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3600000013

第13章 规范与罅隙(1)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发生的1966年被称为十七年文学时期。这一时期给人的印象是革命的文本,无性文本。虽然迎来了时代的春天,却未能迎来文学的繁荣。战争宣告结束并获得胜利,迎来的是一个群情激昂的时代,文学被告知,应以高昂激越的英雄史诗来记录过往的峥嵘岁月,铭刻英雄的丰功伟绩。在随之而来的轰轰烈烈的思想改造运动中,作家们被告知要用集体的时代的最强音来为现实的政治服务。十七年文学中的女作家屈指可数,这与当时政治话语的空前浓厚不无关系。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一个全新规范的社会和时代宣告开始。在新的时代话语里,“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做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做到。”“妇女也占半边天”成为女性解放的标志性话语。然而,取消女性性别角色将其纳入社会角色之中,反而成为女性在此名义下生存必须付出的无言的牺牲。正如孟悦、戴锦华在《浮出历史地表》中所指出的那样:“当民族要挣脱一个旧的父子秩序的束缚时,女性与它在利益与目的上都是合一的。但是,一旦民族群体趋于安顿于一个新的秩序,而这秩序又带有明显的父权制标志时,女性便成了被排斥者和异己,她的利益,她的解放,她的阐释和反阐释力,都与民族群体发生了分歧乃至冲突。其结果,她总是重新回到解放之前。实际上,从新诞生不久的女性与历史悠久的民族群体之间的离合聚散中,已经可以读出一个女性的故事,它始于女性的崛起而终于女性的倒伏,始于女性的有望成功的战斗而终于女性的败北。”

如果说五四运动女性以冲出家庭,恋爱自由为始点,争取个性、意志、自我价值的解放,以娜拉出走后的经济问题为终点的话,那么建国后女性解决了阶级压迫、经济因素之后,以忽略女性性别特质存在的意义为终点。女性获得了同工同酬、婚姻自主等各项权利。从法律上来说,女性不再是男性家长的从属,但是,女性却必须和男性一样从属于另一种象征系统--集体,也就是民族群体的本身。在这种从属中,女性获得了平等的权利,但必须以性别甚至个性的完全消灭作为代价。有论者指出:“女性意识作为一种单独的社会意识被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所替代,从而销声匿迹,在此妇女解放的种种困惑为阶级解放的现实所遮蔽。”在此阶段的女性文学乏善可陈,作家们往往追随主流意识形态,将作品定格为无性化写作。但是,时代的规范并不能真正使作家做到整齐划一,女性情结总是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寻找着合适的突破口。这些情愫经过时间的淘洗,在今天看来分外珍贵。茹志鹃作品中对人与人之间真情的追忆,宗璞借一颗红豆写出爱情的强大力量,刘真以儿童视角回忆战争岁月中的趣事、伤心事,写出了一种怅惘的怀念。

茹志鹃的《百合花》曾屡遭退稿,被认为“感情阴暗,不能发表”,后来辗转发表于《延河》1958年第3期。茅盾称赞它“是我最近读到的几十个短篇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侯金镜等人也曾给予热情赞誉,这些评论给予了茹志鹃有力的支持。另有小说集《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剪辑错了的故事》等。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总攻前夕,中秋节的一天,“我”在通讯员陪同下前去前沿阵地的一个包扎所,因“我”是个女同志,年轻的通讯员总是一味地躲着“我”,一路上两个人开展了一场竞走比赛。大胆的“我”偏要面对他,与他说话,并在交往中知道这是一个刚参加革命一年的十九岁青年,家中亲人都在盼着他回去。到了包扎所后,通讯员跟随“我”去老乡家借被子,在新媳妇那儿碰了钉子,当“我”再次带着通讯员前去借到被子时,他的肩膊处衣服挂了个大口子。之后,通讯员上了战场,回来时已失去了生命。很显然,通讯员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但是作者并没有按照十七年的写作规范来把他写成一个英雄,而是极力写出了他的年轻、质朴和羞涩。作者以“我”的眼睛看过去,“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还未经历过爱情,所以当“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问他是哪里人,“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这些表述将通讯员显得更真实更亲切,似乎我们身边的一个质朴的青年。他去团部之前,“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个细节非常美,一个如此细腻的会关心人的男孩,一个爱美爱生活的男孩却在一个晚上就离开了人世,这里面所蕴藏的是作家对战争的厌憎,对生命的痛惜。

