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
在20世纪90年代一次读者调查里,绿杨高居“最受欢迎科幻作家”第二名。斯人已去数年,今天再翻开绿杨老师的作品,依然很欣赏他用丰富知识组织故事的巧妙能力。
绿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发表科幻小说,当时只是许多科幻作者中的一位。让绿杨脱颖而出的就是以《消失的银河》为代表的“鲁文基教授”系列。它们主题鲜明、风格独特、内容严谨、知识扎实,又充满着正能量,特别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在《鸟巢里的笑声》中,一个陌生人闯到鲁文基教授的空间站。他的外貌特征都很像一个被通缉的逃犯,甚至假牙的位置都一样。但就在这个细节上,作者引入了“空间反转”的知识,让结局大出读者意料之外。
在《嬗变》中,警察追踪偷运核装置的恐怖分子,误入一个博士实验室,结果却被变成了银像。这个很像炼金术的古怪事件,鲁文基教授用“原子嬗变”的知识给予了正确解释。
在《“雅典娜”号案件》里,某太空站发生爆炸,宇航员罗塞为了挽救站长的生命,把他的头颅接到机器人的身上,结果违反了人类的法律,被当成杀人犯。律师们没有科学知识,无法给他辩护。结果鲁文基教授只用了一个逻辑推论,就让罗塞得以无罪释放。
本书也并非都是由这种小故事组成,在《失落的影子》里,鲁文基教授和同事们跨越半个地球,只是为了目睹宇宙大爆炸时期留下的光波;在《消失的银河》中,有人计算出我们的宇宙每二百年就有将近一个银河系质量的物质无故消失,而地球上的一个案件却让鲁文基找到了物质消失之谜的答案。
不管是生活中的小案件,还是开天辟地的大历史,本书所有的故事都做到了短小精悍。人物对话简洁,一语切中要害。人物描写只有几句,却立刻能勾画出角色的外形和性格。这种风格特别受少年儿童喜爱。如今的网络文学流行超长篇,动不动写几十万、几百万字,读者很难看到精练的文笔。所以,少年读者阅读“鲁文基教授”系列不光能长知识,也能学习到优异的写作技巧。
除了故事漂亮之外,本书的人物形象也很鲜明。鲁文基教授就是个老宅男,不食人间烟火,说话生硬没礼貌,是一个“理科生”的典型形象。助手梅丽则以柔克刚,不仅能适应他的怪脾气,没事儿还拿鲁文基教授开玩笑,起到调动气氛、缓解紧张的作用。这种搭配出现在每个故事里,各种小细节令人忍俊不禁。
写科幻小说要有知识,但并不是在里面堆砌知识。科学知识必须用来架起情节才能算好小说。本书在这方面堪称代表作。小说里的每个悬念,你用普通生活常识都不能解释。但如果引用了某个知识点,它又令人豁然开朗。鲁文基教授就是这样带着读者们上天入地,穷幻想之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