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64700000007

第7章 好的孤独(7)

Part 3 谢谢你,陪我一路同行

那些在我们失意之时闻风而散的往往正是原本蜂拥而至的人,而恰恰是那些责备我们轻率、批评我们自以为是,让我们懊恼不已、败兴而归的人,在此时会源源不断地提供最强大的精神支持。我们不会怀疑,这样的一个朋友,不论他是贫是富,他始终宝贵。

爱,无富贵贫贱之分

小时候,母亲不止一次给我讲过一个老鹰和小鹰的故事。她说,在一只高大的老鹰羽翼丰盈的翅膀下蜷缩着一只翅膀刚刚长硬的小鹰,它懵懵懂懂地依偎在母亲的保护之下。为了让它真正学会展翅飞翔,老鹰将它带到一处悬崖边,刚开始只是用脚爪将它从身边推远,但每一次小鹰都扑腾扑腾退回原地、畏畏缩缩不敢尝试,最后一刻,老鹰挥动它强有力的翅膀,一把将小鹰推出悬崖峭壁。伴随着极速的下坠,小鹰拼命地在无序的气流中翻腾挣扎,情急无奈之下,它只好展开双翅尝试着恢复自己的平衡。突然,极速的下坠暂停,世界一下子豁然开朗,在它的身下呈现的是山峦起伏、一马平川,在它的眼前是无边无际的蓝天白云、万里长空。由此,它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历程。

原先,听到这个故事,不经世故的我都会联想到躲在母亲关爱庇护之下的自己,禁不住感叹老鹰妈妈究竟是抱着什么样不可理喻的心态,非要将自己亲生的、羽翼未丰的小鹰推下悬崖。万一小鹰不能及时地伸展双翅,掉入万丈深渊,怎么办?即使小鹰学会了飞翔,可从此以后,不论前途有多少艰难险阻,它必须独自穿行在空旷的天地之间、不可预知的命运之中,得不到保护,或许也得不到安慰,难道身为父母的老鹰不曾想过,不会心有不忍吗?

而现在,我好像领悟到,小鹰独自承担起生活的喜怒哀乐体现的是一种独立直面生活的勇敢;而老鹰们在悬崖边最终施予小鹰的那奋力一推,何尝不是怀着一种深沉的悲壮?让自己深爱的孩子完全独立,何尝不是一种饱含不舍却充满信任的矛盾心情;何尝不是一种非凡的远见,蕴藏着惊人的勇气和深厚的爱?

每每想到自己有着这样一对深明大义的父母,我都忍不住为自己感到荣幸。因而,不论他们是否富有、是否手握权柄、是否身居高位、是否担任要职,都不能改变他们对我而言是“高贵的人”,是今后生活中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同样,如果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生命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当我们获得成功,我们身边常常会冒出“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11],那时只有真正的知己好友会“不合时宜”地给我们必要的规劝与忠告;那些在我们失意之时闻风而散的往往正是原本蜂拥而至的人,而恰恰是那些责备我们轻率、批评我们自以为是,让我们懊恼不已、败兴而归的人,在此时会源源不断地提供最强大的精神支持。我们不会怀疑,这样的一个朋友,不论他是贫是富,他始终宝贵。

在我们与恋人的相处过程中,往往会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并不轻松的磨合,然后我们透过他的眼睛、他的思考,看到的是一个相比于认识他之前更自由、更欢乐、更充满希望、更深情款款的新世界;因为他,我们比之前更懂得热爱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也学会了如何去珍惜他人的生命和生活;偶尔我们反躬自省、与认识他之前的那个“我”相互对照,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正在变成一个更真诚、更勇敢、更坚强、更通情达理、更值得自己尊敬的人;当我们与恋人因为生活琐事或习惯差异而争吵,情绪激动之后选择冷静一段时间,却发现我们的胃口、活力、兴致也不可救药地随之一同冷却,此时,我们会明白,有这样的恋人相伴,我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他带给我们的是弥足珍贵的爱情。

