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00300000007

第7章 阅读与呼吸

读梭罗

梭罗的《瓦尔登湖》呈现着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精神文本。他在我们生活的附近建造出一片静谧。是的,那片湖并不远,离谁都不遥远,他也不是精神上的远行者。只是今天的人们走在高速公路上,缺少了拐弯的情趣,缺少了停下的优雅。他的精神生活呈现出复古的姿态,所以他在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现实生活面前退避。以一个新古典主义者的形象出现。当人类在现代文明的恶果里进行以自我意志为中心的反省的时候,梭罗很容易成为一个当代人模仿的标本。他告诉了人们一种并不遥远的生活。这是梭罗的幸运也是梭罗的悲哀。——因为他被反证了他的精神文本离现世并不远,并且一直并行。他不过是以精神的姿态强调了一种高贵的生活而已。而缺少精神的真正独立与更果敢的勇气。即便这样,虽然我们不能称其为精神的强者,但他仍然是生活与现世的强者。他在自己的生命里独立了一种坚定的甚至是健康的生命态度。他调整了与现实的生活节奏,逃离现实序列与流程。所以他能够说出:我最大的本领就是所需很少。他以主动的贫穷的姿态独善其身。他的话简单而富有力量,在现实的回音壁上轰鸣。

读罗素

英国人罗素,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智者。孙中山认为他是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我个人甚至认为包括中国人在内,他仍是最了解中国的人。我一直觉得他就是一个姓罗名素的中国人。他如炬的目光以及太阳般的智慧穿透了一个辽阔的世纪,穿透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并在西方哲学的参照下将东方神秘照亮。他很长寿,几乎活了一个世纪。上帝真是太眷顾于他。如果我们不承认智慧的涵盖能力与综合贯通能力,我们就不能解释他怎么可能只来中国做了一次游历讲学后,就对中国文化做出如此深刻堂奥的阐述的缘由。他的《东西方文明比较》对中国文化做出的宏观、条分缕析的分析让中国人频频回首反视,并惊叹错愕。因此,《东西方文明比较》被誉为西方人解读中国的范本。他驳斥了西方民族优等,中华民族劣等的谎言;他认为中国文化蕴含着全人类的价值;他坚信中国文明中有类似希腊文明的某些要素,但没有引起狂热信仰的犹太教,整个民族没有宗教,只有朴素有限的伦理规范,缺乏现代科学,崇尚知识的价值。他认为,中国人具有平静的自我尊严感,在艺术中追求高雅,在生活中追求合理。在谈到中国传统的时候,罗素说中国的传统文明已经变得保守僵化,但这不是中华民族的任何衰弱造成的,仅仅是缺乏材料。西方知识的涌入会为中国文明的振兴提供刺激因素。并因此坚信中国会结出中西文明珠联璧合的灿烂成果。罗素还对中国人的性格、教育、对科学的态度、文化属性等方面做了极精辟准确的分析。而我们不要忘记这是罗素在20世纪20年代发出的声音。他其中带有预见性与方向性的预言都正在中国的发展现实中给予验证。我们也因此不得不对他超越时空、高迈睿智的声音给予由衷的惊叹,并愿意在一个世纪的星空里回望他。

读里尔克

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是我最近一直阅读的书,这个忧郁的男人内心里盛着如此丰富灿烂的人性的庄严。我不是一个有阅读记忆的人。我只在他的文字里神合。他从不激昂,躲避喧闹,但音质卓越,精神饱满。他的文字和诗句改变着我们肉体的颜色和灵魂的颜色。他在精神里先行并等待,或者驻足。远方的到达是必然的,神的欢聚也是必然的。

我是另一座山上的神,我带着自己的忧郁和低沉。我将我的庄严感赋予山顶的弧线,赋予树梢,赋予静翔的空中的黑影,赋予天涯。我不要庙宇,不要殿堂,我只需要蓬草,需要野地,需要自然呈现的乱石。我的沉默不惊扰风,但让巨树动容,让石头风化。我和夜莺一起发出声音。与其和鸣,也各自独奏。我最大的声音是沉默。

