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000000002

第2章 阅读力的神秘面纱(2)

美国并不是一个读书风气很盛的国家,这使教育学家和图书馆学家很担心。肯尼迪研究中心曾经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做了一个阅读方面的调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进行调查期间,你是否正在读一本书?”结果正在读某一本书的被调查者,在英国占55%,德国占45%,澳大利亚33%,加拿大31%,而在美国只占17%。

自从有一本叫《为什么约翰尼不会阅读》的书出版之后,对小学生不能很好阅读的问题激起了广泛的讨论,使许多学校采取措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不仅是小学,就是中学和大学也迫切需要设立“阅读补习班”,帮助那些在这方面有困难的人,提高他们的阅读力和速度。

由美国图书馆协会和国家书籍管理委员会共同发起的全国图书馆宣传运动周,其宗旨是宣传读书的益处。数以千计的图书管理员、书籍出版商、教育家、教会人士以及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界和政府共同合作,使人们相信阅读与教育密切相关,而教育则是民主的基础。“醒来读书吧”这个口号将传遍美国的各个角落,阅读是永恒的乐趣,唤醒那些还未享受到这种乐趣的人们,通过阅读而写得更好,思想更丰富,生活得更有意义。

但是当我们刚开始阅读时,还是不妨先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有吸引力的读物,如果坚持认为某些书有益,因而强迫别人去读,那就可能一开始就扼杀了我们对阅读的爱好。当然,到了大学阶段,我们对书籍应该具有很高的鉴别力,这是我们在阅读与学习中逐渐获得的。

人们常常因某种需要而去读书,小时候,通常因为这是老师指定的功课,或是为了考试合格;还有一些人对某个问题或某位作家产生兴趣,想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的情况;年纪较大时,为了进一步拓展早年所获得的知识,阅读多半是为了深入理解,积累资料,提高鉴别力,满足自己的爱好或消遣。

很多人说,“假如有时间,我会读得更多。”根据观察,人们一般总是把时间花在最迫切需要完成的事情上,因此抽不出太多的时间阅读。其实,我们只需要从现在开始,每天花15分钟的时间去阅读,正像教育家霍勒斯·曼所说的:“每天读一点,即使几段也好,如果你每天有15分钟的时间阅读,一年之后你就会感到受益匪浅。”我们常常会觉得15分钟太短暂了,想等到有更多的空闲时再读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属于我们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麻省理工大学有一位图书馆学家,他养成了每天花15分钟阅读名著的习惯,20年过去了,你可算算他已经获得了多少阅读时间。事实上,他是一个大忙人,要指导管理一个相当大的图书馆,要阅读很多专业文献,但他还是在短时期内就读完了《战争与和平》、《奥德赛》、《牛津诗选》等名著,由于心灵不断地与伟大作家保持接触,因而他的见解通达,思想充满活力,每天的工作也更能游刃有余。

在美国人幼年时,大多数人都是在每日朗读《圣经》的环境下教养长大,母亲每天晚上也总是给我们大声地读《圣经》,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给美国人的宗教生活带来了精神力量,也使美国人体验到如何完美的表达思想,了解到他人的需要。

我们必须学会用不同的方式阅读,既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又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这样做,我们也才有希望消化各个时代人类最杰出的思想,使之融合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培根的原则告诉我们,如何在阅读时恰如其分的使用精力,学会运用这条原则,还需要我们自己花费相当的功夫和才智。在这方面,弗吉尼亚·伍尔芙也曾指出:“不必为了浇灌一株玫瑰,就去淋湿整幢房子。”

最后,如何从阅读中获取最广泛最深入的情趣,在这里所指的阅读,需要向作者敞开心扉,信赖他为我们所创造的世界,然后就作者所提供的意境,去发展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选择一个作家,并且长期了解他,当然在选择时你要慎重,要花费一些时间,找一个能够成为你的朋友的作家,他的一生对你有吸引力,他描写的一切使你感兴趣,然后你不妨与他交往,倾听他们的叙述,随着了解的深入,你们的友谊会随之增长,你们将彼此谈心,彼此关切。正如你有时会交错朋友,要找到称心如意的作家有时也很困难,很难说莎士比亚对你是不是适当,因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朋友,更像是一群朋友。让我们举例来说,如果你选的朋友狄更斯,在你读完他的全部小说之前,你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与他相处,那么你一定想知道别人对他的看法,想更多地了解有关他的一切,于是你会去读他的一切作品。

