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600000016

第16章

每一块岩石,每一撮土壤,每一滴水珠都是历史的。青苔、野草和水中的浮游群落,则是历史与现实的连接者。它们根植于历史,显露着现实,并且展示着某一地域的文化特色:让山水亲近,人在其间忙忙碌碌地搬运,架构出一种意境,但总而言之是源于大地的大创造中的小创造,心路历程的若干记录,不争之水永远是滋养者。

因为人类对“道”的困惑和渐行渐远,更多的时候能够面对这样的记录,已经是一种奢侈了。

携着江水的风涛、气息,走在峨眉山上攀援、修路、筑庙、修行者、隐居者,以及载酒而歌后下船到山间临风题诗、勒石为铭、醉心山月的古时的文人墨客,缔造了长江的山水文化。

哦眉山神水阁前石隙中有长流之水,清冽甘甜,终年不涸,掏而饮之,沁人心脾,古人称之为“玉液”,建有“太极池”以为储蓄。神水阁附近有歌凤台,相传是楚狂人陆通隐居之地。陆通,字接舆,楚人。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王往聘,笑而不应,后更名易姓游历名山,隐居哦眉。曾作《凤兮歌》讽喻孔子: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巳而,巳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唐代诗人陈子昂游峨眉山探访了楚狂遗迹,《感遇》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浩然坐何慕,吾蜀有蛾眉。念彼楚狂子,悠悠白云期。悲哉时不会,涕泗久涟濡。”宋朝黄庭坚舟行嘉州、蛾眉间,曾在中峰寺习静参禅,寻访接舆旧游之地。后名之为“歌凤台”,台上有过一联曾流传于世:

远古根节參有客曾歌凤,无人解濯缨。

此联源出明人董明咏神水诗中的两句:

石以山为名,水从石窍生。

暗通阿耨润,远入玉泉清。

有客曾歌凤,无人解濯缨。

谁教尘念冷,遥步向空明。

明代弘治年间四川督学王敕在中峰寺前题刻“歌凤台”三字至今尚存,而楚狂结庐处于今只剩一大石。峨眉金顶上曾有宋太宗题赠蛾眉山的楹联:

天皇真人论道之地,楚狂接舆隐迹之乡。

濯缨可作隐居解。濯,洗涤;缨,指系冠的丝带。《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紲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濯缨,即漂泊山水,世外高人之意也。

神水阁不远处的中峰寺,原是道教的乾明观,晋代成为佛寺。唐慧通禅师重建,名为集云寺。寺后有16峰回环耸峙,集云寺适在其中间的白岩峰,故又称中峰寺。那时候,和尚、道士、文人们小心翼翼地为蛾眉山各处取名,总是字斟句酌不敢马虎,本意总是希望贴近、贴切自然。中峰寺在宋、明两代禅风最盛,高僧们宣称通过契佛心印的“机感”,能够修持到“坐断长江水不流”的空寂境界,寺中有联云:

修道贵诚中,愿上人念断根尘,相捐空色。

登峰宜造极,想佛子仰扪参井,俯瞰华嵩。

此联现挂于大雄宝殿外,与“云横峨岭”金匾互为衬托。

观者往往沉浸其中,真是“镜中泯念,方知流水演真空”!清音阁位于牛心岭下,黑龙江与白龙江汇流阁前,江上有拱桥,与延福寺、广福寺及四周秀峰连袂,和白云峡璧合,自然山色与人造楼阁成为一个整体中的小环境。步人此境者,无不感慨,看峨山秀峰万木苍翠,听峡谷流水谁在抚琴。明代书法家彭端吾书“万古流音”四字勒石,至今笔锋犹健。明洪武初年,高僧广济到哦眉山为清音阁题写集句联春秋多佳曰,山水有清音。

这十字联却一时传为佳话,盖因其画龙点睛之妙,而又集自两个名家之手笔。前者为陶渊明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为《移居》二首之一;后者出自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牛心石上建有六角小亭名牛心亭,亭柱上是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的联语:

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

刘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进士,因参与康梁变法为慈僖所杀。刘光第于1885年登哦眉山,写有著名的《游峨组诗》,刘光第此联便摘自他的《牛心亭》诗。

洪椿坪弥勒殿有两副联为游人津津乐道:

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诸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弥勒为佛教菩萨名,梵语为慈祥之意。

