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00300000007

第7章 阅读与呼吸

读梭罗

梭罗的《瓦尔登湖》呈现着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精神文本。他在我们生活的附近建造出一片静谧。是的,那片湖并不远,离谁都不遥远,他也不是精神上的远行者。只是今天的人们走在高速公路上,缺少了拐弯的情趣,缺少了停下的优雅。他的精神生活呈现出复古的姿态,所以他在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现实生活面前退避。以一个新古典主义者的形象出现。当人类在现代文明的恶果里进行以自我意志为中心的反省的时候,梭罗很容易成为一个当代人模仿的标本。他告诉了人们一种并不遥远的生活。这是梭罗的幸运也是梭罗的悲哀。——因为他被反证了他的精神文本离现世并不远,并且一直并行。他不过是以精神的姿态强调了一种高贵的生活而已。而缺少精神的真正独立与更果敢的勇气。即便这样,虽然我们不能称其为精神的强者,但他仍然是生活与现世的强者。他在自己的生命里独立了一种坚定的甚至是健康的生命态度。他调整了与现实的生活节奏,逃离现实序列与流程。所以他能够说出:我最大的本领就是所需很少。他以主动的贫穷的姿态独善其身。他的话简单而富有力量,在现实的回音壁上轰鸣。

读罗素

英国人罗素,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智者。孙中山认为他是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我个人甚至认为包括中国人在内,他仍是最了解中国的人。我一直觉得他就是一个姓罗名素的中国人。他如炬的目光以及太阳般的智慧穿透了一个辽阔的世纪,穿透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并在西方哲学的参照下将东方神秘照亮。他很长寿,几乎活了一个世纪。上帝真是太眷顾于他。如果我们不承认智慧的涵盖能力与综合贯通能力,我们就不能解释他怎么可能只来中国做了一次游历讲学后,就对中国文化做出如此深刻堂奥的阐述的缘由。他的《东西方文明比较》对中国文化做出的宏观、条分缕析的分析让中国人频频回首反视,并惊叹错愕。因此,《东西方文明比较》被誉为西方人解读中国的范本。他驳斥了西方民族优等,中华民族劣等的谎言;他认为中国文化蕴含着全人类的价值;他坚信中国文明中有类似希腊文明的某些要素,但没有引起狂热信仰的犹太教,整个民族没有宗教,只有朴素有限的伦理规范,缺乏现代科学,崇尚知识的价值。他认为,中国人具有平静的自我尊严感,在艺术中追求高雅,在生活中追求合理。在谈到中国传统的时候,罗素说中国的传统文明已经变得保守僵化,但这不是中华民族的任何衰弱造成的,仅仅是缺乏材料。西方知识的涌入会为中国文明的振兴提供刺激因素。并因此坚信中国会结出中西文明珠联璧合的灿烂成果。罗素还对中国人的性格、教育、对科学的态度、文化属性等方面做了极精辟准确的分析。而我们不要忘记这是罗素在20世纪20年代发出的声音。他其中带有预见性与方向性的预言都正在中国的发展现实中给予验证。我们也因此不得不对他超越时空、高迈睿智的声音给予由衷的惊叹,并愿意在一个世纪的星空里回望他。

读里尔克

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是我最近一直阅读的书,这个忧郁的男人内心里盛着如此丰富灿烂的人性的庄严。我不是一个有阅读记忆的人。我只在他的文字里神合。他从不激昂,躲避喧闹,但音质卓越,精神饱满。他的文字和诗句改变着我们肉体的颜色和灵魂的颜色。他在精神里先行并等待,或者驻足。远方的到达是必然的,神的欢聚也是必然的。

我是另一座山上的神,我带着自己的忧郁和低沉。我将我的庄严感赋予山顶的弧线,赋予树梢,赋予静翔的空中的黑影,赋予天涯。我不要庙宇,不要殿堂,我只需要蓬草,需要野地,需要自然呈现的乱石。我的沉默不惊扰风,但让巨树动容,让石头风化。我和夜莺一起发出声音。与其和鸣,也各自独奏。我最大的声音是沉默。