当然,在发展完美的人格的过程中并非全靠读书,但至少对于智力的增长,书籍无疑是最有力的工具。看完书后也很少有可能完全追上作者,但你必须尽量缩小这个差距。读者与作者之间越接近,两者之间的交流才能越完美。

总之,我们只有从比我们高明的人那里才能学到东西。我们必须知道谁比我们高明,怎样去向他们学习。懂得这两个问题,就是掌握了读书艺术的人。每一个读者都有一定的阅读力,只有把自己的才能和精力运用到适当的、比较有价值的著作上,我们才可能读得更好,收获更多。

一般人念普通的书平均每分钟可以看300字,但必须很有规律地每天阅读,否则就很难保持这个平均速度;如果换了一些哲学、数学、农业、商业或其他感到生疏的著作,就无法达到这个速度;在念诗或某些你想仔细阅读的小说时,你也可能不愿这样匆忙地翻阅。不过对于大多数的小说、传记、游记、趣闻轶事之类的书,你一般可以毫不费力地每分钟读300字,并且仍能领悟其中的意义和乐趣。

尽管统计往往不太切合实际,我们还是可以算一下:假如一般程度的读者,在念普通读物时,能达到每分钟300字的速度,每天花15分钟就可念4500字,7天就可看31500字,一个月以4周计算可达126000字,一年总计有1512000字之多,一般厚薄的书籍,大约有6万到10万字,平均在75000字左右,按照以上的阅读速度,每年可以读完20本。这个数目不算小,是美国公共图书馆每人每年阅读量的4倍。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也很容易。即一般读者每天花15分钟阅读,一年里就可达到这个可观的数字。

有一位伟大的医生,霍普金斯医学院教授威廉·奥斯勒爵土,后来他在麦克吉大学度过最后的教学生涯。今天的许多名医都是他的学生,而且几乎所有的开业医师都学过他编的教科书,他对医学做出过许多出色的贡献,包括一部未正式出版的探索人类死亡奥秘的著作。

无论是为他写传记的人或是批评者,都认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渊博的医学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而且在于他广泛的多方面才学。他对各个时代人类的思想和事业都感兴趣,他也知道要了解人类历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惟一的途径是到书籍中去寻找。不过奥斯勒的困难比别人更大,他不但是一个忙碌的医生,而且还是负有教责的教授和勤于研究的医学家,除了吃饭和睡觉,他的全部时间都被这三项工作占满了。

不过奥斯勒很早就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临睡前一定要念15分钟的书,如果23点上床他就念到23点15分,如果忙到凌晨2点才睡,他就念到2点15分,自从开始这样做以后,终其漫长的一生,从未间断。并且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就形成习惯,以至不阅读15分钟就无法入睡。

奥斯勒一生博览群书。算一算每天阅读15分钟达半世纪之久能念完多少书?这样的一生能有多么广泛的涉猎和情趣!他在医学之外博学多闻,在每天15分钟里获得的业余修养足以和职业专长相媲美。在英国文学方面,他被誉为17世纪散文大师汤玛斯·布朗的权威,他所收集的布朗著作也是最完整的。奥斯勒在医学教育和研究上有许多改革,在临床医学上有许多创新,均为人所称道。但我们在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对于终日忙碌的人所想解答的问题“如何才能济出时间读书”,他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一定是睡前15分钟,也可以是其他的15分钟。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渡边茂,还提出过“3万天学习论”。他假定一个人能活到81岁,那么他拥有的时间也仅有3万天。这期间可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27年,大约相当于1万天。一个人从出生到满27岁,是“成长时代”;从27~54岁,是“活跃时代”;从54岁以后,便进入了“充实时代”。

