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2500000002

第2章 李渊的诞生及成长

一个不平凡的人

“就叫李渊吧。”

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十二月初六那个寒冷的夜晚,高贵的唐国公李昞(bǐng)正站在温暖的屋子中央,兴奋地对围在身旁的家人们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李昞为刚刚降生的四儿子起的名字,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名字会被无数人知晓。这个名字的主人,将会成为未来大唐王朝的缔造者。

李渊的名字里带着“氵”这个偏旁,他三个哥哥的名字也都是这样的:李澄、李湛、李洪。为什么李昞一定要给儿子们这样起名,兴许他们请的起名先生觉得这家人五行缺水。好吧,缺水就多喝点,这一片洪水深渊,可以管够了。

在兄弟四人里面,李渊是最小的一个,按说是应该给哥哥们当跟屁虫的。但现实却是,他的地位最高,三个哥哥加起来都比不上他。因为,他是李家的嫡子(李昞正妻独孤氏所生),而李湛、李洪是庶子,李澄更是很早就夭折了。

按古代宗法制度,嫡子这个身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意味着只有小李渊才是李家未来当之无愧的继承人,若干年后,他就是李家下一个高贵的唐国公。

作为优秀的唐国公继承人,小李渊身上有着很不正常—哦,是很不平凡的一面。

据接生人士的“不完全统计”,他胸前长了三个乳房。

第三个在什么位置人家没说太细,我们也不太清楚。不过这种奇特的外观并不丢人,反而是一种福相。在他之前,有一位伟大人物—周文王身上也有类似的特点,而且看起来更加奇特—他胸前长了四个。这个不凡的外表似乎预示着李渊将来要干点什么。

难道是……“奶爸”?

事实证明,他的乳房还真的被儿子亲过。只不过是在一个惨烈到让人不忍卒看的场合。

那么……帝王?

这个没有疑问了。

虽然年纪还小,但从投胎上,就足以看出李渊很有水平—他出生的家庭太过显赫了。

爷爷李虎,乃是西魏的柱国大将军。“柱国”这称呼听起来像是国之柱石的意思,实际上也差不多。当时西魏全国像这样的大柱子只有八根: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排名分先后),都是炙手可热的人物,皇帝见了都要敬三分,宰相看见都得绕道走。

而这八柱中,叫独孤信的那根还是李渊的姥爷。

两个显赫家族强强联合、优生优育创造出了李渊,如果李虎和独孤信知道这个孙儿日后的事迹,相信他们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李渊的父亲李昞是一个官二代出身的将军,但他能成为将军却和官二代的身份毫无关系,而是靠真功夫。

他擅用长枪,箭法超群,并在战场上救下过北周皇帝。他一箭射中了敌人,让身陷重围的皇帝得以脱身。立下如此大功,好运自然想拦都拦不住。他因此仕途顺利,并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据说独孤信正是看中了他英勇有为,才主动上门提亲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一门亲事对李家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具体深远到什么程度,我们后面再讲。

李昞是一个勇猛的武将,但不像大多数同行那样粗暴鲁莽,一言不合就撸起袖子拔刀砍人。他是一个性格温和、铁血柔情的真汉子。这点在他对待儿子的态度上尤为明显。

李渊刚开始懂事的时候,就被他送到学堂学文章、练书法,接受了正规而完整的启蒙教育。

文化知识要学,武功也得从娃娃抓起,这在当时要算一门必修课。不过,这门课程就不用麻烦老师了,因为李昞本人就足以胜任—他是一个神箭手啊。

在父亲手把手的指导下,小李渊勤学苦练,很快就学会了射箭。这将是一项让他终生受用的技能。而令人惊叹的是,那年他只有五岁。

方仲永五岁会写诗,曹冲六岁会称象,司马光七岁会砸缸……虽然各自的领域不同,但都被人称作“神童”。这样看来,五岁就会射箭的李渊也算是一位神童。

小神童李渊学文习武,勤奋刻苦。在国公府偌大的院子里,大家时常能听到他捧着书本传出的琅琅读书声,也时常能看见他歪歪扭扭拿着弓对着箭靶练习的影子。而那时候,李昞和独孤氏两口子则总是在一旁幸福地看着、笑着。

