们那十几万花哪儿去了?”

屋里几乎没有任何家具和电器,分隔卧室和工作室的那堵墙一面是木制书架,一面是壁橱。居中开了个门洞,门上有转轴,门可以折叠,让人想起黑泽明的《蜘蛛巢域》(《麦克白斯》的日本版)的城门。

卧室的地上铺了一层木头,离水泥地面有一寸的距离,走上去有弹性。在一个角落放着一张床垫。

工作室里悬着一盏IKEA灯,是从香港带来的。还有四把椅子,是张永和喜爱的一位设计师的经典作品。裸露在工作室里的几根管道常被误认为是什么抽象设计,其实原本就是砌在墙里的水管和煤气管。房管所因此断了他们煤气,说要么把墙砌回去要么没煤气。张永和、鲁力佳正好得了不开伙的理由,在两边父母那儿轮流蹭饭。有个老外看了他们的家,用不大标准的中文说:“你们只有精神没有物质。”可是年轻人和文化圈的人都很喜欢,常有慕名造访者。张永和也考虑做些改善,最近新添了电视和VCD。

张永和有个重大爱好——看电影,几近恶性的程度。他在美国伯克利任教的时候,电影院也能算是他住过的地方之一,电影票是租金。一下班就进电影院(看什么电影已在班上研究好了),深更半夜出来回家睡觉,几乎每天都是这样。

回到北京,尽管忙得人仰马翻,但星期五晚上固定的娱乐节目是看几盘VCD,老张告诉别人北京有线电视台有一档很棒的电影评论节目,内容非常新,评论也极有水准。

记者一直认为如果张永和想改行,应该去当电影导演。他的文字很具画面感,像分镜头剧本。

他写伯克利的冬季落日是这样的:“电梯厅向西,冬季可以看到夕阳正好从金门桥中间落下去。有一天,落日的光辉染得整个工作室红得像《七武士》(黑泽明的电影)的海报,大家都跑到电梯厅里去看,好像希望能发现比落日更不寻常的东西。”写文学性的东西,老张用笔名张永,和”,很酸,但是他喜欢。

对于专业上的不正常,张永和的长相实在太正常了。据他说发胖以前也挺苗条,可惜8岁就发胖了。有人说他像清华老教授,鲁力佳说他像街上卖西瓜的。换上老张在夏天的装扮——无领汗衫加没膝大衩,还真有那么点意思。鲁力佳则有一副模特儿身材,天生的衣服架子,有人就此认为她是“下嫁”了。

张永和、鲁力佳都爱看时尚类的杂志,对世界知名的时装设计师了如指掌。老张最喜欢山本耀司(YojiYamamoto)和川久保玲(RaiKawakuto)的作品,“可惜太贵了。”他一得到称心的新衣服,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来穿上人看。有时,老张还会翻起衣领让给行家鉴定一下商标。他对所有非常的设计都有浓厚的兴趣,最近他买了一辆北京艺术家王鲁炎改装的往前蹬往后走的自行车。

人们常常被告知要在一种模式下生活,比如:要赚钱,要相爱,要结婚生子……在美国的中国人的正常模式是——稳定的工作,买车,买房子,生孩子,勤俭节约为下一代积攒私立大学的学费,过有名无实的中产阶级生活。

张永和则完全是个异端,他和鲁力佳不要孩子,也没买房子,满世界乱跑,还辞去了令人羡慕的美国名牌大学的教职,跑回中国来。在“非常”这点上,鲁力佳和老张非常匹配。1988年,老张回国参加学术会议邂逅鲁力佳,随即俩人便双双失踪。他们俩一起在加拿大影院看过无数场电影,又在欧洲共游红灯区。张永和在休斯顿的莱斯大学任助教时,鲁力佳是建筑系的硕士生。鲁力佳说标准的普通话,经常充当老张的发言人。如果“非常建筑”要往商业化发展,经理的理想人选是老张太太,而不是老张。

张永和是个很有趣的混合体,并非“融合中美文化”可以形容,不同历史时期都在他身上留下烙印。他还使用着“爱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之类的词汇;他隐藏得很深的“鬼子”样,一跳起迪斯科便暴露无疑——那是纯美国式的;他说那种胡同里的北京话,整个一老舍笔下的人物。

老张二十四、五岁时去美国,据说头五年没怎么讲中文。老张说:“那时特别想当美国人。”据小道消息他还有过外籍女友。

某次他和美国同学一起上街,在十字路口竖立的一面凸面镜里猛然发现了夹在一群黄头发蓝眼睛里的自己——“我操,还是一中国人。”

后来,老张越来越觉得中国的东西有意思,再后来就呆不住了,他说:“我想生活在一个文化的中心,而不是文化的边缘。”至于美国护照,纯粹是为了方便。

在遇到鲁力佳之前,张永和曾去相亲不下20次。除了好奇心之外,还有一种侥幸的心理,就是乘人不注意时从相亲主角的位置溜到配角甚至是旁观者的位置。张永和乐于当看客,他打电话对朋友说在北京三里屯的露天咖啡座看时髦人。但是他也想被看,特别是被美妞看。每次听他说“美妞”之类的话总是不信,跟他对不上号,可他肯定地说:“我虽然结了婚,可是我没死啊。”

当够了看客,现在是被看的时候了。张永和占据了有利地形,他已经站在了中心。

〔浪漫传奇〕

同类推荐
  • 哈佛所坚持的世界观(哈佛家训)

    哈佛所坚持的世界观(哈佛家训)