作者在自述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故事中的时间、地点和的感受是真实的。当“我看见一个个青年躺在担架上的时候,我就看着天上大个儿的圆月,翻看他们的符号,记录他们的姓名、单位。心里不可遏制地设想着他们的家庭、亲人、朋友,他们生前的种种愿望,在他们尚有些许暖意的胸膛里,可能还藏有秘密的、未了的心事……”

小说中的女性无论“我”还是新媳妇都有几分顽皮,她们对待这个憨厚爱害羞的通讯员,有一种非常亲切的类似于姐姐对弟弟的喜爱在里面,所以有论者评价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有一种舒缓、悠扬、清新、澄澈的美。

新媳妇形象的设计是小说可圈可点的一笔,不是大姑娘不是大婶,是一个刚刚结婚三天还沉浸在幸福漩涡中的美丽女性,她只有一床嫁妆,就是那条洒满百合花的被子。所以当通讯第一次独自上门去借的时候,她矛盾、犹豫,没有借给他。但“我”和通讯员第二次登门时,她想通了。但她看着那个兀自不服气的通讯员的样子,就觉得好笑,“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而通讯员去抱被子时因紧张在门框上勾破了衣服,新媳妇是有歉疚的。所以看见死去的通讯员躺在担架上时,她去给他擦洗身子,用针细细密密地缝那个破洞,最后把那床新被子铺在了通讯员的棺材底。这样使这份感情既圣洁又温情,暖流一样流淌在读者心中。

作家写作《百合花》正是反右斗争的高潮,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压抑,相比之下,战争年代真挚淳朴的人际关系让人留恋。作家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那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同类推荐
  •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是“日本国民诗人”石川啄木的诗歌集。周作人的译文质朴、清雅,令石川啄木那颗孤独、灼热而敏感的心悦然纸上。石川啄木这些晶莹的诗歌,都是些心境的速写,既有欢乐的跃动,也有苦涩的颤音。他把生活中那些我们遗落的东西都变成了美丽而哀伤的存在,直抵人们孤独而脆弱的内心。
  • 大爱兆雪点萃集

    大爱兆雪点萃集

    本书是一部作品集,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数十篇,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电影文学剧本、游记等。同时收入作者近年出版的文学著作2部。
  • 散文(2016年02期)

    散文(2016年02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闲适中的挣扎

    闲适中的挣扎

    本书收入的文章分为四辑,“阅人”部分以亲历及第一手材料为依据,所涉主要是做编辑的父亲和他熟悉的作家朋友:“涉世”部分是个人经历,包括下乡、就业、旅美及退休生活;“读书”部分包括旧案钩沉、读书札记和影评,其中涉及刘大杰、程鹤西与鲁迅的纠葛,吴清源的民族操守,各依据前所未见的资料做出了澄清;“译文”部分大致是上世纪80年代所作,那时作者泛泛关心过日~本文学,所以译文也包括了不同的文学体裁。
  •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这是一本研究明末清初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李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史,作者以他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精华,并做了细密的、颇有见解的理论阐释;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这三个领域对前人的继承和他独自的贡献;对国内学界研究较少的李渔的仪容美学,作者做了开启性的研究。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本渔美学思想,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
热门推荐
  • 墓宗

    墓宗

    吴家祖上本是北京城非常有名的风水先生,为了避难全家不得不搬到乡下去过普通人的生活。世事的变迁,家道的败落,吴家到了吴斗这辈因缘巧合从一位道长手中得到了一本破书,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跟随他的同伴一起踏上了盗墓的旅途。坟地里钻出太平军的阴灵,棺材中的千年宝藏来自何方,远古失落的文明如何追寻,一切答案尽在此书中。
  • 阆风