他们期盼着,小李渊将来能成为爷爷、父亲那样的人,让李家的薪火代代相传下去。

小国公

此时小李渊的生活是幸福的,爹疼妈爱,出身高贵,衣食无忧,没事还可以搞搞业余爱好,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令人羡慕的孩子。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太过短暂,让人留恋又让人遗憾。尽管我极不情愿就这样写下去,但意外还是在北周天和七年(572年)发生了。

这一年,并不年迈的李昞因病去世了,李渊才刚刚七岁。

无论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来说,幼年丧父都是天底下最悲痛的事情。懵懂年幼的小李渊也不例外。此时的他或许很难用言语向人表达这种痛苦,可每当夜晚来临,他总是忍不住悄悄在被窝里流下眼泪。

因为他想父亲。他知道,父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从前,父亲总是喜欢笑呵呵地用粗糙的大手使劲儿捏他的脸蛋,喜欢用硬得像野草一样的胡茬儿扎他的脖子,当然更喜欢将他一把搂在怀里,一起看夜色下漫天闪烁的星星。父亲的爱无私、伟大、深沉,是李渊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他只能在梦中回忆那一切了。

但是,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父亲,李昞并不是两手空空离开的。除了教儿子读书、习武,他还通过辛苦打拼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些遗产里有看得见摸得着的钱财(都是积攒的俸禄,没有贪污受贿),还有无形的声望、荣誉、人脉,以及显赫的爵位。

其他的我们暂且不说,这个爵位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唐国公。

表面看,承袭爵位无非就是一个贵族少年子承父业的故事。但细算起来,它就是未来那些历史大事件的开端。

因为我们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唐王朝的国号,就由“唐国公”这个爵位而来。从将近三百年漫长而又绚烂的历史向上回溯,这一年,是大唐荣耀开始的起点。

父亲虽然离开了,但生活还得继续。

小国公李渊擦干眼泪,继续茁壮地成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天分随着年龄增长愈发凸显出来,并进而迸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李渊并不是只有不平凡的外表,事实上,他的内在更加出众。天资过人、聪明伶俐这些都算是废话了。让人惊讶的是他具有非同寻常的记忆力。据说见人一面十几年都忘不掉(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山川地理形势一览便知,堪称一本行走的地图、活动的字典、长有人类外表的电子计算机。

记忆力好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性格。真巧,李渊的性格也非常好。虽然他人生的起点比较高,家庭条件比较好(衣食无忧、荣华富贵),但他完全没有染上贵族子弟比如飞扬跋扈、骄奢淫逸、强抢民女等类似的不良习气。

他性格洒脱、为人宽厚,言谈举止很得体,身上有一种让人如坐春风的气质,让人一跟他说话就觉得很温暖,一打交道就觉得很舒服。

如此说来,李渊当时堪称富贵不能淫的楷模、出淤泥而不染的典范。

开皇元年(581年)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年份,这一年,雄才大略的杨坚篡了北周的权,建立了隋朝。

为了巩固皇位,杨坚痛下杀手除掉了很多北周皇室的成员,不少沾亲带故的人也受到牵连。而李渊家正是北周皇室的亲戚,而且关系还挺近—母亲是北周明帝皇后的亲姐妹,那么父亲和皇帝就是亲连襟。

但现实却是李渊家不仅没有遭殃,反而更受宠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母亲和杨坚的皇后也是亲姐妹,李昞和杨坚也是亲连襟……

这件事要搞得清楚一点,还需要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李渊的姥爷独孤信家的特产问题。这位风流倜傥被时人亲切称作“独孤郎”的大帅哥,一共有三个女儿做了皇后。他们家绝对称得上是皇后专业户。

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后来被叫做明敬皇后。

四女儿,嫁给了李昞,后来被叫做太穆皇后(追封)。

七女儿,嫁给了杨坚,后来被叫做独孤皇后,其实规范的说法是文献皇后,但事实证明,只有这位独孤皇后被后人印象深刻地记住了。

现实就是这样的,李渊家是周、隋两个王朝皇室的亲戚。算起来,李昞还要叫杨坚一声妹夫,李渊还要叫杨坚一声姨夫呢。这世界上哪有妹夫害姐夫,姨夫害外甥的道理?或许也有,但总归是很少见的。