洪椿坪四季如春,云雾之中是楼台,林海之上有鸟语,康熙皇帝的“忘尘虑”三字,实为精当。这里的联语出绿、出静,想像清新奇特,如:

双履踏开琼草路,一瓢汲尽碧溪云。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和尚也要吃饭,但吃的是别一种饭,饭堂中的一副联语,是寺庙生活的另一面: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内煮乾坤。

在称王称霸争雄争富追名逐利的世界之外,诸如哦眉山这样的为暮鼓晨钟、流水清音滋润的山,是别一种世界,是较为纯净的更大的世界。在更加广阔的大尺度层面上,也不妨说这是一些充满着宇宙宗教情感,由山水架构连结着天地神人的素朴典雅的美好世界。

蛾眉山里有敬畏者,人们才敬畏蛾眉山。

息心所有一联谓:

佛云: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踏访峨眉山,有时还是能听见另一种声音:人在山中,心系山外,笔下虽写山水,胸中热血涌动,如刘光第的《雷2坪洞》诗,兹摘录几行:绝壁音空圆,乱山响纵横。

裂岩散冰雹,悬空划阴晴……

岂惟震群丑,直欲苏众生。

警世教为宜,动物性斯成……

从峨眉金顶极目西望,可以远眺大雪山、贡嘎山,甚至会引出江源何处融雪成水的话题,思丝已经在触摸远古了,此时此地宗教的内涵似乎更为阔大广及自然,仿佛又回到了“几近于道”的大江流水之中了。

赵熙金顶题联为:

遥瞻太古雪,幻出大千云。

清代学者、四川学政何绍基用的是苏东坡句:

瓦屋寒堆春后雪,蛾眉翠扫雨余天。

122瓦屋即瓦屋山,笔者曾经踏访,因远望如同瓦屋故得名。山上有原始森林、人造森林公园。

无名氏的一联,已经隐约伸向长江源头了:云海楼台,古含日4;雪山鳞甲,长江化源。

还如:

山破雪来补,海阔云去填。

1936年,赵熙偕同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石遗、国学会会长金松岑、四川大学教授林山腴、庞石帚在乐山聚会,又同游哦眉,互为唱和,赵熙有酬答诗,其中两句便成了一时名联:

我奉雪山为赠品,君收云海作涛声。

当语言在人类经过之处的背景上例如峨眉山作着如此这般的刻划,且注入了宗教情感和太古之雪时,作为存在之物的人,因着山和水便有了想像的深度,颜色和声音均指向同一个源头,但我们依然困惑:

源头的源头又在哪里呢?

有没有一处不可触及、无法想像的所在,能够使所有的物质概念连同生存之梦一起迷失呢?而峨眉山上铭刻着的巨大的文化,其实也不过是短暂的停留、小小的存在。

长对于长江,亲爱的读者,除了随波逐流,我还能写些什么呢?

所有的传说都在“很早很早以前”,当人类对“很早很早以前”苦思冥想的时候,人类是聪敏而谨慎的;当人类对“很久很久以后”放言狂语的时候,人是愚昧而大胆的。

巴蜀要冲

胃陵江古称白水、潜水、渝水,长江上游左岸支流,有东西两源。东源是正源,源出陕西凤县秦岭南麓东裕沟。西源名西汉水,源出甘肃省天水市南平南川。两源汇合于陕西略阳县两河口,南流经阳平关,于广元市大滩乡入四川省境。沿四川盆地的北部斜面,自北向南流动,至广元昭化镇纳右岸支流白龙江,复向南经苍溪、阆中、蓬安、南充、武胜等市县,于合川纳渠江、涪江,至重庆汇入长江。

嘉陵江是汉水、雅砻江之后的长江第三大支流,全长1120公里。

嘉陵江是一条复杂的江。

嘉陵江流域位于大巴山和巫山山脉的西北“雨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但流域内分布大面积红色砂页岩,不易下渗。当渠江与涪江流入嘉陵江之后,便有了洪峰高、洪水量大、枯水期较少的径流特征,是长江上游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嘉陵江的上游河段深切于崇山峻岭之中,水流湍急,多激流险滩。昭化至合川的中游段,为四川盆地丘陵区,江面顿时宽阔,河川发育而水流较为平缓。合川以下的下游段,嘉陵江横切华蓥山支脉,形成V形峡谷,是为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即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嘉陵江还是长江流域的多沙河流,尤以西汉水为甚,今天已远远超出了以往所说的年输沙量1.61亿吨这个数字。