但我不想和人类的任何声音和鸣。我逃离它们,但我远望,但我倾听,并给予广阔的心野去承载它们。我不惧怕独自的微弱,我的微弱像自我陶醉,像我声音与精神的自我回流。我一直是我自己的神,但其实我不满足于做神,因为我可以矮于它们,也可以高于它们。我把自己做完美,神就会嫉妒,就会仰视。造物主是高于我的,他虚拟了我的存在,但他比我制造的恶多。

我渴望看到里尔克描写的没有房屋的人类,身浴天光、天地同色,在湖边、在河流两岸、在起伏的山坡散落、自然流淌。这不是我对人类的恶毒,也不是一个精神者的痴疑。这样的想象与渴望,可以让我们在今天人类如细菌的时代,看到我们天体赤裸的人类童年,那里有我们的原欲与原态,以及人类原始的集体快乐。人类需要往返。

关于哲学

哲学来自人类蒙昧时期的神话,它的根深植于神话之中。在人类的神话时代,人的原形有着最美的生命姿态,原始精神中有着天赐的高蹈、飞翔、灵武的元素,他们的灵魂一直脱离肉体而存在,接天接地。他们的灵魂飘逸发散,随天地大形。他们真正地以万物灵性而存在,他们拥有绝对的空间,并超越生命两端。真正的生命是生死一体,而不是生死背离,更不是生死分离。但当哲学产生,人类进入理性时代,灵肉就已经开始分离。神话时代虽然高蹈,但人类一直有不确定性,并因不确定性而滋生不安全性。人类需要一个关于自身的答案,哲学就是带领着我们追寻这个永远找不到的答案,但追寻的结果是人类的更大茫然。因为追寻带给了我们更多歧义,人类的心灵被覆盖上了荒茂的稗草,人类没有能够在更广阔深邃的空间突围,而是在自我的混乱里被缠足被禁锢。幸运的是,美学却因此斜生出来。哲学的干流却进入了实用性。我一直坚信哲学的本意不是针对现实,而是针对生死和虚无的。哲学实用化就已经不再是哲学。哲学变节。

读米勒《晚祷》

这幅米勒的油画曾经让我的精神那样温暖,迷离般的宗教般的温暖。

每当我伫立原野,望着在泥土中劳作的农人的身影时,我就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激动和陶醉。所以当我看到米勒的油画《晚祷》时,我一下子就和它融合为一体了。此时,我只能用“融为一体”来表达我的感受。除此之外我找不到让我更满意的语言。暮色的土地上,一对农民夫妇正在土地上劳作着,这时远处的教堂里晚祷的钟声响起,他们便放下正在劳作的活计,双手抱在胸前,头颅微低,正好面对了大地,做最虔诚的祈祷。天色有些暗淡,天空和大地在尚有些红晕的暮色里宗教般神秘地辽阔,大地一下子变得宽厚慈祥起来。农民的身边是默默的草筐和木轮车,似乎也在钟声里祈祷或者倾听。教堂的钟声中,那男人用刚刚劳作着的手在胸前抓着刚刚摘下来的帽子,进入宗教姿势,默立。画家细腻的笔触几乎画出了男子又长又蓬乱的头发上帽子留下的痕迹。而女人的双手在胸前抱得多么紧,仿佛里面抓住了什么,一不用力就会掉下来。我惊奇于他们的生活和信仰如此和谐默契的统一。那教堂的钟声已经沉进了他们的生命里血液里,以及生活的深处。并不是钟声唤醒了他们,而是他们生命里对晚钟的回响唤醒了他们。面对这幅画,我还看到了躲在一旁的那束睿智博爱的目光,那是米勒的目光,他已经站在一边看到了农人自己永远看不到的他们自己的命运。在他们的岁月里对土地的感恩已成为一种庄严的仪式。