这老李家真不愧是贵族中的贵族,豪门中的豪门,统治阶级中的不倒翁。不论王朝风云如何变幻,帝国的最上层都始终为他们留有一个合适的位置。

成长:贵族中的战斗机

在青春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刻,李渊交上了好运。成了隋朝皇后的姨母独孤氏格外宠爱他(文帝独孤皇后,由是特见亲爱),这样一来,一向害怕姨母的姨夫当然也就格外提拔他。杨坚惧内的故事不用我多说了吧,“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是这个伟大帝王在小三被老婆砍了头后,悲愤说出的最有名的一句话。

在姨夫的一手安排下,十六岁的李渊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千牛备身。

千牛备身是负责保卫皇帝安全的高级禁卫武官,听起来颇有点后来大内侍卫的意思。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宫禁,同时还不需要净身。职责很重、地位很高,谁见了都要高看一眼,是当时贵族子弟刷资历、长见识最便捷的途径。

消息传来,李家上下都很高兴。李渊兴致勃勃地打好包袱,满怀希望又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和家人上任去了。

临别之际,他深情回望了一眼这个自己生活了十六年的地方,等待他的将是一片光明灿烂的前程。

在担任大内侍卫的日子里,李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这些经验主要来自他的姨夫—杨坚。

尽管杨坚凶狠、吝啬、怕老婆,但谁都必须承认他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皇帝,且不说他以无与伦比的文韬武略平定南陈,北击突厥,开创了伟大的开皇之治,光是勤政这一点就足以让后来的许多帝王汗颜。他属于那种工作起来废寝忘食,过了饭点还坚持开会,开完会还要补充两句,补充两句再继续工作的人。

他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献给了他的国家—隋。

侍卫李渊在皇宫里,默默地看着姨夫所做的这一切,也暗暗地学习着这一切。只是他此刻还不知道,三十年后,他竟然取代了姨夫的隋朝。

少年成长的日子快得让人目不暇给,李渊一眨眼就到了十九岁。

一般来说,古代男子十五岁或者稍晚一点就可以结婚了。而贵族家庭的小孩由于吃得好、发育早,有业余时间谈恋爱,还可以更早一点。按当时的标准,李渊已然成为了一名准大龄青年,家里也应该为他张罗婚事了。

就在这时,他得知了一个消息。

大贵族窦毅为他的女儿窦氏打出了比武招亲的广告。很抱歉用窦氏来称呼她,因为史书上真的没有她的名字。

窦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姑娘。她长得漂亮而有气质,特别是有一头萌萌的黑长直,让人看一眼就不会忘掉(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还记得你的梦中情人长什么样子吗?她就是了。

漂亮不算,她还聪明。她从小跟着舅舅宇文邕(北周武帝)在皇宫里长大。为了拉拢蛮横又强大的突厥人,宇文邕曾娶过一个突厥皇后。但是这种政治婚姻我们都懂的,两个人没有感情,宇文邕对她十分冷淡。可突然有一天,窦姑娘却眨着天真的大眼睛开了口:“舅舅,你为什么不好好对待舅妈?只要把她哄好了,关东江南何愁不能平定?”宇文邕听后又惊又喜,顿时被这个小外甥女的洞察力深深折服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多情呢?对这位优秀的姑娘,李渊仰慕已久。冥冥之中,他觉得自己应该去试试。

可窦毅似乎有意要难为这些春心躁动的少年们,他在自己家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注意这并不是他心血来潮在搞涂鸦艺术,而是出了一道考题。题目的要求很简单,谁射中两只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嫁给谁。但想射中却不容易,因为他只给每人两支箭,绝没有第三次机会。

鉴于这道考题类似于抢答—都中了窦氏也不能嫁几个老公,所以长安的贵公子闻讯后,都争先恐后赶来比试。可遗憾的是,前后几十个人有脱靶的,有射歪的,还有差点射到窦毅的,就是没有一个射中的。毕竟,孔雀的眼睛实在太小。

大家的情绪都很低落,窦毅则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他们。

这时,一个气宇轩昂的少年信步来到门前。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大内侍卫李渊。

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种强烈的磁场,引得围观群众都屏住了呼吸,窦毅的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李渊走上前来,看了看门上的孔雀,眼睛圆溜溜的、小小的。他拿起弓,搭上箭,拉满弦,深吸一口气:我会射中吗?会的,我相信自己!亲爱的窦姑娘,一定要把你的名字写在我家的户口本上。

手放开,他的箭出去了。一道流星从大家的视线划过,正中了孔雀的眼睛。他又搭上了一支箭,又一道流星划过,第二只孔雀的眼睛也射中了。

围观群众沸腾了,向他投去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窦毅也笑了,他笑得很是欣慰。李渊轻松把弓放在了桌上,走过来深施一礼,拜见了这位乐得合不拢嘴的岳父大人。然后,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