看起来,3万天是个大数字了,其实在3万天里,每天能用来读书的仅有几小时,就从孩提算起吧,假定每天能读书1小时,到81岁也只有3年多的时间。时间是那样有限,不会给任何人增加一分一秒。然而在钟表的滴答声中,知识却迅速地更新和陈旧。知识的失效率比1900年初期加快了10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读书需要比过去用更多的时间才能追上知识的发展。

因此,作家格拉宁说:“时间比过去少了,时间的价格比过去高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仔细分析一下,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1小时1小时,1分钟1分钟累积起来的。”

时间是一个怪物,既要节约它,又不能太过分。还有其他利用时间的途径吗?有的。这就是加强利用时间的计划性。

人们工作有计划,花钱有计划,但时间支出却往往无计划。没有事干的时候,时间白白失掉了;想要时间的时候,又偏巧没有时间了。这是降低时间利用率最大的漏洞。作家梭罗说得好:“一味忙是不够的,问题是,我们在忙什么?”所以,没有计划的忙是瞎忙。

俄罗斯昆虫学家柳比夫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学者。他在计划使用时间上做过一番研究。从26岁那年开始,他采用了时间统计法--每天读哪些书,读多长时间,都事先规定好。晚上核算时间是怎样花掉的,合理不合理。一天一小结,一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直到逝世的那一天,56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一生很有计划地安排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使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他先后发表了70余部学术著作,写了12500张打字纸的论文和专著,内容涉及昆虫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进化论和哲学等。可见,时间在函数中既是常量又是变量,就看你安排是否得法。善于安排时间的人,一小时能发挥一小时的作用,甚至顶得上几小时的作用。

安排时间的秘诀是:定一个合理的工作、生活和阅读计划。

培根说:“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把读书放在工作效率最佳的时间里,你就可以事半功倍。”显然,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对大多数人来说,上午8点到10点和下午3点至6点是效率最高的时间;对惯于晚上读书的人来说,晚上8点至10点是高效时间;而中午1时左右是效率最低的时间。我们如果在高效时间阅读艰深的书籍,收效就大;在效率低的时间做些摘录剪贴,便能恰到好处。

时间是以单元来计算的。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很难再有大块的学习时间,平时能掌握的多半是半小时、十几分钟的空闲。别以为零星时间不起眼,只要充分利用,积累起来也是了不起的。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曾说过:“在空间中部分小于整体,相反,在时间中,至少在主观上,部分大于整体,因为在时间中只有部分是现实的,而整体只是想象的对象,因为现实的每秒钟,对我们来说是比想象中的10年更大、更长的一段时间。”

拉布吕耶尔说:“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总是首先抱怨没有时间,因为他把时间都耗费在穿、吃、睡和聊天上,去考虑应该做什么,而只是什么也不做。”

诺贝尔奖获得者雷曼说:“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得到正确使用,也一样可能有很大的成就。”

难怪有人问达尔文:“你一生怎么做了那么多的事呢?”达尔文答道:“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必须日积月累,细水长流,切忌急躁情绪。一个重要概念,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深刻掌握的。像极限是渗透在全部微积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应该通过整个学习过程一点一点地逐步深入掌握它。有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一个问题,今天解决不了,明天还没有解决,后天也没有解决,但钻研一个月后,忽然就通了。表面上看,前29天的工夫好像白白的浪费了,其实不然,没有前29天坚持不懈地努力,也就不会有最后一天的成功。

要经常复习,前后联系,新旧相通,才能系统、全面、牢固地学到知识,收到良好效果。许多书籍,尤其是经典著作,内容丰富、意义深邃,不是只读一遍便能理解的。别林斯基谈到果戈里的小说《死魂录》时说:“如同一切精深的创造一样,《死魂灵》不是从第一次阅读就能完全了解的,”“第二次阅读它时,完全像阅读一本新的、从来没看见过的著作一样。”可见,这位杰出的文学评论家,阅读同代人的文学名著,还要几经反复才能理解,我们如果一看而过,能从中得到多少教益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学到的知识只经过一次大脑,不仅记忆的痕迹很淡薄,而且遗忘率也很高,只有5%以下的信息能较长期地保留下来。如果有计划地加以重复,大脑皮层的痕迹就会逐渐加深,记忆力就会得到加强。