有一次,在我和朋友们讨论爱情时,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真正的爱情“爱富不嫌贫”。不论怎样,爱情无限美好。物质上的丰裕当然是好事,它可以为“爱情”锦上添花。两个人用爱情构筑起的“属于王子与公主的梦幻宫殿”会凭借着“富有”而轻松地得以竣工。但是“富有”配制不出那使人一口喝下便坠入爱河的魔法“药水”;金钱再无所不能,终究收买不了“丘比特”手中的箭。

而“富有”对爱情的另一个巨大的贡献在于:它是爱情的试金石。或许,只有经历过“贫富”考验的人才知道爱情的力量有多强大;或许,最“值钱”的爱人从未想过“值得不值得”的问题。想到张爱玲的一句话: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面对我们的亲人、朋友、爱人,只要我们有发自内心的爱,那么,无论他们或贫或富,从来不动摇他们在我们心中的“贵”。

寻找“精神家族”——我们的友情与爱情

血缘关系是人类最古老的关系,也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最重要的关系。我们由血缘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生活在血脉相连的家庭环境中,感受着来自父亲母亲、兄弟姐妹这些至亲之人的陪伴与关怀。

由血缘这一纽带连接起来的人,彼此的情感往往不是充满激情的、也不是张扬高调的,但却最根深蒂固、最持久、最能体现“平平淡淡才是真”。

血缘,意味着人与人在生理上先天的亲密关系。我们经常用“血浓于水”这样的词语来激励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内部凝聚力,指的就是不论我们身在何方、所为何事,我们应当不忘互相照顾、互相爱护,因为我们终究是一脉相承的亲人,我们是家人。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另一个“家族”,它不依赖于生理上的“亲缘”,它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然归属,我们对它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与选择,我们可以随时随意彻底地解除这样的关系,只要我们发自内心这么希望。进入这个家族只需要一个条件:彼此心意相通、精神相合、彼此欣赏、相见恨晚。在此我把它称为“精神家族”,其实就是由精神连接起来的最真挚的“友谊”,或者说,“知己”。

信任,是“精神家族”的唯一信条

知己之间保持着最透明、最纯洁的精神生活,透明得可以相互看破,彼此之间总能一目了然、心事洞明。甚至是自己最不愿启齿的想法,你也愿意向他袒露,而他愿意去看,也愿意去懂;在看到了你最丑陋、最不堪的那一面后,他依然愿意握你的手、拥抱你。知己之间的交往纯洁得不含任何原因、目标、意图,就像和另一个自己相处那样,不为社交、娱乐、利益、怜悯、崇拜或任何具体的需要。你和他交往甚至不是为了获得或维持“友谊”,只是他的存在让你感到安心,他的存在打破了你生而孤独的咒语,而这几乎算得上是人间的一个奇迹。所谓“知己”是两个精神之间难以言传的、不可理喻的默契,也是两个灵魂面对面时自然而然卸下伪装的平等与坦诚——当你们不见时,他住在你心里;当你们相见时,你整个人都是一个温暖的微笑。

你与他见面交流的形式往往最为朴素,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或者只是边散步边聊天,或者什么也没有。我记得我曾和这样的一个好友寒冬腊月在学校的后门口兴高采烈、不知疲倦地交谈了三个多小时,周围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们却始终全神贯注、兴致不减,直到天色太晚,我才不得不让她走。这样的朴素,若加上一定程度的环境的安逸与舒适,将是知己之间沟通的最佳方式,你不会感到无趣或单调,因为你们的交谈将是你能想象到的最值得做、也最有趣的事情之一,你们深入内心的谈话随着步调一致的理解,总会出现一种天然的音乐般的节奏,时而激昂、时而委婉、时而寂静,你们的语言与沉默代替了音符和休止符,演绎的是你们共同创造并一同享受的私人交响乐章。