在这里,李渊贡献了一个原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语—雀屏中选。

绝对真人真事,毫无虚构。

就这样,李渊把白富美窦氏娶回了家,想来他真是春风得意。不过让他得意的还不止这些。

因为窦氏不仅是个白富美,还是个贤内助。虽然她出身高贵,从小又在皇宫长大,却没有染上一点千金大小姐的娇气,反而是那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女人。

两人结婚时,正赶上李渊的母亲身体不好。老太太身体不好脾气也就变坏了,性格乖戾、喜怒无常。大家都见识过更年期大妈的厉害吧?差不多就这意思。所以身边的闺女、丫鬟、奴婢等都唯恐避之不及,甚至李渊这亲儿子都没什么好办法,都怕一不小心惹个不痛快。

但是窦氏却对着大家一笑:“让我来。”

她不顾自己新媳妇的身份,一过门就脱下红装,扎进了老太太的病房。照顾她的生活起居,端汤送药,连续一个月衣不解带守在床边伺候。老太太因此感动得一塌糊涂,家中老幼也对她一致点赞。

刚一过门,窦氏就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了史上最难搞定的婆媳关系,还以极强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这个大家庭,真可谓出手不凡。

身为她的丈夫,李渊自然高兴得没事偷着乐。

不过能让他偷着乐的也不止这些。因为窦氏除了性格好以外,还很有才华—爱好书法。古代文人大多都喜欢书法,窦氏这种级别的大小姐能有这个爱好倒也不奇怪。但她的水平却绝非仅限于爱好的程度。她能模仿李渊的笔迹,几乎可以乱真。

练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只要肯下功夫,把字写漂亮并不难,对着字帖描呗,描多了就熟能生巧。但是要去模仿别人,尤其是李渊这样对书法还有些造诣的人的笔迹,那除非有过人的悟性和巧捷的文思。反正,在笔者三十年的人生阅历中,那些模仿家长笔迹骗老师,或是模仿老师笔迹骗家长的同学们,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从这点来看,窦氏不仅是李渊生活上的伴侣,同时还是他精神上情投意合的朋友。这对一个封建社会的女性来说,尤为难得。

李渊和窦氏小两口就这样过着让人羡慕的日子,郎才女貌、琴瑟相和,彼此之间还有共同语言。我想这大概是李渊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吧。

命运之变

几年以后,李渊被杨坚外放出去当了地方官。虽然远离了长安,但这仍体现了杨坚的良苦用心,在地方工作可以积累很多基层经验,这对他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此后李渊相继在谯州(安徽亳州)、陇州(陕西宝鸡)当过刺史,几乎横跨了大半个中国。这段时间里,他和窦氏先后养育了五个子女(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1]、李元吉和平阳公主),工作之余多了更多乐趣。他发现,天下居然如此之大,在长安之外的州县里也生活着这样众多的百姓。他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心里想到了更多的东西。当然他此时想的应该不是问鼎天下、临朝称帝这样的事情。毕竟姨夫姨母对自己都不错,隋朝江山看起来也是一片繁荣,他没有理由去惦记这些。他此时想的其实是过好自己的日子,然后在仕途上求个进步。

如果时光就一直这样流逝,李渊可能会满足于这种富贵安定、夫唱妇随、儿女双全的生活,在太平之世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运气好点,可能还会凭着自己的本领和皇亲国戚的关系爬上高位、立个战功,然后在史书中留下一个名字、几行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他的主要事迹。

但是那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仁寿四年(604年),亲爱的姨夫杨坚去世了。

有人说他是病死的,有人说他是被害死的。

不管怎么死的,李渊都一定非常难过。

他自幼父亲早逝,却并不缺少父爱,因为这个伟大的姨夫也一直像父亲一样照顾着他。为他的事业操心,为他的前途谋划。他治理天下的文韬武略,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都给李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进而影响了他的一生。

杨坚虽然去了,但他留下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强大帝国,大隋王朝看起来会江山永固。

可李渊怎么也没有想到,杨坚的继承人,他的亲表弟杨广将会改变天下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命运。

杨广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作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他似乎不把自己治下的老百姓当人,那些泥腿子在他眼里仿佛只是一群长着两条腿会说话的牲口,可以任意驱使,打不还口骂不还手。