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力水平。只有充分利用时间来激升我们的阅读力,我们才能在有限的一生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突破阅读力

阅读是人认识活动的一种古老方式。但是,有关阅读力机制中的许多问题迄今还没有搞清楚。

在研究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为了弄清问题的本质和特点,现代科学广泛应用了一种模型法。如果某种现象的机制十分复杂,又不宜于直接进行研究,那么就设法制造一种简单的模型,人们通过这种模型就能够弄清它的基本概念。

为了研究阅读过程,我们也制造了一个阅读模型,研究了阅读时接收和处理文字信息的具体情况。人们早从工程心理学的角度对阅读过程做了充分深入的研究。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肌体是一台复杂的控制机,能够接收和处理来自内部和外界的信息,然后再把必要的信息保存在脑海里。

这种概念能使我们把接收和处理文字信息的最主要过程(即阅读过程)做成一种简单的控制模型。下图所表示的就是这种模型的示意图。

大家都知道,控制论所研究的是两种过程:信息加工过程和控制过程。当把阅读看成“人和文”的某种系统时,可以这样说,阅读便是一种典型的控制系统。从上图所表明的阅读过程看,可以把阅读分成五大类。

同类推荐
  • 优秀的人,从不毁在心态

    优秀的人,从不毁在心态

    《优秀的人,从不毁在心态》,这本书为励志类的精品图书,全书围绕“心态”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从多个方面讲述了积极的心态在激励人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方面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端正思想,调整心态,获得更多有益的启迪,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难题,不断取得进步,收获成功。
  • 一个转身,两个世界

    一个转身,两个世界

    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充满哲思的故事,向读者传递“转身,你能遇见更好的世界”这一主题,启迪读者,当被形形色色的困扰羁绊时,当陷入冲动、愤怒等消极情绪时,学会转身与告别,少计较,不苛求,不执迷。在生活中学会优雅转身,在转身中学会顺应生活,如此,你会更加豁达与从容,幸福也将翩然而至。
  • 活着就是要非同凡想:乔布斯的创新智慧

    活着就是要非同凡想:乔布斯的创新智慧

    乔布斯带给世界的不仅是苹果的产品,苹果电脑、iPod、iPhone,工业设计革命,更重要的是建立产业生态链。本书由乔布斯生命中的许多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彼此独立,自成章节。其目的不是总结,而是心灵的启发之旅,读此书让我们或是拿起工具进行实践,或是为自己找寻心灵的方向。
  • 一生三万

    一生三万

    这本《一生三万》阐述了以人为主旋律的世界,在家有亲人缘,在校有师生缘,在外有朋友缘,在单位有同事领导缘,在陌生的环境里,有萍水相逢缘……面对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人缘,我们怎能不懂一点观人之法、识人之道呢?正所谓“人海茫茫,各有各的心肠”;又有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还有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爱人乎?防人乎?避人乎?交人乎?……其尺寸把握皆源于一个“识”字。识人方能鉴人、方能交人、方能用人、方能远人……识人之用大矣哉!
  • 当世界无法改变时,你再不变就晚了

    当世界无法改变时,你再不变就晚了

    人生就是一条数轴,我们只知道它的原点和正方向,当我们站在一个点上,总是容易向后望。殊不知,人生有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点,我们站在“现在”这个点上,才能看清楚过去和未来的界限。
热门推荐
  • 糖尿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糖尿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重生女配奋斗日常

    重生女配奋斗日常

    阴差阳错来到一本太监书里,成了同名女配,林锦茵为了不成炮灰女配,紧抱女主大腿,求那一线生机。
  • 梅秋凝

    梅秋凝

    前尘往事谁忆起,谁忘却?缘分因果谁执着,谁放下?纵得类卿,终不似卿我待君眉眼如初,君见我恍同两人是否,错过才是缘分是否,一生只得一人心?
  • 幽灵旗·把你的命交给我

