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6700000001

第1章 家山

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龚自珍

盛夏的一天,我同三位文友聚坐在北京地坛的一间小亭子里。一番豪雨过去,松林里的空气格外凉爽、清鲜。大家谈论的话题,是退休后到哪里觅个舒适的住所。诗人G女士说,烟台最为理想,碧树隐红楼,一枕清幽,春季繁花簇簇,夏天浓荫翳日,冬日又比较暖和。D兄是写电视剧的,来自云贵高原,他的首选是春城昆明。散文作家V先生则主张在地坛附近赁屋小住,风晨月夕,伴着虫吟鸟噪,到这里来信步闲游。但马上遭到了质疑,都说他是受了史铁生的影响。地坛确已成为史氏生命的组成部分,可说是注入了全部情感和意蕴;但其他人则未必受得住那份苍凉与落寞。

大家谈笑风生,颇有一种孔门四子“各言尔志”的意趣。见三人的目光转向了我,便说,我要返回东北,卜居医巫闾山之下。

我出生在闾山近旁,可是,故乡影像在我少年橙色的梦里,却并不是很清晰、很确切的,一切因缘证果毕落于苍茫之中,只觉得家就是山,山就是家。记得小时候,只要推开屋舍的后门,闾山的清泠泠、水洇洇的翠影,伴着天涯云树,便赫然闪现在眼前,当然,最好是在久雨新晴的夏日,或者气爽天高的初秋。天穹蔚蓝而高远,雪白的云朵,像羊群、棉絮一般,舒卷着,游荡着,转盼间就变换一个新样。山峦、陵谷间饱绽着新鲜,充满了泼辣的生意。

我第一次亲近闾山,正逢梨花开得正闹的时节。山坡上,原野里,到处泛滥着浩荡的春潮,浮荡起连天的雪浪。我们乘坐的马车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穿行于花树丛中,像是闯进了茫无际涯的香雪海,又好似粉白翠绿的万顷花云浮荡在头顶上。马车跑着跑着,顺着一道斜坡疾速驶下,那花海花潮涌起的冲天雪浪,仿佛立刻要把整驾马车吞没了;而当马车再次爬回到坡岗上,那梨花的潮涌,拥着一团团、一簇簇的雪浪花,又像是顷刻间齐刷刷地退落到地平线以下。

几十年间,这个景象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之窗上,只要一闭上眼睛,便立刻浮现在眼前,特别是当我听到那首名歌《喀秋莎》的时候。年轻时,我喜欢独自哼唱这首苏联名歌。只要“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溜出了唇边,一种轻纱薄雾般的温馨感,便仿佛导引我返回医巫闾山脚下的故乡。

早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即有关于全国名山“五岳五镇”,东北为幽州,其山镇为医巫闾的记载。“医巫闾”系东胡语音译,意为“大山”,在东北三大名山中尤负盛誉,风景绝佳,历代文人骚客登临寄兴,述志抒怀,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

本来,较之于水,山更切近禅关,远于人境,望之辄有潇洒出尘之想。而此间瘦劲的奇松,幽峭的危岩,以及恍惚迷离、颠倒众生的神话传说,更饶有一种清寒入骨的丰神和超然远引的意蕴。

山在人类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还是铁器时代,先民们每前进一步,都会感到山是和人一道存活着的。特别是在那类开天神话中,山,更被赋予了新的精魂,具有一种人格化的、超自然的蕴涵。说到不周山,人们会联想起那个天崩地坼中的英雄共工;而庄周笔下的藐姑射山,则是超然世外、无己无功的哲学的物化。

由于大山高插云霄,上接穹宇,常被认为是上达天庭的最佳阶梯;而从它的巨大体量和坚劲的线条中,则能读出对于人的藐小与软弱的嘲弄。因此,自古即有“大山崇拜”的习俗。最典型的当数泰山,其次,恐怕就是医巫闾了。隋唐以降,历代帝王对它都有封爵,唐代封为广宁公,金代、元代晋封王位,明、清两代诏封神号。自北魏文成帝开始,历朝凡遇大典,都要由皇帝亲临或委派官员登山致祭。单是清代,包括康熙、乾隆在内,竟有五位皇帝多次朝觐过闾山。