任何一条江的流出,通常而言都是平平淡淡的,它的穿凿,回流,在峡谷中的奔突或者坠落时的飞流瀑布,其实是地形地势使然。

嘉陵江相对平静地从一处古城的三面徐徐流淌时,便更加充分地显示了水的无为潇洒、悠悠自在。它的滋润是千年万载的,它的簇拥是源源不断的,它的拍岸涛声蒙蒙水气,一定会化作江上风帆山中碧绿。

这个地方有福了。

它就是嘉陵江中游的阆中。

中国古人类在史前地理大发现的跋涉、搜寻中,便发现了阆中这个地方,它的依山傍水、气候温和无疑是人类生息的家园之地。从最初的择穴而居,到后来的窝棚、木屋,进而成为一个渔村小镇,均在群山环抱、江水三面流过的一处小盆地上。在殷商时称为巴方,周时为巴子国,战国之末一度曾是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置阆中县起,阆中之名除避隋文帝父杨忠讳一度改称阆内县外,2300多年相沿不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名城。

阆中,这一地名的古奥便引出了各种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阆,门高也。”北宋《太平寰宇记》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旧唐书-地理志》谓:“阆水纡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阆水是指嘉陵江流经阆中的河段。这几种解释均离不开阆中的河)11形胜山水地貌,它东枕巴山余脉,西倚剑门雄关,巴蜀通中原的米仓道、金牛道在此交汇;嘉陵江纵贯南北,上可至广元、汉中,下能达重庆、武汉,古人称之“前挡六路之师,后依西蜀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蜀汉名将张飞为巴西太守常驻阆中7年,留有桓侯祠、张飞墓。唐代先后有高祖李渊第19子鲁王灵夔,第22子滕王元婴任阆州刺史,滕王大造阆苑并有滕王阁传世至今。五代后蜀孟知祥于阆中置保宁军,宋太祖乾德四年置安德军节度阆中,沿迄南宋之末。元代,阆中曾为东川路元帅府治所。明代,宪宗之子寿王镇守阆中,遗有寿王府。清初,阆中设川北分道、川北镇总兵,为人川军政大员驻节之地。进人现代,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川陕根据地扩大至阆中,几经激战,硝烟不断。

“秦蜀孔道”、“巴蜀要冲”的地理位置及水陆之便,使阆中至今犹存浙江、江西、陕西、广东、两湖等地的会馆与码头、驿站,古迹斑驳却又生机盎然,充溢浓浓的商业气息。

凡家园之地也必定是争战之地、商贾之地、文化之地。因而它或者被毁灭或者被保存,毁灭之后还会重建,但如阆中一样保存如此完好的,实在是天下奇迹了。

嘉陵江水环绕阆中,北有蟠龙山,南是锦屏山,东为白塔山,中间为盆地,田畴阡陌,桑麻荡漾。踏访嘉陵江畔时会生出这样的感觉:曾经怒吼还将奔突的江水,流经阆中时却格外温柔贴切,与山与石与地与城,无不依依,大有不忍离去之意。山间无水,石也枯干,江边无山,水也寂寥,而如阆中这样山、水、城格局的恰到好处,动中有静,小处见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妙到决无遗珠之憾地步的,可谓万里长江,阆中独秀了。

阆中人习惯地称嘉陵江为阆水。

当江水从阆中西北11公里处滴水关下的涧溪口进人阆中境内,江面渐次展开,水流顿时舒缓,经石子、砂溪、锦屏乡从西、南、东境绕阆中市下行,沿白塔、五马、河溪等15乡流入四川南部县。阆水全长88公里,江面在120米至300米之间,流速为每秒0.5米到3.5米,航道宽10米至15米,深2米以上。

笔者踏访长江中上游而在阆中小住时,正值深秋,阆水平阔,江波粼粼间有燕尾小船驶往夕照深处。就连江风也是从容恬静的,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杜甫的《阆水歌》,颠沛流离中的诗圣以难得轻盈美妙的心境写道:

嘉陵江色何所似?

