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海夹起盘子里的油条咬了一口,味道还真不错,感觉比后世吃的油条更香更松软。这个年代可没什么地沟油,更没有各类的食品添加剂,东西吃到嘴里那是绝对安全,味道更好那也是自然的。
一边喝着豆浆吃着油条,朱以海一边饶有兴致的看着一团白面在那摊主的手中不断的变幻着各种形状。前世自己只知道吃,对于这些食品的制作还真没怎么注意,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正好可以看看这龙朔的传统小吃油条在古代是怎么做的。
这条街上的人流量不错,不断的有人过来小摊上买油条,不一会儿,之前那些已经揉好的面团就已经卖完了。这时摊主又从案板下方的一个小柜子里拎出一带面粉,倒了一些在揉面的案板上,又加上少许的清水,随着那摊主双手不断在面粉中翻飞,一团雪白的面团又开始成型。就在这面团快要成型的时候,摊主从案板边上的一个小碗里抓了一把颜色雪白粉末状的东西加到了面团中,就是这个举动让朱以海眼睛一亮。
做为专业学化学出身的朱以海,那摊主撒的粉末状的东西一眼就被他给认了出了。那是烧碱,在龙朔古代叫碱面,经常被放入一些面食中,可以让面食更加的松软可口。例如我们平常吃的包子馒头油条中,都含有碱面。
到了现代,碱被分为工业碱和食用碱,工业碱是做为工业生产用的,所以工业碱的杂质比较多,专门用于工业生产的。而食用碱就是我们常说的小苏打,它和工业碱其实是一样的,但是食用碱比工业碱的纯度更高,所以是可以食用的。
朱以海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腾”的一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快步走到那摊位前,抓起一小撮的烧碱在手心上搓了搓,看那颜色,纯度非常高。用来做工业纯碱绝对没问题。
自己昨天还在想着要赚钱,今天就被自己发现了纯碱,看样子是天助我也啊!想到这,朱以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他这一笑不要紧,把那摊主和朱贵都给吓着了。特备是朱贵,之前就听说自己这小主人由于从马上摔下来,摔坏了脑子,变的痴痴呆呆的。今天陪他出来的时候,自己还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觉得一切都挺正常啊,怎么吃了一根油条就这样了?
他走到朱以海身边试探性的问道:“少爷,你怎么了?吃根油条怎么吃的笑起来了,是不是这油条有什么问题啊?”这朱贵边说看向那摊主。
见朱贵看向自己,那摊主连忙分辨道:“我说客官,你可不能乱说话啊,我陈三在这摆摊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来没有人因为吃了我做的油条而出过什么问题。你身边那位客官刚刚还是好好的,这突然就……这可怨不得我啊,我这可是小本买卖,可没钱赔给你们。”
他本来想说朱以海是不是一大早上这来讹钱的,但这摊主也是看着朱以海的穿着打扮都不想是平常人家的子弟,所以也不敢把话说的太难听。
听这摊主的意思,好像是说自己家主人来这讹诈他一个小小的摊主,朱贵的火立马就上来,紧走几步到那摊主身边,捋了捋袖子,看那样子还想和别人动手。
可没曾想,还没等他动手,却朱以海给出言何止了:“朱贵,你干什么?不得如此无礼。”
朱贵慌忙转过身,只见朱以海已经恢复了正常,正拿大眼珠子瞪自己呢!
见主人叫都发话了,朱贵也不敢多说话了,只好缩了缩脖子,站到朱以海的身后。
拦下要打人的朱贵,朱以海笑眯眯的走到陈三的面前道:“老板,你这里用的烧碱是在那里买的?”
那摊主陈三被朱以海问的一愣答道:“什么烧碱,我不知道啊?”
朱以海指了指那装纯碱的陶瓷碗道:“就是那个东西!”
陈三上下打量了一番朱以海,看他那穿着打扮估计是哪家的少爷,也不敢得罪,治好耐着性子解释道:“哦,那个东西啊,不叫烧碱,叫碱面,是我用来发面用的。”这陈三边回答着朱以海的问题,边暗自的摇头,这富家少爷就是少见多怪啊,看见个碱面也这么开心。
朱以海:“对对,就是这个东西,你在那卖的啊?”
陈三:“这东西啊,前面不远处的吴家杂货铺就有的卖。”
朱以海:“吴家杂货铺吗?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啊!”
问好吴家杂货铺的位置,又从身上掏出几个铜钱,付了油条豆浆的账。主仆二人就奔着陈三指着的方向去了。
这吴家杂货铺在东街可以说是非常的不显眼,一栋单层的木质小屋,整个店面也就三四米左右,和这整个东街的繁华场面有点格格不入。
朱以海走进杂货铺,看见一个带着八瓣黑色小帽的老头,正坐在柜台前眯缝着眼打盹。可能是没有看见有客人进来吧,他并没有起身迎客。
看着这店铺零落的样子,朱以海摇了摇头,看样子这店铺的生意不怎么样,这一大早的,店主就坐在店里打瞌睡。
见店主不起身迎客,朱贵冲着柜台里面大喊了一句道:“店老板,醒醒了,来生意了。”
被朱贵一喊,那迷迷糊糊的老头被吓了一跳,不过见是有生意上门了,连忙陪着笑脸问道:“两位客官要点什么?请随便看,我这小店虽然不大,但是种类繁多,你需要点什么,直接告诉我,我帮您拿。”
朱以海:“给我来个十斤碱面!”
一听说朱以海要十斤碱面,这老头吓了一跳,平日别人买碱面基本都是一斤两斤的买,这一上来就要十斤碱面的还是第一次见。不过自己开门做生意,这碱面又不是什么朝廷监管的东西,管别人买多少呢,自己只管卖就是了,于是便答道:“我这里卖的是南阳出产的上等碱面,二十文一斤。十斤的话,两百文。”
听了老头的报价,朱以海暗自盘算了一下:二十文一斤,十斤两百文。现在市面上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比例基本都是一百文兑换一钱白银。现在米价由于连年的天灾,是每石飞涨道了一两一百文,一石是一百五十六斤,在后世的二零一七年,每斤大米是大概在两块七左右,一石大米按照一百五十六斤算,后世一石大米要花四百五十元钱。也就是说一两白银和后世的人民币兑换的差不多四百二十快钱左右。一钱银子就是四十二块。十斤两百就是两钱银子,差不多也就八十多块钱,这样算来的话,还真不贵。
嘿嘿,不贵才好啊,不贵自己才能快速聚敛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