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600000048

第48章

黄鹤楼屡建屡毁,最后一楼被焚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1700多年间,名虽不改,楼曾几易;100多年间,空有其名,实无其楼。只有楼址废墟,思忆萧瑟。1985年6月,经5年的砌石重垒精雕细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5层黄鹤楼重新耸峙于黄鹄山上。人们常常会想像黄鹤楼初成时的样子,可惜没有资料,其建筑形制,无从描述。

唐代的黄鹤楼也只能从有限的文字中去勾勒,如阎伯瑾在《黄鹤楼记》中所写:“耸构巍峨,高标粜议,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而贾岛诗中说是:“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由此看来,唐时黄鹤楼已有相当规模,并非只是一楼高耸,已经有了辅助建筑。

宋元时黄鹤楼形制已有图画可鉴。宋时为单层建筑,衬以脊、亭、阁,简洁明了。元时主楼有两层,屋顶为重檐歇山,楼作矩形,三开中隔,朗然清秀。

明画家安正文的一幅黄鹤楼画中,主楼立于髙台,台形似宋制,台之周曲廊外挑较少。主楼两层则又如元之楼阁。楼顶重檐,檐下有布篷遮阳,楼座外挑,楼内分隔雅间,楼侧辅以小厅,楼群进口处为一牌坊,施以粉墙。明270多年间,黄鹤楼曾四次重建,战乱时毁,治世时建,一楼兴废,天下兴亡。清同治年间的黄鹤楼有三层,呈四面八角形。层有围廊,楼与围廊间均以落地门窗分隔,檐角高高挑起,楼顶以三叠形葫芦收结。有清一代建楼修楼,使之不绝于世,而最后被毁,却也离开大清朝寿终正寝不远了。‘黄鹤楼的最近一次毁于火灾,时在1884年9月22日,有“中国近代信史”之誉的《申报》消息为证。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初九的《申报》文章以《鄂垣大火》为题说:

长江三楼9初四晚,鄂垣北风劲疾,江上雪浪如山。七点半钟时,汉阳门外街东门坡地435长江传方,张姓骨货作坊失火。该坊本系草屋,因学徒执火油灯上小阁取物,失手将灯倾落,施救不及,遂至燎原。当时延烧筷子、骨牌、碱包等作坊,复飞至江姓院子与王家板厂。箕伯扬威,火鸦飞舞,城内黄鹤楼第二层护栏亦被延及,立兆焚如。先是有多人立在楼前左右观火,及楼径焚着,内外夹攻,看火人均往后山撞倒栅栏而走。附近黄鹤楼之官厅与涌泉台亭顶,同付一炬,幸胡文忠公祠、祖师殿、鲁班阁并茶馆无恙。烧至八点多钟,楼向南倒。计沿江一带作木作坊厂、铺面、住宅约共焚去200家左右。十一点钟,火又延至平湖门沟边始行止熄,所奇者汉阳门外之油货、豆豉、饭馆三家,面面皆火,而彼则岿然独存。又贴城之观音阁及巡卡亦未灾及,惟黄鹤楼内烧死卧病之60余岁老道人一名。督、抚、司、道、府、县、营官闻警后均带队驰到。汪协戎在胡公祠守候全夜;卞制军到时,火势正炽,不敢冒险到祠,只在经厅署坐候许久方回。闻火头张姓当已走避,只将同住之某姓拘去,王姓板厂主、江姓院子主人均已拘拿云。

436一张旧时报纸,一则旧时消息,读来弥足珍贵。

黄鹤楼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俯瞰长江,临流耸峙,古到今文人毕至,传世诗文琳琅满目。除年代最早的唐阎伯瑾所作的《黄鹤楼记》外,而被推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则是清代学者汪中所写的《黄鹤楼铭》。汪中,江苏江都人,乾隆年间著名学者,著有《述学》6卷。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汪中到武昌做湖广总督毕沅的幕僚,写《黄鹤楼铭》。序文写地理形势及楼名由来兴废:“江出峡,东至于巴丘,沅湘两水人焉;又东至于夏口,汉水人焉。于是西自岷山,西南自胖舸,南自桂岭,西北自蟠冢,五水所经半天下,皆汇以是以注于海。而江夏黄鹄山当其冲……”结末处有隽永之叹:“川逝无停,人往不作。”黄鹤楼到底没有《岳阳楼记》、《滕王阁序》这样的惊:世不朽之作,实在是一大遗憾!相比起来,影响更大的是诗词,以崔颢的《黄鹤楼》为影响最巨者:

昔人巳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才子传》(元辛文房著)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想赋诗,见崔颢诗作,一叹而搁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黄鹤楼上因有“搁笔亭”。

该出手时便出手,当搁笔处需搁笔。

又据《唐诗纪事》、《苕溪渔隐丛话》称,李白在黄鹤楼搁笔后于心耿耿,以同韵同律写《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实李白有几十首写黄鹤楼的诗,上述传言可视之为诗坛佳话,或由后人创作也未可知。而“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同样也是千古绝唱。