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阆中妇孺皆说杜甫,且至少能背出这首七律中的一句:石黛碧玉相因依,还会加上一个小注:“这就是我们阆中!”又听阆中人说阆水在夏日洪峰到来之际,一样是声威腾空、喷云吐雪的。而这时候却正是上游的竹排顺江而下闯关夺溢、下游的船只起锚冲浪溯江弄潮之际,新朋旧友纷至沓来,阆水繁华,波涛欢腾。这是阆中特有的节日,在这个季节里,传说中的阆苑仙子将会显灵,保佑这古城的一草一木。是时也,阆中的老人会在古色古香的旧宅庭院里,给孩子们讲述阆中旧事,所有的开头都是“很早很早以前”,伏羲氏的母亲华胥是阆中人,并在阆中生下伏羲。当伏羲离开故土时,为报答母亲与山川的养育之恩,伏羲采锦屏山之玉石,融天地万物之灵气,双手托举于十个太阳之下,九九八十一天后铸成一口大钟,以千斤石击之,钟声巨响远布八方并将洪荒之气逐出,三击之下,千斤石粉碎,恰逢嘉陵江骤然掀起滔天洪波,浪击巨钟,轰然作响,巴蜀为之豁然,天地为之清朗,阆中实为“浪钟”也。

所有的传说都在“很早很早以前”,当人类对“很早很早以前”苦思冥想的时候,人是聪敏而谨慎的;当人类对“很久很久以后”放言狂语的时候,人是愚昧而大胆的。

科学和真理的种子,只是存在于自然及历史的废墟中。

谁能说对于巨钟大响的期待是荒诞不经的呢?

为着先人“浪钟”的想像,我们要倾听大江小溪洪波细浪发出的每一种声响,那天籁之音!阆中先民(巴人的始祖?)在这里定居、燃起第一片火光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这样一些人物:他们生于俗世,却又想把精神放逐,他们更多追求的是在凡人看来为虚无缥渺者,他们寻求的或是现世的别一种生存之道,或者竟是来世。这些后来被我们称为宗教的肇始者、传播者本身的信仰各不相同,却又先后都看上了阆中这块地盘,阆中的丰富及如仙如魅由此可知。道教始祖东汉的张道陵、东晋炼丹大师葛洪,都曾在阆中开炉炼丹,唐朝的吕洞宾曾在阆中修仙。没有更详尽的资料说张道陵、葛洪所炼之丹为何物,药效如何,对于他们今人忽略的是他们的“修道”生涯,无论如何他们是在寻找一种“道”’“非常道”,因而这样的人也就成了非常之人。

我宁可称他们为殉道者,而不愿意把他们说成是古代化学大师。

阆中宽宏大量地接纳各种人物、各种教派。在道教之后,阆中还是佛教、伊斯兰教重地,唐代开元寺、大佛寺摩崖石刻与大佛,元永安寺,清初麦加“西来上人”噶德勒耶教派大师祖阿卜德拉希到阆中传教辞世后营建的巴巴寺,和吕祖殿、八仙洞、天回观各有精神共存共荣。

文人墨客便也接踵而至了。

杜甫两次到阆中客居半年。元稹在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谪任通州司马,过阆中游开元寺,于寺壁书写白居易的诗,并有七绝相寄: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同类推荐
  • 高昌王国传奇

    高昌王国传奇

    作为两北边陲重镇,高昌王国深居大陆腹地,由壁垒而郡,再发展至国。在吐鲁番这块西域上地上,高昌依据它枢纽般的地理位置,先后历经高吕王同、唐西州和高昌回鹘王国三个历史时期,既有汉族政权统治,也曾被回鹘领导。
  • 石话实说

    石话实说

    “告诉您最想知道的石家庄一百个故事”,一直是我们的愿望,随着大型系列文化节目《石话实说》的播出和结集出版,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三十万年前,石家庄人的先祖就在太行山下、滹沱河畔点燃文明火种,直到今天,演进为拥有千万人口的繁华都市。这条波澜壮阔、星光璀璨的历史长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全景记述这亘古的传奇是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应当具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 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

    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

    民国以降,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依然尾大不掉。中国的国门不是中国人看守,而是外国人把持!从晚清政府削弱海关权力,到孙中山南方革命政权与洋人叫板;从地方军阀动摇海关根基,到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海关权益逐步回收,外籍税务司制度日趋式微,直至在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随风而逝。但是,那曾经激荡在历史天空中的一幕幕海关风云,却永远不会湮没……本书以六位民国风云人物参与的重大海关事件为切入口,在全景展现收回海关主权艰难历程的同时,折射出海关视野里斑斓多彩的民国历史镜像。
  • 商汤灭夏