但我不想和人类的任何声音和鸣。我逃离它们,但我远望,但我倾听,并给予广阔的心野去承载它们。我不惧怕独自的微弱,我的微弱像自我陶醉,像我声音与精神的自我回流。我一直是我自己的神,但其实我不满足于做神,因为我可以矮于它们,也可以高于它们。我把自己做完美,神就会嫉妒,就会仰视。造物主是高于我的,他虚拟了我的存在,但他比我制造的恶多。

我渴望看到里尔克描写的没有房屋的人类,身浴天光、天地同色,在湖边、在河流两岸、在起伏的山坡散落、自然流淌。这不是我对人类的恶毒,也不是一个精神者的痴疑。这样的想象与渴望,可以让我们在今天人类如细菌的时代,看到我们天体赤裸的人类童年,那里有我们的原欲与原态,以及人类原始的集体快乐。人类需要往返。

关于哲学

哲学来自人类蒙昧时期的神话,它的根深植于神话之中。在人类的神话时代,人的原形有着最美的生命姿态,原始精神中有着天赐的高蹈、飞翔、灵武的元素,他们的灵魂一直脱离肉体而存在,接天接地。他们的灵魂飘逸发散,随天地大形。他们真正地以万物灵性而存在,他们拥有绝对的空间,并超越生命两端。真正的生命是生死一体,而不是生死背离,更不是生死分离。但当哲学产生,人类进入理性时代,灵肉就已经开始分离。神话时代虽然高蹈,但人类一直有不确定性,并因不确定性而滋生不安全性。人类需要一个关于自身的答案,哲学就是带领着我们追寻这个永远找不到的答案,但追寻的结果是人类的更大茫然。因为追寻带给了我们更多歧义,人类的心灵被覆盖上了荒茂的稗草,人类没有能够在更广阔深邃的空间突围,而是在自我的混乱里被缠足被禁锢。幸运的是,美学却因此斜生出来。哲学的干流却进入了实用性。我一直坚信哲学的本意不是针对现实,而是针对生死和虚无的。哲学实用化就已经不再是哲学。哲学变节。

读米勒《晚祷》

这幅米勒的油画曾经让我的精神那样温暖,迷离般的宗教般的温暖。

每当我伫立原野,望着在泥土中劳作的农人的身影时,我就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激动和陶醉。所以当我看到米勒的油画《晚祷》时,我一下子就和它融合为一体了。此时,我只能用“融为一体”来表达我的感受。除此之外我找不到让我更满意的语言。暮色的土地上,一对农民夫妇正在土地上劳作着,这时远处的教堂里晚祷的钟声响起,他们便放下正在劳作的活计,双手抱在胸前,头颅微低,正好面对了大地,做最虔诚的祈祷。天色有些暗淡,天空和大地在尚有些红晕的暮色里宗教般神秘地辽阔,大地一下子变得宽厚慈祥起来。农民的身边是默默的草筐和木轮车,似乎也在钟声里祈祷或者倾听。教堂的钟声中,那男人用刚刚劳作着的手在胸前抓着刚刚摘下来的帽子,进入宗教姿势,默立。画家细腻的笔触几乎画出了男子又长又蓬乱的头发上帽子留下的痕迹。而女人的双手在胸前抱得多么紧,仿佛里面抓住了什么,一不用力就会掉下来。我惊奇于他们的生活和信仰如此和谐默契的统一。那教堂的钟声已经沉进了他们的生命里血液里,以及生活的深处。并不是钟声唤醒了他们,而是他们生命里对晚钟的回响唤醒了他们。面对这幅画,我还看到了躲在一旁的那束睿智博爱的目光,那是米勒的目光,他已经站在一边看到了农人自己永远看不到的他们自己的命运。在他们的岁月里对土地的感恩已成为一种庄严的仪式。