我们都知道杨广是怎么当上太子的,一个是假装不近女色来讨好母亲,另一个就是假装勤俭节约来讨好父亲。然后施展阴谋诡计,挤掉了自己的哥哥,顺利上位。

爬上太子的位子不容易,但是当太子的日子也是备受煎熬的。或许就是在太子生涯中压抑得太久,一旦登基,他那些压抑已久的欲望就像洪水一样倾泻出来,一发而不可收拾。搜罗天下美女,营建东都洛阳,挖凿大运河,出兵吐谷浑,攻打高句丽。短短几年,他就干了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平心而论,杨广干的一些事并不是没有价值,比如修运河,诗人皮日休就曾写诗赞过“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征高丽,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部分,唐朝历代皇帝也都前赴后继地征讨。这些都是霸气侧漏的大手笔。任何一个帝王这辈子只要做成一件事,就足以千古流芳。

但是杨广却太过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了,他非要把这么多事同时在自己的任期内完成,还大大压缩了它们的期限。无休止的徭役兵役把百姓折磨得苦不堪言,在大运河干活的民工腰上都腐烂生了蛆。无尽的苛捐杂税把百姓们逼得没有了余粮,不得不抛家弃子、背井离乡,去那些陌生的地方讨一口饱饭。

然而,不干活是不行的—如狼似虎的隋朝官军会用马鞭教育你,逃跑也是不行的—抓住就要杀头。

杨广想要的,就是剥削掉你最后一点财富,榨干你最后一点体力。这一切,都是为了他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当然,还有享乐。

最后,百姓们已经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连痛痛快快地去死都成了一种奢望。

他们是没文化的“泥腿子”,但他们是人,不是任人摆布的牲口,他们也是有感情的,也会高兴,会悲伤,敢爱,当然也敢恨。

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你不把我当人,我还想要你滚下台呢!

大业七年(611年)十月,杨广下诏征伐高句丽,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饱经压迫的农民终于忍无可忍,马上就有王薄在邹平长白山起义。同年,窦建德起高鸡泊、翟让起瓦岗寨、高士达起清河、张金称起高唐,不久之后,杜伏威、辅公祏也在淮南起义。

起义军的烽火熊熊燃烧,一瞬间就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

但是,杨广不觉得他们能兴起什么波澜,在隋军的优势兵力面前,这些只会扛锄头的家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他并没有特别害怕,仍然我行我素,坚持执行第二次征伐高句丽的计划。

直到那一天,一个人向他背后捅出了刀子。

注释

[1]李玄霸:李渊第三子,为演义中李元霸的原型,幼聪慧,早逝无子,年十六岁。

同类推荐
  • 洪水

    洪水

    一场大雨下过以后,还没几天,围里的土地还是湿润的,有几簇植物的嫩芽从地底下冒出来,上面还沾着浑浊的水迹。这是七月份的夏天,刚刚还是晴好的天气,阳光万丈,但一瞬间,又从天上滴下几滴雨来,然后,乌云拨开了,一抹阳光从云彩的褶缝里倾泻下来,天空便又恢复了神采。在这样的天气,我生病了,连续在床上躺了三天,哪里也去不成。我的父亲早早地出门去田地里看洪水的涨势如何,我的母亲和两个姐姐无所事事,在屋外和邻居聊天。她们聊天的声音传到因为发烧而昏睡的我的脑海里,我不知道那些声音是不是她们的,因为那时,我正在做一个可怕的梦。
  • 都梁“家国五部曲”

    都梁“家国五部曲”

    都梁“家国五部曲”系列包括《亮剑》《血色浪漫》《狼烟北平》《荣宝斋》《大崩溃》,五本小说类型多变,其主题却不出“家国”二字。
  • 眺望英格兰

    眺望英格兰

    老凡得知妻子何茶香要跟约儿去英国留学陪读,就预感到大事不妙了。本来,哪个家庭不乐意让孩子出国留学呢?只是,老凡知道自己是个乡下人,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来到深圳能够生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他半生打拼,在东门老街有间赖以谋生的化妆品小店。日子慢慢的有点滋味了,尽管还不太能满足妻子的虚荣心。但他没想过要将女儿送去留学。在老家安徽乡下的镇中学念书时,年少的他,倒是曾经憧憬过那个神秘的国家。没料到这把年纪,他还会与那个陌生的地方发生莫名的联系。都怪茶香。茶香师范毕业,人漂亮,还会些琴画。
  • 图书馆里的贼