当我们翻检史册时,一定会注意到,历朝历代中,同医巫闾山关系最密切的应该算是辽王朝了。对于这座名山,契丹人似乎葆有一种先验的特殊的情感。十世纪之初,医巫闾山即已显现其鲜明的区位优势,它是经略东北、联结漠边、沟通海外、雄视中原的战略要地。加之物产丰富,文化发达,辽王朝视之为挥师南进、与北宋王朝争衡的可靠后方和理想跳板。至今,在闾山上下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仍然遍布着许多辽王朝的历史文化遗存。就中以埋葬耶律倍的显陵最为重要。

耶律倍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长子。916年,阿保机立国称帝,是为辽太祖。册封耶律倍为太子,确立了阿保机一族世袭皇权的统治。925年,辽太祖率兵亲征渤海国,皇后、太子随驾东征。次年攻占王城上京,国王投降,渤海国改为东丹国。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主其国事。所有制度,悉用汉法。

耶律倍自幼聪颖好学,向往汉族封建文明,对于汉文化有很高的修养。他曾将万卷图书,藏于医巫闾绝顶的望海楼,朝夕诵读。一次,辽太祖征求臣下意见:事天敬神,应以何为先?侍臣“皆以佛对”。耶律倍力排众议,说:“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诏建孔庙。他还在闾山脚下,纳汉族医师高洁行之女云云为王妃(俗称高美人)。由于平生十分景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每通名刺,辄拟名“乡贡进士黄居难字乐地”,以自比于白居易字乐天。

926年,辽太祖死于东征渤海国的回军途中,述律皇后宣布由她亲自当国,总摄军国大事。《新五代史》记载:“述律为人多智而忍。阿保机死,悉召从行大将等妻,曰:‘我今为寡妇矣,汝等岂宜有夫!’乃杀其大将百余人,曰:‘可往从先帝。’”其实,是要以此为借口,铲除朝中的异己势力,以便为所欲为。紧接着,她就置先帝遗命于不顾,硬性干预,由手握重兵的次子耶律德光继承皇位,是为辽太宗。

德光即位后,担心其兄耶律倍联合渤海遗民起来反抗他,便对其严加控制,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最后把他安置在东平郡(今辽阳市)。耶律倍为了全身远祸,将王妃萧氏和长子耶律阮留在东平,只带爱妃高美人,回到闾山过起了隐居生活。他选择桃花洞这块地方修建了一所宅院,并在闾山绝顶构筑读书堂,日夕攻书作画,吟诗抚琴,游览山水,还翻译了《阴符经》。他所画的《骑射图》、《猎雪骑》、《千鹿图》等画卷,都为宋朝秘府所收藏。在我国绘画史上,耶律倍对于契丹、汉文化艺术的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骑射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一幅契丹贵族射猎者的肖像。在一匹装饰得很华丽的骏马前面,站立着一位“鬓发左衽”的中年契丹贵族。他腰挎虎皮箭筒,手持雕弓,陷入沉思之中。画风细腻、典雅,与契丹墓室壁画粗犷的风格迥然不同,表明画家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颇深。作为有代表性的北方草原民族画家,耶律倍师法唐时的韩幹,特别擅长画马。画中之马为蒙古种,身躯低矮,长胴短脚,十分硕健。宋人黄休复评论其作品:“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步骤之态。”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耶律德光对他的监视日益严紧。为了避祸,也为了更好地接受汉文化的熏陶,耶律倍应后唐明宗之召,于930年,偕同高美人于辽东半岛南端渡海逃遁,径至汴梁。在离开故国时,曾立木刻诗,抒写其孤危境遇和凄苦的怀抱: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东丹王的弃国流亡、中原避祸,再恰切不过地揭示了在武化面前文化的无奈与无为,这在历史上大概也不是特例吧。

后唐明宗很器重他,用天子仪卫迎接,委任他为节度使,赐姓李,名慕华,后改赞华。六年后,为末帝李从珂所杀害,时年三十八岁。947年,其长子耶律阮继辽太宗即皇帝位,将其灵柩运回辽朝,以天子礼葬于闾山脚下,谥为“让国皇帝”。