……冥冥中我的目光渐渐和米勒的目光在重合,我仿佛走进了米勒的心灵。

读克拉姆斯科依的油画《月夜》

这幅画中沉静的气息令我们神往。凝脂般的月光,纯洁的黑色,夜色中的花香,大地的味道,苍老的树干,地下的绿草。画家的笔触细腻得令我们颤抖。画面的中间,任何一个女性坐在那里都会变成女神。这样的世界不和任何的庸俗的世界相连,与它连接的是读到它的任何一个心灵。它和我们一起构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杂质的世界。读它,我们读到了画家的灵魂。我愿意和这幅画一起沉静一起空灵。让我们在这幅画前多待一会,再多待一会……

这幅画像一种幸福的睡眠。

哲学的诗化和浪漫化就是美学

——读《诗化哲学》

这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书籍,曾经启迪了中国一代人关于文化与哲学、社会与美学的心智思考。文学博士刘小枫对德国传统哲学进行了自己独特的整合和梳理。在康健的上世纪80年代,海德格尔、荷尔德林、里尔克、狄尔泰这些兼具哲人和诗人多种身份和品格的大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部书走进了中国文人的书斋。“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没有房屋,你就不要修盖房屋。”读这部书,使我们知道哲学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不是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它让我们感到哲学是鲜活的激情的,它让我们看到了精神质地的多元。德国浪漫哲学直接走进了美学与诗歌。他们让哲学在心灵中舞蹈,在精神里激越。把哲学浪漫化而生发的色彩炫耀了整个人类的心灵,稳固了人类精神的基座。他们对哲学和精神所做的理性而智慧的倡导,为我们塑造一个与物质世界相并立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能。综观今天的中国文化界,我们可以看到德国浪漫哲学丝丝缕缕的脉气。

读这部书也许不需要你把什么都读懂,重要的是你要把自己的精神和心灵融进去。在其中泡一泡把自己滋润一下,比读懂几个道理重要得多。

书现在可能不大好买了。对于今天的节奏,二十多年,已经显得很古老了。

读希施金油画《在公园里》

读读俄罗斯画家的画《在公园里》吧!想想那是没有照相机的年代,你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想想那是没有市场的年代,你就知道他们是为什么而画了。在他们的画里你读到的只有精神和灵魂。你闻不到铜臭气的,绝对没有。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很和谐,中间没有金钱、私利、欲望隔着,没有俗世与市场的巨大隔板。画留下了,画家走远了。但我们知道他们永远在他们的画的后面。他们在凝视着我们。他们是真正的画家。我们今天的画家只是一个称号,是给自己美容养颜的东西。画笔沦为他们换取铜板的工具。有时候可悲,有时候可耻。

关于自然主义

旅行中携带的书一定不是信手拈来的,那是要经过缜密的选择之后做出的决定。当代人的车上,相当于古人读书“三上”中的马上。

不久前的那次出行我带的书是李奥帕德的《沙郡岁月》、法布尔的《昆虫记》和我常常携带的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有时间我就交叉阅读。李奥帕德的《沙郡岁月》、法布尔的《昆虫记》都是自然主义杰作。是一种平静的浪漫,是一种生命态度稳定并确定之后的浪漫文字,他们在自然的景象里折射心灵的镜像。现在能够真正让你构成阅读现场和气氛的文字和书籍并不多。所以,你不得不经常形成一种过去少有的与书籍的关系:俯视。俯视不是鄙视,它至少也是一种视角。这样倒获得了一种阅读的平静,虽然这样的平静常常有些平淡。我当然喜欢那种让我在文字里有登越感的文字,你可以享受文字的阶梯对你的承载与托举。但现在更多的却是让你俯视的文字,这种文字让你自由飘落,无须调动自身力量。这其实是当代阅读者的一种悲哀。文字被你俯视有两种情况:文字自身高度不够;文字站立的基座很低。后一种文字像一株大树,即使它自身很高,但站在山下,却低于山顶的一株草。与此相对应,阅读者的高度也是同样的结构。我不知为什么我们不大力建构这个基座。就生命气质来说,我不是一个完整的自然主义者,因此我并不与自然主义者的文字完全吻合。但我生命结构里有着很大的自然主义的品格和为其预留的空间。我是一个喜欢在文字里走险的人,因此我最喜欢并追求在激越里表达和完成最完整的智慧。因此李奥帕德的《沙郡岁月》、法布尔的《昆虫记》只是我在某些阶段喜欢读的书,却是我在很多时候想念的书。它们类似朋友一样的品格一直吸引着我。

