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一个漆黑又明亮的世界。
相对于我们,宇宙很大,很奇妙,宇宙中许多地方的温度会相差几百上千摄氏度,但是这不重要。
宇宙中的星球也是无比的巨大,万有引力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发现的,只是这不重要。
宇宙上有许多地方是真空。至于真空是什么?
假如世界就地球这么大,房子就是星球,房子有大有小,房子里面还住着人,然后房子外面就是马路与空气还有其它东西,真空就是相当于马路,相当于空气……
马路对我们该说重要吗?其实挺重要的,但是有些时候也不重要。
我们很少用到真空这条大路,所以它可以当成毫无意义的东西,即是“荒芜”。
但是,这也是不重要的。
重要东西永远是那些稀少的东西,比如生命。
……
宇宙不停的运作,转啊转,转啊转,突然人世间最为珍惜的东西出来了,这是许许多多的星系中极少概率能发生的事情,特殊的环境,总能迎来特殊的事情。
在无比渺小的视角里,宇宙产生了具有特殊运行规律的东西——单细胞生物,这些生物生活在,被后来称为原海的液体上。
时间缓缓流逝,行星不知道饶了它中心的恒星多少圈,上亿圈可能是有的了。
而上面这颗行星上面,那些单细胞生物中存在一些细胞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了聚集,成为了一个聚合体——多细胞生物,这些生物有的依旧活在海里,有的飞上了天空,有的爬上了陆地。
又不知过了多久,行星围绕着的恒星忽然发生了不知名的变化,使得这颗行星的环境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然后行星上的生物发生了一场灾难。
这个世界的有这么本书《天演论》,写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劣者淘汰。
既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能适应环境也就是从灾难中脱颖而出的生物,就是“适应者”了。
这些“适应者”也许是本来的环境中不处在食物链的顶端的生物,但是,因为他们活了下来,所以他们也有成为食物链顶端的可能。
时间匆匆,当星球表面又一次的布满了许许多多的生命时,世界发生了天大的变化,仿佛重演上亿年前的事情一样,统治着生物界的是只有一种生物,即是——人类。
人类这种生命相比于其它的生物,身体基本上可以说差了的好远,只是因为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进化方向,然后才能成为现在地球霸主的地位。
不过人类与上一个并且统治地球的恐龙相比,人类并没有死死的守着自身的一亩三分地,其实我是很同意一个观点:“只有不停的进步,才能真正的走在最前面。”
所以他们从行星上冲了出来,即使他们不是依靠着自己的身体,而是依靠着外在的东西,从地球上冲了出来,来到了宇宙之中。
第一次的真正接触宇宙的人类是加加林,我不知道他有没有看见我们地球的样子,因为我不知道那时的玻璃能不能承受太空的恶劣环境。
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的是一个蔚蓝色的巨大球体,蓝色代表着的是海水。
对我们来说,地球以漆黑的宇宙为背景,显得那么的美丽,漂亮,以及不可描述的震撼。
但是,我们人类从很久之前就开始接触星空了,我们开始思考,在不知多远的地方外的某个星球里,会不会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智慧生物呢。
我们能观察的只是,残留在宇宙中的影像,这些影像可能是我们的地球还很荒凉的时候。
我们因为存活的时间太过渺小,而在我们眼前的却是异常久远的时间,导致我们没有任何一个证据证明,这个世界只有着我们地球存在着生命。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从来没接触过的,没见过的,是无法去想象其中是怎样的。
而我们人类有幸,得以去接触到这个相对于来说的不想描述的大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