    阆风

    《楚辞·离骚》:“朝吾将济於 白水 兮,登 閬风 而緤马。” 王逸 注:“ 閬风 ,山名,在 崑崙 之上。”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二十:“扬盖造辰极,乘烟游 閬风 。” 章炳麟 《答铁铮书》:“观其以 閬风 、 玄圃 为神仙羣帝所居,是即以 昆仑 拟之天上。”
  • 我们是战地救护者

    我们是战地救护者

    小说根据作者亲身经历改编,这是一群胶东农民的儿女在革命战争中战斗、生活和成长的经历,农村青年小刘投笔从戎,作为一名战地卫生员,本着对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南征北战中救死扶伤,解放战争胜利后,又与战友们相逢在朝鲜战场,上演了一场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它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战争的历史真相,是又一部集结号!
  • 法眼

    法眼

    小说的主人公王大印在洗浴中心的包间里,无意中发现了一百万现金,此时他正急需一大笔钱给女朋友孟鸽治病,便悄悄地把钱藏了起来。殊不知,这来路不明的钱,却隐藏着惊人的秘密。事件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朋友的误解,女友的猜疑,小护士的关心,按摩女的百般柔情,让他一时间焦头烂额。他分不清谁是友谁是敌,谁有情谁又无义。黑恶势力一路追杀,王大印的手机被偷装了监控软件,完全暴露在黑恶势力的监控之下。急速追至的车轮,呼啸而过的子弹,看守所的苦难,时时刻刻威胁着他的生命。面对强大的对手,王大印渐渐懂得,只有攻击才是最好的防御。他不再惊惧,也不再逃避,而是勇敢地站了起来,即使孤独也要为自己救赎,也要不惧强敌重拳痛击。
  • 公案小说·于公案3

    公案小说·于公案3

    《于公案》是公案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与《包公案》《施公案》《海公案》《彭公案》以及《狄公案》并列为我国公案小说的代表作。本书主要讲述了清代“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审案破案的故事,重刻画了于成龙清廉善谋的形象。书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破案过程峰回路转,既有真实的历史,也有人为的加工想象。
  • 众生之城

    众生之城

    萧逸尘,由战争中觉醒,于杀戮中绽放,自此游走于正邪之间,在无数次血与火的生死较量中一步步铸就自己的辉煌。
  • 轻松陪伴孩子成长

    轻松陪伴孩子成长

    本书精选了从孩子出生到高考这一时间段的40余个小故事进行归类表述,剖析了每一个故事中隐藏的深刻哲理。故事短小精悍,意蕴深长,没有高深空洞乏味而又冗长的说教,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本书的功效:其一、让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有章可循。其二、故事包含许多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方便父母获得有效经验,是顺手的工具书。其三、帮助父母学会提高孩子成绩和教会孩子做人的方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世魔王逍遥游

    异世魔王逍遥游

    有一天马旦穿越了,直接穿越成为999级的魔王,几乎是异界无敌的存在。话说获得能力之后人都是会变的,马旦心也大了,胆也肥了,以前想干又不敢干的事情终于可以干了;以前不敢耍的流氓现在也老了。对马旦来说这是一趟放飞自我的旅程,而对异界的大家来说这却是一段无故被虐的辛酸历程……。
  • 柯哀同人之命运共同体

    柯哀同人之命运共同体

    作者很喜欢柯哀/新志,是一个忠实的名柯粉,很萌他们日常的点点滴滴,偶尔的一个对视,一个微笑,一句调侃,满满的都是默契,都是爱呐我不擅长推理,案子凑合看吧2333不定期更新修改,更新不定字数,可养肥了看。【再重申一次,我开了坑就一定不会弃文,不确定什么时候有时间码字,不代表我就弃文了】【以下:一、作者不会弃文;二、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三、欢迎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