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500000003

第3章 谈老年

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无论怎样说都只能说是老了。但是,除了眼有点不明,耳有点不聪,走路有点晃悠之外,没有什么老相,每天至少还能工作七八个小时。我没有什么老的感觉,有时候还会有点沾沾自喜。

可是我原来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生来就是一个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的人。我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一个人,完全是环境逼迫出来的。我向无大志。小学毕业后,我连报考赫赫有名的济南省立第一中学的勇气都没有,只报了一个“破正谊”。那种“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豪言壮语,我认为,只有英雄才能有,与我是不沾边的。

在寿命上,我也是如此。我的第一本账是最多能活到五十岁,因为我的父母都只活到四十几岁,我绝不会超过父母的。然而,不知道怎么一来,五十之年在我身边倏尔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我也根本没有想到过。接着是中国老百姓最忌讳的两个年龄:七十三岁,孔子之寿;八十四岁,孟子之寿。这两个年龄也像白驹过隙一般在我身旁飞过,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我也根本没有想到过,到了现在,我就要庆祝米寿了。

早在50年代,我才四十多岁,不知为什么忽发奇想,想到自己是否能活到21世纪。我生于1911年,必须能活到八十九岁才能见到21世纪,而八十九这个数字对于我这个素无大志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我阅读中外学术史和文学史,有一个别人未必有的习惯,就是注意传主的生年卒月,我吃惊地发现,古今中外的大学者和大文学家活到九十岁的简直如凤毛麟角。中国宋代的陆游活到八十五岁,可能就是中国诗人之冠了。胆怯如我者,遥望21世纪,遥望八十九这个数字,有如遥望海上三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可望而不可即了。

陈岱孙先生长我十一岁,是世纪的同龄人。当年在清华时,我是外语系的学生,他是经济系主任兼法学院院长,我们可以说是有师生关系。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俩同在全国政协,而且同在社会科学组,我们可以说又成了朋友,成了忘年交。陈先生待人和蔼,处世谨慎,从不说过分过激的话;但是,对我说话,却是相当随便的。他九十岁的那一年,我还不到八十岁。有一天,他对我说:“我并没有感到自己老了。”我当时颇有点吃惊,难道九十岁还不能算是老吗?可是,人生真如电光石火,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曾几何时,我自己也快到九十岁了。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了,不可信的事情成为可信了。“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无言。”奈之何哉!

即使自己没有老的感觉,但是老毕竟是一个事实。于是,我也就常常考虑老的问题,注意古今中外诗人、学者涉及老的篇章。在这方面,篇章异常多,内容异常复杂。约略言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最普遍最常见的是叹老嗟贫,这种态度充斥于文人的文章中和老百姓的俗话中。老与贫皆非人之所愿,然而谁也回天无力,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叹而且嗟,聊以抒发郁闷而已,其次是故作豪言壮语,表面强硬,内实虚弱。最有名的最为人所称誉的曹操的名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初看起来气粗如牛,仔细品味,实极空洞。这有点像在深夜里一个人独行深山野林中故意高声唱歌那样,流露出来的正是内心的胆怯。

对老年这种现象进行平心静气的肌擘理分的文章,在中国好像并不多。最近偶尔翻看杂书,读到了两本书,其中有两篇关于老年的文章,合乎我提到的这个标准,不妨介绍一下。

先介绍古罗马西塞罗(公元前106耀前43)的《论老年》。他是有名的政治家、演说家和散文家,《论老年》是他的《三论》之一。西塞罗先介绍了一位活到一百零七岁的老人的话:“我并没有觉得老年有什么不好。”这就为本文定了调子。接着他说:

老年之所以被认为不幸福有四个理由:第一是,它使我们不能从事积极的工作;第二是,它使身体衰弱;第三是,它几乎剥夺了我们所有感官上的快乐;第四是,它的下一步就是死。

他接着分析了这些说法有无道理。他逐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得出了有积极意义的答复。我在这里只想对第四项作一点补充。老年的下一步就是死,这毫无问题。然而,中国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死的,也可以说,任何人的下一步都是死。

最后,西塞罗讲到他自己老年的情况。他编纂《史源》第七卷,搜集资料,撰写论文。他接着说:

此外,我还在努力学习希腊文;并且,为了不让自己的记忆力衰退,我仿效毕达哥拉斯派学者的方法,每天晚上把我一天所说的话、所听到或所做的事情再复述一遍……我很少感到自己丧失体力……我做这些事情靠的是脑力,而不是体力。即使我身体很弱,不能做这些事情,我也能坐在沙发上享受想象之乐……因为一个总是在这些学习和工作中讨生活的人,是不会察觉自己老之将至的。

这些话说得多么具体而真实呀。我自己的做法同西塞罗差不多。我总不让自己的脑筋闲着,我总在思考着什么,上至宇宙,下至苍蝇,我无所不想。思考锻炼看似是精神的,其实也是物质的。我之所以不感到老之已至,与此有紧密关联。

我现在介绍一下法国散文大家蒙田关于老年的看法,蒙田大名鼎鼎,昭如日月。但是,我对他的散文随笔却有与众不同的看法。他的随笔极多,他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停就停,愿起就起,颇符合中国一些评论家的意见。我则认为,文章必须惨淡经营,这样松松散散,是没有艺术性的表现。尽管蒙田的思想十分深刻,入木三分,但是,这是哲学家的事。文学家可以有这种本领,但文学家最关键的本领是艺术性。

在《蒙田随笔》中有一篇论西塞罗的文章,意思好像是只说他爱好虚荣,对他的文章则只字未提。《蒙田随笔》三卷集最后一篇随笔是《论年龄》,其中涉及老年。在这篇随笔中,同其他随笔一样,文笔转弯抹角,并不豁亮,有古典,也有“今典”,颇难搞清他的思路。蒙田先讲,人类受大自然的摆布,常遭不测,不容易活到预期的寿命。他说:“老死是罕见的、特殊的、非一般的。”这话不易理解。下面他又说道:人的活力二十岁时已经充分显露出来。他还说,人的全部丰功伟业,不管何种何类,不管古今,都是三十岁以前而非以后创立的。这意见,我认为也值得商榷。最后,蒙田谈到老年:“有时是身躯首先衰老,有时也会是心灵。”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蒙田就介绍到这里。

我在上面说到,古今中外谈老年的诗文极多极多,不可能,也不必一一介绍。在这里,我想,有的读者可能要问:“你虽然不感老之已至,但是你对老年的态度怎样呢?”

这问题问得好,是地方,也是时候,我不妨回答一下。我是曾经死过一次的人。读者诸君,千万不要害怕,我不是死鬼显灵,而是活生生的人。所谓“死过一次”,只要读过我的《牛棚杂忆》就能明白,不必再细说。总之,从1967年12月以后,我多活一天,就等于多赚了一天,算到现在,我已经多活了,也就是多赚了三十多年了,已经超过了我满意的程度。死亡什么时候来临,对我来说都是无所谓的,我随时准备着开路,而且无悔无恨。我并不像一些魏晋名士那样,表面上放浪形骸,不怕死亡。其实他们的狂诞正是怕死的表现。如果真正认为死亡是微不足道的事,何必费那么大劲装疯卖傻呢?

根据我上面说的那个理由,我自己的确认为死亡是微不足道,极其自然的事。连地球,甚至宇宙有朝一日也会灭亡,戋戋者人类何足挂齿!我是陶渊明的信徒,是听其自然的,“应尽便须尽,何必独多虑!”但是,我还想说明,活下去,我是高兴的。不过,有一个条件,我并不是为活着而活着。我常说,吃饭为了活着,但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我对老年的态度约略如此,我并不希望每个人都跟我抱同样的态度。

同类推荐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当炸弹飞过头顶,当AK47指着肚皮,当狙击手瞄准脑壳,他仍然沿着炸弹的轨迹奔跑。《完美风暴》作者荣格尔的悲惨人间之旅,在死亡中体验生命,在生命中体验死亡。他是一名战地记者。他热爱和平,却总在寻找着战争和灾难。他在炮火现场,以生命为赌注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将战场上的流血与牺牲、杀戮与灾难直接呈现给远隔万里的人们。他雕刻着人们对世界、战争和自身的认知。他的伤亡概率高于战场第一主人公——士兵。
  • 吴敬梓的情怀与哲思