岳飞镇守黄鹤楼下鄂州(今武昌)达7年之久,三次北伐均以鄂州为基地,因而传为岳飞写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似非空穴来风。其慷慨激烈、辞锋毕露之间的浩然之气,感人肺腑: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滕王阁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位在南昌城西北角章江门外,赣江东岸的冈峦之上,为赣江、抚河交汇之处,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所建。元婴时任洪州都督,封为滕王,故有滕王阁之名。滕王阁的出现,比岳阳楼、黄鹤楼晚了500年。有趣的是,这三座名楼在历史上的兴盛期,均在公元7世纪至10世纪的唐代。黄鹤楼与岳阳楼在相近的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始建后,一直声名不彰,隐而不显,仿佛在期待着滕王阁的出现。然后到唐代,社会相对稳定、繁荣时,便有了三大名楼的烘托、联唱。

这三座名楼,或者“衔远山,吞长江”,或者“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或者“半是半非君莫问,好山长在水长流”,都离不开长江,都在长江水系的血脉相连中。兴也废也,风流神采,嗟蛇岁月,莫不因为附丽于长江而使人一见生情,流连忘返。

写滕王阁,不能不先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公元675年,王勃去交趾(今越南)探亲,为风浪所阻于长江马挡矶,后夜行数百里而到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伯屿为重修滕王阁竣工而举行盛宴,王勃也在被邀宾客之列。席间都督请宾客题诗作文,众皆推辞,王勃却道盛情难却,挥笔疾书。阎都督心中不悦,以为王勃年轻太狂,而其女婿吴子章本已准备好一篇文章的,大显文才之机被王勃占先了。阎伯屿拂袖而出,令手下随时报告王勃所写的每一句话。“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为起句,阎都督不以为然:“老生常谈耳。”又有一吏报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道:“故事也。”再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都督不语。又报:“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都督仍不语。待到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坐不住了:“此子落笔有神助,真天才也,此文当垂不朽矣!”是为《滕王阁序》。俟王勃搁笔,阎都督携王勃之手,称赞说:“帝子之阁,风流千古,有子之文,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王勃滕王阁之文,使滕王阁名满天下,屡毁屡建已经很难分清是为存乎斯楼还是借乎斯文。王勃之后,步其后尘登临题咏者,纷至沓来并引以为荣。文化,有时候只是一篇好文章,其凝聚力却可以连续古今,陶醉千秋。公元790年、820年,御史中丞洪都观察使王仲舒两次重修滕王阁,并作《滕王阁记》,再由王绪作《滕王阁赋》。一序一记一赋,作者均为王姓,合称“三王”。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写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记赋等,壮其文辞,盖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当时王仲舒请韩愈为滕王阁文,韩愈何等大文豪也,却谦而恭之道:“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滕王阁不仅是宴乐吟诗之地,还建有戏台。在明代,演出过《牡丹亭》。汤显祖有诗记盛:“韵若笙箫气若丝,牡丹魂梦去来时。河移客散江波起,不解销魂不遣知。”因为王勃、韩愈的“诗文传阁”,自宋代始,江西一地,才子辈出,诗兴勃发,出现了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朱熹、文天祥、解缙、汤显祖、邹韬奋等名人大家。而滕王阁当视之为近源头临活水的孕育之地。

滕王阁的楹联多文采意境。

明初,江西才子解缙与友人在滕王阁共作联语。解状元见阁中鸽飞而去,便出上联:“滕王阁,阁藏鸽,鸽飞阁不飞。”对方无词以对,解缙手指赣江景色道:“瞧檻外风光便有了。”友人答以下联:“扬子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清初宋荦有联曰:“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会稽人周峋之的一联别有况味: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看轻过路才人。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楼一阁,兴兴衰衰均与国运和时代相关。滕王阁的迭废迭兴反复修建有文字可考者为29次,第29次重建竣工,时在本世纪80年代之末了。

唐宣宗大中二年夏(公元848年滕王阁首次毁于火灾,初唐之阁不复存在。集材重建,规模宏大,工程亦最为坚固,经260余年,直到宋徽宗大观年间始加重修,主阁增高十之一,并造“压江”、“挹翠”两亭于主阁南北。南宋时因赣江江岸坍塌,滕王阁改建于城墙之上,有“豫章城上滕王阁”的诗句为证。元代100多年中,滕王阁两次重建,规模有所缩小,但“材石坚致,位置周密,檐宇虚敞,丹刻华丽,有加于昔焉”(《重建滕王阁记》明代之初,元时滕王阁遗构犹存,朱元璋伐陈友谅,曾在阁中宴请诸将。不久,风雨飘摇中“颓压以尽,遗址沦于江”。重修,名“迎恩堂”,1452年毁于火。再修改构为“西江第一楼”。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又修,“高四寻,广倍之,深逾于高寻有二尺,四周缭以回廊”,复称之滕王阁。自明代开始,在阁上演戏并增设戏台。