……冥冥中我的目光渐渐和米勒的目光在重合,我仿佛走进了米勒的心灵。

读克拉姆斯科依的油画《月夜》

这幅画中沉静的气息令我们神往。凝脂般的月光,纯洁的黑色,夜色中的花香,大地的味道,苍老的树干,地下的绿草。画家的笔触细腻得令我们颤抖。画面的中间,任何一个女性坐在那里都会变成女神。这样的世界不和任何的庸俗的世界相连,与它连接的是读到它的任何一个心灵。它和我们一起构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杂质的世界。读它,我们读到了画家的灵魂。我愿意和这幅画一起沉静一起空灵。让我们在这幅画前多待一会,再多待一会……

这幅画像一种幸福的睡眠。

哲学的诗化和浪漫化就是美学

——读《诗化哲学》

这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书籍,曾经启迪了中国一代人关于文化与哲学、社会与美学的心智思考。文学博士刘小枫对德国传统哲学进行了自己独特的整合和梳理。在康健的上世纪80年代,海德格尔、荷尔德林、里尔克、狄尔泰这些兼具哲人和诗人多种身份和品格的大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部书走进了中国文人的书斋。“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没有房屋,你就不要修盖房屋。”读这部书,使我们知道哲学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不是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它让我们感到哲学是鲜活的激情的,它让我们看到了精神质地的多元。德国浪漫哲学直接走进了美学与诗歌。他们让哲学在心灵中舞蹈,在精神里激越。把哲学浪漫化而生发的色彩炫耀了整个人类的心灵,稳固了人类精神的基座。他们对哲学和精神所做的理性而智慧的倡导,为我们塑造一个与物质世界相并立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能。综观今天的中国文化界,我们可以看到德国浪漫哲学丝丝缕缕的脉气。

读这部书也许不需要你把什么都读懂,重要的是你要把自己的精神和心灵融进去。在其中泡一泡把自己滋润一下,比读懂几个道理重要得多。

书现在可能不大好买了。对于今天的节奏,二十多年,已经显得很古老了。

读希施金油画《在公园里》

读读俄罗斯画家的画《在公园里》吧!想想那是没有照相机的年代,你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想想那是没有市场的年代,你就知道他们是为什么而画了。在他们的画里你读到的只有精神和灵魂。你闻不到铜臭气的,绝对没有。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很和谐,中间没有金钱、私利、欲望隔着,没有俗世与市场的巨大隔板。画留下了,画家走远了。但我们知道他们永远在他们的画的后面。他们在凝视着我们。他们是真正的画家。我们今天的画家只是一个称号,是给自己美容养颜的东西。画笔沦为他们换取铜板的工具。有时候可悲,有时候可耻。

关于自然主义

旅行中携带的书一定不是信手拈来的,那是要经过缜密的选择之后做出的决定。当代人的车上,相当于古人读书“三上”中的马上。

不久前的那次出行我带的书是李奥帕德的《沙郡岁月》、法布尔的《昆虫记》和我常常携带的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有时间我就交叉阅读。李奥帕德的《沙郡岁月》、法布尔的《昆虫记》都是自然主义杰作。是一种平静的浪漫,是一种生命态度稳定并确定之后的浪漫文字,他们在自然的景象里折射心灵的镜像。现在能够真正让你构成阅读现场和气氛的文字和书籍并不多。所以,你不得不经常形成一种过去少有的与书籍的关系:俯视。俯视不是鄙视,它至少也是一种视角。这样倒获得了一种阅读的平静,虽然这样的平静常常有些平淡。我当然喜欢那种让我在文字里有登越感的文字,你可以享受文字的阶梯对你的承载与托举。但现在更多的却是让你俯视的文字,这种文字让你自由飘落,无须调动自身力量。这其实是当代阅读者的一种悲哀。文字被你俯视有两种情况:文字自身高度不够;文字站立的基座很低。后一种文字像一株大树,即使它自身很高,但站在山下,却低于山顶的一株草。与此相对应,阅读者的高度也是同样的结构。我不知为什么我们不大力建构这个基座。就生命气质来说,我不是一个完整的自然主义者,因此我并不与自然主义者的文字完全吻合。但我生命结构里有着很大的自然主义的品格和为其预留的空间。我是一个喜欢在文字里走险的人,因此我最喜欢并追求在激越里表达和完成最完整的智慧。因此李奥帕德的《沙郡岁月》、法布尔的《昆虫记》只是我在某些阶段喜欢读的书,却是我在很多时候想念的书。它们类似朋友一样的品格一直吸引着我。