    商汤灭夏

    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16世纪,国势日衰,江山开始摇摇欲坠。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即位后,统治更加残暴。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夏此时已是众叛亲离,而商汤领导有方,所以夏桀的军队很快被打败,桀也遭到了流放。于是,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商汤灭夏》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商汤灭夏的有关内容。
  • 外挂傍身闯大明

    外挂傍身闯大明

    猝死的文子贤穿越之后发现自己外挂傍身但还是劳苦的命。文子贤:“我只是卖保险的”朱由检:“你就是朕最大的保险”多尔衮:“有文子贤,伐明不保险”科奎拉总督:“通商大明,是需要买保险”文子贤:“给你买了一份保险,三个字,期限是一万年”……“公子,我也要”文子贤:“世事难料人生无常,最不保险的竟然是……”
热门推荐
  • 乐伎

    乐伎

    君王坐下,一曲成名。十年之约,你我能否湘西重逢?
  • 大乘四法经

    大乘四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本书为绿色散文阅读丛书中的一本,为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散文新作合集,本册为全套书中的人物卷,书中用细腻的笔法描摹了作者在幼时及青少年时期的所见所闻,作者被选入中小学教材的文章不胜枚举,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本丛书包括:1.《一枕河山》2.《蜜色黄昏》3.《水碗倒映整个天空》4.《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含辛茹苦》5.《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 种个豆子变美男

    种个豆子变美男

    某女脸不红心不跳,美男诧异,竟不知原来某女设下圈套。女人,得罪了我,后果可不能想象啊…
  • 佛说救疾经一卷

    佛说救疾经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弃厄传

    弃厄传

    一尘亦古界,一望岁月逝,一鼎凝万象,一人镇恒宇,血染归虚路,血泪泣歌行。一望无垠的星空,血色星辰上,大地布满了禁纹,如锁链将之束缚。大雪纷飞沉夜里,神秘弃婴降之,其身份之谜......使命是何......万古大界,厄苍沉睡前,颠覆轮回之,降下百道分神,化作胎盘,转为百子,布于星空,百子之斗,只为唯一......
  • 最强唤神系统

    最强唤神系统

    ps:新书《万古第一仙宗》火热连载中。 楚云偷偷摸摸从山上偷下来一株人参娃娃。天地失色,日月无光。无数妖王的怒吼声响彻云霄!“哪个狗娘养的偷了老子的wifi?”最强唤神系统,可唤醒神话传说中的诸神,可继承仙佛的灭世神通!当一个人拥有水神的滔天之力,拥有火神的焚天之力,拥有如来佛祖的不灭金身,拥有厨神的厨艺,医仙的医术,诗仙的文采……………那这个人会怎样弥补曾经的遗憾?会创造怎样的辉煌人生!
  • 校草大人,放学别走!

    校草大人,放学别走!

    青木中学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假小子程南悠对新转来的大帅比顾北航告白了。程南悠慢条斯理地倚在教室门口,对满脸淡漠的顾北航说道:“校草大人,放学别走,我有场恋爱找你谈谈。”青木中学的女生们一夜之间失恋了,纷纷表示:大神你不应该喜欢女孩子的嘛……遇到顾北航之前,程南悠的生活是逃课旷课打篮球。遇到顾北航之后,程南悠的生活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追顾北航。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欢脱逗比又霸气的假小子遇到高冷禁欲又腹黑的校草大人一见钟情、再见情深的故事,也是一个救赎与被救赎的青春暖萌爱情故事。
  • 毒骨美人

    毒骨美人

    这世界上,真的有像话本子里一样可歌可泣的感情吗?她无数次的问自己,又一次次的被否定。在这宫廷里,又有多“纯洁”的感情呢?怕是都染着数不尽的人血吧。而她自己的感情又何尝不是呢?从一个华丽的牢笼里去到另一个华丽的牢笼里。为了去见一个男人,奋不顾身的嫁给另外一个男人。他说:“我从未见过像你一样恶毒的女人。”她却只是笑笑,我们,谁又比谁干净得到哪里去呢?命运把他们这些孽缘不断的人死死的锁在了一起,谁又说,笑到最后的,才是赢了的人呢?
  • 四川文学(2015年第12期)

    四川文学(2015年第12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