    图书馆里的贼

    作为一名书商和地道的纽约人,伯尼很少离开曼哈顿。不过这次他为自己和情人莱蒂丝安排了一次浪漫的周末之旅,然而莱蒂丝告诉他自己要结婚了……伯尼暂时没有结婚计划,于是他带着最好的朋友卡洛琳来到了加特福旅舍,更何况那里的书架上还有一个伯尼垂涎已久的珍版书,呃……大家还记得伯尼是个贼吗?然而事情总是那么的不如意,伯尼进入图书馆,就发现地上躺着一具尸体……
  • 大裂裂(中篇)

    大裂裂(中篇)

    那场近似于屠杀的暴动,发生于没有任何人察觉的夜晚,在我们连续打牌的第七天。这是一种六人打的牌,需要四副扑克。这种牌,生来就是为了更快捷地浪费时间,更多的人,更多的摸牌时间,每个人手里都会捧着书本厚的一沓纸牌,让时间一张一张地拍在桌面上,发出啪啪的铿锵有力的声音。我们都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我跟丁炜阳在最开始都不会打这种牌。此牌有很多技巧,烧、闷、点,而所有的技巧都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上家或对家生不如死。宿舍总共有六人,此前我们没日没夜地打够级,凌晨一点收摊子,躺在床上睡觉,到了中午用几本书压住未完的牌局,吃完饭回来接着打。
热门推荐
  • 三事忠告

    三事忠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热刺之魂

    热刺之魂

    “英格兰期盼人人都恪尽其责”,这是“英国皇家海军之魂”霍雷肖·纳尔逊的经典名言。“敢作敢为(ToDareIsToDo)”,这是托特纳姆热刺俱乐部的座右铭。有一个人,遵循着这两则信条,在足球界打造了一支皇家海军,建立了属于托特纳姆的王朝!他就是乔治·纳尔逊,白鹿巷的唯一主宰,热刺之魂!
  • 我与黑粉杠上了

    我与黑粉杠上了

    人人都说,嫁给云尚洲,是裴霁双踩了狗屎运。我顶你个肺哟!一夜之间,她身上多了无数标签:三儿,绿茶婊,婊中王……还欠下巨额债务,沦为供人差使的仆役,当众表演节目的小丑……这一切,全拜她那个面慈心狠的新婚丈夫所赐!对此,裴霁双只想说:“去死!云狗!”还清债务那一刻,她如撒手没的哈士奇。最大黑粉发布全球通缉令。“太太,偷了我的东西,你想去哪?”“我靠!我偷你什么东西了?”“心。”师父说:一个高明的魔术师,能在不知不觉间,将别人的东西纳为己有。
  • 娶个仙子当厨娘

    娶个仙子当厨娘

    “夫君,你说我再种些什么好?你可有想吃的,我种些。”
  • 向日葵寻梦记

    向日葵寻梦记

    一直被禁锢束缚的向日葵,遇到启蒙他的林汐湘和指引他的杨光,最后终于梦想成功的故事。
  • 林泉高致集

    林泉高致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职场潜伏心理学2

    职场潜伏心理学2

    成功的人为什么成功?他们的回答总是:靠勤奋、靠努力、靠毅力……环顾四周,我们身边勤奋的人、努力的人、有毅力的人还少吗?为什么他们既没有升职,也没有发达?因为他们虽然潜伏在职场,却不懂“职场潜伏心理学”!读懂人心,是每一个职场人的基本功!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诸神永恒

    诸神永恒

    黑暗将至诸神永恒秦舞阳有些绝望,这那是金手指,这简直是个大坑,能退货重来吗灾难来临之际,有兄弟反目,有爱人远离,可终有人相信,我们的生命由我们来做主,而不是神。本人有一本240万字的完结作品《龙境秘踪》,诸位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看。这部作品我会坚持写完,每天两章,不论推荐。
  • 杨必译名利场

    杨必译名利场

    《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是英国较著名的讽刺性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杨必翻译《名利场》对原作理解深透,十分细致,字斟句酌,力求神似。她的译文往往打破语法的桎梏,摆脱语序的束缚,推倒原作结构,紧抓原作实质,大胆地“再创作”,达到了文学翻译的较高境界:忠而不泥,活而不滥。