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肥皂厂和玻璃窑的厂址选定后,朱以海又去庄子里的田地看了看。这一看不要紧,一看朱以海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这王庄方圆几十里都属于典型的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形,整个王庄附近除开西南方向有一座百米左右的高山,其他方向都是一览无余的平原地带,按理来说都是极好的良田。可是令朱以海感到的奇怪的是,这一眼望过去,除开王庄所属的五百余亩良田,其他的地方还有大片抛荒的田地,这就不得不让费解了。
那些抛荒的田地虽然杂草丛生,但是却也是地形平整,离水源也不是很远。就算是朱以海不太懂得农业耕种也能看的出来,这些荒地,只要稍作开垦,就是极好的良田啊。目测过去,这样的地方还不止一两处,而是有近千亩。在某些地方,这抛荒的田地比王庄已经开发的良田还多。按理说,整个王庄两百余户人家,耕种一千余亩的田地,这人力上是绝对的绰绰有余的。这些人为什么不把这些抛荒的田地都开垦出来呢?
带着满心的疑问,朱以海放眼望去,一眼就看见了正在田间忙活的刘家财。
刘家财这时候的心里可是对朱以海充满了怨念。这小王爷一来就请自己这些老人吃饭固然是不错,但为了打扫个卫生,浪费了一上午的时间却让这些实实在在的庄户人想不明白。多少年都这么过来,也没见有什么啊。如果是在平常农闲的时候倒也没什么,但偏偏是在夏耕这样的一个关键时刻,万一耽搁了耕作的好时候,可是要影响这一年的收成的,影响了收成,自己这一家人到时候喝西北风去啊。
农历的五月正是后世的公历六月份,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个时候的农民都是是在凌晨四五点钟就开始干农活,到接近中午十一点左右就会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一直到下午的三四点钟再出来继续干活。这样的话,就很好的避开了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可是现在没办法啊,被小王爷耽搁了一上午搞什么卫生,刘家财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这个时候他正顶着大太阳,带着一家大小在田地里忙活着。
朱以海指了指刘家财,对着身边的朱贵道:“你去把老人家喊过来,就说我有事问题。”
朱贵答应了一声,不一会儿就把刘家财带到了朱以海的跟前。
之前刘家财一直弯着腰在侍弄田地,并没有发现朱以海的到来,直到朱贵喊自己才发现这位小王爷就在不远处的一颗大树下。天朱贵说小王爷有事情问自己,赶忙把手上的泥土在田埂旁的小水沟里洗干净,跟着朱贵一起来见朱以海。
到了朱以海跟前,刘家财嘴里喊着“小王爷,千岁!”就势又要下跪,朱以海连忙一把扶住刘家财道:“老人家,你不用这么客气,叫你过来主要是我有一些事情要请教你。”
刘家财惶恐的说道:“小王爷千万别说什么请教不请教的,我一个庄户人家,受不起啊!”
朱以海:“老人家,我看这边有许多荒地啊,你们怎么不讲这些荒地开垦为农田呢?这样你们也多一些收入啊!”
听见朱以海的提问,刘家财眼神一暗道:“小王爷,你有所不知啊,这些地都是有主的,只是……”
看着刘家财欲言又止的样子,朱以海心中疑云顿起,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难以言表的事情?于是便宽慰刘家财道:“老人家,你有什么话尽管说,不要害怕,有什么事都有我来给你做主!”
见朱以海说什么事都有他给自己做主,刘家财便也打消了顾虑,把这其中的原委一一道来。
原来,这些地都是有主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的荒地。这些地原本也是良田,被地主家租给了佃户租种,但是由于这些年的年景不好,收上来收成还不够交租子的,于是佃户们都丢下租种的田地逃荒去了,原来的佃户走了,又没有新的佃户接手耕种,一来二去这些本来都是上好的良田就都被抛荒了。
刘家财这么一解释,朱以海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明朝末年由于正处于小冰河时代,整个世界各地都是自然灾害不断,其实不光是此时的龙朔,在此时的汶洲和美洲各地也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只不过小冰河时代的自然灾害对龙朔北方的影响要更大下,其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崇祯二年(1629年)大旱,导致了陕西农民的民变,也就是后世史学家们统称的“闯王李自成起义”。可能崇祯皇帝做梦也想不到,正是这一次农民起义,敲响了这个庞大帝国的丧钟。
再加上对关内虎视眈眈的满族和统治阶层内部的各种矛盾,让这个龙朔历史上可以说是最硬气的一个王朝就这样走到了尽头。以前朱以海在读到明末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惋惜,如果不是天灾、如果文官少爱惜一点自己的羽毛,如果武将能够多想想国家名族而不是私立,如果不是……
只是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如果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小冰河时期对龙朔影响最大的地区还是在北方,相对来说龙朔南方长江流域这一带情况还是要好上不少的,就算是年景不是很好,由于紧靠长江,至少不缺少灌溉用水,一家租种个四五亩地,勉强保证一家的温饱还是可以的。为何这些佃户宁愿抛荒也不愿意租种这些不错的良田。
朱以海:“老人家,我虽然是不太懂的农田的耕种,但是一些起码的东西我还是明白的。这些抛荒的田地虽然说距离水源有点远,但是只要细心耕种,收成应该不差的啊!”
“唉……”刘家财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小王爷,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听我来慢慢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