读卢梭

卢梭很值得我们谈谈。

有很多人可以在面对世界时是一个强者,充满了战斗者的勇气,但当背对世界或者面对自己时则成了一个懦夫。而卢梭是一个敢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勇于向自己的人性挑战的人。他敢于撕裂自己给别人、给宗教、给政治、给政敌、给世俗看。

自我忏悔是一柄利剑上的锋。

但即便是卢梭,也总是不可避免地在《忏悔录》中美化自己,辩解自己。可能他自己并不知觉。

有一个新问题:当卢梭解剖自己后,当他将自己人性中居住在阴面的东西剥离出来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已被卢梭忏悔过的东西?

你想过无数遍之后再想想。

《天·藏》的超越意义

宁肯的长篇小说《天·藏》在中国小说格局中没有邻居。难以分类。它自居高格。

我个人认为,《天·藏》是我读到的中国文学最优秀最有整体精神高度的一部书。它超越小说的文本,融诗性、宗教、哲学、美学、自然和灵魂于一体,构造的是一个具有无限丰富性的精神故事,宏阔处极其宏阔,悠远处极其悠远,洞幽处极其洞幽,从而使文学走向更多的可能性。《天·藏》超越小说的文本,打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分类。从而带动生命走入更丰富的境地。面对这样的书,只有阅读小说的能力是不够的,甚至只有阅读文学的能力也是不够的。他调动的不仅仅是我们生命里单纯的文学元素。它满足着更丰富的阅读渴望。我阅读它,视如己出。所以我不嫉妒宁肯,因为我不嫉妒自己。

读《天·藏》,我总觉得维格不是一种宗教式的救赎式的信仰,而是内心一种力量的醒来,所以一切最终的信仰都是自己内心力量的一种伸展,一切都在心里,天地存在就是上师。

就精神的丰富性,《天·藏》具有极大的内在的张力和无限开放性。它心灵化、诗歌化、精神史诗化。它甚至与单纯的小说无关。它与无限丰富的心灵原野有关。与一个人的世界建构有关。与更广阔的时间有关。它当然也有不足,有缺憾,但那是它自身的不足与缺憾,也不与任何其他有关。

它的优秀,是因为它的独立性,它甚至不具备可比性。它自立法度与坐标。它还是小说,但又远不是小说。对文本有极大的超越性。现在很多人追求个性、标新立异。虽然努力的精神可嘉,但力气不够。《天·藏》与他们不是一回事。

读惠特曼

很多年前,当我刚刚爱上诗歌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你,惠特曼,你这个大胡子的男人,你这个美国木匠的儿子,你这个森林中的大提琴,你这个在太平洋东海岸涌动着的潮汐,你这个胸如山谷、肺如海洋的诗人歌手。那时候我可不像现在这样虚胖饱满,那时候我在读高中,面黄肌瘦,毕业时只有117斤,背也是驼的。但我一下子从你的诗歌里感受到了一种粗犷饱满厚重的气魄。我被你吸引、影响、搅动、固定。我身体里原本固有的东西在崩塌在毁灭在消亡在重新结构,从此我感到我的身体里充满了浩荡巍然之气,生命的内宇宙变得广袤而辽远。惠特曼,你胸怀山岳,吞吐风云。你发达的肌肉和思想和灵魂撞击着轰鸣着,震荡天宇。我从此以后的生命里,你昂扬的诗音一直在回荡,那么高亢、嘹亮、悠长、豪放。特别是《哦船长,我们的船长》,令我经常在精神灰暗、生命孤寂时大声咏诵。在咏诵中,一次次地为我构筑起浩荡的生命底气。当今天我也成为一个成熟而饱满的男人的时候,我更加体会出它在我生命底部所起到的无以替代的作用。记得刚刚遇到你的时候,受你的影响,我就写了很多长诗,如《黄河》《父亲是一轮古铜色的太阳》等,试图用我的灵魂和肺叶与你唱和。其实我渐渐地发现我是在用我的生命和你唱和,一直这样。很幸运,惠特曼在我文学生命的最初给了我一口很大的气,让我一直不怕溺水,不缺氧。