至清代,滕王阁兴废更为频繁,重修重建达13次之多。公元1654年,重建之滕王阁改明代面向正南为正西,恢复唐宋旧观。巡抚蔡士英有鉴于“江山之好,文章为助;不朽之业,有籍以存”,而亲自为滕王阁重建撰写《征诗文檄》,征集诗文460余篇,辑作《滕王阁集》,可谓一时之盛。此后或因火灾或因木质结构在风吹雨淋中的朽坏,而一修再修。到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清廷内外交困民穷财竭,其最后一次重修滕王阁简陋潦草,不再恢宏,盖气数将尽也!1926年10月北伐军攻打南昌’赣军惟恐城外建筑居高临下为革命军所用,于10月12日组织工兵400余名,每人赏银圆5块,令其集中煤油于德胜、章江、广润、惠民四座城楼之上,再以消防枪喷激至城外民房商埠,投以硫磺弹。弹爆油烧,江岸成为火海,延烧三日不息,城外街巷尽成焦土,滕王阁彻底化作灰烬。

当千年古迹成为攻防之所时,毫无疑问便是这一片土地蒙难之日、沉沦之际。

同类推荐
  • 大夏十三太保

    大夏十三太保

    新书汉末文枭已发,欢迎品读! 你有你的千古名臣猛将,我有我的十三太保,大家好,我是李孝诚,且看我如何与一众英雄豪杰会猎天下。 千年豪杰,史上猛将,会聚一堂,争锋沙场,论天下谁是英雄?成王败寇,裂土封侯,强中之强,王中之王,尽在大夏十三太保 新建书友群68231551
  • 纪连海评点三国志(上下册)

    纪连海评点三国志(上下册)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寿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元年(28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从曹操、刘备、孙权,到诸葛亮、关羽、周瑜,从帝王本纪到诸臣列传,有少年浪荡子曹操成为乱世枭雄的传奇,也有天才曹植的薄命之旅,有鞠躬尽瘁者的忠诚,也有奸诈权变者的得逞……共48章,讲述的不仅是近100位三国人物的性格,更是成功的法则、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
  • 重建殷商

    重建殷商

    真实的殷纣王是什么样子的?真实的先秦历史是什么样子的?截教与阐教?还是人族与其他种族?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摩擦起于什么人?种种的故事与谜团,我们一一来探讨
  • 三国之霸业

    三国之霸业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穿越者秦成,凭借自己对历史的一知半解,在铁血中开创自己的末汉霸业。正所谓: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不做悲情英雄,在这里,将会开启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时代!
  • 中国美学通史8(现代卷)

    中国美学通史8(现代卷)

    《中国美学通史(8现代卷)》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八卷即现代卷。主要是阐述传统美学面临西方文化冲击的应对与调适,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论述了东西方美学相互碰撞,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其各社会阶层对美学的审美要求。对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古人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古人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系列丛书收录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发现之旅》、《走近科学》等栏目近年来播放的关于中华民族历史方面的纪录片,《CCTV人文历史丛书:古人的秘密》主要选编古人类的来源、古人类的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内容神秘吸引人,图文并茂,是读者在趣味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了解一些人文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品位,并激起求知探索的兴趣。
  • 必知的未来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未来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重生绝对巨星

    重生绝对巨星

    曾经足坛的绝对巨星,意外重生之后,成为名不见经传的小球员。面对俱乐部的试训?好吧,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起码先通过试训,混进预备队才行,只要能够重返绿茵,受点小小的委屈算什么?看见曾经的后辈们现在都已经成了超级巨星甚至球王级别,心中哭笑不得,一切只能重新开始……别在我面前装巨星好吗?现在的防守规则下,场均一球,小意思而已!
  • 胎产心法

    胎产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封道榜

    封道榜

    六道七术天下争,三人锋芒毕露现,无尽梦魇化自在,寻道途中不曾绝!
  • 爱上她的和尚

    爱上她的和尚

    温瑞安短篇经典小说。武侠经典,千万温迷与侠义小说爱好者不容错过。
  • 宠妻无度:首席别缠我

    宠妻无度:首席别缠我

    安若诗怎么也没想到,她会进错房上了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的床。她更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脾气暴躁的首席,竟然在娶到她之后,变成了“妻管严”。上错.床也就算了,没想到他还一贫如洗。她认栽,可是某人就不淡定了。“小东西,上了我的床还想跑?”某人邪魅如斯,在她耳边悄声耳语,让她全身酥麻。“不敢不敢,您这么温柔体贴,我可不敢!”她求饶,没想到,却被他扑倒在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和双录

    和双录

    【故事的开始。《影刃录》前传。】二十一世纪初期,世界局势变化,二战后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不断林立的组织渐渐壮大,逐渐成为超越宗教,国家的国际组织。“双流”就是一个附庸于世界第三大组织WorldKismet.的少年组织,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不断变化的局势之下,“双流”应该如何激流勇进?少年少女们又该何去何从?跟随和双,沈时筱,江宇,齐以瞳,木锦去探索世界的秘密。敬请关注《和双录》。和氏·和双。飘零少年最先成长史。看着少年长大,心也跟着成长。(PS:第一卷是回忆,想要悬念就可以跳过第一卷看第二卷啦)作者:写书不易,喜欢的话就加个书架看看咯,有票就打赏给我一点吧,谢谢支持。
  • 知识与智慧(漫漫求知路)

    知识与智慧(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