你们之间由于心心相印,很多时候会对相似的事件做出相近的判断,如事先约好一般。很多时候对方的一句提醒或一个规劝能恰逢其时地使我们豁然开朗,好像他料事如神,早已预见到你的处境。

一个在人生的半途遇到的陌生人,成了你的莫逆之交。他将一把无形的钥匙交给了你,这钥匙随时可以打开他心灵的那扇门,你能自由出入,你会格外珍重。你们之间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绝对信任,那将是你们能找到的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原本这样不可动摇的信任是所有人都不敢奢望的神圣之物,因为它们违背了人情世故的基本逻辑,它只存在于我们遥不可及的理想之中,权当是对现实生活诸多无可奈何的一种精神救赎。可是现在你知道那是一个“精神家族”唯一重要的必需品,也是唯一的家族信条,你们必定会保持绝对的信任。因为你们相互交托了“灵魂”,因为你们绝不允许自己丧失理性与善良,因而也绝不怀疑对方的理性与善良。

知己,是心灵世界的家人

我之所以称知己关系为“精神家族”,是因为它与“血缘家族”有着相似之处。它源于“投缘”,这“缘”虽不是“血缘”,却也和“血缘”一样同属于不可抗拒的力量。两者的区别只是血缘基于生理的事实,而“投缘”基于心理的事实。知己不是血亲,不符合“血浓于水”的定义,但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也有着与浓郁的“父慈子孝”“手足情深”一样的甘美与不可替代。如果灵魂有血,那么知己应当与我流着相同的血。他也是我的亲人,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血缘家族”是我们生命的“家园”,而“精神家族”则是我们找到了失散多时的心灵的兄弟姐妹。或许正是这样的相似之处,人们才会在生活中把那些常住自己心中的“挚友”唤为“兄弟”,如此,刘备关羽张飞才会这般惺惺相惜,以至于要桃园结义、歃血为盟。对知己的挚爱到了最深厚的阶段,大概就是忍不住要将他从“精神家族”纳入“血缘家族”吧,某种程度上“兄弟”的称呼、歃血为盟的仪式,正是在创造这样的一种“人造血缘”“后天血亲”。看似孩子气的言行,其中却充满了热忱与真挚,我们煞有介事地将各自的血滴在水中,待其互融,变得难分彼此,再一饮而尽,从此他们成了我真正的“兄弟”,成了我真正的亲人,成了真正和我血脉相连的人。由此,“精神家族”与“血缘家族”之间有了交集,那可能是我们最美妙的一部分人生。

当然,在这个交集里,除了那些被我们唤为“兄弟”“姐妹”的知己挚友,也有一些被我们称为“朋友”的亲人,比如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的无话不谈、心有灵犀,也是时有发生的美好事例。幸运的是,母亲和我之间的关系就十分接近这一种。这样一来倒是给了我很多方便,至少省得去特意构思一个足以表示我们“精神亲密”的特殊称呼了:相信她能理解我口中的“母亲”二字是全然发自我的内心,那不只是个称谓,也包含了很多欣赏与感激。

爱情使人永葆青春

还有一类人不可忽视,那就是我们的爱人。爱人必定是我们心灵的选择,不,更准确地说,心灵无力选择爱情,心灵只能臣服于爱情,为之倾倒。爱情是世界上最甜蜜的东西,身处其中的人感觉自己永不厌烦、永不疲惫、永不衰老。尽管它并不总是精神的琼浆玉液,并不总能让人心花怒放、春风沉醉,很多时候,与它的妙不可言相对等的是随它而来的痛苦、创伤、焦躁、迷茫、自卑、多疑、恐惧……但即使如此,“世上一切的快乐仍比不上它的烦恼”[12],人们总还是无可救药地心甘情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若问爱河中人为何如此这般全心全意,独独只爱那一个,他看起来并不最美,也没什么独特,却能让你心驰神往、爱得无法自拔,没人说得清这里的奥秘,思前想后,还是理不出一个头绪来。我们只知道,爱情是心灵不由自主的全神贯注。哪怕在熙熙攘攘的人潮汹涌之中,我们的神经仍能像雷达一样确知他的存在,我们仍会条件反射般皱起鼻子嗅出他的气味,我们的目光能穿越众人圈定他的身影,因为我们的灵魂已然不在自己这里,而是放进了他的胸膛。