    吴敬梓的情怀与哲思

    本书是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在对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后创作的文化随笔。全书共分为十章,分别从吴敬梓的生平、小说、文论、交游、儒生情怀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吴敬梓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贯穿他一生的儒生情怀,阐明了他小说作品的独特风格对后世文人及社会的深刻影响,能为后人了解、研究吴敬梓提供有益的参考。
  •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青春的日子,谁心里没点乱七八糟的爱呢?也许你爱上过这样一个人,默默关注,偷偷喜欢,到最后才发现爱上的只是心目中的幻想;也许她爱过那样一个人,彼此欢愉,只是时空不对,千回百转,无法泅渡;当然,也会有幸运的,不偏不倚,眼眸对接,烟花烂漫。不管怎样,那些曾经的青春和爱恋,都随着时光愈走愈远,只是记忆是个奇怪的机器,走过就会被铭刻,被祭奠。
  • 月亮已失眠

    月亮已失眠

    黄梵是当下国内诗坛的一位实力诗人,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中间代”诗群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内诗坛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读者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诗风凝练,富有想象力,对生命有着深刻的感悟。本书收入诗作110首,是黄梵诗歌创作三十余年成果的一次系统总结。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百花晴

    百花晴

    极寒之地,极北之巅,是一处冰的世界。她一袭白衣,面若皎月,冰冷的眼眸注视远方,仿若不食人间烟火。她,踏冰而立,在一片白色冰花树下,她做了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去往凡间。他,俊朗不凡,尊贵优雅,一双温暖的眼睛让人沉沦。是命运,亦是天意,化为凡人,追求大道。那一年的那一世,清秀的面庞,翩飞的脚步,亦在一片花海之中被师傅赶往人世。魔与仙的碰撞,注定是一场唯美的邂逅。注意:本书有两部分,前半部分以人间为背景,后半部以仙界,魔界等为背景。
  • The Well of the Saints

    The Well of the Sain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锐读(第14期·悬疑新主张)

    锐读(第14期·悬疑新主张)

    悬疑作品是一个社会的窗子,我们站在窗外,窥视里面的喜怒哀乐。 用有意思的悬疑作品打动人。
  • 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大浪淘沙,多少年轻人最终被社会的暗流淘汰出局!大浪淘金,多少年轻人经过社会的历练而绽放光芒!年轻人走上社会,是成功还是失败,在于掌握了多少社会经验。虽然所有人都知道“经验”的重要性,但真正懂得学习经验,使用经验的人却很少。因此,年轻人要想取得成功,最缺乏的不是理想,不是激情,而是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经验。
  • 男神的腹黑小娇妻

    男神的腹黑小娇妻

    前世母亲跟着人跑路,父亲自杀,抛下年纪八岁的顾云芷和弟弟两人。重生回到八岁,她要好好活,至于报仇什么,恶人自有更恶的人去收拾。某恶人,我欠你的吗?要帮你收拾那些垃圾顾云芷回眸一笑:你说呢?(这是一本扮猪吃虎,养成的甜宠文!女主有毒前方高能主意!)
  • 不一样的漩涡鸣人

    不一样的漩涡鸣人

    当幼小的鸣人得到了来自异世界的漩涡面麻的记忆,他会有怎样的改变呢?
  • 顾我相思,倾我难忘

    顾我相思,倾我难忘

    当今的皇后瑾桐去世了,离世前,唯一牵挂的人是曾经在少年时相遇的梧铭。死后的瑾桐没料到自己化作了鬼魂,虽说只能在人间逗留七日,但为了曾经错付的感情,瑾桐开始寻找梧铭,终于在第七日寻找到了梧铭。
  • 寻味直播间

    寻味直播间

    当胖子遇上美食和直播间,会发生什么样奇妙的化学反应?橘子要减肥:“看了我家畅畅的美食直播,本姑娘胖了五斤了天呐!”水上漂:“妹子别急,我已经胖了十斤了!”今天有课吗:“看上去太好吃了。打卡!疯狂打卡!”徐畅:“独胖胖不如众胖胖!”
  • 我不是林黛玉

    我不是林黛玉

    那春花秋月似乎是一种虚无幻境,可还是有着不容忽视的美好;衔泥的燕子,不只穿梭在王谢堂前,还会步入寻常百姓家。我用我世俗的眼睛,我用我寻常的经历,依然可以在我的世界演绎我的坚强。我们的坚强,都属于我们自己的,就像我们的人生,只属于我们自己一样。我不是林黛玉,可这不妨碍我喜欢林黛玉,我依然崇尚那种高雅淡然的生活态度,我依然喜欢那种葬花吟花的诗情画意。只是,飞花散去,尘烟未了。结了尘缘,就在尘缘中果断地美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