读卢梭

卢梭很值得我们谈谈。

有很多人可以在面对世界时是一个强者,充满了战斗者的勇气,但当背对世界或者面对自己时则成了一个懦夫。而卢梭是一个敢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勇于向自己的人性挑战的人。他敢于撕裂自己给别人、给宗教、给政治、给政敌、给世俗看。

自我忏悔是一柄利剑上的锋。

但即便是卢梭,也总是不可避免地在《忏悔录》中美化自己,辩解自己。可能他自己并不知觉。

有一个新问题:当卢梭解剖自己后,当他将自己人性中居住在阴面的东西剥离出来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已被卢梭忏悔过的东西?

你想过无数遍之后再想想。

《天·藏》的超越意义

宁肯的长篇小说《天·藏》在中国小说格局中没有邻居。难以分类。它自居高格。

我个人认为,《天·藏》是我读到的中国文学最优秀最有整体精神高度的一部书。它超越小说的文本,融诗性、宗教、哲学、美学、自然和灵魂于一体,构造的是一个具有无限丰富性的精神故事,宏阔处极其宏阔,悠远处极其悠远,洞幽处极其洞幽,从而使文学走向更多的可能性。《天·藏》超越小说的文本,打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分类。从而带动生命走入更丰富的境地。面对这样的书,只有阅读小说的能力是不够的,甚至只有阅读文学的能力也是不够的。他调动的不仅仅是我们生命里单纯的文学元素。它满足着更丰富的阅读渴望。我阅读它,视如己出。所以我不嫉妒宁肯,因为我不嫉妒自己。

读《天·藏》,我总觉得维格不是一种宗教式的救赎式的信仰,而是内心一种力量的醒来,所以一切最终的信仰都是自己内心力量的一种伸展,一切都在心里,天地存在就是上师。

就精神的丰富性,《天·藏》具有极大的内在的张力和无限开放性。它心灵化、诗歌化、精神史诗化。它甚至与单纯的小说无关。它与无限丰富的心灵原野有关。与一个人的世界建构有关。与更广阔的时间有关。它当然也有不足,有缺憾,但那是它自身的不足与缺憾,也不与任何其他有关。

它的优秀,是因为它的独立性,它甚至不具备可比性。它自立法度与坐标。它还是小说,但又远不是小说。对文本有极大的超越性。现在很多人追求个性、标新立异。虽然努力的精神可嘉,但力气不够。《天·藏》与他们不是一回事。

读惠特曼

很多年前,当我刚刚爱上诗歌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你,惠特曼,你这个大胡子的男人,你这个美国木匠的儿子,你这个森林中的大提琴,你这个在太平洋东海岸涌动着的潮汐,你这个胸如山谷、肺如海洋的诗人歌手。那时候我可不像现在这样虚胖饱满,那时候我在读高中,面黄肌瘦,毕业时只有117斤,背也是驼的。但我一下子从你的诗歌里感受到了一种粗犷饱满厚重的气魄。我被你吸引、影响、搅动、固定。我身体里原本固有的东西在崩塌在毁灭在消亡在重新结构,从此我感到我的身体里充满了浩荡巍然之气,生命的内宇宙变得广袤而辽远。惠特曼,你胸怀山岳,吞吐风云。你发达的肌肉和思想和灵魂撞击着轰鸣着,震荡天宇。我从此以后的生命里,你昂扬的诗音一直在回荡,那么高亢、嘹亮、悠长、豪放。特别是《哦船长,我们的船长》,令我经常在精神灰暗、生命孤寂时大声咏诵。在咏诵中,一次次地为我构筑起浩荡的生命底气。当今天我也成为一个成熟而饱满的男人的时候,我更加体会出它在我生命底部所起到的无以替代的作用。记得刚刚遇到你的时候,受你的影响,我就写了很多长诗,如《黄河》《父亲是一轮古铜色的太阳》等,试图用我的灵魂和肺叶与你唱和。其实我渐渐地发现我是在用我的生命和你唱和,一直这样。很幸运,惠特曼在我文学生命的最初给了我一口很大的气,让我一直不怕溺水,不缺氧。