说到耶律倍的惨痛遭遇,使人想起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古代十车王的太子罗摩。十车王听了一位王妃的挑拨,改立次子婆罗多为太子,反把罗摩流放到大森林里去。但婆罗多却不像耶律德光那样狠毒,非常仁爱,想方设法要追回哥哥,把王位交还;实在找不到了,就拿哥哥的一双靴子放在宝座之上,自己算是临时摄政。后来,罗摩终于回来了,弟弟便把王位交回。

辽代帝王的陵墓群,位于闾山脚下、距城十公里的龙岗村。以显陵和乾陵为主陵,另有十三座附陵。显陵为耶律倍终古长眠之地;袝于显陵的有耶律倍的长子、辽朝第三代皇帝辽世宗,及其三弟平王耶律隆先、四弟晋王耶律道隐。乾陵葬有耶律倍的孙子景宗皇帝及其妻子萧——摄政二十七年,卓有建树,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杰出的女政治家承天皇太后。袝于乾陵的有景宗的子孙耶律隆庆、耶律宗政、耶律宗允等多人。辽代著名政治家、宰相耶律隆运(汉名韩德让)和后来做了金人俘虏的辽朝末代皇帝耶律延禧,也都葬身于此。

就这样,自创国之初以迄呼唤改革的中叶,直至晚岁播迁,契丹皇族特别是耶律倍一支,与医巫闾山胶葛重重,历时长达二百年之久。

闾山自东北逶迤西南,绵延百里。其地为塞外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封建文化交融互汇的结合带,也是儒学与佛、道、萨满各教激荡、糅合的角斗场。如果说,“整个内蒙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呼伦贝尔草原“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语)那么,医巫闾山一线则是他们研习中原文化、接受华风洗礼的大课堂。

闾山原为我的旧游之地,可是,从来没有把它同辽文化联系起来加以研究。这次借会议之便,勘踏了龙岗村辽代帝王墓地。面对着荒坟断碣,不禁感慨系之,即兴成七绝三首:

荒冢残碑迹未销,自将勘踏认前朝。强爷无奈儿孙弱,狗尾赓貂葬晚辽。

操戈同室叹阋墙,胜败同归一土囊。陵谷翻移成幻梦,苍山无语瞰兴亡。

依旧灵山似画图,当年胜迹尽萧疏。

完颜耶律风吹浪,“世上升沉一辘轳”(陆放翁句)。

辽朝以来,此间文风夙盛,耶律倍和他的八世孙、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先后在闾山佳胜处建立了读书堂,殿宇岿然,书香袅绕,千载以还,旧貌一直保持完好。也可能是忆及先祖的煌煌胜业吧,耶律楚材对于医巫闾山有着深厚的感情,《湛然居士文集》收录的七百多首诗作中,忆及闾山的竟有二十来首。原来,他虽然出生于北京,祖籍却是在闾山西麓。十几岁时,他曾回到闾山读过几年书。后来辅佐元太祖万里西征,而闾山旧隐仍然时萦梦寐,有诗可证:“十载残躯游瀚海,积年归梦绕闾山。”“闾山旧隐天涯远,梦里思归梦亦难。”回到大都之后,久居宸翰,日理万机,但闾山依然刻刻在念。他想望着回归退隐:“北阙欲辞新凤阁,东州元有旧闾山。”“何时致政闾山去,三径依然松菊寒。”

只是,他的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直到五十四岁生命终结的时候,他还在宵衣旰食,勤劳王室。这有些类似当年的卧龙先生。离开隆中时,诸葛亮还嘱托弟弟:“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谁知,命运之神搬了个道岔儿,出师未捷身先死,星殒秋风五丈原。时间在他身上停止时,正好也是五十四岁。两个人的相业、德行堪可比并,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史册上的伟大政治家。

从耶律倍开始,中经许多将相名臣、特别是耶律楚材踵事增华,发扬光大,文化种子流布开来。闾山内外,碑碣如林,题刻触目可见,仅北镇庙即有五十六座诗文碑,其中,元代的达十二座。过去这一带私塾多,读书人多,藏书家多。现在,文化教育事业仍很发达,民众十分重视人才的教养,学书作画蔚成风气。八十年代中期,他们在闾山举行过一次国画节,我有幸躬逢其盛,曾口占七绝二首:

千载文华一脉延,春工彩笔两争妍。画图省识神州骨,百幅云绡半写山。

健美鲜灵入目新,画坛接力有来人。山城二月愁寒雪,笔底千花占早春。

山里民风淳朴,似乎较少世故与机心,只是由于过分质直、认真,有时不免透出几分呆气。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趣话:

有个过路人向一位老者问询:“到大观音阁还得走多长时间?”老者瞠目不答。问路人以为遇见个聋子,便顾自向前走去。不料,刚刚迈出几步,便听老者在后面招呼:“回来,我告诉你!”只见他向山那边指了指,说:“再有一袋烟工夫就到了。”那人怪他开始时何以漫不作答,他说:“因为当时我不知道你的步子多么大。”逗得问路人“噗哧”地笑了。

不到闾山,已经十几年了。这次参加《耶律楚材传》研讨会,旧游重到,风物依然。在商品大潮滚滚滔滔、无远弗届的今天,山上山下仍是清幽雅静,整洁一新,没有看到其他名山胜境常见的香烟缭绕、市声鼎沸的景象,置身其间,确有一种回归自然、陶然忘机的感觉。东道主嫌游人稀少,希望我能帮助向外宣扬一下。我说,天生丽质少人识,未必就是坏事。假如它也像有些景点那样,仕女如云,摩肩接踵,恐怕这块心灵的憩园也就化为乌有了。

这次回到家山,也留下一点遗憾,就是耶律倍的读书堂我没能蹑履亲登,因为它高踞于闾山绝顶,实在太险峻了。比不得皇太子东丹王,当日他是有肩舆代步的,而且,年龄也小我很多,不过二三十岁。事后反思,觉得堪资解嘲的是,像这类需要仰头方可逼视的事物,毕竟离平常心太远,因此,不去攀援也好。

(1999年)

同类推荐
  • 证因亭

    证因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诗舞祭

    诗舞祭

    本书是一部以文学为主的散文集,分说诗、谈色、评书、创意四部分,“说诗”收《我的学诗经历》、《诗舞祭》、《奥斯维辛的诗意栖居》等文,“谈色”收《情色和身体》、《瘦美的重担》、《后殖民孽债》等文,“评书”收《症状写作》、《生死一囚徒》、《会心的漫游》等文,“创意”收《榆树下的省思》、《流年知多少》、《母语之根》等文。共计收文39篇。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本书包括三部分:关于谈论国民之修养的散论(如美育与人生、科学之修养、义务与权力等)、中学修身教科书(上下篇)、华工学校讲义(德育三十篇、智育十篇)。这是蔡元培谈人生、谈道德、谈教育、谈修养的精华之作,对于弘扬传统德育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 菊花禅

    菊花禅

    《菊花禅》(作者许冬林)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它散发着草木香、胭脂香,又氤氲着晚风细雨的清凉,和年少情怀的幽寂惆怅。
热门推荐
  • 卢一萍中短篇集:最高处的雪原

    卢一萍中短篇集:最高处的雪原

    本套书为纪实文学大家卢一萍作品,共包含18册,以雪域荒原为背景,既描绘出壮丽广阔的边疆气息,也生动写出不畏艰险的军旅生活。人类与自然的博弈,是渺小与伟大的融合,自然灾害与行军征程的互相映衬,刻画出铮铮铁骨和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分别为《哈巴克达坂》《雷场》《巴娜玛柯》《新兵班》《最高处的雪原》《幽默记》《在喜马拉雅南麓》《铁翼飞旋》《为了爱,达巴并不遥远》《吾甫浪巡逻》《猛虎连长付立志》《一对登上世界屋脊的猪》《蓝色士兵》《七年前那场赛马》《如歌军旅》《白色群山》《光荣牺牲》《荒原情歌》。
  • 道尊

    道尊

    不知昏迷了多久,马真听耳中依稀听见一阵吱吱吱的叫声,慢慢醒转过来!醒转过来时,马真不敢相信的环顾着周边的环境!他穿越了!
  •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resident Elect (A Luke Stone Thriller—Book 5)