    欲说哈佛家训,不能不先介绍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青藤盟校成员,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有上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此工作、学习过,其在法学、医学、文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直至现在,世界各国的莘莘学子无不把上哈佛读书看为是一种至高的荣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这正如哈佛第23任校长科南特所言:“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培养出来的人的质量。”那么,哈佛大学为什么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高质量的人呢?这在于它秉承的是学问的研究而不是世俗的习气。
  • 不一样的曾国藩:为人做官的学问

    不一样的曾国藩:为人做官的学问

    曾国藩在修身处事、治学持家、用人为官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处事为官绝学,本书通过大量的事实和事例,向人们全面地展示了曾国藩的为人处世和局官为政的智慧。下面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本书,来深刻、细致地探究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道,为我们日后的工作生活做出正确的指导。
  • 放下

    放下

    《放下》为人生励志读本,以传统文化为主线,通过一个个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阐述了“放下”的重要性和体现出的智慧境界。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放下》,树立积极的舍得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正面的为人处世的智慧与态度。
  • 和同事说说心里话

    和同事说说心里话

    在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有领导,还有一大帮同事。同事既是你的同盟,也是你的竞争对手,大家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期望通过自己的表现得到领导的赏识,最终获得晋升。有句俗话:同行是冤家,同事是对头。同事是与自己一起工作的人,与同事相处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自己工作、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本书站在同事的角度,针对同事相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叙述,以此来帮助读者解决与同事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同事关系融洽、和谐,最终促进读者事业的发展。
  • 感受的快乐

    感受的快乐

    生活变得怪异了,人们该怎样认识现实和把持自己的心境?怎样感受快乐的真谛?这里面有相当多的篇幅能给我们提供了阅读的快乐,无论是“花心"是什么心?多大算老?你快乐吗?还是作家,你为什么不自杀?爱情欺负什么人?城里人吃什么?……都能给您带来些许愉悦!
热门推荐
  • 奶爸侦探

    奶爸侦探

    灵气复苏时代,诞生了强者,也诞生了强大的罪犯。就连当警察先决条件都需要是灵能力者的今天,普通人一个的萧楠却是继承了爷爷的侦探社。原本悠哉和一只猫度日的萧楠,却没想到已经成为大明星的前女友竟是带着萌娃找了上门……“我的粑粑可是大侦探,你们已经被我粑粑包围了!”于是,面对一帮穷凶极恶的歹徒,萧楠只得抱起刚刚挑衅的娃开始一段百米冲刺。事件—萌娃—侦探,这是属于灵气复苏时代的奶爸物语
  • 兽世田园:撩夫生崽种种田

    兽世田园:撩夫生崽种种田

    司吟,一位优秀的特警,却被敌方袭击穿越到了兽世,可是泥妈,穿到了兽世,还是原始的那种,完了,她一个人类,可不是神仙、重生和小说里面的女猪脚啊!嗯,来都来了,不干出一番事业是不行滴。种田种药养鸡养鸭发明各种东西,再次出现现代盐、糖、姜、醋、油、绵、被、衣、屋应有尽有……在兽世,我只想一生一世一双人
  • 心理专家的教子秘诀

    心理专家的教子秘诀

    好孩子,统统是好父母教育出来的。教育孩子,父母要先懂孩子!八位国内知名心理专家私人教子实录首度公开,以真实入微的教子体悟、权威专业的心理学视角,与家长零距离分享独家教养秘诀。翻开书,你能收获孩子成长过程中碰到的普遍问题的解决方案,你更能学到宽松、开明且更有效的教养经验。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鸿蒙之弑神1团

    鸿蒙之弑神1团

    他本是天地第一缕鸿蒙紫气所化的灵体,历经无数岁月的修炼好不容易引来成圣大劫。强悍如他却也还是低估了圣劫的威力,最终只能以重伤为代价逃离了劫云的笼罩范围。本想着将伤势好转过后做些准备再次渡劫。可奈何,就在此时四大神界至尊联手围攻。一场大战过后,最终还是以落败而告终。无奈之下只能自爆半圣之体,强行撕开空间壁垒让神魂逃脱········一代鸿蒙至尊的传奇由此开始······一支所向披靡的强悍军团也由此拉开序幕···军名弑神,兵锋所指,众神退避。
  • 美德·一束鲜花

    美德·一束鲜花

    张海君编著的《美德(一束鲜花)》是一本讲述 关于美德的书。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让 我们以《美德(一束鲜花)》为舟,泛舟漫游美德的 海洋。该书将会使你看到人性的美,引 导你成为一个更丰富的人。很多时候,一本好书也是 培养美好品质的必需品。
  • Spire

    Spire

    Dean Jocelin has a vision: that God has chosen him to erect a great spire on his cathedral. His mason anxiously advises against it, for the old cathedral was built without foundations. Nevertheless, the spire rises octagon upon octagon, pinnacle by pinnacle, until the stone pillars shriek and the ground beneath it swims. Its shadow falls ever darker on the world below, and on Dean Jocelin in pgsk.com the author of Lord of the Flies, The Spire is a dark and powerful portrait of one man's will, and the folly that he creates.'A superb tragedy … the book should become a classic.' Sunday Telegraph'A marvel.' Frank Kermod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 消失的女人

    消失的女人

    外出旅行的建议是孝江提出来的,她说为纪念结婚一周年。“大雪纷飞中,在木造的古老房子里,围着火炉叙谈,多富有情趣!”孝江说着,眼里闪动着少女般的光辉。我在新宿一家大型电器公司里当课长,这对36岁的我来说,可谓仕途通达。孝江是和我们公司有密切业务关系的一家公司的事务员,年近30岁。经过双方领导牵线搭桥,我们见了一面。此后,我被她开朗的性格所吸引,不久就结了婚。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正因为这样,我才认为她和我如此般配。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四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四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明伦汇编氏族典卷氏族总部

    明伦汇编氏族典卷氏族总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