当今天,当我站在这生命的中渡口,站在这离襁褓和坟墓差不多远的地方,站在这一生中最大的伤口的边缘,咏诵你的诗歌,让我再次获得了无穷的力量:

……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我们的船安渡惊涛骇浪,我们追寻的奖赏已赢得手中。……港口已经不远,钟声也已听见,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目迎着我们的船安然返航,我们的船更加庄严而又勇敢……惠特曼,让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让我们来一次身体的拥抱、精神的拥抱、灵魂的拥抱、足胝和头颅的拥抱。

关于语言

我们并没有创造足够的文字和语言让我们来描述这个世界,更没有足够丰富的文字描述我们千沟万壑、巨细浩杂的灵魂的瞬间和精神的闪电般的痕迹。我们在很多时候会一下子陷落到语言的漏洞和洼地里而被语言突然抛离,或者擒获。一瞬间的茫然和无从表达是我们站在语言之外、跌入语言的峡谷之后的一种无助、挣扎和吃力。语言的缝隙过大,我们承受了太多的语言的无力而导致的痛苦。在我们看似浩瀚的语言里,我们总有太多衣不遮体之处,甚至会残忍地露出我们最隐秘部分,让我们永远拉不紧那个地方的语言遮羞布。语言的尺寸有时候是那么的小,让那暴露着的部分永远如伤口的新茬。我们常常被迫地疯狂地使用着最公众的脸部的语言。

是的,我们疯狂地使用着最公众的脸部的语言。这是我们没有难度没有神秘没有羞耻感的同质化的语言,是在人类伊始,在道德的帷幕渐渐落下时就放弃私存,献给了公众的部分。我们在承认语言的局限之后,真正的写作者所应该做的就是在语言的边界处,做悬崖般的冒险。这样的语言会给我们另外的世界支点。

但我们去做了吗?几乎没有。我们回避了这样的冒险与难度,我们把那些脸部语言翻来覆去地搅动,反复使用。我们从这样的语言,还是到达这样的语言,我们滑动在语言的地表层,语言上留不下痕迹。甚至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语言在局限我们,更遑论去触及语言的极限。我们一直浅薄地认为“语言已经足够用”。或者控制、终止语言的继续繁衍。

同类推荐
  • 你长大的背影

    你长大的背影

    人生之路,充满了波折和故事。有愉快的:幼年时,因为不听话多喝饮料而尿床,但还要哄妈妈开心;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时间以为“一曲红绡不知数”是红烧肉,每每念起,口水直流;考试时,给同学吹“仙气”,以为这样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也有遗憾和伤感的:爷爷突然离去的震惊和痛苦,久久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社会活动中,自己坚守的原则和底线,却被别人取笑和奚落……成长过程是一场时间的远征,注定不平凡。作家周晴用一篇篇饱含深情的隽永文字,讲述儿子一路走来的点滴,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亲情和友谊,关于爱。
  • 让青春的梦想飞扬

    让青春的梦想飞扬

    在这纷繁的世界里,有多少生命在寻觅着温暖,小小的爱,经不起等待,或许我们还未曾意识,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为之努力着。伸手感悟滴滴温情,暖化了一个个陌生的心……身因情在,情伴心生。寻找生命中的珍贵,成就成长路上的美好与伟大!人生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就是梦想的样子,我们的青春在悸动,我们的行囊中装着青春更装着梦想,我一直朝梦想奔去……智慧主编以深度感性的文章,让你智慧、达观、自信地面对人生……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诗集共收录108首诗。
  •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邹韬奋作品集:早期文存

    邹韬奋作品集:早期文存

    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因此他被大家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本书是作者的选集作品之一。
热门推荐
  • 邪神的小巫女