    President Elect (A Luke Stone Thriller—Book 5)

    "One of the best thrillers I have read this year. The plot is intelligent and will keep you hooked from the beginning. The author did a superb job creating a set of characters who are fully developed and very much enjoyable. I can hardly wait for the sequel."--Books and Movie Reviews, Roberto Mattos (re Any Means Necessary)PRESIDENT ELECT is book #5 in the bestselling Luke Stone thriller series, which begins with ANY MEANS NECESSARY (book #1), a free download with over 500 five star reviews!When China threatens to bankrupt the U.S. by calling in its debt, Americans are desperate for radical change. President Susan Hopkins, running for re-election, is floored as she watches the returns come in. Her rival—a madman senator from West Virginia who ran on the promise to nuke China's islands out of the South China Sea—has, inconceivably, won.
  • 穿越为妾

    穿越为妾

    为了救人意外落水,本来以为必死无疑,谁知道竟然来到了古代。十岁小妾,二十几岁的灵魂,丈夫的爱她不要。王爷的爱,她不敢要。为了撑起家族的一片天,她女扮男装行走在刀口边缘。铁马金戈,军装裹红颜。笑傲江湖谁与争锋。君王爱,夫妻情,风华散尽,红颜落谁家。精彩片段:雪儿公主往前一步,吓得念君立刻往后退了一大步,和公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雪儿见状也不逼她,泪眼迷蒙的说,“念君,我只要你我相知相守过完一生就行,不要这样对我好吗?姬齐一把扯过她,低沉着声音,妖冶黑眸邪魅肆意的看着她说,“你是个男儿身又怎么样,本王喜欢就好,今生今世,上天入地,你都别想逃开本王,因为你是我的。”身上的衣服一件件的被撕碎,念君心灰意冷,欺君之罪是死,被强占还是死,为什么自从来到了古代以后,她的脑袋似乎随时都在准备搬家。李东旭:你本就是我的小妾,为什么你要离开我,生,我要你赔着我生,死,我要你陪着我死。安亦竹:念君,这些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人生不过几十载,你何苦这样为难自己。苏怀修:江山美人我都要,今生,你休想从我的身边离开。————————————————————————————————————推荐自己的文:《喋血宠妃》《错惹酷总裁》《烈焰江湖》
  • 杀无戒

    杀无戒

    现实世界中孤僻的双重人格天才陈言,在独具慧眼的舅舅引导下进入网游,当他把自己的高智商和潜在能力带到广阔的游戏世界时,开创个人团队模式,用独特计算手段应对未知对手,从此所向披靡,网游界刮起一阵滔天巨浪!
  • 衣钵名义章

    衣钵名义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给爱情下个套

    给爱情下个套

    《给爱情下个套》讲述在一天之内将三个女朋友变成三个小妹的刘小备,是一个普通的市场推销员,却有着不普通的梦想,那就是将安全套的普及工作进行到底。带着这份梦想而努力的刘小备过着诙谐自得的生活,他既能将安全套销售给乞丐,也能用安全套让警官的老婆怀孕……当某一天,刘小备遇见了酷似自己暗恋的大学同学花小宁的筱悠时,刘小备开始为爱情奋斗。于此同时,自己曾经的两位女友一个带着四岁的孩子,一个带着未出生的孩子来投奔刘小备,他该如何应对……
  • 宁静志远

    宁静志远

    徐致远8岁时妈妈抱着彭姨生的小婴儿,告诉他,他做哥哥了。从此后这个小女孩就成了她的跟屁虫,很乖的那种。他也是她的家长,开家长会,去补习班........23岁出国留学,28岁回国了,她也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他发现好多“狼”盯上了她,他又该怎么办?
  • 我要我们在一起

    我要我们在一起

    苏莞尔是个喜爱文学的乖乖女生。五岁那年险些遇到一场车祸,幸得一位陌生的张阿姨相救才死里逃生。苏莞尔的妈妈非常感激,并将贫困的张阿姨的儿子叶天宇收为义子,莞尔十岁那年,天宇双亲去世,他跟着叔叔远走他乡,从此断绝了与莞尔一家的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