    幽灵旗·把你的命交给我

    四幢经过日军轰炸而奇迹般保存下来的“三层楼”正面临拆除的窘境,记者那多受命对其进行深度报道。那多试图通过新闻舆论将“三层楼”作为历史见证保存下来。上海图书馆一张当年轰炸后的照片使那多疑窦丛生:“三层楼”究竟为何幸免于炮火而完好保留?是得益于传说中其楼顶飘扬的外国旗的庇护,还是当年“三层楼”的主人孙氏兄弟扛出的大旗震慑了日本鬼子的嚣张,还是……知名历史学家,在人生和事业的巅峰,忽然匪夷所思的自杀了。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晨星报》记者那多,开始对事件进行秘密调查。经过艰苦的调查探索之后,发现这一切都和十几年前的一所精神病院有关。而那个精神病院的所有患者和医生……
  • 爆宠纨绔妻:夫君,求轻撩!

    爆宠纨绔妻:夫君,求轻撩!

    牧清歌在获得某个兑换系统之后——牧清歌:“系统,你那里有没有什么补身体的药膳?我想给萧执补补身体。”牧清歌:“系统,你那里有没有什么简便些的衣服?萧执的衣服不便打仗。”牧清歌:“系统,你那里有没有什么……”……系统:“……”喂喂喂,兑换东西就兑换东西,有你这么兑换东西的吗?!有你这么强行喂狗粮的吗?!(男强女强,1V1甜宠系列文…)
  • 重生到霹雳苦境

    重生到霹雳苦境

    异界飞仙之传说,在因缘际会之下跨越时空,来到霹雳世界,落入苦境中原,幸得得一名为秦假仙之人相救,在这变化万千的江湖中,两人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呢?极端、精彩、悬疑、刺激小树林中发生的事情,你们好奇吗?欢迎加入霹雳苦境,群聊号码:703663331关键词:布袋戏、素还真、谈无欲、一页书、叶小钗、弃天帝、八岐邪神、死神、魔佛波旬、佛业双身、罗睺、九天玄尊、鬼如来、帝如来、倦收天、原无乡、绮罗生……这么多关键词,我自己都感觉不要脸-_-||
  • 遇见你是心动的感觉

    遇见你是心动的感觉

    【全文完结】新书《萌妻娇俏:帝少,我嘴挑》已发布。她优雅站在他面前,挡住他的视线“帅哥,晚上有空吗?”他扫了她一眼冷冷道:“滚!”五年后,他将她堵在回家的路上,“女人,晚上有空么?”她身后蹦跶出一可爱萌宝摇头道:“没空,蜀黍,我们没空!”某男愤怒掀桌:“连罪证都有了,现在……你有空了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凡仙变

    凡仙变

    莫离机缘巧合夺得白虎内丹,炼成无上神通。他隐藏大雪山低阶弟子中刻苦修.行,决不能就此沉.沦,最终因祸得福,另辟蹊径,炼成独一无二的盖世神通。从今而后,有恩的涌泉相报,有仇的以血洗刷,爱憎分明,快意人生,魔王、霸主怎么嚣张,也得做我奴才。问天下,谁能长生!在这个人吃人的世界,仙若无力回天,就让我号令三界,重整乾坤。
  • 步剑庭

    步剑庭

    这是个传说老去的时代:北面的老龙王翻个身子大地就是一个哆嗦,西边的孔雀儿依红偎翠懒得挪窝,俩耍剑的老头无冤无仇却要拼个你死我活,而苦穷脸的书生扔开卷册,突得抽刀剁碎了半壁山河。这是个传说新生的时代:倾国倾城的妮子还不会梳妆,席卷天下的将军还在偷羊,更别提那还没长开的妖儒邪道怪和尚,乳臭未干的小子捡件紫裳就要称帝封皇,却被更小的毛孩子一剑扎个透心凉。那毛孩说:舞台已经搭好,生旦净末丑轮流登场,好一副光怪陆离众生群像,但我才是这戏的主角,天命飞扬,没办法,谁让咱用剑的今生就是要比别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