爱情并不真正使人盲目,他的缺点在我们自己眼中,和在旁人眼里一样清晰。或许爱情可以被归为一种“迷信”,“盲”的不是“目”,而是“魂”。毕竟,从头到尾,你不是用双眼在看他,而是用心灵在感受他;你需要他,只是因为你爱他。

当我写下这话的时候,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位可敬可爱的美国学者,65岁,头发都已花白,言行举止中透露着岁月修成的成熟持重。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我常常听他提到他的妻子,给我的印象是如果他身上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妻子美好的影响力。我问他:“她长得什么样?”他沉思片刻,凝视着我说:“对我而言,是天使的模样。”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二十岁的他,他脸上的表情郑重其事,但洋溢着内心的微笑与满足。

无意间,我似乎窥见了爱情的“秘密”:爱情能使人永葆青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爱情如传说中的灵丹妙药,能减少时光在我们皮肤上留下的刻痕;而是说,每一个大人灵魂里都有一个“小孩”,而爱情能唤醒那个“小孩”,使我们返老还童,使我们的心灵活力无穷,让我们变得单纯与虔诚。

毫无疑问,爱人属于我们的“精神家族”,我们的精神因他而朝气蓬勃。当我们的心中装下了爱人的心,不但不觉沉重,反倒像鸟儿找到了天空那样能更勇敢更自在地飞翔;他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不但没有增加我们的负担,反倒为我们的人生添了一双眼睛、开了一扇门,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丰富更广阔。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忍不住用“婚姻”这样类似于“歃血为盟”的仪式将这一个“精神家族”中的灵魂人物转型为我们“血缘家族”中的人生伴侣。这也是一种后天创造的“人工血缘”,是在“血缘家族”与“精神家族”之间完成的一次富有创造力的伟大跨越。

因为彼此纯真,所以始终信任

我们还有一种误解,认为孤独者独来独往、不合群,应该是一些没有朋友的人。事实上,只有常以孤独之自我意识反观自身的人才可能拥有真正弥足珍贵的朋友。

同类推荐
  • 和南怀瑾一起读《老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老子》

    老子之道,高深精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所谓一百个人读《老子》,便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悟,因为每个人都在著述中寻找着自己的人生痕迹,无论是《老子》的原文,还是南怀瑾先生的解读,细细品味,语有回甘,掩卷而思,幡然有悟。本书作者在南怀瑾先生解读《老子》的基础上,融会儒佛之道,结合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进行拓展,在博大精深的道家学说中领悟处世智慧,解决现代人心灵空虚、灵魂无所归依的困惑,为我们开辟了一块心灵栖息地。
  •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善与恶产生的源头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热门推荐
  • 世界上最有效的天然滋养面膜

    世界上最有效的天然滋养面膜

    《世界上最有效的天然滋养面膜》——最简单实用的面膜书!是不是从来没做过面膜的你,买了N多保养书,觉得图片挺漂亮(不过是模特好看和PS啦),知道很多美美的MM的秘密是天天敷面膜,但自己却从来没动手做过,连从超市里买回来的现成的面膜都没试过呢?那从你拥有这本书的那刻开始,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看到一个最勤快的自己。本书介绍的是从了解自己的肌肤-怎样应对有可能出现的肌肤问题-如何清洁、滋养你的肌肤-具体的DIY面膜,非常全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全真清规