    邪神的小巫女

    茯苓是守护望江的巫女,她是为望江而生,最终也会为望江而亡。而茯苓本人也认可了这样的命运,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那位与冥王相似的男人。那个时候茯苓就在想自己是不是应该做些守护望江以外的事情,比如……劝那个男人改邪归正不要冒充冥王大人?抱着这样的想法,茯苓毫不犹豫的追寻着男人的脚步离开了望江。哪知茯苓离开望江后不仅没能让他改邪归正了,还一不小心把自己搭进去了……食用指南:本文是《魔尊的妻》的姐妹篇男主不是好人,不是好人,不是好人,不喜的请点叉叉。讨论群:521325054
  •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本书游记是对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毫不留情的全面批判;尤其是对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傲慢等作了酣畅淋漓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这种批判的声音在慧驷国游记中甚至达到了尖锐和偏激的程度,斯威夫特将矛头直接指向罪孽深重、愚蠢肮脏、毫无理性的整个人类。由马匹组成的慧驷国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驷的流放,满怀惆怅地回到生养他而又让他厌恶的故土,只好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野胡”共度余生。
  • 重生之都市神帝

    重生之都市神帝

    世界顶尖杀手叶错,因为被组织出卖而死,重生回学生时代。睁开眼,发现自己站在全校通报批评的讲台上。他当着全校人的面,向暗恋三年却从不敢说出口的校花当众表白!本书读者群:365888892
  • 兽世之欢喜成荫

    兽世之欢喜成荫

    尹音茵,一个逗比欢乐的女汉子,做膳,成医,种药,古武样样能行,当女汉子穿越兽世,看她如何玩转这个世界。
  •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从九个方面介绍了制定策划方案写作、广告文案策划写作、企业内部管理策划写作、经营目标及方针策划的写作、市场调查策划的写作、经营战略策划的写作等内容
  • NO.06漫客·悬疑世界·要么爱要么死

    NO.06漫客·悬疑世界·要么爱要么死

    《漫客·悬疑世界》由蔡骏主编,知音动漫强势发行,网罗一线悬疑作家,打造最好看最惊悚最具悬念的悬疑杂志书。悬念阅读、惊悚体验——本刊贯穿始终的编辑方针。篇篇精彩,期期可读,带给读者绵绵不断的刺激感。蔡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悬疑作家领军人物。自2001年《病毒》横空出世,至今已出版《地狱的第19层》《荒村公寓》《天机》等小说十余部。“蔡骏心理悬疑小说”已申请商标保护。截至2008年,其作品在中国大陆累计发行近300万册,多年保持中国原创悬疑类小说畅销纪录。
  • 单纯萌妻:骗婚少爷请签收

    单纯萌妻:骗婚少爷请签收

    二十岁的沈洛洛,正值大好年华,竟然“被结婚”了,而且这个男的还是自己之前偷拍的一个男人。从今以后就过上了和花心男一起同居的日子。“虽然住在一起,但是要约法三章,无论做任何事,都要用钱支付。”“给你一张无线支付的卡,我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呢?”某男把卡放在她手里,笑容越来越诡异……
  •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宿启仪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宿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转金丹秘诀

    九转金丹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因为是你

    因为是你

    少年时,初相遇。彼时的克莱曼婷活泼大方,艾瑞卡敏感又孤独。克莱曼婷在妈妈的鼓励下,犹疑地向艾瑞卡走去……成年后,她们依然是彼此最好的朋友。艾瑞卡成为沉着稳健的职场女强人,有着自己克制而健康的规律生活,心事却不肯轻易说;克莱曼婷则是浪漫优柔的大提琴家,有着热闹又幸福的家庭,但她的烦忧无人能解。当隐忍许久的艾瑞卡向克莱曼婷提出一个只有她才能实现的要求,克莱曼婷惊呆了!她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寻常日子里的踌躇和犹豫愈演愈烈,终于在不寻常的一天里突然破碎。接下来的转变她们谁也没能猜到,同时没能预料的还有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