当今天,当我站在这生命的中渡口,站在这离襁褓和坟墓差不多远的地方,站在这一生中最大的伤口的边缘,咏诵你的诗歌,让我再次获得了无穷的力量:

……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我们的船安渡惊涛骇浪,我们追寻的奖赏已赢得手中。……港口已经不远,钟声也已听见,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目迎着我们的船安然返航,我们的船更加庄严而又勇敢……惠特曼,让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让我们来一次身体的拥抱、精神的拥抱、灵魂的拥抱、足胝和头颅的拥抱。

关于语言

我们并没有创造足够的文字和语言让我们来描述这个世界,更没有足够丰富的文字描述我们千沟万壑、巨细浩杂的灵魂的瞬间和精神的闪电般的痕迹。我们在很多时候会一下子陷落到语言的漏洞和洼地里而被语言突然抛离,或者擒获。一瞬间的茫然和无从表达是我们站在语言之外、跌入语言的峡谷之后的一种无助、挣扎和吃力。语言的缝隙过大,我们承受了太多的语言的无力而导致的痛苦。在我们看似浩瀚的语言里,我们总有太多衣不遮体之处,甚至会残忍地露出我们最隐秘部分,让我们永远拉不紧那个地方的语言遮羞布。语言的尺寸有时候是那么的小,让那暴露着的部分永远如伤口的新茬。我们常常被迫地疯狂地使用着最公众的脸部的语言。

是的,我们疯狂地使用着最公众的脸部的语言。这是我们没有难度没有神秘没有羞耻感的同质化的语言,是在人类伊始,在道德的帷幕渐渐落下时就放弃私存,献给了公众的部分。我们在承认语言的局限之后,真正的写作者所应该做的就是在语言的边界处,做悬崖般的冒险。这样的语言会给我们另外的世界支点。

但我们去做了吗?几乎没有。我们回避了这样的冒险与难度,我们把那些脸部语言翻来覆去地搅动,反复使用。我们从这样的语言,还是到达这样的语言,我们滑动在语言的地表层,语言上留不下痕迹。甚至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语言在局限我们,更遑论去触及语言的极限。我们一直浅薄地认为“语言已经足够用”。或者控制、终止语言的继续繁衍。

同类推荐
  • 瓦釜集:刘半农作品精选

    瓦釜集:刘半农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洈水谣

    洈水谣

    人之初,性本善。向上、崇善的人性也是唯美的。《洈水谣》里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完美得无可挑剔的好人。我不忍心把“坏人”写得那么坏,也没理由将“好人”写到极致。用接近真实的文学语言还原纯粹的人性,这是我的初衷和方向。洈水更美。她是离尘嚣很远,离童话很近的一片净土!作为土生土长的洈水人,我一直想运用文字的形式彰显家乡的钟灵毓秀。《洈水谣》的付梓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 文化传统与多元书写: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论稿