    全真清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家针灸歌赋

    百家针灸歌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归途

    归途

    蝾螈咖啡店的那名店员,据说是被扼死的。那时候,临时调查员林殊正站在咖啡店门口,对整片花园的景色目瞪口呆。细润轻柔的人造阳光轻洒在满园绿树红花上。亭中的一方水池里盛开着淡紫花瓣的睡莲。爬山虎攀上窗棂,茂密的菟丝子堆在园中一座雪白小楼周围。这样的地方,完全不像发生过骇人的命案。但此刻,那名店员正仰面躺在地上,他穿着一件白色的小熊围裙,头和身体几乎分离开来,颈部的血管神经耷拉在体外,一头身带亮黄色斑点的巨冠蝾螈正趴在尸体颈边,蝾螈正好伸出舌头把一块碎肉卷入口中,鲜红而浓稠的体液仿佛还在流淌,林殊甚至觉得自己的手指已变得湿哒。
  • 这个首领有点坑

    这个首领有点坑

    意外魂穿游戏世界,却发现可进化的游戏世界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万界归一,万族征战,虚空战场,甚至还有上古神话中的神魔,而这一切未来游戏公司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姜昊觉得,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莽夫行为是不可取的,唯有趁他病要他命,趁他强先保命,才能活的更长久!
  • 媳妇,今天我们公开吗!

    媳妇,今天我们公开吗!

    全文免费【1V1身心干净】传言权家掌权人,脾气古怪,阴晴不定,不近女色,禁欲冷峻。然而某日,夜黑风高。男人站在床边,“老婆,我们打个商量?”顾南七掀了掀眸,“什么?”男人顿了顿道:“公开关系。”“呵…”顾南七笑的意味深长,给你一个眼神自己体会。男人陷下沉思,决定换一个,“或者…让我回房。”顾南七:“给你一个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男人目光幽深,面色凝重,“…把刀放下…?”
  • 史上最苟系统

    史上最苟系统

    穿越者石坚本以为有了系统,就可以称王称霸,当爷做祖,拳打武林,脚踢江湖。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破系统不想着帮他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称霸武林,反而逼着他当个伏地魔,苟且偷生,猥琐偷鸡!不行,当个lyb,还怎么找女盆友!这是个一心想靠系统开挂走上人生巅峰的男人遇上个不给力的系统,磕磕绊绊闯荡江湖的故事!
  • 我家柠檬精又又又酸了

    我家柠檬精又又又酸了

    四岁的他抱着皱皱巴巴的小女孩,在纸上歪歪扭扭的写下三个字。小、火、勺。某天,她扬言要以身相许。“夏小灼,你知不知道,长得好看的叫以身相许,长得丑的叫恩将仇报。”“嘤嘤嘤,那我这样的呢。”“你这叫命中注定是我的人。”他比她大了四岁,一字读半边,他总是叫她夏小火,她总爱叫他臭哥哥。某日,她张开双臂,“哥哥要抱抱!”“抱。”隔日,她撅起嘴,“哥哥要亲亲!”“亲。”再隔日,“哥哥,…”“举高高?”【青梅竹马】
  • 梦中的夏天

    梦中的夏天

    我凭着记忆往前慢慢开车。等我意识到的时候,我发现我早已经过了那条灌木夹道的、仿佛梦境中的小路。我无法不去想她是怎么度过这些年的,和汉森那样的一个人,在这么一个地方,在一个对酷暑和寒冷都无能为力的铁皮匣子里坐着、来回走着、流着汗,日复一日,听着《我梦中的夏天》这样的歌,看着小窗户外面橡树的阴影和快要被荒草吃掉的农场小路……她,连同她的美貌、青春的热力,被囚禁在这贫瘠、劳作和无望之中,像被无情地侵蚀、过早地凋谢了的一朵荒原上的小花……她说得对,如果她过去的生活不是梦,那么现在的生活就是个梦,一个墨绿的、冰冷芜杂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