    文化传统与多元书写: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论稿

    本书以台港地区、东南亚地区、北美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华人华侨作家创作为研究对象,对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进行散点透视和个案解读。这些作家,大多具有中西文化的双重背景,从而决定了其小说创作的独特主题,即表现两种文化传统的对抗、共处或融合,表现了华侨群体复杂而暧昧的“文化认同”。而无论在作品的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上,都呈现出开放的多元书写特征。通过以上解读,从而能从总体上把握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一些共性特征。本书同时也对大陆经典作家在台港暨海外的接受进行深度研究。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关于《呼啸山庄》的研究成果早已卷帙浩繁,但是,由于经典文学文本的丰富性,往往不断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研读和阐释。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作者在认真、审慎、反复、仔细地研读原小说的基础上,在作品的主题思想解析、人物形象剖析、艺术建构探析、文本对比分析和故事章节评析中提出了自己的不少的独立见解,让文学研究者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去把握和解释小说内涵。该著作的五部分互为关联、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成的逻辑链来阐释该部小说。
热门推荐
  • 萌宝来袭:总裁爹地,太会撩

    萌宝来袭:总裁爹地,太会撩

    【娇艳俏丽女明星*鬼畜病娇忠犬男,甜宠文】“敢再离开我,你试试!”男人嗓音冷冽,语调凶戾,每晚闯进她梦中,不知疲倦地威胁她。可这位先生,我们不熟好吗?跑去试镜,不小心撞入权势滔天的齐宵怀中,被他强势扣下,成为禁脔。她恨他,怨他,想离开他。他爱她,缠她,只想要她。“齐先生,请你放过我!”他放开她,却又绊倒她,让她跌入他的怀中,“看,我放了,是你自己又回来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灵南棠北

    灵南棠北

    乔乔拖延了好久的新书终于来了,本来想好作品名称《总裁的契约妻子》,但怕过不了审核,只能改成《灵南棠北》,把男女主角的名字都融合在里面了。对于这本小说,乔乔的想法是“虐”,但还是有温馨的,当然乔乔不是个虐心的人,所有不会是通篇虐心的。说说作品,《灵南棠北》是财阀情迷的第二部,男主隋棠,女主江灵韵,讲述的是一个……(欲知后事如何,请紧随乔乔的步伐哦!)允许乔乔先卖个关子,大家一起追问,一起看乔乔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吧。
  • 美人目

    美人目

    纵使生不能相守,死不能同衾,那我便冲冠一怒为红颜,弃了江山又何妨?我找了你三年,你终究还是走了;若是再给我一个三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又有何妨?他纤长的手指触到映着一抹红影的池面,想要紧紧抓住,那抹红影却随着水波散去。他抬起头,隐约间似乎看到一位红衣女子,左手握笛,右手擎伞,踏莲而来……你是皇宫里的帝君,你管的是人间百姓;我是鬼宫里的杀神,我的目的,就是要让怨鬼重生,杀尽人世的贪嗔痴恶!三年前,你消失的那一刻起,我就发誓,再不离开你一尺一丈……因为,丈夫丈夫,一丈之内方为夫。如果没有肩负着重建鬼宫的重任;如果我不过是那闺中的寻常的女子……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世间万物芳华,终不过白骨成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之落子无悔

    穿越之落子无悔

    其实王小惠虽然穿越了,但是内心一直不敢相信这女主的活儿就这么落在了自己身上。而且这剧情太跌宕起伏了,原本穿过来在停尸房,以为自己穿到了鬼片或者丧尸片里,后来发现是个修真世界,以为自己穿到了修真小说里,再后来发现还生了个娃,这tm感觉是要往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方向发展了呀!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重生影后:沈少,请自重

    重生影后:沈少,请自重

    直到被人推入海中,傅清影也不明白自己是得罪了什么人。重生在一具陌生的身体之中后,她决定要重新回到影坛巅峰,顺带着查出究竟是谁要害死她?沈南楼:“契约恋情,不动真心。”傅清影:“成交。”沈南楼:“我觉得我们还是很搭的不是么?”傅清影:“沈少,请自重。”沈南楼:“三年不够,亲爱的,可要续约?”傅清影:“那就看你表现了。”傅清影看着沈南楼,笑了起来,看在这小子还算不错的份上,就先续个约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会穿越的道观

    会穿越的道观

    滚滚诸天,红尘百态,不过一岛,一观,一道士而已。(古夏扬友群:179354094)
  • 续红楼梦

    续红楼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